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是演奏器具,還是音樂學具──談樂器在中小學器樂
應該是演奏器樂,比如口琴,排簫,豎笛這些課堂樂器
② 如何提高小學器樂教學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准、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准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准,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
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路學習、民間采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准,比唱准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 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六、借用器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器樂教學可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練習曲,如《閃爍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國》《小白菜》等,這些小麴生活氣息濃厚,同學們吹起來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此外,可介紹其他樂器進行教學,使他們在實際示範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在講中國戲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京胡、板胡、二胡、嗩吶等樂器後欣賞樂曲,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③ 如何更好的在小學高段合唱中運用口風琴
在小學高段口風琴合奏教學中,解決合不上拍及音高位置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也是音樂教育的一個基本環節。切實抓好這一環節,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如何提高口風琴合奏教學的時效性,帶領學生在體會合奏的快樂和美的過程中進入夢幻絢麗的音樂世界?本文通過對高段口風琴合奏教學現狀的調查,對其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從而提出了"提高合奏教學"構想。選擇的合奏歌曲都來源於教材,並在實踐中進行一一的研究和反思。
前言
口風琴源於德國,是一種體積小,音準好,旋律優美的鍵盤式吹奏樂器。口風琴的使用方法很簡單,音準好,能夠讓學生們剛接觸就能吹出簡單優美的旋律。這個特點快速的激發了學生對於學習口風琴的濃厚興趣,也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調節課堂氣氛,擴大學生音樂視野,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培養並激發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音樂教育的總目標是"學習並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事業,發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而用口風琴合奏的形式是達到這個總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堅持"器樂教學的本質是教兒童通過樂器來表現音樂,器樂教學實際上教的是音樂,而不是樂器"的思想。
口風琴合奏本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通過合奏,能夠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較准確的表達作品的情感。合奏時老師就像一個指揮,指揮一個如同樂隊一樣的同學們。讓班裡的學生把課堂作為舞台,及時的發現優秀的、進步大的學生進行獎勵,收集到5顆星星,獎一張綠卡,這種方法大大推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把小樂器進課堂列入了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實踐證明器樂進課堂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音樂學習,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情操。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已經初步培養了樂感和簡單的識譜。進入中年級音樂教學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口風琴教學。中年級是口風琴教學的入門階段。進入高年級音樂教學時,就可以進行口風琴合奏,這是根據學生在這個年齡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來確定的。從心理特點來看,高年級的學生對音樂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較復雜的樂器有一定的好奇心,其學習能力能夠進行口風琴吹奏技能的學習。從生理特點來看,高年級的學生的肺活量能夠進行口風琴的吹奏,口腔和手的大小也能夠適應成人口風琴的吹奏。
口風琴合奏有利於識譜教學,它能將音樂基礎知識具體化,對於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口風琴的引入是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直觀化,能夠很快的掌握各種音符,通過口風琴的分組合奏後,每個學生都能迅速的掌握和聲的美感;它能提高學生的視唱技能和節奏感的訓練。口風琴合奏還有利於唱歌教學。他能輔助歌曲教學,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能夠彌補在唱歌時音不準的不足,學生可以藉助同伴的吹奏唱准每一個音;他能為歌曲簡單伴奏,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多元化;它能為二聲部合唱教學增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口風琴合奏有利於聽賞教學。他能在合奏中發現樂曲規律;能由聽賞主題轉變為演奏主題。
一、現狀及思考
(一)、高段口風琴合奏教學現狀
1.缺乏對多聲部合奏的了解:開展口風琴合奏對高段學生的器樂技能及音樂素養有了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對合奏及多聲部的概念並不熟悉,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同時教師對於多聲部口風琴合奏教學缺乏經驗和系統的訓練。
2.缺乏對多聲部合奏的意識:許多學生在吹奏時只注意自己的旋律部分,怕吹錯音或節奏不對,不能准確而清晰的吹奏旋律,也不注意觀察其他狀況。盡管同學們很努力的吹奏,但大部分時候還是凌亂。因此,如何在課堂中有效的開展多聲部口風琴合奏教學,是大部分教師難以解決的難題之一。
(二)、現狀引起的思考與設想
音樂課程標准指出: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應與唱歌、欣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筆者通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小學高段口風琴合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樂器進課堂的開展,口風琴慢慢的在校園課堂使用廣泛起來了。怎樣有效的深入器樂課堂,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的豐富。
二、策略研究
(一)、從"賞聽"入手,營造聆聽氛圍
在口風琴合奏教學中,學生的聲部獨立層次性較差。要讓各個聲部的學生單獨吹可能還比較整齊、完整。而每個聲部的學生較少,大部分學生不確定自己所吹奏的音是否准確,節拍是否合上,因此導致多聲部合奏時聲部層次的混亂。實踐證明:營造一個適合學生"賞聽"氛圍,訓練學生們音樂聽覺的敏銳性,建立他們聲部層次感。
1.資源環境的創設
為學生們布置一個良好的、適合學生"聆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感受到音樂的氣息,主動的去聆聽音樂,提高我們的課堂質量。
2.時間環境的創設
利用課堂的40分鍾,教師利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
3.空間環境的創設
為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聽賞音樂,校內廣播站利用中午傍晚放學的時間播放口風琴合奏的相關歌曲。
附1:學校廣播室播放的口風琴合奏歌曲單:
星期午休欣賞歌曲放學欣賞歌曲
星期一《五月里》《鈴兒響叮當》
星期二《四季歌》《小狐狸》
星期三《喀秋莎》《讓我們盪起雙槳》
星期四《快樂的啰嗦》《小白船》
星期五《歡樂頌》《剪羊毛》
4.實踐環境的創設
分組訓練,採用小老師強對弱的游戲方法,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樣能夠讓學生們注意去聽別人吹的旋律和聲部之間的層次感,找出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不足。
?學生們分小組練習
(二)、從"合作"入手,加強訓練
合奏講究的是共性與差異性的融合,可以說合奏就是不同聲部的共同合作。它就像蜘蛛網一樣,需要每一根絲都是緊緊連接、密不可分的的交織在一起才會穩固。所以,採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合奏教學是不可或缺的。
1.多樣化教學
單聲部的口風琴練習不能讓學生體會和聲所擁有的美感,練習起來也比較枯燥,信心和興趣難以持久。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a.輪奏,奠定基礎
輪奏是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奏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奏,而是先後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
例:《小星星》、《兩只老虎》這兩首曲子旋律簡單、節奏單一,將這兩首曲子改為輪奏的方式進行演奏
b.先入為主,低聲部強化
對於合奏,學生總認為低聲部聽起來不悅耳,旋律比較奇怪,高聲部的旋律感強容易被記住。而這主要是因為高聲部音區比低聲部音區要高些,音色顯得明亮,而低聲部的音色略顯低沉,所以聽起來高聲部比較明顯,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合奏的定勢:高聲部容易演奏。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要讓學生"先入為主"。
④ 如何有效的開展小學器樂"豎笛"進課堂
豎笛進課堂之我見
樂器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必須認真開展,
要
以普及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因而課堂樂器教學是每個音樂教師必須面對的,
認真思考的。課堂樂器教學中
---
堅笛,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實效的樂器,用
一支小小的豎笛就可以奏出和諧的旋律,結出豐碩的果子。正如歌德所說:
「如
果是玫瑰,它總會開花的。
」
一、選一樣合適的樂器全面普及
豎笛以其結構簡潔、排孔科學、攜帶方便、價格低廉、易教易學等特點,得到了
廣泛的認可。
通過教師大量的教學實踐和專家論證,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課標教
材編寫的過程中選擇豎笛為「課堂樂器」
。
中國音樂教育學會基礎教育器樂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家藝術課程標准組核心成員
——朱則平老師,創造了「豎笛教學法」
。這一教學法的創立,為中國中小學課
堂器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撐。他在「豎笛教學法」中指出:
1
、器樂教學是提高人的音樂素質的最佳途徑,物美價廉的豎笛的教學能夠使學
生享受到全方位的音樂教育——即視唱練耳、
音樂演奏實踐
(獨奏、
重奏、
合奏
以及伴奏)
、即興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等。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固定音高概念。
因此,
該樂器是提高全民音樂素質的最佳媒介,
豎笛的普及將會帶來國民音樂教
育的的大普及,也會促進國民音樂素質的大提高。
2
、通過學習豎笛,既能使學生得到正統的西方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熏陶,又
能使學生得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熏陶,使之得以接受多母音樂文化的教育。
3
、在班級人數比較較多的情況下,開展班級的的課堂音樂教學不可能用較大型
組合樂器。
而用豎笛則可能讓學生做到人手一隻,
使每一個孩子都可能享受到器
樂教學的益處。學生課後還可以把豎笛帶回家去繼續玩(練習)
,這又可能豐富
每一個孩子的課餘音樂生活。
豎笛成為連接學生學校音樂課堂的學習,
與課外音
樂生活或者說一定程度的音樂實踐的極好媒介。
二、在開展豎笛教學中的一些方法運用
1
、激發興趣——一見鍾情。
確定好了課堂上將要普及的樂器後,激發學生的興趣是課前的准備工作了。
怎樣激發興趣呢?我校的豎笛教學是從三年級開始,我會舉著一支豎笛進教室,
學生目光集中。我指著笛子問:
「這是什麼?」至於學生知道不知道無關緊要。
然後我會說這豎笛是一種樂器一吹就響,
想不想吹,
學生產生興奮感,
躍躍欲試。
於是我拿出幾支豎笛,
先讓班長吹,
再讓幾個比較活潑的學生吹,
最後讓坐著不
動的學生吹。證實真的一吹就響。
「這么簡單的樂器,能吹出好聽的歌曲,你們
想聽嗎?」
「想!
」學生異口同聲。我吹了學生熟悉的曲子《菊花台》
,剛吹完,
學生熱烈鼓掌,興趣昂然,要求老師能教他們。目標已達到,激發興趣,一見鍾
情。學生見之能說樂器名,聽之能知樂器聲。
2
、堅笛教學中必須教會學生一些方法
(
1
)氣息的運用:學生在初學豎笛時,氣息應作為一個難點。吸氣要從鼻子和
嘴角吸氣,
吸到胸部和腰部,
小腹微微向里收,
以使演奏是有氣息支持的。
為使
學生感受氣息的運用,
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運用對比法使學生感受用不同
的氣息吹奏豎管所產生效果的不同。
比如;
把學生分成若干組,
有的組感受把一
張小紙片放在嘴前,
用氣息把它吹動而不能把它吹跑,
或體驗把小蠟燭吹動而不
能吹滅;
有的組體驗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
有的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
中而不落到地上;
有的組感受用力把大氣球吹起來等等。
通過聽辨各組用不同的
氣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
使學生對堅笛氣息的運用有了初步了解,
為進一步掌
握堅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鋪墊。
(
2
)基本演奏技法的掌握:單吐是用舌尖頂住上牙的牙根,用氣息輕輕地把舌
尖沖開,
待聲音發出後舌尖有彈性地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時舌尖就像一個通氣
閥門,
如果我們讓它發出聲音就像發
「嘟」
音的感覺。
在有連線的地方只有第一
個音採用單吐的技法,
後面的音不再做吐音,
只接前面
「嘟」
音的尾音發出
「嗚」
音,
整個連城裡面的音就像
「嘟鳴」
的感覺。
從學生對豎笛各直的認知規律來看,
在音階
1234567
,學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順序是
7654321
。為了避免單調枯燥的
指法練習,可為學生適當安排小樂曲的練習《小寶寶要睡覺》
,使學生感覺到豎
笛並不是很難的,
用簡單的三個音就可協吹奏小樂曲了,
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
又可提高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
三、教師要持之以恆——一往無前。
豎笛教育的事業是美好的,
前景是廣闊的,
但它的道路卻是曲折的。
這就需
要音樂教師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
比如,
在面對義務教育一次性收費政策問題方
面,
要正確引導家長,
使其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讓家長們明白豎笛教育是百利
無一害的好事,
要讓家長形成
「寧可少為孩子買一個只能吃一頓的漢堡包,
也要
買一隻足以讓孩子受用終生的樂器」
的觀念。
在面對
「素質教育的教育氛圍還不
濃厚,
應試教育的觀念還很難頑固,
音樂教育不夠重視」的困難時,
我們音樂家
教師不能隨波逐流,
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
不要總是指望別人來重視,
要自己重
視自己的事業,讓所有人明白:音樂教育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重要性」
。無
論做什麼事情,
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是難以成功的。
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的同時
有一技之長,
是素質教育的理念。
樂器教學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在音樂上有一
技之長,
我們把終端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
逐個達成,串聯成曲以後,
在音樂
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要在吹奏質量上,音色上做文章。並根據學生實際能力,
在形成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加以提高,培養尖子,吹奏豎笛獨奏曲。
⑤ 中小學音樂教育應有哪些教學能力
表現、感受、創造、鑒賞、音樂與相關文化等音樂學習內容領域,是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其不同領域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領域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關系。「表現、感悟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表現為感悟和創造提供源泉,感悟為表現和創造提供動力,創造為表現和感悟提供新的發展,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辯證統一。 唱歌(聲樂)和奏樂(器樂),是音樂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人類獲得美的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及發展和提高音樂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唱歌和奏樂活動,不僅構成了音樂藝術的兩大基本部類,也有利於培養和發展音樂基本技能和相關音樂基礎知識及音樂文化修養,有利於通過唱歌和奏樂等相關藝術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主體的人的審美經驗,促進主體的人的情、知、意的相互協調與統一。 從學堂樂歌始,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已歷經百餘年。當仔細閱讀、審視這一百餘年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史之後,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作為音樂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的樂器演奏,百餘年來始終是整個音樂教學環鏈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盡管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和音樂教育研究者對其進行過相關的討論和研究,但均未觸及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規律、內部聯系和器樂教學的全部。 造成了這一薄弱環節持續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未能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等諸方面的關系;也未能從實踐的層面深入認識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並總結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規律,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等。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看,我們同樣未能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教育整體水平、民族文化傳統、教育行政主管領導及學校文化、藝術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等方面來認識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它們對其發展有何影響,如何利用這些影響因素,並將其視為一種資源,以促進各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多樣化發展等等。 為此,本文擬從四個方面對此展開論述,逐層解剖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諸多關系,透過其諸現象、外部聯系、個別片斷,深入到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本質、內部矛盾、各環節的整體聯系,試圖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適宜性的發展對策,回歸器樂教學的本來面目。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從理論上認識樂器與人、樂器演奏與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器樂與民族文化傳承及民族精神的重塑、器樂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關系。這些內容是全文的理論基礎,也是有關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的基本理論構架;從國外部分國家(包括同在東亞文化圈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小學器樂教學的發展概況,總結出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 第二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通過百餘年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曲折發展的歷史脈絡,梳理和提取影響其發展的相關因素,並針對諸多問題展開相關討論,找出問題及其根源所在,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對指導今天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健康、穩步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思想文化變遷等因素,直接影響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一百多年來,我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認識始終是不到位的;我們始終未能找到真正適合於我國中小學生發展的器樂教學實踐形式。 第三章,從現狀調研的層面,根據對我國中西部及邊遠地區部分欠發達市縣與東部沿海及部分發達城市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實地調研,找出影響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穩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並給予相關討論,為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與實踐取得成效提供現實參照。 本章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地區文化教育發達程度,直接影響對學校美育的認識與實踐:學校文化建設及校長的教育追求和教育理念,對學校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和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認識不到位,器樂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始終不夠明確;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學習、練習及展演活動未能遵循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三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課外器樂社團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課外器樂活動與課內器樂教學總體發展始終不相匹配,二者互為支持、共促共進的關系尚未形成;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關系和理念不夠清晰,器樂教學尚未達到一種民族音樂文化自覺的發展狀態。 第四章,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基本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百餘年器樂教學的發展歷史和針對六市縣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實地調研,試圖提出促進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發展對策: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基本理念及相關法規制度的建設;中小學校課堂器樂教學的有序組織與發展及課外、校外器樂活動的展演與宣傳;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的師資培養與教學研修;中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材料的組織與出版及教學用樂器的製造、督檢、售後服務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規范。 全文的結論是: (1)沒有「器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不完整的,學生缺失音樂體驗的重要基礎; (2)器樂教學對培養和發展中小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創造力和養成樂於親近音樂的態度、樂於終身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3)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以及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的差異,決定了中小學器樂教學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規定某一種模式、某一類樂器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 (4)器樂教學是實施民族文化主體教育及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的一種有效手段; (5)器樂教學實踐是一個多環鏈相扣的整體,其涉及從樂器製造到演奏、音樂表現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環鏈的缺失都會影響整體的實施與發展。
⑥ 我是中專畢業生,學的是古箏器樂專業,想考教師資格證,做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嗎,需要怎麼做,具體可行
這個教師資格證,不是很難,可以考上。
進小學裡面工作,這個需要一些學歷,和專業背景才行。建議你在專業上努力,可以在培訓機構當老師也可以.而且賺的不比老師少。前景還是不錯的!~~~古箏現在很熱門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