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的時代特點
(1)偏食、挑食現象嚴重。調查發現,有嚴重偏食行為的小 學生佔81%。由於現代家庭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父母對 孩子「吃」的方面特別關心,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按合理膳食 的科學要求進食,養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嚴重的甚至因偏 食而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差,經常生病,體質下降,正常的發育 受到影響。父母們則常常為孩子的吃飯問題而大傷腦筋。
(2)亂花零用錢,大手大腳。調查發現,平時經常向家長要 錢,大手大腳地亂花零用錢的孩子約佔62%,而且,隨著年齡增 大,向父母索要的零用錢數額也越來越大。有的小學生每學期花, 在買零食、買玩具、互送禮品、請客開PARTY或玩電子游戲機的 錢數達成百上千元。如果家長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或 者以種種借口撒謊,或者大吵大鬧,或者自己動手拿家裡的錢, 有的甚至產生偷盜的不良行為。
(3)講究名牌,追求享受,愛慕虛榮。調查發現,當前小學生 中有近90%的學生愛挑剔服飾衣著,相互攀比名牌,比闊氣,表 現出相當普遍的愛慕虛榮的心理。在家裡,一般是要什麼就必須 給買什麼,舊的不穿,不入時的不要,有的還非品牌不買,稍不如 意就發脾氣,耍態度。
(4)任性自私,固執專橫,缺乏自信,怕吃苦,容易自我滿 足b這種特性並不是所有的獨生子女都有,但卻在不少的獨生子 女身上存在著,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造成獨生子女任性、自私 的原因,首先就是父母的溺愛。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於中心位 置,家長對子女的要求樣樣滿足,對孩子惟命是從。孩子的自我 意識畸形發展,自私自利、任性、固執、脾氣倔強,「小皇帝」、「小 太陽?就是這一現象的極端體現。當然,這些孩子由於沒有兄弟 姊妹,缺乏相互教育的重要夥伴,也是形成這種不良心理品質的 重要原因。
(5)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過度關 愛、事事包辦,使得一些獨生子女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 口」的寄生生活。對北京2290多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小學生日 均幹家務活的時間為0.2小時。而同齡的小學生,美國為1.2小 時,泰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又根據對天津市1500多 名中小學生的調查,其中52%的學生每天由家長代為整理生活 和學慣用品,74%的人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生活無法自理。 13%的學生偶爾做些簡單的家務。久而久之,孩子過慣了自己不 用操心的舒適生活,就不再去自理、自立。由此造成了生活自理 能力缺乏,依賴性強。調查發現,有的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還不 能自己穿衣、洗臉,有些四五年級的學生還不能自己洗衣、洗澡、 整理房間。
(6)嬌氣、驕橫。獨生子女的這種不良心理品質是由家長的 嬌生慣養而造成的。許多家長往往過分袒護自己的孩子,對孩子 的不正當的要求和行為過分地遷就、忍讓,甚至視而不見。這種 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脆弱、驕橫、霸道,適應能力差,在 困難面前畏難而退、半途而廢,不懂得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尊重 人、有禮貌。
(7)不合群,不善交際,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性。獨生子女 從小生活在沒有兄弟姊妹的環境中,現代家庭又往往是獨門獨 戶,家長又往往擔心孩子在外面受到「傷害」,從而使孩子失去了 許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結果孩子由於得不到鍛煉,變得膽 小,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友愛,不善於合作,缺乏責任感和公德 意識,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普遍較 差,以致不少孩子喜歡沉溺於動畫片、電子游戲或網路所創設的 虛擬世界中,缺乏對現實的關注,社會責任感淡薄。
⑵ 當代青少年的時代特點與社會發展有什麼關系
意識到自己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一份子
意識到是祖國將來建設的棟梁
意識到自己代表著祖國年輕的力量
平時應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又紅又專,刻苦學習,為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時代賦予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
(1)我們都必須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代不同,人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不同(社會責任感相同)
(2)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國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
(3)我們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肩負著偉大的歷史重任。把前輩人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振興中華,實現跨世紀的宏圖偉業,這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時代賦予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
(1)我們都必須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代不同,人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不同(社會責任感相同)
(2)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我國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
(3)我們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肩負著偉大的歷史重任。把前輩人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振興中華,實現跨世紀的宏圖偉業,這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世界正在向21世紀邁進。中華民族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堅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四大以來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努力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進而在下世紀中葉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中華民族就能夠再創輝煌,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關鍵在於國民素質,關鍵在於人才。少年兒童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歷史重任,最終將落在你們這一代人肩上。鄧小平同志早就高瞻遠矚地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21世紀大業的生力軍。」做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你們寄予的厚望,也是歷史對你們的重託。
怎樣才能成為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呢?就是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事做起,努力做到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以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一是樹立崇高的理想。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是成長進步的強大動力。要從小立志為中華民族爭光,為祖國爭光,把今天的學習與振興中華聯系起來,時刻准備著,長大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貢獻。二是培養高尚的品德。要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以「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作為自己行動的最高准則。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三是掌握過硬的本領。要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為今後的發展打好基礎。同時,要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養成善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培養創造精神,努力做到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不斷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有強健的體魄。要注意殷煉身體,增強體質,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適應完成學習任務和將來擔負繁重工作的要求。五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勝不驕,敗不餒,知難而進,不怕挫折,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狀態,為迎接將來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做好心理准備。 少先隊組織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搖籃,少先隊事業是我們黨的偉大事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國少年先鋒隊要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圍繞黨在新時期的總目標,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始終把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培養、教育少年兒童的職能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要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認真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少先隊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客觀環境的變化和他們自身的新特點,遵循少年兒童教育的規律,生動活潑、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全面提高少年兒童的素質。
⑶ 現代小學生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1 全面認識小學生特點 著眼提高公民素質 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學 李永新 改革與加強小學德育工作,是深化學校改革的重要內容。為了使學校德育工作適應新的形勢,邁開新的步伐,我們感到在當前要著重解決這樣三個問題:一是進一步提高對改革與加強小學德育工作迫切性的認識;二是全面認識當代小學生的特點;三是努力尋求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下面就這幾個問題談一點粗淺認識,以就教於對此有研究的同志。 一、改革開放形勢下加強小學德育工作,更加迫切,更加必要。 在發展商品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都感到小學德育工作遇到了困惑與挑戰。 其一,學校德育工作從觀念到方法都受到了挑戰,有的德育工作者把它概括為「教育者的困惑,受教育者的逆反,德育理論的匱乏」。雖然情況不完全如此,但確實反應了這樣一個實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學德育工作難度更大了,要求更高了。 其二,我們的教育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小學生,在信息時代的環境中出生和成長,接收的信息量大,具有與以往時代小學生不同的身心特點和獨特性。 其三,學校與社會息息相通,一方面商品經濟對培養學生開拓進
2 ,自主自強精神有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商品經濟生活中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會「乘虛而入」,學校進行的教育往往被社會的不良影響所抵消
⑷ 論述中小學生發展具有哪些時代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教育者應如何進行教育論述
答、時代特點:()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維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 (3)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參照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關答案要點,已確認是正確的,論述部分自由發揮,給了你點參考框架)
針對性教育:
1、心理教育
一、建立心育導向機制
充分發揮教務處、年級組長、學生會、班主任、班幹部的作用,狠抓校風、班風,人際關系及校園文化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周進行「班級管理」量化評化,評比內容包括儀容儀表、考勤、紀律、衛生、宿舍內務、好人好事等,並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進行小結,對先進班級頒發「流動紅旗」進行表彰。通過心理輔導講座、主題班會、心理活動課等多種途徑,加強學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面對危機時的心理應對能力,教給學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套心理自助機制。採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貧困學生窘迫抑鬱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對成績落後學生的自卑無望心理進行鼓勵,對單親家庭學生的父母之愛缺失的心理給予溫暖關懷,對早戀學生的朦朧情感給予正確引導等。通過團隊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的情操,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等等。這些導向手段對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對中學生的健康心理形成與發展起著暗示熏陶的作用。通過美化、凈化校園,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消除不健康的東西,對學生心靈的污染,以豐富的校園文化佔領學生思想陣地。學校教學樓、運動場、花園、旗台、舞台等的設計都符合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把一些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的標語掛在教學樓,宿舍樓和餐廳,比如「了解自我、正視自我、欣賞自我、完善自我」、「微笑可以縮短心靈之間的距離」、「敞開心扉,讓陽光灑遍心房」等。學生隨時都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中。我們還通過宣傳欄,黑板報、團隊之聲廣播站等宣傳設施,定時刊登、播報時事和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用健康有益的東西佔領校園空間,感染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在各班創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同學關系和開放、合作、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創建優美的教室環境等。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群體心理氣氛,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團結協作、自由快樂、積極向上、滿足學生交往和歸屬的「情感家園」。良好的風氣催人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使學生具有安全感,並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雅,減少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和提高。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厭學是現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理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得到健康調整。教師教學方法不靈活、嘲諷、相互間缺乏心理溝通,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抑。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消除師生心理障礙的關鍵,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學生就會喜歡上你的課,學習就有了興趣,學業成績也就隨之有了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就會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人格的健康發展。
三、開設心理輔導課
學校可根據專項計劃開設心理輔導課,並保證每班每個月開設一節心理輔導課。心理輔導課內容的選取建立在對本校學生心理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在確定心理輔導課內容時強調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考慮:①考慮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②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③考慮學校對學生教育的整體規劃的需要;④考慮學生所處的環境和他們的實際需要。學校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心理,社會交往、自我意識、青春期心理、消費休閑心理等方面。學校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組織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活動,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達到增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學校心理輔導課有定期跟蹤進的研討機制,有開課記錄,並有對心理輔導課的效果評價以及改進措施。
四、設立心理輔導室
學校結合現時期青少年良好心理缺乏的需要,開設心理輔導室,設立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室個別輔導是採取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輔導:①發展輔導,即幫助心理上比較健康、無明顯心理沖突、能基本適應環境的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提高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以獲得更完善的發展;②適應輔導,即幫助心理比較健康、但在學習生活中存在各種煩惱和心理矛盾的學生解除困擾,減輕壓力,改善和提高適應能力;③障礙輔導,即幫助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克服障礙,緩解症狀,恢復心理健康。心理輔導室每周一到周五進行個體輔導,提供學生在適應、發展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輔導。心理輔導室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診斷、矯治心理行為的有效途徑和健康成長的空間,增強了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效性。
五、開展校園特色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展校園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自身特點,我們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一些生動活潑、健康積極、豐富多彩的敝開心扉,快樂生活活動,摸索出了「分時期,有重點、分層次、成系列」的成功經驗。在課間引導學生開展班際跳繩比賽,「看誰跳得遠」比賽、羽毛球比賽、三人籃球賽等等,增強友誼;採用升旗儀式上開設「學生訴心語」時間;每月舉辦一次專題心理講座或輔導工作小結,每學期開展寫「三信」(給老師一封信、給家長一封信、給同學一封信)活動;每年舉行校運會、元旦聯歡、歌舞書畫活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書畫展,讓他們備受溫暖。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這些活動,使學生郁積的心結得以開解,緊張繁重的學習生活得以放鬆,心情變得輕松,心胸變得豁達。
六、創新方法,改進心理教育手段
以前,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較多地停留在「堵」的方式中,哪班哪人哪方面發生了心理危機,就往哪裡突擊。教務處、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充當著「救火隊」、「消防員」的角色,輔導效果總是不夠理想。為此,學校應該不斷進行研究、討論、尋求對策,找到了一條心育秘訣:變「堵」為 「疏」主題引領,活動涵托,使心育工作達到防患於未然。可採取以下方法:
①實施「心理教育導師制」,即把一個班的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分工承擔,由各個科任教師分別承擔幾個學生的心育導師,以利於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疏導。
②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即針對學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的共性問題,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指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適。
③開展主題月活動,即緊緊抓住當代中學生活潑、好動、求新、求異、開放、民主等心理特徵,每月突出一個活動主題,形成系列,異彩紛呈,以促使學生克服孤僻、自私、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徵,養成守紀、合群、自製、頑強等心理品質。
④架設「學校——家庭」橋梁,即通過多種方式把心育環境的建設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不良心理行為得到很好的矯正。
⑤建立心育檔案,實行監督跟蹤,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指導和幫助,盡早地從心理危機中解脫出來。
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的需求也就更高。可以說,心理教育是使每一個學生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一條「高速公路」,它需要社會上的有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需要個人多一點辛勤耕耘,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⒈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即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⒉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的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庭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以身作則、率先示範。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失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些困難、障礙、曲折、增強其自信,培養其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⒊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全社會都應高度重視,政府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家長要提高認識,配合學校做好工作;使少年兒童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將來踏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2、思想道德(或思想品德)的教育
首先,要掌握新時期中小學生的行為特點,思維方式,從而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新時期的中小學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70後甚至80後的教師是很不一樣的。我們那一代人,思想都比較保守,視野也比較受到限制,所以我們一般都比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90後的青少年則不同,由於網路的普及,知識更新加快,孩子們每天獲得的信息很多,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分的。這些孩子的語氣、衣著、發型和行為都可能會有些怪異,有些另類,比如說,他們敢叫胡錦濤為「胡哥、濤哥、濤濤」等,實際上我們那一代人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現在必須得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我們是承前啟後的一代人。老師必須得加強學習,否則我們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當教師的,要學會和新生代的孩子交朋友,和他們平等對話,不能老擺「師道尊嚴」的架子,否則他們會不買賬的。要善待他們,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不能過於包容和放縱。第二、引導孩子們用好網路,而不要讓他們沉溺於網路。我認為,網路應用得好,就是一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生活、提高,非常有用、有效。在緊張的學習中,網路可以提供給我們太多的方便,可以讓我們進步的步伐走得更快。同時,網路也是個玩具,沉溺於其中而不能自拔者大有人在。所以,教育學生明辨是非,正確對待網路,把它作為我們的工具加以應用,而不要把它作為玩具,玩物喪志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孩子們沉溺於網路和游戲之中,荒廢了學業,那就對不起養育我們的父母,關懷我們的老師,更會自毀大好前程,那太不值得了。
三、幫助孩子們樹立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家庭環境優越,往往缺乏責任感。有些孩子只要父母服務,而不知感恩父母,關心和回報父母。對別人更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對家庭都沒有責任心,又何談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呢?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某人負責,對某事負責,只有養成了凡事負責的習慣,將來才會對社會對國家負責。
四、教育孩子做有愛心的人。人都有自私自利的弱點,但是,社會往往經常出現各種災難、意外等,人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何況社會到任何時候都存在貧富不均,總是存在弱勢群體的。培養學生具有樂於助人的品德十分有意義。一個具有愛心的人總是樂善好施,充滿活力,現實社會我們總是報怨人心不古,報怨物慾橫流,好心人太少,熱心人不多,人情冷漠。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必須要注入愛心的教育,教師必須要言行一致,為學生做好表率。
五、加強法制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勢在必行,但不要只是空洞的說教,最好能結合實際,利用鮮活的案例來讓學生討論,發表看法,教師加以點撥,從而使學生得到正確引導,減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當然,新時期如何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這個話題,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要與家庭、社會緊密配合,而不能孤立地依靠學校。
3、關於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或人生觀世界觀(因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所以,選擇怎麼說都可以的)
一、注重交流,促進師生互為信任,增進情感。
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 「干一行、 愛一行」的精神,只有對本職工作無比熱愛,才能對學生產生深厚的感情;學生反過來才能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才能使學生從 「親其師」 ,到「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我十分重視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從細微之處入手,處處事事體貼他們,如感情上的親近、學習上的幫助、生活的關懷,盡量滿足他們自尊需要。這樣,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消除了他們的疑懼、自卑等心理障礙,融洽師生的感情,促使這些學生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行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知識的多與少、先知與後知的差別,沒有人格上的差別。所以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因為教學過程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密切交往是促進學習進步的一個強勁的因素。和學生能夠交流溝通得像朋友一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會比較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諧的課堂氣氛才是教學相長的境界。當然,學生所學的功課不可能每章每節都能和生活聯系起來,但只要有聯系的就會使學生學得親切,感到學了有用,這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措施。從學生的感情入手,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信心、學習的信心,教學活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教育的時機,激發學習熱情。
贊美是人人都喜歡的,當我們贊美一個人的時候他必定會按照你所贊美的方向去做。只要我們多用贊美代替譏笑,多用鼓勵代替嫉妒,只要我們多講一句鼓勵的話,就會給別人以極大的支持與鼓舞。所以、我們應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老師在他們獲得每一點進步時,都應及時給予表揚與肯定,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尊、樹立自信。此外,還要注意到講課時,要把他們放在主要的視線里,而且要多提問,多讓他們演示,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樣才不至於讓心裡產生自己是陪客,或以為被老師遺忘的心態。在個別輔導時要主動接近學生,常常多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懷,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樂於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三、開拓心理教學,培養孩子樹立正確地人生觀。
家庭是培育愛的學校。在人生旅途上,家庭無疑是他們的第一所學校。要使每個學生在家庭覺得溫暖,必須讓其家庭真正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源泉。在家庭里,父母應當成為真正的老師,不僅要以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去指導子女,而且能夠以身作則,展示出道德准則的典範,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校與社會是家庭教育的深化與延伸。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第二大影響力的地方是學校。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不容忽視,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教育與矯正。能通過交友方式, 打通學生的心扉, 教會他們學會學習、 學會做事、學會與人交往、相處、溝通的人際關系;達到與社會和諧、與自然和諧、與身心和諧,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另一方面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內容包括學生個人簡歷、家庭成員情況、個性的心理特點等。使學生生的意志品格、審美觀、道德觀得到健康的發展,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p.s.資料確實不好找,沒有現成的,我雖然學師范專業,但是有些問題也不太了解。結合自己所學,再參考了一下別人的文章,大體上就是這么個框架,我沒有仔細的修改,因為你這個題目還是比較寬泛的,我不知道你是做論文還做論述,所以,具體的修改只能你自己動手了。不過框架還是比較清晰的,很好修改。
⑸ 針對中小學生發展的時代特點,應如何進行教育
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信?
發現孩子在父母面前總是不自信,但是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內都是看不到不自容信的一面。這時候說明孩子對自己父母的害怕和擔心。可能是由於父母經常性的大聲訓斥和經常性凶孩子,對孩子過於嚴格等有關。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多跟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多跟孩子溝通。而且多聽從孩子的內心的秘密,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在父母面前不自信了。
孩子在講台上或者公眾場合講話很小聲,並且表現感覺明顯自信不足。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是從小就在一個不是太多人的環境中長大。而且從小沒有樹立講台和公眾講話的意識。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多鼓勵之外,還需要多帶孩子上講台,上舞台,多鍛煉講台,舞台和公眾場合講話的能力。可以自己帶孩子一起,也可以給孩子報一些相關的培訓。效果還是不錯的。
⑹ 當代00後小學生有何時代特徵
當代00後小學生沒有什麼時代特徵,他們是跨時代的孩子們。。有的愛古風,有的愛玄幻…內…尼,總之容,幼稚與不幼稚的孩子都是存在的。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所以孩子們之間也不同呢,不能因為一些特例而武斷的就覺得00後的孩子們都是這樣子的,so,孩子們是需要引導的,也需要有一個獨立的頭腦。。有點跑題了額..
⑺ 中小學生有那些特點
中小學生的特點
一、好新。少兒大腦處於發育階段,聽視嗅覺能力逐漸加強,對新鮮事物敏感,喜歡形狀、顏色、氣味、聲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歡學習新數、新語言等信號,但有厭舊情緒。
二、好動。少兒隨著觸覺能力逐漸敏銳,喜歡東看看,西摸摸,活動不停。
跑、跳、做等是學生好動的表現。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三、好勝。少兒隨著發育,運動能力逐漸提高,喜勝厭敗。如受到教師表揚會喜形於色,受到批評則表現灰心喪氣。
四、好學。少兒大腦皮質的內回組織日趨完善,神經細胞日趨粗壯,傳遞信息神經纖維的髓靴化日趨實現,求知慾強,喜歡讀書,要求上進。但遇到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⑻ 下列屬於中學生時代發展特點的是
D 分 析: 解答本題要注意兩點:一是:「不屬於」,二是青春期「心理」特點。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特點是教材的相關鏈接。只要識記即可。D項體現的青春期的身體特點。答案選D. 考點: 青春期心理發展
⑼ 中小學生發展的時代特點有哪些
不同的生活環境將影響其「本我」(天分與性格)的發展,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聰明,反應特別快,也特別容易逆反
⑽ 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1、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優勢
中學生一般能擺脫具體事物的限制,運用概念、提出假設、檢驗假設來進行抽象邏輯思維。
中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已有預見性特徵,即能在復雜活動或問題解決之前有計劃、有策略。
中學生的思維具有形式化的特徵,即中學生能時常有意或無意地運用邏輯規律來解決問題。
中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或自我監控能力,即表現為中學生不但能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還能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控,確保思維的正確性和高效。
中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逐步增長。突出表現在他們能不斷提出新的假設、理論,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顯增強。
2、辯證邏輯思維開始發展
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論思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著辯證思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抽象思維和辯證思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局面。中學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理論與實踐等的辨證關系,能用全面、發展、聯系的觀點去分析和解決間題。
中學生的思維結構趨於穩定,並基本完整與系統化。中學生由於理論思維的發展,思維結構的內部關系更加協調,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演繹與歸納、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認知與非認知因素等形成了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從而使中學生思維的功能更完善,思維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