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當今教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不是一個內很新鮮的問題。減負是為了容提高效率,怎樣統一減負與增效這一對矛盾?關鍵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改革。
一:明確目的,激發興趣。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該使學生了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對他們有什麼直接或間接的用途。
二:精講精練。 精耕: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
三:獲取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有些教師認為盡早把書本教完,盡早開始總復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趕進度。
② 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這內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容,學生們面對著升學的競爭、就業的壓力、家長和學校的期望,導致了學生各方面的壓力增加。加上高中物理知識的抽象難懂,使得一些學生開始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又一次將面臨著新的挑戰,既要對學生減輕學業負擔,又要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對進行了一下簡單介紹,僅供商榷。一、優化課堂結構,課堂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陣地隨著課改的進行,教師要打破「滿堂灌」的局面,轉變觀念,要將教師的主導者轉變成引導者、參與者和監督者,要將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究知識,從而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培養。並且以往的課堂都是教師講學生聽,課下學生有做不完的作業,教師因為害怕學生掌握不了物理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就一味地讓學生做題,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只有利用題海戰術,學生才能掌握知識並能獲取高分。
③ 如何正確看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關於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社會上討論得比較多,對究竟什麼是負回擔、如何減負這些問答題,真正明了的卻很少。有家長反映,當督促孩子做作業時,他們就會很得意的說:「減負,沒作業!」也有家長把學生負擔過重歸咎於學校和老師。這是由於沒有認識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和沒有正確理解減負的含義而造成的誤解。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負擔。工人搞生產,農民要種田,學生要學習,這是天職,不能把自己職責范圍內應該做好的事看作負擔。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知識、增長才幹、培養能力,就應該努力學習,否則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正常的作業及其他學習任務是必需的,一概視為負擔而避之是極其錯誤的。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有時超負荷,這是客觀事實。我作為教師,同時又是父親,對此深有感觸,卻又無可奈何。望子成龍,人之常情,而又希望孩子輕松愉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用聖人的話自慰:「不經過艱難崎嶇的攀登,就不會到達勝利的頂點。」其次,要了解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用工標准在不斷提高,已經進入了學歷時代。
④ 如何減輕中學生的課業負擔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是當前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如何實施「減回負」 ,結合教學答工作實際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 一、改革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是「減負」的重要保證 有的教師因為滿堂灌 ,教法單一 ,學生學習氣氛低、效率低 ,就課內損失課外補 ,這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必須堅持改革課堂教學 ,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又要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 ,教師要善於啟發誘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在初一思想政治教育課講「發展真摯的友情」這框題時 ,我著重引導學生討論 :當朋友犯錯誤時 ,該怎麼辦 ?啟發學生以切身體會的經歷 ,從正反兩方面得到啟迪 ,明白不能因為怕得罪朋友或討好朋友而說假話 ,朋友之間要坦誠相待的道理 ,從而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接受知識。同時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講練結合 ,以「精講」為主 ,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 ,讓學生自學和研討 ;還可運用多媒體教學 ,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減輕其認知上的難度 ,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⑤ 如何正確看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關於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社會上討論得比較多,對究竟什麼是負擔、如何減負這些問題,真正明了的卻很少。有家長反映,當督促孩子做作業時,他們就會很得意的說:「減負,沒作業!」也有家長把學生負擔過重歸咎於學校和老師。這是由於沒有認識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和沒有正確理解減負的含義而造成的誤解。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負擔。工人搞生產,農民要種田,學生要學習,這是天職,不能把自己職責范圍內應該做好的事看作負擔。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知識、增長才幹、培養能力,就應該努力學習,否則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正常的作業及其他學習任務是必需的,一概視為負擔而避之是極其錯誤的。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有時超負荷,這是客觀事實。我作為教師,同時又是父親,對此深有感觸,卻又無可奈何。望子成龍,人之常情,而又希望孩子輕松愉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用聖人的話自慰:「不經過艱難崎嶇的攀登,就不會到達勝利的頂點。」其次,要了解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用工標准在不斷提高,已經進入了學歷時代。諸多用工單位招工及公務員招考條件為本科以上學歷。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適齡青年的大學入學率不高,高等學歷在大多數人看來仍是被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公務員招考,還特別註明要「全日制本科」,其實是否定了自學成才,說明擁有了高等學歷,才有進入現代社會的通行證。升學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在以考試分數決定考生取捨的今天,學子們學業上的壓力大也就是必然結果。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大學入學率達到45%以上,高等學歷普及率高,學歷因素並不突出,畢業生進入社會後的發展主要看其個人素質和能力。我國從業工人中,高、中、初級工之比為3.5:35:61.5,美國等發達國家比例為35:50:15,可見我國對中高級人才的需求量將是很大的。但在許多大城市裡卻出現了專科生就業難的怪現象,正是由於我國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大量人才集中湧入大中城市,使得競爭更為激烈,愈加提高了學歷要求。從學生個人前途來看,擁有高等學歷,就成為「人才」,可以進入「白領階層」,否則,就只能混跡「藍領階層」,作初級勞動力了。如此,要他們沒有壓力,自由發展,可以嗎?也許有人要舉出許多沒有學歷而創業成功的例子來反駁,那隻是個例和特例,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況且他們創業時的壓力和負擔恐怕不會小於一個學生升學考試的負擔。哲學家康德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這里,合理不能理解為正確,人人都往大學的門檻里擠,只能理解為社會的必然。有人指責學校、教師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有學校因此受到處分,冤哉枉也!一所學校如果升學率不高,上級批評,家長指責,學生轉學,哪有立足之地?媒體介紹表揚名校,都要說升學率如何如何;評選學校等級,那個標准上沒有升學率多少多少?哪些學校、教師閑得無聊,辛辛苦苦加班加點招惹批評?直逼的人們避諱考試、分數如避文字獄。更逼得一般同仁挖空心思「發明創造」,把考試叫做「統一練習」,把額外加班叫做「課外輔導」,把分數當作「隱私」。分數是學生答卷,教師共同合作批閱出來的,分明是社會集體活動的產物,怎麼就成了隱私?如果分數是隱私,怎好把它當作社會標准(錄取線),用它來決定學生升級升學與否?還要在報上登出高考學生的分數,張揚他們的隱私?小學還要把分數改為等級,一學期下來,萬人一面,學生全是優、良,搞得家長一頭霧水,分不出優劣,看不出差距,不知如何因材施教,真真是誤人子弟。我們不能滿足大多數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造成激烈的競爭,形成很大的壓力,這就是學生學業負擔重的根本原因。這不是任何人憑個人意志所能改變的。有的學生不能正視這種壓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再加上家長、老師對學生有超越其能力的過高要求和期望,就形成了心理負擔,精神壓力太大,有時就會出現種種失常行為,造成不良後果。所以減負,應減掉的是學生的心理負擔。再次是如何減負的問題。簡單的認為減掉幾門功課,少布置一些作業,就是減負了,這是很膚淺的認識,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在我們「減負」以後,有很多家長、學生主動到書店購買學習資料,每學期開學前,書店裡中小學生輔導材料專櫃前都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還有很多家庭不惜重金,聘請家教。宏觀上講,要從根本上減負,就要擴大高校招生,提高入學率,特別是提高優質大學的升學率。同時提高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就業率。要重視不發達地區大學生的返鄉就業問題。這是國家大政問題,我們姑且不論。從學校和家庭的角度來講,其一,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學業與前途的關系,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國家大力發展職業高中,適應了社會對初、中級技術工的需求不斷增加的趨勢,對於大部分不能升入普高、大學的學生而言,這也是一條適合的、現實的出路。並且,國家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教育,對於職業高中學生參加高考也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使其中的學業優異者同樣有機會參加高考。總之,我們要使學生明了,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只要付出努力,總會有收獲。其二,教師和家長應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打罵的高壓政策要不得。要循循善誘,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善於調節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其三,作為學校,首要任務是加快新課程的改革步伐,實踐新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質量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以此提高教學成績,堅決摒棄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的做法,組織學生投身社會和自然,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良好情操,能正確對待考試。總之,對待減負,我們應有正確的認識,不能人雲亦雲。就部分對學習意義認識不明確的學生而言,恰恰是學習壓力不足,動力不大,誤認為減負就是少學多玩,走入歧途。社會、家庭、學校有必要統一認識,協調一致,做好減負工作。
⑥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總結 如何減輕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
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這是因為課題的選擇引導著研究方向,並制約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以及研究的價值。但在現實之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些教師找不到研究課題,不知道如何選擇研究課題,或者選擇的研究課題本身是「偽問題」而是不是「真問題」等現象。針對現存的種種問題,我們將從課題來源、課題選擇的一般步驟、課題選擇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做具體的分析與介紹。一、課題的來源一線教師作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體,不同於專業研究者,其研究工作應主要圍繞自身的教學實踐展開,課題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教學中的問題是教師教育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 1.將教育實踐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直接轉化為研究課題教師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例如,長期困擾教育界的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怎樣才能得到解決?再如學習困難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學習困難學生有哪些特點?教育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學生厭學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這種狀況是怎樣形成的?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著怎樣的關系?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問題幾乎在每個教師教學過程中都會碰到,並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從這些突出的現實問題中提出課題進行研究最能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優勢,能直接的提高教學質量。 2.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從教學實踐的疑難、矛盾和困境中發現研究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矛盾與困境,並且沒有現成的成功解決方法可供借鑒。這種疑難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幾種類型:(1)教師的理想與實際存在著差距。例如,教師希望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此為基點進行新的教學設計,試圖引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習熱情,但實施下來效果並不明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2)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目標之間存在著沖突。如教師從「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指導思想出發,在教學中布置較有挑戰性的作業,但這種做法卻導致一部分學生跟不上功課,產生挫敗感,最終厭學。(3)教師與領導、同事、或家長對教育教學存在的不同甚至對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做出新的嘗試,以改變原來的「填鴨式」教學,但周圍同事或學生家長卻不認同,認為他在出風頭,會影響學生學習。(4)教學中存在著比比皆是的「兩難困境」。例如顧及到了單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有可能妨礙了學生集體;關注到了學生的興趣,規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導角色就可能無法實現了。上述的疑難、矛盾和困境都可成為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找出化解問題的方法,從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學效果。 3.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場景中捕捉研究課題。中小學教師與專業研究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教師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學實際的現場,是在現場中感受教育事實,生發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現場是教育問題的源發地,是問題產生的土壤,進入教育現場的教師對教育現場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課題。例如,教師遇到一位學生,很隨意的問道:「作業完成的怎麼樣了?」這是一個「小」得算不上「真問題」的問題,但只要學生給出回答,然後教師順著這個問題深入下去,繼續與學生交談,也許就能發現與之關聯的教學上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學生「完成的不好」的原因中可能存在著學習情感、動機、能力等等問題,也可能是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漏洞,教師完全可以就此展開研究。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關注自己的教育實踐現場,善於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認識到,研究課題實際上大多並不是來源於理論材料的佔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實踐場景。可以這樣說,真實的教育實踐場景既是研究得以進行的主要依託,又是發現問題的重要所在。教育場景蘊涵了大量的甚至是無窮無盡的待研究的問題。而要在教育場景中發現這些問題,則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高度的敏感性。要能夠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甚至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不放過任何可以提出問題的細節和現象。(二)在閱讀中萌生問題我們講教師的研究課題應主要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並不是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棄對理論資料的佔有,可以在「無閱讀」的狀態下做任何研究。實際上,佔有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研讀、學習相關的理論文獻,對教師來說是很必要的。與此同時,這也是研究課題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1.他人研究可以為教師發現研究課題提供啟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在了解他人的研究基礎上,教師可以發現自己要研究的課題。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研究與他人相同的問題,但是闡發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的結論。例如,看到別人研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自己在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自己能得出不同的主張、不同的研究結論,於是選擇同樣的問題進行研究。第二,選擇一個與他人的問題類似、接近的問題進行研究。例如,了解了別人研究的「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這一問題,自己選擇「減輕中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這一問題。第三,選擇一個比他人的問題更具體或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行研究。因為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總會留下他們所沒有解決的問題;同時教育在發展,一個問題解決了往往又會引出另一個新問題。例如,素質教育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涌現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當閱讀了若干有關素質教育的研究文章之後,就會發現目前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側重於理論研究,且較為籠統和粗糙,與實踐聯系不足,尚未把有關理論與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融會貫通在一起。教師在閱讀研究成果時,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將自己已有的經驗與閱讀材料中的分析相聯系。 2.教育信息可為教師選擇研究課題提供線索教育類的報紙雜志以及有關的課題指南之中,都有教育科研與動態成果的反映,透露出各種各樣的教育信息。教育報刊上有很多信息,經常閱讀教育類報紙和雜志,可以從其提供的教育信息中發現很多有價值的課題。孫雲曉在《你的孩子快樂嗎?》一文中寫道,「雪化了變成什麼?」一個孩子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是多麼富有想像力,又多麼富有藝術性,可居然被判為零分,因為標准答案是「雪化了變成水」。「樹上有五隻鳥,被人用槍打死一隻後,樹上還剩幾只鳥?」一個孩子回答:「還有三隻。」老師愕然:「怎麼可能?」孩子解釋:「爸爸被打死了,媽媽嚇跑了,剩下三個孩子不會飛。」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回答,又是一個現實的回答。可是這也不符合標准答案。上述這兩條信息就給我們提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以什麼樣的評價標准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課題指南也是為教師提供教育信息最為直接的一個渠道。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國家、省、市教育領導機構在認真分析全國和各省市的政治、經濟和教育發展狀況基礎上,分別制定出一定時期教育科研課題指南和規劃,為進行教育科研選題提供依據。例如,各級教育科研領導部門往往會以年度教育研究課題指南、五年規劃課題指南、委託課題等形式提供一系列的教育研究課題;哲學社會科學的科研領導部門提供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指南中,也往往包含一部分教育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密切關注課題指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研究課題,進行申報。從教育信息中選題,與教師平時做一個有心人,眼光敏銳,閱讀廣泛,善於積累,經常進行信息資料分析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應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做好情報資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提高從教育信息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三)在交流中激發問題教師可以從與他人進行教育教學問題的討論中得到啟示,從而發現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並通過對有關問題的深入思考,進一步將有關的問題發展為教育研究的課題。事實上,有不少教育研究課題正是通過這種途徑而提出來的。首先,可以從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中總結出研究課題。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會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不少的經驗與教訓。如有的教師對學生態度和藹可親,從不訓斥學生,師生關系一直很好,所教班級紀律好,學習成績好,與之相反,另一為教師管理十分嚴格,但班級紀律卻時好時壞,學習成績平平;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喜歡「跑題」,卻深受學生喜愛,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相比之下,另一位在教學中「一板一眼」的老師,在課堂中常常遭受「冷遇」,學生也總是無精打采。這些經驗與教訓,或是在一定范圍內收到了好的成效,或是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負向影響。那麼,這些教育經驗與教訓之中反映了什麼樣的教育規律?某些措施和效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什麼?怎樣從教育經驗與教訓中提煉、揭示出一般的教育規律?這些都可供教師提出課題並進行研究。因此,教師一定要善於與他人交流,從別人的心得中吸取智慧,從別人的成果中吸取營養。其次,教師與持有不同理論觀點的教師進行交流,可以為其提供一個相互沖突的對立面,為提出研究課題提供參照。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交鋒有利於擴展研究視角和視野,在進行爭論的同時,只要選准角度,突出個性,就能選擇很好的研究課題。例如,關於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這個問題,有人持「教育主導作用論」,有人持「環境制約論」,兩種理論都有較強的解釋力,且都能「自圓其說」。但這兩種觀點之間卻存在者明顯的矛盾與不一致。有人專門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學校德育與社會道德環境關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論觀點,對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做了條件限定,對社會道德環境的性質與發揮效能的規律進行了探討,明確了二者的性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從而為改善學校德育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在選擇這類課題時,教師必須了解爭論問題的歷史、焦點和現狀,客觀地分析各方的依據和不足,結合自身,提出對該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廣闊的教育領域,科學研究的課題數量眾多,選擇課題的渠道和途徑也很多,上面介紹的僅僅是教師日常工作中較為常見和操作便利的幾種。只要做個有心人,虛心學習,勤於思考,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二、課題選擇的一般步驟課題的選擇是一個比較困難的過程,要經歷一個從產生研究動機到選定研究方向,從研究問題朦朧到逐漸清晰,從有初步的研究構想到確立研究問題以及明確研究目標的過程。選題要按以下步驟進行。(一)調查研究,選擇研究方向確定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是選擇教育科研課題的基礎。一個研究課題的確定,往往是在教學實踐中,受某一教育現象的觸發,產生研究的沖動,或者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教育雜志、報紙及教育文獻資料時受到啟發,產生聯想,萌生教育科研意向。因此,一開始往往拿不定主意,會對幾個研究方向都感興趣,這時就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有關課題發展史實、課題研究水平與今後發展趨勢。對於一線教師來說,調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查閱資料和專家咨詢。查閱資料可以考察哪一個研究方向更具有研究價值。廣泛閱讀有關資料,吸收與消化有關領域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們研究達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的研究動態,然後根據選題的原則,反復比較、認真考慮,該方向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有無繼續深入挖掘的必要和可能;自身在此方向是有無較多的信息積累和研究基礎;相對於其他方向,有無更多的環境條件優勢。這樣,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幾個研究方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確立下來,把精力集中在這個方向上。此外,教師還可以征詢專家或對某方向有研究經驗者的意見,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取得借鑒,有時要反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之後再確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二)總結提煉,確立研究課題方向確立之後,就要對這個方向上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主題提煉,才能加工成有意義的、提法准確的、切實可行的課題。教師在實際研究中,尤其是初涉教育科研領域時,或多或少存在著選題寬泛、狹窄、模糊等不當現象。因此,教師在進行有效的研究之前,必須對所選定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提煉,以形成和確立有意義的、問題提法原則上是正確的、有可能實現的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具體策略有以下幾點: 1.縮小策略即將寬泛的主題縮小到易於把握的程度。主題涉及范圍的大小應與研究的時間和地點、研究人員和對象的數量、研究事件的多寡等相適應。對於過於寬泛的主題,教師可以考慮縮小研究對象的范圍。例如「我國不同類型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可縮小為「××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此外,教師還可以考慮聚焦研究問題的核心。如對於「××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如果研究人數有限、時間不長,縮小後這個問題仍然寬泛,因為「校園文化」包含的因素太多了,有顯性的物質環境、規章制度,也有隱性的校風、教風、學風等等,教師如果覺得無法深入研究這樣復雜的問題,可以取其中某個要素進行研究。因此,可把它縮小為:「××地區農村初級中學教師教學風格的調查研究」「 ××地區農村初級中學課堂中師生關系研究」等等。這就是根據教育實際,對研究問題進行聚焦。 2.擴展策略即將狹窄的問題進行擴充、豐富,使其值得研究。問題狹窄在於研究的主攻因素太小,或不具備代表性和普遍性,使研究沒有價值。對於教師來說,研究問題宜小不宜大,但畢竟是研究,如果問題過小,就無須研究了。如「怎樣幫助××同學提高外語成績」,它是一種個別的具體問題,要從這個問題中提煉初值得研究的課題,應該從普遍性的角度對其擴展和豐富:「這個學生的外語成績是否經常不好;班上其他人是否也這樣,有多少,他們是否有共同特點;什麼原因引起他們英語學習不好」等等。通過這樣的擴充和豐富,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提煉為「 初一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與對策研究」。這是通過對個別現象由表及裡、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提煉。 3.分析策略即將復雜、模糊的問題進行分解,或對模糊問題各要素的關系進行分析,使研究的問題簡化、清晰。對於模糊、復雜的問題,教師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從何入手解決,分析能使問題范圍清楚集中,它是教師提煉科研課題的重要策略。(1)分解問題。指將一個復雜的研究問題按照內在的邏輯體系,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使這些問題形成具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問題網路,從而在具體化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例如,語文課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研究者可將此問題分解為: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語文教學策略、方法、手段的改革,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課堂教學中主體參與的基本形式,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分解研究問題,不僅使研究的問題更加明確,還可以幫助研究者,使所要研究的課題沿著一定脈絡,由淺入深向前推進,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2)分析因果。指分析問題的產生原因及影響,發現問題的內在聯系,以便深入准確地掌握問題之根本。如某學校「成功教育研究」課題,就是源於對「學習困難學生」問題因果關系的深刻分析。「學習困難學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有失敗者心態:自卑感強、自信心喪失。這種心態產生於學生在學習中的反復失敗。」因此認為「改變學生學習困難,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心態,改變不良心態的最好辦法是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因果分析能幫助教師找到問題的根本,同時也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路和辦法。(三)分析梳理,明確研究目標課題確立之後,就要明確研究目標。課題研究目標就是通過課題研究希望解決的問題和將要取得的成果,即通過研究獲得的對某一教育現象及其有關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科學認識。研究一個課題,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推敲,明確研究目標,這樣才能把研究問題的內容與方向把握住,並成為界定研究范圍的標尺。為了使研究目標明確,便於操作,可以從過程論和系統論兩個層面對課題目標進行分解。首先,從過程論的角度分析,可以把課題研究目標分成三個層次,分別叫做任務目標、狀態目標和成果目標。任務目標又叫做研究工作目標,通過制定研究任務書來表達,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任務是什麼,由誰去完成,如何完成,什麼時候完成等。狀態目標對於教育實驗研究來說,是對被試施加實驗變數以後,舊狀態發生變化,研究者所期望達到的新狀態。成果目標是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研究完成後希望得到的綜合性成果。三個層次的目標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前一層次的目標是後一層次目標的手段。按層次設計課題目標,簡明實用,具有導向作用。其次,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往往存在著目標系列,應當給予明確,按它們之間的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目標系統,便於課題研究的開展,也有利於課題成果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有機體系。例如,「關於當前教師對學生評語的現狀調查與分析」這一課題,目標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教師評語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的現狀;分析造成教師評語偏離素質教育要求的原因;指出教師評語中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需改變的方面;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顯然,課題要實現的目標是明確的,目標之間包含著一定的系統性也是清楚的,每一個子目標都可以構想自己的研究方案,但處於大系統中,必須服從課題總目標的需要。三、課題選擇的原則與方法(一)選題原則選題原則就是進行課題選擇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實質是為課題選擇活動提供某種行為准則和標准。為了保證研究質量,選擇課題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價值性原則選擇的價值性原則,是指課題要有理論學術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這主要表現為能滿足教育工作實際的需要和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教育為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所決定,又影響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要求研究者去探索、去解決。通過教育科研的途徑,可以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科學的指導,少交「學費」,少走彎路。同時,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也要求教育理論不斷更新、發展與完善。這不僅是教育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提高理論的指導性,加強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力度,也反映了人類對教育認識的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因此,在選擇教育科研課題時,一定要考慮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發展的需要,所選課題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該原則充分反映了開展一項科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科學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目的性和針對性很強的探索活動,這就要求作為科研起點的選題必須符合教育科學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利於驗證、批判和發展教育理論,完善教育科學本身的理論體系;必須符合教育實踐應用的需要,利於指導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對於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而言,後一方面的價值始終是第一位。當然,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研究課題,它都必須首先指向其教育實踐應用方面的價值,即使側重教育理論學術價值的課題,其最終目的也是指導教育實踐應用,最終也會轉化為教育實踐應用方面的價值。 2.創新性原則選題的創新性原則,是指所選研究課題必須具有新意,有獨創性和突破性。選擇前人沒有研究或研究極少的課題,自是創新,但老生常談的問題也可以做出創新性的成果。新視角、新方法、新途徑一樣體現創新性,許多有創新性的教育新思想和新觀點,往往是來源於研究設計、研究方法或研究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創新並非一定要另外開墾一片無人問津的「處女地」,而是要善於把繼承和創新結合起來。科學研究總是在前人已得出的科學發現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站在前人已有高度向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總之,為了獲得具有創新性成果,教育科研應從多方面創新:第一,重視選題的創新性。要從新問題、新事物、新理論、新思想、新經驗中選題;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從熱點上選題;從獨特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未開墾的處女地上進行挖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創新,採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技術,改進、完善某些已有的研究方法。第三,在應用上創新,將一種已有的理論方法首次應用到教育領域。 3.可行性原則選題的可行性原則,是指只有具備一定主客觀條件的教育科研選題才有預期成功的可能。課題選擇必須充分考慮主客觀條件,分析課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的切實可行性。從主觀方面看,應分析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科研能力和經驗、時間精力等;從客觀方面看,應分析是否有必要的參考資料、經費、設備、時間,是否能得到領導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對於一線教師來說,選擇課題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自己的力量與研究課題的大小難易是否相稱。總的來說,中小學教師選題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難。課題大了,涉及的范圍廣、因素多、周期長;難度大了,由於涉及的變數復雜,對研究者的主客觀要求高,如果研究者力所不能及,會半途而廢。小的課題,涉及范圍小、變數少,對研究者的主客觀條件要求相對低一些,容易出成果。而且由於課題目標集中,能較深入地解決一兩個理論和實踐問題,其價值也可能是很大的。尤其是初步涉足教育研究領域的人,更應該選擇那些范圍較窄、內容比較具體、難度較低的課題,特別是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有可利用的條件、成果,能直接應用於自己實踐的課題。以後,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視野的不斷擴展,可以選擇一些難度較大或綜合性較強的課題。 4.科學性原則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指所選研究課題必須符合教育科學理論及規律,必須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根據。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必須遵循教育及與之相聯系的各種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充分認識研究的客觀條件。這就要求選題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應該通過對教育的歷史、現狀的分析,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經過嚴密的論證等形成課題,切忌主觀想像,盲目選題。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從教育實踐中直接選定的研究課題,必須具有豐富可靠的事實依據和很強的針對性。一要盡可能選擇具有普遍性的課題,少受個別的、特殊的教育現象的影響,更容易透過現象揭示教育科學的本質規律。二要選擇具體的、明確的課題,界線要清,范圍宜小。另一方面,選題的指導思想必須是正確的、科學的,所選定的課題應該能夠納入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框架或理論體系。
⑦ 如何進一步規范從教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升課堂實效性 感言
關於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
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確保我縣基礎教育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照中共鐵委辦發 [2012] 3號文件精神與要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 「規范辦學行為、優化教育環境、推進素質教育、建設教育強縣」為宗旨,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二、目標要求
按照「全縣統籌、政府主導、整體推進、標本兼治、強化督察、嚴肅問責」的原則 ,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中小學辦學行為進一步規范,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形成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的良好環境。
三、主要任務
1、提升教師素質、加強師德建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要注重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堅持師德首位,推進師風建設,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素質。著力解決個別教師師德失范、愛崗敬業精神不強;對教學工作投入不夠,對教育、教學工作敷衍塞責,應付了事;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問題。通過開展學生評教、家長評教、社會評教等活動和評選教育教學專家、師德標兵、師德示範學校及名師、名學校、名校長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培養造就一支學生愛戴、家長滿意、社會公認的教師隊伍。
2、深化教學改革、搞好三公開活動。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心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既要充分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的活力,又要嚴格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教育督導部門要對我縣課堂教學改革情況進行督導評估,把教學改革成效作為評價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
各中小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指定的課程方案、課程計劃,嚴格按照規定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照 「立足崗位、全員參與、互評互議、提升素質」的工作思路,以「公開課、示範課、觀摩課」為載體,扎實有序地開展「校校公開課、人人公開課、天天公開課」活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得佔用學生法定節假日、午休和自習時間組織集體補課。嚴禁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嚴禁學校、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教輔材料實行「一科一輔」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組織學校、學生違規訂購教輔材料。
3、科學安排時間、嚴控作業總量。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堅決糾正隨意侵佔學生休息時間的做法,依法保障學生的休息權利。嚴格執行教育部印發的《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組織對學校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落實工作的督導檢查,對沒有認真執行該規定的學校,在各種評先評優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
走讀生每天在校集中學習時間 ,小學生 、初中生 、高中生分別不超過 6小 時 、7小時 、 8小時。對走讀生不準安排早、晚自習 。寄宿生晚自習時間小學 、初中每天不超過2小時,高中每天不超過3小時。
嚴格執行《鐵嶺市中小學管理工作基本規定》,結合西豐縣實際,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作息時間規定為:
「五、一」至「十、一」期間,學生到校時間:中學不得早於7:00,小學不得早於7:20;午休:11:30——13:00;下午學生離校時間:中學不得晚於17:00,小學不得晚於16:00。
「十、一」至次年「五、一」期間,學生到校時間:中學不得早於7:20、小學不得早於7:30;午休:11:40——13:00;下午學生離校時間:中學不得晚於16:30,小學不得晚於15:40
對教師布置給學生的書面家庭作業實行總量控制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2小時以內。
4、嚴格考試管理、嚴禁炒作考試成績。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省、市有關規定,科學規范初中升學考試、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外的其他形式統一考試。嚴格控制考試科目和考試次數。堅決制止隨意組織學校參加各種統考、聯考或其他競賽、考級等現象。要嚴格規范學校層面考試,考試命題要科學合理,考試內容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不得隨意提升考試難度,增加考試次數。各有關部門、學校不得以中考、高考升學率或考試成績為標准進行榮譽排名和相關獎懲。各學校及教師不得以考試成績為依據對學生排名和安排學生座位。各學校和教師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考生的成績、名次及中考、高考錄取信息,或以任何方式炒作學校的升學人數、升學率及升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情況的信息。各宣傳媒體不得宣傳炒作學校的升學率、升學考試平均成績等情況;不得宣傳炒作所謂的「中考狀元」、「高考狀元」及「高分學生」等。
5、規范招生秩序、深化考試改革。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堅持學生區域招生、免試就近入學基本原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生源變化情況及時合理調整學區范圍,向社會公布。嚴格執行教育部、發展改革委、審計署關於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堅決制止義務教育學校的違規招生和違規收費行為。中小學校應實施陽光分班、合理排座,不得設置重點班、快慢 (好壞) 班、實驗班、特長班、補習班、奧數班等。
公辦普通高中招生要堅持全面評價、擇優錄取原則。各普通高中要嚴格遵守招生紀律。公辦普通高中不得招收規定區域外的學生,不得違背「三限」政策招生。公辦普通高中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復讀班或復讀學校,不得招收復讀生。
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確定民辦學校招生計劃,各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嚴禁突破招生人數、招生范圍和招生條件。
依據上級有關規定,從2014年起,取消奧賽、省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團幹部等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逐步探索在部分高職院校依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開展免試注冊入學試點。
6、規范民辦教育、強化民辦學校管理。取得文化課補習辦學許可的培訓機構,不得聘請公辦教師任教,課時課量設置要符合教育規律和接受者身心健康。其他辦學機構要嚴格遵守辦學行政許可的規定,不得擅自擴大辦學范圍,不得開展文化課補習。進一步加強對民辦非學歷培訓機構的年審工作。
7、開展義務補課、創優教育發展環境。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在堅持「自願參加、不講新課、不收費」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深入開展 「樹形象,講奉獻」義務補課活動 。各學校要制定符合本區域實際的實施細則、考評辦法,將義務補課納入對教師的績效考評工作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和教師找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高尚從教的尊嚴,真正實現優秀育人傳統的回歸。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學校內部設施設備,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的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開放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教室和體育、藝術教育等場所,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興趣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重視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育人功能。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以及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等社會公益設施按規定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中小學校每月要組織學生到校外開展一日實踐體驗活動。
8、公開教育信息、認真辦理群眾訴求。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開通 「教育微博」,主動公開教育信息,進一步拓展聯系和服務家長與學生的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傾聽家長和學生呼聲、了解家長和學生願望,妥善回應當前教育上的熱點問題,努力引導好社會輿論,切實維護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深化全縣教育系統校務公開工作。
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切實加強 「家校」聯系,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發揮好 「家長委員會」 全面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利用好「行風熱線」這一平台,通過開展教育專題活動、領導走進直播間等形式,就群眾關心的招生考試、收費、入學、分校分班等熱點問題,向聽眾進行解答並與聽眾對話。按時組織專人收聽行風熱線、24小時接聽舉報電話,對於群眾的訴求,堅持做到 「接聽電話熱心、解答問題耐心、記錄情況細心、接受監督誠心、辦理訴求盡心」,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9、加強執法檢查、加大查處力度。成立教育綜合執法隊,對全縣教育系統規范辦學行為、教育行風、校園安全以及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准化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指導、處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做好群眾舉報、投訴、來電來訪的受理工作,加大查處力度,做到有舉必查,查實必處。各有關部門要聯合組織開展規范辦學行為的專項整治活動。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圍繞當地中小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階段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嚴禁學校和教師利用節假日和其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有償補課,不準違規舉辦各類特長班。對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為亂辦班、亂補課提供場所的,實行「誠信學校」一票否決制,並視其情節輕重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對社會閑散人員亂辦班、亂補課行為,要聯合有關部門予以堅決取締。
10、改變傳統評價方法、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堅持發展性、全面性、激勵性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目標、評價標准和評價方法,改變傳統的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為主要標準的評價方法,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教師和學校工作。積極探索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教育投入、教育質量、普及程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范辦學行為情況等為主要指標的學校教育工作評價體系。
四 、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要把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作為政府績效考核、學校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幹部要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加強工作指導,強化各項工作落實,把事關學生成長的各項教育工作辦實、辦好。
2、完善機制,明確分工。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把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一件大事來抓,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組織部門要把規范辦學行為的工作情況列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引導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宣傳部門要加強輿論宣傳,規范報道行為,防止不負責任的炒作和報道。紀檢監察部門要監督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嚴肅查處違規行為。教育和人事部門要嚴把教師入口,完善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機制,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教職工編制要向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傾斜,確保教師整體素質和水平的提升。工商部門要依法規范教育類咨詢公司的經營行為,對超范圍經營的,依法進行查處。教育部門要會同公安等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非法辦學機構和非法中介組織,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研究提出區域整體推進工作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有關要求,認真排查和解決突出問題。各中小學校校長作為學校減負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以規范學校內部管理為重點,自覺糾正違規辦學行為,形成依法辦學、自我約束的發展機制,真正把規范辦學行為的要求落實到課程、教學、評價、管理各個環節。
3、加強宣傳,強化監督。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讓廣大群眾了解、關心、支持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工作。加大民心網訴求辦理、網上評認、縣長熱線、行風熱線等投訴平台的監管力度,藉助家長評教、社會評教、百戶問行風等形式,規范教師的從教行為。充分發揮行風建設監督員和特約教育督導員作用,通過發放專函及時徵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對徵求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拿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⑧ 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作為一個突出的社會頑症,它的普遍性和久治不愈,已引起各級領導和全社會的極大關注和重視。差不多每隔幾年,這個問題就要重提一次。身為一名小學教師,親身經歷和目睹小學生沉溺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被剝奪了少年的自由和童趣,不但束縛和影響了少年兒童創造力及想像力的發揮,有背於素質教育的宗旨,也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如果能為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找出有具實效性的方法和手段,對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以及對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一、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調查分析一直以來,全國各地對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都有不同的做法和結果。 1、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意見(試行)》,除了嚴格規定中小學生的作息時間外,還明確了中小學生書面家庭作業總量,其中高中學生每天不得超過2 小時作業量,初中生不得超過1.5 小時作業量,小學中高年級不超過1 小時作業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 2、針對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國家統計局調查隊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制定簡單、可行性強的減負制度。二是聘請義務監督員,成立執法檢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三是建議實行一把手責任制,把減負作為學校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的內容之一,對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違紀事件及時予以通報。重視繼續教育,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減負」不「減質」。四是向社會公開徵集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舉措與建議。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小學生減負的重要意義,避免出現學校減負家長增負的狀況。4、上海曾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工作組,先後兩次調查8700 多名中小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幾百名教師和上百名校長,經調查研究後得知,在這種重負下,學生的體質不健康,他們玩的機會很少,看的課外讀物很可憐。對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素質的提高很不利。有少數中小學生(上海大約有7-10%的學生)已經產生了某種疾病和心理偏差,如視力減退,厭學,看到考試發抖,在家裡形成內向、孤僻、封閉和逆反的心理,極少數甚至走向自殺的極端。二、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以人為本。教育的根本問題就是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繁重的課業負擔嚴重的摧殘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束縛在老師和家長布置下的題海中,不僅沒有創新能力也缺少社會責任感。這幾年的「兩會」期間,年年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於這方面問題的提案,充分說明了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問題的嚴重性和盡快糾正的迫切性。 「作為學生,他們不能沒有學習的任務和責任,因此也就不能沒有負擔。但是學生是一名身心正待發展成長的人,其所能承載的任務和責任是有限的,當負擔適合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時,就會促進青少年的發展;超過一定的度,即學生的負擔過重,不適合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時,就會阻礙、壓制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減負是減去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過量的學習負擔,如果對其能力允許范圍內的負擔也不加分析地減輕,則必然會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從而降低教育質量。」 [2]因此,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不降低教學質量,這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通過在學校中進行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採取以下措施可以成為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手段和方法:1、開展減量不減質,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優化作業設計,學生有權自主選擇作業。 2、杜絕使用教輔材料,避免學生重復做大量的習題;不參加課外補習,避免使學生產生課堂學習效率低,就靠課外補的思想,使家長走出靠補課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誤區。 3、教師對作業內容、時間和完成的形式、作業完成的過程、作業管理、作業評估等全方位地給予指導。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有效性;創造有效合作學習,科學探究的教學環境,用以達到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目標。4、開展精編精選習題,學生自編自選習題。 5、班主任教師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把家庭作業確定在兩方面一種是主題性作業少而精,一種是拓展性作業,有代表性,不參加課外補習班,按測試成績學生有權自主選擇作業類型和數量;以小組研討形式自編自選作業題,可以因人而異,主要以拓展性為主,開展相應的答題和知識競賽,拓寬學生的視野,利用期中和期末來檢測學習效果,針對不同年級,制定一套減輕課業負擔的有效方案,形成模式和規律。
⑨ 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當今教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不是一個很新鮮的問題。減負是為了提高效率,怎樣統一減負與增效這一對矛盾?關鍵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要實現減負增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必須徹底摒棄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滿堂灌」、「填鴨式」,徹底摒棄那種為應付考試而採用的「題海戰術」,嚴格正確地把握教材,採用先進的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課堂上講得精、講得有趣、講得靈活,留有足夠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自行研討,自己學習,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地讓學生熱愛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了真正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明確目的,激發興趣。
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該使學生了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對他們有什麼直接或間接的用途。當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是他們達到某種重要的目的手段時,他們就會產生求知慾和認識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有效辦法。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數學在科學、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實例,使學生明確數學在社會和現代科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樣可以克服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需要的片面認識,加深了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的理解,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應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數學對於提高思維素質,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想像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說「學習數學是鍛煉思維使人變聰明的特效葯」。從而給學生樹立「學數學能使人更聰明」的觀念,以保持教學課堂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精講精練。
精耕: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靠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懂」,而達不到「會」。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正確地把握教材,精心的設計課堂的教學過程,充分的相信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對教材中一些學生能看得懂的知識不作過多反復累贅的講解,採用讓學生自學探討、自行實踐,而教師則圍繞這些基礎知識設計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甚至爭論,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基礎高低、興趣差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的目的。例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這一節課,教師直接給出定理,然後予以說明,接著完成例題的講解,表面上似乎也能達到教學要求。然而,這實在是一種很平常的課堂結構,沒有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舊教學思想的束縛。如果改變一下設計,讓學生實踐、觀察,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直觀形象;自己尋找區別,得出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就會使整節課顯得更加生動活潑,更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更能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這樣會比教師直接給出結論的效果會更好些。
精練: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應隨時注意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的深淺,教學節奏的快慢,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慢,都應由課堂上學生對數學教學信息反饋來確定,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課堂作業,顧名思義課堂中完成、並得以反饋的作業,在數學學習上練習不搞一刀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基礎高低、興趣差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以適應不同需要,使各類學生能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基礎差的學生講課時要注意淺顯易懂,對基礎好的學生則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練習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層次,對基礎差的學生多練一些基礎題;對基礎好的學生可布置一些靈活題目和難度較大的思考題,使每人學有所獲,有所進步,同時認真做好輔導工作,通過個別輔導幫助他們越過學習上的障礙,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獲取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有些教師認為盡早把書本教完,盡早開始總復習效果較好,因此,他們砍掉學生課堂作業與反饋的時間用於趕進度。應試觀念指導下,強抓分數的教學嚴重違反了信息接受原理與學生認知規律,結果適得其反,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和認知結構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說,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得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有利因素。教師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中,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如何。及時,全面的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總之,每堂數學課都能精心設計,挖掘一些數學趣味因素,使數學課堂高潮迭起,妙趣橫生,從根本上改善數學學科的繁難,枯燥乏味的負面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其樂融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精講與精練,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教師教學方法的及時調整。從而才能真正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