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山湖中心小學的學校簡介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即原2006年9月建校的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小學部(市直屬)。從2009年7月11日遷至現校區獨立建校,劃歸松山湖管委會管理。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位於松山湖(生態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大學路與新竹路交匯處,北區(一期)佔地面積50畝,總建築面積34017平方米,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2009年9月投入使用。南區(二期)佔地70畝,總建築面積45544平方米,規劃36個教學班,2016年9月投入使用。兩期合計為72個教學班,在校生預計達3200多人。
學校北區(一期)現有普通課室36間,基礎型課程專用課室21間,拓展型課程工作室5間,體驗型課程工作室1間,多功能室2間,另有校史室、教工之家、圖書館及少先隊大隊部、廣播站等場室。現有學生2200多人。學校教職工128,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9人;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佔全體教師的93%。其中劉建平校長為東莞市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蔡敏勝、劉賢虎老師為東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陳果老師為東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另有6人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12人為東莞市教學能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綜合實踐等學科為東莞市先進科研組。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自建校伊始便確立了走「整體優化」的課改途徑,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學校已經將外在「給定的課程」改造為「內生的課程」,建立起了包括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體驗型課程和諧共進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完成了學校課程再造的深度變革,被眾多學者專家稱譽為「全人課程」。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的課程目標是基礎型課程關注精神生命的塑造、拓展型課程關注自然生命的開琢、體驗型課程關注社會生命的構建。概括的說就是培養「完整的人」。
2. 松山湖小學錄取多少分
松山湖小學錄取300分
松山湖中心小學 即原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小學部。版從2009年7月11日開始劃歸松山湖管委權會管理。
松山湖中心區小學位於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內,大學路與新竹路交匯處,佔地面積50畝,總建築面積34017平方米,小學將劃分為管理及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等3個主要區域,擁有教學樓、辦公樓、文藝綜合樓、平台花園和球場等建築。
3. 松山湖中心小學到南城步行街怎麼做公交車
公交線路:松山湖4b路 → 328路 → x11路,全程約29.8公里
1、從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步行約350米,到達內松山湖中心小學站
2、乘坐容松山湖4b路,經過1站, 到達總部一號站
3、步行約60米,到達總部一號站
4、乘坐328路,經過6站, 到達會展中心站
5、乘坐x11路,經過7站, 到達南城步行街站
4. 松山湖中心小學畢業後是升至到哪所初中學校啊
一般城市的小學升初中都是按照學區劃分的
也就是你這就讀的這所小學在哪個學區
對應的升入的初中也在這個學區里
5. 松山湖中心小學今年幾時報名
答--公立小學都是在就近的居住居民區招收6周歲孩子的,一般在6-8月份,您就好到您附近的小學校問問[有通知]。
6. 請問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好,還是松山湖實驗小學好
兩間都是公辦學校,不過入學條件好像都不低哦。個人建議選中心小學,中心小學是松山湖中學小學部的前身,還是比較有實力的。挺多機關單位的小孩在那裡上學的。而實驗小學應該是為了方便在松山湖買房和企業人士的小孩方便讀書的。
7.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的校舍條件怎麼樣
那裡附近環境很好啊,內面的宿舍就不知道了,購物的話,大商場就不是很多,可以到大朗大潤發或者寮步嘉榮,再或者松山湖萬科廣場啊
8. 松山湖中心小學的學校「全人課程」介紹
研究與實踐背景
1.地域背景
東莞市過去是農業縣,2005年完成原有村辦學校向聯合辦學形式過度,提出向內涵式辦學轉型升級。2005年松山湖高新區規劃申報省級、國家級高新區,提出創建與高新區相適應的高品質學校。
2.課改背景
長期以來,課程處於國家大一統局面,學校只是忠實的執行者。2001年國家提出新課程改革,鼓勵地方、學校將「給定的課程」改造為「內生的課程」,課程開始「向學校回歸」 、「向學生回歸」。在課改回歸的實踐中產生了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操作;品德課程實效性不強、音體美課堂教學「博學無術」等諸多問題。
課程理想
人的生命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組成,生命發展就是追求這三重生命的和諧統一。通過三位一體「全人課程」體系再造,開琢自然生命,構建社會生命,塑造精神生命,培養成「完整的人」,點燃學生「我之為我」的生命亮度。
課程結構
東莞松山湖中心小學以生命哲學為基礎,基於生命意蘊運用「整合與聯動」的方法和思想,構建起「融通式」的「全人課程」。
1.拓展型課程:由綜合實踐、地方及校本課程整合而來,是對基礎型課程的延伸和補充,指向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手硬筆好字:課程資源為語文同步寫字教材《天天練》
一些文雅氣質:課程資源為中華經典詩文讀本《含英咀華》
一種探究習慣:課程資源為《做上學》
一門興趣愛好:課程資源為《紙藝》、《葫蘆絲》
一項健身技能:課程資源為大課間活動手冊《文武秀》
2.體驗型課程:由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班隊活動整合而來,劃分為品德主題活動和校園節文化,指向「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我如何去」。
品德主題活動: 品德主題活動從一至六年級分別為:我與己、我與家、我與人、我與國、我與地、我與天。
校園節文化:每學期一個文化節,五月、十一月的最後一周為展示周。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依次循環進行,兩年一個周期。
課程策略
整 合: 以整合重建課程結構,聚焦生命成長;
聯 動: 以聯動重建課程教學,提升生命價值。
將綜合實踐活動、地方及校本課程整合為拓展型課程;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班隊活動整合為體驗型課程;將基礎型課程的音體美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踐行1+「X」教學。
基礎型課程追求情知互動,主要關注塑造精神生命;拓展型課程追求技趣互促,主要關注開琢自然生命;體驗型課程追求道行互通,主要關注構建社會生命。
「整合與聯動」既是一種方式方法,更是一種思想文化。
學校課改第一個五年,以「學校課程再造」為工作抓手,運用「整合與聯動」方式方法構建起「全人課程」體系,解決問題指向課程理想和課程結構。第二個五年以「教師生態發展」為工作抓手,將「整合與聯動」內化為課程改革的思想文化,教師群體實現了從課程認知、課程認同到課程自覺的嬗變,解決問題指向課程教學與課程文化。
過程與方法
「整合與聯動」是學校「全人課程」研究與實踐的主要方法。
第一個五年以學校「課程體系再造」為工作抓手,解決問題指向課程理想和課程結構。學校「課程體系再造」,強調是 「融通式」 而非 「拼盤式」或「加減式」; 「整體優化」而非某一學科、某一方面;生成性頂層設計,而非「圖紙式」;研究狀態實踐性而非「學問式」。
第二個五年以「教師生態發展」為工作抓手,解決問題指向課程教學和課程文化。
提出教師生態發展三大理念和五大策略,三大理念即自主發展彰顯「我要發展」和「為用發展」、群體發展超越「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詩意發展兼容「專業發展」和「身心發展」 ;五大策略即俱樂部策略、招投標策略、自駕游策略、領頭雁策略、腳手架策略等五大策略。
創生個性化課程管理機制:長短課結合、走班制、選課程、送創課等;
探索有效教與學模式:語文 「主題教學」研究 、科學 「現象教學」研究、音體美 「1+X」教學研究等;
「整合與聯動」從方式方法逐步深化為思想文化在實踐中運用推廣,逐步構建起「全人課程」體系。
研究與實踐效果
1.學術成果
專著《學校課程再造》、《教師發展生態學》以及校本教材《拓展型課程叢書》正式出版發行。《學校課程再造》、《拓展型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音體美「二次課改」及其路徑分析》、《超越學科化思維的品德課程重建》等多篇課程研究論文發表在省級、國家級教育雜志上。《拓展型課程叢書》獲廣東省中小學校本課程與地方課程建設成果一等獎。學校應邀在第二屆中國當代特色學校發展高峰論壇、第八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廣東省校本課程研討會上進行課改專題報告。
2.實踐意義——解決五大問題
(1)解決了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不可操作性問題;
(2)解決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班隊活動的實效性問題;
(3)解決了體育、音樂、美術學科教學「博學無術」問題;
(4)解決了教師唯分數論問題;
(5)解決了教師創生課程的思想方法問題。
《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廣東教育》實地采訪進行專題報道;《中國教師》雜志在全國遴選課改典型,2016年二月刊,以47個頁面專題報道學校「全人課程」。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女士說:松山湖中心小學教育理念比較先進,在推進素質教育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而且還有一個特點,緊密地結合著我們東莞的人文環境,可以很好地總結一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郭元祥:太精彩了!松山湖中心小學的課程建設,並不僅僅是單一地開展了校本課程開發。從「基礎型課程」到「拓展型課程」乃至「體驗型課程」,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洋溢著生命活力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華東師大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楊小微教授:他們富有「全人教育」思想智慧,在生命整體性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頂層設計,同時又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將一個個課程理想具體化為教學實踐……
9. 松山湖中心小學的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東莞中學「自主、和諧、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出「讓教育從生活開始與生命同行」的辦學思想,以「養德·立美·尚文·健體·啟智·求是」為校訓,以學校課程體系再造為突破口,堅持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強調對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