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的科學常識課..能做些什麼簡單有趣的實驗
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變渾濁
2. 澱粉遇碘變藍
3.用小蘇打加醋製取CO2,使火柴熄滅
4.熱脹冷縮版:將銅球加熱後不能通過鐵權環
5.光的色散:將鏡子斜置在一盆水內,對著陽光,牆上會出現「彩虹」
好多,只記得這些了,應該夠用了吧,記得採納喲,謝...
B. 關於小學科學創新實驗,舉例說明
氣體舉重機
如果有抄人說,他能用呼出的氣把10公斤重的東西升上一定的高度,你一定會認為他是在吹牛:「哪會有這樣的事呢?根本不可能!」
可是,只要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呼出的氣是完全可以舉起10公斤重物的,你自己也能做到這一點,不信,你自己試一試。
材料准備:在桌子上放一個結實的長方形紙袋或是一個塑料袋,大小能放進兩本厚書就行。再在上面放上一大堆書——拿你能找到的最厚、最重的書。這時,你可以開始往袋裡吹氣了。
注意:吹氣口應該很小,這樣吹起來比較容易一些,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
吹氣要慢一些,吹得要勻一些。你會發現你吹出來的氣,進到袋裡以後,隨著袋子慢慢地鼓漲,輕而易舉地就把上面一大堆書舉起來了。這時,你會興奮起來——原來我呼出來的氣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呀!
其實,只要這個紙袋或塑料袋的尺寸是10厘米×20厘米(200平方厘米),你只要吹出稍微比一個大氣壓大一點的氣,就可以使袋子得到一個20公斤的力。因此,很容易舉起10公斤的重物。
C. 小學生科學實驗報告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裝著米的杯子中,然後將筷子上提,筷子會把米和杯子提
起嗎?
材料:塑料杯一個、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將米倒滿塑料杯。
2、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從手指縫間插入筷子。
4、用手輕輕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來了。
講解:
由於杯內米粒之間的擠壓,使杯內的空氣被擠出來,杯子外面的壓力大於杯內的
壓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將成米的杯子提起來。
瓶子賽跑
思考:裝有沙子和裝有水的兩個同等重量的瓶子從一個高度滾下來,誰先到達終
點?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兩個、沙子、水、長方形木板一塊、兩本厚書
操作:
1、用長方形木板和兩本書達成一個斜坡
2、將水倒入另一個瓶子中,將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兩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讓兩只瓶子同時向下滾動
4、裝水的瓶子比裝沙子的瓶子提前到達終點
講解:
沙子對瓶子內壁的摩擦比水對瓶子內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間還會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裝水的瓶子要慢。
創造:將瓶子里的物質換一換,再讓它們比比賽吧!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
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
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
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
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
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D. 小學科學實驗效果有哪些
很多啊,每來一個實驗的效果是不同源的,不過最終結果是要孩子們知道了其中的科學道理,比如,風的形成實驗,最終是蠟燭燃燒產生的風把葉輪轉動起來,讓孩子們知道了風是由於空氣受熱產生流動產生的,葉輪的轉動是讓孩子們看到了風的存在。
E. 小學科學課程一般做些什麼實驗
小學抄科學課程實驗內容包括:
1.觀察常見的植物
2.認識本地典型的植物並說出它們的特徵3.拓印樹葉或樹皮4.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
常見的
動物
1.觀察小動物
√
2.給動物分類
√
常見的
其他
生物
1.觀察黴菌
√
√
2.做酸奶或泡菜
√
3.用酵母菌發面
√
生命的共同特徵
生物的
生命周期
1.栽培植物並觀察植物的一生
√
2.飼養小動物
√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觀察果實
√
2.觀察種子的結構
√
3.觀察並解剖花的結構
√
√
4.觀察根的形態
√
5.觀察莖的形態
√
6.觀察葉的形態
√
7.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
√
8.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細胞永久裝片
√
√
生
物
的
基
本
需
求
1.探究根的作用
√
2.探究莖的作用
√
3.探究葉的作用
√
4.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
5.認識常見動物的食性
√
6.探究麵包(饅頭)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F. 簡單的小學生科學小實驗有哪些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3、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4、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剝去蛋殼。
2、 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 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 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 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G. 小學科學應做演示實驗多少個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目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已成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兩面大旗。而實驗教學就能很好地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於一體。
怎樣才能讓學生們在實驗中有所啟迪和收獲呢?那就是:實驗時應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
一、多看
「想到沒想到,看了才知道。」這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異想天開》之《想到沒想到》欄目的宣傳口號。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到了,我們就相信了,就明白了,這說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隨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觀察。觀察是人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是科學實驗的顯著特點,同時教會學生觀察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科學實驗時,不管是老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都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充分觀察。要引導學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實面貌,更要學生發現平時沒留意的現象。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正確、清晰的事實,掌握第一手的數據資料,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學生還能從中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比如做《熱水變涼》實驗,將一杯熱水放在桌上,連續測量十分鍾,這時要適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他們會發現開始水溫下降很快,最後越來越慢。最後學生們得出熱水變涼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由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其教學效果是言語傳授無法比擬的。
二、多做
「你聽見了,你忘記了;你看到了,你明白了;你做過了,你記住了。」這說明了做的重要性。法國科學教育以「動手做」為口號和切入點,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發現與研究的過程。這種學習過程體現著學生作為主體的生命歷程。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記憶與思維主要以直觀形象為主。而動手做最能展現事物的直觀形象。
我們老師只要積極創造實驗條件,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充分的感知,經歷科學的過程,學生就能從中獲得一些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在科學課上,學生做實驗很多都是草草收場,學生並未「盡興」。有些教師一發現一個(一組)或者是幾個(幾組)同學做完或做對,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學生停止實驗,覺得部分學生的成功已經與教師要的結論相吻合。這種做法與科學教學原則明顯相悖。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學課的顯著特點,學生都會從中留下終身難忘的經歷。實驗如果不能取得數據並得出結論,那等於沒做。所以,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應讓孩子們多做,做足,做深。
比如教《小車的運動》一課,做實驗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們提出假設,作出猜測,弄清變數與不變數的關系,然後讓孩子們多次地、反復地做實驗,獲得數據,並從中探究規律。學生們通過「真刀實槍」地「搞」出來的有關結論,將使他們終生難忘,而這一探究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將使他們受益一生。
三、多思
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探究一般要經歷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制定計劃、實驗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結論。提出問題必須學會思考。如果對一些現象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遠發現不了問題,更談不上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假設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思考階段,科學家進行實驗,在沒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猜」。所以,學生在實驗時,有關科學的結論,應讓學生敞開思路無所顧忌地想,甚至異想天開。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認識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處處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而且需要學生的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可見學習需要多思,需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比如教學《電磁鐵》一課,教師一上課就出示一個電磁鐵,引導學生認識電磁鐵,而後讓兩名學生各取一個電磁鐵(線圈鐵釘不同),讓學生觀察哪個電磁鐵吸的回形針多,為什麼?這時可鼓勵學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維就這樣大放光彩。
四、多說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有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科學實驗後,要讓學生把實驗過程和結論說出來。如果不讓學生說,我們就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不讓學生多說,就不知道他們思維的全過程,不知道他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不能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達成共識。因此,實驗後應讓學生多說,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暢所欲言,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教師的責任。
比如教學《觀察水》一課,學生做完高錳酸鉀的溶解實驗後,我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溶解現象,個別說,小組說,集體交流。這樣反復交流,溶解現象就深深印在學生頭腦中,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聽
善於傾聽的學生就是善於學習的學生。在許多的科學課堂,不顧別人的想法,不注意傾聽的現象比較嚴重。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發言者的尊重。我們要引導學生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在傾聽中產生智慧的碰撞。
如在《洗衣服的學問》一課中,當學生設計出不同材料去污能力大小的方案時,我就引導大家針對他的方案,提出問題。這樣,學生不但能認真傾聽,還聽出了別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交流中,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幫助。
六、多評
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指出,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做到「四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時機的全程化。要求教師准確把握評價的內容,靈活運用評價方法。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更注重學生合作能力、實驗能力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評價。
當有個別學生或小組同學出現合作,實驗、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和優點時,我就不失時機給予評價,請同學自評,相互評,一堂課下來,評出最佳小組若干,給予加分,當分數累計到指定數時,便可獲得老師的獎勵。獎勵就是一張卡片,一些實驗材料、品,或者到科學探究室自主做實驗的資格……
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學生動手又動腦,個個興高采烈,精神抖擻,興趣濃厚,求知慾強烈。只要我們教師精心准備,正確引導,讓孩子們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我們的科學實驗教學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 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怎樣評價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 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 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 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 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 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I. 小學科學實驗儀器分多少種類
分6個種類,類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