『壹』 如何進一步推進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一、引 言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來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人們堅信以計算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優化學習過程,構建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現代信息技術開始從城市走向農村,從高校延伸到中小學甚至學前教育領域,不少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對現代技術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抱以較高的期望,然而現代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領域中應用理論和實踐研究並沒有像中小學領域、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領域成熟。「學前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始終處於邊緣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因為研究主體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興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於學前教育本身的邊緣化。」[1]因為學前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長期存在教育資金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城鄉發展極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健全等問題,甚至一些地方「入園難」的問題都很突出。如果連基本的「入園」都得不到保證,那麼所謂的學前教育信息化也就只能被擱淺。
然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對學前教育信息化進行理論與實踐探索。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學前教育」、「幼兒園」、「幼兒教育」並含「信息化」或「信息技術」等為主題詞進行專業學術檢索,時間限定為2007—2012年①。檢索到相關文獻496條記錄,其中碩士論文42篇,學術期刊439篇,會議論文2篇,報紙類13篇;2007年至2012年間,文獻數量呈上升趨勢,如圖 1所示。
筆者藉助陳超美開發的知識可視化分析軟體CitespaceII版本,對496條文獻記錄進行主題詞提取,以期全面、可視化地呈現近年來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熱點。得到學前教育信息化關鍵詞網路時區視圖,如圖 2所示。
從圖 2可以看出,2007年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熱點最為集中和豐富,中心影響度也較大。其中,「多媒體課件」、「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手段」、 「多媒體技術」、「教學活動」、「整合」等關鍵詞成為這一年度的研究熱點。2008年至2012年,研究熱點平穩過渡,從過多地關注信息技術逐漸轉移到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如「學習興趣」、「教育資源」、「教學情境」、 「信息化」、「學科整合」、「家園共育」、「電子白板」、「互動式」、「網路平台」、「信息化建設」等熱點詞的出現全面推動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
盡管學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較多的關注與研究,但我們還缺乏對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的全面了解,如果不能及時准確地把握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狀態及存在的問題,就不能保證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全面了解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非常有必要。根據圖 1和圖 2,結合與學前教育信息化相關的496條文獻內容,本文從政策法規、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建設、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應用等五個方面對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現狀進行闡述。
二、學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與標准制定初現成效
學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與標準的制定是保障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發布的各種教育政策和文件都顯示出了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關注與傾斜。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2]該標準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標准中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幼兒園教師具備信息技術知識對幼兒園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學活動開展、家園合作、科研水平起著積極的作用,是信息化時代對幼兒園教師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基礎教育中要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興趣特長,提高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在網路環境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和習慣的養成,必然要求幼兒園處於良好的信息化環境中:擁有適宜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豐富適宜的信息化資源、具備較高信息素養的幼兒園教師等,才有可能實現這些目標。
2012年9月,「全國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開始建設,該系統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加強學前教育管理,監測國家學前教育重大項目和各地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該系統的開發與運行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果,也是推進學前教育科學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除了國家政府層面的政策、決策支持外,一些省市地區也早早意識到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開始學前教育信息化實踐,制定相應的規定和標准,以此推動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2009年,《北京市學前教育信息化行動計劃(2008—2010年)》[3]發布,該行動計劃認為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信息化作為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亟待建設與發展。該行動計劃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與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能力、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知識為主要目標。三年內要在北京各區縣建立60個學前教育示範基地,以點帶面,從而促進全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建立北京地區的高質量、安全、穩定的學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學前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傳遞、網路交流;普及示範幼兒園及一級一類幼兒園網路平台的建設,逐步推動、引導其他級類和性質的幼兒園的網路平台建設;提高各級各類幼兒園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和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 2009年底,浙江省教育廳制定《浙江省幼兒園裝備規范(試行)》(浙教辦技[2009]173號)。該規范將信息技術裝備配置單獨列為一項,其中計算機教學辦公配置、網路中心、閉路電視系統屬於選配項,廣播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屬於必配項。2011年,江蘇省教育廳印發《江蘇省幼兒園信息技術裝備標准》,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裝備標準的要求有:每個班配備有多媒體系統,每個幼兒園配備網路辦公區,要建立幼兒園網路校園,幼兒園廣播系統及幼兒園安全監控系統。
2011年《上海市托幼園所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配置要求》(滬教委基[2011]88號)發布。該要求從園所網路環境配置、園所基本配置到班級信息設備配置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幼兒園除了配備1個多功能活動室,示範園和各區縣信息化實驗園可按需配備電子白板、視頻會議系統;示範園和各區縣信息化實驗園可按需配備多媒體資源室,提供可訪問連接互聯網或區教育網、園所內部資源的電腦,供教師或幼兒、家長訪問相關多媒體資源;建議每園配備一定數量的筆記本電腦,提供給教師用於移動辦公和外出學習培訓使用。
201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廳印發《河南省幼兒園辦園基本標准(試行)》(豫政辦 [2012]169號),標准中將電視機、DVD、錄音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產品作為園所的必配設備,而辦公計算機、列印機、數碼相機、攝像機、投影儀、視頻展示台、廣播系統等較高一級的多媒體設備則根據園所的經濟實力選配。
此外,在天津、遼寧、吉林、四川、重慶等地也相繼發布了相關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文件,從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到數字化網路資源建設等方面都提出具體要求。
這些政策、法規及標準的制定推動了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並取得初步成效。如北京市學前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的建設與評選,積極推動了幼兒園所信息化建設,形成鮮明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4]從2006年就開始「信息化建設工程」,逐步建立起一套集管理、科研、教學等於一體的網路運行模式,以幼兒園信息化管理促進教師發展、保障幼兒園安全、推進家園共育為目標。北京市豐台區芳庄第二幼兒園[5]在「十一五」期間,形成了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框架,建設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資源平台、信息化溝通平台。上海市學前教育信息化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與發展,從最初單一的信息發布逐步拓展到涵蓋管理、教學、培訓、支持的綜合服務領域。[6]
盡管近年來國家的政策對學前教育信息化體現出較多的關注,各地也在積極地實踐探索。但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之路才剛剛起步,從當前發展現狀來看,政府應繼續加大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加大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扶持力度,為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圍,各省市地區應根據當地現有的經濟水平適宜地制定學前教育信息化法規、標准。
三、學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區域性差異顯著
經費投入是學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據有關統計顯示,我國學前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只有1.3%,而國際平均水平為3.8%,由於政府保障水平低,導致學前教育中民辦比例甚高(2010年,中西部地區民辦幼兒園的比例高達80%以上[7]),同時辦園質量參差不齊。[8]我國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在宏觀上區域發展不平衡,微觀上內部應用不協調,學前教育里的「數字鴻溝」已經成為實現教育公平的嚴重障礙。幼兒園的網站、區域網等設置都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請企業代設,所以一些經濟實力並不雄厚的民辦幼兒園就脫離了信息技術發展的軌道。[9]當前幼兒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已成為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進程的瓶頸,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區域性差異顯著。發達地區的幼兒園幾乎可以100%地實現網路連通,信息化設備不斷升級更新。但對於一般的城市來說,離這樣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而對於農村地區和邊遠山區,這樣的目標遙不可及,因為基本的「入園」問題還未解決。
東部地區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經費投入比較充足,發展得比較充分;而中西部地區,由於基本的園所建設及普及問題仍未解決,幼兒園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還未受到重視和有力的支持,但有條件的省市在學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地區的幼兒園已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當中,建立多媒體活動室、幼兒班級里也配備了電腦、電子白板、投影儀、DVD等硬體設施。部分發達地區還配置有雙向視頻會議系統、多媒體教學課件平台,基本實現了「園園通」。
西部地區,以蘭州為例,幼兒園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處於較低水平,人們對信息化教學設備理解還比較狹隘。其中幼兒園的配置率達到70%以上的設備有聯網的計算機設備、錄音機、電視機,其中錄音機的配置率達到了92%,而投影儀和幻燈機、數碼攝(照)像機等的配置率則大部分不到50%。有52%的幼兒園配置有多媒體教室,有38%的幼兒園配置有廣播系統,只有24%的少數幼兒園配置了專業計算機教室,而視頻會議室、報告廳等其他信息化教學環境配置寥寥無幾。[10]而中部地區的硬體設施配置也不夠完善:盡管所調查的幼兒園100%的配備有電腦、列印機、掃描儀和數碼攝像機等設備,但是人均佔有量卻呈現顯著差異;省示範幼兒園的電腦人均佔有量為0.073台,市示範幼兒園的電腦人均佔有量為0.04台,民辦幼兒園僅為0.02台。[11]
相對而言,上海地區的學前教育信息化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2003年,上海市99%的幼兒園可以通過撥號或ADSL上網,建成園內區域網的就佔61.5%,教師可使用的設備主要是計算機、VCD/DVD和錄像機。2004年,上海市還為幼兒園創建了「園園通」管理應用平台,截至2011年,「園園通」公辦園覆蓋率達到100%,為全市18個區縣,近千所幼兒園的3萬多名教師、20多萬戶家庭所用。2005年,上海全市幼兒園寬頻安裝率達到73.4%,各幼兒園計算機平均擁有量為13台。2009年,各區縣園所全面完成信息化設備的升級更新,實現班班有計算機、園園通寬頻,根據區縣、園所實際,添置、構建了雙向視頻會議系統、多媒體教學課件平台,添置了電子白板、投影儀、數碼相機等大量信息化應用設備。[1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面對經費投入的比例與發展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所需大量經費的矛盾,我們應積極與社會各界建立合作,讓更多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優秀企業共同參與到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來。
利用社會力量推進和發展我國學前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有IBM公司和安康家園(又名安康「公益」網路項目)。2001年,IBM公司與我國教育部合作,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項目引入中國,截至2010年,IBM已向中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捐贈了3400多套總價值6800多萬人民幣的「小小探索者」兒童電腦和配套軟體,在全國范圍內150多個市、縣建立起了600個「小小探索者」兒童電腦中心,直接或間接培訓教師超過1萬名。「小小探索者」項目以捐贈多媒體兒童學習中心及配套的教學軟體為基礎,通過為合作幼兒園組織教師培訓,促進教師進一步探索幼兒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的轉變,提高幼兒園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促進教師們專業化水平的提高。[13]截至2012年11月22日,共有18712所幼兒園、519154位老師加入安康計劃。吉林省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起點就是安康家園。針對吉林省私立幼兒園多、信息化支撐程度低、建設資金幾乎為零的現狀,安康家園雪中送炭,「借力」推進了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14]
我們應參照各地區的經濟水平和地域特點,根據幼兒園的不同等級,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層推進,逐級展開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改善當前學前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區域性差異顯著的現狀。比如,在發達地區和城市,在已有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加快構建信息化學習環境,進一步完善幼兒園所的信息化教學和管理服務功能,探索適宜幼兒園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新模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有條件的城鎮學校可以加大普及和推廣互聯網、「園園通」,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沒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大傳統的信息技術設施配置,如錄音機、電視機、攝像機、DVD等。
四、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嚴重匱乏,專業化水平低
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是實現信息化的保證和重要支撐,是支持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礎,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質量。「集成優質教育資源,推進資源共享是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當務之急。」[15]
目前已有的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形式主要包括幼兒教育資源庫(滿足幼兒園教學需要)、專題學習網站、教師博客、各園課件製作素材庫等。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在幼兒園、教師、家長及部分社會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來完成。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門都建立了學前教育網站,幼兒園也有自己的獨立網頁、班級博客、家園互動平台、幼教主題論壇等一系列的網路資源平台。如中國學前教育網、上海學前教育網、浙江學前教育網、山東學前教育網、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網(http://www.e-pre.com,河南大學學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主辦)等網站上的內容更新速度較快,內容豐富。這些網站大都傳遞國內外學前教育的最新信息,倡導學前教育的最新理念,為領導決策和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信息服務,為全社會的早期教育提供信息服務。
但專門為幼兒提供學習的網路資源較少,適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軟體開發技術在國內還很不成熟。在蘭州,幼兒園網站(網頁)普及率為36%,主要用途集中在幼兒園宣傳、教師間分享教學信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等方面,而為幼兒提供的自主學習資源幾乎為零。[16]上海學前教育網是上海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成果之一,是匯集國內外學前教育專業信息的資源庫,更是集聚上海市優秀活動設計、課件、素材等的課程資源庫。上海學前教育網多渠道整合上海市幼兒園課改成果,凝聚各方專家、名師,悉心打造優質的學前教育專業資源,相繼推出幼師、家教、早教頻道,重點建設「課程教材」、「06游戲」、「06醫院」、「06廚房」、「06悅讀」、「家教」、「03寶寶養護」等欄目。通過優化整合、共建共享幼兒園課程資源,有效減輕了教師負擔,提升了幼兒園教學質量。[17]
相比之下,國外的兒童教育及社交網站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2012年國外評出最受歡迎的15個兒童網站,[18]其中排名第一的Nick網站每月訪客量近500萬人次。國外的兒童網站專業性強,分類明晰。如網站的內容一般包括教育類、娛樂類和成年人類(針對老師和家長),其中教育類網站下又細化為動物、藝術、數學、音樂、科學、太空等七小類。並且這些網站的內容絕大多數以玩為主,是為了讓兒童了解一些他們平時比較少接觸的東西,而不是讓孩子記住什麼知識。這些網站也都定位準確,根據網站內容分級,讓相應知識水平的孩子去學習相應的內容。關鍵的一點是國外的兒童教育網站還關注培養兒童的媒介素養,它們會教孩子如何在上網過程中保護自己的隱私,還專門為家長設立了「for Parents」網頁,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提供建議。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匱乏是阻礙幼兒園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重要因素,即使幼兒園配備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也無法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中發揮作用。另外信息化資源的專業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現有的資源很難滿足一線教師教學和科研需要。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要與當前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與特點保持一致,設計要符合幼兒學習的習慣和心理特點。同時,也需要專門的設計與開發人員參與,將幼兒園一日活動、教學活動、觀摩課等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以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整合呈現,並按照幼兒在各個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學需要,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專業的信息化資源,並藉助基礎教育信息化網路平台或「園園通」進行共享。
五、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不高,缺乏有效培訓
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與管理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必將成為幼兒園教育環境中的重要因素。這對幼兒園教師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關繫到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的效果,關繫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活動課程的整合質量,關繫到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質量。如果幼兒園教師不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教學能力,那學前教育信息化將成為空談,信息技術也無法在幼兒園中發揮優勢,培養兒童在信息化環境下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也無法實現。而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整體水平不高,缺乏培訓機會,國家也沒有制定有關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標准。 自2005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後,就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截至2007年底,完成了1200多名骨幹培訓者的國家級培訓,並先後培訓了4萬名省(縣)級骨幹教師;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先後啟動了一線教師的培訓工作,已有近40萬名教師參加了培訓。
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相比,幼兒園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幼兒園教師對錄音機、電視機、計算機等傳統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掌握得較好,而對投影儀、幻燈機、列印機、攝像機等設備的掌握水平較低,絕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教師從未使用過PowerPoint、Excel,多數幼兒園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能力顯得尤為欠缺。[19]
缺少專業的培訓機會是阻礙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重要因素,且培訓收效甚微。在西部地區(以蘭州為例),只有64%的幼兒園偶爾展開信息化教學培訓,還有9%的幼兒園從未進行過與信息化教學相關的培訓,經常開展這方面培訓的幼兒園還不到總數的1/3。[20]可喜的是在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項目,針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辦幼兒園(含部門、集體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轉崗教師進行不同形式的集中培訓。其中,在大部分省市的培訓中,都開設了專門的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提升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應採取多種形式的培訓來提高教師水平。2010年全國幼兒園教師學歷的統計情況顯示,直轄市及東部地區以上海地區為例,幼兒園教師本科及以上的佔到45.95%,大專及以上為93.6%;而中部地區以河南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為0,大專及以上為60.3%,中專39.7%;西部地區以甘肅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為0,大專及以上比例佔70.23%,中專比例佔29.77%。[21]
因此,對於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幼兒園教師來說,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已經趨於「個性化」,他們對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已熟練掌握,能夠根據本園所的特點進行適宜的信息技術應用,那麼在培訓中則主要注重理念的學習,如聽專家講座、報告討論等形式。而對於中西部地區的幼兒園教師來說,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比較「大眾化」,雖然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園發展的重要性,但對於如何定位和開展學前教育信息化還不十分清晰。那麼在培訓中除了學習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還應注重理念的學習和滲透。比如以教師主動學習為主導的參與式培訓,這種培訓方式不僅能使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學會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而且能有效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和提高。[22]
六、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中得到較廣泛應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幼兒園的科學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豐富完善家園共育的形式與內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優化教學活動過程,為幼兒的學習創造豐富的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目前信息技術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幼兒園的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三是家園共育。
信息技術在我國學前教育教學中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不僅將信息技術與語言[23]、健康[24]、社會[25]、科學[26]、藝術[27]等領域的學科教學活動相整合,有的幼兒園還專門為幼兒開設電腦課[28],一時間引起家長和社會的熱議。在2006年,《上海市幼兒園應用信息技術的調查與分析》[29]一文中作者曾提到,面對該如何在幼兒園中應用信息技術這一問題時,多數人首先考慮的是設立專門的電腦教室,並開展計算機教育活動。這反映了當前學前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觀念還未轉變,未將計算機作為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助推器」,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影響嚴重。
雖然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廣泛應用,但實踐的多,學術研究的少;新聞報道的多,用實驗和數據說話的少。網路上不乏各地幼兒園教師共享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幼兒教育教學的主題案例、視頻資料、課題研究等,如北京市豐台區芳庄第二幼兒園計算機信息技術課題組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區域游戲整合的研究報告》[30]、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31]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項目編號:JG05161)、「幼兒信息素養初步形成之研究」(項目編號:4-05-21-085)等。「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也在網上公布研究會「十一五」、「十二五」的立項課題,其中有關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方面的課題有:「信息技術(多媒體)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蘭州軍區政治部幼兒園)、「影響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教學的因素研究」(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合作和溝通的實證性研究」(廣州);[32]但這些大多是地市、基層幼兒園所或研究機構的實踐心得,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持和研究深度。
這些課題或實踐正在進行或已經結束,在已有的研究結果中,其學術質量卻不能令人折服,缺乏實驗和數據,絕大多數是主觀的判斷和經驗展示。美國在過去的12年(1985—1997)中,一直在激烈地爭論著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室中的計算機對兒童發展有哪些潛在的危害和益處(Haugland,1997)。[33]研究者利用大量的實驗樣本和數據來證實兒童在學校中使用計算機的弊端,如普林斯頓教育測試服務機構(the Ecation Testing Service)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4000名4年級和8年級學生中,「在學校中將大量時間用於計算機的學生在數學測驗中的分數要低於那些較少擺弄計算機的學生」,「而較早的幾項研究也沒有結論證明新的技術在教會兒童讀、寫和計算方面是比鉛筆和紙更好的工具」。[34]
『貳』 幼兒園為什麼要以研促培,以賽促培來提升年輕教師專業能力
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1]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簡稱「提升工程」)是在標准引領下,「培訓-測評-應用」系統化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簡稱「提升培訓」)是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之一。掌握培訓需求,研製培訓方案,是組織實施提升培訓的基礎性工作,下面對此進行重點討論。
一、培訓需求
(一)調研形式、對象與內容
筆者採用問卷調查、座談訪談和文獻分析等形式開展專項調研。面向2013年「國培計劃」項目的參訓學員發放調查問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84份。組織召開座談會,參加人員來自高校、中小學和師訓、電教、科研、教研機構,包括教育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培訓者、教研員和骨幹教師;一線的與會人員以農村為主,兼顧城市學校。在問卷調查和座談的同時,進行了個別訪談。專項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情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情況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的困難及迫切需求等。
(二)調研結果與培訓需求
1.調研結果分析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開展情況。自2005年起,通過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等,中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中,一半以上參加了相關項目培訓。其中,近三年來參加信息技術應用(或含有信息技術應用)學習和培訓的次數,「5次左右」佔1.65%,「3次左右」佔13.02%,「1次左右」佔33.47%,「幾乎沒有」51.86%。結果說明,五成的教師近三年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存在少數教師重復培訓情況。
(2)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應用信息技術。①普遍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超過90%的教師認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十分重要」和「比較重要」。②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備課。超過25%的教師經常進行電子備課,近70%的教師經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類型網站來獲取教育資源。③多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上課。35%以上的教師經常採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④部分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經常」開展的佔5%,「偶爾」開展的教師佔55%。⑤一半以上教師需要支持條件的保障。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硬體設施」的佔55%,「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的佔61%。
(3)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強、水平不夠高。①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70%的教師認為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少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②技術工具使用層次較低。多數教師經常使用office常規軟體,不經常使用音視頻和動畫編輯軟體、互動式電子白板等;需要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達到55%。③教學資源製作技能薄弱。能自己製作上課過程中使用的教學資源(視頻、圖片、動畫、課件等)只佔40%,從未製作過教學課件的超過10%;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指導的超過40%。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較低。「不了解」內涵的超過四成;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的超過60%。⑤缺乏應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學方式、整合教學資源、創設教學環境的意識與能力。
2.培訓需求
(1)培訓內容。「信息技術應用理論知識」佔13%,「計算機及網路基本操作技能」佔29%,「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法及課件製作」佔59%,「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模式方法培訓」佔36%。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以方法技能為重點。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根據教師實際能力水平,分層培訓,逐級提升。
(2)培訓方式。「高層次專家講座」佔22%,「一線教師主講的教學應用指導」佔46%,「基於案例的互動式培訓」佔45%,「與教研活動相結合的分散式培訓」佔27%,「其他」佔2%。結果說明,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需求以應用指導、案例教學和研訓結合為主要形式,突出實踐性、互動式。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要求採取混合式培訓模式。
(3)培訓資源。問卷中,有61%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軟體(平台和資源)」,有64%的教師迫切需要「可供下載的教學資源包」,有61% 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及相關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迫切需要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大量的典型案例,且網路資源能夠支持移動學習。
(4)培訓保障。對「從日常教學出發迫切需要的支持(多選題)」,有41%的教師迫切需要「信息化硬體配置(如電腦等)」,有42%的教師迫切需要「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座談訪談中,對話者強烈要求落實對教育部門特別是校(園)長的考評,確保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的基本條件。
二、方案設計
提升培訓方案設計有兩個基本依據:一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二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需求。下面從四個方面討論方案設計的主要問題。
(一)設計理念
堅持「統籌規劃、按需施訓、應用為本、測評驅動、底部攻堅」[3],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4]全員培訓與專項培訓相結合,做好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有機銜接,骨幹隊伍先行,分級負責實施。專項培訓突出骨幹、省培引領,全員培訓傾斜農村、以校為本。
(二)項目設置
按照《意見》要求,省級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市縣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幼兒園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促進學用結合。
『叄』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有什麼用
信息處理能力
具有運用工具書檢索信息、資料的能力。
具有運用網路檢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存儲和應用的能力。
具有根據保教工作的需要,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
『肆』 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於幼兒園課堂教學,上傳案例,課件等資源
通過學習,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認為: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 中心, 以課堂為主幹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受到質疑, 取而代之以幼兒為中 心, 主動學習為中心的開放式現代教學模式。 多媒體輔助教學正是適應這 種新的教學模式產生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文、聲、像於一身, 將計算機、 投影儀等多媒體集中於一體。 而此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型要 求, 靈活運用相關媒體進行教學。 通過多種傳媒手段, 可以產生出生動活 潑的形象, 豐富多彩的內容, 清晰標準的發音和情節相關的音響效果, 為 幼兒學習語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覺、 聽覺的互動式語言環境, 既能引起 幼兒學習興趣, 達到教學目的, 又能烘托文學作品表達的情景氣氛, 對提 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 開展信息技術教育, 幫助幼兒形成和發展信息素養,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參與沒有興趣的活動, 無疑是一種苦役, 沒有興 趣,就沒有愉悅和智慧。誠然,許多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之所以能獲 取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 就是他們對所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 因 此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多媒體計算機的圖像、 聲音和色彩的巧 妙運用, 容易糾正幼兒好動、 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 積極參與教育活動中 去。 從而強化觀察、 注意、 理解及記憶的能力, 也縮短了認識事物的時間。 例如,課件《保護自己辦法多》中,引題的故事頗受孩子們的喜歡。我運 用媒體製作出形象生動、 色彩豐富的小猴與夥伴們捉迷藏的場景, 一下子 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並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然後再通過滑鼠點擊幼兒 猜的地方, 讓電腦來判斷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 電腦里的不同表現 ( 「對」 - 小動物邊走出來邊說「你真棒」 ; 「錯」 - 小猴撓撓頭, 「請小朋友再仔細 找找」 )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再次喚起了他們的強烈的求 知慾望和持久的學習熱情。 同時他們也在尋找藏起來的夥伴中, 了解到小 動物可以用它們的保護色來保護自己, 獲得了知識。 這遠比教師點著圖片 講故事效果要生動很多。 還有我在向幼兒宣傳交通法規的教學過程中, 我 發現, 單獨去宣講交通法規的條文時, 幼兒打不起精神, 有不耐煩的情緒, 針對這種情況, 我製作了一個課件, 利用網路和電腦做了一些不遵守交通 法規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 亂穿馬路、 不看紅綠燈、 被車撞傷的圖片吸 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中間的互動參與更是激發了大家的熱情和積極性。 通 過後期跟蹤調查, 幼兒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普遍提高。 為幼兒創設最佳 學習情境, 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主動性, 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 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 讓幼兒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 主動 性最為重要。
『伍』 信息技術對幼兒園教師有哪些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信息網路為載體,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以幼兒園發展為本,實現幼兒園教育和管理的現代化,已成為現代幼兒園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個人電腦、網和多媒體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出現為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隨著 CAI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也給實現優質的幼兒教育開辟了一條新路。那末,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具體有哪些優勢作用呢?
一、擴充信息,提供互動平台,開闊教師視野。
孩子的成長需要不斷獲得新的信息。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通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獲取信息,再經過思維加工納入自身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作為學習者,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用感官受到,有些則需要通過電影、電視、這類媒體,或通過文字、數字這類符號間接的感受到。利用 CAI 軟體,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展示一系列由精心組合的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媒體構成的教學內容組合物,使受教育者同時得到多種信息。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運用,為教師尋找教學用具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讓教師從繁重的、費時的教具製作之中解脫出來。教師們可以將大部分的時間騰出來觀察幼兒、了解幼兒,並根據他們的需要及時調整活動計劃,使預成課程與生成課程有機結合。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們還可以通過共同的探討、分工合作,最後實現國內教育資源共享,而計算機特有的復制功能,又為國際合作、互通信息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的運用,使教師們能夠快捷的搜索、收集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料和參考資料,而且教師也能極方便地獲得與在異地的專家、同行一起學習、探討、研究和咨詢的機會。如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 5 號發射成功後,大班的孩子們急切地想了解載人飛船是什麼樣的;宇航員在太空艙里是怎樣生活的等等。教師要想了解相關知識和信息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鍵入「神州五號」四個字,所有相關的圖片、文字便躍入眼底,教師再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人與飛行」的 CAI 軟體進行適當的篩選、整合,一個成功的教育活動就初見端倪。之後,教師只需在教學過程中輕松的點擊滑鼠,便能和孩子們一起走進科學的殿堂,探索太空的奧秘了。
二、激發興趣,豐富幼兒認知,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興趣是幼兒對學習的一種積極地認識傾向,它是幼兒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 CAI 軟體讓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單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多維的網狀知識結構的特性,適應了幼兒的認知方式,促進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給教學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使幼兒有身臨其境之感,引發直接興趣,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CAI 軟體在教學中還可以將不易被幼兒理解的難點部分作定格處理、分解演示或反復顯示,可以加深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化深奧為淺顯,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使幼兒樂學、愛學、學有成效。如故事、散文一直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主要內容,若教師運用計算機為幼兒模擬、再現一個故事、散文內容相似的畫面,以調動幼兒眼、耳、口等多通道參與學習的行為,即可避免傳統教學中單調、重復的弊端。在中班文學活動散文《落葉》中,幼兒伴隨著舒緩動聽的音樂、優美的散文朗誦,電腦畫面形象地再現了小樹葉由嫩芽慢慢長大,再到由綠變黃離開大樹媽媽的懷抱,使整個世界變得一片金黃的全過程。加深了幼兒對樹葉從春天到秋天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認識;加深了幼兒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等詞彙的理解;加深了幼兒對散文內容的記憶。擬人化的畫面使幼兒在感受散文的美的同時,體驗到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有趣的軟體把孩子帶到未知的領域,孩子們在人機互動,多種感官參與的過程中呈現最佳學習狀態,並對認知對象產生強烈的熱情,誘發內驅力,促進了幼兒認知的發展。
三、創設情境,拓展情感深度,提高教學時效
「良好的心境是成功的一半。」 CAI 軟體鮮艷和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其智能性的啟發和引導,能喚起孩子們高漲的學習情緒,使他們馬上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慾望。如 CAI 軟體中設計了幼兒喜愛的各種情境,會唱歌的小動物、能跳舞的蔬菜,美觀、動態、有趣變化的軟體,以活潑有趣的方式傳播著中國和世界文化,引發幼兒產生愉快輕松的感情體驗,有利於激發幼兒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在音樂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 CAI 教學的立體聲效果,為幼兒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音樂情境,以喚醒幼兒內心強烈的情感。如在大班音樂欣賞活動——交響童話《彼得和狼》中,給孩子播放 CAI 製作的動態的場景,使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了不同樂器都有其特有的奇妙音色,還可以表現出不同人物,孩子們便不由自主地融入音樂殿堂之中。當活動進行到表演游戲環節時,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的變化,用自己千姿百態的動作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對音樂的感受。美麗的色彩滿足了孩子們視覺的需要,動聽的音樂滿足了其聽覺的需要,孩子們觸景生情,即學習了知識技巧,啟發了創造力,又促進了健全人格的發展。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如果看不到現代信息技術為提高教育質量、擴大教學對象、變革教學方法提供的物質支撐,就很難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為幼教事業的發展服務。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在教育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質的飛躍。 CAI 軟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帶領孩子們縱觀歷史,預覽未來,放眼世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應用水平的提高,必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交往方式。我們要培養將來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挑戰。
『陸』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案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課件已經走入了幼兒園中,它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對於現代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的年齡小,但是興趣廣泛,他們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夠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體吸引幼兒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體技術以其鮮艷的色彩、多變的動態畫面、聲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音和圖象來實現某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就更易於幼兒掌握知識,同時也符合低幼年齡的認知特點。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設各種形象生動、靈活多變的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虛擬了現實,再現生活物景,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枯乏知識趣味化,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就是憑著它的這些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誘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中班數學《分類計數》活動中,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體,整個活動以小動物變魔術和與小朋友們做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一邊唱著動聽的歌,一邊拍打翅膀,帶出各種色彩鮮艷的幾何圖形,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時,這色彩豐富、富於變化的視覺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慾望,同時電腦又以小企鵝唱歌貫穿整個課件之中,更讓幼兒能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課件上。正是由於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學習狀態,愛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甚至連平時表現內向的幼兒也變得活躍起來,這種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所創造的美妙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能把學習的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遠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間相互轉化,打破了多種限制,尤其是動畫技術可以表現生活中某些幼兒無法親自感受的事物,如:讓幼兒認識貓頭鷹的各種形態,了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以及在捉老鼠時的不同動作方法,這樣貓頭鷹的整體形象就在幼兒意識中形成,及大增強了教學的密度,節省了教學時間,減輕了幼兒學習時的負擔,優化了教學效果。多媒體計算機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教師可以讓顯示屏上的畫面和存貯的聲音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主動調控、快捷的交換,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錄音、錄像機因倒回播放而中斷教學使幼兒注意力分散、影響幼兒思維等弊端的發生,這就可以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中班科學《有趣的磁鐵》一課,其難點是讓幼兒掌握正負極之間的關系。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態、逼真的模擬,並將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兒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幼兒園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在很多的院校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條件可能已經比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兒園中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所需要的條件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需要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兩方面的條件:
(一)硬體設施
設備和技術問題直接影響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首先,在園內要安裝寬頻設施、幻燈、投影、錄音機、音響、計算機以及多媒體網路。同時,實現園內教師的教案、課件、經驗、活動反思等資料的共享;也為教學管理提供有利的幫助。當然要想應用多媒體上好一節課,教師的備課就是其中的關鍵之一。在多媒體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滿足教學性要求,選題是否恰當;內容是否滿足教學需要;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深、難易是否適中。其次滿足科學性要求,內容要正確,符合邏輯;模擬模擬要合情合理、准確真實。三是滿足技術方面的要求,即圖象、聲音、文字設計十分合理;畫面、色彩、聲音是否清晰、醒目、適當、聲音和圖象是否同步;交互設計、頁面跳轉是否正確。四是滿足藝術性要求,課件是否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多媒體選用十分恰當、畫面是否悅目、聲音是否悅耳;是否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為了能夠更加完善的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室里也應有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如計算機投影儀等,以便教師在上課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系統選用自己合適的多媒體設施來配合自己的講解。
(二)軟體設施
作為教育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一方面幼兒園為教師提供良好的設施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自身素質也必不可少的。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需要。就必須不斷的學習,只有使教師具有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獲得有用信息,根據教學需要熟練運用flash、power point等工具製作優秀的多媒體教材,並能正確的恰當的指導學生簡單操作。如果教師還不能很好、熟練運用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又如何去指導和教會幼兒呢?同時,也要為幼兒設計一些電腦課程,培養孩子運用電腦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學。
『柒』 談談我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及案例
信息技術對現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相融合,充分發揮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的積極作用。本文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幼兒園教育教學帶來的便利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談起,較詳細地講解了課件的選擇與製作應注意的問題,並運用案例生動具體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
關 鍵 詞: 現代信息技術 幼兒園 教育教學 運用
正 文: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量快速增長與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使人們的認知方式發生本質的變化。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也正多數以輔助教育的形式走進幼兒園,它以其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鮮明的教學內容,以其文、圖、聲並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種教育信息的表達更加生動、直觀和多樣化,為教學帶來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將是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關心的問
題。現在就我個人的經驗談談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在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關鍵是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幼兒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首先是在課件的選擇與製作上下功夫:這個活動適合用課件嗎?怎樣用呢?應該製作什麼樣的課件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教師事先考慮好。因此,教師製作課件時應注意幾點:
1、課件內容應體現教學思想,為其教學目的服務
課件中的所有環節都要圍繞教學內容來設計和安排,要將各知識點合理地編排進畫面內容中去,並且教學內容要豐富、靈活,寓教於樂。
2、課件製作應注意輔助性
使用多媒體其目的在於為教學服務,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應服從於教學目標,順應、追隨幼兒的需要。雖然多媒體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獨到的優勢,但它無法取代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幼兒的實踐、創造,有的教師將應該讓幼兒討論、體驗的內容也設計到軟體上展示,雖然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幼兒並未做主動的思索和創作,反而使得幼兒對觀看屏幕形成依賴。因此,必須堅持以教師引導、幼兒操作為主,多媒體輔助為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課件製作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
教師在製作、選擇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幼兒智能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徵,設置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例如製作小班的課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鮮艷活潑、圖像大而清晰,淺顯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軟體中設計的作圖功能,色彩變化及閃爍等,編
制出一些「動畫式」的教學軟體。而大班的課件則要求動手操作強,知識性強,多一點想像的空間。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能同時呈現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可以增大集體活動傳輸的信息量,讓幼兒多重感官同時感知,使幼兒進行完整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為要注重知識性,在整個教學過程將圖片和動畫並舉,聲情並茂,視聽結合,使幼兒多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內在的求知慾望,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苦學」為「 樂學」,積極參與學習,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4、課件製作應重視交互性設計
在教學活動中,課件取代了教師的一部分功能,在整個課件的學習和娛樂過程中,要始終讓幼兒參與,給予及時反饋,這樣才能使幼兒較好地發揮主動性。運用電腦媒體的交互功能,使教學活動過程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
5、課件製作應講究科學性
多媒體在選用、設計軟體及穿插都要講究科學性,不要為了畫面的動畫效果而濫用軟體,如在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其製作要注意清晰、准確,不要為了吸引注意,製作成畫面閃爍不定,反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很難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兒參與設計的線條造型,更要注意直觀、明了。
考慮好了以上幾點,製作出的課件才能有效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我就利用了人機交互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而產生學習動機。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一些有游戲情節教學軟體,讓幼兒動手操作。通過故事導入,然後聯系實際來統計一下全班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況。這時屏幕上出現三種小動物,幼兒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電腦會將全班幼兒的選擇結果顯示在屏幕上,那麼該怎麼樣來統計呢?幼兒學過簡單的分類,於是馬上會想到把它們分一分排一排來看結果。這時幼兒就可以將屏幕上面的小動物用滑鼠進行拖動來完成分類排列的工作。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