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興縣的社會生活
長興概況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6億元,年均增長15.9%,人均GDP 3300美元;財政總收入22.01億元,年均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4億元,年均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年累計331億元,年均增長23.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實現「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20億元和10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由2002年的13.9:52.6:33.5調整到2006年的9.9:57.1:33。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實現進位提檔,分別從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長興縣轄10個鎮、6個鄉:雉城鎮、洪橋鎮、林城鎮、泗安鎮、小浦鎮、和平鎮、煤山鎮、夾浦鎮、虹星橋鎮、李家巷鎮;水口鄉、呂山鄉、吳山鄉、白峴鄉、槐坎鄉、二界嶺鄉。
長興由來
長興,山清水秀,人文薈萃,歷史悠久。 約五千年前,遠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傳說中的炎黃、堯舜時期,就有人類生活在高聳矗立的仙山之麓,橫亘綿延的龍山腳下,碧波萬頃的太湖之濱,涓涓細流的箬溪兩岸。他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耕田種稻,植桑養蠶,燒制陶器,他們是開發長興的祖先。 長興的歷史,習慣上從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說起。吳越春秋時,長興屬吳國,吳闔閭元年(前514),吳王闔閭使弟夫概居此築城。古城依山傍水,跨箬水之深,據戌山之險,狹而長,得名長城。因吳王令夫概主持建造,亦稱吳王城,後毀於戰火。今長興縣城始築於唐武德七年(624),輦土為城。宋天聖五年(1027)重修,建城門7座。宋《圖經》載,城內建長樂、贊善、習善、歸化、仁和等13坊。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將耿炳文兵克長興,主持戰後重建。城周長929丈,城牆高3丈,闊2丈8尺5寸。建有城門6座,水城門2座。城牆四周構築護城河,闊7丈5尺。同時,城內開挖3條河,1條東西向橫貫城中,2條南北向,3條河流相互貫通,形似「廿」字狀,古稱廿字河。民居臨水而築,街道依河而建,茶館酒肆、米行綢庄夾岸遍街,形成了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棋盤格局,保存了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從清乾隆《長興縣志》所刻縣城圖來看,明代耿炳文主持的這次重建,奠定了長興古城的城市框架。雖經700多年滄桑,其城址、格局、規模基本未變,直至民國,風貌猶存。其間,歷代先後疏浚河道、修建橋梁、鋪設道路、恢復寺廟道觀、修繕名勝古跡,重現南朝陳開國皇帝陳霸先故里「帝鄉佛國」勝景,成為江南古城之一。 長興人源於黃河流域,是炎黃子孫。兩宋時期人口趨向增長,至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全縣人口達62300戶,273000人,戶均近5人。因兵事所致與自然災害加劇,清末又是太平軍與清軍重要爭奪地區,死難和外逃者無數,人口銳減。後經實施獎勵人口政策,大量客戶移居,人口驟增,大部來自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蘇北,其次為本省溫州、台州、紹興、杭州、金華等地,他們與本地居民共同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發展種植業,從事農耕;發展漁業,向太湖捕撈;發展文化,哺育鄉賢邑才,為繼續開發長興這塊土地,共同作出貢獻……長興歷史的點點滴滴,無一不是是長興人的創造。 長興人的創造,不僅僅是貢獻於長興的。東晉太傅「謝安墓」,南北朝的「陳霸先故居」,唐代的「貢茶院」,茶聖陸羽在此傾盡畢生心血著作的《茶經》一書,唐宋的「摩崖石刻群」,唐代的 「仙山佛教聖地」,明代的「太湖(婁)港」,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蘇浙軍區」,聞名遐邇的「紫砂壺」,蜚聲海內外的「百葉龍」,南朝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唐太宗時代的才女徐賢妃,著作宏富顧應祥,在明代文壇堪稱文學巨匠的歸有光和吳承恩,清末辦學先驅丁鳳元,革命時期涌現出的一批革命英烈……長興人創造的文明史,是貢獻於孕育長興的偉大祖國的。 長興人在與自然災害、史上的反動勢力和外來侵略者的漫長斗爭征程中,生產不停,戰斗不息,使這塊神聖疆土屹立於太湖之濱,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並且,曲折而艱難地,不斷而向前地發展著長興史,使它進入嶄新的今天,迎向燦爛的明天,長興人是無愧於偉大的中華民族的。
歷代書院
學塾、書院、縣學是古代教育的組織形式。長興縣學塾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民間私學,書院、縣學始建於宋元,盛於明清。古代生童的求學之路,一般是私學啟蒙,書院成學,縣學求科舉登士。 書院系講經之所,有官辦,有私辦。主持人稱「山長」(院長),教習(教師)分主講、經長(「五經」各設一長)、學長(禮、樂、御、書、數等科各設一長)等職。入學生員有秀才、舉人及童生。 長興最早的書院是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蔣必勝在夾浦皋塘寺創辦的東湖書院,當時成為全國40所著名書院之一。明代,長興書院進入鼎盛時期,較為著名的書院有:嘉靖年間,南京刑部尚書顧應祥於雉城長安門(今大西門)內創辦的養正書院,長興知縣黃(依)於承恩門(今米行弄小西門)內所辦的講德書院,顧應詳歸田養老時在五峰山下所建的靜需書院等。其中最負盛名的要數箬溪書院。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長興知縣熊明遇見講德書院已荒蕪多年,甚為惋惜,於是在縣城東北角金蓮塔之西(今金蓮橋西)辦起箬溪書院。該院在明末清軍南下時遭焚毀。後在乾隆、咸豐、同治年間,又有一段「建——毀——建」的滄桑歷程。光緒十一年(1885)兵部侍郎、書畫家張度(長興人)捐資擴建箬溪書院,建房屋80餘間,有大小書廳、講廳、大操場、荷花池等,庭樓處處,樹木蔥蔥。箬溪書院延至清末,文人學士不斷來院執教講學,如經學大師俞樾曾主講「四書」。書院成為縣內外名師學子雲集之地、論文習典之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廢科舉,箬溪書院改為箬溪高等小學堂。 此外,明崇禎年間,知縣吳仲巒在小西門建有霞丹書院;清光緒三年(1877年),知縣惲思贊在泗安建有蒙養書院,後更名安溪書院,民初改設安溪高等小學堂。 縣學是官辦的縣級學府。長興縣學始建於宋慶歷四年(1044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縣學宮從城東遷至西箬溪北(今長興一中內)。學宮大成殿幾經修葺,保存至今。縣學於光緒三十一年與箬溪書院同時撤廢
㈡ 杭州到長興縣吳山鄉自行車怎麼走
這。。很遠的
㈢ 長興縣有哪些鄉鎮
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轄9個鎮:煤山鎮、夾浦鎮、李家巷鎮、洪橋鎮、泗安鎮、和平鎮、小浦鎮、林城鎮、虹星橋鎮,2個鄉:水口鄉、呂山鄉,4個街道:龍山街道、雉城街道、畫溪街道、太湖街道。
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介於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總面積1430平方千米。
(3)長興縣吳山鄉中心小學擴展閱讀:
長興縣歷來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東南望縣」的美譽,著名的特產有「太湖四珍」、「長興四寶」、「品茗三絕」等。
為加快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縣域典範,全面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基層組織經濟基礎保障,長興縣按照「提前消除三、四類村,規范提升二類村,做強做大一類村」的要求,全縣上下圍繞目標任務,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一是拓寬增收措施,加快項目推進
今年以來,各鄉鎮(街道、園區)共落實集體經濟發展項目91個此外,還落實項目外發展措施154個,涉及物業類措施41個、資源資產發包盤活類措施69個、提升服務類措施29個、理財投資類措施15個,實現了村村有計劃、村村有措施。
同時,項目落實推進較快,37個獎補項目已全面啟動相關建設辦理程序,大部分項目已先後完成招投標程序,陸續進入施工階段,其中3個項目已建成,特別是太湖街道祥符斗村光伏發電項目已開始運行收益。預計有26個獎補項目能夠年底前完工,屆時將為村集體增收2580萬元/年以上;54個非獎補項目,預計有41個項目年底前完工,也能為村集體增收1057萬元/年左右。
二是加強工作統籌,推動抱團發展
在今年首批立項的37個獎補項目中,有14個項目是聯建項目,涵蓋村居92個,占項目村總數的80%。特別是南太湖5村聯建南太湖聯暢科技港項目,實現了轄區行政村全覆蓋;煤山鎮的綠色產業園藍領公寓項目,更是克服重重困難,強化項目統籌協調,聯建村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23個,基本實現了轄區內村村都參與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聯建,抱團發展,共同增收。
三是工作扎實有力,取得成效顯著
上半年以來,全縣新增年總收入達100萬元村25個(完成目標任務92.6%),消除年總收入低於50萬元村10個(完成目標任務90.9%),消除年經營性收入低於20萬元村33個(完成目標任務70.2%),消除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三、四類村40個(完成目標任務62.5%),整轉提升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三、四類村14個(完成目標任務70%)。 長興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經濟做法先後被央視新聞、省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簡報、今日浙江、湖州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泗安鎮發展集體經濟做法受到施根寶副市長肯定批示。
網路-長興縣
㈣ 長興縣離吳山鄉有多遠,坐幾路車
郭德綱的歸屬感讓他電飯鍋閃光燈gsd
㈤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吳山鄉李山村47號,陳禮剛 有知道這個村村長電話也可以,跪求
在吳山鄉也住了幾十年了,有點孤陋寡聞,沒聽說這個村。
㈥ 長興縣吳山鄉野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長興縣吳山鄉野山的海拔高度是沒有的因吳山那沒有高山你可以自己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