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我國中小學實行什麼責任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關於學校的規定指出,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任職條件。校長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聘任
2. 當前我國中小學主要的課程類型有哪些
1.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一般承擔著以下任務: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復習鞏固學習過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形成技能、技巧;檢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據此,在實踐中,中、小學課的基本類型被劃分為兩大類:單一課和綜合課。
(1)單一課。一般是指在一節課內主要完成一項教學任務的課。單一課又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傳授新知識的課。在一節課里,絕大部分時間用來向學生傳授新的知識,組織學生學習新教材。目的主要在於讓學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新的教材內容,增加新的知識要素。有時也會有復習、鞏固的內容,但它是為掌握新知識這一主要任務服務的。
鞏固知識的復習課。一節課的時間主要用來復習已學過的知識。目的主要在於使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本質,並將知識網路化、系統化,予以鞏固記憶。比如學習完一個單元後或期中、期末考試前所上的復習裸,就屬此類。
培養技能、技巧的課。包括練習課,實驗課、實習課等。這類課的時間主要用於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反復練習,掌握基本技能形成熟練技巧。如語文的作文課,數、理、化的獨立作業,實驗課,生物的實習課等,都屬此類。
檢查知識和技能、技巧的課。用整節或連續兩節課的時間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目的在於了解學習情況,對每個學生的成績給以評價,並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各門學科教學中所進行的不同形式的測驗課、考試課,即屬此類。
自學課。這是近年來在強調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中所創造的一種課型。其形式是在教師指導下,主要通過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和獨立作業,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技能。
單一課由於內容集中,幾乎運用課的全部時間完成某項單一任務,結構上變化不多,因此多在中學高年級採用。
(2)綜合課。又稱混合課,一般是指一節課內要完成幾項教學任務的課。綜合課的內容包括復習1日的知識;學習新教材內容,對新學教材予以鞏固,並適當進行練習,培養基本技能、技巧;甚至還要檢查知識的掌握程度。
綜合課所要完成的幾項任務並不是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般是側重於新知識的傳授,結合進行鞏固復習和技能、技巧的培養。由於綜合課方式靈活,結構富於變化,適應兒童難以在較長時間:內從事單項活動的心理特點,故在中學低年級和小學被普遍採用。這樣,多項活動交叉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好的效果。
2.根據任務劃分,課程可分為:傳授新知識課(新授課)、鞏固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檢查知識課(檢查課)。
3.根據教學方法,課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試驗課、復習課。
(2)我國中小學實行擴展閱讀:
課程類型的劃分依據
一般認為劃分課的類型的依據主要有三項:
第一,教學的目的、任務。從總的方面講,教學的任務就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和發展認識能力。但完成此任務要經歷一個認識過程,而這個過程又由許多相對獨立的環節組成。如從感知知識到理解知識再到鞏固掌握知識,並運用於實踐,在反復練習中形成技能、技巧。這就決定了在同一教學過程中,每堂課所擔負的目的、任務不會相同。不同的教學目的、任務決定了課的不『同類型。教學目的、任務的多樣性,決定了課的類型的多樣性。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過程必然是由不同類型韻課構成的完整的上課體系。
第二,教材內容。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單元的教材內容,分量多少不同,難易程度不一致,知識因素之間邏輯關系的緊密程度也有差異……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在教材的教法上有區別。有的教材,需要整堂課或幾堂課都用來敘述新教材;有的則需要整堂課或幾節課進行復習;有的則將課的主要時間用於實驗;有的分量較少而又相、對獨立的教材,則可以在一節課內完成教學過程。這樣才會使上課過程結構完整,避免支離破碎。可見教材內容性質的多樣性決定了課的類型的多樣性。
第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這也是決定課的類型的重要因素。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於單一活動,因此,應多採用結構變化多的綜合課。對於知識水平較低的年級,也要盡力避免連續上那些難度高、容量大的傳授新知識的課。總之,課的類型的決定和劃分,是教學過程復雜性的反映,受教學過程諸因素的制約。教學中,如果能夠從實際出發,正確地合乎規律地選擇和運用不同類型的課,就會使教學過程體系完整,進行順利,效率提高。
第四,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
3. 我國中小學德育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嗎
教育部日抄前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9月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指南就是明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做什麼』和『怎麼做』,將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據介紹,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和教育規律,按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高中學段四個階段,《指南》提出了分層次的德育目標,明確不同階段具體目標要求,既強調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又突出德育的有機銜接和逐級遞進。
相信《指南》的出台能夠為中小學德育工作指明方向。
4. 結合我國中小學實際,你認為實行學校目標管理要注意研究和解決哪些問題
注意只重成績的問題,注意師生關系,注意忽略差生的發展,
研究新的教學思路,研究如何更好的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解決學生只知道學習不懂生活,不懂勞動問題,
5. 結合我國中小學實際論述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軌道」。 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門話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教育改革, 是一項涉及到教育思想、辦學模式、教育教學管理以及教學內容、 方法等方方面面改革的系統工程。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理所當然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原因在於教育活動發生於師生之間,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戰場是課堂。 只有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才能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呢? 我認為關鍵在於改革課堂教學,構建素質教育的基本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制定明確的素質教育目標。一是制定德育目標, 即每堂課要求學生掌握哪些德育知識, 培養學生哪些道德品質及意志、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在課前必須優先確定, 並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各環節中;二是制定智育目標, 即按大綱、教材確定課堂教學的知識目標,做到不增減教學內容, 不降低教學要求。
其次,優化素質教育的教學內容。 要求教師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對教材內容准確地分析,分清主次,把握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注意深淺適度,講解教材的精華部分,解決關鍵問題,做到一通百通。 同時深入挖掘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想教育因素,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優化教學內容,准確無誤地傳授知識。
第三,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結構。 目前課堂教學結構模式繁多,有先學後教的,有先教後學的,有先練後講的, 也有先講後練的。但不論何種教學結構模式,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設疑釋疑,精講點撥,學生自學及討論時間充足, 且強化課內訓練,盡量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 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才是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
第四,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學生掌握知識, 要經過四個階段:認識和理解新教材的內容;鞏固已掌握的知識;形成比較熟練的技能技巧;把知識應用實踐。因此, 教學時,教師要積極探索,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靈活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求思的主動性、積極性,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掃除思維障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總之,只有牢固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深入課堂, 模清課堂效率不高的非素質化教學,採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 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6. 在我國中小學實施三通兩平台可能存在哪些困難
由於三抄通兩平台需要區襲域整體的數字信息化建設推進,也就是說首先中小學實施三通兩平台必須克服硬體基礎的建設問題,其次是必須讓數字化校園管理教學能被學校接受(老師,學生 ,領導)。畢竟三通兩平台建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個學校在摸索中應該結合廠商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詳情可私信。
7. 我國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現狀及發展
很差很差。。。。。
差得不能再差了
其一,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內,中小學教材實行國定製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產物,是同我國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特別是為維護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能因為現在實行了審定製,就對過去的國定製以及在國定製條件下編輯出版的部編教材、統編教材、通用教材加以非議。對中小學教材國定製的利弊得失,應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對中小學教材要打破壟斷這種說法要具體分析、正確理解。a
8. 如何改造我國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的積弊。
中小學領導體制改革,是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 「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校長負責制開始在全國逐步推行。1995年9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條規定「學校的教學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長負責。」從法律上確立了校長負責制的領導體制。
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含義和內容
實行校長負責制,就是明確校長在學校的法人代表地位,對外代表學校,對政府主管部門承擔學校管理的責任,對內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實行統一領導。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權責對等」的管理原則,結合各地實踐經驗,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學校,校長應具有以下權力:(1)決策指揮權。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校長有權對本校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進行決策和統一指揮。(2)幹部任免權。在認真聽取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經與學校黨組織共同考察、討論後,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職責,可提名、任免副校長和中層幹部,經黨組織討論研究,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3)學校改革權。校長有權根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結合本校實際,實行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等學校內部勞動、人事、分配製度的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但改革方案和措施需經過學校黨組織的討論,並經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才能由校長組織實施。(4)教職工獎懲權。校長有權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對教職工進行獎懲。對教職工的重大獎勵或行政處分需聽取學校黨組織和工會的意見,按有關規定,報上級教育部門批准。(5)經費和固定資產使用權。校長有權按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合理支配、使用教學經費、校舍和儀器設備。保證校長實施以上權力,是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前提。
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積極作用
實行校長負責制,有利於推行崗位責任制。實行校長負責制,是管理學校的責任及相應的職權集於校長一身,有利於學校行政工作的統一指揮,有利於建立層層負責的崗位責任制,有利於解決長期以來人浮於事、職責不清、賞罰不明、效率低下的狀況,從而提高學校行政工作的效能。
實行校長負責制,有利於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保證決策的正確性。重大問題的決策,必須由校長主持,按照程序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決策方案,經校長辦公會或行政辦公會認真討論研究,再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最後形成決策並付諸實施。在決策的過程中,既要發揮校長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發揮黨組織的保證作用和教代會的民主管理與監督作用。
三、實行校長負責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正確處理與上級主管部門的關系
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總體規劃,重視內部改革,忽視外部環境改革,因此形成校長負責制難以推行的尷尬局面。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做到內外結合,綜合配套。實行校長負責制首先是政府行為,只有強化政府改革意識,政府簡政放權,擴大學校自主權,才能取代顯著成效。例如學校教師嚴重超編、經濟利益平均分配的勞動人事分配製度來源於國家的勞動人事和工資制度,要改革必須從政府著手,內外結合,方能奏效。
2.正確處理黨政關系
正確處理黨政關系的實質是正確處理黨政分工與合作的關系。首先要強調分工,明確劃分黨政職能,這是理順黨政關系的前提。其次注重合作,黨政雖職能不同,但目標都是辦好學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實行校長負責制,必須保證黨組織下列權力的有效實施:(1)參與學校重大問題決策,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的貫徹執行;(2)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提高黨員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3)建立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系,加強黨組織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統一領導;(4)按照黨管幹部的原則,加強對學校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5)加強對教職工代表大會、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等群眾團體的領導;(6)做好統戰和知識分子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立黨組織在學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
3.正確處理校長和教職工代表大會的關系
校長負責制是一種高度的集中制,如果缺乏堅實的民主基礎,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因此,實行校長負責制必須建立和健全學校的民主制。實踐證明,教代會是教職員行使民主權力的機構,是教職工發揚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基本形式。為此實行校長負責制,必須保證教代會行使如下職權:(1)聽取校長的工作報告,審議學校的辦學方針、發展規劃、學年工作計劃、學年財政預決算、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及重大改革方案,並提出意見和建議;(2)審查通過教職工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學校崗位責任制改革方案、教職工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教職工獎懲辦法以及其他重要規章制度;(3)審議決定有關教職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項;(4)評議監督學校行政領導幹部,並提出獎懲建議。在實行校長負責制的過程中,更須真心實意倚靠教代會,使教職工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管理,做好本職工作,這是處理好校長和教代會的關鍵所在。
4.切實建立制約機制
各地在實行校長負責制改革過程中,十分重視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校長,但是對於切實建立制約機制重視不夠。對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學校必須實行內外雙重製約機制。外部制約機制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政策法規制約,即國家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制定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強化執行執法功能,規范和約束學校行為;二是宏觀調控制約,即上級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通過全面規劃教育發展規模,調整教育結構,調配人力、財力、物力,使學校納入到教育宏觀運行的軌道;三是督導評價制約,即上級教育部門根據教育方針制定學校評價指標體系,對學校進行單項或綜合性評價,以保證國家教育方針在學校全面貫徹執行。學校內部制約機制是學校自主精神的體現,對自身行為制約更為直接、及時、有效。完善學校內部制約機制的途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黨組織監督機制;二是教代會民主制約;三是責任制約;四是考評與獎懲制約;五是校長自律制約。只有將這些做法形成制度,才能形成內外結合的制約機制。這是校長負責制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5.提高校長的自身素質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賦予校長管理學校的權力,這對校長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校長應努力做到:(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注重理論學習,增強政治敏感性,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養;(2)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力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有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3)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有求實精神,勇於將自己的辦學思想付諸實踐,形成學校辦學特色;(4)有創新意識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敢於迎接挑戰,敢於抓住機遇,並勇於承擔風險;(5)善於學習,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還要具有獲取、篩選、利用信息的能力;(6)有自覺培養公正廉潔、謙虛謹慎、嚴於律己、尊重他人、虛心學習的優良作風。
因此,實行校長負責制只有形成內外結合、綜合配套、強化制約、總體設計的改革體制,才能將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真正落到實處。
9. 中國小學一年幾學期一學期多長時間
一、中國大陸的各級學校(包含所有的中小學、高中及多數大學)皆為兩學期制,第一學期從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學期從二月(依照農歷新年的日期決定)至六月。
香港教育
沒有硬性規定。小學大都為兩學期;中學有的兩學期,有的三學期; 大學大都為兩學期。英文名稱亦有不 同,如中文大學按英國傳統稱為「Term」、 科技大學跟隨美國稱為「Semester」。
台灣教育
台灣各級學校(包含國中小學、高中職、大專院校)的學期制亦為兩學期,第一學期從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學期從二月至六月。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學期制,目前較常見的學期制有兩學期制、三學期制和四學期制。學年之春季部分或秋季部分。在中國多以兩學期制為多。
二、其他國家
美國教育
學期制:一年分為上學期(春季)、下學期(秋季)兩個學期, 第一學期從八、九月到十二月,第二學期由一月到五月,每一學期約為十八周。學季制:每一學季約只有十到十二周, 一年分為四個學季,第一學季( 九月到十二 月 )、第二學季( 一月到三月)、 第三學季( 四月到六月)和暑期課程〈六月到八月〉。
韓國教育
韓國的第一學期的時間為三月上旬至七月中旬,第二學期從八月下旬至隔年的二月中旬,第二學期中會有一個從十二月中旬至二月上旬的寒假。
泰國教育
泰國的學年分為兩學期,另有一個非強制性的暑期學期。幼稚園以上至高中的學校,第一學期從五月中旬開始至九月底結束,第二學期從十一月開始至二月底(或三月初)結束。而大學的時間有點不同,分別從六月到十月和十一月中旬到三月中旬。
日本教育
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實行三學期制,第一學期從4月1日至七月中旬,確切的暑假開始日期和假期長短會根據區域而有所不同,普遍都是一至兩個月。暑假的用意是為了避免夏天燥熱的天氣,所以北海道地區的暑假時間較短。
第二學期從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下旬,接著放寒假。寒假過後為第三學期,從一月中旬至三月下旬,接著是為期數周的春假。畢業典禮在三月舉行,入學典禮在四月舉行。
(9)我國中小學實行擴展閱讀:
一直以來,我國中小學都實行一年兩個學期和寒暑假制度,一學期的學習時間大約為20周。2004年,5月1日起,杭州市中小學生將再增兩個假期———春假和秋假。
調整後的假期是:春假為「五一」節的前後兩周(今年為4月24日至5月9日);暑假從原來的7月初放假推遲至7月中旬放假,開學時間不變,依然為9月1日;
秋假定於11月的第一周(今年為11月1日至7日);寒假假期不變,但放假時間和開學時間各推遲一周,到元宵節後再開學。畢業班學生的春假在升學考試結束後補上,秋假照放。
增設春假對青少年的成長很有好處,春季是青少年長身體的關鍵時期,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世界各國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統計材料表明,青少年的生長速度在一年四季中並不相同,春季長得最快,尤其是4、5月間,平均達到7.3毫米,比10月的平均3.3毫米多一倍以上。
10. 我國最新版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是何時開始實施的
我手上的就是最新版的是2011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