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市教育局重要通知:《中小學視力健康教育講座》將於2020年8月12日這個怎麼看
我覺得這個對現在的小學生的視力非常的有幫助,應該讓小學生懂得視力,對自己的一個重要性
❷ 陝西電視台三套(經濟頻道)於丹主講《中小學感恩教育>>專題講座的視頻
直接給你的反來饋!源 !
今天早上,我觀看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主講學生的感恩教育。 「這讓我很多,所以我為他們的品質完美,提高自己的修養,完善你的生活!
計劃強調的四個主要方面:第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
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第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強自立,自我依賴和自信?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於丹教授的講話鼓舞人心,
出口成章的話,它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簡潔的語言和
高泛化能力,使得驚人的。
於丹教授的每一句話引起了我無盡的思考:孝順,是一個舒適的
話語,揉他們的父母疲憊的心臟是一個嘮叨的那種,分享父母的痛苦;
是一個溫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感情,讓我們做,這將是一個孝順的人!
愛,就麻煩了捐贈,是錯誤的道路上的逆耳忠言,痛苦
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做a'll喜歡它!自尊,自立,
自我,抗挫折是四個基本完美的人生是成功的唯一途徑。
讓我們的生活時,面對荊棘提高自尊,自立,自我依賴,抗挫折帆,
更悠閑的生活也徜徉在海洋!
感恩節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總是吸引著人們的想像,今天
我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現在做一個感恩的人!
2012年12月1日
❸ 聽張教授講座《中小學教師如何做教科研》有感
張教授給我的印象是親和、幽默,極具學者風范。整個演講精彩紛呈,讓我至今還回味無窮。 感受一:導入新穎 張教授在開場白里先做自我介紹,介紹完畢,觀眾鼓掌,但掌聲七零八落,張教授調侃說掌聲不夠熱烈。講自己在德國參加教師培訓的故事,說人家德國人的掌聲熱烈,而且有節奏。「掌」字,上面是一個「尚」,下面是一個「手」,意思是大家要舉起高尚的手。他提議,讓台下的人為他再來一次鼓掌,要求掌聲再熱烈些,時間再長些。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 演講開始,張教授先出示了兩個字:忙(盲,茫)與覺悟。忙,從字面上看是心亡的意思,他說:「如果別人問我忙嗎?為了忌諱死亡,我都說,還可以。」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這么忙?我能不能不這樣忙?我該如何忙?」要學會梳理自己的工作,合理地安排事務、統籌地安排時間,要學會智慧地「忙」。覺,學字頭,底下見,悟,我心。張教授說:「如果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忙,那麼就要停下來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想一想怎樣改變這種現狀,而人的一生是一個長長的修為過程,終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別人,但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是覺悟。」忙的時候要捫心自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能做點什麼?」 感受二:平易近人 張教授的演講至始至終都是站著講的,完全沒有想像中的大師慣有的架子,特平易近人。演講中肢體語言運用的也非常好,不時與台下的觀眾互動。 演講的思路很清晰,內容充實。 一談教師要不要做教科研? 張教授舉了一個案例:在一所當地很有名氣的學校里,一位參加工作才四年的教師有事請假,學校臨時請回一位有四十年教齡職稱是中學高級的退休教師來代課。誰知老教師上課不到四天,聽其課的學生及其家長就有意見了,學生說聽不懂老教師的課,還希望讓原來的老師來上課。家長要求學校立即換老師。這件事在當地的網路上引發關於教師工作是否專業化的熱議。 張教授說:教師的專業化不會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自動產生,如果老教師不注重教科研,跟新教師比,他教育教學水平不會比新教師的強到哪裡去。只是幾年的經驗被重復若干次而已。敬業但不專業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二談教師如何做教科研? 張教授通過一個圖像來說明教學時間、教科研時間與教師工作年限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新教師工作的頭五年特別重要。頭五年工作環境好,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少走彎路。 張教授推薦「三輪備課」方法很適用,尤其適合剛畢業的師范生。所謂三輪備課,大意是:在第一個三年內,教師要嚴格按照備課的要求扎實備課,並且要寫教學反思,記下學生做作業時犯的錯誤,學生在單元測試中出現的問題也要記在備課筆記中。此謂第一輪備課。在第二個三年中,教師只需在第一輪備課的旁邊修修改改二度備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等無需重新抄寫,但是要將當年中考出現的與本課時相關的題目寫在原教案的旁邊。此謂第二輪備課。在第三個三年中,教師要反思前兩輪備課,做一些理論性的思考和研究,從第五年或第六年開始,就可以動筆寫論文了。那麼我們的教學才會是真正有效的,我們寫出的論文和研究的課題才不會是紙上談兵。此謂第三輪備課。 論文怎麼寫?張教授講了很多。一是寫論文要基於應試。作為應試教育的最前沿,教師寫論文不能迴避應試。二是寫論文要基於學生,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三是寫論文要基於教材。四是寫論文要基於閱讀。「若要教的好,只有讀的好。」「無讀不丈夫。」建議教師今後要多訂專業類雜志。重視平時資料收集,嘗試建立檔案袋。 講演過程中,張教授總是把教師搞教科研比喻成武俠小說的武林高手修煉武林神功。「真正高水準的老師就是一支粉筆、一支香煙。」 「做老師不是靠苦勁,而是由許多智慧的東西。」…… 晚上回家,打開電腦,整理學習筆記,白天的場景再次在腦海中呈現。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張教授妙語連珠,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教科研的向陽窗,也更加堅定我今後繼續走教科研之路的信心!
❹ 中小學安全教育知識講座觀後感
中小學安全教育知識講座觀後感感
星期天上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泰安電視台農科頻道播放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通過這次講座,我知道了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避震、面對火災我們該如何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天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們掌握了更多地安全知識之後,在災難降臨時就有可能有更多的獲救機會。
我在收看了講座後,學到了很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等方面的知識及其它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要躲到桌子下或狹小空間的牆角處。夏天游泳時要做到四不要,當其它小朋友溺水時,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報警。遇到火災時要及時報警,用濕毛巾捂住嘴和鼻子,盡量貼近地面逃離火災現場。我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打鬧。
通過觀看這個安全知識講座,我學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知識,學會了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這樣我們才能在發生安全事故時,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❺ 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習慣講座觀後感
今天,我准時的坐在沙發上收看老師的講座。 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 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發,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是我的心願,一生的心願。」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2. 今天早上的七點十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於丹教授主講的《感恩教育》。 節目的開頭講的是一個配有畫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樹比喻成父母,大樹陪著小孩長大,奉獻了自己的果實,樹枝,樹桿,讓小孩實現了願望,小孩長大了變老了知道每天陪伴著大樹。 是啊,我們現在都不愁吃穿,要什麼玩具都拿錢買得到,壞了也不會去修,這很浪費,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動手能力。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時間都是電腦,電視陪著,這樣不好,我們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還要學會與人交往,人要與人斤斤計較,盡力去故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次沒做好沒關系,只要努力了一定能做好,相信自己不會錯的。 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我要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自信心的人。 3.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後感二 今天,我看了於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於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於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❻ 中小學教師怎樣聽講座
一、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
1、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3、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二、聽課前的准備
1、熟悉教材,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2、明確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聽課時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看出教師教學的完成情況。
3、針對這節課在頭腦中設計出課堂教學初步方案。粗線條地勾勒出大體的教學框架,為評課提供一個參照體系。
4、聽課前要回憶自己是否教過這節課內容,有什麼困惑與問題。再回憶是否聽過這節課。
三、聽課時的觀察與記錄
1、關注教師的「教」
(1)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學生要學習哪些知識?學到什麼程度?情感如何?)。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
(2)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
(3)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
(4)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5)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如:設計了怎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樣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操練,使所學知識得以遷移鞏固;設計怎樣的問題或情景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識系統化?鞏固哪些知識?補充哪些知識?
(7)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達到什麼地步?
(8)滲透哪些教學思想?
(9)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2、關注學生的「學」
(1)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
(3)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
(4)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3、聽課者應定位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
聽課者要有「備」而聽、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主要是指聽課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組織、輔導、答疑和交流),並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模擬學生的思路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第一手的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
四、聽課後的思考與整理
1、整理好聽課筆記。記錄聽課內容,按先後程序提綱挈領地記錄下來。記錄時間分配,即各環節所用時間,教師教用的時間,學生學用的時間。記錄教法學法的選擇與應用,記錄情境創設、過渡的語言、引導的技巧、激勵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式。記錄教師挖掘與利用課堂生成資源的情況,記錄靈活處理偶發事件。記錄練習狀況、練習內容、練習形式等。
2、做好課後分析。聽過一節課後就應及時進行綜合分析,找出這節特點和閃光處,總結出一些有規律性的認識。明確對自己有啟迪、能學會的有哪幾個方面。並針對這節課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合理性的修改建議,與執教教師進行交流切磋,以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五、相關注意點
1、聽課者最好提前進入教室,了解班級學生情況,觀察教師如何作課前准備。
2、聽課過程中不得私下交流,以免影響上課教師的情緒和有損教師的形象。
3、要以學習者的身份聽課,以欣賞者的眼光品課,以研究者的心態評課。作業:下次同課異構活動聽課後,整理一份聽課記錄交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