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撤點並校後農村學校如何辦好
農村中小學布局是否合理,不僅關繫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直接涉及到廣大農村中小學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切身利益,關繫到農村教育能否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順利進行和農村教育的發展。
1、科學制定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是國家、地區為農村中小學合理布局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根本性的謀劃與決策,因此,規劃的制定和執行必須嚴肅、准確和科學。學校的裁撤、合並,既要考慮到區域內的人口數量、人口結構、經濟條件、地理環境,也要考慮到地方的文化特點、民族狀況、人口流動和產業結構等問題,不能搞一刀切,必須進行科學研究、科學規劃、科學決策。
2、政府部門必須繼續安排好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專項經費,特別要重視撤點並校後寄宿制小學的建設與管理,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要切實加強學校的安全工作。同時提出要合理核定農村中小學校編制,做好中小學教職工的總量控制和結構調整工作,引導教職工從城鎮學校和超編學校向農村學校和缺編學校合理流動。
3、切實保證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夠公平地享受優質教育。
4、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大幅度提高農村,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工資待遇,應加強農村學校在崗教師的培訓力度。
5、建立相應補償制度,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學生資助的力度
現在所免除的教育費用在整個家庭教育開支中僅佔一部分,針對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家庭貧困的現實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後家長負擔加重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
Ⅱ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 撤點並校 校點布局調整 問卷
1、你知道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這事嗎?
2、你知道農村中小學要撤點並校嗎?
3、你同意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嗎?
4、你同意農村中小學撤點並校嗎?
5、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應該怎麼進行?
6、農村中小學應該撤那些點、並那些校?
7、農村中小學的網點現實是什麼樣的?
8、你家有幾個上中小學的孩子?
9、你家現在的孩子上學要走多遠的路?
10、你家孩子所在的班有多少人?
11、你覺得目前上中小學的孩子比10年前是少了還是多了?
12、你家孩子對目前的校舍滿意嗎?
13、你家孩子對任課老師滿意嗎?
14、你希望孩子上學最多到多遠的學校上學?
15、你希望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嗎?
Ⅲ 撤點並校的產生問題
學校布局的調整是區域教育發展中經常性的工作,但是,近幾年我國農村廣泛進行的以「撤點並校」為導向的學校布局調整力度之大、涉及范圍之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所造成的大量的校舍閑置,引發出諸多新的社會問題。
撤點並校,學校向縣、鄉集中,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城鎮出現學生人數很多的巨型學校和巨型班級,尤其是縣城的高中,學生人數達五六千、近萬人的中學已不在少數。如此巨大的學校規模,給學校管理、學校文化營造、校風建設以及教育資源再分配等方面都帶來新的問題。學校過於集中,也給居住分散的農村學生上學帶來不便,不僅路途遙遠,也存在安全隱患,加重了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寄宿制、一餐走讀制或租車接送,家長付出的成本都遠遠超過了義務教育免學費、書本費帶來的實惠,看不出家長和孩子們贏在哪裡。經濟負擔加重又成為學生失學和輟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適應集中辦學,解決上學路途遙遠的問題,發展寄宿制學校是農村撤點並校後採取的普遍做法。寄宿制學校又會帶來新的問題,因為大部分學校都不是按寄宿學校的標准設計的,不能滿足學生寄宿的基本要求,如宿舍、就餐、飲水、洗漱、衛生、保安等等。十多人甚至幾十人擁擠在大通鋪上,而衛生間卻遠在校園的另一角。即使這種住宿條件,也還不能使所有學生都寄宿,因而城鎮里出現了大量的陪讀者。陪讀者大都是學生的爺爺奶奶,他們在學校邊上租房做飯、陪孫子上學。農村變成什麼樣子了呢?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在縣城陪孫子讀書。撤點並校、集中辦學迫使農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進入了城鎮,農村則是房屋上鎖、田地撂荒,一片凋敝景象。
高中生寄宿不足為奇,初中生寄宿管理難度就很大了,現在很多地方已開始推行小學生寄宿,六七歲的孩子就要遠離父母,在學校里獨立生活。即使學校的物質條件、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系。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度過12年的寄宿生活,對他們的心理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似乎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並沒有長遠的考慮。有專家建議應該給集中辦學後的學校配備校車,接送孩子上學。確有部分學校這樣做了,租用社會車輛接送孩子,車輛安全性、司機資質沒有保障。營運者為降低成本常常嚴重超載。也有家長們合租農用車接送孩子,擠滿了孩子的敞篷農用車,顛簸在崎嶇的山路上,誰又為他們的安全負責呢?在發達國家我們常能在街上看到黃色的校車,車里座位高低、安全設施等都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對駕駛校車的司機有更為嚴格的資質要求。
撤並村校還會帶來更為深層的鄉村文化斷裂和鄉土認同的迷失。在中國傳統的鄉村文化中,學校是文化傳播的中心,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教師是鄉村的知識分子,學校和鄉村不可分割,鄉村會因為有學校變得更加完整,村民也會因為自己的學校而感到自豪。學校和村民、和鄉村文化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點並校過程中,關於撤哪個村的學校,把學校並到哪裡,鄰近幾個村常常為此發生沖突甚至械鬥,說明村民對學校有深厚的感情。撤點並校對村民來說也很無奈,學生確實太少了。昔日引以為豪的學校成為村民的內心之痛。
調研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學者劉善槐指出 ,學校撤並的確提高了校舍單位面積、辦學資金的利用率,降低了當地政府用於辦學的成本。但學校撤並把部分政府的經濟成本轉嫁為農民的經濟成本、學生的時間成本和安全風險。他的調研顯示,撤校後學生上學距離平均變遠4.05公里,安全隱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費為1157.38元,成為農村家庭的額外開支。
西北師范大學學者白亮在甘肅某縣的調研顯示,當地出現大規模的教育資源浪費現象。截至2009年初,該縣閑置的、由希望工程或公益基金會投資的項目學校就有11所。一些被撤並的學校,不少是2004、2005年新建的學校。一些被撤並的村小中只有學前班,大量教室閑置。另一方面,則是學生集中到城鎮後形成大量「超級學校」,而國家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學校教學設施的建設上,對學生的生活保障投入普遍不足。
Ⅳ 撤點並校的政策現狀
目前,農村的「撤點並校」工作正在改變原先「哪裡有炊煙,哪裡就有學校」的辦學方式。據了解,僅在南平市延平區的174所村完小里,不足100人的村完小就有105所,佔60%,其中不足50人的村完小46所,最少的一所村完小隻有學生11人。不少教學點只有一名教師、幾個學生。這種狀況下,學習氣氛不濃,辦學效益極低,教育資源嚴重浪費,大大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福建省為例,從2001年開始,對農村中小學進行以「撤點並校」為主的布局調整,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農村教育投資效益。省里要求通過布局調整,鄉鎮中心小學逐步達到每個年級2個班以上,山區、人口分散地區完全小學要逐步形成規模,義務教育階段現有的小學學校數調減10%左右;平原地區的初中要逐步達到校均800-1200人的規模,山區的初中要逐步達到校均800人以上的規模。
雖然在統計數據上,政策的推行展現了效果,但在媒體的調研中,政策帶了的諸多問題也浮出水面。
從2001年至今,福建省級以上財政用於「撤點並校」的投入超過1億元,撤並「麻雀校」及教學點近千個,大力度的撤並和集中辦學使當地農村教育出現新亮點。但布局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某小學校長指出,小學生寄宿制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就醫。孩子小,免疫力、抵抗力較弱,時有孩子半夜三更因病被送到醫院,學校及生管老師壓力較大。二是教師編制。城市小學師生比為1∶19.5,而農村則為1∶23,編制緊張還得從中抽人作生管老師;三是經費。寄宿生每人每學期交80元管理費,要開支水、電、設備、炊事員工資等,缺口較大,而學生家長也覺得負擔較重,每月路費、伙食費等需40元左右;四是交通安全。目前村裡都用小四輪接送孩子,有的一車要裝20多人,存在著嚴重安全隱患。
一些學校在周邊的「麻雀校」和教學點撤並後,學生數急劇增加,由於配套設施跟不上,根本無法實行寄宿制。學生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上下學,安全沒有保障,不但家長有怨言,簡陋的辦學條件也影響到部分教師安心工作。此外,一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尚小,生活無法自理,不能上寄宿學校,只能在所在村的教學點就學。一般這樣一個教學點只有學生三五個,按照現行教師編制,一個老師就要負責六七個教學點的教學任務,這幾乎不可能做到。
Ⅳ 農村小學撤點並校後的閑置校產所有權歸誰所有
歸國家所有,但在處置上需要考慮各方相關利益,因為在人民教育人民辦的時代,所在地的政府、村民確實投入不少,做了很大的犧牲。
Ⅵ 撤點並校的影響
從積極的意義上說,撤點並校,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教師不願意去回的學校撤答掉,集中到縣鎮辦學,提高所有學校的辦學質量。通過撤點並校,解決農村地區學生的義務教育問題,相對於就近辦好每個學校,整體提高農村各地學校教育水平來說,是更容易操作的事。
負面的影響也十分突出,一方面,這些適齡兒童只能遠離家鄉,寄宿求學。雖然寄宿求學並非不可以,但孩子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也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如果政府不補貼學生的寄宿費、交通費的話,寄宿同時意味著農村孩子更重的教育負擔。
另一方面,更嚴重的問題是,並校之後,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人滿為患,並沒有提高教育質量,寄宿學生遠離家鄉去求學,獲得的依舊是低質量的教育。
(6)農村中小學撤點並校圖片擴展閱讀
撤點並校的社會背景:
進入新世紀,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鎮化速度的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適齡人口減少,出現了大量規模小、生源少、條件差、質量低的「麻雀」學校,這類學校的存在與教育領域倡導的均衡發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
因此,對農村中小學過於分散的布局進行調整顯得十分必要。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 應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
Ⅶ 撤點並校究竟是誰提出的
江某某時代(89-04)2001年提出的,撤點並校(農村孩子全輟學),教育產業化(擴招、降低大學門檻、一切向錢看),大學生雙向選擇(大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下崗再就業(工人全失業),公有制企業改革(公家的變私人的),房屋商品化(房產暴利模式開啟),高薪養廉(大規模腐敗開始)。。。
Ⅷ 農村撤點並校的好處
把學校並在一起,能夠做到師生的優化,增加教師自身的危機感,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同時能把更多優秀的學生聚在一起,使學生間互相學習,更快成長和進步;有利於學校更好的培養人才
Ⅸ 撤點並校的出發點
隨著來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自育不斷的加強,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義務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辦學體制上看,農村小學傳統的「村村辦學」的辦學格局將難以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 三、教育經費緊缺,軟硬體設施差.雖然國家每年按生均下撥給學校公用經費,但這些資金少效益難以發揮,僅能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學校點多面廣,其危房改造,校產修繕、教學及生活設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由於僧多粥少、資金分散後,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無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農民的負擔。
科學合理調整中小學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實行集中辦學,寄宿式辦學已成為突破農村基礎教育瓶頸,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必行之路。通過集中辦學,中小學能基本滿足兒童、少年入學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將生源少、效益低的學校撤消合並,使農村學校初步實現規模辦學。
Ⅹ 撤點並校的簡介
2001年起,中國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內育質量,促進農村容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臨近的學校進行資源合並。但由於部分地區在操作中的不當,也有地區出現學生生活條件下降,甚至輟學的現象。因此,該政策的實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確性,受到輿論的爭議。孤兒背井離鄉獨自求學,父母含辛茹苦將兒女送到城中讀書,城鎮學校校長驚懼農村學生如潮湧來等等,隨著一系列「尷尬」的暴露,推行了8年的「撤點並校」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走進公眾視野。
2001年同時啟動了稅費改革和義務教育體制調整,前者廢除了農業附加稅和各種集資,其直接結果是縣鄉財政收入銳減;後者確立了一種新的「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表面看來,農民不再承受既納稅又自掏腰包辦義務教育的不平等待遇,但因為中央其實並沒有往農村義務教育投錢,縣鄉一級政府在「稅費改革」之後又更窮,其結果就導致地方政府狂熱地推行「撤點並校」來減少教育領域的財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