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生必讀論語名句

中小學生必讀論語名句

發布時間:2020-12-11 12:51:54

⑴ 《論語》經典名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3、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6、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⑵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⑶ 高中必背《論語》的名句有哪些

  1.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孔子說:「質朴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朴就會虛浮,質朴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2.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周任說過:「能施展其才能,則就其職位,不能這樣做,就不就其職位」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一個工匠想要做好活計,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孔子在河邊說:「那消逝的時間,就像眼前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8.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財物平均分配則無所謂貧;上下能夠和好共處則無所謂寡;上下相安無事則國家就無傾覆之患。

  9.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凡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應該強加給別人。

  10.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君子不講究吃,不講究住,做事勤快,說話謹慎,親近有道德的人虛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學的人了。

  1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茫然無得。只思考不讀書,思路就會閉塞不通。

  1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麼。

  13.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早晨聽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 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看見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反躬自問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15.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聰明的人明理通達,隨機應變,和水的流動暢通、隨岸賦形相似,所以愛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靜不移,同山的肅穆屹立、巋然不動相似,所以愛山。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恆。

  16.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學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時刻,我不去開導他;學生不到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刻,我不去啟發他。舉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啟發他了。(反:類推)

  1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發現他們的缺點就作為借鑒而改正自己。

  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一個讀書人,應當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路程遙遠啊。

  19.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軍隊的統帥是可以俘虜過來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強迫改變的。

  20.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到了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為喻,贊頌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堅強不屈,忠貞不渝)。

  2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處於領導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發布命令,別人也會照著你的樣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發號施令,也沒有人聽從。

  2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須使別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達,也必須使別人通達。

  2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4.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但未來的事情還是可以補救的(諫:匡正,挽回。追:補救,挽回)。

  25.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君子不善於講話,但辦事很敏捷。

  2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

  27.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向學;三十歲時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歲時不再困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命運是怎麼一回事;六十歲時聽到任何話都能平心靜氣;七十歲以後,更能夠隨心所欲,卻不會逾越規矩。

  2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述而)

    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30.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有三解。

    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

    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⑷ 《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有哪些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人做學問,就要把所學知識及時用在生活實踐上去,同時經常去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體驗到學習的無窮快樂。

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飽暖安逸,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奮敏捷,言語謹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錯誤,這就可以稱的上是好學習的君子了。

三、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就可以獲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識,就可以當老師了。

四、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無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於教條主義的泥淖;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因不切實際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費了時間卻無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實踐相結合,學習才會大有長進。

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實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愛面子,喜歡不懂裝 懂,這就是不踏實,不認真,不是做學問的態度,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雍也》。

譯文:孔子說:學習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藝,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七、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語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是說: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這些事我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⑸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它,不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5)中小學生必讀論語名句擴展閱讀:

《論語》中的成語

一言以蔽之

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述而不作

出自《論語•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⑹ 《論語》中的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

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春秋 孔子《論語 子罕》

譯文版:孔子說權:」聰明的人不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 孔子《論語 為政》

譯文: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春秋 孔子《論語 為政》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學習的人;我選取那些優良的方面學習它,對那些不良的方面則加以改正。」

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春秋 孔子《論語·雍也》

譯文:「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天生喜歡學習的人。「

小學生該學的論語名句

這個基礎知識啊?謝謝!
努力設計各種越來越簡單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生活得風平浪靜。

⑻ 小學生該學的論語名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必讀論語名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