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16 11:34:52

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仍有不少的教師將古詩詞的教學等同於詞版語解釋權,甚至逐字逐句地將古詩詞翻譯為白話文,過分重視串講工作,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感性教育。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❷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

❸ 小學各學段古詩詞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屬於教育研究的哪個方面

一、賞讀古詩,走進詩境
詩的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有的古詩比較難懂,即便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也很難。如果只要求他們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古詩失去興趣,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創設多種情境,拉近古詩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使他們易於朗讀,樂於背誦。
1.音樂伴讀:音樂和文學有著不解之源。有時古詩的意境,確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音樂,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更容易融入詩的意境。比如,在《出塞》、《送別》、等送別詩中,我配上《送別》、《知音》等輕音樂,加上聲情並茂的古詩范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動人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通過想像達到了「觸景生情」的效果。
2.繪畫引讀:有些古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如果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生興趣,事半功倍。小學生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創作畫」,基於這個特點,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詩配畫,畫填詩;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可以增進豐富的想像,畫一幅或幾幅圖畫,來表現詩的內容和意境。記得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一邊吟,一邊引導學生在黑板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而學生無形中將自己構想成了畫中的主角——奔跑著的、活潑天真的兒童。賞析圖畫時,不少學生發現在那個捕捉蝴蝶的兒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難找到那隻美麗的蝴蝶,從而,更好的理解了「飛入菜花無處尋」。
3.唱讀:詩歌與音樂相伴而生,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教學時,我找到了一些學習古詩的磁帶,磁帶中將《春曉》、《鳥鳴澗》等語文優美的古詩詞譜上了曲子,我和同學們一起反復的聽,認真學唱,大家興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時,很快就把古詩背誦下來了,而且印象深刻。
4.賽讀:小學生求知慾強,喜歡競爭。比賽是一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詩背誦活動之後,為了及時掌握同學們的背誦情況,並鞏固學過的古詩,我進行了游戲和比賽。如:古詩接龍游戲,抽簽背誦,看誰背得多等活動,分階段評出表現突出,背誦認真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二、嚼字品詞,悟詩情
字是內容骨,情從感悟出,古詩中的一字一詞都是詩人經過反復推敲寫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但是由於不少古詩中,許多詩意不能給出正確的解釋,所以古詩中許多譴詞造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有一定的蒙朧性,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因此在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教學的技術和精準化,那樣會抑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從而破壞了古詩的整體美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領悟詩的意境美。具體說來,主要應做到以下二點: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動之以情,並通過自己動情激發學生動情,使學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響,使他們一同進入或歡欣或傷感的情態。這就要求教師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富於感情,緊如詩眼,帶領學生從讀中去悟詩情。二、教師應根據每首詩的不同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啟發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既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把握詩的感情,又要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感情色彩。如古詩《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含義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難以講清。有位教師教學時,出示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圖片,於是廬山雄偉,奇異,多姿的景色從正面看、從遠處看、從側面看、從近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姿態和魅力都一一展現在孩子面前,再通過出示問題「為什麼作者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引導小朋友反復讀古詩,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❹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備一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一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里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注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麼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麼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❺ 小學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應當強調美育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為入選教材的古詩詞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欣賞古詩詞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從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感悟詩人的心靈美,這不僅對於陶冶性情,發展觀察力和想像力,豐富詞彙很有好處。同時,還能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美的欣賞,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❻ 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情景交融,體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齋詩話》中所說的「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些古詩詞時,就要特別注意這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
首先,抓關鍵詞句。所謂關鍵詞句,主要指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妙詞佳句。這些詞句最能引發讀者情思,餘味無窮,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教學《虞美人》,把握一個「愁」字,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汪洋恣肆,無窮無盡,學生就可以去體會李煜的亡國之痛對這些關鍵詞句的反復品味,學生心中就會激盪起與詩人、詩作相關的深切感受,感情誦讀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維方式。在古詩詞的形象世界裡,語言環境不等同於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簡單鏈條式結構,而是一個由形象體系互相滲透著情感的立體式多維空間存在。所以教師還應點撥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維觸角,讓學生順利地把握住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永的普通詞句。像王維的《山居秋暝》、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詞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國維說得:「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只有把每一個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越發感到詩人的心境,更能從整體上肯定、強化詩的意境。
二、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
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以誦讀為主線,串聯感受、理解、領悟與擴展,始終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示範引導,創設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合作,開放發散,拓展創新,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和諧發展。不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而是通過學生自由的聯想與想像去感悟詩歌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情趣,創設情景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盡快掌握課文內容。但它也有一個缺陷,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情景認知的單一性。實際上很多人同讀一首詩,其腦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遊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像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像到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因此,依照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詞教學的最佳效果。
三、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
在古詩詞教學之初,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本詩情景進行「吟誦」。如「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要啟發學生用輕讀讀出月下的靜謐,用延長的拖音品味閑適、恬靜的氣氛。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讀得誇張一些,其中,可以教師范讀,可以自由練讀,可以互讀互評,可以配樂營造氣氛,可以配圖加強直觀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樣。這一環節,應讓學生大膽地、興味盎然地去吟讀。在多遍初讀之後,讓學生閉目暝想,並把所讀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然後演演詩人當時的神情舉止,說說詩中描繪的山川景物,談談腦中閃出的特寫鏡頭,教師要珍視學生在初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走近詩人,走近詩境。
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
四、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去想像畫面,去創造性地補充擴展和再創造,還要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大膽質疑批判。如教學《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請學生談談現在歌星們演繹的好不好;比較《早梅》「昨夜數枝開」和「昨夜一枝開」哪句好;比一比描繪西湖的詩誰收集得多,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句),為什麼等等。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古詩詞教學形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出了生機活力。輔以適當的訓練,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只有通過適當的訓練,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得到鞏固。如先教給學生賞析的步驟與方法,然後再輔以具體的訓練。要精心選擇訓練材料,並合理設計訓練計劃,要遵循先易後難、先主後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詞的閱讀能力。
總之,新課程標准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遵循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閱讀和鑒賞古詩詞的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學品位,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古詩詞的無窮魅力。

❼ 古詩詞的教學策略

一、發揮誦讀的作用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有版利於學生培養語感。當然權,鼓勵學生進行誦讀並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讀,而是通過教學前後對詩詞的理解程度的不同不斷改善自己的閱讀方式,通過閱讀加深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強調詩歌導學
對學生而言,古詩詞的時代背景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在導學環節要打破時間的距離讓學生產生一種現場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三、運用遷移教學
學生對詩歌的鑒賞和理解都是停留在接受的層面,遷移教學則是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把自己的理解化為主動的創造,更能夠實現對詩詞營養的「二次消化」。學習詩歌之後,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練筆環節。

❽ 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 重視誦讀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技巧和策略。誦讀是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生通過誦讀能夠有效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而有感情的誦讀又能夠增強感染力,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感知能力。古詩詞的語言一般感染力較強,而且有著極強的審美價值,在誦讀的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音律美。因此,在誦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加強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當前,廣大教師意識到了誦讀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豐富的形式,這些形式主要包括教師范讀、通過多媒體觀看名家范讀、鼓勵學生齊讀、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等。在讀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誦讀的目的是在讀中理解詩詞的含義,不能走形式主義。同時要加強對詩詞朗讀技巧的指導,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出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風格詩詞的意境之美。
其次,在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在進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誦讀,是為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詞的語言、形式和情境之美,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能力。而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詩詞之美在於不同意象的組合之美,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發揮和想像的空間。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和想像的習慣,有助於挖掘詩詞深層的情感和內涵,從而提高詩詞學習的效果。
2. 學會欣賞
新課標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規定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詞的技巧,同時能夠藉助文本中的相關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本。學習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因此,當學生學會誦讀後還應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採用讀讀背背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認為學習古詩詞只要會背誦、默寫即可。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對古詩詞的欣賞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學應緊緊圍繞中考進行,使得古詩詞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獲得相應的語言積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誦讀為基礎,在指導學生讀讀背背的過程中了解詩詞大意,並突破傳統觀念對詩詞教學的要求,圍繞某一條主線和幾個能夠產生聯想的意象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分析不同風格的詩詞,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新課改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誦讀技巧和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採用抑揚頓挫的朗讀,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能力,同時,在誦讀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運用,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思想,使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功效。

❾ 古詩詞教學中如何運用想像策略

一、情景交融,體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齋詩話》中所說的「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些古詩詞時,就要特別注意這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
首先,抓關鍵詞句。所謂關鍵詞句,主要指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妙詞佳句。這些詞句最能引發讀者情思,餘味無窮,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教學《虞美人》,把握一個「愁」字,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汪洋恣肆,無窮無盡,學生就可以去體會李煜的亡國之痛對這些關鍵詞句的反復品味,學生心中就會激盪起與詩人、詩作相關的深切感受,感情誦讀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維方式。在古詩詞的形象世界裡,語言環境不等同於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簡單鏈條式結構,而是一個由形象體系互相滲透著情感的立體式多維空間存在。所以教師還應點撥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維觸角,讓學生順利地把握住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實則意味深永的普通詞句。像王維的《山居秋暝》、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詞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國維說得:「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只有把每一個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細細品味,才能讓學生越發感到詩人的心境,更能從整體上肯定、強化詩的意境。
二、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
教師應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以誦讀為主線,串聯感受、理解、領悟與擴展,始終把學生的吟誦能力、感悟能力、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示範引導,創設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合作,開放發散,拓展創新,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和諧發展。不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而是通過學生自由的聯想與想像去感悟詩歌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情趣,創設情景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協助學生盡快掌握課文內容。但它也有一個缺陷,往往會造成學生對課文情景認知的單一性。實際上很多人同讀一首詩,其腦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遊子吟》這首詩,有的學生想像的意境是兒子睡在床上,母親在床邊燈光下給兒子縫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兒子在燈下看書,母親在燈光前縫衣服;還有的人想像到意境則是兒子到臨行時穿著衣服,母手拿針線在兒子身上縫補。因此,依照創設情景與自主感悟相結合的原則,兩個方面各取所長,以補其短,以此取得古詩詞教學的最佳效果。
三、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
在古詩詞教學之初,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本詩情景進行「吟誦」。如「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要啟發學生用輕讀讀出月下的靜謐,用延長的拖音品味閑適、恬靜的氣氛。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讀得誇張一些,其中,可以教師范讀,可以自由練讀,可以互讀互評,可以配樂營造氣氛,可以配圖加強直觀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樣。這一環節,應讓學生大膽地、興味盎然地去吟讀。在多遍初讀之後,讓學生閉目暝想,並把所讀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然後演演詩人當時的神情舉止,說說詩中描繪的山川景物,談談腦中閃出的特寫鏡頭,教師要珍視學生在初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走近詩人,走近詩境。
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
四、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去想像畫面,去創造性地補充擴展和再創造,還要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大膽質疑批判。如教學《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請學生談談現在歌星們演繹的好不好;比較《早梅》「昨夜數枝開」和「昨夜一枝開」哪句好;比一比描繪西湖的詩誰收集得多,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句),為什麼等等。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古詩詞教學形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以拓展,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也讓課堂和詩詞都煥發出了生機活力。輔以適當的訓練,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只有通過適當的訓練,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得到鞏固。如先教給學生賞析的步驟與方法,然後再輔以具體的訓練。要精心選擇訓練材料,並合理設計訓練計劃,要遵循先易後難、先主後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詞的閱讀能力。
總之,新課程標准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遵循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濃厚興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閱讀和鑒賞古詩詞的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學品位,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古詩詞的無窮魅力。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