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科學實驗應如何設計
首先在選材方面要注意, 利用身邊的一些資源,讓學生去領會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實驗要具有樂趣性,適當的製造一點神秘感等···
『貳』 怎樣做好模擬實驗與觀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小學科學
一、多下功夫,課前精心准備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選好實驗內容,熟悉教材中每一個實驗的特點,以便於學生進行定性、定量、定時的操作。教師還要檢查分組實驗器材的數量、可靠程度,做好課前的各種物質准備工作,布置好實驗所需的實驗環境,例如:做摩擦起電實驗時,教室需要保持乾燥,做露、霜的形成實驗時,地面要適當灑水。教師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要有準備,如使用酒精燈時,桌面要放濕布,以便酒精灑出時能及時滅火,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分組實驗。
二、嚴密組織,指導實驗操作
由於實驗種類不同,教師指導的側重點也有區別,下面筆者僅就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訓練實驗操作的技能、技巧時,教師如何進行指導加以說明:
1、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動性與表現慾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設計實驗時包含要解決問題的小實驗、小游戲等,創造出一個讓學生積極要求解決問題的環境,讓他們在實驗興趣的驅使下動手操作。如:教學《葉畫》一課時,讓學生根據採集製作的不同葉型的葉子,通過剪、拼、粘、貼等方法製作出金魚、小樹、春天等有趣的葉畫,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其審美能力。
2、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
學生只有正確地操作,才能產生理想的實驗結果,獲得可靠的數據,提高實驗成功率。教師可以根據某些儀器的操作過程,對學生進行指導。如:酒精燈的使用,教師的示範指導可歸納為檢查、揭帽、側點、加熱、蓋滅。實際操作就是用前檢查燈體、酒精量多少、燈芯狀況,揭掉燈帽,用火柴從側面接觸燈芯,用火焰的外焰加熱,使用完畢後用燈帽蓋滅酒精燈。學生開始操作後,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多數學生的操作上,注意發現學生共性的操作錯誤,及時提醒學生,必要時進行正確的示範操作。在進行普遍指導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個別指導,對操作困難或不認真、不仔細的學生多予以指導,防止操作技能的不均衡性。總之,教師要依據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三、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注意分析、觀察、聯想、思維
實驗中的現象多是在動態中產生的,如物體振動時的發聲,電路閉合時燈泡的發光等。觀察動態事物與靜態事物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敏捷,並適時捕捉現象發生的時機。有些實驗是連續的,例如,說明氧氣性質的實驗,實驗現象是在動態變化產生,學生觀察到帶有火星的木條在剛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口時,開始重新燃燒,伸入瓶中後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白光,過一段時間後,火焰熄滅,瓶口充滿「白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這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聯想和思維,這種高度的興奮會使學生產生探究原因的積極性,並推導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就會善於在動態變化中獲取准確的實驗現象,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叄』 如何做好小學科學觀察實驗的設計
來一、實驗設計要符合科自學學科的特點
二、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實驗設計要聯系當地的自然條件
教學的實踐過程也是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過程,好的實驗設計思想有利於學生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於義務教材內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師更進一步地探索研究。
『肆』 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小學科學實驗設計
學生實驗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教學程序,運用感覺器官和一定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操作活動,感知在實驗中出現的事物和現象,並得出科學性的結論和規律的活動過程。它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使學生的觀察能更加仔細認真地進行。為此,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多下功夫,課前精心准備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選好實驗內容,熟悉教材中每一個實驗的特點,以便於學生進行定性、定量、定時的操作。教師還要檢查分組實驗器材的數量、可靠程度,做好課前的各種物質准備工作,布置好實驗所需的實驗環境, 例如:做摩擦起電實驗時,教室需要保持乾燥,做露、霜的形成實驗時,地面要適當灑水。教師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要有準備,如使用酒精燈時,桌面要放濕布,以便酒精灑出時能及時滅火,只有這樣, 才能做好分組實驗。 二、嚴密組織,指導實驗操作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動性與表現慾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設計實驗時包含要解決問題的小實驗、小游戲等,創造出一個讓學生積極要求解決問題的環境 ,讓他們在實驗興趣的驅使下動手操作。如:教學《葉畫》一課時, 讓學生根據採集製作的不同葉型的葉子,通過剪、拼、粘、貼等方法製作出金魚、小樹、春天等有趣的葉畫,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其審美能力。2、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 學生只有正確地操作,才能產生理想的實驗結果,獲得可靠的數據,提高實驗成功率。教師可以根據某些儀器的操作過程,對學生進行指導。如:酒精燈的使用,教師的示範指導可歸納為檢查、揭帽、側點、加熱、蓋滅。實際操作就是用前檢查燈體、酒精量多少、燈芯狀況, 揭掉燈帽,用火柴從側面接觸燈芯,用火焰的外焰加熱,使用完畢後用燈帽蓋滅酒精燈。學生開始操作後,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多數學生的操作上,注意發現學生共性的操作錯誤,及時提醒學生,必要時進行正確的示範操作。在進行普遍指導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個別指導,對操作困難或不認真、不仔細的學生多予以指導,防止操作技能的不均衡性。總之,教師要依據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三、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注意分析、觀察、聯想、思維 實驗中的現象多是在動態中產生的,如物體振動時的發聲,電路閉合時燈泡的發光等。觀察動態事物與靜態事物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敏捷,並適時捕捉現象發生的時機。有些實驗是連續的,例如,說明氧氣性質的實驗,實驗現象是在動態變化產生,學生觀察到帶有火星的木條在剛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口時,開始重新燃燒,伸入瓶中後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白光,過一段時間後,火焰熄滅,瓶口充滿「白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這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聯想和思維,這種高度的興奮會使學生產生探究原因的積極性,並推導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學生就會善於在動態變化中獲取准確的實驗現象,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四、開展好課外實踐活動、 由於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些實驗無法在課上完成, 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活動,以彌補課堂分組實驗的不足。如指導學生利用一些材料製作教具,既可以解決教學儀器短缺的問題,節省資金,又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在每個環節中都體現了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思維的訓練。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實驗教學予以高度重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實驗教學在自然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伍』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這一宗旨下,《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即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通過探究既讓學生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既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怎樣才能上好科學實驗課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精心設計,確保實驗順利完成
1.課前准備。課前准備工作是確保實驗順利完成的基礎。在每一次實驗之前,教師首先要做好准備工作。比如要了解本節課所需要的實驗器具、知道實驗的過程、通過實驗你要得出的結論等。有些容易出差錯的實驗,教師要動手親自做一做,這樣可以掌握一手資料。
2.規范操作。規范操作是確保實驗順利完成的保障。眾所周知,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非常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模仿科學家進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開放、創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范化操作
3.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是對實驗的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正確填寫實驗報告,為後面的匯報交流做好准備。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一般的小組都會派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組員進行記錄,教會學生有條例地進行整理數據,多次訓練後學生就會掌握記錄方法。
4.匯報交流。匯報交流可以使實驗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匯報交流是實驗課上的最後一道程序,但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序。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各自發表自己在實驗中得到的結論,以及在實驗中的一些困惑。這樣有爭論、有探討的課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知識的火花就會得以呈現。
二、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科特點
一切自然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從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中總結發展起來的,小學自然科學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探求自然科學知識,興趣、愛好,增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認識自然始於觀察自然,讓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認識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學,由於教學內容分散、抽象,學生很難形成對四季星空的整體認識。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科學地安排學生觀察四季星空,保證觀察的持續、完整。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寫出觀察日記,積累有關四季星空的感性認識和材料。並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不同季節星座交替出現,北極星始終停留在原位置不動,周圍的星座繞著它逆時針轉圈,且一年轉一圈等有關四季星空的變化規律。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認識自然現象,總結自然規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創造條件,增加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愛好。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三、四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從興趣出發,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徵等特點。設計實驗時要採取多種方式,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
如「植物的根」的實驗設計,教師可通過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根,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須根之分。常見的蘿卜、胡蘿卜等直根,土豆、紅薯等須根,它們可以儲藏養分即貯藏根。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獲得知識,而中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觀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他們對神秘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對探索自然奧秘充滿了自信。
四、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
科學課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喜歡的一門課。因為科學課具有生動、新奇、鮮明的特徵,小學生們對「真刀實槍」搞科學都很感興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為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直接動力,甚至會從中留下終身難忘的經歷,激發他們潛在的勤奮和探究科學問題的毅力。因此,實驗在科學課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不是所有的同學的能力都很強的,在這其中有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差,表達和總結的能力也很差。我們做老師的要特別關注他們,不能讓他們在實驗課上充當看客,等著別人的結論,坐享其成,教師也要他們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給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得到鍛煉。
五、善用多媒體,使實驗課更生動有效
多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科學實驗課也不再在「粉筆+黑板」的傳統模式里大講科學了。計算機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等多種媒體手段於一體,它能把靜態、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維空間,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使其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六、擇優選用實驗器材
在實驗器材的選用上,要從操作的誤差性、可靠性、易觀察性和安全性幾方面進行擇優。要善於適當使用代用品和輔助品來增大現象的明顯程度,提高成功率。同時要把實驗中需要具備的操作能力先分解並在課前分別練習,還要讓學生在實驗前驗知安全操作規程,確保探究過程的安全性和順利性。
『陸』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
這門課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座部分,講座的內容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層面上解讀實驗設計與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第二部分是研討部分,研討的核心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第三部分是為大家布置的作業,作業的內容為:每位學員編制一份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的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圍繞「小學科學學科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與大家交流。我在這一講中重點講解如下內容:
一、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做事情要有計劃,所謂計劃就是未來行動的方案,是為了實現某項目標和完成某項任務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有了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准,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的作用。所以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
常識告訴我們,工作的內容越是復雜,參與實施計劃的行為主體和涉及的環節就越多,越需要計劃。我國古代就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思想,西方經濟學家也闡明了這個道理:「雖然我們無法預見未來,但如果我們沒有根據當時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的未來計劃,我們就無法合理地行事」。這一講主要是講實驗設計的,實驗設計本身就是計劃,是實驗的計劃。因此,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設計,並經過我們的扎實的培養,使之養成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實驗設計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國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科學 3-6
年級課程標准》中,對設計實驗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書面計劃。在新課標徵求意見稿中,對實驗設計也有如下總要求:需要經過嘗試和預測設計研究方案。具體要求有三條:
1 、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已確定的研究問題提出預測; 2 、能設計合理的觀察研究方案; 3 、能設計較規范的單變數實驗方案。
綜上所述,無論從實驗設計本身來講,還是課標要求,以及對學生未來科學素質的養成,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設計與實驗設計的內涵
(一)什麼是設計
在網路全書中,將設計定義為: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如何理解這句話呢?首先,設計是做事前進行的預先計劃,因此我們可以把任何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其次,設計不僅僅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還會通過聽覺、嗅覺、觸覺傳達出來,營造一定的感官感受;第三,我想說的是對待設計應保持的一種態度,設計是預設,是設計者經驗的結晶,是主觀的產物,具有局限性,有時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對於實驗的設計,在設計時力求完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按實際情況修正設計方案的意識。
(二)實驗的內涵
實驗是用來檢驗一個理論或證實一種假設而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在 科學研究 中用來檢驗某種新的假說、假設、原理、理論或者驗證某種已經存在的 假說
、假設、原理、理論而進行的明確、具體、可操作、有 數據 、有演算法、有責任的技術操作行為。通常實驗要預設 「 實驗目的 」 、 「 實驗環境 」 ,進行 「
實驗操作 」 ,最終以 「 實驗報告」 的形式發表 「 實驗結果 」 。
實驗與試驗是有區別的, 「 試驗 」
指的是在未知事物,或對別人已知的某種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時候,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結果而進行的試探性操作。試驗大多帶有盲目性,沒有假說。科學課中,實驗與試驗都存在。
(三)什麼是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一種有計劃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圖性的對過程要素進行改變以及效果觀測,並對這些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便確定過程變異之間的關系,從而改變過程。實驗設計是為了給研究者展示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概貌,試圖解決研究的全過程。實驗設計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實驗設計是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識,它包括從問題的提出、假說的形成、變數的選擇等等一直到結果的分析、論文的寫作等一系列的內容。
狹義的實驗設計是實施實驗處理的一個計劃方案以及與計劃方案有關的統計分析。狹義的實驗設計著重解決的是從如何建立假說到作出結論這一段。
我今天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驗設計,也就是本文所探討的實驗設計,屬於狹義的實驗設計的范疇。
『柒』 如何進行小學科學的實驗設計與教學
一切自然科學都來自實踐,都是從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中總結發展起來的,小學自然科學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探求自然科學知識,興趣、愛好,增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認識始於觀察,讓學生用觀察的方法認識科學中的自然現象。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設計能力
這門課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座部分,講座的內容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層面上解讀實驗設計與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第二部分是研討部分,研討的核心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第三部分是為大家布置的作業,作業的內容為:每位學員編制一份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的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圍繞「小學科學學科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與大家交流。我在這一講中重點講解如下內容:
一、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意義
二、設計與實驗設計的內涵
三、科學課實驗設計的基本樣式
四、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
一、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做事情要有計劃,所謂計劃就是未來行動的方案,是為了實現某項目標和完成某項任務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有了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計劃本身又是對工作進度和質量的考核標准,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的作用。所以計劃對工作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
常識告訴我們,工作的內容越是復雜,參與實施計劃的行為主體和涉及的環節就越多,越需要計劃。我國古代就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思想,西方經濟學家也闡明了這個道理:「雖然我們無法預見未來,但如果我們沒有根據當時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的未來計劃,我們就無法合理地行事」。這一講主要是講實驗設計的,實驗設計本身就是計劃,是實驗的計劃。因此,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設計,並經過我們的扎實的培養,使之養成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實驗設計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國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科學 3-6 年級課程標准》中,對設計實驗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書面計劃。在新課標徵求意見稿中,對實驗設計也有如下總要求:需要經過嘗試和預測設計研究方案。具體要求有三條: 1 、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已確定的研究問題提出預測; 2 、能設計合理的觀察研究方案; 3 、能設計較規范的單變數實驗方案。
綜上所述,無論從實驗設計本身來講,還是課標要求,以及對學生未來科學素質的養成,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設計與實驗設計的內涵
(一)什麼是設計
在網路全書中,將設計定義為: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如何理解這句話呢?首先,設計是做事前進行的預先計劃,因此我們可以把任何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其次,設計不僅僅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還會通過聽覺、嗅覺、觸覺傳達出來,營造一定的感官感受;第三,我想說的是對待設計應保持的一種態度,設計是預設,是設計者經驗的結晶,是主觀的產物,具有局限性,有時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對於實驗的設計,在設計時力求完美,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按實際情況修正設計方案的意識。
(二)實驗的內涵
實驗是用來檢驗一個理論或證實一種假設而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在 科學研究 中用來檢驗某種新的假說、假設、原理、理論或者驗證某種已經存在的 假說 、假設、原理、理論而進行的明確、具體、可操作、有 數據 、有演算法、有責任的技術操作行為。通常實驗要預設 「 實驗目的 」 、 「 實驗環境 」 ,進行 「 實驗操作 」 ,最終以 「 實驗報告」 的形式發表 「 實驗結果 」 。
實驗與試驗是有區別的, 「 試驗 」 指的是在未知事物,或對別人已知的某種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時候,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結果而進行的試探性操作。試驗大多帶有盲目性,沒有假說。科學課中,實驗與試驗都存在。
(三)什麼是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是一種有計劃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圖性的對過程要素進行改變以及效果觀測,並對這些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便確定過程變異之間的關系,從而改變過程。實驗設計是為了給研究者展示如何進行科學研究的概貌,試圖解決研究的全過程。實驗設計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實驗設計是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識,它包括從問題的提出、假說的形成、變數的選擇等等一直到結果的分析、論文的寫作等一系列的內容。
狹義的實驗設計是實施實驗處理的一個計劃方案以及與計劃方案有關的統計分析。狹義的實驗設計著重解決的是從如何建立假說到作出結論這一段。
我今天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驗設計,也就是本文所探討的實驗設計,屬於狹義的實驗設計的范疇。
(四)科學課教學的目的
科學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發生變化,那麼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時我們該關注哪些事情呢?概括的講:關注在既定問題下,如何使學生做出有效的假想;關注在一定的假想前提下,如何以實證的方式,對假想進行解釋。具體的講: 1. 建立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假說; 2. 確定實驗中使用的自變數和必須控制的多餘條件 ( 額外變數 ) ; 3. 確定實驗中需要的實驗數量及被試抽樣的總體; 4. 確定將實驗條件分配給被試的方法; 5. 確定實驗中每個被試樣本要記載的測量 ( 因變數 ) 和使用的統計分析。
三、小學科學課中實驗設計的樣式
為什麼要講這個問題呢?要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教師必須能進行相應的實驗設計,這里我為大家提供一個樣本,供大家參考。這份實驗設計方案研究的問題出自科學傳統內容簡單機械中的《斜面》。
實驗設計方案
研究的問題 *
使用斜面(木板)將油桶滾上卡車省力嗎?
* 對小學生來講,問題必須是真實情景的問題,問題必須要小、有針對性,這也是實驗目的性的表現。
猜想與假設 *
使用斜面將油桶滾上卡車可能省力。
* 大多數學生能做出這樣的假設。
實驗目的 *
學會用模擬實驗收集證據,證明假設成立與否。
* 為什麼將實驗目的放在假設之後?主要原因在於,這個實驗設計是要檢驗學生假設是否合理。
實驗要求
模擬油桶沿斜面滾動到一定高度的過程中是否省力。
* 研究斜面是否省力,必須看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狀態,即平動還是滾動,狀態不同,設計的實驗方法不一定相同,這里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
實驗材料與用具 *
斜面、台階、測力計、能夠在拉動的情況下滾動的小滾筒、記錄單
變數控制 *
相同條件:斜面、台階、測力計、能夠在拉動的情況下滾動的小滾筒。
變數(不同條件):提升物體的方式(不藉助斜面、藉助斜面)。
補充說明
為了便於從收據中分析出不同高度的斜面省力情況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同組斜面高度相同,各個實驗小組的斜面高度都有較明顯的差別。因此,對於同一個組,斜面高度不變,是相同條件,對於全班,斜面高度是不同的,是變數。
實驗結果的預測 *
如果沿斜面拉動滾筒所用的力小於直接提取滾筒的力,那麼,使用斜面省力;反之,費力;相同,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驗過程
一、實驗步驟: 1 、用測力計直接提取滾筒到台階,在提拉過程中收取記錄所用力。 2 、用測力計沿斜面拉動小桶到台階,在拉動過程中收取記錄所用的力,重復做三次。
二、實驗記錄單
實驗類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數
『玖』 如何進行實驗設計
醫學科研中,在進行具體實驗前必須的一步就是實驗設計,其中包含了如何分組、如何合理估計樣本數量等。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實驗都需要遵循三大原則,一起來看看:『拾』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