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昌寧珠街民族中學吳永秀圖片
昌寧縣珠街彝族鄉概況位置區劃珠街彝族鄉位於昌寧縣東北部,古名「豬街」,以我國「十二生肖」紀年紀日法得名,後雅化為「珠街」。鄉政府駐珠街村,座落在黑惠江畔,距縣城112公里。珠街彝族鄉地處「三州五縣」結合部,全鄉國土面積280平方公里,東與大理州巍山縣相連,南與臨滄市鳳慶縣毗鄰,西接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北與大理州永平縣、漾濞縣兩縣接壤。全鄉轄岔河、慶美、珠街、子堂、金寶、黑馬、比此、谷滿、羊街、從崗10個村民委員會,140個村民小組。地理氣候珠街彝族鄉屬於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段,南北長23.5公里,東西長22公里。西北部阿依山最高峰頂海拔2816.3米,最低海拔黑惠江1100米,地勢兩邊高,中間凹,呈「板瓦」狀,東、南、西、北都是高山,略中部是黑惠江。黑惠江自北向南平緩流淌,縱流珠街境內長達22.5公里,八條支流像八隻小蝌蚪依偎著黑惠江。珠街彝族鄉呈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經濟社會2007年末,全鄉有居民4166戶,總人口15553人,其中少數民族14532人,占總人口93.44%,農業戶數3832戶,人口15046人,占總人口的96.74%。2007年末,珠街彝族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434.8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2萬元,本級財政收入333.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1元。全鄉產糧7936萬公斤,年實現產值600萬元。烤煙種植完成產量165萬公斤,年實現產值1620.97萬元。大生畜存欄13100頭,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000萬元以上。全鄉有泡核桃81728畝,人均佔有面積達3.8畝,年產乾果858多噸,年實現產值957.36多萬元。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579人,教師36人。有村完小10所,社小及其它校點19所,在校小學生1369人,教師79人。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0個。廣播電視覆蓋率86%,有線電視覆蓋率3.4%。鄉內公路里程193.47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車率達90%。小Ⅱ型水庫3座,主要灌溉溝渠48條,小水窖口12417(其中煙用水窖5771口),基本農田水利化程度達45%。自然資源全鄉擁有林地280005畝,森林覆蓋率55.7%,培育了100多萬立方米的活木苗材,主要樹種有雲南松、紅椿、楠木、香樟、核桃、水冬瓜、杜鵑、山茶等。林間菌類和野生葯材種類繁多,有羊肝菌、香菇(又名香蕈)、木耳、雞樅等菌類,也有松茸、天麻、杜仲等名貴葯材。林間常有虎、熊、豹、麂子、白鷳等野生動物出沒。全鄉耕地面積27757畝,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豆類、油菜、茶葉、烤煙、辣椒、紅花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珠街黃豆、羊街辣椒走俏市場,深受青睞。珠街彝族鄉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金寶田壩心、珠街白合、子堂下比巴、比此沿江等地,有儲量可觀的銻礦、銅礦礦床和非金石的硅灰石。民族文化珠街境內有彝、苗、傈僳、白、回、景頗、傣族等七個少數民族雜居,少數民族人口14261人,占總人口的93.1%,其中彝族13620人,占總人口的89%。珠街是全縣乃至全市,彝族聚居最為集中,彝族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民族鄉。生活在珠街這塊熱土上的各民族勤勞質朴、能歌善舞,創造了絢爛多採的民族文化。神秘、動人的古老傳說,香味濃郁的彝族小罐茶,熱情淳樸的彝家敬茶敬酒歌,多姿多彩的彝、苗族「打歌」,優美動聽的山歌和「彝族嗩吶」……凝成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藝節目多次在市縣文藝匯演中取得優異成績。2003年珠街彝族鄉被保山市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2004年中央電視台記者親赴珠街采訪,《珠街打歌表演》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文藝橋》欄目播出,深受關注;2005年穀滿依碼箐葫蘆笙音樂、依碼箐傈僳族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以及四位民間傳統文化繼承人被列入市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是彝族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火把節。這天不僅要宰豬宰羊喝酒,而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陀螺、對山歌、打鞦韆等文體活動。晚上舉著點燃的火把,巡繞住宅、田間,用陳松香灑火把,以驅蟲除害,驅除邪氣,播撒美好祝福,之後彝族兒女們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成群的圍在熊熊的篝火旁,盡情歌舞,通宵達旦。發展思路「十一五」期,珠街將堅持「抓機遇,重基礎;強科技,建支柱;糧煙林畜齊發展,富彝民、興彝鄉」的發展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萬畝優質糧食基地、萬畝優質煙葉生產基地、10萬畝核桃基地、綠色生態養殖基地」四大基地為重點,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穩定推進「四村」建設,構建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彝鄉。
❷ 昌寧縣卡斯鎮龍塘的小學作文
細水長流,靜悄悄的,從未有過的安寧。就在這一瞬間,彷彿整個浩瀚的人生凝結了,不再嘻嘻哈哈。不再紛紛攘攘。一切就像變了個樣子。是成長打破了沉寂的寧靜,讓人擔憂,害怕,抵觸。
童年隨口而出的言語,隨風而揚的姿勢,和那從容不迫的習慣。整個人的身心都感到歡快自如,可僅僅只意味著童年。以前什麼都不懂,只想到說玩就是孩子最大的樂趣,快樂就是孩子最渴望的人生。哪怕是到土裡抓一坨泥巴,隨意的發揮想像,捏著各式各樣的造型。都會覺得幸福如此簡單,包括有很多有趣的事兒,花樣繁多。滾鐵環,插秧苗,捉螃蟹,打彈珠。這些不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可是事實上我們會忽略的往往就是學習,什麼都不懂得年紀,我們要去學習漢字,拼音,以往按照我們的說法就是:「啊.波.吃.的.一」。這些只能夠讓我們模糊的讀起的只有字母,那個時候又怎麼會明白是什麼,只需要知道老師教學生讀。慢慢的一步步往上,我們知道了1+1=2這回事兒。如果說這是人生路上必須有的鋪墊,那也只能咬著牙,挺挺。漫長的歲月伴隨我們成長最多最有趣的就是時間和小夥伴,沒有這些,有怎麼度過童年。
一談到學習,不知道是為什麼,好像整個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會覺得有些許吃力,再怎麼努力,都沒有著陸點。就好像一架無人偵察機,如果你不設置好它的航線,一旦飛出去了,在想等著它飛回來,恐怕不能夠辦到。這些損失又拿什麼來彌補呢!在現實生活中,我發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必須要通過努力,堅持。才有希望完成,不然再怎麼想都是望洋興嘆。但是另一類事例也表明了一個觀點,就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沒有得到知識普及的人,他們照樣要生活。想到這我就有點奇怪了,為什麼有些人擁有很高的學歷,知識豐富,卻在現實社會中站不穩腳跟。而沒有知識的人,在這個社會中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工作,維持自己的生活,甚至過得更好。難道說學習並沒有什麼用處嗎?
留下的這個問題,我曾經在許多人面前高傲的提起,卻得到的只有默默的笑聲,不管是同齡人還是經歷過比我還要大的人。只要有一絲機會我都沒有放過,最終這個結果我是很不滿意。就覺得我問的這個問題是不是不對,或者說簡單的問題是我自己想的復雜了。我不想就這樣被打敗,我試圖閱讀書籍,可是對於我的年齡和文化水平來說我還做不到面面俱到。哪怕只有一點點深奧,我就不懂。知道成長過後,我才明白,還是我自己問的方式不對。所以得不到解決,就好像一個人拿著魚竿,一個人拿著漁網。再問誰能夠捕到更過的魚。
「學習」包括一直到高中生涯的我,都還是沒有弄明白怎麼學,怎麼做,才能夠掌握,才能學好。不但沒有更好的結果,還逐漸地復雜凌亂,根本不再有目標,就變成了沒有目的性的學習。理解不到精華,付出再多都是枉然。後來我的學習不再是學習,而是更深層次的探討了。我學習了心理學,哪怕我沒有基礎,沒有功底,沒有任何鋪墊,就這樣踏上了第一步,我開始了解心理。各種各樣的嘗試,讓我學到了一點東西。於是我覺得這條路視乎我能夠繼續走下去,沒想到一次經歷,狠狠地打擊了我。簡直可以用不堪一擊來形容,從未有過的痛苦,一次性的加持在我身上,讓我覺得到了人生低谷。再也無法站立,再也不想去研究了,就是這樣我才感覺荒廢了好多光陰,覺得現在根本不是我學這些東西的時候,我了解這些並沒有什麼用。慢慢,我學會了墮落,變得可以舍棄一切,每天不是吃就是睡,一直沉浸在放縱的節奏里,變得逃脫一切,不敢面對,就導致了我的學習生涯,走到了瓶頸,沒有人理睬,就好像在一片廢墟,連最不受歡迎的一處都不接受我。又加上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種種原因。根本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學習成績就再也沒有提升過。哪怕是一點點,都沒有。甚至直接向放棄學業。
我並不是一個果斷的人,而且再遇到很嚴重的事情過後,自己不能夠作出決定,就算是當時想到是這樣,但是過後又覺得是不是不能夠這樣,該怎麼辦。其實這就應該是沒有主見吧。所以一直考慮,做不出選擇,就是最糟的行為。但是沒有主見不代表,不敢挺身而出,不面對,始終有一句話,該來的總會到來,不會延遲,不會早到,就在那一刻,也可以算突然襲擊。所以我有責任,敢面對,但是沒有主見。缺點習慣久了就真的變成習慣了,應該慢慢改掉不好的習慣。
人生就應該真心實意付出,只有付出了,才會收到回報,事實上就算是未成年的人,也不能夠再叫他們為孩子,因為他們也在成長,也在經歷,不論好與壞。只要有心,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其實說得多了,就普遍了,誰都知道了。是這樣,是應該這樣,但是一到困難來臨該解決的時候,又說沒事慢慢來。總會有人這樣,但要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需要自己完成。但是不能夠掌控,所以要考慮好,怎樣做才滿意,我不是人生的主考官,但我能改變我的人生。坦誠至關重要。
人生就像是一杯熱茶,剛泡好的時候苦苦的,慢慢一次次的過濾。就變得平淡了。人生就是這樣。
❸ 中國建築氣候區劃圖,昌寧縣屬於什麼區
昌寧縣來位於雲南省西部,源於1933年由保山永昌、順寧鳳慶析置設縣,取兩地名後一字為縣名,屬保山市。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由高漸低,形成山壩南北縱列高山壩谷相間的地貌狀態,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低熱、溫熱、溫涼、高寒4個氣候帶。境內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40.4℃,極端最低氣溫-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無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統河、更戛河、大田壩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保山市隆陽區東南。[1]
雲南省昌寧縣是一個年輕的多民族山區農業縣,地處滇西大理、臨滄、保山三地結合部,屬保山地區,山區面積97.05%。昌寧縣絕大部分地區適宜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生長。東部及中部約70%的溫涼山區、半山區適宜種植茶葉、嫁接核桃。南部及西部20%的低熱、溫熱河谷區適宜發展甘蔗、種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亞熱帶水果。全縣林地面積為總面積的71.4%。森林覆蓋率為39.42%。境內居住著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9.8%。
❹ 2014昌寧縣中考全縣排名
700分以上全縣1205個人。狀元是我朋友。張彥寧。792
❺ 雲南保山昌寧珠街
昌寧縣珠街彝族鄉概況
位置區劃 珠街彝族鄉位於昌寧縣東北部,古名「豬街」,以我國「十二生肖」紀年紀日法得名,後雅化為「珠街」。鄉政府駐珠街村,座落在黑惠江畔,距縣城112公里。珠街彝族鄉地處「三州五縣」結合部,全鄉國土面積280平方公里,東與大理州巍山縣相連,南與臨滄市鳳慶縣毗鄰,西接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北與大理州永平縣、漾濞縣兩縣接壤。全鄉轄岔河、慶美、珠街、子堂、金寶、黑馬、比此、谷滿、羊街、從崗10個村民委員會,140個村民小組。
地理氣候 珠街彝族鄉屬於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段,南北長23.5公里,東西長22公里。西北部阿依山最高峰頂海拔2816.3米,最低海拔黑惠江1100米,地勢兩邊高,中間凹,呈「板瓦」狀,東、南、西、北都是高山,略中部是黑惠江。黑惠江自北向南平緩流淌,縱流珠街境內長達22.5公里,八條支流像八隻小蝌蚪依偎著黑惠江。珠街彝族鄉呈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
經濟社會 2007年末,全鄉有居民4166戶,總人口15553人,其中少數民族14532人,占總人口93.44%,農業戶數3832戶,人口15046人,占總人口的96.74%。2007年末,珠街彝族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434.8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2萬元,本級財政收入333.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7.1元。全鄉產糧7936萬公斤,年實現產值600萬元。烤煙種植完成產量165萬公斤,年實現產值1620.97萬元。大生畜存欄13100頭,實現畜牧業總產值1000萬元以上。全鄉有泡核桃81728畝,人均佔有面積達3.8畝,年產乾果858多噸,年實現產值957.36多萬元。
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579人,教師36人。有村完小10所,社小及其它校點19所,在校小學生1369人,教師79人。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0個。廣播電視覆蓋率86%,有線電視覆蓋率3.4%。鄉內公路里程193.47公里,實現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車率達90%。小Ⅱ型水庫3座,主要灌溉溝渠48條,小水窖口12417(其中煙用水窖5771口),基本農田水利化程度達45%。
自然資源 全鄉擁有林地280005畝,森林覆蓋率55.7%,培育了100多萬立方米的活木苗材,主要樹種有雲南松、紅椿、楠木、香樟、核桃、水冬瓜、杜鵑、山茶等。林間菌類和野生葯材種類繁多,有羊肝菌、香菇(又名香蕈)、木耳、雞樅等菌類,也有松茸、天麻、杜仲等名貴葯材。林間常有虎、熊、豹、麂子、白鷳等野生動物出沒。
全鄉耕地面積27757畝,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豆類、油菜、茶葉、烤煙、辣椒、紅花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珠街黃豆、羊街辣椒走俏市場,深受青睞。珠街彝族鄉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金寶田壩心、珠街白合、子堂下比巴、比此沿江等地,有儲量可觀的銻礦、銅礦礦床和非金石的硅灰石。
民族文化 珠街境內有彝、苗、傈僳、白、回、景頗、傣族等七個少數民族雜居,少數民族人口14261人,占總人口的93.1%,其中彝族13620人,占總人口的89%。珠街是全縣乃至全市,彝族聚居最為集中,彝族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民族鄉。生活在珠街這塊熱土上的各民族勤勞質朴、能歌善舞,創造了絢爛多採的民族文化。神秘、動人的古老傳說,香味濃郁的彝族小罐茶,熱情淳樸的彝家敬茶敬酒歌,多姿多彩的彝、苗族「打歌」,優美動聽的山歌和「彝族嗩吶」……凝成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藝節目多次在市縣文藝匯演中取得優異成績。2003年珠街彝族鄉被保山市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2004年中央電視台記者親赴珠街采訪,《珠街打歌表演》在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文藝橋》欄目播出,深受關注;2005年穀滿依碼箐葫蘆笙音樂、依碼箐傈僳族苗族傳統文化保護區以及四位民間傳統文化繼承人被列入市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是彝族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火把節。這天不僅要宰豬宰羊喝酒,而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陀螺、對山歌、打鞦韆等文體活動。晚上舉著點燃的火把,巡繞住宅、田間,用陳松香灑火把,以驅蟲除害,驅除邪氣,播撒美好祝福,之後彝族兒女們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成群的圍在熊熊的篝火旁,盡情歌舞,通宵達旦。
發展思路 「十一五」期,珠街將堅持「抓機遇,重基礎;強科技,建支柱;糧煙林畜齊發展,富彝民、興彝鄉」的發展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萬畝優質糧食基地、萬畝優質煙葉生產基地、10萬畝核桃基地、綠色生態養殖基地」四大基地為重點,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穩定推進「四村」 建設,構建快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彝鄉。
❻ 202O年昌寧縣不招收教師是真的嗎
2020年昌寧縣不招收教師不是真的。有一部分是去985。521高等教育。去招聘。還有一部分中小學。招聘特崗教師。
❼ 包頭市中小學名錄及地址所屬行政區,要做數據統計分析用。謝謝各位,能提供找尋方法的也行。再謝各位大俠
不能給你個全面的 回答,建議你去 QQ朋友和chinaren 裡面查找一下! 那裡面 非常全面! 學校內有很多:
青山區容:包四中(初/高)、包五中、北重一中、北重二中、一機二中
昆區:包頭29中、包頭35中,包鋼三中、包鋼四中、包鋼九中、包六中(初/高)
東河區:包一中(初/高),包二中(初/高)
九原區:三十三中(初/高)
包一中(初/高)不知道還是否有初中,如果有,頂著包頭重點高中牌子的中學你覺得初中如何呢?
包四中(初/高)是混合中學,高中是重點高中,初中會弱嗎?
包五中,小太陽小時候那會以上包五中為榮。
北重一中現在可稱得上是包頭最好的初中了,小太陽從那裡畢業。
包鋼四中是實驗軍校,管理很嚴格,對現在浮躁孩子的成長還是有好處。小太陽的表妹從這里畢業然後考進了包鋼一中。
包鋼三中,包鋼四中的鄰居。
❽ 中國貧困地區集中在哪貧困到什麼程度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西部山區及西南、東北地區。包括甘肅地區,雲南,貴州的局部山區。
其特徵有: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全國共有5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全中國17個省級行政區內,其中以西藏自治區為最多,其後為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陝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甘肅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中國貧困地區面臨五大突出問題。
一是道路交通。經過多年發展,全國交通主網干線已經基本健全,但是貧困地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村組內道路還欠賬很多。
二是生產用電。現在生活用電基本解決了,但是西部貧困地區還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產所需的三相電,制約了當地產業發展。
三是農村住房。目前國家對農村危房改造有補貼,但是農民自己還是要出大頭,越窮的人越享受不到補貼、越蓋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四是教育問題。山裡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嶺去上學,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學校附近陪讀。還有的貧困家庭孩子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出現因學致貧現象。
五是醫療衛生。貧困地區缺乏醫療資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後全勞動力弄成半勞動力、半勞動力弄成沒勞動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著窮。
❾ 昌寧縣的地理環境
2007年,昌寧縣生產總值達到22.09億元,比2002年增加10.9億元,年均增長10.9%,第一產業增加值由5.7億元增加到了9.6億元,年均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3億元增加到了5.4億元,年均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由3.2億元增加到了7.1億元,年均增長14.4%。三次產業比例由2002年的51.1:20.3:28.6調整為43.3:24.5:32.2。
2012年全年生產總值579087萬元,同比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772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210241萬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137074萬元,增長19.1%,三次產業分別拉動國民經濟增長2.9、4.8和5.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6.8:27.1:26.1調整為40.0:36.3:23.7。 2007年,昌寧縣實現現價農業總產值16.3億元,年均增長7.1%。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實現總產14.87萬噸,人均佔有糧食達432公斤。甘蔗、烤煙、香料煙、茶葉和核桃產業面積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香料煙、茶葉和核桃產業位居全市第一位。2006至2007年榨季入榨甘蔗65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收購烤煙19.4萬擔,實現產值9748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1.5%和94%。收購香料煙8.8萬擔,實現產值4566萬元,分別是2002年的3.7倍和3.9倍。生產干茶6877噸,比2002年增長63.7%;實現產值3.06億元,是2002年的10.4倍。新植泡核桃24.2萬畝,總面積達75萬畝,是2002年的2.5倍;實現產量8100噸,是2002年的2.6倍。林業、畜牧、果蔬等產業快速發展,累計完成造林47萬畝;畜牧業肉類總產3.9萬噸,現價總產值3.9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70.1%和58.9%。整合各類資金2700萬元,實施新農村試點建設72個,取得階段性成效,田園勐廷等試點示範帶動作用逐步顯現。
2012年昌寧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5730萬元,同比增長7.1%。其中: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206431萬元、11419萬元、135000萬元、6550萬元、6330萬元,分別增長5.45%、1.98%、11.1%、1.46%、1.86%。茶葉、泡核桃,油菜籽等農產品產量大幅增長。
201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表 產品名稱 糧食 烤煙 香料煙 甘蔗 茶葉 泡核桃 油菜籽 水果 蔬菜 計量單位 噸 噸 噸 噸 噸 噸 噸 噸 噸 2012年 188870 15000 5645 622100 15425 23003 4849 107791 119039 比上年±% 4.69 8.3 2.51 12.07 20.24 14.98 20.3 -9.7 15.7 2007年,實現現價工業總產值10.36億元,年均增長1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4.3億元,年均增長17.8%;利潤總額達4000萬元,年均增長52%。行業整合和資源整合取得突破,成功引進了康豐、龍潤、立得、興牧、樺東等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了恆盛、貞元、建星、映山等一批骨幹企業。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貞元、盛吉、恆盛、康豐等企業相繼完成了一批技改擴建和節能降耗項目。特色工業園區規劃通過市級評審,木材加工園建設已經啟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昌寧縣個體私營戶達11738戶,比2002年增加7011戶,其中私營企業345戶,比2002年增加255戶;上繳稅金達9005萬元,在2002年的基礎上翻了兩番。
2012年全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529279萬元,含小灣電站、電力公司,同比增長37.5%,實現工業增加值175200萬元,增長15.3%,拉動經濟增長3.3個百分點。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304430萬元,增長53.4%;重工業產值224849萬元,增長21.1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7951萬元,比上年增長36.25%;實現利稅20058萬元,增長19.86%,在18戶縣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5戶虧損。
201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2011年比上年±%食糖 噸 70784 41.8 精礦含錫 噸 77 -22.22 水泥 噸 426796 426.67 工業硅 噸 17674 9.28 機制紙及漿板 噸 6540 -18.81 發電量 萬度 12698 6.13 原煤 萬噸 35.59 3.49 磚 萬塊 14946 -2.06 精製茶 噸 21416 52.2 酒精 千升 6895 70.25 2007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6218萬元,比2002年增加6257萬元,年均增長10.2%;基金收入427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195萬元,比2002年增加2828萬元,年均增長7.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2732萬元,比2002年增加24114萬元,年均增長18.1%。積極構建新型銀政企合作關系,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作用不斷增強。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6億元,年均增長19.4%;貸款余額12億元,年均增長7.9%。城鄉消費持續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8億元,年均增長15.6%。零售物價總指數和消費品價格指數分別為106.3%和106.6%。實現旅遊總收入3190萬元。
2012年,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9799萬元,同比增11432萬元,增長16.7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110萬元,同比增10398萬元,增長24.93%。完成財政總支出232157萬元,同比增71364萬元,增長44.3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5207萬元,同比增64948萬元,增長43.22%。昌寧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0870萬元,比2011年增長15.2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1389萬元,比年初增長20.05%。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26599萬元,比年初增長12.76%。人均儲蓄存款7242元,同比增1170元,增長19.27%。 2012年「歡樂鄉村大家樂」文化創建活動彰顯特色。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室、自然村文化院等與新農村建設、黨建活動及農村「一事一議」獎補項目進行完全整合,並產生效益。文物保護得到加強,「四有」措施落實到位,完成了卡斯、大田壩兩個變電站站址的文物調勘工作,編制完成了魯道源故居、趙家老宅、姚家坡烈士陵園、明德鎖水閣四個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央補助地方文化體育與傳媒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項目申報工作。苗族服飾保護工作扎實推進,成果豐碩。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圓滿結束,新注冊成立昌寧杜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藝創作有所突破,已創作新節目26個。
昌寧苗族服飾。2006年5月26日,「昌寧苗族服飾」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12月21日,昌寧縣耉街苗族服飾被正式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苗族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五色衣」在這里得到了完整保留。
一是完成了25萬字的《昌寧苗族服飾》編撰工作。
二是完成了《昌寧苗族服飾圖片寫真集》的圖片資料收集工作,拍攝、收集了「昌寧苗族服飾」3216幅照片。
三是建立健全了保護項目和傳承人檔案。
四是積極審批種植脫毒大麻,保證了服飾原料的供給。
五是建立健全了保護機構。
六是建立了昌寧土皮太小學苗族服飾傳承點。
七是完成了「昌寧苗族服飾」口頭文學詩歌122首,傳說故事12萬字的收集工作。
八是創作完成了大型舞蹈史詩《苗嶺天風》劇目,被收錄入《保山文化詞典》。
九是完成了歌曲《五彩盛裝》創作,並榮獲保山市首屆新農村劇目展演金獎。
十是完成了《五彩盛裝》MTV拍攝,製作完成了「昌寧苗族服飾」宣傳片。 昌寧縣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屬少數民族群眾信仰;還有大部分少數民族群眾信仰原始宗教。全縣有佛教寺廟20個,清真寺2個,基督教簡易教堂一個。截至2002年末,有神職人員35人。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6年昌寧縣世居的7種少數民族人口普查情況:
彝族
彝族是昌寧縣人口較多,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珠街彝族鄉、耈街彝族苗族鄉、柯街鎮、卡斯鎮、灣甸傣族鄉等鄉鎮。昌寧縣彝族人口20408人,占昌寧縣總人口的6%,占昌寧縣少數民族人口的56.5%。
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土著民族,社會經濟發展較快。總人口6336人,占昌寧縣人口1.9%,占昌寧縣少數民族人口21.3%。主要分布在灣甸傣族鄉、柯街鎮、卡斯鎮和勐統鎮等4個鄉鎮。
苗族
苗族來昌寧定居有130餘年歷史。是一個勇敢剽悍的民族,性格溫和,歷史以來在與其它民族交往中能和睦相處。昌寧縣境內苗族總人口5093人,佔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的第三位。
布朗族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卡斯鎮卡斯村的雙龍社、二溝社、應柏社、小窩鋪社;新谷村的谷板社、中寨社;邑林村的下寨社和更戛鄉西米村的白草林社、大出水社。總人口1691人,占昌寧縣總人口的0.49%,占昌寧縣少數民族人口的5%。
回族
昌寧縣境內的回族是客居民族,總人口968人,占昌寧縣總人口的0.3%,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2.7%。大分散小集中在田園鎮、灣甸鄉和柯街鎮三個鄉鎮中。
白族
白族主要居住在卡斯鎮蘭山村二道橋社。總人口829人,占昌寧縣人口的0.2%,占昌寧縣少數民族人口的2%。
傈僳族
昌寧縣境內傈僳族系客籍民族,主要分布在珠街彝族鄉谷滿村曼富路社,羊街村李子園社和更戛鄉米河上新寨、下新寨社。總人口429人,占昌寧縣總人口0.12%,占昌寧縣少數民族人口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