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有哪些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
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
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
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
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Ⅱ 研學旅行從何而來
當下的研學旅行發源於古時的游學。春秋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14 年,杏林設壇,修訂六經;唐代李白年少時即走出蜀地,26歲「仗劍出國,辭親遠游」,用3 年時間「南穹蒼梧,東涉溟海」。古人通過學習與游歷的融合,增加見識、鍛造堅韌意志、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正如嚴復所說:「大抵少年能以旅遊觀覽山水名勝為樂,乃極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進許多閱歷學問,激發多少志氣,更無論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
研學旅行即是指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目前,我國研學旅行尚處於起步階段,關注度已逐年升溫。
Ⅲ 中小學研學旅行 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研學任務
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第一個特點,校外排列課後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合研學旅行的范疇。第二個特點,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於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一圈,那不叫研學旅行。第三個特點,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旅行。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一圈,那也只是旅遊。第四個特點,親身體驗。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是看一看、轉一轉,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在一定情況下,應該有對抗演練,逃生的演練,應該有出點力,流點汗,乃至經風雨、見世面。
Ⅳ 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了嗎
據報道,日前,四川省教育廳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各校抓好研學旅行工作試點,加強研學旅行隊伍建設,健全研學旅行經費籌措機制。
從而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
Ⅳ 小學生研學旅行手記怎麼寫啊
寫研學旅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參觀經過和景物,這是重點。感受和心得。 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開展研學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義:一、研學旅行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和發展綱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二、研學旅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三、研學旅行是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四、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
Ⅵ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研學旅行正當時!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解讀: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
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
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解讀:
《研學旅行服務規范》是國家旅遊局針對研學旅行實施做出的權威性的規範文件,其中對人員
配置、產品分類、服務改進、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研學旅行機構或學校可以針對此文
件查漏補缺,及時調整。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解讀:
《指南》主要明確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以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研學旅行實施
過程中,校外機構應與學校的通力協作,已達學校教育目標,這是尤為重要的。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解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是
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解讀:
文件大致明確了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和營地的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對研學旅行及營地教育從業
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Ⅶ 研學旅行被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了嗎
日前,四川省多部門聯合發文,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專學計劃。
意見要求四川各中小學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明確研學旅行的意義、時間、內容、行程等安排,並提前告知師生和家長。研學旅行一般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開展。學校要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安排研學旅行時間,盡量錯開旅遊高峰。
要求四川各地結合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組織國外研學旅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