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作文獲獎微課視頻描寫動物的
只是,他並不知道,那粒種子是從煮熟的玉米上掰下來的,並不可能發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回,愈深愈無答聲.天地間每一個角落都傳遞著幸福的信還是勇於進取的不知足常樂.不論是明智通達的與民同樂,還是極端自私的獨自行樂,說到底,幸福卸了裝壯就是物質與精神兩種滿足.
幸福是否僅僅是物質滿足?當然不是,幸福不是吃喝快樂的簡單並湊,也不是個人私慾的膚淺滿足.財富擁有者有時並不快樂,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無法與快樂畫上等號.因此,單純的物質滿足不是真正的幸福.
Ⅱ 中小學學習班怎麼收費
可以不去學習班啊,現在網上很多中小學基礎教育的視頻啊,微課啊,同步課堂都有啊。推薦師徒在線,挺 不錯的。主要集中在中小學微課上面。
Ⅲ 有沒有不錯的中小學微課平台
有。中國微課網、鳳凰微課和微學習,這三個都是不錯的中小學微課平台。
Ⅳ 河南科技學院是什麼時候成的二本
河南科技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之後經過多次變遷。
1951年升格為平原農學院;
期間再次經過多次拆分、合並,
1958年9月,改稱百泉農學院;
1959年,百泉農學院更名為新鄉專區農學院,9月,新鄉專區農學院改建百泉農業專科學校;
1987年2月,百泉農業專科學校升格為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當年河南省為數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不考慮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農學院,到1987年2月已經是現在所說的二本院校了,由於當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所以國家對該校的定位是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師資。
雖然河南科技學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總體而言發展相對緩慢,需要奮起直追。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
河南科技學院___網路
師資力量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63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1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4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餘人,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有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98人。聘請70餘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1]
雙聘院士(6人):張新友(中國工程院院士) [7] 、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 [8] 、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9] 、吳孔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10] 、喻樹迅(中國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學者(1人):茹振鋼 [12]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李成偉 [13]
全國模範教師(1人):茹振鋼 [14]
全國優秀教師(2人):胡建和 [15] 、王清連 [16]
省級教學名師(3人):李敬璽、郭運瑞、吳國梁 [17]
省級教學團隊(6個):作物遺傳育種教學團隊(2007年) [18] 、動物疫病防控教學團隊(2009年) [19]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教學團隊(2011年) [20]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2012年) [21] 、農科基礎化學教學團隊(2013年) [22] 、飼料科學教學團隊(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6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2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1個省A類特色學科,12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24]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6個):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畜牧學 [25]
省級重點二級學科(2個):職業技術教育學、應用數學 [25]
省A類特色學科(1個):作物學 [26]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作物學、獸醫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農林經濟管理、機械工程、畜牧學、風景園林學、植物保護、化學、系統科學 [24] [27]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獸醫、風景園林、藝術、體育、教育、機械工程、農業推廣 [24] [28]
河南科技學院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省級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個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6個省級精品課程。 [17] [26]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河南中原中農良種有限責任公司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市場營銷學科教學法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農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
省級特色專業(13個):農學、園藝、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市場營銷、機電技術教育、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植物保護 、園林、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質量與安全、國際經濟與貿易 [17]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生物學、食品科學、動物醫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園林學、經濟管理 [17]
省級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生物與發酵工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 [29]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高等數學
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個):數學欣賞
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個):基因工程 、肉品工藝學、動物微生物學
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個):中學生心理輔導、職業生涯規劃、現代教育技術、數學學科教學法、動物醫學學科教學法、化學教學法
省級精品課程(16個):遺傳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高等數學、管理學、植物化學保護、動物病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公共關系學、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藝學、蔬菜栽培學、動物免疫學、心理學、微生物學 [17]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9項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1項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30]
獲獎等級
獲獎項目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雙崗實習:職教師資雙技能培養新模式
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才能力資本與高校發展研究
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教育教學觀念問題研究
地方高等學校定位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涉農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構建「學科—專業—基地—公司—農戶」教學載體培養創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優化與方式創新研究
信息技術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河南省中小學為例
高等學校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地方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研究與實踐
種植類專業基礎課試驗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理論與實踐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研究
高等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專升本教育中專科與本科教育銜接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實踐
園林專業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服裝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服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
陽光教育運動下普通高校大學體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研究
高中新課改下普通高校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新課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教育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研究與對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監護一體化建設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資源嵌入式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職教師范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EAP教學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
制葯工程專業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
基於「雙導師制」的中學英語教師教育力職前和職後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新時期師范生師德教育探索與實踐
河南省教學成果鑒定
地方性院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及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研究與實踐
當代大學生職業輔導體系的實證研究
大眾教育環境下的綜合性本科院校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班級活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與實踐
應用寫作思維教學「四步法」研究
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新型校企合作:動物生產類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網路建設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地方本科高等學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教育創新背景下高校種植類專業實驗課創新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機械類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新形勢下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藝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成人高等數學實例教學法的研究
動物醫學專業融教學、科研、科技服務一體化團隊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高等學校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模式的構建及培訓體系研究
農學學科碩土研究生培養聯盟的構建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兩翼四驅」生產實習組織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基於「能力導向」的園藝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校產「雙向互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現代農業背景下卓越農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構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30]
河南科技學院學校榮譽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河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31]
洛陽校友捐贈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學院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傑出貢獻單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學院新媒體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3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研究
編輯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機構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2個廳級科研創新團隊。 [35]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蜜蜂)新鄉綜合試驗站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現代生物育種河南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麥分子生態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組編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7個):畜禽智能化清潔生產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種與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糧食資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起重設備安全運行監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業物聯網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功能吸附分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作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園藝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與免疫檢測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遺傳改良與害蟲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作物栽培生理實驗室、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 [36]
省級科研創新團隊(8個):河南省棉花育種與分子生物學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動物病毒病防控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精密加工與特種製造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小麥高光效育種與雜種優勢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離材料研究及產業化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優異園藝植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農業數學模型分析與應用創新型科技團隊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8個):動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機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作物分子遺傳育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南瓜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農產品深加工及質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動物病源和新獸葯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昆蟲分類學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個):教育與區域經濟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新鄉市創新型科技團隊(3個):百農207小麥育種研發團隊、智能農業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團隊、農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創新團隊 [38]
河南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629項,獲科技成果獎154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39]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1] [40]
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情況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獎項等級
獲獎年份
矮抗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3年 [39]
生豬主要違禁葯物殘留免疫試紙快速檢測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8年 [40]
小麥品種「百農3217」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1985年 [1]
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017年 [41]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
成果名稱
申報人
獲獎等級
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舊詞新義研究 宋培傑 特等獎
知識經濟時代美國中小學生經濟素養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獎
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程建鋒 一等獎
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背後邏輯的歷史探尋 馮麗 二等獎
河南長篇小說(1949—1999)研究 張東旭 二等獎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的微課視頻設計與應用研究 馮小燕 三等獎
中國與比利時合辦企業的創新研究:秦皇島耀華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強 三等獎 [42]
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成果獎名單
獲獎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獲獎等級
畜禽健康養殖環境智能化監控平台構建及應用 劉艷昌,左現剛,張志霞,李國厚,蔡磊,侯志松,趙明富,余周,楊獻峰,李琳芳,趙欣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發酵面製品復合抗老化劑及其協同作用機制研究 曾潔,高海燕,孫俊良,何承雲,李光磊,李雲波,河鴻舉,蘇同超,婁文娟,賈甜,張瑞瑤,宋孟迪,曹蒙,姜繼凱,孟可心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鋰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和固態電解質關鍵性技術及其應用 許光日,楊理,李元超,趙二慶,馬晶晶,李曉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食用菌凝膠食品開發及加工廢液綜合利用技術 李波,蘆菲,楊偉,聶遠洋,何承雲,李雲波,張兆沛,徐貴華,周浩宇,高海燕,屈曉清,周海旭,蘇曉,劉英偉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新鄉市贇豐菌業有限公司 一等獎
高效健康環保型豬雜粕飼料產業化關鍵技術 劉長忠,姜金慶,賀永惠,劉本國,陳金永,崔艷紅,劉興友,梁曉曉,王澤政,陳福水,韓慶功,何雲,王元元,王永強,吳世秀 河南科技學院,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廣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好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酵守康飼料有限公司 一等獎
雞內源性限制因子對雛雞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調控及應用 余燕,馬金友,張艷紅,孫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歐長波,劉婷宇 河南科技學院 一等獎
高產穩產早熟廣適國審棉花新品種百棉1號、百棉985選育及應用 王清連,張志勇,張金寶,李成奇,張新,劉孝峰,余學科,劉桂珍,晁毛妮,張寶紅,董娜,孫潤潤,胡根海,付遠志,薛惠雲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一等獎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擬青黴胞外多糖發酵關鍵技術及應用特性研究 武忠偉,黃玲,王正榮,張朝輝,宋琳琳,李志剛,李林波,王寶石 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市大明飲品有限公司,新鄉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獎
葡萄耐寒性鑒定與雜交授粉技術 李桂榮,朱自果,余義和,張少偉,趙瑞芳,扈岩松,李紅波,劉遵春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雞場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徐彥召,張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麗,李春艷,柳東陽,劉保國,秦保亮,王永強,張慧輝,楊雪峰,胡建和,董海廣,高冬冬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鳥苷高產菌株選育及發酵監測工藝優化 楊天佑,田靜,單長卷,常景玲,張志宏,李林波,王寶石,張蕾,付慶雲 河南科技學院 二等獎 [43]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調研課題聯獲獎清單
調研題目
獲獎編號
主持人
獲獎等級
智能網路沖擊下個人信息傳播安全性問題研究 SKL-2018-687 徐濤 一等獎
健全河南新型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問題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亞輝 一等獎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機制研究 SKL-2018-297 陳佳 二等獎 [44]
河南科技學院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圖書館有中外文藏書總量約371萬冊(種),其中紙質圖書143萬余冊,電子圖書約228萬種;紙質報刊1577種;中外文資料庫48個。 [45]
圖書館正門 [45]
學術期刊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河南科技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和《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兩刊。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分別出版社會科學版和職業教育版。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學、經濟、法律、德育、文學、藝術等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職業教育版主要刊登職業教育理論研究、高等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與經濟、農村職教、成人教育與培訓、思想道德建設、職教史研究、比較職教、職業指導、課程研究、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文章,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維普網、萬方資料庫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6]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報)》主要刊登農學、植保、食品、園藝、畜牧、獸醫、機械、電子、通信、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方面未曾發表過的論文,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收錄,被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藏,系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學院合作交流
編輯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國家的20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的人才,學校探索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學校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教育學等3個本科課程合作項目。2018年,學校申報了人力資源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旅遊管理、物聯網工程、生物技術、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課程合作項目。
學校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開展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成立了「中烏國河南科技學院-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國際聯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師生赴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
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舉辦的本科課程合作項目,選派了3個合作專業20名學生赴南澳大學參加了體驗周活動;學校與馬拉西亞博特拉大學開展了1學期的交換生項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學生;2018年6月,學校依託與印度尼西亞泗水大學合作的「中國-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項目」,派出12名學生赴泗水大學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學院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合作舉辦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50]
Ⅳ 小學音樂微課大賽獲獎作品有哪些
」優 芽互動 電影「是一款免 費開放的速成動畫的工具,內置上百種人物場景,搭配智能語音,
同時搭載了圖像、文本、表格單據、動畫模板 等多 種製作素材,可以通過自定義編輯輕松製作創意課程動畫。而且還內 置了游戲試題等教學輔助模塊,它易於上手,簡單幾步即可完成創作,
可以去試試哦
Ⅵ 中國微課大賽的第一屆中國微課大賽基本信息
主辦單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協辦單位:北大未名集團 活動時間:2012年9月—2013年6月
省級評選截止時間:2013年4月30日
各省優秀作品推薦時間:2013年5月10日
國家級評選截止時間:2013年6月20日 關於開展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微課徵集活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信息中心,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信息中心,各有關單位:
為了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廣各地區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在總結上屆活動取得的優異成果的基礎上,再次攜手北大未名集團於 2014 年 11 月 20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開展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微課徵集活動。
本活動將邀請國內權威教育信息技術和微課專家,在各地組織培訓和交流研討活動。同時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主辦單位對徵集的微課進行評審和展示,並為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發證書。請有關單位積極組織,認真准備。
活動方案詳見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網或中國微課網 1、微課提交展示平台:中國微課網
2、微課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11月20日24時止
Ⅶ 如何製作優秀微課 tn=se
什麼樣的微課視頻受歡迎
讓學生更投入地學習是教師的職責之一。MOOC的學生流失率一直是關注焦點,因此,開課教師也會絞盡腦汁地吸引、鼓勵學生,哪怕只是多學一點點,也能讓教師的成就感提升。
最近有兩篇分別基於coursera和edX數據的論文令國內學術界大為感興趣:論文《How Video Pro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由MIT的博士生、博士後,及edX工程副總裁共同撰寫,分析了edX上690萬條視頻觀看記錄,統計後得出:怎樣的視頻更吸引人。論文《Engaging
with Massive Online Courses》由斯坦福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博士生、教授合作,通過挖掘coursera上MachineLearning和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兩門課程各三次開課的數據記錄,分析了最終成績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怎樣的差異,以及如何提升課程論壇活躍度。
兩篇論文從課程製作和授課過程(運營)兩個角度分析了如果提升學生的活躍度。有些結論顯而易見,有些結論令人驚訝,對開課教師以及平台設計和運營都很有借鑒意義。廣東教育學會網路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中小學與高校微課建設特聘專家、微課創始人胡鐵生教授特別將其主要結論摘錄出來,並結合實踐經驗加以判斷和評述。本刊請到胡教授,對原有結論詳加闡述,希望讀者能夠通過對MOOC的相關統計數據及其分析,學到怎樣錄制更有吸引力微課作品的捷徑。
短於6分鍾的視頻最吸引人
記者:微課之微在於其短小精悍,那麼多長時間的微課視頻最能吸引人?
胡鐵生:基於edX數據的統計,無論視頻多長,用戶實際觀看時長的中位數都不超過6分鍾。而且6-9分鍾長的視頻是個拐點,更長的視頻實際觀看的中位數反倒會下降。比如長度超過12分鍾的視頻,實際觀看中位數只有3分鍾。所以,「微視頻到底多短最合適」這個問題有了標准答案——6分鍾。這個數字挺難讓人接受的,因為按多數老師的習慣,6分鍾根本講不了什麼東西,15分鍾都勉強。但和下一個結論聯合分析,其實未必真做不到。
我們2013年6月進行了一項面向我國中小學首屆微課大賽參賽微課視頻時長的數據分析,分析結果表明:3-7分鍾為最佳時長,太長效果不好,太短則講不清或視頻編輯技術要求高。即87%以上的微課教學視頻長度都小於10分鍾。其中75%的視頻時長在5-8分鍾之間,小於3分鍾的則不到6%,超過10分鍾的不到13%。可以看出,中小學微課視頻長度最長不宜超過10分鍾,5-8分鍾最為適宜。不同學科、不同學習對象略有不同。
語速快很關鍵
記者:視頻短小又要包容足夠的知識點,對講課教師的語速是否有要求?
胡鐵生:雖然統計數字表明語速和視頻吸引力並不完全成正比,但當語速達到每分鍾185-254個單詞,對應中文我估計少說得300個字時,無論視頻多長,比較能獲得更多注意力。原因很好理解,快語速常常伴隨著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動學習者,讓他更加專注。所以,教師越熱情,甚至是激情,越能吸引學生。
語速加快,講授同樣內容所需時間就會縮短,這樣產出的視頻就可以接近甚至達到6分鍾的建議長度了。只要錄課前做好規劃,讓內容更緊湊,節奏更快,不說廢話,不機械重復(學生可以自己重復看),剪掉「嗯」、「啊」等口頭語,短小精悍的視頻就有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同樣內容的教學視頻,越短,學生的學習效率越高。這就是微課視頻製作必須要求老師具備的「語言觀」。微課視頻大多數擺脫了在嘈雜的課堂教學情景中攝制的方式,而採用「可汗學院式」視頻(一個人、一台電腦、一個話筒、一個PPT課件的一對一輔導的錄制方式),只錄教師講授的內容及操作(一般用滑鼠或手寫板代替),而教師講課時的頭像和肢體動作不錄進微課視頻中。這就要求老師的語言必須聲音清晰、發音標准、語速適當(甚至可以偏快,因為學生看視頻時對於偏快偏難的地方可以暫停或重復觀看)、富有感染力,甚至可以適當幽默風趣一點,能把電腦面前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吸住。
教師頭像絕非可有可無
記者:有人認為微課十分短小,要做得精緻,講課教師的頭像可有可無。您是如何看這個問題的?
胡鐵生:對大於6分鍾的視頻,有教師講課頭像的和純PPT、軟體操作等錄屏式微課視頻相比,前者收獲的關注更多。我想,這是因為頭像總在動,比一直處於靜止畫面的單調錄屏更提神吧。我個人確實比較喜歡那種頭像嵌入視頻一角,即畫中畫的形式,但前提是PPT把那一角特意留出來,頭像不會遮擋該看到的課件內容。
關於頭像,我們中國的老師和學生不必完全照搬可汗學院式視頻的方法,教師的頭像在某種教學情景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況且中國學生受傳統的班級教學影響深刻,沒有頭像的課,教師自己看著不習慣不自然,學生更會覺得,沒有老師的現場感和親切感及監督,自主學習能力減弱,學習一段時間後估計也容易分神。因此,中國式微課視頻可以走「折中」路線——教師頭像可以在片頭片尾出現,中間偶爾出現,重要內容時可以出現,小結時也可以出現,甚至教師頭像的畫面位置和大小都是可以設置的。而這種在CS錄屏軟體的後期編輯中是很容易實現的。
要善於製造一對一的感覺
記者:傳統線下教育提示我們,面對面、一對一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錄制微課的過程中要怎麼做才能達到一對一的效果?
胡鐵生:教師都習慣於教室的教學氣氛——黑板/大屏幕、教鞭或PPT激光筆、站在講台上、走來走去、學生全部面向教師,甚至安排一些學生假裝聽眾來提起講課的興致。但數據分析表明,這種在教室/演播室配置昂貴設備錄制的視頻,在吸引力上其實不如更低成本的私人錄制方式。教師坐著,面對鏡頭,背景就是辦公室,像在做單獨輔導一樣地講課,效果是最好的。這樣很容易產生一種親切感,而且與坐在電腦前的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最契合。
這里的關鍵點就是讓學生有一對一的感覺。坐下來直面鏡頭,就基本創造出了這種感覺。語言上再多用「你」而不是「你們」,用「咱們」而不是「大家」,氣氛就有了。很多不諳此道的老師課程開頭第一句話總是「同學們,大家好」,這通常在那一刻就「出戲」了。
這點很重要。微課就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對一高效學習而設計製作的,是給學生看的而不是給老師看的。一對一學習里蘊藏著最扁平化的學習理念——學生直接與學習內容或講解操作過程交互,沒有多餘的、無關的甚至是無效的中間教學環節,如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與同學討論、分享、交流、回答,即使有,也是學生在心裡、一個人的思考與活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風格按需學習——容易的內容可以跳著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看、暫停著去查相關資料弄明白相關基礎知識後接著看,看的時候可以線上提問題、做練習、做筆記,100%掌握後再看下一個微課。這樣的學習效率就特別高,且不會遺留下空白,差生就再也不會形成。
手寫屏/筆是最值得購買的錄課設備
記者:我們注意到,數理化視頻課件中講課教師都會使用手寫筆,這是錄制視頻必須的裝備嗎?
胡鐵生:可汗學院的視頻是典型的手寫筆(板)應用,所以有學者乾脆將這種視頻稱為「可汗風格」。統計表明,與傳統單純的錄屏式微課相比,學生更願意在可汗風格的視頻中投入1.5-2倍的時間。老師邊講邊畫,確實很像一對一講題的感覺。或者在一片白板/黑板上用板書講課,或者在ppt上勾畫要強調的內容,手寫筆的效果遠勝過滑鼠單一的指示與播放,它讓學生很清楚地知道該看哪裡,並忠實地跟著老師的思路同步思考,從而實現學習
過程思維的可視化。
對於數理化偏理科或美術科的老師來說,一支幾十元或者高檔的幾百元的手寫筆實在是太值得投入了。
用滑鼠是很難「寫」出好板書的。手寫電磁屏和手寫筆是非常值得配備的微課視頻錄制工具。
學生越活躍,成績越高
記者:我們知道學生主動學習能力越強,成績越好,開MOOC課程時如何才能吸引這樣的學生?
胡鐵生:研究表明:在新課程正式開始前半個月,到課程第一次作業截止這段時間里選課的學生,其中的活躍者比例遠高於其它時間選課的。所以,MOOC課程宣傳的最佳時機,就是開課前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自開課時間起,哪怕到了課程結束之後,加入到課程但只看視頻的學生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比例。他們雖然不交作業、不考試,但也能從視頻中有所得,這也是課程價值的體現。所以有些MOOC課程結束後就徹底關閉、連視頻都不給人看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另外,60%的學生是在課程開始前選課的,所以足夠長的預告期還是有必要的。
記者:論壇在MOOC學習中佔有什麼地位?
胡鐵生:基本上,學生的最終成績和他在看視頻、做測驗、交作業和參與論壇互動的次數是成正比的。也應了那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老話。但「讀論壇」這項活動有個獨特現象,在80-100分這個區間會變成反比,也就是分數越高,論壇看得越少。這說明學霸對論壇的依賴不高。論壇主要服務於非學霸。
但不要以為學霸對論壇就沒貢獻,事實上他們很重要。統計數據表明,占據論壇沙發的學生其論壇活躍度都很高(側面說明人數少),而且他們的平均成績也在80分之上。
記者: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論壇活躍度?
胡鐵生:ML的第三次授課在論壇里引入了游戲中常用的勛章系統,結果論壇活躍度提升了不少。而且,勛章的展現越顯著(比如緊貼著用戶姓名顯示),越能刺激活躍度。當然,負面作用也有,那就是造成惡意投票的增加。
記者:根據統計數字,MOOC通過率不高到底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胡鐵生:統計表明,並沒有任何視頻成為明顯的學習終結者,但確實有些作業題目成為障礙,大量的學生被掛在上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說明學習中止的很大原因是遇到困難,而非單純的懶惰。如果能在解題過程多提供一些幫助,如志願者在線輔導答疑、個性化學習資源的推送、定期的學習診斷報告與建議、進階式積分式的學習激勵機制等,可以幫學生走得更遠。
教師先洗腦,才能做好在線課程
記者:教師在線下教得好,不一定在線上也教得好,這導致一些參與MOOC的教師積極性受創,您認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胡鐵生:這兩篇論文的分析雖然還談不上全面、嚴密,他們自己也坦誠有漏洞。但瑕不掩瑜,這些結論還是很有指導性,並引人思考的。它們堅定了一個觀點——一定不要把課堂講課的習慣與模式照搬到在線課程中。授課是一項以對象和目標為導向的活動,在線課程的授課對象構成更復雜,包括年齡、基礎、地域、作息習慣、文化背景等,學習目的也多樣,如拿證、深入學習、大體了解、解決手頭問題等,再加上學習工具與環境的劇烈變化,可想而知照搬課堂授課的效果會多差。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涉足在線教育,並放下自己賴以成名的傳統教學習慣與觀念,用「小白」的心態重新學習如何在線授課,是扎實的第一步。
來源:《中國遠程教育》(資訊)
夢工坊視頻工作室,您的專屬視頻助理。
Ⅷ 河南省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中講課是微課還是微型課
微課就是微型課。如果是一線教師,一點兒也不成問題,給的備課時間20分鍾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