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實驗學校鄭東小學和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哪個好
我認為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比較好,那兒的畢業生一般上初中後過得比較輕松,因為好多初中要學的東西都在小學的學習中滲透了進去,不感覺累。我就是剛畢業的,所以深有感觸。
2. 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的師資力量
數學組:柴緒鋒(曾任教於高中、初中,教學經驗豐富) 孫麗萍(教學六年) 黃麗華(教學六年)
語文組:賈小飛(教學近十年,經驗豐富) 張小芳(曾任教於高中、初中,所教學生成績名列前茅)張會(實驗班班主任)
英語組:陳偉霞(教學十三年,經驗豐富)馬寧輝 (曾教畢業班,學生成績出色)
體育組:張雲(體育組組長,足球教練)郭陽(籃球教練)張呂棟(武術老師)
美術組:任利霜(陶泥老師) 尹玥(國畫老師)任俐霜(陶泥老師)
音樂組:田苗苗(音樂老師) 鐵文霞(舞蹈老師)
綜合組:張排偉(計算機老師) 王培培(計算機老師)李翔(科學老師)蘇聖姣(品德老師) 易芙蓉
撰寫的《酸酸的泡泡糖》在中國教師報上發表。
撰寫的《教育不是為了作秀》在教育時報上發表。
撰寫的《換個內容發獎狀》在教育時報上發表。
撰寫的《那一問,讓我淚流滿面》在2008年教育時報上發表。
撰寫的《讀書七步路》在2009年4月教育時報上發表。
撰寫的《開心農場的啟示》在2009年12月19日教育時報上發表。
撰寫的《是誰禁錮了孩子的思維》在2008年9月
中國教師報東方金鳥Q學網上發表。
柴緒鋒獲教育敘事三等獎。
郭陽獲校級教案三等獎。
李翔獲校級教案、教育敘事二、三等獎。
田苗苗獲校級教案二等獎。
尹玥《各種各樣的鞋》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一等獎。
張小芳《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獲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一等獎。
任俐霜《茂密的花》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三等獎。
陳偉霞《Unit11 Lesson64 My Class》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三等獎。
孫麗萍《生活中的大數(數一數)》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三等獎。
賈小飛《zh ch sh r》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三等獎。
蘇聖姣《影子的探索》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二等獎。
王培培《製作五彩花邊》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一等獎。
黃麗華《面積的認識》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二等獎。
趙翎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文獲省實驗中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三等獎。 2012屆3班
班主任:賈小飛(1~2年級)張小芳(3~6年級)張會、黃麗華(曾擔任班主任各一學期)
副班主任:孫麗萍 黃麗華 尹玥
建班時間 人數:2007年 38人
畢業時間 人數:2012年 37人
班長:馬晨陽
主要成績:年級唯一畢業推薦生馬晨陽(2012年~2015年就讀於鄭州外國語初中總校11班)
語文成績年級第一
畢業班學生:
共37人
男生22人:張和藝(外語總校) 黃琳棠(外語分校) 戴科宇(留學西班牙) 吳松岩(實驗總校)
章虞傑(一八聯合) 塗延柱(信陽中學) 王澤坤(外語分校) 周煜翔(農大附中) 謝肖文(七十七中)
宋志華(一八聯合) 陳泊汐(鄭州中學) 劉晨光(鄭大附中) 劉盛豪(楓楊外語)樊鎧碩(八十五中)
牛向豪(一八聯合) 劉嘉昊(實驗分校) 趙文光(鄭州四中) 馬韻哲(鄭州一中)
陳嘯石(留學加拿大) 繆循治(實驗總校) 陳旭(新七中學) 吳迪(實驗分校)
女生15人:馬晨陽(外語總校) 甘從琪(外語分校) 趙紫薇(實驗總校) 呂含笑(一八聯合)
王凌波(外語分校) 張藝馨(一八聯合) 羅一然(實驗總校) 張雨萌(一八聯合)
孫熙雯(天津九中) 李淑媛(一八聯合) 繩煜絨(惠濟中學) 李萌茗(農大附中)
吳蔚然(上海建平中學) 王敬帛(一八聯合) 李若瑄(一八聯合)
3. 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是什麼收費的
我去兒童人情味熱天請問
4. 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准么有懂的嗎
看著別的同學為找工作而奔波忙碌,他看到有同學找到一個會計工作的崗位,是工專資只有700時,小劉心裡屬還有有一絲的欣慰。
10年過去了,小劉的工資漲到了兩千多,依然沒有編制,那個當初只賺700的同學,工資早已經漲到了接近4000,而且在會計崗位越做越順手。
小劉在工作期間也曾彷徨過,也曾想過跳槽,但是想想自己的工資,想想安逸的工作環境(上班時間可以看電影,打游戲),一次次放棄了自己的念頭而如今,小劉沒跳槽的原因則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恐懼什麼呢,這么多年的荒廢,小劉的會計知識早已忘得一干二凈。
5. 誰有渠道能上省實驗小學,文化路一小和河南省實驗中學思達外國語小學
別的專業我也看不懂,什麼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什麼熱能與動力工程,我都不知道那是干什麼的。
勉強的能看懂醫學、師范、會計、計算機等專業,於是就填報了上述志願。
這也不怪我,當時我是完全響應學校號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也不能怪我父母,他們沒文化,他們更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