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浙江省奉化市蒓湖鎮下屬的村都有哪些
· 尹家村
· 楊橋村
· 楊家村
· 許家村
· 興聯村茭湖村
· 興聯村蒓湖嶴
· 謝家村
· 下陳一村
· 下陳三村
· 下陳二村
· 西謝村
· 翁嶴村
· 王夾嶴村
· 桐照村
· 桐蕉司村張嶴村
· 桐蕉司村
· 田央村
· 宋夾嶴村
· 四聯村
· 曲池村
· 賜反\0
· 漂溪村
· 牌門頭村
· 繆家村
· 冒頭村
· 馬夾嶴村
· 樓隘村
· 金地村
· 街西村
· 街東村
· 黃檗村
· 後琅村
· 鴻嶼村
· 桐照村新街
· 桐照村新屋牆弄
· 洪溪漁業村
· 洪溪農業村
· 賀墅村
· 馮家村
· 嶴口村
· 章胡村
· 張夾嶴村
· 袁嶴村
· 桐照村孟良路
· 桐照村方井路
· 桐照村小康路
· 桐照村育才路
· 桐照村上橫路
· 桐照村漁港路
· 桐照村梧山路
· 河泊所村
· 朱家店村
· 興聯村黃家嶺村
· 南嶴村
· 桐照村雷鋒路
· 鮚畸村
· 西謝村路下路龍房閶門
· 桐照村馬鞍山
· 西謝村陰塘路
· 街東村新村
· 楊家村奉松路
· 吳家埠村五市長頭
· 街東村竹園新村
· 吳家埠村後畈
· 街東村人民路
· 街西村橫街
· 東謝村大橋潭小學路
· 塘頭周村紅利制衣廠
· 街西村後井弄
· 東謝村後堂弄
· 街西村西園弄
· 東謝村西塘路
· 街西村蒓民路
· 楊家村前長弄
· 街東村直街
· 西謝村東新村
· 街東村中街新村
· 西謝村糧中路
· 街東村衛生院宿舍
· 吳家埠村紅星橋南
· 街西村新屋弄
· 街西村樓家新屋弄
· 街東村奉松路
· 吳家埠村李家井
· 街西村供銷社宿舍
· 吳家埠村泥井潭弄
· 東謝村開墩
· 街西村供電局宿舍
· 街東村橫街
· 街西村老街
· 街東村下馮家弄
· 西謝村永豐閶門
· 街西村人民路
· 桐照村楊梅山腳
· 楊家村西謝新村
· 街東村爐火埠頭
· 街西村公屋弄
· 棲鳳村棲漁村漁港中路
· 街西村竹園新村
· 街西村曬場弄
· 街東村上街
· 街西村後溪弄
· 街東村竹園
· 吳家埠村下車門
· 西謝村後曬場
· 街西村直街
· 街東村衛生院宿
· 街東村供銷社宿舍
· 吳家埠村上柏寺後東
· 街東村楊場弄
· 西謝村九峰路
· 街西村新街西路
· 西謝村永豐路
· 棲鳳村雙山漁港
· 街西村梅園新村
· 吳家埠村馬車弄
· 街東村方井譚路
· 街西村蒓民西路
· 街西村商場弄
· 楊家村北新村
· 街西村楊場弄
· 棲鳳村興鳳路7號
· 街西村奉松路
· 楊家村街西北新村
· 街西村後進弄
· 東謝村金柑園
· 街東村生化廠宿舍
· 吳家埠村上百寺後朝東
· 吳家埠村旱弄
Ⅱ 誰知道寧波排名前20的小學,是什麼小學
小學沒排名的
市區海曙的比較好,如鎮明、廣濟、海小、市實驗
縣市不清楚
Ⅲ 寧波出現哪些文化名人
倪 匡
香港作家。1935年生,浙江寧波人,出生於上海。
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4500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這一部分後來金 庸改寫時刪去了)。他的武俠小說主要有:《飛針》《鬼界》《鐵拳》《夜遁》《大鹽梟》《獨臂刀》《紅飛雁》《巨靈掌》《游俠兒》《冰天俠侶》《六指琴魔》《五虎屠龍》《俠義金粉》《最後一劍》《大俠金旋風》《龍虎雙劍俠》《雲海爭奇記》《紫青雙劍錄》《浪子高達傳奇》《女黑俠木蘭花》等。
柔石(1902-1931年)
現代作家。原名趙平復。浙江寧海人。
1917年在家鄉正學小學畢業,次年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1年10月,參加同學潘漠華、馮雪峰組織的文學團體「晨光社」。1923年夏畢業後,曾在杭州當家庭教師。1924年春,在慈溪縣普迪小學任教,並從事業余創作。1924年下半年,因團結進步教師組織讀書會而被解聘。1925年春,到北京大學旁聽,常聽魯迅講課。1926年初,由於貧病交迫,離開北京,奔波於滬杭一帶,曾計劃與朋友在杭州辦一所私立中學,未成。在此期間著手創作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上冊寫於上海,下冊寫於杭州。不久去鎮海中學任教。1927年夏,到寧海中學任教。1928年初,在黨組織和進步教師的支持下,出任寧海縣教育局局長。4月,寧海縣農民在亭旁(今屬三門縣)起義,寧海中學二三十名教師參加。暴動失敗後,寧海中學被解散,一些師生慘遭殺害。柔石被迫出走到上海,改訂《舊時代之死》,由魯迅推薦,在北新書局出版。1928年下半年起,與魯迅比鄰而居,合辦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二十期、《朝花旬刊》十二期及《文苑朝花》五本。1929年1月至9月,受魯迅委託,接編《語絲》雜志。1929年11月出版中篇小說《二月》。1930年2月,同魯迅、宋慶齡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柔石為發起人之一,被選執行委員,後任常務委員和編輯部主任。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以左聯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籌備會,並寫了報道此次會議的通訊《一個偉大的印象》。1930年中,翻譯了高爾基等蘇聯作家的不少創作和論著,同時發表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並被譯成多種外文。1931年1月17日晚,在上海東方旅館參加黨的秘密會議,因叛徒出賣,同與會三十多人一起被捕。2月7日晚,與其他二十多人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其中左聯成員五人,稱為左聯五烈士。遇難後,魯迅曾寫《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為了忘卻的紀念》、《柔石小傳》等文;左聯也出版紀念專刊《前哨》,沉痛紀念柔石等五位烈士。
邵逸夫 (1907-)
電影事業家。原名邵仁楞,浙江寧波人。
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1925年與兄醉翁、人 、仁枚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負責外埠發行業務,並學習攝影和編劇。1928年與仁枚攜影片去新加坡、馬來西亞開辟放映市場。後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並在南洋各地擁有數十家電影院。1957年與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辦邵氏父子公司的製片業務。並闢建邵氏電影城,攝影棚擴展至十餘個,擁有拍攝、錄音、彩色洗印、放映等全套設備,使之成為香港規模大、設備先進的電影製片廠。公司成立後每年約生產三十部影片,至80年代中期已生產影片七百餘部。並常以其影片領風氣之先,如李翰祥導演的《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影片使黃梅調電影風行香港影壇數年之久;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張徹導演的《 獨臂刀》等又使60年代沉寂一時的武俠片重新興盛起來;影片《後門》、《萬古流芳》、《珊珊》等也接連在亞洲影展獲獎。其中多部優秀影片均由其親自監制。同時,在東南亞各地,其戲院已擴展至一百六十餘家,形成一個龐大的發行網,並在東京、巴黎、羅馬、倫敦、柏林等大都市設常駐代表,使中國影片打入世界電影市場。由於他對電影事業的貢獻,1974年和1977年分別獲英國女皇頒授CBE勛銜和爵士勛銜。1983年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高榮譽獎,並兼任香港無線電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香港藝術節主席、香港藝術中心主席等。
包玉剛(1918—1991年)
名起然。浙江寧波人。
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10多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於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他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又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
蔣介石(1887-1975)
名中正,原名瑞元,學名志清,奉化人。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在寧波箭金學堂讀書,次年入奉化龍津中學。1907年入保定軍官學校,一年後赴日留學。1908年至1910年,在東京振武軍事學校學習。經陳其美介紹,於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結識孫中山。1911年武昌起義後回國,曾參加光復上海和杭州等戰役,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任團長。民國成立後,曾隨陳其美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活動,也曾受陳指使派人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二次革命」失敗後去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應孫中山之召去廣州,任陳炯明粵軍作戰參謀。1919年至1920年間,在上海從事證券交易。1922年6月,陳炯明叛亂,蔣應孫中山電召去廣州,後隨孫中山到上海,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書。1923年4月,又隨孫中山回廣州,任大元帥府參謀長。8月被派往蘇聯考察軍事。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蔣表面擁護,取得孫中山的信任。5月,黃埔軍校創辦時,蔣被任命為校長,旋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右派勢力抬頭。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後,提出「整理黨務案」排斥共產黨人,並乘機攫取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1927年,北伐軍進占長江中下游地區後,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並在各地「清黨」,公開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並任國民黨總裁,控制黨、軍、政大權,對內實行法西斯統治,對外投靠帝國主義。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鼓吹「攘外必先安內」,繼續進行反共內戰,對中國工農紅軍先後發動五次「圍剿」,此外,又不斷製造新軍閥混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被迫結束十年內戰,開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蔣一面抗戰,一面企圖與日謀和。1938年武漢失陷後,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曾先後掀起三次反革命高潮。1943年,林森病逝,蔣繼任國民政府主席。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妄圖獨吞勝利果實,偽裝和談,准備內戰部署,旋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1946年一手召開偽國大,通過「憲法」,1948年任「總統」,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滅亡。蔣率殘部逃到台灣。1975年4月5日病死台北。
童第周(1902-1979)
鄞縣人 。
曾任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解放後歷任山東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研究所所長和動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並任中國科學院生物部委員、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一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童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開創者,早期在脊椎動物、鳥類和兩棲燈動物卵子發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獨創性發現。五十年代開始,系統研究文昌魚和卵子發充規律,為進一步確定文昌魚在動物學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證據,豐富了實驗胚胎學理論。六十年代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細胞核和細胞質在魚類個體發育、細胞分化和性狀遺傳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創見。他在研究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經濟水產動物的人工養殖、經濟魚類育種的新途徑等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先後發表論文和專著七十餘種。
潘天壽(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1897年3月生於浙江省寧海縣。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 潘天壽年青時自感「無幹事之才,只有書畫尚能勝任」,因而在詩、書、畫、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歲的潘天壽應聘到上海美專任職,並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培養了許多學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藝術院任中國畫系主任,他的才幹受到當時已80高齡的昊昌碩的賞識,潘天壽在藝術上亦也受了到吳的影響。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5-1965年間,是潘天壽創作、著論豐盛的10年,這時期他曾任全國美協副主席,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研究院名譽院士,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文革中受到誣陷與摧殘,1971年9月含冤而逝,時年75歲。後來由國家投資在中國美院院內建有潘天壽紀念館。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Ⅳ 蒓湖鎮的旅遊景點
地處象山港內的向陽海岸休閑城毗鄰興建中的國家一級群眾漁港桐照漁港,擁有鳳凰山島、懸山島等島嶼和3000多平方米的灘塗。海島垂釣,自助海鮮,漁業文化展覽等休閑項目讓遊人領略到質朴豪放的漁家風情。
奉化蒓湖鎮一帶有103平方公里的海域和長達63公里的海岸線,漁業經濟十分發達。 南嶴頤養村是奉化市有名的「長壽村」,這里民風淳樸、恬靜安逸、水靜醇甜。
目前全村有102戶人家300餘人。距近20年統計,該村人均壽命79.2歲,100歲以上有三人,80歲以上的人極為普遍。經考察,是因為南嶴村的自然環境獨好。
該村的溪流祼露,山泉大都在地表下流淌,且不受污染,目前已開發為「長壽山」系列飲用水,與此同時,南嶴農副產品豐富,尤其以大白鵝著名。
村東南角有亭子,名曰:「長壽亭」,該亭為六角重檐石亭,單邊長為2.1米,頂上有七幅石圖,分別為龍、鳳、竹、蘭、茶花、水仙、牡丹、荷花,石柱上書:「榮辱不驚看山中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亭的旁邊有一石碑,上書:「八十不稱老九十尚年少,人生滿龍蟠鳳逸正是風光好。」
另由於該村環境優美,經常有人來該村購房居住,現有別墅20多幢,每幢約有300平方米,共約一平方公里,每幢別墅都有私家花園,內有一個個竹林、桃林,並設有石徑。 奉化市內古塔多數是募款集資所建,唯獨培風塔是兩位婦女出資合建。她們是陳登位之妻張氏和董雅軒之妻王氏。培風塔上還刻著她們的姓氏。
培風塔在奉化鮚埼鄉下陳村南面小溪旁的塘塍上。七層六角,用磚砌成。底層各面都嵌著一塊石碑。北面石碑上銹「培風塔」三字,西北面石碑上刻著造塔人的姓氏。其他幾面石碑刻有清代嘉慶年間舉人溪灣老人孫事倫所作的建塔碑記。上面六層每層每面都有壺門圖案。由於塔基不大,直徑僅3.40米,各層收分又較小,再加上腰檐僅用四塊磚塊平疊挑出,所以塔身頎長,彷佛一柄巨劍豎立在象山港邊,與大海白雲為伍。真象那孫事倫碑記中所形容的那樣:「山陬海澨分矗起鋒芒,上挹宵漢兮下映青蒼。」
從孫事倫的碑記來看,建造這座磚塔還有一段佳話。原來下陳村歷來文風不盛,人才不多,據說是由於村子周圍雖然崗巒起伏,但是尖峰很少,因而靈秀之氣不足,只有建造寶塔加以彌補。村人陳登位、董雅軒有志造塔,可惜天不假年,志未成而身先死。是他們的妻子張氏、王氏,繼承丈夫的遺志,共同捐資,完成丈夫的遺願。由於建塔的目的在培植風脈,所以塔名叫做「培風」。希冀建塔後能「人才脫穎而出」,甚至「高復高兮上復上,輝映斯塔兮歷千秋萬代而不忘」。(孫事倫作碑記中語)
下陳村三面環山,南面濱海,培風塔正處於海濱這一空缺中。塔的西北兩面房屋櫛比,東面丘陵起伏,南面綠野一片,稍遠處,連接東西對峙的埼山和月邊山之間的是海塘一線,那就是有名的史家塘。塘長2公里,塘面寬3米,圍田兩千畝,這是我國圍墾史上一個壯舉。千百年來,塘身日夜經受海潮的沖擊,屹立無恙。象山港上,白浪映日,風帆片片。前看海塘,後望高塔,思念前人的業績,令人神往。 1938年,竺梅先與夫人徐錦華集資5萬元,在後琅泰清寺創辦國際災童教養院,自任院長,徐任副院長,接收來自上海等地的流浪孤兒600餘人,免費供住宿,開設小學、初中教育,辦院6年,捐資25萬元。
1941年,竺兼鄞縣糧食調劑委員會委員。時鄞奉一帶發生災荒,多次去溫州、樂清、永康等地采購大米,以濟鄉梓之飢。因積勞成疾,次年5月逝世。
竺梅先逝世後,徐錦華獨力支撐國際災童教養院,汪偽駐軍師長謝某等人受陳璧君指使,多次去院要挾接辦,她堅決拒絕。1943年底經費、糧食無繼,教養院停辦。
1990年9月,海峽兩岸部分原國際災童教養院學員集資在教養院舊址建梅華亭,紀念竺梅先夫婦功績。 桐照村的懸山島是象山港內的島嶼之一,它占海域面積約為0.5平方公里,島高約為70米,島上的植被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植被以竹林和松柏為主,其高度約為20米。懸山島的西面是獼猴島,島上現活動著約500隻獼猴。懸山島的前面是一片橫巴組咀——堵同咀的灘塗,長度約為270米,灘塗上還有許多小蟹爬動,跳跳魚時而出沒。灘塗的東南面是一小島,島的四周有少量的水產養殖區域。懸山島的西面海域上有約為7500平方米的漁箱。網箱長有500餘米,佔地面積為7500平方米,是由泡沫塑料和木板組成,懸浮在海面上。網箱上還建有30間小木房,小木房的佔地面積約為10平方米,內設有簡單炊飲具,是捕魚者居住使用。約距懸山島2公里有一桐照碼頭,它現是奉化市海上交通、漁業的重要碼頭。碼頭、網箱、懸山島、灘塗、、海域及船隻交相呼應,構成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海域風光。
懸山島位於蒓湖鎮東南面,離桐照碼頭約兩公里,海上的網箱位於桐照一級漁港和獅子口港灣的之間。距離蒓湖鎮中心約7.5公里,與象山港接壤,相距約5公里。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Ⅳ 寧波市小學 排名
來自於百抄度:
寧波小學綜合排名
1 奉化市蒓湖鎮初中
2 奉化市松嶴鎮中心小學
3 石浦鎮昌國小學
4 泗洲路小學
5 餘姚市三七市二六市小學
6 餘姚市明偉小學
7 餘姚市長安小學
8 奉化市裘村鎮中心小學
9 浙江省奉化市居敬小學
10 餘姚市黃家埠鎮小
11 奉化市蒓湖鎮中心小學
12 陸埠鎮陸東小學
13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班溪小學
14 松嶴鎮初中
15 餘姚市蘭江中學
16 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岐陽小學
17 餘姚市陸埠鎮中心小學
18 餘姚市臨山鎮湖堤小學
19 陸埠鎮花門頭小學
20 奉化市西塢街道中心小學
21 武嶺小學
22 奉化市蕭王廟街道中心小學
23 餘姚市臨山蘭海小學
24 浙江省奉化市實驗小學
25 奉化溪口中學
26 陸埠鎮沿江小學
27 奉化市江口街道中心小學
28 餘姚市跳頭小學
29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中心小學
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TOP
Ⅵ 作為歷史文化城的寧波,曾經誕生過哪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自南宋開始,寧波出現了大批重要官員。南宋時產生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即出自寧波。明代,寧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內閣首輔沈一貫、張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書。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皆是寧波籍,民國軍政要員屬於寧波籍的中還有胡宗南、俞濟時等。[31]
寧波商幫興起於明代中晚期,以創辦同仁堂的樂顯揚為代表。清代中晚期,寧波商人登陸上海,成為重要的商業和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鎮海方氏家族、嚴信厚、葉澄衷、虞洽卿等等。孫中山曾評價道:「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戰以後,寧波商幫轉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時的代表為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李達三、曹光彪、應昌期、張忠謀、趙安中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波也涌現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庄思浩等。[31]
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民國時期,寧波出現了文人陳佈雷、林漢達,作家柔石、殷夫、唐弢,書法家沙孟海和國畫大師潘天壽。當代寧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戲劇理論家、文化學者余秋雨,英語文學家陸谷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監楊福家、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長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近現代教育家蔣夢麟、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遺傳學家談家楨、斷手再植之父——骨科學家陳中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32] 網路作家安妮寶貝(勵婕)等。[31] 此外,出生寧波和祖籍寧波的兩院院士總數超過百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