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厭學怎麼辦
❷ 初中生厭學怎麼辦啊
每當提起孩子的學習,很多家長表示很頭疼,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對學習內沒有興趣,討厭學容習。通常表現:不認真聽講、作業敷衍了事;馬虎、不願意動腦、拖延怠慢;日常情緒低落、沒精神;迷戀網路世界和游戲。厭學和網癮是當今社會青少年最常見的兩種心理問題,困擾父母。很多孩子不是對繁重的學習壓力、復雜的學習難題感到厭煩,而是家長的一些做法和言行,讓孩子產生自卑、煩躁、叛逆的心理。於是開始討厭學習這件事。柯貞教育旨在幫助青少年群體身心健康成長、構建良好家庭關系、親子關系的教育咨詢機構,希望能夠給各位家庭帶來幫助!
❸ 小學孩子厭學怎麼辦
❹ 小學生厭學怎麼辦
小孩子厭學主要的是因為學習吃力跟不上課程,老師講課他聽不懂,或者是與小朋友鬧矛盾,對老師有情緒等等原因。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不要批評孩子,更不能訓斥和打罵,要平心靜氣地和孩子溝通,弄清楚孩子厭學的原因,然後在對症下葯,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有點給予表揚。有可能的話,也和老師溝通一下,善於發現孩子的有點給予表揚。給孩子多點耐心,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
❺ 中小學生為什麼厭學
(一)研究背景
在當今這個復雜紛繁的社會里,人們為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一刻也不敢放鬆自我,拚命學習,拚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於生活過於緊張而精神崩潰,還有一些人因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壓力而自我結束寶貴的生命。
緊張、繁忙、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奔波於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於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優裕,卻為什麼總是喊苦、喊累?為什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如此困難?孩子應該有怎樣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孩子應該過怎樣的學習和娛樂生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師大教育系在全國做過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大型調查,因「喜歡學習」而上學的小學生僅有百分之八點四、初中生僅有百分之十點七,而高中生僅有百分之四點三;學生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次為實驗、用電腦、讀課外書,而認為最有效的即適合應考的學習方式則依次是聽講、作業練習,這恰恰是造成他們厭學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厭學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關注。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我校地處區府所在地,學生來源復雜,有來自教師家庭的,有來自機關幹部的,有來自外地民工的,更多的來自藤橋、臨江、永嘉、婁橋等臨近市區的農村孩子,他們的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也參差不齊,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學生的學前教育、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反差極大,這就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不便。雖然我校學生中有嚴重厭學現象的學生不多,但據平時老師反應,班級中也有個別厭學學生。這些學生如不及時矯治,厭學情緒就會越來越強烈,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關於小學生厭學現象的研究」這一課題,意圖通過調查、觀察,找出學校中的厭學孩子,對他們的厭學原因進行分析,並找到矯正的路子,重新點燃他們學習興趣的火花,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樹立學習的信心,使他們願意學習,樂於學習,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深造鋪上堅實的奠基石。
(二)概念界定
「厭學」即「厭煩學習」、「不願意學習」。在當前的中小學學生中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嚴重的就形成了厭學症。厭學症是指患兒長期以來,在讀書學習上不能專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績差。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煩意亂,坐不住,無耐心,尤其是對書寫、計算有厭煩心理,作業拖拉,難以按時完成,字跡潦草,經常出錯。雖經教育難以改變,嚴重時出現說謊、逃學、出走。「關於小學生厭學現象的研究」就是結合當前社會和我效實際情況提出的一個課題。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自身認知水平、家庭情況、受教育情況等),採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心理輔導和矯正,充分發揮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力量,使厭學學生重新找到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圓滿完成小學六年教育,為他們中學的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更好地適應中學的學習和生活,使其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
❻ 孩子現在上小學已經很厭學了怎麼辦
小孩子教育要正確的引導,從現在開始要改變你的態度,不要再責罵孩子打孩子。要多鼓勵,多激勵他,從小事上下手。要多花點時間,從基礎給他補一補,拿出他的錯題試卷,分析一下原因。重要的是引導。
❼ 怎樣如何中小學厭學觀點
1.改善環境,愉悅心境。要改變厭學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
2.改變觀念,接回受自我。讓厭學學答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
3.培養興趣,樹立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趣味感,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自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❽ 小學生厭學原因有哪些
一、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1)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獨生子女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多,由於物質條件十分豐裕,致使獨生子女在家養成所謂的「公主病」。父輩的物質給予,祖輩的精神關愛使小學生在家沒有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造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的惡性學習心理。(2)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家庭關系的重要基準,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是家長的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長期處在一個充滿「戰爭硝煙」的家庭和一個「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們整天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中,使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那麼孩子們就會轉移到他們認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厭學情緒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2. 學校因素。(1)教師的「唯分論」。盡管素質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數的「指揮棒」還是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片面地追求分數,一味地追求優秀率和升學率,只重視學生成績好壞,而不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時在教育手段上還存在著應試教育中的「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走進「唯分論」誤區。(2)作業的「題海論」。現在的教師「考核」制度也給教師帶來了壓力,一些教育工作者由於某種主觀原因的限制形成了一種危機感,空前的危機感使得這些教師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學率上,而升學率又是靠學生成績來判定的,致使教師不得不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
3. 學生自身因素。(1)學習能力不足。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並非是真的厭學,也不是懶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著學習方面的嚴重落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具體來說就是學習能力不足。許多學生花費大量精力來做練習,卻事與願違,成績總得不到提高。(2)無明確的學習計劃。多數學生存在著對學習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狀態,沒有一個科學性的學習計劃,不會對科目進行統籌安排,學習起來顧此失彼,對知識死記硬背,對課程內容不會抓住重點、難點,不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解決策略
1. 家庭方面。(1)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不要只是提供衣食住行,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發現有什麼不好的苗頭及時解決,這樣可避免或減少孩子厭學、逃學問題的發生。(2)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要多表揚,少批評。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及積極性格的形成,與家長的褒獎密切相關。對孩子的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3)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當孩子犯錯時,切忌簡單、粗暴,棍棒相加,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知道父母的鼓勵、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經常與教師溝通,全面關心孩子的健康發展,使孩子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不要求學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
2. 學校方面。(1)轉變觀念,客觀地評價學生。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要進行改革,應從多方面、多渠道、綜合地評價學生。要打破以往只重知識記憶、背誦而忽視創造等能力考查的教學評估方法,在考試、考核中實行動口、動手和動筆相結合;在成績評價上實行自評、互評與師生共評相結合。這樣可加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對學生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隨時隨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與品質習慣。(2)活躍教研氛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首先,學校應多開展教研活動,組織公開課、研討課,開展聽課、說課等活動,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其次,多些橫向聯系,「走出去,請進來」,多組織教師去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多請一些知名人士講學,授示範課等,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最後,搞好課題研究,讓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不斷總結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3. 學生自身方面。(1)明確學習目標。我們要通過開主題班會或給學生講名人故事的形式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使每個人都有奮斗的方向。同時使學生明白有了目標就得為之奮斗,即使不聰明,只要努力了就會成功。(2)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教師應教育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從根本上克服厭學情緒,還要合理地利用時間和大腦,不搞疲勞戰術,以質取勝。(3)及時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成功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生往往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學習有時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時候樂趣在於最終的結果而不是在過程,要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毅力,讓他們奮力堅持到最後。所以,學生哪怕只是取得了極其微小的進步,我們也要善於發現,及時鼓勵。
❾ 中學生厭學的表現原因及解決方法
背景知識與信息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厭學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即學生完成一定學習任務的速度和質量降低。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曾在全國做過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大型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尤其是中學生;北京心理衛生協會2000年8月召開的心理學專家座談會上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也表明:中學生厭學率高達20%;可見,厭學已成為中學教育中存在的棘手問題。
1.表現。
中學生厭學主要表現為討厭學習, 對學習缺乏主動性, 被動地或者根本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具體表現在:
一、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走神、發呆,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精神不振,愛打瞌睡,一般不願做作業,或者抄作業或找別人代抄。
二、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有的乾脆棄學出走。
三、學習無興趣,缺乏求知慾、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因此學習無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成績和紀律表現差,而且有愈來愈糟的趨勢。
2.原因
造成中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因素,也有學生本身的主觀因素;既有來自社會的不良因素影響,也有學校教育因素影響,同時也有家庭教育的影響;當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沒」。本文僅從學生及學習心理角度出發,分析導致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習本身的局限性
學習是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這種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隨高度的精神緊張,久而久之必然會產生心理疲倦感。同時,學習也是一個長時間的周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無論進行什麼性質的工作,時間長了,都會多多少少的令人產生厭倦情緒,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持續努力學習十幾年,甚至更長。所以,學習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倦,從而導致厭學。
2.2 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
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中學生動機不足或不明確的現象極為嚴重。
其原因有:
一、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社會不良風氣也走進了學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受到家長及社會上「腦體倒掛」現象的影響,誤認為知識不重要,花錢讀書不合算,認為知識夠用,不如早點參加工作或經商賺錢好。
三、學生本身對為什麼學習不明確。學習是為了應付家長或者只是有書讀就可以,而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2.3 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
造成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學習時間長,導致學生興趣下降。 其次,教師教法陳舊、師生情感不良。
中小學生學科情感的產生, 學生學習往往源於他們對學科教師的情感。一個老師德高望重, 從自然威信到學識水平、治學態度、教育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 贏得了學生的愛戴,他們必然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抱有濃厚的興趣。相反,師生情感不良,學生對教師沒有好感,他們就會不喜歡這位老師,由此發生情感遷移, 孩子們很可能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了。學生長時間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學習,很難說不產生厭學情緒。
2.4 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許多學生雖然主觀上有學習的願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是父母幫助解決。因此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2.5 來自各個方面的消極評價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在學習過程中需一要不斷鼓勵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學生還處在心理發展的不成熟階段,更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評價,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極的評價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不容忽視的原因。
分析導致中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學習本身的局限性
(二)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或不明確
(三)學生學習情感淡漠,缺乏興趣
(四)學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五)來自各個方面的消極評價。
3.輔導方法。
針對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提出以下輔導方法:
3.1 創建優良的學校教育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要勇於克服情感障礙,真正厚愛厭學學生,注意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和學習以外的閃光點,在教學上,教師要改變不當的教育方法,學會用「分層教學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3.2 培養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悅納老師。如果學生討厭某一老師,他也會討厭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儀教態,學習必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來剖析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並給予滿足,樂於疏導學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學生感到老師可敬、可親、可信任,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誨。
其次,幫助學生獲得尋求知識的新奇感。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又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與學生一同讀書、評書,使學生讀有所值,讀有所樂,逐漸學會從知識中尋找到可令他們感到新奇的、喜歡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再次,促使學生的興趣向學習轉移。厭學學生並非沒有其感興趣的知識,只不過是興趣中心不在所學習學科知識上;或興趣面不廣,只對某些學科感興趣;有的是興趣的穩定性差,興趣中心不斷轉移;老師在了解學生的興趣中心和特點後,要引導學生擴大興趣范圍,並把興趣中心轉移到學習上來。
第四,改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對教學方式方法的改善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結合實際對學習材料補充其趣味性,給學生創設一種知識的飢餓感,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奧的、邏輯性強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便於接受;給學生創設取得成功的機會和階梯,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功感,在不斷的滿足中不斷提高。
3.3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特別是成就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一個有強的學習動機的學生絕對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通過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成功教育,讓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為提高民族素質、實現自我價值而學習的決心。學校可通過舉行各種各樣的比賽,在比賽中激發學生的成功慾望、提高學生成就動機。
3.4 加強學生心理能力特別是抗挫能力的培養。
當前學生多為順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與壓力卻很大,教師要時常注意對他們進行對挫折的認識與抵抗的教育。比如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調整自己過高的期望值和目標,盡量減少挫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心理防衛機制,遇到挫折時會找到適當的方法(如升華法、補償法) 減輕心理緊張。在教育方式上,教師可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設置一些挫折活動,讓學生得到鍛煉;或者通過主題班會、活動課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知識的講授,引導他們積極鍛煉自己的意志。另外,還可通過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詢服務。
輔導方法:
(一)創建優良的學校教育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二)培養厭學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特別是成就動機。
(四)加強學生心理能力特別是抗挫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