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寫溪南中心小學操場的作文300字
我們的校園像個大花園,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麗的景色,初春的校園更是美。
一進校門口,便滿是是春的氣息。校園右邊有一個足球場,足球場的周圍種滿了花草樹木。引人注目的是那靠牆的一排玉蘭樹,每棵大約有3米多高,不見一片葉子,大朵的花綴滿枝頭,就像一個大燈架上插滿了白的、紫的、紅的彩燈,炫麗奪目。中間是一大片草地,雖然現在有點冷,但是小草還是頑強的成長,從遠處看是黃色的,但是走近一看,原來是黃中帶綠。看著小草,我彷彿感覺到小草微笑著向我打招呼。
圍著花壇的樹形狀萬千,雪松從遠處看像是蓋上了一層白雪;劍竹像一把把鋒利的匕首,同小草一樣黃中帶綠;教室前的李子樹原來是光禿禿的,現在發芽了;臘梅花凋落了,發出一顆顆新綠。校園每一處的大樹都脫掉了舊破衣,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
食堂前一株株迎春花展開了枝頭,抖抖身子,長出了金燦燦的花苞,開出美麗的花朵,沐浴著美妙的春光。食堂左邊的油菜花也長出了花苞准備開花,蜜蜂卻迫不及待地去采蜜。
初春的校園真美啊!每一處都生機勃勃,就像一位畫家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
㈡ 漳平市溪南衛生院人員信息誰知道要具體的。
你到網站裡面查下
㈢ 在福建漳平,有個地方叫吾老,有一所學校叫吾老小學
你說的這個是漳平市溪南鎮吾老村吾老小學吧?
㈣ 龍岩市溪南小學的辦學特色
學校重視師資隊復伍建設,致力把制學校辦成「教師進修的學校」。構建「每周一課」、「青藍結對子」等師資培訓機制,使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學校擁有特級教師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骨幹教師15人。
學校注重優化課程結構,構建「1+1」課程模式,開設「個性化」校本課程,實行「走班制」上課,成果顯著,其經驗在省市推廣。學校田徑隊、男女籃球隊多次在全區小學生運動比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在區級以上各類各項競賽獲獎達611人次。
㈤ 漳平市實驗小學的師資力量
該校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奠定學校發展的基礎,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版和業務素質。一是鼓勵教師參加各權種提高學歷的各種自考、函授等。現已獲大專學歷的教師達75%以上,有近幾年來30名教師參加本科自考,函授。二是全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考試,中青年教師均取得計算機一級以上合格證書。三是組織大批中青年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觀摩,開闊眼界,移植經驗。四是邀請教育名家到學校開講座,做報告,讓教師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五是開展各種教學評優,觀摩,研討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目前學校已擁有省地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20多名。
㈥ 漳平市永福鎮有幾所小學呢,環境如何呢,詳細描述哈,謝謝回答
目前,永福鎮中心有兩個硬軟體設備都很好的完小。位於鎮中心。分別為:永福中心小學和菁華小學。
㈦ 漳平市溪南鎮有幾個自然村
全鎮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寶山林果場
㈧ 溪南小學的師資隊伍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致力把學校辦成「教師進修的學校」。構建「每周一課」、「青藍結對子」等師資培訓機制,使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學校擁有特級教師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骨幹教師15人。
學校注重優化課程結構,構建「1+1」課程模式,開設「個性化」校本課程,實行「走班制」上課,成果顯著,其經驗在省市推廣。學校田徑隊、男女籃球隊多次在全區小學生運動比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在區級以上各類各項競賽獲獎達611人次。
㈨ 漳平的教育
漳平在北宋時已有少數鄉村開辦私塾。建縣時開辦縣學,私塾、書院隨之漸增。及清,漳平市有書院13所,較大鄉村辦有社學、義學,私塾遍及城鄉。但因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文風不盛,中式者不多。清末,廢科舉,興學堂,封建儒學漸為新學所替代。辛亥革命後,改學堂為學校,文理兼學,科學漸興。1923年(民國12年)始辦初中。1926年(民國15年)始辦初級職業學校,幼兒教育開始萌芽。其時,地方不寧,民生凋敝,教育事業發展緩慢,且多數學校時辦時停。直至新中國建立前夕,漳平市僅有初中2所,小學43所,幼稚園1所,共有在校學生(含幼兒)5489人,教職員149人。在漳平市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者僅佔2.6%,小學程度佔21.6%,文盲、半文盲高達75.8%。
新中國建立初期,學校貫徹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在發展全日制學校的同時,普遍興辦冬學、民校,掀起掃除文盲熱潮,並創辦幹部、職工業余學校。到1957年,小學校數和在校學生數,分別比1949年秋增長3.26倍和3.3倍,中學在校學生數增長1.95倍。其中高中有學生217人。1958年「大躍進」開始後,脫離實際,盲目辦學,至1960年新辦中小學35所,206個教學班,教師凈增297人。加上重社會勞動,輕課堂教學,教育質量下降。1962年,經整頓,壓縮全日制學校38所共410個教學班。裁減教學水平低的教師521人,使中小學教師合格率分別由1960年的14%和30%,提高到1962年的64.4%和61.36%。接著,貫徹全日制中小學暫行工作條例,加強課堂教學和政治思想教育。同時,推行「兩種教育制度」,創辦一批工讀、耕讀學校。教育事業得到健康、穩步發展。「文化大革命」初期,學校「停課鬧革命」,開展「大批判」,學校領導和許多教師受批鬥,部分校舍被佔用,設備遭破壞,工讀、耕讀學校被停辦。1968年,中小學復課後,派工人宣傳隊和貧下中農代表進駐,領導和管理學校。在教師奇缺、設施不全的情況下,盲目發展中學,要求小學辦初中,初中辦高中,教師被層層拔高使用。至1976年,完全中學由1所增至19所,有59所小學附設有初中班。在校中學生由1222人劇增至10271人,增長7.4倍。出現數量劇增,質量劇降的嚴重情況。1978年後,經撥亂反正,各級政府重視教育,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物質待遇。同時,採取措施,縮減高中,充實初中,調整小學附設初中班,有計劃地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縣、鄉、村分級管理體制,調整中學教育結構,開辦中等職業教育。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端正辦學思想,加強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在增加教育撥款的同時,大力倡導集資辦學。1981~1990年間,縣財政共撥教育經費5250.5萬元,為前30年總和的2.92倍。社會集資2918.64萬元,占同期財政撥款的55.59%。被省、地評為集資辦學先進縣。10年間,新建擴建校舍5.7萬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教師的物質待遇。1985年,經地區驗收,以一類標准提前兩年實現普及小學教育;少青壯年無盲率達92.14%,宣布為基本無文盲縣;1989年6周歲幼兒入園率達98.8%,位居全省前列,被省評為幼兒教育先進縣。1990年,漳平市有普通中學22所,225個教學班,在校生10093人,比1949年秋增長28.7倍;職業中學3所18個教學班,在校生674人;中專2所5個教學班,在校生364人;小學444所1355個教學班,在校生28866人,比1949年秋增長11倍;幼兒園115所344個班,在園幼兒9578人,比1949年增長227倍。各類成人教育也得到相應發展。
㈩ 福建省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名單
這邊問是基本沒有人會回答的,尤其是問到漳平這樣的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