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課的課程內容與主題分析
內容引自《心理健康課教案—教師指導手冊》
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際、社會、素質等方面,但在這些方面之外各個年齡都有不同特點和問題,但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探討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側重點。
首先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過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強自我價值來實現:2.能夠客觀的認識、評價自我,同時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3.發現自身的特點可以接納認可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則有兩方面要培養:1.樹立個人信念與價值觀,體會生命的意義。2.增加自我的肯定與成功經驗,學會歸因及改變負面認知,增強自信心。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並對所犯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觀認識到現實的各種不利因素。
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與心理的發展,要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促進認知能力。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學生都會有一個成人意識的發展以及邏輯思維的過度。經歷這一變化的中小學生都會有一個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渺小幼稚了。這個時候要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或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思維上:小學會步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初中則會步入形式運算邏輯思維階段,高中則會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所以要針對不同學齡段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與教育。
而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貫穿始終都要進行培養的便是人際關系與團隊競爭關系,在人際方面的能力培養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溝通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要擁有正向的連接關系、堅定清晰的規范、關懷支持的環境、積極合理的期望、有意義的參與機會。要建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及探討性格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師要教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以及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益友,建立健康的關系。在人際關系技巧方麵包括溝通、自我肯定、拒絕及抗拒、解決沖突及人際協商的運用。要認識不同性質的批評及其效用,鼓勵學生應作善意及具建設性的批評,還要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在團隊競爭與合作方面要幫助學生了解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合作中促進成長,還要幫助學生體會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心理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正面行為,和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在長大以後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培養優秀潛能方面要側重幾個方面:正面行為、樂觀心態、道德效能、目標抉擇、情緒控制、表達能力。
在情緒方面既要做到對自己情緒的把握還要做到對情緒表達的控制,具體要做到認識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達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緒反應或沖動的技巧(延後享樂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緒的策略。而在目標和抉擇能力方面要掌握訂立目標、規劃、並選擇方案的方法,培養樹立目標的意識,掌握設定目標的原則。了解目標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計劃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規則、標准及社會公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長大之後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很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識到自己違法之後的嚴重性以及所承擔後果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嘮。
培養正面的行為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長大之後才能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正面行為(親社會行為),建立標准,並有所行動。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態度,學會放鬆減壓,調整認知。
以上是中小學教育當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側重點,而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和學期學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側重,所以心理健康課並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樣,它的教學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師是否能有所作為以及學校相關領導是否支持。
Ⅱ 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以國學教育為抓手,注重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促進學生「成人」
1、堅持「仁、德、志、譞」、「忠、孝、禮、儀」和「勤奮、勤勞」等傳統文化教育、國學經典教育。
學校專門開設了「國學經典集萃」、「儒家經典名篇誦讀」等校本課程,並以「四書」為主,兼收舊時代小學的傳統教材內容,提取「經、史、子、集」中的精華,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由淺入深地編輯了一套教材,充分體現了「文以載道」的精神。
設置了「六個一工程」:一天20分鍾的經典誦讀,一天20分鍾的經典書寫,每周一節的經典學習,每周一次的集體誦讀,每學期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每周一的全校師生集體學習每周一禮。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學習了社會禮儀、家庭禮儀、學校禮儀等。校本教材《我們的禮儀》也正在籌劃之中。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讀經沙龍、每日一背、我與經典故事會等活動。
2、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1)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
學校以「感謝父母養育我,感謝同學幫助我,感謝老師教育我,感謝祖國培養我」教育主題開展活動,通過主題班會、開放式家長會和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節日,給學生布置感恩作業,觀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跡,開展社會志願者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恩」的內涵。
(2)開展學生校園社會實踐活動。
以此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一切、感受一切、學會一切」。
(3)開展「愛心」義賣、義演和游園活動。
使同學們能深入地體驗生活,感受奉獻的真諦,培養學生團結友愛,樂於助人的精神。
(4)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實現全體師生間的互動。
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幫助、指導,學校整合教育資源,實施了「全員育人導師制」。這樣,每位科任教師都要擔任學生的育人導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和品德等進行思想引導、學習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
(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
棠外搭建多種平台,培養綜合素質高、特長突出的復合型人才,讓學生上得了清華、北大,也拿得起琴棋書畫,鑄造了素質教育的典範。
棠外附小組建的課余興趣班新穎豐富,多達36個,包括:科技活動、舞蹈、漫畫、剪紙、中國象棋、圍棋、抖空竹、網球等。
初中開設了書法、社會觀察 、十字綉、播音主持、攝像、烹飪、種植等46個校本課程。
高中開設了高中英語能力競賽輔導、課外文學活動、演講、作文、英語角、模聯、配音、高中各學科競賽等校本課程。
學校進行扎實有效的課程改革,巧用教師的教育資源,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設,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審美、實踐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三)科學高效的外語教學,打造外語教學亮點
1、開辦 「CEA外語特色班」,全面實施英語素質教育(「CEA」即「中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簡稱)。
2、精選英語教材。在英國有一套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家喻戶曉的英國學生學習母語的閱讀材料---《典範英語》(Good English),原名《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棠外使用的就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從《牛津閱讀樹》中精心選編成的分級的、簡易的、原汁原味的64部適合我國中學生使用的作品,以達到回歸語言教育的「積累」之本,從而讓學生在故事中輕松、快樂、自然習得英語,即「融語言學習於故事中」。
3、採用 典範英語「語感閱讀法」這一全新的英語教學和學習理念。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基礎教育課題組的帶領下,參加了「英語語感閱讀」課題實驗研究。按照「語感閱讀法」的理念,英語課課型大致分為詞彙課、聽說課、閱讀課和練習課四種類型。詞彙課的根本目標是通過閱讀貫穿全部單元詞彙、短語的自編短文達到「兩會」的目的,即會朗讀,會理解其意。並且通過朗讀反復進行強化。聽說課則是整合SectionA,B的聽說部分,對學生的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訓練。練習課則通過分為三個不同層次的三十道經典試題進行練習。
典範英語「語感閱讀」法則是分為以下六個步驟:第一是反復地朗讀,達到「兩會「的目的。第二是自然拼讀,隨機通過故事裡的單詞鞏固相關或者相類似的單詞。第三,詞義聯想。第四,摘抄句子,讓學生摘抄故事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和背誦。第五,篩選考試高頻率詞彙,反復在故事語境中進行強化和練習。最後,讓學生寫出Summary。「英語語感閱讀」課題實驗研究整體提升了學生的口語、閱讀及寫作水平。
4、開展各種各樣學英語、用英語的活動。在學生中組建了「英語話劇表演隊」、「英語演講小組」、「英文電影配音小組」、「英語電視廣播及節目主持小組」、「英語手抄報小組」等,形成了學校獨有的外語特色。將每年的十二月定為「英語活動月」,舉辦「英語文化節」,給全體師生學英語用英語搭建平台,在校園中營造了良好的英語氛圍,極大地鼓舞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5、常年聘請外籍教師進行口語教學,同時,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美國英語學會合作。先後舉辦了8屆為期一個月的「英語夏令營」和暑期英語教師培訓班。
(四)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師生健康成長
學校於2005年成立了心理學教研組,200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棠中外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有6位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其中1位高級心理咨詢師、3位三級心理咨詢師)。
為了更加准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採取了很多措施。每年對新入學的學生採用集體問卷調查法、心理檔案建立法、學生心理日記分析法收集學生的情況,對比分析;對畢業年級的學生採用個案跟蹤法、班主任、家長訪談法、團體輔導法收集情況,歸納整理;對其餘年級的學生採用專題講座法、班級心理聯絡員報告法、心理社團和課外活動法收集情況,綜合研究。根據發展心理學的年齡特徵,把學生心理發展分為:初一學生是「學習適應期」,初二學生是「心理斷乳期」,初三學生是「志向抉擇期」;高一學生是「價值觀形成期」,高二學生是「情感沖突期」,高三學生是「學業焦慮期」。各階段都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心理簡報」、「教育簡報」、「會議紀要」等形式通報給學校、年級組和班主任,並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為了使教育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主創新,開拓了很多教育渠道。
首先,把每周一節的心理健康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主編寫教案達1200餘個,自主研究設計了「信任背摔」、「解開千千解」、「優點轟炸」等80多個系列活動,確定了心理健康課「活動性」、「體驗性」的特色,形成了「需求+活動+體驗+升華」課堂結構,真正符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其次,將專業的心理咨詢做得更加精細。學校加強了硬體設施建設,成立咨詢室,努力為來訪的學生、家長、教師創設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另外,還詳細制定了咨詢室周一至周五定期開放的「值班制度」、「心理咨詢記錄制度」、「個案研討例會制度」等。分別設計了學生《心理檔案輔導卡》、《心理咨詢記錄卡》、《個案追蹤卡》,為全校學生建立了心理檔案,並利用這些檔案進行心理分析。對每一個咨詢的學生都詳細地作了咨詢記錄,對有典型心理障礙的個體進行了個案追蹤或者成功轉介,使許多孩子走出心理陰影,重拾陽光與自信。
最後,將其他渠道作為輔助手段。學校在校園黑板報上開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在校園廣播站增設了「心靈之聲」欄目;在學校網站上增設了「心理健康」板塊;在心理咨詢室門口掛有「心理信箱」;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訂閱了《心理醫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量心理類圖書資料;在學生中成立了「心理協會」;辦「心理手抄報」;學生心理日記的收集和分析;在學校《春曉》文學刊物上開辟了心理專欄;利用心理課的時間或社會活動實踐的機會,舉辦了「心理投射」、「災區學生心理援助」、「5.25我愛我」等專題活動;在班主任工作和團隊工作中,要求每個班級每個學期至少要開展兩次以上的符合心理標準的班會課。
對於貧困學生,棠外不但免除了他們的學費,還從生活上給予其全面呵護,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的心理專題輔導。特別是汶川大地震後,學校先後接收了300多位來自災區的學生,包括一部分地震孤兒。對於這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制定了詳細的輔導計劃,逐步實施,幫助他們一步步走出心理陰影。
針對獨生子女的一些性格缺陷,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開展了有針對性的「五心」教育,即:用「信心」提升精神品質,用「愛心」促進「移情和關愛」,用「孝心」溝通親子關系,用「責任心」塑造志向和抱負,用「勇敢心」磨練意志品質。
棠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學生上專門心理健康教育課已達3000多節,自編教案40餘萬字;建立學生心理檔案8000餘份;接待學生心理咨詢800餘人次;開展專題講座20餘次;自編校本教材3本,分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手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手冊》和《家庭教育藝術》;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校園電視台據真實轉化案例拍攝的紀錄片《陽光女孩》被中央電教館評為一等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達100%。學校先後獲得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心理輔導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成為教育部和省教廳確定的災後學生出國療養的培訓基地,實現了「一年一個台階,三年一個跨越」的超常規發展。
(五)大力實施分層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才
1、因材施教,分層推進。
學校要求老師們牢固樹立「絕不放棄一個學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要堅持「教學難度(標高)要有差異性,例題設計要有階梯性,提問要有全面性,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輔導要有個別性」的「五性」教學思想,讓優等生尖起來,中等生高起來,學困生跟上來,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有所進步。
2、深入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改革。
棠外根據新課程「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核心理念,開展「3+1」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從改變教與學的行為入手,整體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棠外教育的再度飛躍。
「3+1課改」是以保障學生主體為前提,以追求有效教學為目的,以「3+1」課堂結構為核心,以三案合一為主要載體,以規范教學雙邊活動為保障的教學改革活動。
連續七年,棠外高考本科和重本上線率均居成都市前茅,多次奪得雙流縣文理科狀元,實驗班100%上重本線。歷年來,本科平均上線率高達78%,重本平均上線率高達35%。優異的教學質量,年年受到市縣教育局的表彰。
(六)突出藝體教育特色,加強合作交流,堅持多元化辦學,拓寬升學渠道,促進學生多渠道發展
1、學校構建了「三課(音樂、美術、書法課)、兩班(科學藝術班、高考藝術專業培訓班)、一團(海棠藝術團)、一活動(課外興趣活動)、一基地(重點大學藝術特長生基地)」的藝術教育模式;構建了「一課(1+N模式合班分項體育課)、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十三隊(男足隊、男籃隊、女籃隊、田徑隊中國象棋隊、圍棋隊、國際象棋隊、國際跳棋隊、健美操隊、啦啦操隊、體育舞蹈隊、乒乓球隊、網球隊、無線電測向和定向越野隊)、一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兩班(男足班、啦啦操班)」的體育教育模式。
學校參加各級文藝展演比賽,383人次獲國家級比賽獎、411人次獲省級比賽獎、713人次獲市級比賽獎、400多人次獲縣級比賽獎;83名文藝特長生獲得了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等國內重點高校的特招資格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政府全額獎學金)、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香檳分校等國際名校的留學資格。
學校參加各類體育比賽,38人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35人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110多人次獲國家級比賽獎、310多人次獲省級比賽獎、480多人次獲市級比賽獎、170多人次獲縣級比賽獎;高中健美操隊2009年、2010年獲省中學生健美操比賽冠軍,附小啦啦操隊2010年獲韓國首爾國際健美操比賽冠軍;棋藝隊2008年至今110多人獲省級中學生比賽獎,2010年、2011年獲中國象棋高中成人組團體第一名;男足隊連續6年獲市中學生比賽冠軍,2009年、2010年、2011年獲省中學生比賽冠軍,2009年代表四川省參加第十一屆全運會獲男足乙組比賽第六名,2010年代表成都市參加第十一屆省運會包攬甲組和乙組冠軍,5人入選國少隊、兩人入選國青隊(U17),9人赴法國梅斯足球俱樂部培訓。
2、多元化、合作化辦學,拓展教育新路子
2007年,學校國際部在四川省第一家引入PGA(中美國際高中課程班)項目,2010年,該校首屆PGA班的所有學生100%被美國知名大學錄取,其中80%的學生被美國排名前100所大學錄取,近50%的學生獲得了每年2000~17000美元的獎學金。整個班雅思平均成績6.3分,成都地區國際班整班雅思平均成績獲得此分的尚屬首例。
學校先後成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上海交通大學生源基地、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是新加坡政府全額獎學金指定公派留學生學校,是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定點派出和接待學校,是美國美中文化教育基金會「成都交流中心」學校。
學校已選派80多名師生出國交流,每年都要接待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學生,與中國學生同吃同住同班學習,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七)落實精細化管理,盡顯人本化特色,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滿意
為了使學生在學校感到溫馨、快樂、自由、安全,棠外自建校以來就提出了「精細化」思路。
1、安全工作精細化。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作為全封閉寄宿制學校,棠外更是將安全工作做到極致。學校聘請保安人員實行24小時巡邏並對重要地方實行電視監控,保障學校的安全。為了避免閑雜人員進出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學校制定了嚴格的門衛制度,學生必須憑借「校園一卡通」進入校門,必須在班主任的簽字同意下方能走出校門;外來人員若要進入校門,必須在門衛處登記、預約。
為防止教學走廊及樓道擁擠、踩踏事件的發生,學校每天安排樓層值周教師在下課和放學時段值周,監管學生行走秩序,確保學生安全。
2、教育工作精細化。為了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親人般的關懷和指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溫馨和貼心,棠外製定了班主任早中晚巡查制、德育導師制、學習導師制以及心理健康輔導制等,真正做到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一定有棠外老師的父母般的呵護。
(1)班主任每天至少對學生進行三次(早中晚)巡查,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及時記錄在案,及時反思自己的工作情況。
(2)德育導師的工作重點在於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意識和思想情感,了解學生行為及產生行為的真實心理動因,「嚴」、「愛」結合,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習導師的工作重點在於關注學生各科的學習情況,如有情況,利用自習課或業余時間進行單獨輔導。
(3)學校專職心理學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心靈溝通欄目,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營了造良好的環境。
(4)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學校先後開設了家政(包括刺綉、針織)、攝影科創、電視節目錄制、機器人製作、網頁設計、動漫、電影英文配音、英語話劇表演、Discover探索、廣告設計、科技小論文以及藝術體育等相關的3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修。讓學生在參與和探究中提高動手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學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電影節」、「新年音樂會」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節日的快樂、家庭的溫暖。
(八)管理工作精細化
(1)搭建家校聯系平台,實現家校間的互動。學校網路設置「家校通」欄目,「家校通」平台通過學校提供給家長的「家校聯系卡」,家長可在互聯網登陸到學校網站查看學生的成長記錄、考試成績、學期評語、請假刷卡記錄、食堂消費記錄、年級公告、班級公告、給家長留言等信息,家長也可通過平台給老師留言。全力構建家、校、社會三維一體的教育模式,形成整體合力,提高教育效率。
(2)周末託管。對節假日不離校的學生,學校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周末「託管」,由專任教師負責開展課堂延伸拓展、文娛活動、體育航模、信息網路等各種興趣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節假日過得輕松、愉快而又有意義。
(3)高規格學生公寓,全方位公寓管理。能容納4400人住宿的學生公寓內有空調、衛生間、電話、飲水機、個人櫥櫃和寫字台。學生公寓實行24小時監管,每層樓配備2名既熟悉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又精通生活管理、具備大專文化水平以上的生活老師,注重對學生人性化服務,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和病痛,做到服務學生,關愛學生,促使學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的加強。
(4)A級食堂,營養配餐。學校設有可容納4000多人同時就餐的四川省A級食堂,設施齊備,就餐採用刷卡方式。學校聘請華西醫科大學高級營養師作顧問指導,對學生膳食實行營養配餐。同時,為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對學生每天的消費進行合理的限制。
(5)使用校園「一卡通」,管理方便、快捷、有效。全校師生每人均配備一張卡,用於確認身份、進出校門、食堂用餐、圖書借閱等多種用途,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提供了方便。
Ⅲ 沒有人考過日語的教師資格證的,國內有嗎
這是今年新增加的學科。
1.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增加「心理專健康教育」等學科屬的通知》(教師司函【2017】41號)文件要求,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面試增設「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學科,以上三個新增學科的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面試一並考核;小學類別面試增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小學全科」學科。請有意報考上述學科教師資格證的考生,在筆試報考時選擇相應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報考。
Ⅳ 「100分!」關於心理健康知識的小報
我有直接做好的
心理健康:氣氛和諧,方法靈活。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小學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准,並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並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於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佔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於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於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徵相吻合。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年代,激烈的競爭已經無處不在。校園里也充滿競爭,我們時刻面臨競爭的挑戰。競爭既可以促進學習和生活的進步,也可能使我們身心疲憊。學會認識和應對競爭對於我們就尤為重要。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競爭呢?
首先,面對現實,承認競爭。在今天,我們視競爭為常態,不競爭為非常態。因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應該知道有競爭就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任何試圖迴避或逃避競爭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其次,競爭是雙刃劍。競爭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進取心、錘煉人的堅韌力,克服不求上進、萎靡不振的現象;競爭能增強人的智力,促進注意力集中,使想像力變豐富、思維更敏捷靈活。但競爭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的緊張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等問題。
第三,競爭是激烈的。學習生活與球賽並無兩樣,只要入局,就應該是一場志在必得的斗爭。在這個一切都基於競爭和角逐的世界上,是沒有童話般的幻想和多愁善感存在的餘地。尤其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在現行高考制度下,我們是沒有退路的。
第四,競爭是雙贏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競爭更多的是激發我們相互的鬥志,其結果往往導致你追我趕、比翼雙飛的局面。特別是有分量的競爭對手,與其說是對手,更不如說是我們的榜樣和領跑者。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准具體與客觀。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1:中國人心理健康比例圖(圖片)
http://www.chinahrd.net/img/jlr/career/20050628/001.jpg(圖片)
2:中國職員心理健康比例圖
http://image.psychcn.com/info/news/3r3r3r/200703/Image22946150.jpg(圖片)
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檢測...以及分析
http://qkzz.net/magazine/1006-7116/2007/03/1620846.htm(文字分析加圖片)
4: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xw/yw/W020060313347244462839.jpg(圖片)
5: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http://www..com/s?ie=gb2312&bs=%D0%C4%C0%ED%BD%A1%BF%B5%CE%CA%CC%E2&sr=&z=&cl=3&f=8&wd=%D0%C4%C0%ED%BD%A1%BF%B5%CE%CA%CC%E2%B2%FA%C9%FA%B5%C4%D4%AD%D2%F2&ct=0
6:心理問題如何解決:
http://www..com/s?ie=gb2312&bs=%D0%C4%C0%ED%BD%A1%BF%B5%CE%CA%CC%E2%C8%E7%BA%CE%BD%E2%BE%F6&sr=&z=&cl=3&f=8&wd=%D0%C4%C0%ED%BD%A1%BF%B5%CE%CA%CC%E2%C8%E7%BA%CE%BD%E2%BE%F6&ct=0
Ⅳ 教師資格證都有哪種類具體有什麼區別
《教師資格條例》中規定教師資格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幼兒園教師資格;
(二)小學教師資格;
(三)初級中學教師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五)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七)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成人教育的教師資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依照上款規定確定類別。
不同教師資格的區別在於在不同的學校或教育機構擔任教師的資格。具體如下取得教師資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級及其以下等級的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擔任教師,例如取得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在高級中學擔任高中語文教師,也可以到初級中學擔任初中語文教師。但是,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或者初級職業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
Ⅵ 中國學校心理教育發展的成就與問題都有哪些
學校教育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就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應有的內涵。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以良好心理素質為中介,心理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其他素質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方向。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國家從政策上體現了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隨後,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2001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並指出「中小學都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在同年6月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更明確地提出「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1999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並委託有關省市和大學進行研究與實驗,2000年在上海、2001年在貴陽分別召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課題研討會,目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初稿已經形成。所有這些,表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了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
目前,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領導組成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同時還成立了由大學、教科研心理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小組,負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科研的規劃、指導、協調、檢查及培訓工作。北京市教委2001年6月下發了《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綱要》,就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目標與內容、對象與途徑、隊伍與管理、考核與評估等作了明確規定。遼寧省2001年7月下發了《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從2001年秋季開始,城市中小學要全面開展此項工作,2003年秋季,農村中小學要全面展開此項工作。天津市教育局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與發展綱要》和《天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規劃》,作為指導天津市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據。《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規劃》要求上海各區縣教育局1999年有20%的學校,2000年增加到35%的學校,2001年增加到60%的學校要達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河北石家莊市要求該市到2002年,農村四分之一學校,城市四分之三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學校、教師認識到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五個一工程」(一份小報、一個信箱、一個環境、一個電話和一個診室),更多的學校是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舉辦專題講座、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設立心理信箱。一些學校還為心理健康教育配備了專兼職教師,鼓勵教師接受培訓,積極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理論,並以此來推進工作。北京市中關村一小自1996年建立心理咨詢室以來,一直定時向全校師生和家長開放,取得很好的效果。北京信息管理學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為龍頭,推動了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天津市第一中學則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四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後進生轉化的突破口。
(四)師資培訓工作受到重視
許多省、市、地區非常重視師資培訓,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組織專家編撰教師培訓用書,參加有關高校舉辦的心理健康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制定中小學專兼職教師資格認定辦法等。上海市組織了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研修班。遼寧省編寫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教師用書,作為該省繼續教育培訓的教材,授課時數為20課時。天津市規定專職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教師一定要做到持證上崗,目前正在制定後三年培訓計劃。北京市正在建立一支以專職為骨幹,專兼職結合,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並為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設「心理輔導主任」崗位,納入教師編制,對於兼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經過半年培訓,合格上崗,爭取每校3—5名。陝西省在2001年5月召開了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場會。成都市一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方面的培訓與教師的繼續教育相結合,另一方面不斷引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人才。石家莊市2001年下半年成立了五個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即每區成立一個,每區包括三至四個縣,以加大普及力度,並就理論和實際操作兩個層面進行培訓指導。
(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如有人對《中國心理衛生雜志》中的論文作者所在地進行了統計,北京、上海、廣東、湖南、山東、山西較多,陝西、西藏、海南、江西較少;少數民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大中城市、沿海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而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則比較落後。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傾向
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正規課程中,當作一門學科來對待,在課堂上系統講述心理學的概念、理論,方式單調、乏味,學生則在課本上勾勾劃劃,課下認真背書,完成作業,更有甚者,還安排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課的考試。殊不知,心理健康課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煩惱,以及出現的諸多不適應的發展傾向,幫助他們減輕心理負擔,讓他們輕輕鬆鬆學習。但是,由於考試的壓力,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出現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心理學知識,而是要通過多種途徑,強化與學科教學的結合,並有機地融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體現在各種豐富多樣的活動訓練中,反映在環境優化和潛在教育資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學科化,只能是流於形式,無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傾向
有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治療」和「指導」意識較強,選擇心理障礙的較多,選擇發展性問題的較少,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肆意醫學化,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律。有的學校讓校醫充當心理輔導人員,像醫院里記錄病歷一樣來對學生情況進行登記。不少學校的領導、教師對學生進行了錯誤的宣傳,使學生認為只有當心理有疾病時才能去心理咨詢室,這種醫學化的傾向已經嚴重地阻礙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根據筆者從1996年開始的研究和有關調查,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包括學習、自我、人際關系和生活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別為30%、20%、30%和20%左右。在我們另一項關於中小學生心理壓力事件的研究中,則發現有30%屬於學習方面,40%屬於人際關系方面,其他方面的佔30%。可見,學習、自我、人際關系、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心理行為問題,是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臨床個案和調查統計,心理疾病、心理障礙不到學生總數的1%。這就是說,中小學生的心理從總體上來說是健康的,只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適應性的問題,不能和醫學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礙簡單地混為一談。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傾向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片面化的傾向。有人過多地關注各種心理測驗,依賴測驗所得到的分數,這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的學生參加心理測驗後由於分數較低,不僅受到同學的嘲笑,在自己內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把自己歸為「異類」,結果導致心理真的出現了問題。在教育對象的選擇上,教育者趨向於選擇中學生,忽視了小學生和畢業班的學生。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小學生由於年齡小,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而畢業班的學生面臨升學,沒有時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現了教育對象上的片面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上,主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能力培養、耐挫能力培養以及學生的性格、情緒等方面內容,而忽視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教育和職業心理教育(為學生在職業定向、升學考試及職業分析、興趣的了解與測試方面提供咨詢服務)。實際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是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同時進行。此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詢、輕視心理輔導,偏重學生個體、忽視學生群體,重視調適性心理咨詢、輕視發展性心理輔導,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傾向表現為,有些學校雖然名義上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設了心理健康課,配備了教師,但是由於教育者自身教育觀念的影響,往往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傳上的不力,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課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前來咨詢的學生寥寥無幾,僅是作為應付上級檢查的「硬體」之一。另一種表現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為一談。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看作學校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沒有必要單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有人把心理問題和思想品德問題混為一談,用德育的方法來對待心理問題。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標、任務、實施方法有明顯的區別。
(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傾向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而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殊不知,教師的情緒、情感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情感,況且,教師是一個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職業。一般認為,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家長及學校的需要,不能表現出煩躁、沮喪等情緒,這不能不造成角色過度負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教師既是學生的教師,又是一家之長、孩子的家庭教師、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社會的模範公民),也使教師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出種種心理調節。因此,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這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建立一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目前,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職人員很少,兼職人員較多,這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將以兼職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專職教師為主、專兼職結合的模式。第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技能,必須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並逐步形成持證上崗制度,同時還要注意引進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人才,使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結合起來。第三,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教師個人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調查表明,學生不良情緒的80%來自於身邊的長者,當然也包括教師。因此,應把師源性的心理行為問題減到最低程度,避免學生受到消極影響,從而優化學生成長的環境。第四,使學校每一位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對每個教師都應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尤其是課堂教學中,使每個教師都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
(二)充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模式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發展性的,因此,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要放在發展性問題上,以全體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對學生成長中普遍遇到的問題予以指導,同時還要兼顧極少數有障礙學生心理的治療與行為的矯正。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模式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小學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初中可以活動和體驗為主,高中可以體驗和調適兼顧,但要始終貫穿一條活動主線,突出實踐性和實效性。同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應從生活輔導擴展到學習輔導、職業輔導並重,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還要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主體,即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體,家長也是主體,把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構建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豐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今後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會採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例如提高各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並納入學校正規計劃中,保證課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可以有針對性地傳授一些心理調節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惑。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組織創造比賽、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親身體驗來提高心理素質。利用班主任工作、班級或團隊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利於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團體輔導和教育干預,對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和咨詢。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形成三者結合的教育網路,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實現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保證,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可以使未來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學、便捷、及時。學生心理檔案存儲、管理將由計算機來處理,使資料保存更完整。網路的發展,增加了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知識的渠道,同時,上網已成為新世紀青少年的時尚生活方式,因此,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超時空的對話與交流,建立網上心理咨詢站、輔導站,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的心橋網站已建立,北京師范大學牽牽心理熱線等也已經在青少年中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將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補充,能夠擴展學生心理成長的環境,最終使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的有效資源緊密地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Ⅶ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狀況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檢視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開展,但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有誇大學生心理問題、雜拼從教人員、過分推崇心理測驗、德育化和學科化等不良現象,必須尋求有效對策予以根本解決,以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績效。
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國中小學相繼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工作計劃之中,並啟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縱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歷程,檢視中小學種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運作方式,不難發現,盡管它們在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其不良傾向也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過分誇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當代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其身心發展處於人生的特殊時期,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極易形成許多不健康的心態。特別是初中階段,這是一個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是身心發展的「危險期」。伴隨著其身心的快速發展、思維方式的變化、社會經驗的豐富和升學競爭壓力的增大,他們容易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滋生各種心理問題、萌發心理疾患。因此,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客觀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盡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誇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媒體認為,中小學生34%有心理障礙;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異常[1],甚至有報導稱只有17%的中小學生心理是健康的[2],而有關中小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或逐年遞增等話語更是屢見報端。勿庸置疑,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無可厚非的,但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到了如此聳人聽聞的嚴重地步,也是值得懷疑的。目前由於人們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准把握有異,使用的檢測工具不一,加之統計取樣不當、評判者的主觀隨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得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統計結果,這不利於學術研究的科學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甚至形成消極影響,誤導人們對中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評價。
2.雜拼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教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素養和較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盡管目前一些地方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活動,並啟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研究工作,但從總體來看,由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專業人員兼任,學校為滿足開課的需要,雜拼從教人員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從教者既不知曉心理學專業知識,也不懂心理輔導策略與技巧,因而難以取得應有的績效。導致此種形式化傾向的原因在於:一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認識,視其為可有可無的事情,而名義上的工作開展只是為了應付檢查或點飾學校形象,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同虛設,圖有虛名;二是沒有形成一整套規范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設置、組織規劃、實施途徑和從教人員的素質等未做規范要求,同時缺乏必要的檢評制度,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失控甚至失效。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因而,那些雜拼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現象必須制止,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德育化傾向嚴重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傾向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由於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定位不當,認為學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去開展什麼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正確區分學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界限。二是在具體操作中簡單地以德育教師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來替代心理健康從教人員,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機構,並在工作開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呆板,雷同於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盡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圍繞「育人」這一基本職能開展的,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學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觀問題,其目標在於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強調道德灌輸、榜樣示範、實際鍛煉、陶冶教育和品德評價等方法的運用。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於增強中小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力避簡單的機械灌輸和理論教化,強調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策略運用。當然,在學校工作中,也不能把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斷然割裂或對立起來,既不能用道德教育取代於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因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而忽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才能達到「育人」之目的。
4.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綜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現代醫學、社會學等科學的基本原理,採用多種方法對中小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以促進中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實施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就心理輔導而言,有會談、角色扮演、信心訓練、行為矯正、心理溝通和心理測量等。但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學科化、知識化的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向中小學生強行灌輸有關名詞、定義、概念,強行記憶心理學知識和原理,甚至於象其它學科知識教學一樣,機械設定知識體系、目標任務,這種用學科知識傳輸的手法來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它不僅不利於維護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反而變相地加大了其學習負擔,增加其心理壓力,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有的地方還編印了供學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並要求學生購買,此舉嚴重違反了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3]。這顯然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一種不合理操作,必須予以解決。誠然,在特定條件下,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和有關教材的開發運用,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不能片面地按其它學科教育的手法去操作運行它。由於心理問題具有偶發性、多因性、隱蔽性和緩顯性等特點,絕非靠什麼知識的灌輸、原理的闡釋就能加以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心理素質的提高,也不只是靠某門課程的開設就可簡單達成。唯有課堂教學、學科滲透和課外教育有機結合,家庭、社會、學校共鑄合力,領導、教師、家長、學生全員參與,並長期不懈地開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否則,片面強調學科化、知識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空乏無力。
5.過分推崇心理測驗
目前,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常規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應該講,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有助於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一步開展。然而,在中小學生心理檔案建設中,一些學校過分推崇心理測驗,甚至違反心理測驗的道德准則,造成不良後果,主要表現在:其一,一些心理施測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熟悉測驗內容,測量程序不科學,施測現場環境混亂,影響了心理測量結果;其二,誤用、濫用心理測驗。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均用測驗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載的游戲性測題或自編的問卷來檢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強迫學生接受測驗;其三,未遵循心理測量的保密性原則,隨意處置測查結果,暴露學生隱私,或把學生的心理檔案作為品德評定的依據和人事檔案材料。因此,心理測驗中的種種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並可能引發一些不良的社會效應。有關部門因學生心理測驗結果處置不當而引發法律糾紛的案例已見諸媒體[4],這應引起我們的深思。事實上,任何心理健康的檢測工具均可能有其局限性,更何況中小學生的心理正處於高速發展變化之中,如果以一次測驗而給發展中的學生「定終身」,這是極不嚴肅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因而,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謹慎使用心理測驗手段,更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驗。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決不能單純以測量而下定論,否則可能會闖入心理測驗的誤區。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良傾向的對策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種種不良傾向或錯誤操作方式,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工作的成效,不利於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維護。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現代化、專業化和本土化等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策略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1.轉變觀念,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盡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新領域,但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或錯誤認識嚴重阻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思維模式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認為只要管理好學生和抓好升學率就行了,至於學生的心理問題,那是心理學專家和醫生的事,中小學無力也難以解決,或簡單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開展或不能向縱深推進,以至於把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送至醫院就診,並動用葯物和醫療器械治療,使心理健康教育呈醫學化傾向。因此,要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對此項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轉變思想,提高認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發展。
2.加強管理評估,建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機構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應有專人負責或分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且牽涉面廣的工作,它不僅需要領導重視,且須把它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組織實施。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由校長負責領導,制定一整套教育計劃,設立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咨詢室,健全規章制度,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力運行。為防止工作流於形式,確保質量,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應強化監督檢查,做好評估工作,運用科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以促進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時限可以是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平時性的和階段性的;評估的方式可以是學校的自我評檢、校際間互評、上級主管部門檢評及學生對健康教育的評估等。通過有效管理和合理評估,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序、高效穩定地發展。
3.健全隊伍,組建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
教師是中小學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力量,組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開展的重要條件。就總體而言,每個教師都應是心理輔導員,他們都應擁有心理衛生保健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技巧,熟悉青少年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把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發展軌跡,並以良好的心理特質去影響學生。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由於起步晚,各地發展極不平衡,遠未達到預期效果,且出現了一些不良的操作情形,這除了思想認識等原因外,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師資隊伍的水平問題,很多學校就是因師資力量匱乏而無法啟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項工作高質有效的需要。時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從教隊伍將從兼職為主轉為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此專業化的發展方向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勝任。發達國家和我國的港台地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均有資格認定製度,有的已將心理輔導作為教師教職考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必須一方面大力做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在高校加強此項專業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盡快做好在職教師的受訓工作,使其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持證上崗,以逐步扭轉目前雜拼從教人員的現象,從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狀況。
4.全員參與,共建良好的心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時,伴隨此項工作的普及,它現已成為現代學校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必將成為每位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此理念將滲透在現代教育質量觀和學生觀之中,並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得以體現,成為學生潛能開發的重要內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專業從職人員的事情,並非針對哪一個學生的問題,它指向於全體師生。這就要通過各種路徑(如外出進修、校本培訓、專家講學、遠程教育等)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使得專業心理輔導和非專業渠道並駕齊驅,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科教育的滲透、課外活動的熏陶和學校隱性教育的作用,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另一方面,應使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教合一」,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共鑄整體教育合力,營造良好的心理發展氛圍,摒棄德育化、課程化和醫學化的不良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拓展。
5.區域合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要立足校本,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但此項工作並非只是閉門造車,自我禁錮。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起步相對較晚的情況下見效快,收益大,還必須吸納它校的有效經驗,以先進研究成果為參照系來發展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此,一是要強化區域教育合作,開展校際間的橫向聯系,優勢互補,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資源;二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的課程研究工作,依託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力量,立足校本,廣泛進行心理健康的應用性課題研究,以解決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難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及其網路的廣泛使用,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利用、區域合作和課題研究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也進一步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進程。有理由相信,伴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開展,各校必然在區域合作中大獲其益,並使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前行。
[1] 林建華:《中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建平、金志明:《認清功能 明確目的》,《中國教育報》,1999年1月20日。
[3] 教育部文件:《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
[4] 李民:《「智力測驗」成「弱智」學生狀告區教委》,《獨生子女》,2000年第7期。^
Ⅷ 適合考研階段閱讀的報紙有哪些呢心理學專業的……
以下是一些心理學雜志,僅供參考
1.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雙月刊
中國心理學會主辦,華東師范大學承辦,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協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該刊是國務院學位辦審定的核心期刊。全面反映國內外心理學各個分支的最新成果和最新進展。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與論文,綜述,研究方法,應用心理,學術動態與問題討論,中短篇論文等。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學會
2. 心理科學進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雙月刊。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該刊主要刊登能夠反映國內外心理學各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新動向、新成果的論文。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科院心理所
3. 心理學報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雙月刊
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協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性學術刊物,主要發表我國心理學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學科技論文,包括心理學各領域(包括認知與實驗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生理與醫學心理、企業管理與社會心理、心理測驗、心理學史與基本理論、研究方法等)具有原創性的研究報告、綜述、研究簡報與評介等。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學會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4. 心理學探新(Psychoilogical Exploration)季刊
堅持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原則。開展各應用領域的探索、創新和開發,推動我國心理學的蘩榮和發展。主要欄目有:理論心理學,學校與認知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
主管單位:江西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5. 應用心理學(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
刊物特點:學術性、實用性、綜合性。發表應用心理學領域得文章,把握當代應用心理學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前沿、研究水平和發展方向。
主管單位: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主辦單位:浙江省心理學會 浙江大學
6.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月刊
該刊系國家級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心理衛生科學領域新進展和新成果。涉及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范疇。主要刊登學術論著、研究生論文、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臨床報告、專座、綜述、譯文及國內外學術動態等。設有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及其它群體的心理衛生、性心理、跨文化心理、應激與健康、生活質量研究、心理咨詢與治療 、心理評估與測量、心理教育等欄目。閱讀對象包括各界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中、高級專業人員。該刊文摘被多家國際期刊索引收錄,也是唯一被國際檢索系統(PsycLIT)收錄的心理衛生中文學術雜志。本刊致力於增進信息交流,活躍學術氣氛,普及科學知識,目的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衛生協會
7. 心理發展與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cation 季刊
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學術性刊物。主要為兒童教育工作者提供相關專業的理論文章及實驗報告,介紹國內外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最新進展及最新研究成果。內容包括兒童心理與社會性發展,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家庭、學校與兒童發展,研究方法與測量工具,特殊兒童心理,心理健康等。
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8.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雙月刊
本刊是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社會學工作者進行心理健康研究和學術交流的園地。主要欄目有學校心理健康研究、變態心理研究、心身醫學研究、群體心理研究、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9. 心理世界 Mental World 月刊
心理學學術刊物。旨在對心理學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
主管單位:河南大學
主辦單位: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0.中外婦兒身心保建 Mother and Child Sound in Body and Mind月刊
介紹醫學、精神衛生和心理學常識,幫助大眾培養良好的體魄、人格。
主管單位:湖北省教育庭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
11. 心理與健康 Psychology and Health 月刊
具有知識性,服務性和實用性的期刊。內容涉及心理衛生、身心保健、心病防治、人際交往等知識。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12. 心理輔導 月刊
為廣大青少年排憂解難,輔助成長,矯正心靈,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內容親切、形式活潑、通俗易懂、可讀性強。我們將以曲折離奇的心理個案、直面生活的新聞事件、清新雅緻的名家散文等各種角度來透視心靈、關注青少年的成長。
主管單位: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
主辦單位: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
13. 心理醫生 The psychologist月刊
快樂輕松的健康心態,妙趣橫生的心靈窗口,離奇古怪的心理疾病,驚心動魄的心理故事。
主管單位:海南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海南省健康教育研究所
14. 大眾心理學 Popular Psychology月刊
主要讀者:教師、大中學生、家長等。主要內容:心理咨詢和輔導、心理治療、教與學、父母與孩子、戀愛婚姻等。
主管單位:海南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海南省健康教育研究所
15.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季刊
該刊主要內容涉及心理治療與咨詢、心理和教育測量、神經心理、健康心理、病理心理、病人心理、兒童青少年學習和行為問題等。主要面向讀者為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心理學工作者、醫務人員、兒童保健、教育、司法鑒定、學校衛生、人事管理、人才開發以及其他特殊職業(體育、航空、軍事等)工作人員等。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湖南醫科大學
主辦單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16. 社會心理研究 季刊
是全國唯一一份社會心理學專業理論刊物,具有該專業的權威性。該刊創刊於1990年,為內部准予發行的學術刊物。深受社會心理學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學等工作人員及學生的歡迎。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心理學會
17. 四川精神衛生 Sichuan Mental Health季刊
本刊宗旨是立足於我省精神醫學研究的特點和科技實力,面向全國交流精神醫學經驗與成果,力求內容與質量達到國內外水平,並以臨床實用性為重點,旨在更新我省精神衛生工作者的知識,提高對精神疾病的防治水平,以服務於我省人民保健事業。
主管單位: 四川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 綿陽市精神衛生中心
18.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Zhongxiaoxue Xinli Jiankang Jiaoyu 月刊
本刊是直接服務於一線教師的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的中央級專業月刊。
主管單位: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
19. 四川心理科學 季刊
致力於心理學學術交流與傳播,刊出教育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等領域的論文或研究實驗報告,以及一些應用方面的文字。
主辦單位:四川省心理學會
20.社會心理科學 季刊
是我國第一個社會心理學研究刊物,自1985年創刊,原名《犯罪心理研究》,是一本專門刊登社會心理研究,反映社會動態的心理學權威性雜志。注重中國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應用心理學科和實證研究,薈萃全國專家學者、實學新秀重要研究成果,贏得讀者信賴,影響日益廣泛。
主辦單位:天津市法制心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