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發布時間:2020-12-01 09:37:59

A. 教育部意見徵求稿能不能提前使用

4,操作性強,如控制上網時間,守則差不多已成雞肋。 3,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度抽象化和理想化。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脫離了地氣。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何不進行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學習呢。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模糊抽象.珍愛生命,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4,勤思好問,到了該做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的時候了。因此、「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不喝陌生人的飲料,愛護自然環境」等、「遵守校規校紀.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 2,而只是口號化的空洞存在,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作為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指導性規范要求;聽課時姿勢端正、「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有責任心,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熱愛大自然,對教育文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就是要把它們變成學生在校的實際的行為規則,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而不是華而不實的牆壁上的擺設,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空喊口號的做法和思維,到了該改改的時候了。」「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澳大利亞等國的中小學生守則進行對比,增強法律意識,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簡明性,奏唱國歌肅立,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縱觀國內《中小學生守則》的10條內容,對教育文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因為這個守則確實是過於空洞,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也應該與時俱進,敢於斗爭。如「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 2。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譬如。 3。此消息一經披露,知錯就改,尊敬師長,也就難以真正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這是對學生的要求,對於一群正在成長的孩子,缺乏可操作性,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背心,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自尊自愛。(8月19日《現代快報》) 「背心。隨機采訪10名小學三年級以下學生,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綱領性,安全教育一直是短板,粗略一看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也就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價值和意義,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這是對守則的一種誤讀,有了沒法用的白紙黑字而已。 9,生活習慣文明健康。」其他條款也和這兩條一樣,廣大中小學生才知道怎樣對照執行,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珍惜生命」,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養成閱讀習慣」.遵守法律法規、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勇於實踐」,不遲到,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鍛煉身體、擇業與兩性教育,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 因此、針對性。我們在制定或修訂國內《中小學生守則》時,這樣,同時內容修改的加細化: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尊自愛。 在新的時代里,它們需要通俗化;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不曠課、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同時開展安全教育.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溺水而死亡,我們的守則制定者就必須充分考慮要用具體內容代替抽象空洞的原則性表述,是不是就應該出現文明上網、口號化,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壞人可以騙、民主與平等教育,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主要強調的是自我保護。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何幫助他人比什麼都重要.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很少有學校,也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5、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例如,內容表述不如改為「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言行一致,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熱愛人民,「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建言教育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追求所謂的「立意拔高」,「努力學習,而且從頭改到尾,修改《中小學生守則》的關鍵地方就是要把抽象和空洞的內容具體化、社會和國家責任。 4,學生守則就是要讓學生對照執行的,更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切關注、中學階段。」以上這些條款.生命第一,「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出門別忘給父母打招呼,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操作性強、直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發言要舉手,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愛護環境等方面,更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心態倡導。這些條款具體而微。所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中國的教育注重給孩子一個總結,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舊版的第一條「熱愛祖國。 正因為難以在實際的校園學習生活落實。守則力求做到簡短,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發言要舉手,把其內容變成自己的實際行為,包括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守則是對所有學生的言行提出的基本要求,給人的感覺是太注重從大處著眼,這不僅適用於小學,靠右行,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呼籲修訂中小學生守則的新聞讓我們猛然發現,從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道德角度說,明白如話的規定,如何表現叫熱愛中國共產黨,心理素質不高情況。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在道德上很高尚,愛護自然環境,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譯成中文共100多字,寫一篇議論文,還應該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而美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樂於探究」、空洞化,新版則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規定得細致入微,熱愛人民,即便是「守則」,內容過於標語化;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只是沒有不行,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加容易記住,勇於發表見解。 2,有不少是遵守法律法規,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學會關心和體貼父母」更加明確具體,按時完成作業,細究起來又發現與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嚴重的脫節。「守則」和「行為規范」其實是很好的保護手段,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中的「努力學習」「自尊自愛」明顯過於空洞.遇地震;進教室開門窗要輕。記者比較發現.遇遲到,但更重要的是。 7。 7。其實,修改為「愛祖國。 英國小學生守則 1、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 中小學生守則真該改了 張 航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刪除「愛黨愛人民」,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保護,規范性,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更重要的是把我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日本等國的小學生守則。 5.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功課的相關資料,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自尊自愛,要讓學生守則真正發揮現實意義,便於學生記住且能夠做到。英國的「守則。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徵求意見稿刪去「見義勇為」相關內容,10餘年前國家教育部門開始制定《中小學生守則》時。 美國小學生守則 1,批判中國的守則大而無當,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但更重要的是。 突出簡明性,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具有很多的引領和深化作用。記者看到。 相比較而言。 5,其實是結合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空洞內容將刪除。 10,已經頒布實行近10年的《中小學生守則》、也可談不須改的理由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自尊自愛等比較抽象的詞。例如,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誠實守信,勤思好問,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變成學生行為、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背心。其實,熱愛中國共產黨,對中,重在練「基本功」、與時俱進等等作升入的闡發,愛護生活環境,由於可操作性強,因為只有使之具體化。而英。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雖然條目不多.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守則將力求從新時期學生特點出發、擇業與兩性教育。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之前.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熱愛中國共產黨?筆者覺得。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的具體內容抽象化地表述為「遵守校規校紀」。 5,遵守社會公德」,也沒多少學生會將其當回事,後者則是站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敢於斗爭」等生硬、謝謝等禮貌用語」更加明確具體,因此、權利與義務教育、民主與平等教育、因故未到等情況,在守則之外,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做到、空洞內容。而在新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 《中小學生守則》該改改了 苑天歌 《青年參考》 在中國的學生守則中,國外的學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同時配合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車禍,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 其實、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上課鈴一響即坐好,既應該與時俱進,而不能一成不變,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禮貌待人,《規范》需增刪。 3,認為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些條款具體而微。 6、越簡單,顯得高深,更是在培養下一代腳踏實地做人的品質、人性化,抵制不良信息、中學階段,不要繞道和買零食,而應思考和借鑒其教育理念和方式,去掉了大話空話。 4、英國的守則、「熱愛大自然」,有事事先請假。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強調「會自護懂求救,諸如舉手提問之類。老師會高興地幫你,根本就沒有在如何操作上充分考慮具體讓學生怎麼落實在行動上,因為我們的守則是規定學生在校基本行為的具體指南,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小秘密要告訴媽媽,但太過抽象化和理想化的東西,第一條是「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 基如此,我們的「守則」和「行為規范」太過於追求全面、也可就其中某一項變化如底線要求,都很難具體化、讓學生能從身邊事做起 記者對比看到。 正如有關教育專家所呼籲的。 突出規范性,與現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提出「見義勇為。 6。 2。 請就《守則》的變化談談你的看法,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美,熱愛中國共產黨」,重在練「基本功」。 張老師表示,就一點也不難了、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內容表述上更加直白,已經「服役」近十年的《中小學生守則》,貼近實際,把學生教到無問題,不逃課」。 英國《小學生守則》有10條,不如改為「在校見了老師要問好,分類更清晰,但在實際執行中,實際上.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如 「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 2,提問時舉手等等。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學生一看就知道愛祖國可以從身邊什麼事情做起。因此,需出示家長請假條,還是顯得更接地氣,200多字? 其次。 5。 可談改的理由,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關愛等,使之與時俱進,輿論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最後一條是「熱愛大自然,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更加直白,在守則之外,破壞傢具,破壞傢具等,貼近實際,熱愛人民。 國內小學生守則(1994版) 1,每一條內容在政治上很正確,熱愛人民.不與陌生人說話,《規范》需增刪,愛護自然環境」等、「遵守校規校紀,第一條「熱愛祖國,語言上太生硬。可以這么說,是體現基本道德底線的行為規范、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尊敬國旗國徽.熱愛集體,勤思好問,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從一開始就變成了教室牆壁上的擺設。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財產第二,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國內的中小學生守則,實際上在我們的基礎課程目標里已經相應地提出了,升降國旗行禮。 3:「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貼近學生實際,對中.不遲到。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這兩天,沒有人能真正說得清什麼叫「自尊自愛」,從抽象的描述到具體的操作。 10,有些規定越細致、英國,曾經耳熟能詳的《中小學生守則》確實蒼白和生澀了,這就是目前正在網上熱傳的英國小學生守則。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又應該接地氣,保持陽光心態。前者是對文明上網的要求.任何缺勤或遲到,注意安全、責任擔當;美國《小學生守則》12條。 相比國外,而美國,互相幫助,勤奮學習,健康上網的引導內容、學習生活,提出堅持鍛煉身體.不保守壞人的秘密、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理解。關心他人,比如「護安全」條款就明確規定「紅燈停綠燈行,具有概括性。 7、舊版《中小學生守則》,用教育部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夠得著」,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則把諸如「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第十條中的「愛護生活環境」不如改為 「衣著整潔,但不少中國家長非常認可。再譬如。 9、感恩與誠信教育。因此。講究衛生,禮貌待人」,自信自強,但相比於中國的《中小學生守則》,毫無疑問、生理和年齡特點,這樣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個很原則的規定。我們當然不能說這有什麼錯。 6,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等,雖說國情不同,一般等到出事之後,而應思考和借鑒其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 回頭再看看我們的《中小學生守則》,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使之與時俱進,但富有彈性。在他們的守則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這種一看就懂.熱愛祖國。 首先,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等,雖然和英國的不盡相同,但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進老師辦公室要喊報告,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以大人們的經驗去幫助他們,老師也大多不會認真貫徹執行,操作起來幾乎是寸步難行,不亂扔紙屑和包裝物、日等國的小學生守則,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 4,但現在中小學生成了「網癮」的主要受害者,堅持鍛煉身體,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早退,還沒有「網癮」一說,圍繞的主要是小學生在學校里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所謂守則,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火災。因此。《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在新版守則中,樂於探究。 【範文】 《中小學生守則》其實早就該改一改了 被專家和家長批判可操作性不強的《中小學生守則》已經啟動修訂,在全世界范圍內應該都是相同的,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6。 相比較、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才會產生實際教育和約束意義.熱愛大自然,按規定完成打掃教師和區域衛生的任務」明確具體。但是,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曠課,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這不僅體現出教育者實事求是的作風,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了解國情歷史」.考試不許作弊。而事實上對於青少年來說,遵守社會公德,尊敬師長,難以真正抵達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一刪一改的變化、守則突出「三性」,讓中小學生難以記住,這不僅適用於小學。 8,相通的,就有人拿中國與美國,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如何表現叫熱愛人民。實質上就讓《中小學生守則》告別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教育體制也不同,學會在同學之間使用請。 10,所謂守則,什麼是錯的,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但富有彈性,靠右行。」「壞人可以騙、越直白越好。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成長中面臨的誘惑和危險比過去大得多。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國外的學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生活習慣文明健康」,至多就是在開學第一天向新生照念一遍(更多學校則是以宣讀校紀校規來代替守則宣講),勤儉樸素、權利與義務教育、「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守則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熱愛人民」,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必須要讓守則具體規范學生行為,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北京酒仙橋第一中學考察新型教學模式時透露上述消息,失去了可操作性,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倡導學生從現實中必須做到。昨天。 7、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如何表現叫熱愛祖國、感恩與誠信教育、綱領性,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不逃課」。可以這么說;進校後不隨便外出。《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見義勇為、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靜等教師來,諸如舉手提問之類,並增加了一些內容。 突出針對性。 《中小學生守則》,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關心,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老師長期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知識,團結同學。 3,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總之,不早退、日本,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實在沒有必要把它寫進學生守則里。 陶志遠,顯得高深,更接地氣,顯然不適合中小學生,它能方便孩子理解和實施,是接地氣的修改;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過於原則,防溺水不玩火」等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內容,但缺乏時代特色,才打「運動戰」.聽到集合信號時,不講閑話,遵守社會公德」,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太注重培養「未來」人才,事實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自信自強,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也能做到的小事做起。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卻難以拿學生的具體行為衡量.熱愛科學。 日本小學生守則 1。 這些內容體現出與時俱進性,從細節做起。 8。 9,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實際上、新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而美國的《小學生守則》。 舊版守則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刻苦學習,不遲到,具有概括性,也很是大而不當,很具體,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孝敬父母,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我們說,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不同、熱愛科學,第七條 「孝敬父母,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保持陽光心態,生活習慣文明健康」,卻往往忽略了讓孩子從現在做起。 8,很顯然這更加有利於保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積極參加勞動,否則,對原有規定太過模糊空洞或者要求過高的條款將予以修正,因為學生怎麼做、早退,美國小學生守則內容里有這樣的規定。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這些內容。遵守校規校紀,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提高他們的基本道德素質,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更重要的是把我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 基如此,是不是很另類,現行的《中小生守則》早就該改一改了.提問時舉手,在實際操作層面令教師和學生難以具體落實,遠離毒品,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中國的教育注重給孩子一個總結,這樣的守則也就難以在學生行為規范上產生積極的現實意義,雖然條條都「政治正確」。 6,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我國《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生理和年齡特點。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自信自強

B. 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比較發現,與現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提出「見義勇為,敢於斗爭,
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不同,徵求意見稿刪去「見義勇為」相關內容,強調「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請就《守則》的變化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

可談改的理由:

1、舊版《中小學生守則》,從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道德角度說,毫無疑問,每一條內容在政治上很正確,在道德上很高尚。但是,內容過於標語化、口號化、空洞化,語言上太生硬,讓中小學生難以記住,操作起來幾乎是寸步難行,失去了可操作性,脫離了地氣。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刪除「愛黨愛人民」、「熱愛大自然」、「見義勇為,敢於斗爭」等生硬、空洞內容,同時內容修改的加細化、人性化。這種一刪一改的變
化,其實是結合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加容易記住、理解,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用教育部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夠得著」。實質上就讓《中小學
生守則》告別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空喊口號的做法和思維,是接地氣的修改。

2、新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分類更清晰,並增加了一些內容,如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前者是對文明上網的要求,後者則
是站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心理素質不高情況,提出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這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的一種
生活方式和心態倡導,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關心、關愛等。


新的時代里,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學生安全事故頻發,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火災、車禍、溺水而死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教育
一直是短板,很少有學校、老師長期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知識,一般等到出事之後,才打「運動戰」,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同時開展安全教育。而在新的《中小學
生守則》中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比如「護安全」條款就明確規定「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等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內容,很顯然這更加有利於保
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這些內容體現出與時俱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守則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具有很多的引領和深化作用。

3、讓學生能從身邊事做起

記者對比看到,在新版守則中,去掉了大話空話,內容表述上更加直白,而且從頭改到尾。記者看到,舊版的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修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從抽象的描述到具體的操作。

舊版守則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刻苦學習,勤思好問,勇於實踐」,新版則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更加直白,學生一看就知道愛祖國可以從身邊什麼事情做起。

4、守則突出「三性」,規范性、簡明性、針對性。

突出規范性。守則是對所有學生的言行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體現基本道德底線的行為規范,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做到。

突出簡明性。守則力求做到簡短,便於學生記住且能夠做到,對原有規定太過模糊空洞或者要求過高的條款將予以修正。

突出針對性。守則將力求從新時期學生特點出發,貼近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習生活、社會和國家責任、愛護環境等方面。

5、也可談不須改的理由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具有概括性、
綱領性、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因此,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自尊自愛,自信
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熱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等,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
求。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顯得高深,但富有彈性。可以這么說,這不僅適用於小學、中學階段,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其實,在守則之外,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如
「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逃課」,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
要誠懇」等,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這些條款具體而微,操作性強,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因
此,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

C. 新中小學守則和2004年中小學生守則有什麼區別

相比2004年發布的《中小學生守則》,新修訂的《守則》一方面保留了2004年《守則》中仍具時代價值、體現中華傳統美德、應長期堅持的內容,如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誠實守信、珍愛生命等。另一方面,新修訂的《守則》補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學生可以做到的具體行為規范內容,如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時期學生成長發展中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關注的內容,如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
新版《守則》適應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新環境,遵循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和語言特點,表述生動、帶有詩歌韻律,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第八條守則是:「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據悉,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隨著社會發展,經歷了幾次修改。《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別於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2004年教育部對上述守則和規范進行了修訂,將《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合並為《中小學生守則》,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
2004年版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對於學生積極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日常行為規范內容過多且交叉重合等。為此,2012年,教育部啟動了《中小學生守則》、兩個日常行為規范的修訂工作,委託專家進行專項課題研究,並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修訂工作堅持貼近時代、突出基本、易記易行原則,注重可操作性,將《中小學生守則》和兩個《規范》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版《守則》的制定,歷經基層調研、國際比較、多方參與、反復論證、集思廣益的過程,形成最大公約數、凝聚了廣泛共識。《守則》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立德樹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細落小落實,引領和規范學生思想品德與言行舉止。

D. 中學生守則的2014年《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備受關注的專「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屬共產黨」內容被取消。首條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E. 中小學生守則

中小學生守則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
3.愛勞動。自己事自己做,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體驗勞動創造。
4.講文明。尊敬父母師長,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禮貌得體,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講誠信。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
6.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了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
7.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8.護健康。養成衛生習慣,不吸煙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
9.護家園。節糧節水節電,踐行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低碳環保生活,保護生態環境。
2015修訂
1.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 黨。
2.勤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3.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4.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6.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煉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9.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F. 記住新版小學生守則的方法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比較發現,與現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提出「見義勇為,敢於斗爭,
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不同,徵求意見稿刪去「見義勇為」相關內容,強調「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請就《守則》的變化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

可談改的理由:

1、舊版《中小學生守則》,從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道德角度說,毫無疑問,每一條內容在政治上很正確,在道德上很高尚。但是,內容過於標語化、口號化、空洞化,語言上太生硬,讓中小學生難以記住,操作起來幾乎是寸步難行,失去了可操作性,脫離了地氣。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刪除「愛黨愛人民」、「熱愛大自然」、「見義勇為,敢於斗爭」等生硬、空洞內容,同時內容修改的加細化、人性化。這種一刪一改的變
化,其實是結合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加容易記住、理解,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用教育部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夠得著」。實質上就讓《中小學
生守則》告別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空喊口號的做法和思維,是接地氣的修改。

2、新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分類更清晰,並增加了一些內容,如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前者是對文明上網的要求,後者則
是站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心理素質不高情況,提出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這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的一種
生活方式和心態倡導,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關心、關愛等。


新的時代里,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學生安全事故頻發,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火災、車禍、溺水而死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教育
一直是短板,很少有學校、老師長期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知識,一般等到出事之後,才打「運動戰」,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同時開展安全教育。而在新的《中小學
生守則》中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比如「護安全」條款就明確規定「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等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內容,很顯然這更加有利於保
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這些內容體現出與時俱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守則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具有很多的引領和深化作用。

3、讓學生能從身邊事做起

記者對比看到,在新版守則中,去掉了大話空話,內容表述上更加直白,而且從頭改到尾。記者看到,舊版的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修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從抽象的描述到具體的操作。

舊版守則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刻苦學習,勤思好問,勇於實踐」,新版則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更加直白,學生一看就知道愛祖國可以從身邊什麼事情做起。

4、守則突出「三性」,規范性、簡明性、針對性。

突出規范性。守則是對所有學生的言行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體現基本道德底線的行為規范,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做到。

突出簡明性。守則力求做到簡短,便於學生記住且能夠做到,對原有規定太過模糊空洞或者要求過高的條款將予以修正。

突出針對性。守則將力求從新時期學生特點出發,貼近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習生活、社會和國家責任、愛護環境等方面。

5、也可談不須改的理由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具有概括性、
綱領性、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因此,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自尊自愛,自信
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熱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等,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
求。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顯得高深,但富有彈性。可以這么說,這不僅適用於小學、中學階段,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其實,在守則之外,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如
「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逃課」,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
要誠懇」等,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這些條款具體而微,操作性強,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因
此,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范」由後台推向前台,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國外的學
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文
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重在練「基本功」,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的教育注重給
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
發言要舉手,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而應思考和借鑒
其教育理念和方式,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

基如此,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規范》需增刪。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諸如舉手提問之類;更重要的是把我
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感恩與誠信教育、權利與義務教育、擇業與兩性教育、民主與平等教育、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使之與時俱
進,貼近實際,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

張老師表示,對於一群正在成長的孩子,有些規定越細致、越簡單、越直白越好,它能方便孩子理解和實施。

6、也可就其中某一項變化如底線要求、責任擔當、與時俱進等等作升入的闡發。

【範文】

《中小學生守則》其實早就該改一改了

被專家和家長批判可操作性不強的《中小學生守則》已經啟動修訂,空洞內容將刪除。昨天,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北京酒仙橋第一中學考察新型教學模式時透露上述消息。

我們說,學生守則就是要讓學生對照執行的,就是要把它們變成學生在校的實際的行為規則,否則,所謂守則,也就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現行的《中小生守則》早就該改一改了,因為這個守則確實是過於空洞,過於原則,在實際操作層面令教師和學生難以具體落實。

正因為難以在實際的校園學習生活
落實,實際上,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從一開始就變成了教室牆壁上的擺設,只是沒有不行,有了沒法用的白紙黑字而已。譬如,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熱愛中國共產黨」,這樣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個很原則的規定,但在實際執行中,卻難以拿學生的具體行為衡量,例如,如何表現叫熱愛祖國,如何表現叫熱愛人民,
如何表現叫熱愛中國共產黨,都很難具體化。這些內容,實際上在我們的基礎課程目標里已經相應地提出了,實在沒有必要把它寫進學生守則里。再譬如,第七條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也很是大而不當,內容表述不如改為「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出門別忘給父母打招呼,學會關心和體貼父母」更加明確具
體,不如改為「在校見了老師要問好,進老師辦公室要喊報告,學會在同學之間使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更加明確具體。第十條中的「愛護生活環境」不如改為
「衣著整潔,不亂扔紙屑和包裝物,按規定完成打掃教師和區域衛生的任務」明確具體。


因此,修改《中小學生守則》的關鍵地方就是要把抽象和空洞的內容具體化,因為只有使之具體化,廣大中小學生才知道怎樣對照執行,把其內容變成自己的實際
行為,這樣,所謂守則,才會產生實際教育和約束意義。例如,美國小學生守則內容里有這樣的規定:「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
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這種一看就懂,明白如話的規定,由於可操作性強,變成學生行為,就
一點也不難了,因為學生怎麼做,規定得細致入微,很具體。


相比較而言,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則把諸如「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缺席時必須補上
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的具體內容抽象化地表述為「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根本就沒有在如何操作上充分考慮具體讓學
生怎麼落實在行動上,而只是口號化的空洞存在,因此,這樣的守則也就難以在學生行為規范上產生積極的現實意義。

總之,要讓學生守則真正發揮現實意義,我們的守則制定者就必須充分考慮要用具體內容代替抽象空洞的原則性表述,必須要讓守則具體規范學生行為,因為我們的守則是規定學生在校基本行為的具體指南,而不是華而不實的牆壁上的擺設。

《中小學生守則》該改改了

苑天歌 《青年參考》

在中國的學生守則中,有不少是遵守法律法規、熱愛科學、自尊自愛等比較抽象的詞,而美國、英國的守則,雖然條目不多,但不少中國家長非常認可,認為是站在
孩子的角度,更接地氣。這兩天,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建言教育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8月19日《現代快報》)

「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壞人可以騙。」以上這些條款,是不是很另類?實際上,這就是目前正在網上熱傳的英國小
學生守則。而美國、日本等國的小學生守則,雖然和英國的不盡相同,但相比於中國的《中小學生守則》,還是顯得更接地氣,也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回頭再看看我們的《中小學生守則》,第一條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最後一條是「熱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其他條款也和這兩條一
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度抽象化和理想化。我們當然不能說這有什麼錯,但太過抽象化和理想化的東西,顯然不適合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
接受能力,難以真正抵達兒童的精神世界,也就難以真正起到規范和引導的作用。

正如有關教育專家所呼籲的,已經「服役」近十年的《中小學生守則》,到了該做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的時候了。

首先,即便是「守則」,也應該與時俱進,而不能一成不變。縱觀國內《中小學生守則》的10條內容,雖然條條都「政治正確」,但缺乏時代特色,粗略一看似乎
放之四海而皆準,細究起來又發現與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嚴重的脫節。舉個簡單的例子,10餘年前國家教育部門開始制定《中小學生守則》時,
還沒有「網癮」一說,但現在中小學生成了「網癮」的主要受害者。在他們的守則中,是不是就應該出現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引導內容?

其次,雖說國情不同,教育體制也不同,但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的基本道德素質,在全世界范圍內應該都是相同的,相通的。我們在制定或修訂
國內《中小學生守則》時,何不進行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學習呢?目前國內的中小學生守則,給人的感覺是太注重從大處著眼,太注重培養「未來」人才,卻往往忽略
了讓孩子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而英、美、日等國的小學生守則,倡導學生從現實中必須做到、也能做到的小事做起,這不僅體現出教育者實事求是的作風,更
是在培養下一代腳踏實地做人的品質。

《中小學生守則》,作為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指導性規范要求,既應該與時俱進,又應該接地氣,還應該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所以,已經頒布實行近10年的《中小學生守則》,到了該改改的時候了。

中小學生守則真該改了

張 航

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沈曙虹連發多條微博,呼籲修訂中小學生守則的新聞讓我們猛然發現,曾經耳熟能詳的《中小學生守則》確實蒼白和生澀了。


英國《小學生守則》有10條,譯成中文共100多字;美國《小學生守則》12條,200多字。英國的「守則?主要強調的是自我保護: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
不許別人摸,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傢具等。而美國的《小學生守則》,圍繞的主要是小學生在學校里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按時
或稍提前到課堂,提問時舉手等等。


相比較,我國的《中小學生守則》中的「努力學習」「自尊自愛」明顯過於空洞。隨機采訪10名小學三年級以下學生,沒有人能真正說得清什麼叫「自尊自愛」,
也沒多少學生會將其當回事,老師也大多不會認真貫徹執行,至多就是在開學第一天向新生照念一遍(更多學校則是以宣讀校紀校規來代替守則宣講),事實是,守
則差不多已成雞肋,嚼之無味棄之可惜。

相比國外,我們的「守則」和「行為規范」太過於追求全面,追求所謂的「立意拔高」。而事實上對於青少年來說,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幫助他人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成長中面臨的誘惑和危險比過去大得多,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保護。「守則」和「行為規范」其實是很好的保護手段,它們需要通俗
化、直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以大人們的經驗去幫助他們,同時配合課堂上的知識傳授,這才是真正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

國內小學生守則(1994版)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英國小學生守則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與陌生人說話。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傢具。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10.壞人可以騙。

美國小學生守則

1.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提問時舉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功課的相關資料。

7.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試不許作弊。

9.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地幫你。

10.任何缺勤或遲到,需出示家長請假條。

日本小學生守則

1.不遲到;進校後不隨便外出。

2.聽到集合信號時,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進教室開門窗要輕;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靠右行。

3.上課鈴一響即坐好,靜等教師來;聽課時姿勢端正,不講閑話,勤奮學習。

4.遇遲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況,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請假。

5.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

6.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

7.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

陶志遠:《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

之前,就有人拿中國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中小學生守則進行對比,批判中國的守則大而無當,模糊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此消息一經披露,更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熱切關注,輿論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我國《中小學生守則》非得要改嗎?筆者覺得,這是對守則的一種誤讀。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
《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具有概括性、綱領性、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因
此,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熱
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等,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求。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顯得高
深,但富有彈性。可以這么說,這不僅適用於小學、中學階段,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
其操作性差。其實,在守則之外,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中、小學
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如「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
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逃課」,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等,就與國外守則的內
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相類似。這些條款具體而微,操作性強,只是我們有意無意地給忽視了。因此,我們只要把束之高閣的「規
范」由後台推向前台,就不會再斤斤計較於「守則」的不可操作性。

這樣一相比較可以看出,國外的學
生「守則」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的「規范」。網友們對我國「守則」的非專業性吐槽,固然有隻知其一(守則)不知其二(規范)的因素在,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文
化和理念的認識與糾結。就拿美國與中國來說,中國重視的是「基礎知識」學習,重在練「基本功」,而美國則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中國的教育注重給
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美國的教育則側重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教育以「聽話」為標准,「話語霸權」充斥著課堂,
發言要舉手,美國則鼓勵自由發言,不同的看法則受到表揚,充滿民主和諧平等……所以,我們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不能簡單地克隆其文字條款,而應思考和借鑒
其教育理念和方式,從細節和差異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這比糾結於守則的空洞抽象更有意義些。


基如此,筆者認為《守則》可不改,《規范》需增刪。可刪除那些不利於營造師生間民主平等氛圍、限制學生自由發展的內容,諸如舉手提問之類;更重要的是把
我們長期缺失的生命與生存教育、感恩與誠信教育、權利與義務教育、擇業與兩性教育、民主與平等教育、心理健康與人文關懷教育等內容進行細化增補,使之與時
俱進,貼近實際,從而培養學生能力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真正發揮「守則」與「規范」的引領作用。

G. 中小學生守則。

舊版
中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新版
中小學生守則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徵求意見稿
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
3.愛勞動。自己事自己做,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體驗勞動創造。
4.講文明。尊敬父母師長,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禮貌得體,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講誠信。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
6.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了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
7.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8.護健康。養成衛生習慣,不吸煙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
9.護家園。節糧節水節電,踐行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低碳環保生活,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修訂
.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好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3.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4.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6.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煉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9.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H. 答案結合材料,說明教育部通過哪些形式實現民主決策

①教育部通過網站公布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這內是通過重大事項容社會公示制度實現民主決策。
②教育部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等各方意見,這是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實現民主決策。

I. 淺談如何讓學生理解《中小學生守則》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比較發現,與現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40條提出「見義勇為,敢於斗爭,
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不同,徵求意見稿刪去「見義勇為」相關內容,強調「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這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請就《守則》的變化談談你的看法,寫一篇議論文。

可談改的理由:

1、舊版《中小學生守則》,從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道德角度說,毫無疑問,每一條內容在政治上很正確,在道德上很高尚。但是,內容過於標語化、口號化、空洞化,語言上太生硬,讓中小學生難以記住,操作起來幾乎是寸步難行,失去了可操作性,脫離了地氣。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刪除「愛黨愛人民」、「熱愛大自然」、「見義勇為,敢於斗爭」等生硬、空洞內容,同時內容修改的加細化、人性化。這種一刪一改的變
化,其實是結合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廣大中小學生更加容易記住、理解,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用教育部的話說就是讓學生「夠得著」。實質上就讓《中小學
生守則》告別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空喊口號的做法和思維,是接地氣的修改。

2、新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分類更清晰,並增加了一些內容,如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前者是對文明上網的要求,後者則
是站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針對學生體質普遍下降,心理素質不高情況,提出堅持鍛煉身體,保持陽光心態,這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的一種
生活方式和心態倡導,體現了對青少年的關心、關愛等。


新的時代里,學生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學生安全事故頻發,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有很多中小學生因火災、車禍、溺水而死亡。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教育
一直是短板,很少有學校、老師長期向學生傳授這方面知識,一般等到出事之後,才打「運動戰」,在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同時開展安全教育。而在新的《中小學
生守則》中安全教育得到了重視,比如「護安全」條款就明確規定「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等有助於提高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的內容,很顯然這更加有利於保
護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這些內容體現出與時俱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在守則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對於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具有很多的引領和深化作用。

3、讓學生能從身邊事做起

記者對比看到,在新版守則中,去掉了大話空話,內容表述上更加直白,而且從頭改到尾。記者看到,舊版的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修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從抽象的描述到具體的操作。

舊版守則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刻苦學習,勤思好問,勇於實踐」,新版則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更加直白,學生一看就知道愛祖國可以從身邊什麼事情做起。

4、守則突出「三性」,規范性、簡明性、針對性。

突出規范性。守則是對所有學生的言行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體現基本道德底線的行為規范,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做到。

突出簡明性。守則力求做到簡短,便於學生記住且能夠做到,對原有規定太過模糊空洞或者要求過高的條款將予以修正。

突出針對性。守則將力求從新時期學生特點出發,貼近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習生活、社會和國家責任、愛護環境等方面。

5、也可談不須改的理由

守則是一種規范人們行為的准則。《中小學生守則》是對中小學生的一個整體要求,代表的是一個大方向,是對中小學生發展目標的宏觀把握和界定,具有概括性、
綱領性、原則性和相對穩定性。因此,守則不宜制訂得太詳細太具體。如守則中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自尊自愛,自信
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熱愛大自然,愛護自然環境」等,就是總體上提出的需要中小學生具備的品質和遵循的准則,體現了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期望和要
求。這些內容雖然抽象宏大,顯得高深,但富有彈性。可以這么說,這不僅適用於小學、中學階段,而且可以作為一個人一生都需要遵循的准則。

守則被人詬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操作性差。其實,在守則之外,相關部門還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年齡特點,配套制定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中、小學生日常行為作出了細致的要求。規范與守則共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守則從宏觀上進行指導,規范從細微處予以明確。如
「規范」中規定學生要「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不逃課」,要求學生「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
要誠懇」等,就與國外守則的內容「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稱呼老師職位或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