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課程課時標准詳細資料
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每周課時總量為30節。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9節)
數學(5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4節)
小學三、四、五、六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包括作文】(8節)
數學(5節)
英語(2節)
科學(2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2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B.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2)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擴展閱讀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C.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和《教師教育課程標准》的區別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小學和中學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專求,是教師實施教育屬教學行為的基本規范,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准則,是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部關於教師教育課程的國家標准,是國家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培訓的依據,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南。
中學教師是履行中學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 終身學習。
D. 《標准》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各科的都不一樣,你想問哪一科??
例如語文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E.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什麼哪些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
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版,標准關注的是學權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由於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工作做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的效果,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課程目標側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F.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G. 誰有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 九
品德與生活 2 2
品德與社會 2 2 3 3
品德 2 2 2
語文 8 8 7 7 7 7 6 5 6
數學 4 5 5 5 5 5 5 5 5
外語 2 2 2 2 4 5 5
歷史 2 2 2
地理 2 2
科學 2 2 2 2
物理 2 2
化學 2
生物 2 2
體育 4 4 3 3 3 3 3 3 3
音樂 2 2 2 2 1 1 1 1 1
美術 2 2 2 2 1 1 1 1 1
綜合實踐 3 3 3 3 3 2 2
信息技術 1 1 1 1 (各校自定)
(地方與
學校課程) 8 7 2 2 3 2 3 2 3
H. 基礎教育課程規定,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開設的學段是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
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是2001年6月由教育部印發的課程條例,是由國家教育部頒發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
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更強調學生對實際的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
I. 《中小學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首先得確定兩個概念的定義:
1、教學大綱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2、課程標准現在也叫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簡言之:教學大綱是以前的叫法,新課程標準是教學改革後的叫法。沒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