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發布時間:2020-12-09 03:13:00

❶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❷ 教師怎樣自我調節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積極應對壓力 首先,教師要學會減壓。 其次,採取積極的壓力應對模式。 (二)善於調節情緒 教師如何調節情緒,使自己達到最佳狀態呢?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非常關鍵的。 首先,學會控制情境。控制情境的首要一點就是要熟悉教育工作的特點,了解教育的基本過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觀分析自己,正確定位,以適應情境。 其次,運用積極認知。 再次,合理宣洩不良情緒。 最後,注意行為調節。 (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尋求社會支持是我們應對壓力和調節情緒的有效手段。當個體受到壓力威脅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可以使我們恢復信心。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水平會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症狀越少。因此,要重視家庭生活,重視和親朋好友的交往,樂於合群。 (四)科學用腦 教師的工作以腦力勞動為主,勞動的對象、內容和過程都是復雜的,如果不注意科學用腦,容易引起身體和心理的疲勞。長期的身心疲勞,不僅會導致生理疾病,而且容易造成教師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思維遲鈍、情緒不穩等,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如何科學用腦呢?教師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1.適時用腦 每個人的生物節律是有差異的,教師要熟悉自己的節律,確定用腦的最佳時間,使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益。 2.交替用腦 (五)積極參與繼續教育 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

❸ 如何加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下不少人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少的疑惑和工作開展上的困惑,比如校長想問「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主任想問「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心理健康老師想問「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而班主任想問「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已經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上工作了相當一段時間也對很多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針對整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個分析。
當前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1.發展不均衡,地區之間、中小學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家長之間。有的老師一年有三到五次的外出學習機會,而有的老師一年只有一次的學習機會,雖然教育部規定每學期必須有一次外出學習機會,但是很難落實。有的學校有著十到二十人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而有的學校只能將主管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老師調轉心理健康崗位上或者兼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學校有將近400平6個教室用來做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以及心育工作,但有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
該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在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識上大多數校長都能夠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部分校長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些校長認為小學生能有什麼心理問題?兩個孩子鬧別扭,一會兒就好,用不著進行什麼心理健康教育。還有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的事情,學校建立有心理咨詢室,學生有什麼心理問題到心理咨詢室找心理老師解決。還有的校長認為,學校的教學任務繁重,課時緊張,沒有時間再搞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校長的這些認識誤區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校長應該糾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於學校主要工作的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並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有的校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確實非常必要,但是,學校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教學怎麼辦?實踐證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會給學校「添麻煩」,而且還有力地助推了學校的主要工作。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這是任何校長都不容迴避的事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會沖擊教學工作,這是校長們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但是,我們不難看到,過重的課業負擔和精神壓力造成不少學生的信心危機和心理障礙。許多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從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教給學生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養成學生的學習方法等入手,對於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為學生減輕了心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圍很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學校管理上,可以調動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凝聚力、有效預防教師的職業倦怠,無疑可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和校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息息相關。因此,校長應具有更寬廣的心理學視野,更好地審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統籌學校的教育資源,真正建立學校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讓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學校工作,促進學校和諧的人際關系,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工作怎樣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分管在德育工作下面的,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師因為沒有心理學方面的基礎所以在接手心理健康工作之後很是頭痛,雖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的重要但是無從開展。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德育工作的老師應該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個正確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不等於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以及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來替代,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
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花和學科化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不同,心理咨詢注重的是治療,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對心靈素質的培養,對心理潛能的激發。所以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
心理健康課怎麼上?怎麼設計教案?
很多奮斗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線的心理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教育部規定除教師輔導參考用書外,不能編印學生用腳踩,更不能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材。同時因為國內心理學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較為落後,相關的心理健康課教案以及課件和資料素材非常缺乏。不單單是教案的缺乏,是與心理健康課相關的所有資料都很缺乏,即便有的老師能夠搜集到要用的資料也會耗費非常多的精力與時間,而且這樣搜集拼湊而成的心理健康課教案有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成系統、沒有針對性、不符合實際情況、無法評估真正效用。
有心理學背景和基礎的都知道,根據發展心理學原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甚至每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教育側重都是不同的。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最強,在學校老師就像他們的媽媽一樣,事無巨細,全要找老師來解決,到了中年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降低,雖然他們跟老師仍舊親密,經常圍在老師身邊,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判斷與主張,開始不願意老師過問他們之間的事情。再比如小學5、6年級心理健康重點要讓學生了解青春期身心變化的基本常識,如果都做好這點那「親嘴門」完全不會發生。
所以成系統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老師都是從網上四處尋摸,像是撿破爛的一樣東家找一點西家找一點,有些活動是給大學生上的拿來給初中生,比如青春期這一主題,小學也有青春期異性問題,但小學主要為性別認同和異性抵觸,跟初高中的男女交往青春期完全不同,但一樣拿來用。有些人上心理健康課找一些網上的視頻隨便給學生看以為學生們大哭一場內心羞愧就能懂得感恩了,為什麼不想想會不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呢?也有很多有專業基礎和深厚心理健康教育功底的老師在准備課程的時候也十分費力,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師為了上好一門公開課把PPT前後改稿十餘次,改到凌晨一點多。但是,一個學校如此多的學生,只靠一兩個心理健康老師自己編寫教案、自己找相關的音頻、視頻素材,自己做PPT課件,究竟能把教案和課件編成什麼樣子?給學生上完之後有沒有效果?怎麼評估?
所以很多人需要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老師的工作,心理健康課並非簡簡單單的德育課和活動課或者學科課程,而是非常重要而且要全面開展的一項教育工程。當前,相關的心理設備供應機構已經針對不同的年級和學生心理問題開發編制了系統成階段的心理健康課教案工具箱,其對不同年級的不同主題配置了教案、教具、教學課件、和測評軟體。能系統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不需要進行相關教具的零散采購,也不需要大浪淘沙的尋找資料和拼湊教案,而且可以評估上課之後的效果。但知道重視的人太少,發揮不了它該有的功效。
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想做好和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配合好心理健康老師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課程確保其固定和充足課時之外,還要開展相關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與宣傳,糾正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召開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主題的班會活動。
這是對我多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亂象的針砭,只是不想再讓很多人耽誤中國的教育和下一代孩子的發展。

❹ 如何促進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如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的的標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標準的共性,也有其職業特殊性,生理-心理症狀、人際關系問題、職業行為問題和職業倦怠等。從社會體制、社區、學校和個人四個層面上來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有資料顯示,目前教學一線教師中有半數以上教師存在心理問題。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更甚,表現在班級升學壓力、威信壓力、社會壓力等方面。調查產生了一個令人驚詫的結果:51.23%的中小學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所謂心理健康是泛指個體生理、心理與社會行為的健全狀態。心理健康是個體健康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 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不僅指個體社會生活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揮成最佳狀態。目前在我國,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狀態,也指維持心理健康,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進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質的過程。其實,「心理健康」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概念,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學者有著不完全一致的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具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適度的舉止;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的:「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才算達到最完美的心靈的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在他真正的自我與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與外在自我之間是沒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說,他對自己是誠實的;他對別人的態度是坦誠而熱情的,他熱愛別人、接受別人,正如熱愛自己一樣;他樂於參與各種活動,更願意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的憂愁,分享他人的歡樂;他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價值;他勇於面對挑戰,深信生活的目的就在於克服一切困難,創造一切美好的未來;他不但願意接受變化,而且更主動地推進可能發展;他不迴避自己的缺點,他知道人生不是盡善盡美、順心如意的,他力求克服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努力創造未來;他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覺,也相信自己的經驗;他的內心是開放的,他樂意聽取別人意見;他具有創造精神,不滿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戀對過去的回憶,更不沉溺於今天的享受;他是負責的、合群的,充滿活力,不推辭所應完成的任務;他對自己是嚴格的,對別人是寬厚的,樂於與他人相處,不輕視別人,不炫耀自己。以上關於「心理健康」的描述只是眾多描述中之一種。二、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造成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學生的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既然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反映和指標,那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又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心理健康的標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遷而具有不同的涵義。我們應該對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標准做更具體的詮釋,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標準的共性,同時也體現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 1、對教師角色認同,勤於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3、能正確地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獨創性。5、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三、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保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因素、職業因素和個人因素。社會和學校都應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本人也應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宏觀的社會體制層面上對教師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還必須在社區、學校和個人層面綜合各種措施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提高其應對能力。(一)社會體制層面。該層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促進教師群體職業化的進程,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二)社區層面。該層面主要從社會支持系統入手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系統中的個體能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這些交流使個體相信自己是被關心的,被愛的,被尊重的,有價值的,歸屬於一個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間接或直接的促進作用早已被各類研究證明。(三)學校層面。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很復雜,但問題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學校情境和教學活動,因此,社會層面的改革和支持只是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實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必須從學校和個人層面入手。學校層面的措施強調工作環境的結構性改變,如降低學生和教師數的比率,縮短工作時間,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對教師的壓力源及其他問題的敏感性,提高群體支持,給予教師更多的工作靈活度和自主權,提供更多職前和職中訓練等。(四)個人層面。以個人層面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師的壓力應對技術。綜合國內外研究,較為常用的提高教師壓力應對技術的方法有放鬆訓練、時間管理技巧、認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鬆訓練是降低教師心理壓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也包括通過各種身體的鍛煉、戶外活動、培養業余愛好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到調節。時間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過度負荷,具體包括對時間進行組織和預算、將目標按優先次序進行區分、限定目標、建立一個現實可行的時間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等。認知重建策略包括對自己對壓力源的認識和態度做出心理調整,如學會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認知(如「我必須公平地愛每個學生並且使每個學生都成功」),經常進行自我表揚(如「至少部分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並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反思也是一個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過程。這種反思不僅僅指簡單的反省,還指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將永遠停留在新手型教師的水平。反思的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專家型教師的核心。具體地說,反思訓練包括每天記錄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心得,並與指導教師共同分析;與專家型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隨後與對方交換看法;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等。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❺ 如何加強新時期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未來人才要求能力全面, 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 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 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而在學校形成心理健康綠色通道中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那就是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教育中, 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德國心理學家勒溫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場論。這種理論認為, 任何群體內部都存在著一種心理場, 由於心理場的存在, 每個成員之間的心理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的, 這種過程是一種群體心理互動的過程, 但是, 這種互動常常是不均衡的, 其中, 往往有一種力量起著主動、支配的作用。很顯然, 教師是學校法定的, 為學生及家長共同認可的教育者, 教師所具有的這種特殊地位, 使得教師更容易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對象, 教師的心理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是多維度的, 具有很大的權威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如果我們不首先注重教師的心理健康, 那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根本無從談起。一、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原因分析為什麼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呢? 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提出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正確的角色認知, 即能恰當地認識自己, 並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角色; 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環境, 即在教育中教師的情緒穩定, 心情愉快, 反應適度, 情緒自控, 積極進取; 教育的獨創性, 即不人雲亦雲,能創造性地工作; 抗教育焦慮程度高, 即能忍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 即能正確處理學生、家長、同事與領導的關系; 能適應與改造教育環境; 善於接受新事物、新理念, 不斷適應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環境。反之, 則認為是心理不健康。那麼,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1. 當今社會, 對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 教師的心理負擔過重,同時還受職稱、住房、收入、子女升學就業、贍養老人等問題的困擾, 長期面對超負荷的心理壓力。2. 工作繁重、壓力過大。教師職業本身有其特殊性: 教育對象的多樣性, 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 教育工作的示範性, 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 教育內容的廣泛性, 要求教師博大精深, 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育任務的復雜性, 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與適應能力。正因為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難度大、要求高, 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重與壓力, 勢必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比一般人群要嚴重。國內如此, 國外也一樣。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報道: 在教師中有37. 5% 的人常對工作效率感到極度憂慮;有30% 社會適應不良, 有情緒問題; 有20% 的教師需要心理醫生特別關心; 另有30% 不易與人相處, 無疑, 這與教師這一特殊職業有關。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加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 這與教師原有的認知結構、業務能力、身心素質發生尖銳的矛盾。3. 個別教師對本職工作不夠熱愛, 對個人價值定位不當, 認為委屈了自己, 或感到教學沒勁,渾渾噩噩, 不思進取, 長此以往, 精神憂慮。教師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內部又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 自感心理壓力重, 身心疲憊不堪, 精神不振, 這樣的結果, 教育教學質量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根據以往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有三個層次的目標: 一是初級層次, 屬於相對被動的應付性、適應性目標, 即防止或克服有關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 緩解心理疾患症狀, 恢復與維持心理平衡、實現對教師工作及日常社會生活的正常適應; 第二級層次屬於現實化的主動性目標, 即增強教師自我心理免疫力, 提高自我綜合心理素質, 培養健康人格, 能主動地適應社會挑戰和工作要求, 處理各種心理問題; 第三級層次, 屬於理想層次的目標, 即能塑造教師較為理想的人格, 開發教師心理潛能、使教師能在工作與生活中發揮出較高的創造力, 為教育事業和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 個人獲得比較美滿的幸福生活。這三個層次的目標在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往往會交織在一起, 當然教師比較關心和較常面對的問題多與第一、二層次的目標要求有關, 但第三層次的目標則帶有更為根本的終極性意義。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 從根本上說, 是為了增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心理素質, 發掘心理潛能, 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與發展, 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使命。這也體現了對教師這一職業群體特殊的人文關懷, 是為了使教師既能獲得良好的職業適應,又能切實保持身心健康, 追求人生目標。二、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人的心理活動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為有著復雜的方面與層次結構的區分。按照我國心理學界的理解, 人的心理可分為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兩大方面。心理過程主要包括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個性心理又主要包括以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為主要內容的個性心理傾向性, 以及以人的氣質、能力、性格為主要內容的個性心理特徵。上述方面的內容相互之間有著復雜的關聯與相互影響, 各自又有著次級的層次結構的分化。顯然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應該針對教師的心理活動的各個側面與層次, 針對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及其誘因, 服從於前述三個層次的目標, 努力防止與消除心理疾患, 增進教師自我心理活動的水平。具體而言, 從目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狀況與客觀要求來看, 其內容主要應包括三大方面:1. 心理學基本知識的教育。如心理學的學科性質、人的心理的實質、心理現象組成與基本活動規律等等。2. 健康心理學或心理衛生學知識的教育。如心理衛生運動的意義與由來、心理健康的涵義與標准,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有關心理診斷、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基本常識; 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矯治的基本認識等等。3. 教師心理健康實際問題的應對措施與方法。如如何應對常見的教師焦慮、抑鬱等生理心理症狀、應對人際關系障礙、應對教師職業倦怠與職業壓力、應對經濟困難等等。值得強調的是,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 最終要使教師形成一種怎樣的心理素質結構或健康人格乃至理想人格, 這涉及到人們包括教師本人對健康人格及理想人格理解與評價的問題。三、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從當前我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出發, 借鑒以往人們對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方法與經驗,我們認為, 當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有:1. 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全社會都要為教師營造一個支持教師職業威望的社會氛圍, 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 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據調查,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會環境, 它對教師個人需要的滿足、動機的激發與目標的實現關系頗大, 影響深遠。因此, 全社會都要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尊重教師的勞動, 理解他們的苦衷,少說空話, 多辦實事, 切實解決他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惑, 特別要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 教師的心靈同樣需要社會的呵護和慰藉, 政府部門可以啟動教師心理健康工程, 並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工程。2. 教師所在學校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環境是教師最經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與生活場所, 教師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中進行的, 學校環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學校管理者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要認識到對教師的關心愛護是貫徹落實我國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作為學校領導, 要深入了解教師的實際需要, 針對教師的不同需要, 要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 提高教師的心理滿意度, 使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 學校領導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教師保持心理平衡, 其中包括教師覺悟的提高, 幫助教師確立合適的個人目標, 同時在教師成功、失敗時引導正確歸因; 學校領導還要致力於優化校園人際關系, 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學校在制訂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措施時, 要高度重視在學校中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 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室, 這主要包括: 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和討論; 請專家或本校心理學專業教師舉辦講座; 為教師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 投入必要的資金為教師購置相關的圖書資料、音像資料等等。3. 發揮心理學專業工作者的力量, 通過專業著作、報刊雜志以及其它大眾傳媒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目前, 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論文、著作、報道等已日益在各種信息傳播媒介中出現, 其中也不乏針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有關內容, 但有關內容良莠不齊, 有的還可能存在誤導, 相關信息的受眾群體大部分集中於大中城市, 與廣大教師對相關知識的迫切需求還很不相稱, 因此, 這方面的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尤其是有關方面要重視利用電話熱線、電視、網路等現代化的傳媒手段加強這方面工作。4. 提倡教師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教育學認為, 個體社會化過程中, 接受他人教育的成份呈遞減趨勢, 而自我教育的成份呈遞增趨勢。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不僅大中學生應重視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是有必要加強自我教育。根據以往對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教師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的途徑與方法有: 加強自身學習; 積極參加實踐鍛煉; 廣泛進行社會交往; 借鑒運用傳統的自我教育與心理修養的方法; 學習運用現代心理學所揭示的有關增進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患的方法與技巧; 努力尋求幫助; 培養廣泛的興趣等等。教師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忠誠教育事業, 熱愛學生, 積極樂觀地生活, 保持良好的心態, 同時要正確認識自我, 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師要學會科學用腦, 提高心理活動的效能; 同時, 教師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理解領導工作, 同事間經常溝通, 尊重家長與學生, 善於接納自己與別人在和諧的環境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教師要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與社會活動,要注意勞逸結合,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斷擴大生活圈子, 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良好的人際關系, 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 更是人類自身心理發展的需要, 和諧的人際關系, 使人心情舒暢, 精神振奮, 工作愉快, 形成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沉悶, 抑鬱寡歡, 有礙於個人心理健康, 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極性格。教師還要關心、愛護家人, 與家人同樂, 共同承擔家庭責任, 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 遇事要樂觀,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生了病, 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念; 受挫折, 能沉著自控,保持心態平衡; 被誤解,能胸懷坦盪, 克制、容忍。教師擔負教書育人的重任, 要培養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社會合格接班人, 教師首先要擁有健康的心理, 教師的心理健康防衛工作不容忽視。教師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 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靠教師來完成, 學校管理者應該採取一切措施來維護教師的身心健康。

❻ 淺談如何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這些極端現象的發生,不能不引起人們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 本人就根據自己對這些方面的了解談談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愉快接受教師身份,熱愛教師工作 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按教師的標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熱愛教師工作,才能在教學工作中表現出高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教師更應該具備「愛滿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歡 我選擇」的心態,熱愛自己的學生,真正做到「敬業奉獻,教書育人」。 二、在工作中確立可行的短期目標 工作中,教師要為自己確定一個短期的目標,尋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後去實現目標,把事做好。這樣他的心情就會輕松自然,做事也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創造力,工作更有成效。實際上,當我們不追求出類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現良好時,會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績。目標切合實際的好處不僅於此,它還能為教師提供新的起點,幫助教師循序漸進地去摘取事業上的桂冠。 三、培養的良好的精神狀態教師在工作中逐漸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工作的精神狀態,是教師消除工作壓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1、形成正確的認知評價認知評價是職業壓力產生過程中重要的中介變數。面對相同事件帶來的壓力,不同個體感受到的壓力大小會不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大家認知評價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形成良好的認知評價。 (1)要不斷撕掉消極的自我標簽,如「我不行」、「我年紀大了」、「我頭腦不好用」、「大家都不喜歡我」、「我提職沒什麼希望了」等。 (2)要學會拋棄不合理的觀念,這些觀念包括「我必須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我必須讓領導青睞我」、「我必須排到年級前三名」。(3)要學會辯證地認識和評價事物。承認自己的不足,同時看到自己的長處,教師在心理上就會平衡一些,相應的壓力就會減輕。總之,辯證地看待問題容易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如看到教師聘用制的實施有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教育發展的必然,教師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和壓力。 四、保持良好的心態 1、擁有一顆平常心。心態失衡,其源於比較與差別。如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比較;自己的待遇與他人的待遇比較;把自己與周圍的同事、朋友進行比較。由於盲目地進行比較,個別教師的心理常常平平衡,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怨氣,感到憋氣、惱火等。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一個充滿競爭、挑戰的年代,成敗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平常心,有時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有時候要退一步;有時候也要學會放棄。保持心理的平衡與自在,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2、多交往,多談心。減輕職業壓力是一個行動的過程,如多讀一些調節心情方面的書,將知識變成能力;多與他人交往,義心談心,既能密切關系,建立友情,又能體會溝通的樂趣;以開放、豁達的心態對待外界變化,多讓自己處於動的狀態中,有利於保持一顆年輕、快樂、充滿活力的心。 3、學會欣賞自己。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長處與缺點。作為教師,只有欣賞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面對學生,才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4、增加愉快生活的體驗,培養幽默感。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都包含喜怒哀樂的生活體驗,教師要多回憶積極、愉快的生活體驗,這有助於減輕職業壓力。幽默是一種特殊情緒表現,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人在笑時,身體內心、肺等內臟器官都得到了短暫的運動鍛煉,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力。因此,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幽默。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氣急敗壞,少一點偏執極端。 5、恰當、合理地宣洩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每天都會遇上一些無聊的不愉快的事情。這就會給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要是這種壓力過剩的話,人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這就勢必影響身心健康,最終甚至導致神經病。找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把心中的不平、不滿、不快、煩惱和憤恨統統地向他顧吐出來。人可以通過傾訴、發牢騷來消除心中的不平與不滿。能消除精神疲勞,使人輕松愉快。 如果找不到發泄對象的話,那最好就採取寫日記的方法。比如:領導不把我放在眼裡,真是氣死人了……,這樣寫了以後,自己的心情就會好受多了。要是連寫日記都嫌麻煩的話,你乾脆就獨自對著牆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發泄個夠。 6、抑怒--訓練自己不生氣 第一,學會說「沒關系」。設想以前發怒之事,利用鏡子技巧對自己說「沒關系」。 第二,發生不順心的事,遇到誤解後,採用心理放鬆的方式,對自己說「小事一樁」。 學會給自己吃「寬心丸」。 第三,試試推遲動怒的時間,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遲幾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舌頭可以在嘴裡打轉,一般激情二十分鍾後就沒事了。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說過:「沉默是最安全的防禦戰略。」有句老話:「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請記住這一古訓。 第四,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 第五,請你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見你動怒時,便提醒你。 第六,要自愛,提醒自己即使別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發怒首先傷害自己的身體。 五、改進教育人際關系 教育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和教師、教師和領導之間的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構成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師善於主動搞好和學生、同事、領導的正常人際關系,消除隔閡,相互理解,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採取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多看別人的長處,求大同存小異,從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觀環境中的各種現象,是改善教育人際關系的有效途經。在寬松的人際關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❼ 淺析教師如何進行自我調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的心理健康作為教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會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健康的發展產生影響。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一個缺乏健康心理的教師、一個賞罰不公的教師、一個喜怒無常的教師、一個冷漠無情的教師、一個過於嚴厲的教師,怎能不引起學生的情緒困擾、怎能使學生不產生心理障礙呢?所以,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以忽視,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身心健康的教師,就無法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課堂氣氛。教師的這種對教學投入的積極情感,可以促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師也因此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他們願意學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與環境互動,努力去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並有所創新,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有研究表明,學生喜歡某位教師,一般都會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而學習效果也相對較好。學生的厭惡學習、恐懼學校,有些情況下與教師有關。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使用過激的語言,對成績差的學生冷淡,處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那麼我們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呢 ? 一、換個角度想問題 客觀的講,教師是無法滿足別人以及她自己對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許多期望,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極端的。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掌握某節課所教的數學理論,我也知道有許多無法控制的因素使這種希望不能實現。然而,在整年的數學教學中,我都懷有這個希望,而且,我的行為也表現出似乎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是,我也許會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對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調整。我不再幻想學習差的孩子和學習好的孩子能學的一樣好,畢竟他們的數學抽象能力相差很多。 二、情緒控制,合理宣洩 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沖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學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的冷靜處理問題時再找學生,防止過激言行。具體而言,情緒的自我調節可以從下面各個方面談談: 1.認知合理---不拒絕負性情緒。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會碰到因各種刺激而引發的多種負性情緒反應,如由親人喪失、學業或工作失敗、婚姻觸礁、身患重病等因素引起的悲傷、焦慮、恐懼等情緒。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情緒卻始終有誤解,認為人應該理性生活,有情緒是不好的。例如:認為悲傷是不夠堅強,生氣是修養不夠,害怕是不夠勇敢……其實,從人類所具有的原始情緒可以知道,悲傷、憤怒、恐懼這些負性情緒是人們必然要經歷的情緒,也是豐富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不應該拒絕這些情緒的出現,相反我們應該坦然接受並將它們看作是人生寶貴的經歷。正如我們辯證的來看待痛苦時,我們會發現經歷了痛苦,會對幸福的感知更敏銳和深刻。 2.處理合理---不壓抑也不沉迷於負性情緒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緒永遠不是問題,而如何處理情緒才是問題。對負性情緒的處理一不能壓抑,二不能放任。盡管我們在前面談到了應該坦然接受負性情緒,但並不等於說我們可以放任自己沉醉其中。心理學中有許多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人們很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 (1)講出來。傾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情緒上的痛苦如果長期憋悶在心裡,就會影響腦的功能或引起身心疾病。講出來,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緒得到發泄,另一方面,在訴說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並能獲得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啟示,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當然,講述時需要有好的傾聽者,所以在生活中應該重視自己人際支持網的建立,讓自己的支持網里既有親人也有朋友、同事;既有同性也有異性。當面臨困擾時,既能想到身邊的親人朋友。 (2)寫出來。拿一張紙一支筆,把內心的煩惱苦悶,無論對錯毫無保留的寫下來。人在書寫時,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書寫的過程也是人們對自身清晰地梳理過程,往往使情緒得到緩解甚至平靜。書寫後還可以逐條的評判,看看值不值得自己煩惱,有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是不值得一提的,那麼笑一笑把它撕掉,讓所有的煩惱都隨風而去。 (3)哭出來。人在遇到重大創傷時,痛哭也是一種合理的宣洩方式。研究表明,人在痛苦悲傷時所流的眼淚,與睏倦或因物理刺激導致流出的眼淚的化學成分是不同的。痛哭可以幫助人們宣洩內心的痛苦與悲傷,緩解不良情緒,釋放壓力。 (4)跳出來。不要讓自己一直浸泡在痛苦與憤怒的海洋中,跳出來,轉移自己的關注點。對不同的個體來說,跳出來後可以做的事情是不盡相同的,比如有人會選擇去旅遊、去鍛煉;有人會選擇去看一部喜劇或是去卡拉OK;有人會選擇去購物、去美容……其實不管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只要不危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影響公眾的健康與利益,而又有助於你自己調節情緒,那就是可行的。所以平時應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自己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以便當自己陷入某種負性情緒中時更容易轉移。 具有善良、勤勞等優良品質的人最容易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那些具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不良品質的人最容易被別人排斥。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品質修養,向具有優良品質的人學習。這不但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獲得良好人際關系的手段之一。 正如我們教學中的教法一樣「有法但無定法」,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也是如此。只要我們能尋求到適合自己的能解脫煩惱、輕松舒坦地生活方式、方法,也就已經基本具備了心理健康的調節能力。但對於那些還在苦惱,感到壓力重而不能釋放的教師們,則需要努力地提高自身心理修養,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願天下所有的教師都身心健康!

❽ 談談教師如何自我減壓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

人們都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辛勤的園丁等等,都把教師放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可現實生活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較多,而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甚少。教師的存在不只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他是學生的一個榜樣,他的品德與修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他的處世方式可以塑造一批好學生,也可能會毀掉一批好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崇高的品質,這三點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東西。教師自我減壓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具體可有以下措施:1、 調整自我心態(1)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低估。憂郁的心境會導致生理上和心理上一系列的病變。而積極、愉快的心境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工作學習的順利、事業的成功大有幫助。對於正確看待壓力、緩解壓力,化壓力為動力也大為有益。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適時調整自己的心境,使之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至少說,不因自身心境的原因而徒增那些本來並不存在的壓力。 善於應對工作迴避工作去談減壓,工作壓力是減了,生活壓力又來了,發展的壓力又到了。正所謂「按下葫蘆起了瓢」。工作是必須的,我們的所有減壓措施只能在不低於現有績效、甚至超過現有績效的前提下才有現實意義,才有可行性。或者說,如果我們的工作效率與效益提高了,壓力自然會有所減輕。(2)保持樂觀態度。樂觀與悲觀可以說是人們給自己解釋成功與失敗的兩種不同方法。樂觀者把失敗看作是可以改變的事情,這樣,他們就能轉敗為勝,獲得成功;悲觀者則認為失敗是其內部永恆的特性所決定的,他們對此無能為力。這兩種迥然不同的看法對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的、深刻的影響。(3)利用幽默。工作是嚴肅的,但嚴肅不意味著刻板、死氣沉沉。在工作中,有一些適當的、高品味的幽默可以化解沖突、可以活躍氣氛、可以振奮精神、可以緩解壓力。並且,它是低成本甚至是無成本。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排斥它。 2、控制呼吸法當你感覺情緒激動、就要大發雷霆時,你能做的一種最簡單、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過控制呼吸來緩解焦慮。也可以閉上眼睛做,邊做深呼吸邊想像一些美好的情景,效果會更好。3、學習轉移法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它可擺脫煩惱,忘記憂愁。讀書學習不僅僅意味著獲取人類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是謀求個體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重新學習,我們能從中享受無限樂趣,沖淡工作中的煩惱,緩釋競爭的壓力。深邃的哲語,博大的信息,大千物象和百味人生,帶來的不僅是心靈的快慰和心智模式的變化,更帶來工作和生活的無限生機與魅力。 總之,教師是教育過程的決定者,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已成為當代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❾ 如何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一)社會體制層面。該層面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各種政策的制定,來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促進教師群體職業化的進程,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二)社區層面。該層面主要從社會支持系統入手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系統中的個體能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這些交流使個體相信自己是被關心的,被愛的,被尊重的,有價值的,歸屬於一個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會網路。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間接或直接的促進作用早已被各類研究證明。(三)學校層面。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很復雜,但問題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學校情境和教學活動,因此,社會層面的改革和支持只是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實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必須從學校和個人層面入手。學校層面的措施強調工作環境的結構性改變,如降低學生和教師數的比率,縮短工作時間,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對教師的壓力源及其他問題的敏感性,提高群體支持,給予教師更多的工作靈活度和自主權,提供更多職前和職中訓練等。(四)個人層面。以個人層面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師的壓力應對技術。綜合國內外研究,較為常用的提高教師壓力應對技術的方法有放鬆訓練、時間管理技巧、認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鬆訓練是降低教師心理壓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種心理治療技術,也包括通過各種身體的鍛煉、戶外活動、培養業余愛好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使身心得到調節。時間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過度負荷,具體包括對時間進行組織和預算、將目標按優先次序進行區分、限定目標、建立一個現實可行的時間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自己等。認知重建策略包括對自己對壓力源的認識和態度做出心理調整,如學會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認知(如「我必須公平地愛每個學生並且使每個學生都成功」),經常進行自我表揚(如「至少部分學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制定現實可行的、具有靈活性的課堂目標並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揚自己。反思也是一個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過程。這種反思不僅僅指簡單的反省,還指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將永遠停留在新手型教師的水平。反思的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專家型教師的核心。具體地說,反思訓練包括每天記錄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心得,並與指導教師共同分析;與專家型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課,隨後與對方交換看法;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等。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信念和職業理想是教師在壓力下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因此,堅定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積極的教師信念,培養對學生無私的理智的愛與寬容精神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❿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素質方面的弱點,進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科學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當代青少年具有眾多的優良個性品質,同時也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的心理問題還比較嚴重。隨著我國中小學階段獨生子女群體的日益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一個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和輔導。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要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並委託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全面研究和實驗。
當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培訓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教師隊伍。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意見,指導師資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核心是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念,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育部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規范基本的教育內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條件不成熟,不要急於開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義;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和學校,要避免片面性和醫學化傾向,對於測量工具的使用採取謹慎的態度。
在中小學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幾位心理輔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方法。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家長,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教師。
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升學的激烈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運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學生為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系為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問題是缺乏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不能自覺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甚至一些教師管理方法不當,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此,專家建議,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當前,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缺是一大問題,盡管一些中小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因為缺少教師,工作難以開展。從事心理健康的教師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團隊幹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調的,這項工作的嚴肅性、科學性被忽視了。目前,我國應用心理學的基礎是很薄弱的,人才匱乏,心理健康教育正處在初始階段,不僅要有熱情,而且要有科學精神。
加強師資培訓,改進培訓的內容與方式
專家建議,在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應當加強師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課程要更加貼近中小學實際,增加實踐操作的內容,大學心理學專業應當增加應用心理學的內容。鼓勵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採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努力解決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所應採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育任務既定的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方法,直接關繫到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選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觀隨意濫施亂用,而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方法的運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相一致,要根據具體的教育任務和客觀的條件合理地選用。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資料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b.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繫心理相容的基礎。c.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
a.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b.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c.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
三、重視教學情況反饋,運用不同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經過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導,而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有助於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懂得: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如自我氣質的了解與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識的掌握,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與交往,自尊與互尊教育等。
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孩子交往准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和技巧等。
5、積極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調節與控制,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的預防與矯正等。
6、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復習與遺忘規律的掌握,以及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等。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合適的動機水平,保持刻苦學習。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