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學管理的論文
一、校務管理
1、辦學思想端正,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實施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堅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不亂辦學,不亂收費,不舉辦「校中校」,不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3、實行校長負責制,完善全員聘用制、崗位責任制。堅持民主管理學校,推行校務公開。
二、教師管理
4、執行教師資格制度,所有教師持證上崗。組織教師進修,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活動,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5、加強師德建設。教育教師遵章守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和組織課外活動;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搞有償家教。
三、學生管理
6、德育為首。開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紀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7、規范學生行為。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8、堅持全員育人。學校有健全的黨團和少先隊組織,有班主任制度,有與家庭、社會聯系與合作制度。
四、教學科研管理
9、嚴格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創造條件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學工作,不隨意停課,不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性的慶典、演出活動。上好體育課、藝術課,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10、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11、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小學、初中、高中學生每天在校活動總量分別不超過6小時、7小時、8小時;家庭作業量分別不超過1小時、1.5小時、2小時。
12、建立科學的學校評價制度。評價學生,立足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實行等級記分制,中學推行綜合素質評定。不為班級和學生排名次,不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教學工作的唯一標准。
13、健全校本教研製度。研究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4、執行學籍管理規定。小學、初中學生免試入學,不留級,不開除。小學、初中每班學生數不超過50人,高中不超過54人。不舉辦復讀班。
五、安全管理
1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建立校園突發事件預警機制,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
16、定期對校舍、設施進行安全檢查,防火、防盜、防觸電、防滋擾、防中毒、防意外傷害等措施落實到位。加強門衛管理,禁止無關人員和校外機動車輛進入校園。校車必須定期經公安交管部門檢測。組織學生戶外活動有安全措施。
六、校園管理
17、建設平安、文明、和諧校園。優化校園環境,力求凈化、綠化、美化、人文化。校內車輛停放整齊,地面無雜物,牆面無污損。環境布置富有文化內涵,體現教育功能。
七、後勤管理
18、堅持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制訂食堂衛生制度和采購驗收制度,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建立學生宿舍值日制度,保證整潔衛生;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堅持夜間值班、巡查;建立發生群體性傳染病、食物中毒應急制度,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措施。
19、建立健全學校財產管理制度。建立校舍定期檢查、維修制度,及時消除危房。圖書、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計算機設備等分類登記造冊,定期清查、檢修、維護。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堅持勤儉辦學,反對鋪張浪費。
八、檔案管理
20、建有檔案資料室,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學校行政、教育教學、教師業務、學生學籍、師生健康、人事、財務、固定資產、榮譽實物等各類檔案,保管好、使用好檔案資料。
附件:中小學校園管理等十項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一):
中小學校園管理制度
一、校園規劃完善,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相對獨立。校園力求做到凈化、綠化和美化。
二、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建立衛生包乾和檢查評比制度,教學、辦公、生活場所衛生責任到班、到人,定期檢查評比。校園環境整潔,無亂堆、亂放、亂建現象。校內排水通暢,道路平整,路面硬化。車輛停放整齊,地面無雜物,牆面無污損,無衛生死角。
三、搞好校園綠化。種好管好樹木花草,無隨意攀摘、踐踏現象。校園綠化與建築布局相適應,綠化覆蓋率達三分之一以上。
四、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環境布置高雅大方,體現教育性;校門端莊,校牌得體,校訓上牆。按規定懸掛、張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地圖、名人畫像、名言警句、師生書畫作品;校園內要張貼《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黑板報、宣傳櫥窗及時更新,內容健康;大力推廣普通話,布告、通知等用字用語規范。
五、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杜絕學校周圍有毒、有害和污染(包括雜訊)環境的生產經營活動。學校周邊無電子游戲機營業點、歌舞廳等營業性娛樂場所,200米內無網吧。
六、校內商店具有經營許可證,不強迫學生消費,不出售無保質期和過期的食品。
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教育體制改革有哪些新要求
第三部分 體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
(三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建立健全教材質量監管制度。深入研究、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形成教學內容更新機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
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在跳級、轉學、轉換專業以及選修更高學段課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方式,改進中學生升學推薦辦法,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探索高中階段、高等學校拔尖學生培養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准。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第十二章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按照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加強考試管理,完善專業考試機構功能,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考試改革試點。
(三十五)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試入學的具體辦法。完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改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發揮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的導向作用。規范優秀特長生錄取程序與辦法。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注冊入學。
(三十六)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著重考查綜合素質和能力。以高等學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准為依據,完善國家考試科目試題庫,保證國家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探索實行社會化考試。
逐步實施高等學校分類入學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入學考試由全國統一組織;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深入推進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改革,加強創新能力考查,發揮和規范導師在選拔錄取中的作用。
完善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方式和招生錄取辦法,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入學機會公平、有利於優秀人才選拔的多元錄取機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對特長顯著、符合學校培養要求的,依據面試或者測試結果自主錄取;高中階段全面發展、表現優異的,推薦錄取;符合條件、自願到國家需要的行業、地區就業的,簽訂協議實行定向錄取;對在實踐崗位上作出突出貢獻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專門程序,破格錄取。
(三十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完善考試招生信息發布制度,實現信息公開透明,保障考生權益,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公開高等學校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公開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結果,公開自主招生辦法、程序和結果。加強考試招生法規建設,規范學校招生錄取程序,清理並規范升學加分政策。強化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範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
第十三章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三十八)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適應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明確政府管理許可權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權利和責任。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健全校務公開制度,接受師生員工和社會的監督。隨著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三十九)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政府及其部門要樹立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監管機制,減少和規范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高等學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制定學校規劃並組織實施,自主設置教學、科研、行政管理機構,自主確定內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擴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辦學、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
(四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公辦高等學校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依法落實黨委、校長職權。完善大學校長選拔任用辦法。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
加強章程建設。各類高校應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規定管理學校。尊重學術自由,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全面實行聘任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擴大社會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探索高等學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進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的資源共享,形成協調合作的有效機制,提高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
推進專業評價。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建立科學、規范的評估制度。探索與國際高水平教育評價機構合作,形成中國特色學校評價模式。建立高等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完善校長任職條件和任用辦法。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建立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引導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發揮企業參與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機制。
第十四章辦學體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教育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扶持薄弱學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效益。各地可從實際出發,開展公辦學校聯合辦學、委託管理等試驗,探索多種形式,提高辦學水平。
改進非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公平競爭,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辦教育。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工作職責,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完善獨立學院管理和運行機制。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
依法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制定完善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對具備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條件的民辦學校,按規定程序予以審批。建立完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險制度。
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有關教育和培訓任務,撥付相應教育經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資助民辦學校。國家對發展民辦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學校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辦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規范民辦學校法人登記。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民辦學校依法設立理事會或董事會,保障校長依法行使職權,逐步推進監事制度。積極發揮民辦學校黨組織的作用。完善民辦高等學校督導專員制度。落實民辦學校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依法明確民辦學校變更、退出機制。切實落實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依法建立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學校資產、抽逃資金或者挪用辦學經費。建立民辦學校辦學風險防範機制和信息公開制度。擴大社會參與民辦學校的管理與監督。加強對民辦教育的評估。
第十五章管理體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以轉變政府職能和簡政放權為重點,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明確各級政府責任,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促進管辦評分離,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國家教育事業,制定發展規劃、方針政策和基本標准,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和區域布局。整體部署教育改革試驗,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地方政府負責落實國家方針政策,開展教育改革試驗,根據職責分工負責區域內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
(四十六)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進一步加大省級政府對區域內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統籌管理義務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依法落實發展義務教育的財政責任。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理分布,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扶持困難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發展。促進省域內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和資源共享,支持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完善以省級政府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體制,合理設置和調整高等學校及學科、專業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依法審批設立實施專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審批省級政府管理本科院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已確定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授予點。完善省對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體制,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根據國家標准,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教師編制等實施標准。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區域協作,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支持和督促市(地)、縣級政府履行職責,發展管理好當地各類教育。
(四十七)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監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維護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改變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綜合應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規范決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開討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成立教育咨詢委員會,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咨詢論證,提高重大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建立和完善國家教育基本標准。整合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及資源,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加強教育監督檢查,完善教育問責機制。
培育專業教育服務機構。完善教育中介組織的准入、資助、監管和行業自律制度。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第十六章擴大教育開放
(四十八)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四十九)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好若干所示範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來華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引進境外優秀教材,提高高等學校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吸引海外優秀留學人員回國服務。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擴大政府間學歷學位互認。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台,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加強中小學、職業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推動我國高水平教育機構海外辦學,加強教育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和教育服務。支持國際漢語教育。提高孔子學院辦學質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國際援助力度,為發展中國家培養培訓專門人才。拓寬渠道和領域,建立高等學校畢業生海外志願者服務機制。
創新和完善公派出國留學機制,在全國公開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加強對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引導,加大對優秀自費留學生資助和獎勵力度。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提高對留學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水平。
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增加中國政府獎學金數量,重點資助發展中國家學生,優化來華留學人員結構。實施來華留學預備教育,增加高等學校外語授課的學科專業,不斷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
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參與雙邊、多邊和全球性、區域性教育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組織教育政策、規則、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層次國際教育交流合作與政策對話平台,加強教育研究領域和教育創新實踐活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內地與港澳台地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擴展交流內容,創新合作模式,促進教育事業共同發展。
⑶ 大學生在創新校園文化過程中應該怎樣做
一、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二、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一)校園環境文化建設1.優化校園外部環境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學特色及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⒈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學理念和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⒉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學體制更具生命力。⒊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⒋依靠科研引領。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學校的精神。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需要專家的引領。通過科研引領,可以使文化建設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上,把全體行政人員、科研骨乾和教師骨幹推上了科研第一線,逐漸再進行全員推動。⒌完善物質文化。學校文化作為精神的東西,它又需要通過學校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學校的校舍建築、校園規劃、校園雕塑、園林綠化、交通道路等物質的東西都要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談到過),各校要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創造物質、環境條件。要做到科學規劃學校基本建設,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充實教工閱覽室、活動室內容,認真規劃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學校影劇院和校園網的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分析調查我校學校環境建設現狀,針對當前環境建設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並實施到位;開展校史研究,不斷挖掘學校底蘊、拓展學校的內涵;提煉學校特點,建構學校特色,創設能夠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不斷提升學校形象。⒍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條件。根據學校師資構成,科學規劃學校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處室、各條線組成人員,完善學校組織制度;根據學校崗位工作需要,明確各處室、各條線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完善學校崗位制度;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加強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工作的考評,完善學校考評制度;根據考評結果,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實施獎勵,完善學校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建立由行政領導、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監督隊伍,切實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在規范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制度的規范性、連續性、導向性研究,做到「全員參與」制定製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積極滲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對師生員工進行「制度意識」的培養、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學校雖然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但很可能由於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學理念,沒有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率自己的發展戰略,從而使這些規章制度缺乏「文化」內涵,如某些學校經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也不體現以人為本的學理念,甚至還有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現象,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⒎關注行為文化。各校要為現代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動、動力方面的條件。一是提升領導藝術,規范教育行為,使管理者成為負責任、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道德型領導」和「目的型領導」;二是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年級組、教研組活動,強化教學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校本培訓新形式,建立以老帶新的「青藍結對」機制,創「青年教師沙龍」,舉「青年教師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繼續推進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培育,努力構建更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申報科研課題並進行研究;四是在學生中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文娛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會和藝術節;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結合學校特色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六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根據學校特色開展好社團活動。⒏建設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盡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布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⒐創建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范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設置優秀教師個人工作室、編印出版教師個人研究文集等,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各種文書資料、聲像資料的搜集與歸檔工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錄制有關音像資料。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⒑培植團隊精神。先進的理論如果沒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學校要贏得長遠發展,必須要依靠整個教師團隊的精誠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定是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集體。要老師們全面參與,要取得他們的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首先必須共同學習。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知道這是什麼,要做什麼,進一步還可做什麼。在共同的學習(普及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層面的思考。通過經常性地學習、反思,使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共同價值觀的追求上來。然後再通過對年級組、備課組、公室等進行捆綁式評價方式,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11.開展三風研究。學校要對自己的校風、教風、學風研究,反思過去的校風、教風、學風的成因,根據現在的學理念重新「度身訂制」自己的「三風」,更好地加強「三風」建設;探討現代學校精神文化與社區文化、鄉土文化的關系,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12.利用課堂滲透。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佔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於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於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學理念,嘗試探索與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麼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三)制度文化建設科學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學校要創新有利於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如規范學生先進評比方法和德育教師先進評比方法等,使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開展。學校的各項制度要匯編成冊,並有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長公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學要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3、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各項制度建設,修訂《黨委會議議事規則》、《校長公會議議事規則》、《行政會議議事規則》、《教代會議事規則》、《校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4、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為養成中的功能。如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條例》、《日常行為規范條例》等,發揮規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5、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並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6、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事、按規則事。(四)行為文化建設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學理念的動態反應,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具體體現,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各類群體(社團)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建設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構建價值理念體系,利用先進理念引導行為當學校經過凝煉提升出學校文化理念之後,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貫徹這些文化理念,進而潛移默化地通過這些理念來引導師生員工行為。要想使師生員工的這些行為深深紮根,還需要輔以必要的培訓引導。學校對文化理念的培訓和宣傳應立足於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用理念引導行為,用行為詮釋理念,以避免師生員工聽時感慨激昂、回到崗位時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訓。理念宣傳的形式要務求豐富多彩,確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⒉管理人員率先垂範,引領師生員工行為。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一個預期。比如,學校提倡一種行為,如果是某個員工的話,他是不敢或不願去違背的,但當他看到管理人員沒有遵守這項規定的話,以後遇到某種情況,他也會嘗試著去侵犯制度的權威,直至無所顧忌地去違反制度為止,因為從管理者那裡已經找到了可以違反的理由。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中表現非常明顯。如某校公室牆上明明張貼有一個規定:「公區域不許抽煙,違者罰款50元」,但是教師們依然是一手拿煙卷,一手抓滑鼠。究其原因,原來是副校長帶頭開戒,大家也樂得跟隨領導步伐了。3、以行為規范化為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體系包含學校整體行為規范、學校道德行為規范、高層領導行為規范、中層管理人員行為規范、基層師生員工行為規范和禮儀規范等。通常而言,師生員工對行為文化有一個由認知到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由不自覺到自覺、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4、以制度強化為保障來塑造行為文化建設的環境。學校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起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良好機制,發揮制度機制對行為觀念、行為實施的正向激勵與負向警戒作用,從而激勵師生員工開展學校崇尚的行為活動,營造行為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⒌設計並推行標准化行為模式。標准化行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管理流程的行為模式標准化,一種是一般行為的標准化。標准化行為的推廣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期間必然會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預,學校應該排除眾難將之堅持下去,並將之轉化為師生員工自覺性行為。⒍樹立不同崗位優秀模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員工行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曾經唱響在我們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誠行動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將愛的幫助不斷傳遞;王進喜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無私奉獻,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生活中同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典型模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推動著人們行為不斷地改善。在我們建設學校行為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到榜樣的作用。在學校不同崗位樹立起優秀的典型模範,通過對模範事跡的宣傳來激勵師生員工、感染師生員工,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感人事件集結成書,以便於師生員工學習,變無形為有形,使傳承的力量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行為文化的建設,要充滿人性的尊重與理解,要善於把握和利用階段性、突發性時機。比如,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要符合師生員工學習的特點、符合本校的特點和本校員工構成的特點。而學期、學年度和學校重大活動的階段始末,社會、家長與學校內部的突發事件,都是傳播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的最佳時機。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思想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及時總結。那麼,我們的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素質教育也一定會在新時期不斷深化。
⑷ 什麼是「校務公開」制度實行校務公開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
校抄務公開包括校內事務襲和校外事務的公開。校內事務,如學校的重大決策、重大事項、教學管理、財務、後勤、職稱評定、評模選優、住房分配等向廣大教職工和學生公開,可以促進學校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學校決策的正確性與辦事的公正性。校外事務,如收費項目、收費標准、收費支出等,招生政策與規定、入學條件、錄取結果等通過設立公開欄、收費卡、召開家長會或校園網路、《招生章程》等方式,向社會和學生及其家長公開,可以進一步規范學校的管理,促進依法辦學、依法收費。
實行校務公開,是當前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中一項重要監督措施,也是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校務公開確實密切了黨群關系、師生關系,以及教育部門與廣大群眾的關系;完善了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增強了學校領導依法治校、從嚴治教、規范管理的自覺性;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民主參與意識;增進了溝通與理解,化解了矛盾,促進了學校與社會的穩定;有助於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把招生行為、收費行為逐步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校務公開被群眾譽為「陽光工程」,得到了廣大群眾和教職工的稱贊。
⑸ 實施義務教育法對推動中小學依法治校的重要意義
加強法制教育 推進依法治校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增強學校師生的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水平,形成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圍,維護師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市新營小學校結合實際情況,認真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
一、加強學校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落實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證,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學校各部門、各崗位工作有序高效運作,使學校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1、校長、書記、辦公室、少先隊、教導處、工會、總務處、班主任都有相應的工作職責,如《政治學習制度》、《班主任工作條例》、《學科教學常規》、《工作崗位聘任條例》等,實現責任到人。
2、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學校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使管理工作在常規化、制度化、規范化下開展。為此,我校重新修訂了新營小學《公共財物管理制度》、《教職工崗位職務聘任實施方案》、《教師年度考核方案》、《校務公開實施方案》《教師教學常規「六認真」條例》、《小學教育管理「十不準」基本要求》、《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六認真」基本要求》《教職工崗位職務聘任實施方案》等管理制度。這些規章制度都是經過全體教師討論修訂後並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後進行實施的。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為我校法治管理制度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二、完善管理體制
1、合理設置組織機構。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核定的內部機構數額,我校設置有辦公室、教導處、少先隊、工會、總務處5個常設機構。所有機構職責明確,權利與責任對等,協調一致。
2、工作機制規范。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書記、法制副校長為副組長, 辦公室主任、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工會主席、總務主任為成員。每年開學初召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成員會,回顧總結上年工作,制訂當年依法治校工作實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同計劃、同實施,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學校各個部門和具體人員。確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三、加強法制教育
1、我校按照普法要求,利用政治學習例會時間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守則》、新《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新《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及黑板報及時公布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向全校師生宣傳法律知識。
2、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持課堂教學為主,多種形式並舉,努力做到「五個結合」:①法制教育與課堂文化教育相結合。把法律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在中高年級開設法制課,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②把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現有思品課、社會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內容;把法制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③把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黑板報等陣地,宣傳《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讓學生增長法律知識。通過 「遵守交通法規」 、「我與文明同行」 等系列活動豐富了法制教育的形式。④把法制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按照《中小學教師師德規范》要求,嚴禁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有償家教,堅決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並把法律知識的學習列入教師師德培訓和繼續教育內容。⑤與社會、家長緊密聯系,形成依法治校合力。我們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塊陣地,搭建教育平台,全力推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先後聘請市公安局法制教育科的李軍、劉兆海兩名同志擔任法制副校長,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法知識講座,強化法制教育。還多次聘請交警支隊的幹警對學生開展交通法規講座。聘請專家指導家長如何教育管理學生,提高家長綜合素質。
四、加強依法管理,確保依法治校
1、進一步健全了工會組織及教代會制度,重新修訂了《新營小學教代會管理辦法》。根據學校實際設立了4個工會小組,制定了工會工作人員職責和行為規范,對工會的議事、決策和監督程序進行了規范。完善教代會工作機制,建立了重大問題經教代會通過制度。
2、堅持校務公開,制定了《新營小學校務公開實施方案》,凡是涉及學校的重大事項如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工資變動、業績考核、經費收支等一律公示上牆,及時向教職工公布,做到公開、透明。
3、規范收費工作,嚴格執行教育局、財政局下達的有關文件,並按文件規定的內容對收費進行規范公示,開出的票據規范,杜絕教師個人行為和其它行業的搭車收費行為。嚴格執行學校《財務工作管理制度》,教育教學工作及教職工福利,做到明確、公開。
4、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作息制度,調課、代課一定要到教導處登記,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市教育局規定。各年級所有學科只使用經教育局審批的教材,各科學生的作業都能夠按要求嚴格控制,不加重學生學業負擔。
5、開展學生、家長評教活動,通過問卷調查徵求家長對學校及老師的意見,學校領導多次進行師德師風講座,並要求老師撰寫師德師風學習論文。結合「規范教學行為 創建和諧校園」活動,要求老師對照師德條例,層層自查,對自查出來的問題及學生、家長反映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及時整改。組織「優秀教師」和「優秀輔導員」事跡演講。大力表彰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優秀人物,促進了我校教師思想素質的提高。
五、保障教師合法權益
1、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學習計劃及實施方案,有計劃地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和貫徹《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強化教職工的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普法知識考試,教職工普法考試人數達到100%,合格率100%,增強了教職工的法制觀念,為全力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礎。
2、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注重情感投入。啟動了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師徒結對的幫教工程,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每年免費組織全校教師定期全面體檢,保證了教師們的身體健康。制定了《新營小學送溫暖制度》,開展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特別是對病、困的退休教師,學校領導每年都定期看望並贈送慰問品。對教師的婚、喪大事都及時祝賀、慰問。依法調解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人性化的管理增強了全校師生工作和學習的凝聚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不竭動力。
六、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1、組織豐富的課余活動,幫助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長期以來,我校開辦了「紅領巾」廣播站,培養了一大批綜合素質較高的小編輯、小記者、小主播,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堅持每天升降國旗儀式,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訪寒問孤,慰問貧困學生家庭及以「爭當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社區義務勞動,升華了學生的思想、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了「書香滿校園,好書伴我行」的讀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其他還有如體育節、講故事比賽、科技節、藝術節、乒乓球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意志得到鍛煉,素質得到提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學生真正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2、美化校園環境,使學生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我校充分發揮的積極作用,加強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讓學校的每一棵樹、每一幅畫、每一面牆、每一句話都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讓學生在濃厚的校園人文環境中成長。提倡學生為綠化、美化、凈化校園作貢獻。宣傳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創建綠色校園網、開辦校園廣播站、製作校園文化牆、懸掛名人名言、師生優秀作品。利用黑板報和宣傳欄等宣傳陣地,進行遠離毒品宣傳、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宣傳等,給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環境,使學生在學校的每一處都能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
3、強化治安綜合治理,確保學生遠離危險。學校非常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多次開會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有專人負責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我校還制訂了《安全工作制度》、《處置突發事件工作預案》、《火災隱患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較為完善的校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規章制度,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本年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起草了《新營小學學生在校安全事故處理辦法》等文件,保證了學生在校安全及合法權益。學校還組織相關人員反復排查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切實保證了學校師生的安全。
加強法制教育,推進依法治校,使學校管理工作科學有序,學校校風好、學風正,無重大事故及違法犯罪現象,教師和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顯著提高。
⑹ 小學教研室內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制度誰有知道的請說 謝謝
為加強對全市小學教學教研工作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小學教育教學行為,使教學、教研工作更科學、更有效、更規范,特製定本規范。
一、教學辦公會制度
1.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學辦公會。教學辦公會要由校長主持。
(1)聽取教研組長的工作情況匯報。
(2)為學科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3)加強與學科教師的溝通,聽取學科教師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2.各學校要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包科領導和負責教學的學校領導要在學期初對教研組計劃、備課組計劃、課題研究計劃和方案等進行檢查、批閱,批閱領導要簽名;在期中、期末檢測前對教研組、備課組的過程性材料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思總結,通報情況。學校要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員按學期進行業績考核,特別是對在本校或在鎮以上舉行公開教學的教師,分為領導評議、群眾評議、學生評議和硬體四部分進行綜合打分,並將檢查、評議情況納入對教研組和個人的評價之中。
3.各鎮(街、區)教管辦要成立教科室,制定相應管理辦法,負責對各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參與、管理、指導。還要對各校的教研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指導,納入對所查學校的綜合評價中。
4.教研室要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隨機檢查、參與各校的教研活動。教研室在教育督導和教學視導中要對各校教研活動進行相應的檢查,通過查材料、座談了解、觀摩專題研究課等形式,全面了解學校教研活動的真實狀況。教研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參與包靠鎮(或街道、區)學校的教研活動,對教研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做法,不定時以簡報的方式下發,推介各單位的好做法。並將上述檢查結果納入到對學校的綜合評價。教研室將各單位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評選先進教研組、備課組的依據。
二、常規檢查制度
1.對教學計劃規范的管理要求。
對教師制定的計劃實行教導處、級部或包科領導審批制,(要求審批領導簽名),對計劃制定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修改批准後方可實施;開學二周內按照教學計劃規范的要求由學校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打分,量化分數納入到教師的業績考核檔案中。
2.對備課規范的管理要求。
備課管理是學校對教師業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建設的保障。堅決杜絕簡單備課、不備課上課現象的發生。各學校在學期初、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三次大規模的檢查,其他時間依據各單位的實際,各級部還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總結、反饋,並指導教師修正,同時也要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典型,開展備課展評、優秀導學案評選、典型教師介紹經驗等活動,以活動促備課的規范和質量的提高。教研室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主要是在視導和督導中體現,按照《規范》要求採取抽查的方法進行檢查、量化,納入到對學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中。
3.對上課規范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一要做到勤檢查。做到開全課程,上足課時,負責教學管理的學校領導要採取多種形式了解教學情況,通過開展聽評課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結合「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教師「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比武活動的開展,層層深入,不斷提高教師的上課水平。
(2)各鎮(街道)教管辦要充分發揮教科室的作用,根據「三個有效」的要求,在全鎮開展課堂教學專項督查及業務達標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將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深入。
(3)教研室要進一步加大教學視導的力度,通過看課、隨堂檢測、跟蹤檢測、召開學科教師座談會等策略對課堂進行評價指導,與各科教師一起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
4.對作業布、批規范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作業的管理。一是作業布置,做到少而精,注重效果,實行教研組長質量把關制;二是通過大型業務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等方式對作業的布置、批改情況進行過程性檢查、指導;三是組織作業展評,優秀作業評選,及時進行表彰、鼓勵;四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充分發揮家長的幫教作用。
(2)加強對雙休日指導性作業的檢查、指導,進行抽查和分層評價,劃定等級,按一定比例納入到期中、期末檢測的總體評價中。
(3)鎮(街道)教管辦要結合業務檢查,加強對作業的檢查和督促。教研室通過視導、督導等形式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納入學校的量化評價中。
三、集體備課制度
1.集體備課時間:學校統一安排各備課組集體備課時間,每科每周一至兩次,每次至少一個小時,一般要先周進行。
2.集體備課要求:
(1)學期開始,備課組長要制訂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集體備課時間、內容、主備人。
(2)集體備課要「四備、四精」,做到「兩個發揮,四定五統一」。「四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28學情、備教法。「四精」即精心設計教案和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精心創設情景,精心選擇例題和習題,精心選擇教法。要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統一導學案,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課末「堂堂清」練習題,統一單元檢測題。
(3)集體備課在同年級同學科組內進行。(在平行班少、一個年級單科少於二人的單位,要採取不同年級同科或相近學科組成大集體備課組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每周不少於一次,備課范圍不少於每科正課時數的1/2。集體備課內容包括:交流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情況,確定統一的單元目標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交流學會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及確定統一的單元測試題,提倡分工協作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案。
3.集體備課要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分工。學期初由備課組長將課時備課分給每個備課教師,提出總體要求和重點內容,主備人開始備課,寫成集體備課說課卡。
第二步,討論。組織說課,由主備人介紹自己教(或學)案的設計思路,其他教師參與討論,認真研究,討論重點放在教學的重要環節(重難點突破措施、學法選擇等)上,達成共識。主備人做好記錄。
第三步,修改。將討論後的意見,以及與自己的不同見解由主備人用不同顏色的筆修改在備課說課卡上。備課組全體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形成個性化教案。
第四步,上課。根據共同研究的教案,組織課堂教學。也可以先由主備人上研究課,討論修改後,其他教師再修改教案,實施自己的上課。
第五步,改進。經過上課,將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寫在教案「教後感」處,作為以後改進的依據。對有所感、有所想的地方,深入整理寫成教學反思。
4.集體備課的評價和獎懲。
各學校在常規檢查時,把集體備課的說課案、教(學)案納入常規檢查的內容,並對它們定期進行總結、評比、展覽,將評價結果作為評選優秀備課組,優秀教師的依據之一,與獎懲掛鉤。
5.學校教導處負責對各學科集體備課進行督查,並通報督查結果。
四、校本教研製度
1.學校在每學期開始前要制訂以校為本的教研組活動計劃,並按計劃要求開展活動。活動安排要講求主題性和系列性。
2.校本教研活動要按照教研組工作計劃的安排進行,每學科每周至少活動三次,每次不少於一個小時。每個教師都要提前備好課,開展活動時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3.教研組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一規范」。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有活動、有主持人和主講人,有發言稿,有記錄、有成效。活動材料整理規范(能展示活動的過程性,體現發言、討論的內容)。參與教師還要進行交流、討論和研究。記錄要切合實際。
4.各學科每學期要安排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每個教師至少進行三節公開課。公開課、觀摩課以展示教學的階段性成果為主;研究課要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側面、專題進行研究。研究課要按「說-講-評」一體化的模式進行。具體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備課。主講人根據分配的課題進行備課,在備課時要充分體現所研究的主題。
第二步,說課。主講人進行說課,同科教師討論,主講//:28人根據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完善。
第三步,上課。要突出研究的主題。
第四步,評課。圍繞研究的主題進行評課。
第五步,總結。教研組長要總結研究取得的成果,就專題研究的結果,形成一致的意見,再為下一次該專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5.教研組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總結。對表現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研活動不積極的教師進行批評,並指導方法。
6.開展專題教研。進行學科校本研究規劃,確定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的長期和短期教研專題,在教研組的協調下實施課題實驗與研究。扎實開展基於問題研究活動,突出重點,力求突破。
7.開展教法、學法研究。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益,如何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益等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
8.教研組要協助學校搞好教學常規檢查。對教學常規落實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學常規落實不好的教師進行批評,並限期改正。檢查成績要與教師的獎懲掛鉤。
五、聽課評課制度。
1.定期組織公開課、觀摩課。每學期每人舉行公開課、觀摩課不少於三次。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3節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匯報課),「三級」骨幹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2節示範課。
2.教師堅持聽課評課。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不少於1節。校干聽課每周不少於2節。
3.教研組和備課組組織的公開課、觀摩課,聽後都要根據教研室出台的《評價標准》和這節課研究的專題進行即時評課。評課時,要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發展變化等方面予以評價。
4.深入持久地開展聽評課活動。採取示範課拉動,通過考核課、優質課、公開課、、優質課評選促進等辦法,將聽評課活動深入推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加強研究,提高課堂效益。
5.將聽、評課數量與質量納入個人考核檔案。業務檢查時也要定期檢查聽課記錄的記錄情況,作為業務檢查的一部分。
六、診斷檢測制度
(1)要持之以恆地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四級檢測,通過「堂堂清」、單元檢測、期中和期末檢測的開展,使教學不迷失目標,心中有數,調控教與學。
(2)要堅持定期召開不同層次的教學質量分析會。教師要重點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出現失誤的原因,以及下階段教學工作的改進措施,按要求填寫質量分析量表。這既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的手段,又是教學過程動態管理的依據。
(3)及時召開班級作業組會。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找出成績變化的原因,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改進學生方法,提高學習成績。(4)繼續探索分層考評的路子。不僅要分層次講,分層次練,還要有分層次考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考試都有收獲。
七、班作業組班教導會制度
1.制定本組工作計劃,組織安排本學科的教研活動。提出本學科教學改革的內容和目標,開展各項教學改革,總結交流教學、教研等方面的經驗;負責審批各備課組的計劃和總結。
2.領導本組教師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主持本教研組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帶頭研究集體備課。及時向教導主任和級部主任匯報本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
3.組織本組教師參加相互觀摩、聽課和評課等活動。
4.抓好檢測的命題、閱卷和質量分析等工作,逐步建立本學科試題檔案。並收集、整理本學科的相關資料,逐步建立教學資料庫。
5.班主任每月要召集一次班教導會。同一個教學班的教師進行一次班級集體備課,召開一次班教導會。交流學生學習、思想情況,檢查執行培優、輔中、轉差計劃的效果,進一步分析學生的思想、學習狀況,研究確定下一階段的輔導對象,制定班級管理對策。此項記錄納入班主任備課檢查。
八、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1.學校要負責教師的教育、管理、培訓工作。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方針、教育教學理論、課程標准和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以校本培訓為主的教師培訓工作,通過以老帶新、拜師、結對子等形式,全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2.研究教學常規。研究預習、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反饋等,把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重點,每學期確定一個或幾個研究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
3.研究本學科集體備課的要求、措施及程序;研究抓優生優培、學困生提高和開展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措施。
4.參與教學管理。參與對本學科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輔導等制度的制定和教學業務檢查、評估和反饋、總結。參與本學科的教學質量的分析與評估。
5.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定時組織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匯報課等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組織課外活動小組,有計劃地開展優生優培和學生學習方法輔導。
7.組織學習先進單位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抓好落實。
⑺ 分配方案和管理制度在教代會上未獲得通過,怎麼做
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偏頗,教代會法定地位尚未確立。依據"三個意見",現在中小學管理體制是,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校長對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全面負責,教代會參與民主管理與監督。
然而實際工作中,三者權利結構並不均衡,運行的仍是傳統行政管理體制。
一些學校領導並沒有把教代會制度看作是學校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內在動力,沒有把教代會工作作為推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黨政工作日程。有的校領導甚至認為教代會工作僅僅是工會的事情。由於認識偏差,一些學校教代會的法定地位不明確,作用難發揮。
2、制度方面。一是中小學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先天不足。在我國中小學管理體制中,一直都把教代會作為審議機構看待,其在學校管理中的權利和作用都缺少剛性規定。二是教代會民主管理沒有真正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教代會在學校民主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往往依賴於校長個人的思想認識和工作作風。校長的民主觀念和民主作風較強,教代會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就大,反之,作用就小,甚至名存實亡。教代會的作用不是取決於"法治",而是取決於"人治"。
3、學校領導方面。校長對自己定位不準,把校長定位為"我",即校長等於"我",不能從公權的角度去理解"我"是誰、代表誰、為了誰的問題。對教職工的主體地位,黨的"依靠"方針缺乏正確認識,認為教代會是累贅、多餘、"添堵",影響自己對學校工作的全面負責。還有的校長私心作怪,在個人和小團體利益上習慣於暗箱操作。由於思想認識上存在問題以及利益驅動,一些校長在學校一些重大問題上總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教代會,或想方設法繞開教代會,迴避監督。
4、教職工群眾方面。教職工群眾缺乏主人翁責任感,對自己的主體地位缺乏應有的理解和認識,不能依法維護自己的民主權利。由於在教代會代表產生程序和方法上不嚴謹、不嚴肅,運作上不認真、不規范,因而不能保證代表的質量。一些教代會代表政治素養、民主意識、政策水平偏低,缺乏參政議政能力和當家作主的激情。有的代表參會時,患得患失,"不想說"、"不敢說"、"說不好",表決隨大流,這些都給教代會工作質量造成消極影響。
發展創新,推進教代會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一)樹立民主治校理念,強化教代會在現代學校管理體制中的功能
校長負責制是一種現代學校管理體制。在這種管理體制中,黨支部、校長、教代會三個要件應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充分發揮各自功能。發揮教代會民主參與,民主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教代會為平台和載體,將其它民主管理形式納入教代會制度的活動框架和活動范圍內,使教代會民主管理形式和學校其它管理形式相互補充,形成民主科學的管理機制。
一要使教代會成為籌劃學校發展的智囊、民主管理的主體、和諧校園建設的載體。堅持學校重大問題提交教代會討論、審議和通過,鼓勵教職工建言獻策,依法行使職權。二要拓展教代會的參與渠道和參與范圍,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教職工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三要通過教代會對學校工作的有序參與,開闊教職工的工作視野,增強教職工的大局意識和創新精神,調動和保護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團結
一致去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四要通過教代會的審議通過權力,保證出台的各項制度合法、合情、合理。五要發揮教代會協調與溝通的作用,調整利益關系,化解人際矛盾,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形成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人際關系與勞動關系。六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加大校務公開的力度,充分尊重和保證教職工的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陽光、透明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
(二)健全完善教代會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和運行程序,保證教代會工作渠道暢通,運行到位
1、健全完善教代會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是教代會依法產生和運行的依據,是確立教代會地位,發揮教代會作用的組織制度保障,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如代表選舉產生制度、議題提出和審議制度、議案表決和落實制度、提案徵集和處理制度、會前會後報告制度等。教代會閉會期間也需要相應的制度支撐,以保證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常態化、制度化,因而可以建立教代會民主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教代會代表懇談和合理化建議制度、教代會代表聽證質詢制度、教代會代表定期巡視調研製度等。
2、加強教代會程序化、規范化建設。第一,對程序性規則和關鍵性環節要作明確規定。如明確教代會代表對提交審議事項要有充分的討論時間,有疑問的問題校長有義務解釋;明確表決通過應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明確教代會表決未通過的事項,校長不得組織實施等。第二,保證教代會代表在程序性規則制定過程中的知情權和主體作用。第三,強調程序的唯一性和不可變通性。民主管理要靠程序保證,民主監督主要是對程序的監督,程序上沒有保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就會淪為"空中樓閣"。第四,教代會工作要嚴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性規則進行,對於規則內容的任何變動,都要經過教代會代表無記名投票表決通過,否則無效。
3、弘揚民主精神,營造民主管理氛圍。堅持教代會代表地位平等、權利平等。書記、校長的身份是"代表",與所擔任黨政職務無關,只有"一票"的權力。教代會上討論應是說理、探究、交流、和風細雨式的,要鼓勵代表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是反對意見,書記校長不能混淆角色,濫用權力,動輒訓人或強加於人。如果在教代會上有些問題分歧較大,或出現明顯對立情緒,應暫停表決,考慮調整決策或決策執行力度,留有交流溝通、統籌協調餘地。凡是教代會通過的議案和事項,不管書記校長意願如何,都必須積極組織實施。此外,營造民主管理氛圍還應體現在具體事務上,如召開教代會程序規則應當完備,監督機制應當健全,提案材料、審議材料應當規范,工作人員應當嚴肅認真。教代會會場要精心布置,庄嚴肅穆,讓代表有一種當家作主的神聖感、責任感和自豪感。 4、"自律"與"他律"結合,形成推進教代會制度建設的合力。上級黨組織和行政部門要把教代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到學校目標管理和依法治校工作的考核之中。在考核學校發展規劃、常規管理、創先爭優、和諧校園建設等方面的內容時,要把教代會工作作為重要評價指標依據。堅持定期對學校教代會工作進行考核評估。考核評估應由上級黨組織、行政主管部門、教育工會、教代會代表和教職工共同參與。堅持"自評"與"他評"相結合,並將考核評估結果作為獎懲學校書記和校長的重要參照,從而促進學校黨政領導關心、支持教代會工作,全面落實教代會職權,使學校教代會制度建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三)創新教代會工作制度、工作模式,保證教代會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1、創新工作制度,落實各項職權。(1)規范票決制度。凡是討論通過學校提出的與教職工利益直接相關的制度、方案、辦法等都必須實行票決。票決制的本質要求是保證教職工真實意願的表達,所以要為教職工創設安全的投票環境,要"背靠背",不能"肩並肩"。(2)規范教代會評議和測評幹部制度。發揮教代會在幹部選擇上的"決定性"作用。選擇是最好的制約,教職工有權選擇自己的領導,包括校長。打破"權力壟斷",是教職工主人翁地位的根本體現,也是教職工對學校領導最根本或最終的制約。(3)規范校務公開制度。現在校務公開一般停留在結果公開上,這是不夠的。要建立校務公開管理機制,對公開內容、程序、途徑明確規定,規范管理,保證教職工對校務公開全過程的知情權和監督權。(4)規范教代會工作評估制度。在會議代表資格、籌備情況、提案質量、程序履行、實施效果、材料歸檔及閉會期間相關工作等方面,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評估標准,形成科學的評估體系。
2、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質量。(1)對話形式。議案得到教職工的理解和信任才容易通過,才具有執行力。學校黨政領導要善於通過對話和聽證會與教代會代表溝通交流。這樣可以將議案的政策背景、學校的實際情況、考慮問題的出發點等議清、議明、議深、議透。(2)問卷調查、預投票、逐條投票的形式。這些形式可以使學校領導對教職工代表的意見了解得更全面、更細致、更深入,修改議案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決策更合民情順民意。(3)優秀提案評獎形式。教代會的工作質量決定於代表提案的質量,因此必須重視提案徵集、立案、落實與反饋工作。優秀提案評比獎勵可促進提案質量的提高,激發教職工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創新工會工作機制,做好教代會日常工作。做好教代會閉會期間的日常工作,解決工會工作重心問題是一個"關節點"。工會要去行政化,不能成為行政的附屬,也不能僅僅成為"福利""文體"工會。作為教代會的日常工作機構,工會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督促檢查教代會決議的落實與實施,組織教職工進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上。通過工作機制的創新,保證教代會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如可以通過落實教代會代表調研製度、咨詢與溝通制度、代表檢查與視察制度等,保證代表參政議政權利的持續性。要認真落實教代會宣傳咨詢委員會、提案徵集委員會、民主管理和監督委員會、校務公開管理委員會等專門工作委員會或專門工作小組的職責,使教代會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真正成為"教職工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四)提高教代會代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水平 如果說教代會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是"硬體",那麼教代會代表的思想政治素質及履職水平就是"軟體",只有軟硬體和諧統一,才能提高民主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現在教代會代表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及履職水平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不能依法參政議政。一些代表會上討論熱鬧,但對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卻一問三不知,"於法無據"當然無效。二是不能有序參與。教代會在什麼問題上行使怎樣的職權是有明確規定的,但有些代表不管哪類問題都一味要求表決通過,好像不表決通過就是不民主。三是缺乏大局意識。個別代表不能著眼於學校發展,不能代表群眾意見。四是不能出以公心。個別代表凡是不符合"我"的要求都排斥和反對,為"哥們"、"姐們"爭利益。因此,要加強教代會代表的政治理論、法律法規、教代會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制度的學習和培訓,提高教代會代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水平。
黨的十八大對完善基層民主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密切聯系學校民主制度建設的實際情況,研究和解決一些教代會制度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推進學校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⑻ 政和三中在哪
地址:福建省上杭縣臨江鎮
上杭三中簡介
上杭三中創辦於1999年,是縣直獨立初中學校,生源主體是城區小學畢業生。學校坐落在杭城東郊,毗鄰風景秀麗的汀江河畔,依山傍水,環境清靜優美。校園規劃佔地面積80000平方米,現佔地4666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660平方米。現有44個教學班,師生近2800人。
學校以「尚真、求美、礪志、創新」為校訓,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水平、高質量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任務,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為辦學目標,以「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家庭;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依法治校,德育為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辦學理念,大力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努力建設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起步晚、發展快、效益好」的辦學業績,培養了一大批素質全面、基礎扎實、個性鮮明的優秀學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贊譽。
七年多來,學校獲縣級以上榮譽表彰達80項。先後被評為縣「綠色學校」、縣「素質教育合格校」、縣「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縣「文明學校」、縣「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市「文明學校」、市「綠色學校」、省「先進教工之家」、省「初中示範學校」。學校中考連續五年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40%以上考入上杭一中就讀,50%以上考入一中、二中就讀,70%以上在城區高中就讀。
目前,學校正加快發展步伐,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朝著更高目標拼搏進取。
辦學理念
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家庭;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依法治校,德育為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辦學目標
高水平、高質量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任務,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
校訓
尚真、求美、礪志、創新。
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創辦以來,學校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建立了一整套與校園精神、價值觀等精神文化相適應的學校管理制度,如:《關於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校務公開制度》、《教代會制度》、《學校領導勤政廉政制度》、《民主評議領導幹部制度》、《上杭三中教師「十不準」有關規定》、《上杭三中關於加強和改進德育和綜治安全工作的若干規定》、《教學常規管理考核條例》、《加強教研教改工作的若干規定》、《財產管理制度》、《上杭三中學生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和黨、政、工、團、隊、學生會等組織機構,校園制度文化在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中日益起著規范行為、引導方向等保障作用。
校長寄語
「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家庭;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依法治校,德育為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們的辦學理念;
「高水平、高質量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任務,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是我們的辦學目標;
「尚真、求美、礪志、創新」是我們的校訓
過去,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全縣人民的肯定;今後,我們每一位三中人都將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發揮創造力,更加努力工作,把我校真正辦成一所具有先進教育理念、一流教學質量、享譽八閩大地的省級初中示範校。
⑼ 怎樣寫年度目標終考核匯報 範本
按照「重塑形象,穩定大局,嚴格管理,爭創名校」的工作思路,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始終確立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堅持「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文明水準,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現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鑒於柏林小學前段時間的特殊情況,管理難度空前巨大,要扭轉局面,重塑柏林教育的良好形象,領導班子的建設是關鍵。領導班子要率先垂範,廉政勤政,加強學習,成為管理行家和學科帶頭人,才能樹立威信,讓廣大師生信得過。主持學校工作的許孔輝副校長能帶領領導班子嚴格自律,清正廉潔,勇挑重擔,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處處為廣大師生著想,為學校著想,得到了全體師生的一致肯定。在學校管理中,建立了以校長為核心,三位副職分管教學、德育政教、後勤工會,下由五位中層幹部組成的教育教學指揮機構,實行層級式管理辦法,一級對一級負責,輻射至全鎮各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按管理目標對各村小、各處室工作實行不定期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促使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運行。可以這樣評價,現在的我校領導班子結構合理,管理能力強,工作導向正確,有凝聚力,有戰鬥力,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二、自覺推行校務公開制度,強化學校民主管理。
加強學校民主管理,重視充分發揮黨支部、教代會的監督職能。建立廉潔自律制度。重視行風建設,強化民主意識,實行民主管理。學校的一切重大決策、獎優罰劣、規章制度的制訂等均交由教代會討論通過。定期對學校行政領導進行民主測評當場評議,當場反饋。
學校實行了校務公開制度,設置領導組、監督組,有具體實施方案、實施細則,定期總結校務公開執行情況,把「重大決策、績效考核、財務收支、考核職稱」等主要內容都體現在公開欄上,有效地加強學校的廉政建設。凡是與學校管理、教育改革密切相關和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除黨和國家規定的保密事項以外,都在一定范圍內採取適當方式和程序予以公開。公開的內容有:績效考核、收費及管理、學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教職工獎懲、職稱評聘、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學校重要事務等。這樣就做到了給領導一個清白,給教師一個明白。
三、始終堅持德育為首,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要把育人工作擺在首位。我校德育工作以「五愛」為主要內容,以基礎道德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學會做人」為前提,以《守則》、《規范》、《一日常規》為依託,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工作出發點和歸宿點。工作上「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近一點、實一點、小一點」,注重過程管理,努力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做法:
(一)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提高育人水平。
「高尚的師德是立校之根本」,一直以來,學校堅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重要位置,倡導「正己、敬業、愛生、奉獻」,樹立「學校無小事,事事關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的師德意識。
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2010-2020年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等教育方針、法規、理論,結合實際,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真正提高思想認識。
2、實施全方位德育工作制度。學校採取行政值日、值周,負責全校教育教學管理檢查工作,增強每位教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意識,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局面。
3、建立一整套教師管理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學校制定《責任追究制度》、《課堂考勤制度》等,並把師德建設與年度考核、評優、職稱掛鉤,對違反制度者實行一票否決。
4、發揮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在「創先爭優」工作中,積極開展「學習許江光同志,做人民滿意教師」活動,教職工的愛崗敬業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在公開承諾中,學校為師生辦了多件實事(綜合樓水電安裝、新建電腦室、一部水管改造、看望支教教師、訂購報刊雜志等等),師生評價很高。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側重實現「三個轉型」,即在管理思想上,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在教學思想上,由「教書型」向「育人型」轉變;在知識能力結構上,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重視提高教師的業務工作能力和水平,開展了「DVD光碟教學比武」、「優秀教案評比」等活動,採用校長論壇、骨幹教師講座等不同校本培訓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現代教學技能,鼓勵支持教師參加教改實驗,參加各級各類進修培訓。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推進了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以《守則》、《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藍本,以規范養成和基礎道德教育為核心,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和成效。
小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階段,可塑性強,但辨析能力較弱;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各種思想影響;求知慾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要使學生在人格、智力、身體幾方面生動、活潑、健康、主動發展必須依靠全體德育工作者去引導和教育。
1、認真規劃,分階段實施,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
依據《小學德育大綱》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三個年段德育工作重點。低年段為起始階段,抓養成教育,習慣養成為重點;中年段側重點在鞏固提高;高年段側重理想、守紀教育。通過制定目標,以「學會做人」為前提,以「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為結合點,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四有」新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2、日常行為日常抓,規范教育抓不懈。
通過學習、考試、觀看錄像,開展主題隊會和行為規范訓練、「不文明行為大討論」、行為規范檢查和整改,以 「文明班級」流動紅旗評比活動為載體,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班主任、同學參與意識濃烈,對樹立同學集體榮譽感,良好班風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實行班級財產管理責任制,強化師生愛護公共財物意識;實行一日三掃衛生制度,垃圾袋裝,保持全天候校園整潔。讓全體學生認識到行為規范、思想道德方面的「可為」與「不可為」,自覺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文明習慣。
我校堅持每周升國旗制度,並由校長、政教主任和各班輪流在國旗下進行演講,既使學生們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又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學校根據學生的德育狀況制定了德育評估手冊,由班主任認真組織學生如實填寫。每周每班要開一次主題班會或團會,有記錄,政教處每次都認真檢查班會或團會情況。
3、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同學集體榮譽感。
學校重視校園藝術節活動和校運會,黨支部、政教處、少先隊大隊結合每年「三八」節、「五·一」、「六一」少先隊活動、「七一」紀念建黨系列活動、教師節、國慶節、慶元旦系列活動,舉行書信徵文賽、體操比賽、文藝匯演等活動,寓教於樂,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4、發揮課堂主渠道,各學科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要求教師在各學科教學中,力求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內容,並把它作為制定教學計劃,評定課堂教學,評價教學工作的重要方面,特別是品德與社會課教育作為重點,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教育局面,思想教育成效顯著。
5、完善德育網路,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德育工作的合力。學校設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開展家訪、電訪等活動,進一步密切家校聯系,提高教育效果。
6、建立談心制度,做到班主任與學生、科任老師與學生、行政與學生、政教與學生談心,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提高了工作實效性。
四、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嚴格教學常規管理,狠抓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嚴格按照課程標准開足開全所有學科,音、體、美、計算機、品德與社會、民族常識等學科都按要求開足開全。
教學常規管理規范,教師備課認真、細致,教案齊全、規范。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及時、認真。學校定期對教師備課及作業批改情況進行詳細檢查,並有檢查記錄,做到一月一查一通報,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努力提高課堂40分鍾效率。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實行行政人員值日定時和隨機查堂制度,嚴格考勤,杜絕了以前個別教師上課散漫、敷衍現象。要求教師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理解,逐步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在教法改革上突出「三注重」:一是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創造能力;二是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會學、愛學;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課堂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較大提高。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年上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中各抽考科目在全縣都排名中上游,特別是英語科目更是取得了全縣第一名的佳績。
2、加強教學研究和交流,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教之路,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研究教學改革新動態,由教務處及教研組組織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分析研究了教學現狀後再進行聽課評課,在各種教研教改活動開展中教師教學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我校彭小毛老師在縣教育局電教館主辦的DVD光碟教學比武中還榮獲了二等獎的佳績。通過校長論壇、骨幹教師講座、集體觀看名師課堂教學實錄等不同校本培訓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現代教學技能,我們正在努力建設一支能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正逐步引導教師工作走上專業化道路。
3 、減輕學生課余負擔,嚴格按省教委課程標准開足課程。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各項競賽成績斐然,一年來參加縣體運會和藝術節以及市、縣電腦製作、書信徵文等各種競賽活動,有近30人次獲獎。
4、建立科學的教師工作評價機制。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正確的評價方向;堅持全面的評價內容;堅持從實際出發的評價態度;堅持恰當的獎懲手段,充分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安全警鍾長鳴,確保良好育人環境。
本學期開學初,四年級王詩良同學午休時間溺水身亡事故給學校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給我們的安全管理敲了一記沉痛的警鍾,從中暴露出我們在管理方面存在許多漏洞和隱患,我們在這次慘痛的教訓後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和整改,每個老師都對自己在安全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方面做了深刻的反思,並將改變真正體現在了日常工作中去了。這次事故後,學校更是把安全工作擺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確保學校財產和師生生命安全為重點,切實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等工作有序進行。
1、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貫徹「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定期召開安全保衛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學校創安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從講政治的高度,時刻敲響安全的警鍾,規范強化安全工作,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高度重視食品衛生、學校設備安全、教育教學集體活動尤其是文體活動安全及學生交通安全等。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防患於未然,杜絕學校再發生任何安全責任事故。全體師生安全意識濃烈。
2、落實安全責任,學校更加重視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機構,聘請司法所所長為法制副校長,做到校長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教師直接抓,每個教職工都是安全工作者,都是具體方面的安全責任人。建立護校、值日制度,做好校園日常安全管理。學校治安責任制落實到位,與每個班主任都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校內外安全工作網路健全,防範、保衛措施有力。切實加強師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如組織觀看法制教育和自然災害避險等方面的教育光碟,聽法制教育課、交通安全講座等活動,提高師生的法制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
3、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周邊環境整治。政教處和總務處對學校教室、運動場所、小賣部、食堂等地方以及用水、用電等方面都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安全隱患,馬上及時整改到位,確保了學習環境的安全、舒適。每年司法所、工商所、派出所、交警隊、衛生部門都要聯合進行一次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活動,確保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4、完善保衛值班制度,充實保衛工作人員。特別是加強學校節假日、周末、平時、期末值班工作、樹立人防勝於物防意識,使值班成為全校教職工一項經常性制度,提高了全體教職工的安全意識,學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
六、 遺憾是我們前進的永恆追求
管理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遺憾,我們才不斷追求,才不斷努力,本年度,我們在各項管理中,主要發現有如下不足:
1、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到位,發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全體教職工難辭其責。
2、個別教師責任感不強,工作熱情仍然沒有激發出來,對學校工作事不關己,不管不過問。
3、課堂常規不能持久貫徹執行,違規現象仍時有發生,通報和處罰力度不夠,有時候使常規教學管理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4、個別管理幹部責任感不強,想做老好人,怕得罪人,使教學管理受阻,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知恥而後勇,曉不足而圖發。當然,出現上述現象,我們不會去辯解、去遮掩,我們只有負重健行,不斷努力,不斷進步,這才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我們相信,在上級主管部門悉心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扶持下,通過學校上下自加壓力,在全體人員負重拼搏下,我校定能邁開新步伐,再接再厲,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