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學生身體發展 都有哪些一般性特點,如何 根裾這些特點合理安排教學 (可以
中學生身體發展主要包括一些外在的,或者是內在的聲音,各個方面你讓他們與以前的切切身實際來對比一下,了解一下就會
⑵ 論述中小學生發展具有哪些時代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教育者應如何進行教育論述
答、時代特點:()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維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 (3)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參照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相關答案要點,已確認是正確的,論述部分自由發揮,給了你點參考框架)
針對性教育:
1、心理教育
一、建立心育導向機制
充分發揮教務處、年級組長、學生會、班主任、班幹部的作用,狠抓校風、班風,人際關系及校園文化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周進行「班級管理」量化評化,評比內容包括儀容儀表、考勤、紀律、衛生、宿舍內務、好人好事等,並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進行小結,對先進班級頒發「流動紅旗」進行表彰。通過心理輔導講座、主題班會、心理活動課等多種途徑,加強學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面對危機時的心理應對能力,教給學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套心理自助機制。採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貧困學生窘迫抑鬱心理狀態進行干預,對成績落後學生的自卑無望心理進行鼓勵,對單親家庭學生的父母之愛缺失的心理給予溫暖關懷,對早戀學生的朦朧情感給予正確引導等。通過團隊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的情操,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等等。這些導向手段對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
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對中學生的健康心理形成與發展起著暗示熏陶的作用。通過美化、凈化校園,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消除不健康的東西,對學生心靈的污染,以豐富的校園文化佔領學生思想陣地。學校教學樓、運動場、花園、旗台、舞台等的設計都符合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把一些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的標語掛在教學樓,宿舍樓和餐廳,比如「了解自我、正視自我、欣賞自我、完善自我」、「微笑可以縮短心靈之間的距離」、「敞開心扉,讓陽光灑遍心房」等。學生隨時都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中。我們還通過宣傳欄,黑板報、團隊之聲廣播站等宣傳設施,定時刊登、播報時事和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健康的輿論導向。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用健康有益的東西佔領校園空間,感染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在各班創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和諧的同學關系和開放、合作、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創建優美的教室環境等。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群體心理氣氛,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團結協作、自由快樂、積極向上、滿足學生交往和歸屬的「情感家園」。良好的風氣催人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使學生具有安全感,並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雅,減少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和提高。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厭學是現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心理問題,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理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心得到健康調整。教師教學方法不靈活、嘲諷、相互間缺乏心理溝通,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抑。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消除師生心理障礙的關鍵,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學生就會喜歡上你的課,學習就有了興趣,學業成績也就隨之有了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就會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人格的健康發展。
三、開設心理輔導課
學校可根據專項計劃開設心理輔導課,並保證每班每個月開設一節心理輔導課。心理輔導課內容的選取建立在對本校學生心理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在確定心理輔導課內容時強調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考慮:①考慮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②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③考慮學校對學生教育的整體規劃的需要;④考慮學生所處的環境和他們的實際需要。學校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心理,社會交往、自我意識、青春期心理、消費休閑心理等方面。學校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組織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活動,充分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達到增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學校心理輔導課有定期跟蹤進的研討機制,有開課記錄,並有對心理輔導課的效果評價以及改進措施。
四、設立心理輔導室
學校結合現時期青少年良好心理缺乏的需要,開設心理輔導室,設立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室個別輔導是採取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輔導:①發展輔導,即幫助心理上比較健康、無明顯心理沖突、能基本適應環境的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和開發潛能,提高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以獲得更完善的發展;②適應輔導,即幫助心理比較健康、但在學習生活中存在各種煩惱和心理矛盾的學生解除困擾,減輕壓力,改善和提高適應能力;③障礙輔導,即幫助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學生克服障礙,緩解症狀,恢復心理健康。心理輔導室每周一到周五進行個體輔導,提供學生在適應、發展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輔導。心理輔導室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診斷、矯治心理行為的有效途徑和健康成長的空間,增強了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效性。
五、開展校園特色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展校園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自身特點,我們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一些生動活潑、健康積極、豐富多彩的敝開心扉,快樂生活活動,摸索出了「分時期,有重點、分層次、成系列」的成功經驗。在課間引導學生開展班際跳繩比賽,「看誰跳得遠」比賽、羽毛球比賽、三人籃球賽等等,增強友誼;採用升旗儀式上開設「學生訴心語」時間;每月舉辦一次專題心理講座或輔導工作小結,每學期開展寫「三信」(給老師一封信、給家長一封信、給同學一封信)活動;每年舉行校運會、元旦聯歡、歌舞書畫活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書畫展,讓他們備受溫暖。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這些活動,使學生郁積的心結得以開解,緊張繁重的學習生活得以放鬆,心情變得輕松,心胸變得豁達。
六、創新方法,改進心理教育手段
以前,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較多地停留在「堵」的方式中,哪班哪人哪方面發生了心理危機,就往哪裡突擊。教務處、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充當著「救火隊」、「消防員」的角色,輔導效果總是不夠理想。為此,學校應該不斷進行研究、討論、尋求對策,找到了一條心育秘訣:變「堵」為 「疏」主題引領,活動涵托,使心育工作達到防患於未然。可採取以下方法:
①實施「心理教育導師制」,即把一個班的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分工承擔,由各個科任教師分別承擔幾個學生的心育導師,以利於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疏導。
②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即針對學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的共性問題,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指導學生自覺進行心理調適。
③開展主題月活動,即緊緊抓住當代中學生活潑、好動、求新、求異、開放、民主等心理特徵,每月突出一個活動主題,形成系列,異彩紛呈,以促使學生克服孤僻、自私、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徵,養成守紀、合群、自製、頑強等心理品質。
④架設「學校——家庭」橋梁,即通過多種方式把心育環境的建設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不良心理行為得到很好的矯正。
⑤建立心育檔案,實行監督跟蹤,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指導和幫助,盡早地從心理危機中解脫出來。
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的需求也就更高。可以說,心理教育是使每一個學生獲得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一條「高速公路」,它需要社會上的有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需要個人多一點辛勤耕耘,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
七、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⒈全面滲透,全方位推進。加強學校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應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即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路。專門渠道就是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和實施心理治療;非專門性的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⒉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家庭的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庭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以身作則、率先示範。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注意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失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些困難、障礙、曲折、增強其自信,培養其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⒊營造一個寬松、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不能離開學校、家庭的教育和輔導,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熏陶。環境育人不良的社會環境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會各界和社區應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支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促進其發展,形成一個有益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只有為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凈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全社會都應高度重視,政府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家長要提高認識,配合學校做好工作;使少年兒童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將來踏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2、思想道德(或思想品德)的教育
首先,要掌握新時期中小學生的行為特點,思維方式,從而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新時期的中小學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70後甚至80後的教師是很不一樣的。我們那一代人,思想都比較保守,視野也比較受到限制,所以我們一般都比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90後的青少年則不同,由於網路的普及,知識更新加快,孩子們每天獲得的信息很多,這些信息也是良莠不分的。這些孩子的語氣、衣著、發型和行為都可能會有些怪異,有些另類,比如說,他們敢叫胡錦濤為「胡哥、濤哥、濤濤」等,實際上我們那一代人是不能容忍的,可是現在必須得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我們是承前啟後的一代人。老師必須得加強學習,否則我們可能跟不上孩子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當教師的,要學會和新生代的孩子交朋友,和他們平等對話,不能老擺「師道尊嚴」的架子,否則他們會不買賬的。要善待他們,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不能過於包容和放縱。第二、引導孩子們用好網路,而不要讓他們沉溺於網路。我認為,網路應用得好,就是一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生活、提高,非常有用、有效。在緊張的學習中,網路可以提供給我們太多的方便,可以讓我們進步的步伐走得更快。同時,網路也是個玩具,沉溺於其中而不能自拔者大有人在。所以,教育學生明辨是非,正確對待網路,把它作為我們的工具加以應用,而不要把它作為玩具,玩物喪志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說孩子們沉溺於網路和游戲之中,荒廢了學業,那就對不起養育我們的父母,關懷我們的老師,更會自毀大好前程,那太不值得了。
三、幫助孩子們樹立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獨生,家庭環境優越,往往缺乏責任感。有些孩子只要父母服務,而不知感恩父母,關心和回報父母。對別人更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對家庭都沒有責任心,又何談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呢?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某人負責,對某事負責,只有養成了凡事負責的習慣,將來才會對社會對國家負責。
四、教育孩子做有愛心的人。人都有自私自利的弱點,但是,社會往往經常出現各種災難、意外等,人總會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何況社會到任何時候都存在貧富不均,總是存在弱勢群體的。培養學生具有樂於助人的品德十分有意義。一個具有愛心的人總是樂善好施,充滿活力,現實社會我們總是報怨人心不古,報怨物慾橫流,好心人太少,熱心人不多,人情冷漠。在我們的學生身上,必須要注入愛心的教育,教師必須要言行一致,為學生做好表率。
五、加強法制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勢在必行,但不要只是空洞的說教,最好能結合實際,利用鮮活的案例來讓學生討論,發表看法,教師加以點撥,從而使學生得到正確引導,減少和避免青少年犯罪當然,新時期如何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這個話題,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要與家庭、社會緊密配合,而不能孤立地依靠學校。
3、關於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或人生觀世界觀(因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所以,選擇怎麼說都可以的)
一、注重交流,促進師生互為信任,增進情感。
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 「干一行、 愛一行」的精神,只有對本職工作無比熱愛,才能對學生產生深厚的感情;學生反過來才能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才能使學生從 「親其師」 ,到「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因此,我十分重視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從細微之處入手,處處事事體貼他們,如感情上的親近、學習上的幫助、生活的關懷,盡量滿足他們自尊需要。這樣,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誠意,消除了他們的疑懼、自卑等心理障礙,融洽師生的感情,促使這些學生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行動。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知識的多與少、先知與後知的差別,沒有人格上的差別。所以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因為教學過程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人際關系。師生之間的密切交往是促進學習進步的一個強勁的因素。和學生能夠交流溝通得像朋友一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會比較高,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諧的課堂氣氛才是教學相長的境界。當然,學生所學的功課不可能每章每節都能和生活聯系起來,但只要有聯系的就會使學生學得親切,感到學了有用,這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重要措施。從學生的感情入手,幫助學生樹立生活的信心、學習的信心,教學活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教育的時機,激發學習熱情。
贊美是人人都喜歡的,當我們贊美一個人的時候他必定會按照你所贊美的方向去做。只要我們多用贊美代替譏笑,多用鼓勵代替嫉妒,只要我們多講一句鼓勵的話,就會給別人以極大的支持與鼓舞。所以、我們應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成功體驗,老師在他們獲得每一點進步時,都應及時給予表揚與肯定,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尊、樹立自信。此外,還要注意到講課時,要把他們放在主要的視線里,而且要多提問,多讓他們演示,讓他們有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樣才不至於讓心裡產生自己是陪客,或以為被老師遺忘的心態。在個別輔導時要主動接近學生,常常多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懷,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樂於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三、開拓心理教學,培養孩子樹立正確地人生觀。
家庭是培育愛的學校。在人生旅途上,家庭無疑是他們的第一所學校。要使每個學生在家庭覺得溫暖,必須讓其家庭真正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源泉。在家庭里,父母應當成為真正的老師,不僅要以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去指導子女,而且能夠以身作則,展示出道德准則的典範,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校與社會是家庭教育的深化與延伸。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第二大影響力的地方是學校。當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不容忽視,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教育與矯正。能通過交友方式, 打通學生的心扉, 教會他們學會學習、 學會做事、學會與人交往、相處、溝通的人際關系;達到與社會和諧、與自然和諧、與身心和諧,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另一方面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內容包括學生個人簡歷、家庭成員情況、個性的心理特點等。使學生生的意志品格、審美觀、道德觀得到健康的發展,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p.s.資料確實不好找,沒有現成的,我雖然學師范專業,但是有些問題也不太了解。結合自己所學,再參考了一下別人的文章,大體上就是這么個框架,我沒有仔細的修改,因為你這個題目還是比較寬泛的,我不知道你是做論文還做論述,所以,具體的修改只能你自己動手了。不過框架還是比較清晰的,很好修改。
⑶ 中小學生在生活方面,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每個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富有活力,因為他們的發展,我們的未來才會變得更加光明,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培養,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們能茁壯健康的成長,可是中小學生在生活方面也有許多問題,我們也要不斷的進行改善和進步,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擁有一顆不斷奮進的心。
要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很多孩子一旦脫離了父母的監督,就會變得非常慵懶和貪玩,經常不按時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偶爾還會出現逃課的情況,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要讓孩子明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⑷ 小學生從哪些方面發展
小學是塑性時期,很多習慣都是從那時候養成。其實大家都是從小學走過來了,學習的習慣,專注力這些都是從小培養的,知識性的東西一般小學不會太多太緊張,成績方面不用抓太緊,關鍵是能找到興趣點從而培養起來。
⑸ 小學生的發展特點,有哪些方面
學習的發展
特點:1 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後逐步對學習的內容更感興趣。2 最初的學習興趣是不分化的,以後才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有不同的興趣。
認知的發展
一、記憶的發展
1 記憶容量的增加。
2有意識記超過無意識記成為記憶的主要方式
3意義記憶在記憶活動中逐漸佔主導地位
4詞的抽象記憶的發展速度逐漸超過形象記憶
5記憶策略的發展特點:復述 組織
二思維的發展
1 經歷一個思維發展的質變過程
2 不能擺脫形象性的邏輯思維
3 10歲左右是形象思維想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期
社會性發展
一、自我意識的發展
二、親子關系的發展
三、同伴關系的發展
四、友誼的發展
五、欺負與被欺負
⑹ 中小學生理想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是什麼
青少來年理想發展大致可分為自四個階段:
一是理想發展的准備階段,其特點是孩子視父母老師的要求為自己的理想;
二是生活理想階段,是孩子最早獨立思考的理想,是自己在活動中產生了興趣而憧憬的理想;
三是職業理想出現和開始發展階段,隨著興趣的發展,孩子逐步培養起某種愛好,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產生對某種職業的嚮往;
四是社會理想發展階段,這是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並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的必然結果,它往往同個人職業理想相聯系。
不過,上述理想發展的四個階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比如,第三階段孩子的理想多是從個人的愛好、感受和發展出發,很少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因此,家長就要有意識地把信仰的引導提到教育日程,用科學的信仰幫助孩子從職業理想過渡到正確的社會理想。
⑺ 什麼事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什麼好處,影響是什麼
小學生的發展按照官方說法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是指品德德行,智是指智力版,體是指身體健康,美權是指審美。全面發展肯定是好的,好處就是可以很好地適應社會上的各種主流的需求,可以在社會上得到一個不錯的地位。當然壞處也有,很多東西是有陰暗一面的,比如商業競爭啊,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啊等等腹黑的方面的話可能會不是很好的適應
⑻ 中小學生發展的時代特點有哪些
不同的生活環境將影響其「本我」(天分與性格)的發展,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聰明,反應特別快,也特別容易逆反
⑼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主要發展任務是什麼,如何理解
第一節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一、心理發展
1、定義: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2、四個基本特徵:①連續性與階段性;②定向性與順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異性
3、我國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①乳兒期(0-1歲);②嬰兒期(1-3歲);③幼兒期(3-6、7歲);④童年期(6、7歲-11、12歲);⑤少年期(11、12歲-14、15歲);⑥青年期(14、15歲-25歲);⑦成年期(25-65歲);⑧老年期(65歲以後)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徵
1.童年期
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造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
2.少年期
又稱學齡中期。這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整個少年期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的矛盾。
三、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意義
(一)學習准備
1、定義: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防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2、學習准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
縱向的學習准備是指從出生到成熟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准備;
橫向的學習准備是指每個年齡階段出現的各種內部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動力結構。
3、學習准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也影響學習的效率。學習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的發展又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准備。
(二)關鍵期(敏感期)
1、定義: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個體的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如:2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等。
2、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節 小學生的認知發展
一、認識發展的階段理論
1、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
2、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特點: 感覺和動作分化;後期思維開始萌芽
(二)前運算階段(2-7歲)
前運算,是指個體還不能藉助邏輯推理將事物的一種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狀態。
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用表徵形式認知客體的能力發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單一方向思維的限制,具有思維不可逆性,同時這一階段的兒童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其主要特徵表現如下:
(1)單維思維 (2)思維的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守恆觀念的形成。所謂守恆,是指兒童認識到客體在外形上發生了變化,但其特有的屬性不變。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思維主要有如下特徵:
(1)多維思維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在對事物進行分類時,不再像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只能進行單維度的分類,而是能夠根據物體的多個維度進行分類。
(2)思維的可逆性
這是守恆觀念出現的關鍵。這種可逆思維是運算思維的本質特徵之一。
(3)去自我中心
兒童逐漸學會從別人的觀點看問題,意識到別人持有與自己不同的觀念。他們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去自我中心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兒童與別人順利交往、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條件。
(4)具體邏輯推理
進入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進行逆轉,他們已經發展出了完整的、邏輯的思維體系。
(四)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二、認知發展階段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皮亞傑所揭示的思維發展的階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維發展的順序是不可改變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具體個體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條件下不存在階段的特殊性。
三、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①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②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③教學應適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第三節 小學生的人格與社會性發展
一、人格的發展
(一)定義:人格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二)人格發展的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理論如下所示(其中前5個階段屬於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 基本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0-1.5歲)
發展任務: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2. 自主感對羞恥感(1.5-3歲)
發展任務:培養自主性
3. 主動感對內疚感(3-6、7歲)
發展任務:培養主動性
4. 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
發展任務:培養勤奮感
該階段影響兒童活動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轉向同伴、學校和其他社會機構,教師在培養勤奮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5. 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
發展任務:培養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6. 親密感對孤獨感(18-25歲)
7. 繁殖感對停滯感(25-50歲)
8. 自我整合對絕望感(50歲以後)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的教育含義
埃里克森的理論指明了每個發展階段的任務,並給出了解決危機、完成任務的具體教育方法,有助於教師理解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所面臨的沖突類型,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勢利導,對症下葯。
根據埃里克森的發展階段理論.小學兒童所面臨的主要危機是「勤奮與自卑」之間的沖突。在這一階段,小學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所以,在小學教育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小學生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
二、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1、定義: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
2、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一是認識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二)發展階段:
1. 生理自我(1歲末開始,3歲左右基本成熟)
2. 社會自我(3歲以後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 心理自我(在青年初期開始發展和形成)
(三)自我意識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1)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著個人對自己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進行調節的能力。
(2)自我評價的性質決定人格發展的方向。
(3)自我調控能力制約著人格的發展。
三、社會性發展
(一)小學兒童的社會性認知
社會性認知是指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情緒、思想、動機的認知,以及對社會關系和對集體組織間關系的認知,與個體的認知能力發展相對應。
(二)小學兒童的社會性交往
小學兒童的交往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隨著小學兒童的獨立性、批判性的不斷增強,小學兒童與父母、教師的關系從依賴開始走向自主,從對成人權威的完全信服到開始表現出懷疑和思考。同時,具有更加平等關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並對兒童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⑽ 小學生全面發展有哪些方面~~~
德、智、體、美、勞
就是要有優秀的品德,良好的智力,健康的身體,衣著要整潔大方,熱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