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大學教育制度與中國有何不同
1:吸收抄先哲的教育思想。
印度歷史上許多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對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印度社會多文化特徵。
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是在吸收和綜合印度文明史上優良教育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印度教育
制度的特點體現了印度社會的多文化特徵,兼收並蓄了本土和外來群體文化的精華。
3:以培養國際公民為目標。
與歷史上相比,印度的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古代印度,只有那些上層階級的人才有機會接受教
育,剛獨立時期,印度的識字率僅為18.33%(1951年人口普查報告)。
獨立後,印度政府建立了大量旨在發展高質量教育的機構,在科學、工程、管理、醫療教育和高等
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而當前印度政府以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機會為目標。
4:印度教育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是,既保持古代印度時期重視精神、道德教育的精髓,又吸收了現代
教育重視科學、實用的價值理念,並將兩者巧妙地融合。
B. 小學教育專業都要掌握哪些專業技能
小學教育專業知識技能:
1、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
3、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
4、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5、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小學教育專業主幹課程:
1、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應用數學。
2、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2)小學科學實驗制度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自考課程:
近現代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英語(二)、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中小學教育管理、比較教育、小學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學校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學習心理學、教育哲學。
C. 小學科學實驗室各種制度有哪些內容
一、化學分析室工作制度
一、每日上班應對本室的儀器、試劑、水、電等進行檢查,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
二、試驗儀器、試劑放置要合理、有序、試驗檯面要清潔、整齊。
三、試驗人員工作時要穿工作服,試驗前後均應洗手,以免沾污儀器試劑或將有害物質帶出試驗室。
四、試驗人員在試驗前應熟悉每項試驗的操作程序,做到有條不紊。
五、對有毒、易燃、腐蝕性葯品應嚴格保管,小心使用,謝絕無關人員進入本室。
六、凡裝過強腐蝕性,易爆或有毒葯品的容器,應由操作者及時親自洗凈。
七、操作者應掌握一般的防火、防爆、防毒知識以及必要的自救常識,(特別要注意化學燒傷,一般可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再塗上適當葯品)。
八、試驗結束,應將工作檯面及時整理,一切儀器、葯品、工具要放回原處,有害廢物及廢液應倒入廢液缸,並定期妥善處理。
力學室工作制度
一、每日上班應對本室的儀器設備、工具箱、水、電等檢查一遍,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
二、試驗人員應對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儀器及配件如何正確使用,試驗機、萬能機應盡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圍內操作。
三、試驗人員在試驗前應熟悉每項試驗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試驗過程中查閱操作規程。
四、在操作過程中應集中注意力,如發現儀器異常,應立即關機,切斷電源,並查明原因。
五、儀器使用完畢,應做好使用記錄,清理壓板上的試驗殘留物,使機器恢復原狀。
六、儀器設備定期保養,壓力機、萬能機定期檢定。
七、試驗配件等使用完應擦乾凈後放回原處,無用的試驗廢料應於當日清理完畢。
水泥砼室工作制度
一、試驗人員必須熟悉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後應做好使用記錄。
二、試驗人員在操作前應熟悉試驗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做到有條不紊。
三、使用拌和機前,應先用少量砂漿刷膛,並制出刷膛砂漿
四、拌和機應經常檢查拌和鏟與邊壁的空隙不能太大,以免拌和不均,加料應按順序加入石子、砂、水泥,開動拌和機後,再徐徐加入規定數量的水。
五、試模在使用前應檢查螺絲是否擰緊,試模是否發生變形。
六、在操作過程中,如發現異常聲響,應立即切斷電源,並查明原因。
七、試件成型後,在脫模前,不得搬動和碰撞。
八、拌和機、振動台及其它工具,使用完應立即清洗干凈,試模需塗抹一薄層礦物油脂後放好。
標養室管理制度
標養室為試件養護的重要場所,為保證試件正常養護,盡可能減少外界因素對試件的影響,因此制定以下規定請大家遵守:
一、本室由專人負責每日的溫度、濕度記錄,以及儀器的操作使用,保證室內符合規定的溫度和濕度。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開啟溫、濕度控制裝置或改變已有的設置。
二、送、取樣品時,應注意隨手關門,試件擺放應有規律,不許隨意堆放,試件間距至少保持3~5CM,不得疊放在一起。
三、每個試件都有標有號碼及成型日期,取樣前必須認真核對號碼、日期,避免出錯。
四、如發現溫、濕度出現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並作好記錄。
五、實驗人員在本室的停留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與外界溫差較大時,易引起人體不適(尤其夏季)。
六、謝絕無關人員進入本室。
試驗的記錄、分析、復核及審核制度
一、原始數據的記錄及數據處理。試驗人員應使用規定的表格,認真填寫原始記錄,內容詳細、完整、准確,字跡清晰工整。
二、原始記錄用鋼筆圓珠筆填寫,不準使用鉛筆。
三、原始記錄的數字,不允許隨意塗改,如需塗改需按規定辦法進行。
四、原始記錄應填寫完整,並對數據認真審查,並有記錄人、校核人簽名,作為編寫試驗報告的依據。
五、原始記錄應交資料室保管,作為技術資料存檔備查。
六、試驗、檢測報告由項目主辦試驗員整理填寫,簽名後連同原始記錄送試驗技術負責人審定簽字批准,最後由室主任加蓋試驗報告專用章和交通工程工地試驗專用章後出試驗報告。
七、試驗、檢測報告連同原始記錄由檔案負責歸檔保存。 二、試驗室管理制度
一、試驗工作按照國家標准及交通部頒布的標准進行。
二、試驗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並服從試驗室負責人的統一安排。
三、愛護儀器、設備,保持器具的完好精確。
四、維護試驗場地的整潔,試驗每告一段落,必須清理場地。
五、定時對貴重的儀器設備進行保養、檢查。
六、化驗試劑、有毒物品、易燃品、放射性試驗儀器應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並由專人負責保管。
七、末經計量部門認可的及超期限的儀器具不得使用。
八、在試驗操作過程中,應集中注意力,不允許吸煙,應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靠近機器,以免發生意外。
九、每天下班前,應做到關緊門窗,關好水、電開關。對需要晝夜運行的機器,應檢查其運行狀態及保險裝置。特殊情況應留有專人值班。
十、試驗人員應實事求是,嚴禁修改偽造試驗數據。
土工集料室工作制度
一、每日上班對本室的儀器設備、工具、水、電進行檢查,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採取措施。
二、試驗人員應對所使用儀器設備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記錄。
三、試驗人員在操作前應熟悉該試驗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應避免一邊試驗一邊查閱操作規程。
四、土工擊實應在專用的擊實台上進行,篩分試驗應注意篩孔尺寸,應根據材料用途確定方孔或圓孔。
五、使用天平稱量或進行細料篩分等試驗時,應避免吹風,必要時應關門窗及電風扇,以免造成稱量不準或細顆粒損失。
六、在操作過程中,如發現儀器異常,應立即關機,並查明原因。
七、試驗完畢,應將所有的儀器擦乾凈,配件放回原處,較精密的儀器應入櫃內或套上防塵罩,試驗廢料當日清理。
水泥室工作制度
一、每日上班時本室的所有儀器、配件、水、電等進行檢查,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
二、試驗人員應對所使用的儀器及配件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記錄。
三、試驗人員在試驗前應熟悉每項試驗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試驗過程中查閱操作規程。
四、試樣、試模及水溫度與室溫相同。試驗時應記錄室溫。試驗室一般不宜通風。
五、在操作過程中,如發現儀器異常,應立即關機,並查明原因。
六、試驗完畢,應將所使用的儀器、配件擦洗干凈,放回原處,無用的試驗廢料應於當日清理完畢。
七、定期保養儀器,保持室內清潔,應注意計量儀器的檢定期限.
八、下班前,應檢查門、窗、水、電。
D. 我急需找 教師上崗(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幫幫我!!!
小學教育學復習資料
緒論:
1小學教育學就是研究小學教育(研究對象),揭示小學教育規律(目的),指導小學教育實踐的一門分支學科、社會學科(性質)。
2、研究小學教育學的意義:①樹立正確的小學教育觀念;
②掌握小學教育規律;
③構建小學教育素養;
3、小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
4、教育學的萌芽階段:中國—論語、學記。外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教育學的獨立階段:代表—1632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強調自然性。其他---洛克《教育漫話》、盧梭《愛彌兒》、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福祿貝爾《人的教育》。其中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代表作,是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形成了傳統教育學中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教育學發展的多樣化階段(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代表—英國實證主義者斯賓塞《教育論》,主張運用實證主義研究教育,他認為科學只是對經驗事實的描寫和記錄。他的觀點反映了功利主義的傾向。其他—德國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實驗教育學」的概念。德國拉伊《實驗教育學》、美國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會,從做中學」、提倡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教育學發展的深化階段:20世紀後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結構主義理論,;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全面」與「和諧」。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
第一章:教育概述
教育—是傳遞經驗,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在其他動物界是沒有的;
②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③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動中施加教育影響的人)、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動中接受教育影響的人)、教育措施(教育者用來影響受教育者的內容及其方式)
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說: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勒圖爾諾《人類各人種的教育演化;(二)心理模仿起源說:美國教育史學家孟祿《教育史教科書》; (三)勞動起源說:馬克思主義觀點。主要觀點: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教育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的;教育從產生之日起,其職能就是傳遞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積淀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教育范疇是歷史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教育的發展:原始社會的教育----教育目的的單一;無專門的教育機構;沒 有專門的教職人員;教育內容貧乏;教育途徑單調;
古代社會的教育----教育目的為統治階級服務;形成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開始有了專門教育人員;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學和治人之術;教育途徑呆板;
現代教育-----教育目的多樣化;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制度;教育人員的專業化和普及化;教育內容的科學化;教育途徑不斷更新和發展;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教育目的個性化與多元化並存;教育管理的民主化;教育內容的國際化與現代化;教育人員的不斷專業化、民主化與終身化;教育途徑的信息化;
第二章: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1、對教育的制約作用----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目的的制約作用;社會經濟對教育制度的制約作用;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內容的制約作用;經濟對教育人員的制約作用;經濟發展水平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的制約;
2治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政治制度制約著教育目的;政治制度制約著教育制度;社會政治制約著教育內容;政治制度制約著教育人員的權利和機會;政治制度制約著教育途徑;
3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文化類型影響教育目的的確定;文化影響教育制度的確定;文化傳統影響教育的內容和結構;文化影響著教育人員;文化影響教育方法;
4、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人口制約著教育目的;人口制約著教育制度;人口制約著教育內容;人口制約著教育人員;人口制約著教育途徑;
5、環境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自然環境制約著教育目的;自然環境制約著教育機構;自然環境制約著教育內容;自然環境制約著教育人員;自然環境制約著教育途徑;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過培養人才為社會政治服務;教育通過宣傳思想形成輿論作用於一定政治;教育有推動社會民主化進程的功能;
教育的經濟功能---教育是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保存、傳遞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選擇、整理的功能;教育具有文化創新的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手段;教育可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
教育的自然環境功能----提高環保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開展環境行動、優化生態環境;
教育性對獨立性的含義: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教育與其他社會子系統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但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點,表現出相對獨立性。首先,教育與社會其他子系統都屬於各自不同的范疇,與其他子系統的聯系也不在同一層面上,這些聯系是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和多性子的;其次,社會個子系統對教育的要求只有在被人們意認識到,並恰當地內化為教育本身的要求時,才能得以實現;再次,教育系統內部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有自己特殊的運行方式和規律,如果無視教育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和教育的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具有與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人的發展的概念:(社會學觀點)人的發展是指人們掌握社會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實現社會性成熟;(心理學觀點)人的發展是指個體從生命的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有規律的變化的過程;
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差異性、互補性;
小學生發展的主要特徵:生理特徵---身體發育;神經系統發育;
心理特徵----認知能力的發展(感覺知覺的發展、記憶的發展、注意的發展、思維的發展、語言的發展、現象的發展);非認知能力的發展(情緒情感的發展、意志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
4、小學生記憶發展的表現:有意識記逐漸佔主導地位;意義識記在逐步發展;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抽象記憶迅速發展;
注意的發展表現:從無意注意佔優勢,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小學生對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步發展,但是具體的直觀的事物在引起兒童的注意上,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思維的發展表現: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度;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平衡;逐步穩定地形成各種概念;
語言的發展表現:在入學時口語已經有初步發展,能與周圍人交談,但利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會有缺點或錯誤,語意不清晰;小學生書面語言的發展最初是落後於口頭語言的,需要教師引導進行造句、寫作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能力;
想像的發展表現:想像的有意性迅速發展;想像富於模仿性、再現性;想像的內容逐漸接近現實;
影響個人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遺傳素質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物前提;(二)社會環境是人的發展的現實制約因素;( 三)學校教育在個體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所謂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是指學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全面培養,高速高效地促進她們的發展,為她們走向生活、選擇職業、做人做事奠定堅實基礎};(四)主觀能動性是人的發展的內部動力{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活動對於客觀世界的積極作用,包括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並統一於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
綜上所述:遺傳素質—物質前提;成熟---准備狀態;環境---提供多種可能;教育---主導作用;主觀能動性---內部動力;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廣義:社會對教育培養人的總要求;狹義:國家對學校培育培養人的總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義:教育目的對教育具有導向作用;調控作用;評價作用;
3、教育目的的確立:(一)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論,又稱「個人本為論「;以社會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論,又稱「社會本位論」;以文化為中心的教育目的論,「稱文化本位論」;(二)確立教育目的的實際依據:個人發展的現實狀況和可能性。(三)確立教育目的還需借鑒前人及他人是思想成果;
4、2001年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5、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觀點:①人的全面發展是相對於片面發展而言,是指人的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②人的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人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取決於社會條件;③舊時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發展;④現代化大工業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⑤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是共產主義社會;⑥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第五章:學校教育制度
1、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系統及其相應的各項規定。
2、學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據:(一)社會依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社會人口狀況;
(二)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三)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汲取原有學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鑒外國學制的經驗
3、小學教育
---也稱初等教育或基礎教育,它是在幼兒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的,為中等教育輸送合格新生。
小學教育的特點:(一)基礎性;(二)義務性—全民普及性、強制性;(三)全面性
第六章:小學教師和小學生
1、教師的概念:-----履行初級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初級教育中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教師職業的價值:社會價值、個人價值;
3、教師職業的內涵:教師是一種職業人員、教師是一種專業職業人員;
4、教師職業的產生發展經歷的階段:教師職業的非專門化階段、專門化階段、教師培養模式多元化階段;
5、小學教師的權利:①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②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③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④按時獲得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帶薪休假;⑤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權;⑥參加進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訓;
6、小學教師的義務:①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②光車國家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③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④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⑤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⑥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7、教書育人---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的過程。
8、小學教師的素養:(一)身體素養:健康的體魄;(二)道德素養:①對待教育事業的態度:忠誠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②對待學生的態度:熱愛學生、尊重學生;③對待自己的態度:嚴於律己、勤於進取;④對待同事的態度:團結協作、共同進步;⑤對待家長的態度:尊重學生家長、緊密聯系家長;⑥對待領導的態度:服從組織、尊重領導,顧全大局;(三)業務素養:①精深的專業基礎知識;②廣博的文化知識;③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四)職業能力素養:①組織管理能力;②語言表達能力;③自我調控能力;④教育科研能力;
9、小學生---在初級教育階段以學習和發展為主要任務的人。ⅰ小學生是人;ⅱ小學生是未成熟的人;ⅲ小學生是以學習和發展為主要任務的人;
10、小學生的權利:(一)、生存權;(二)、受教育權;(三)、發展的權利 (四)、受尊重權;
11、小學生的義務:(一)、養成良好品德的義務;(二)、接受教育,完成學習與發展任務的義務;(三)、遵守所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的義務;
12、小學生學習習慣----指小學生在學校過程中所養成的穩定的學習行為方式;
13、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特點:後天養成;固定化;自動化;情感依賴;
14、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一防止不良學習習慣;二是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三提升學習效率;
15、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一採取有效方法,使兒童明白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二根據兒童實際情況,逐步提出要求;三通過規范的制約,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反復實踐與外部強化相結合。
16、學生群體的個人價值---指學生群體的存在及其活動對學生個人的的作用,他只要指的是學生群體本身對於個體的影響價值。 社會價值----學生的學習活動對於社會的作用。
17、師生關系的特點:教育關系;心理關系;道德關系;
18、良好師生關系的作用:教育作用;激勵作用;調控作用;
第七章 小學課程
1、課程-----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學科及其目標、內容、活動、進程等的總和。
2、影響課程的主要因素:知識或文化、社會、兒童。
3、小學課程的文本表現形式:課程計劃、課程標准、教材。
課程計劃---課程的總體規劃和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
課程標准---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形式編寫的各門課程的目的目標,教學內容範圍、實施原則及方式、結果標准及結構的指導性文件。
教材---(包括教科書和相關輔助材料)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教學用書,輔助材料有輔導材料、補充材料、課程包(專門設計用於達到特殊目標的一套配套的教學材料)
4、小學課程的類型:隱形課程與顯性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隱形課程---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非學術性的對學生的影響,是無意的、隱含的和非預期的課程;
隱形課程的特點:彌漫性和普遍性、持久性、對學生的影響即可是消極也可能是積極的。
隱形課程的意義:提高學生道德認識;陶冶學生道德情感;鍛煉學生道德意志;規范學生道德行為。
隱形課程建設的原則:系統性原則;育人性原則;以生為本則,創新性原則。
顯性課程----在學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顯形課程的特點:從結果上看,顯性課程強調的是學術性知識;從計劃上看,它是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學生有意識參參與的成分很大;在學習環境上,通過課程教學傳遞進行的。
顯性課程的類型: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綜合課程、核心課程。
5、世界課程改革的時代特點:①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措施;②實施課程編制、評價一體化的整體改③人文主義價值取向與科學主義價值取向的整合。
6、新課程培養目標的特徵:⑴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重視學生完滿個性的養成;⑵把德育目標與時代要求聯系在一起;⑶突出創新精神、實踐能力;⑷強調科學和人文素養的結合關注學生環境意識的提升;⑸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與終身學習聯系起來。
7、新課程標準的特徵:①課程價值體現了義務教育所具有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②課程目標上,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③在課程內容和要求上,突破學科中心;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⑤課程評價突出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評價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評價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
第八章 小學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對小學課程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目標化;課程目標結構化;課程結構系列化;課程內容結構化。
2、小學素質教育的構成: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實施小學素質教育的途徑:基本途徑(教學最優化—蘇聯—巴班斯基)
輔助途徑(課外活動、少先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
第九章 小學教學
1、小學教學的任務:(一)使學生系統掌握適合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
(三)培養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積極的情感態度,發展學生個性。
2、教學過程的本質:①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之主渠道的交往過程;
②教學過程是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過程;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三要素說(教師、學生、內容)四要素說(教師、學生、課程、教學物質)五要素說(教師、學生、課程、方法、媒體)六要素說(教師、學生、內容,方法、媒體、目的)七要素說(學生、目的、課程、方法、環境、反饋、教師)
4、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一)教與學的辯證統一規律;(二)間接知識與直接知識的辯證統一;(三)教學與發展的辯證統一規律;(四)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5、小學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①引起學習動機;②領會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③鞏固知識,增強學生的記憶力;④運用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⑤教學效果測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
6、教學原則-----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的客觀規律,在總結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
7、教學原則制定的依據:教育目的、人們對教學規律的認識、實踐依據。
8、我國小學的教學原則:(一)普遍性教學原則:主體性原則、合作性原則;
(二)特殊性教學原則:趣味性原則、激勵性評價原則。
9、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運用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
10、小學教學技術----小學教師想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所採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
11、小學教學技術的功能:(一)掌握教學技術是構成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教學技術是小學教師搞好教學工作的基礎。
12、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基本技術:語言教學技術、教學體態變化技術、板書技術、導入技術、講解技術、演示技術、提問技術、強化技術、結束技術、教學組織技術。
第十二章 課外活動與少先隊活動
1、課外活動-----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之外,由學校組織領導或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實現教育方針要求的一一種教育活動。
2、課外活動的特點:課外活動具有很高的自主性;課外活動的形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課外活動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伸縮性;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3、課外活動的作用:(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充分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ⅲ)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ⅳ)可以訓練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4、小學課外活動的類型:校內課外活動(學科活動、科技活動、文藝活動、體育活動課間休息活動);家庭教育活動;校外社會活動。
5、開放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①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②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③活動要豐富多彩、具有吸引力;
④注意發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6、開張課外活動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處理好全面發展與發展個性特長的關系
要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
要處理好長期與短期的關系;
7、少先隊活動----在教育目標的規范下,由少先隊輔導員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引導隊員積極主動地開展主體性活動、陣地活動、節日紀念活動等,通過活動發展隊員的智力與體力,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學校實施教育目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8.、少先隊活動的特點:集體性、實踐性、開放性。
9、少先隊活動的作用:少先隊的性質決定了少先隊活動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少先隊活動的任務和內容是素質教育的充分體現。
10 、開展少先隊活動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要處理好少先隊活動與課外活動的關系;要處理好思想教育與個性發展的關系;要處理好重點與全面的關系。
E. 小學科學儀器有哪些管理制度 科學儀器室制度包括哪些
1、小學科學實驗室是小學科學教學必備的教學場所,應有專(兼)職管理人員負回責管理。答
2、按實驗教學要求配備足量的實驗教學儀器和專用教師,確保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各類實驗和課外科技活動順利開展,為學校教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證。
3、每學期開學後兩周內,根據教學和任課教師的教學計劃編排個年級的實驗教學計劃,同時編制需儀器設備計劃,報學批。
4、實驗室應建立《教學儀器總賬》、《教學儀器記賬》和《低值易耗品明細賬》。做到「記賬即使、流程規范、准確無誤」,要求賬目清楚,帳物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