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美育建設有什麼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從三個方面回答,江湖救急啊!
人們懷疑光纖。咱們村小學每鑒於咱們沒有問題,應該怎麼解決三個方面?首先的話就應該是江湖救急方面了。
❷ 簡述大學美育與中小學美育,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的區別
1、」大學美育,從圖書館開始「意在強調要深刻理解並挖掘圖書館在大學美育中的作用,為此我們首先要充分認識兩點:一是美之教育與教育之美的交融關系及交融之妙;二是大學美育重在知性美。宇宙奇觀,奇妙的生命現象等都作為審美媒介,將會增加大學生的接受趣味,深化美育效應,同時增加人對大自然的親和力。
2、中小學美育是育人導向明,中小學美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學校中實袍並加強美育,能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成為合格的跨世紀人才。
3、家庭美育它以家庭中的日常行為和環境為手段,以家庭中的情感因素為媒介,以培養和提高家庭成員成為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為宗旨。同學校美育、社會美育相比,家庭美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形成影響最早。家庭環境是人所處的第一個世界,父母兄弟是人所接觸的第一個群體。因此,家庭正是美育的搖籃。
(2)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影響時間最長。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人生的終點。在人的一生中,生活在家庭中的時間最長。
(3)家庭美育對人的審美情感的影響最深。美育究其實質是一種情感的滌凈升華。家庭構成的情感要素,也就是美育的要素。因此,家庭美育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中固有的情感這一條件,特別是家庭生活中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的範例,對受教育者施加最為深刻的審美影響。
4、社會美育是對全社會成員普遍實施的審美教育活動,目的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全民審美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
(2)中小學如何加強美育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
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1、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養學生對社會美的正確觀點和感受社會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等。
2、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
3、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❸ 中小學電影教育與美育有著怎樣的關系
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准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時代、特定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准,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通過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1983年版,第174頁)可見,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特徵就是情感性。由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時代制約於不同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又由於美育的本質在於情感性,而美感是內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終價值還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養的審美意識及其倡導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育既通向人類歷史文化的最大縱深,又關聯著人類社會的未來,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美育的加強與否,也就不僅關系著一個民族的興衰,亦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質量。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佔有重要地位。
美育的內容:
藝術美:音樂和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
自然美,以大自然為審美對象所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社會美,以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為對象而感受和體驗到的美;
科學美,以科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對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學美育的內容包括:藝術教育,如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
❹ 怎樣加強對美育的領導
(1)小學、初中必須把音樂、美術課作為必修課開齊開好。不要隨意削減課時,不要把音樂、美術課時移作他用。普通高中及非藝術類、師范類的職業高中,要開設有關藝術門類的講座或選修課;重點高中,可開必選課;幼兒園不開設專門的藝術課,但教學內容應包括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
(2)中小學要根據國家教委頒發的音樂、美術教學大綱組織教學。教材以選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教材為主,還可結合本地實際,補充一定數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
(3)學校管理者要重視藝術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按照藝術課教學的基本標准和藝術學科優質課標准,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努力創造條件,組織各種藝術小組,發展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特長。要深入藝術學科的教研組,和教師一起研究教學中的問題。要聽課,看課外活動,幫助教師總結實施美育的經驗。
(4)加強藝術課程的師資力量。要在近年內做到:重點中學的初中部、實驗初中、實驗小學、鄉中心小學以及城市其他初中、小學要配齊專任教師;單設高中以及農村其他初中、小學要有兼職教師,有條件的要配備專任教師。
要穩定現有藝術教師隊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福利待遇、評優選模、提職晉級等方面要和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並努力創造條件,為他們的進修觀摩、科研和創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對於那些為藝術教育事業盡職盡責的積極分子,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5)改善藝術教學條件。按照國家教委《全日制初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錄》的要求,向上級爭取逐步完成配備的任務。配備的標準是:重點中學、實驗初中、實驗小學及大中城市市區學校,按第一類標准配齊設備;縣市中小學和鄉鎮中心小學按第二類標准配齊設備;村組小學按第三類標准配齊設備。
❺ 中小學美育教育正在加速提質中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校美育正在加速提質。近5年來,美育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和美育器材達標率均有所提升,但目前師資依然不能滿足基本美育教學需求。
不過,中小學美育師資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即使是按國家規定的占總課時9%的美育課程最低標准課時開課,全國尚缺2.8萬名美育教師,其中鄉村學校缺額更為集中,有6個省鄉村小學美育教師缺額超過5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❻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使他們把學習語文看作是一種樂趣, 使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美的氛圍是師生合作共同創造的。 語文課創設美的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的語言藝術、 心理溝通藝術、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等等都能成為激發學生審美心理的誘因和創造 美的氛圍的因素。
❼ 什麼是美育,普通中小學如何實施美育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狹義的美育,極端的定義是認為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於各科教學後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義由狹義而廣義的過程中夾雜的另一個維度的變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實質美育。所謂「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養對象的審美素養(如審美觀、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而「實質美育」則以上述目標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人生的美學趣味和教育的審美境界。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功能已成為現代美育的核心。這樣,美育概念就應在從狹義走向廣義的同時,也實現由形式向實質的革命。
美育主要包括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 、旅遊美
美育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三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四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重點是藝術美育、社會美育、自然美育和教育美育。藝術與美育各有側重,藝術以創作與文化的理解為主,美育則以美感的培養為主。
❽ 如何對小學生實施美育教學
在我國,美育思想和美育實踐有著悠久的歷史。孔子提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和樂就是君子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存在偏重智育的傾向, 現在語文新大綱提出了語文的工具性、 人文性和審美性並重的指導思想。那麼, 如何在語文課中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首先,創設美的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審美教育的前提。 美的氛圍,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綜合地、 整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因而有利於調動受教者產生審美激情、 審美體驗,從而全麵塑造人的審美心理結構。氛圍中最有價值、 最活躍的是人的活動和人的情感, 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和美感的誘發者, 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45分鍾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在充滿情趣的愉快氣 氛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使他們把學習語文看作是一種樂趣, 使他們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能得以充分的發揮。 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地愉快地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美的氛圍是師生合作共同創造的。 語文課創設美的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的語言藝術、 心理溝通藝術、 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等等都能成為激發學生審美心理的誘因和創造 美的氛圍的因素。如教《荷塘月色》、《天山景物記》 可播放配樂的朗讀音響;教《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藍的製作》 就可繪制畫面圖片。這些作法,都能創造美的情境, 使學生產生美的追求。 其次,挖掘美的內容。設計出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方法, 是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的基礎。古人雲:「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師的講課要充滿藝術魅力, 必須首先對課文深入鑽研,充分體會文章的美感,咬文嚼字, 從教材所蘊含的豐富的感情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去尋求教學的樂趣和情 趣,然後進行巧妙地設計。挖掘美的內容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抓住情感核心,體會作品的情感美。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 它的主要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用情感來撞開學生心靈的門扉。 我們的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精心選編的名篇佳作, 都是現實世界形象的反映。作者通過觀察慧眼和獨特的視覺, 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經過選擇和醞釀,用自己的匠心, 創造完美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又無不寄寓作者的社會理想、 人生態度和道德觀念。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中去, 體會作家的人格情懷,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如《 祖國山川頌》、《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記》《海濱仲夏夜》 等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自然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壯麗山川。 讀著這些文章,會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了感染, 從而激起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時, 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完成與作者、作品中的人物的 「心理位置互換」 ,將學生引入「角色」。學習《與妻書》, 可以讓學生體會林覺民在信中洋溢著對妻子的愛,對生活的愛, 體會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兒女之情上, 而是將兒女之情與革命利益相比較,使對妻子、 生活的愛與革命需要統一起來, 學生了解了林覺民烈士的崇高思想境界, 便能激發熱愛祖國的美好感情。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 必須緊扣這些內容向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 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 心靈上受到美的凈化。 2、吟詠誦讀,品味作品的語言美。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 它有利於我們深入品味文字作品,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發揮語言的感染力,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 邊看邊讀,最有利於從遣詞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匯貫通,步步深入, 樂趣叢生。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的: 「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 美讀』」,「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 不知不覺,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 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 才會終身受用不盡。」葉老所描述的這種境界, 就是通過吟詠誦讀所達到的審美境界。在語文教材中, 有很多作品的語言是非常優美的。它們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悅耳; 有的如百鳥和鳴,婉轉悠揚;有的似戰鼓催征,高昂激越; 有的若敘家常,娓娓而談。 品味誦讀這些作品既可以使學生體驗美感, 又能引導學生感知語言的語聲美、達意美、描述美, 從而理解課文中人物的心靈美、事物美、 境界美和作者表達的情感美,激發學生仰慕美好人物, 熱愛美好的事物,產生追求美好的明天的崇高美感。 3、訓練想像,進行美的創造。文學形象是間接形象, 讀者必須調動語言感受力、藝術情感力、藝術想像力, 才能喚起相應的審美、意象。在這個過程中, 由於作品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和藝術空白,讀者的期待視野不同, 必然造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 葉聖陶先生在論創作中談到文藝作品的鑒賞時,舉了讀王維的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詩為例。他說:「要領會這兩句詩, 得睜開眼睛看。看到的只是十個文字呀。不錯,我該說得清楚一點: 在想像中睜開眼睛來看這十個字所構成的一幅圖畫。」他還說:「 讀到這兩句,領會著作者的意境,想像中的眼界就因而擴大了, 並且想想這意境多美,這也是一種愉快。 假如死盯著文字而不能從文字看出一幅畫來,就受不到這種愉快了。 」葉老在這里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讀書要「 驅遣我們的想像」。教師要善於挖掘材料,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和想像力。例如《孔乙己》的結尾, 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孔乙己到底有沒有死 如果沒有死, 那麼他的生活狀況怎樣呢 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寫《 孔乙己離開咸亨酒店以後》的續文。在學了《甲骨文到縮微圖書》 後,可引導學生想像「未來的書」, 既可加深對書籍演變歷程的認識,又可激發學生獻身科學, 創造未來的熱情。進行這樣的練習,既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又能使作品的審美效應得到強化, 從而幫助學生達到從感受美到創造美的完美境界。 再次,誘發美的體驗。美的體驗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我享受,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就必須誘導激發學生對審美客體的喜悅感、 質疑感、驚異感等,調動學生的審美潛力,產生審美激情, 進行深刻的審美體驗。如在學完《荔枝蜜》這篇課文後, 可引導學生重溫另一篇著名散文《落花生》,可以這樣對學生說: 「 在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東西可以啟發我們。像這一課里的蜜蜂, 就啟發我們懂得一個很深的道理,蜜蜂對人無所求,而給人呢, 卻是極好的東西。它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它是渺小的,卻又是多麼高尚啊 而落花生 它不是無用的, 而是有用的。——不是只講體面而無用的。我們學了這些以後, 也來找找看,在自己生活中碰到哪些東西,也可以發人深省 」 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們紛紛發表意見, 有的說要做形狀雖小,但作用大的螺絲釘,有的說要做吃的是草, 擠出來是奶的牛;有的說做春蠶,做粉筆,做梅花,做煤……「 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思索, 在尋求答案,盡管這些回答還很稚嫩, 但它反映了學生對美的純真的嚮往。 實踐證明,美育能使學生在領略美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並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不斷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揭示奧秘、 探求真理。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 逐步而非強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這個過程正如杜甫詩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❾ 在中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中為什麼要加強美育
一、美育以及小學中的美育1.美育的含義單從字面來看,美育就是「審美教育、藝術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美學教育、美的教育」。然而隨著近幾年來美育地位的不斷提高,美育研究開始受到眾多學者的重視,對美育的概念也有了深一步的認識,較為權威的解釋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從而促使學生愛美以及創造美。
2.小學教育中的美育
小學教育主要是為學生學習打下基礎,為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的態度和信心。然而美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忽視,小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不強,還處在朦朧階段,如果強硬地讓他們接受枯燥無味的課程是很難的。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利用美育來引導學生對美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學習王國的樂趣。
二、美育對小學教育的意義美育是一種形象性的教育,它始終把「形象」作為教育的起點。所以將美育運用到小學課程教學中,就是為「抽象」的內容安上了一對「形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