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的遠程培訓
繼教網全力為各級教師培訓機構打造一個網上工作 ( 公共服務 ) 平台。基於最內新網路技術和數據容庫技術開發了適合學員學習、教師輔導與考核、培訓機構組織和管理的遠程培訓系統,形成了全國繼教網公共服務平台、區域教師網聯、縣區學習與資源中心和校本培訓四級管理的基本框架。平台可支持百萬人同時在線學習,擁有強大的視頻直播、點播、視頻互動功能。同時,提供強大的在線考試功能,能同時讓數萬人在網上進行考試。網站設置了教學中心、信息中心、交流中心、資源共享、教研指導等 10 個重要的一級欄目及文章搜索、在線課堂等多個輔助欄目,為廣大校長、教師提供豐富的教育信息、教學經驗、教研指導知識,滿足培訓機構的多樣化需求。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上可隨時隨地進行多種方式交互的特點,全國繼教網還提供了教育論壇、教師博客、校長博客、課件展示等多種交流平台。繼教網多方位、多層次地滿足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服務質量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
『貳』 教師成長需要什麼樣的平台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這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李希貴先生在《學生第二》一書中這樣說,「對一位校長或教育管理工作者來說,關注學生首先應從關注教師開始。」美國學者阿瑟·庫姆斯等在《學校領導新概念》一書中明確指出:「有活力的組織對教育者的個人和職業成長有重要的貢獻。」可見,學校是教師的立業之基,成才之本,任何教師的成長與成功離不開學校為其搭建的平台。那麼,教師的專業成長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平台,或者說,學校能為教師的成長搭建怎樣的平台?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實踐平台做教師,最多的就是課堂教學實踐。一般而言,年輕教師參加工作都要承擔學科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數年如一日的持續工作,使得他有機會廣泛、深入地接觸學生,並進行生動地交流、反饋,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普通教師相比於其他教育研究者而言,最可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教育藝術本質上是一門實踐藝術,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再指導教學實踐,同時也接受實踐的檢驗。一名教師積累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必將會為其將來的教育研究與思想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基礎和思想儲備。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步是把書教好,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的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研究課堂教學實踐。作為學校,應該為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使他們在課堂——這塊教師的試驗田中更好地摸爬滾打,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藝術水平。有的學校舉行豐富的公開課研究活動,比如年輕教師的入門課、過關課、匯報課、競賽課、擂台課等,還組織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上示範課、研究課,供普通老師學習觀摩,有的學校還不遠千里送老師到一些特級教師的上課現場去學習等等。這些基於實踐基礎上的授課與聽課,是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的重要平台,利用好,可以使教師短時間內成長為一名熟練教師。當然,教師如果光上課還不行,還需要上有質量的課,這就需要磨課。所謂磨課,就是一名教師幾輪備課、上課,同科組的老師參與意見,最後打造出一堂較精彩的課的過程。整個研究過程,以課例為載體,從理論學習,到課例設計,再到行為反思。其間有理論指導,也有實踐反思,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又有鮮活的案例解剖、微格反思,雖然辛苦,但對執教者大有裨益。磨課的過程是教師學習、實踐、總結課堂教學藝術的過程,幾輪打磨,既能達到改進教師本身教學行為的目的,激發教師對課堂教學境界的不斷追求,又能對同科組老師有所促進和啟發。因此,這種形式逐漸成為許多學校培養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路徑。一個教師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去看待課堂教學,教學就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更不是一份掙錢養家的手段,而是抱著探求教育藝術,追求真知的過程,是教學研究的平台。這樣的教學實踐就有了深遠的價值和意義。二、研究平台新課程提出「教師是研究者」這一概念,是針對過去的一種錯誤認識,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運用他人研究出來的成果,教師並不需要研究。但是,今天人們意識到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把他人創造的知識較好地傳授給學生,更應該研究如何才讓學生更快更輕松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如何才能使學生富有創造激情和創造才能。同時,教師還是知識的創生者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者,在對教育這一事業大廈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既然教師具備研究者的身份,學校就應該提供研究的平台,供其調查和研究。一般來說,學校會有這樣的幾類研究活動:1、基於課例基礎上的備課組研究活動 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備課組內的老師集中對所用教材的某一單元或者一課例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商定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點難點、教學的方法、程序等。這類活動看似簡單、普遍,其實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根基,是落實有效教學乃至高效教學的基礎工程。如果說,教學是一所學校的中心工作,那麼,抓實了課前備課這一環節,中心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許多學校在備課研究方面總結出不少經驗,比如集體備課,由組長主持,大家發言討論,最後形成教學預案的備課活動模式。另如「一人主備,眾人參與」形式,即某位教師承擔一篇課文教學,先由其獨立備課,說課,示範上課,然後組內教師研討,修改,形成教學預案的形式。這都屬於新課改提倡的合作、共享理念指導下的備課研究活動。2、基於專題研究基礎上的學科組研究活動 學科組是學校展開各學科教育教學和研究的綱繩,學校對學科教學的目標要求通過學科組進行傳達和具體落實。一般來說,學科組會採取專題研究的形式,根據學校安排針對本學科教學的某一方面重點展開研討,議題集中於如何落實上,以語文為例,比如「如何上好作文課」「如何提高閱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如何教學語文園地」等等。學科組開展研討時,及時發現問題、討論解決問題。因此,這類活動既有理念的提升,又有實踐經驗的總結,還可以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尋求解決辦法。因此,它往往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對於學校教學工作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3、基於課題研究基礎上的教科研活動 由於社會需求的變化、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變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等,學校面臨形形色色的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中小學教師積極從事教育科研活動,藉助於科學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課題研究是將教研與科研有機融合的教研活動形式,是以平時教學過程遇到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在預定時間內圍繞同一專題反復研究,探尋教學對策,解決問題。一般的做法是:⑴選擇課題。課題堅持從學校或教師實際需要出發,把教學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個研究專題,組織交流論證,使課題研究真正做到「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⑵各個教研組圍繞課題搜集材料,選擇、整理材料。⑶自主申報,確定課題組成員。根據所篩選出來的課題,結合所收集到的資料,讓有研究興趣和研究能力的教師組成課題組,擬訂階段研究目標和計劃。(4)建立研究制度。確定研究的時間、地點、活動形式等,強調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教師研究與專家指導等相結合。(5)每學期開展一場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展示,達到以點帶面,促進優秀經驗的推廣和輻射的目的。(6)時機成熟,立即申請課題結題驗收。課題組教師要完成課題的研究報告或結題報告,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中小學教師藉助課題研究開展教育科研,具有解決學校實際問題,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更能切實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素養,許多名師、特級教師也就是藉助課題研究而走上成功道路的。4、基於個人基礎上的自主研究活動 教學研究更多時候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進行的,這就需要教師有自主研究的意識。教育實踐中,一節課的教學、一個教育細節的處理、一個孩子的轉化等等都可以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找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其實,這就是基於個人基礎上的教育研究。自主教育研究包括教育敘事、案例分析研究、教學反思等多種形式,方式自由,形式活潑。其關鍵是教師本身一要用心,及時捕捉教育生活中的思維火花,勤於反思探究;二是有恆心,堅持不懈才能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加以總結,最終形成成果。自主教育研究活動看似自由隨意,缺少規范,但恰恰是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研究活動,許多名師比如魏書生、邱學華、錢夢龍等老師都是依靠自主研究而逐步成長起來的。三、交流平台英國作家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是兩個,甚至是兩個以上的思想。」真誠的交流所導致的思想碰撞和交鋒,會使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入,會使一些主題和思想在我們的心中深深的紮根。比如說,一個學校的老師觀摩了一節課或是共同讀了一本書,彼此就有各種感受,如果坐在一起就可以交流和分享,這樣就有了一個交流的平台,一個思想交集的空間。老師們會自覺意識到:為了能在分享交流的時候有所貢獻,就理所當然地要提高觀摩或者閱讀的品質。通過在團隊中的分享和交流,彼此的認識深化了,內心豐富了,素養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有分享和交流內在需要,是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分享和交流的需要的反面是內心的麻木和枯竭,這恰恰是教育的倦怠感產生的真正根源。既然交流是人們生活的客觀需要,學校有必要搭建交流的平台來適應教師需要的潮流。那麼,有哪些形式比較適合呢?1、教師論壇 由教科室牽頭,也可以分學科組進行,提前定出每月(或者雙周等)論壇主題,根據需要可以邀請全體教師或者學科組教師參加,還可以適當邀請知名的專家學者參加。話題可以是課改中的熱門話題、焦點問題,也可以是教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某個具體問題。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怎樣設計作業讓學生喜歡;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學習習慣;如何組織集體備課等等。活動前要求參會人員提前自學,查找資料,做好發言准備。活動時,可以安排「圓桌論壇」,民主交流;也可以以「嘉賓訪談」的形式,與會教師既作觀眾,也可以踴躍發言;還可以圍繞同一話題,教師輪番上台講演。以論壇搭建教師理論學習研究、交流互動的大平台,以全新的理念、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主題內容,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闡述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營造了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充分發揮了群體理論研究優勢,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同時,這種形式也讓教師在交流辯論中展示自我,增長才幹,開拓視野,達成共識,有效地促進了教師自我發展。2、網路媒體 網路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生活角落,藉助網路交流和學習已經是一種趨勢。網路媒體的形式很多,最適用的要算Blog。作為網路時代信息化下的產物,在Blog上老師們可以十分方便地記載每天行動研究中發生的教學故事,及時積累研究需要的各種信息,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用:反思、寫作、引文……都可以得到便捷的服務。尤其重要的是,Blog使老師們從早先上網時的人機對話轉化為人與人的對話。在Blog上,教師們可以得到熟悉的和陌生的教育博客們的鼓勵與欣賞,在學習與交流中獲得知識、智慧和情感上的滿足。因此,Blog既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個性化交流的空間,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技術力量和人文環境。對此,學校可以積極鼓勵和適當引導,使網路科技為教師隊伍建設服務,比如倡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記錄自己每天的教育足跡,收獲教育思想的成熟。同時,學校建立教育博客聯盟,互相灌水、潛水交流學習。學校也可以推薦一些名家博客和知名教育網站論壇,供教師們瀏覽。3、學術報刊 許多教師有了充分地實踐經驗和理論學習之後,往往不滿足於校內或者網上發帖這樣淺層次的交流,逐漸會有向報刊雜志投稿爭取發表的需要。教師在投稿和改稿中會得到與編輯老師交流的機會,受到許多啟發,開闊自己的眼界。不少老師從發表第一篇論文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並積極向更多優秀的老師學習,開始了發表第二篇、第三篇的旅程,有些老師甚至出版了個人專著。藉助於學術報刊進行交流學習,是一種較高層次的交流活動,是教師專業化發展走向快車道的標志,有很多名師就是從寫文章這樣的平台上走出來,走進公眾的視野,從此有了更為廣闊的舞台。對此學校應該給以積極的支持和幫助,積極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比如邀請一些專家學者指導寫作、為老師訂閱雜志、提供教育類的報刊郵箱地址、邀請雜志編輯來校輔導投稿常識、設立論文發表等科研獎等,鼓勵教師往更高層次發展。四、學習平台教師要想進步,除了深入實踐和研究之外,還要認真讀書。讀書是提高文化內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它充實著思想江河,讀書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通過博覽群書,拜讀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與大師對話,與大師心靈相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只有在持之以恆的專心閱讀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也只有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教師讀書應該讀些什麼書呢?我覺得至少要讀三種書:一是與教學有著直接關系的教育類報刊雜志和名師課堂實錄與分析。因為這些書提供了與教師最切近的教育、教學中的體驗感受,從中可以了解別的老師在教育細節上的態度與處理,也能得到最直接的借鑒和學習。如果深入學習,還可以了解到名師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也能促使自己一步步成長。二是教育類的專著。一個教師要想在專業上有所發展,必須有較豐富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而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就要從博覽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中獲得。比如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杜威的著作、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理論,也包括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這一類的著作。從中汲取古今教育大家對教育規律的理解和思考,自覺學習和思辨,逐步建構起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框架。三是多讀一些人文類的著作,比如文學類、哲學類等社科著作。雖然這些著作與當下的教學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從中可以受到人文的熏陶,體會人性的光輝。這些都將會對教師的教育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也許能徹底改變其原有的教育觀。讀書的途徑很多,可以自由讀書,也可以聽講座報告,還可以參加學歷進修。自由讀書好處是沒有功利色彩,時間自由,心靈舒放,自由呼吸,享受閱讀。閱讀的面也很廣,種類駁雜,博覽群書,可以拓寬視野。缺點是沒有約束,容易受其他事干擾和排擠,沒有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慾望難以堅持。聽講座報告優點是可以得到專家學者的教授點撥,對一些問題的思考能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式地啟迪,缺點是條件有限制,機會不太多。學歷進修有一定的強制性,能在短時間內迫使自己閱讀許多比較枯燥的理論,並通過識記,較有效地增加厚實的理論素養。缺點是受約束,趣味性不強,需要自己有恆心毅力。當然,讀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形式不拘。關鍵是行動和堅持。學校在此問題上可以作些推動,通過搭建適當的平台,培養教師的讀書習慣。比如通過書香校園建設、為教師訂閱教育雜志、教師讀書交流會、讀書講座、師生同讀名著等活動推進,也可以通過制度來推動,比如對閱讀量的規定、寫讀後感比賽、學歷提升等,促進教師閱讀提高。總之,讀書不管對年輕老師還是名優教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少老師在專業發展路上常常遇到瓶頸、高原現象,往往通過讀書來尋求解決。讀書的熱情、讀書的習慣和讀書的需要直接決定一個人的文化品位,也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相信,通過讀書尋求專業發展一定會成為許多教師的自覺行動和追求
『叄』 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
是的,這個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的確促進了師生之間共同思考,合作解決問題內,最終實現「容集體智慧」和「集體認知」,通過網路培訓可以讓教師在有網路的條件下隨時隨地的進行在網上完成培訓任務,學習相應業務知識,並且通過培訓平台實現教師的及時信息交流,方便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可以大大提高教師培訓的效率和成效。卓帆的 中國網考在線 有提供免費在線體驗版本
『肆』 中小學在線教育平台有哪些是比較優秀的
中小學在線教育優秀平台比如:阿卡索外教網等,不僅針對性更強,能及時解決孩子的英語煩惱,而且外教培訓能帶給孩子更專業的發音訓練。『伍』 中小學教師發展網怎樣進行遠程學習
(一)課題名稱
《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價值
博客做為網路學習交流的空間,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理念,達到了目前遠程教育所達不到的動態交流學習的目標,是中小學教師開展網路研修強有力的物質手段。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研修的過程,通過博客網路平台,進一步擴展交流空間和學習領域,從而產生進一步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動力,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上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突破
博客做為網路交流交互平台,於1997年在美國出現之後就迅速的發展起來了。在國內把博客做為教師網路研修平台,目前處於自由無序狀態。目前的遠程教育技術與整個教學過程的結合尚不完善,處於「接收-儲存-篩選-應用」這樣一個簡單流程模式,這種「網站式」遠程教育資源有它的優勢,也有的缺陷,那就是不能多方互動,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博客網路的交互性完美地解決遠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網路研修拓寬了教師研修方式,通過網路交流、教師相互學習,科學的研究一條解決教師網路研修有效途徑。研究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專業發展的過程,通過網路研修也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網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課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現代教育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社會心理學理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為基礎,規劃中小學教師網路研修研究方案,通過課題研究帶動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
(五)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每個人的知識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處在不斷的發展、擴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知識需要被重新建構。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不能是一種外在的灌輸式培訓或者強制性制度要求,教師是主動學習的個體,是成長過程中的人,需要不斷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質是教師專業素質不斷建構的過程。
2、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成長源於個體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格形成、發展、成熟的驅動力。所謂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人對於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慾望,也就是一種使他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正是由於人有了自我實現的需要,才使得有機體的潛能得以實現、保持和增強。自我實現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源動力,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僅可以使自己勝任本職工作,更主要是獲得事業的進步、價值的實現、他人的贊許和尊重,獲得認同感和滿足感,超越自我,實現教師價值。
3、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自1983年由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來,迄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已經逐漸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並成為90年代以來許多西方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加德納認為,支撐多元智能理論的是個體身上相對獨立存在著的、與特定的認知領域和知識領域相聯系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空間智能、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就是發展教師不同領域的智能。
4、社會心理學理論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網路是一個虛擬社會,但每一個參與網路交流的人是實在的,引進社會心理學理論可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網路研修這一行動。
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數字化學習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不僅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教師轉變學習方式,創新教學方式也真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六)課題的界定
1、教師
課題研究對象特定為臨江市中小學教師。
2、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包括師資培育階段、任教階段和在職進修階段,本課題研究中的「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任教階段不斷發展其專業的內涵,逐漸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3、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知識系統: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個人實踐知識。
(2)教育能力:前者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師參加課題行動研究的能力,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應用於實踐中的能力。
(4)師德素養:積極的情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優良的教師道德修養,穩定教師心理素質,博大的教育之愛。
4、網路研修
本課題研究以吉林省教師博客網網路平台為系統,通過建立博客,把教師的研修成果發布在博客上,支持教師遠程學習交流。吉林省教師博客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有一個靈活、可靠、安全、可擴展的網管系統,包括設備本身的管理特性和圖形化網路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系統和業務。
5、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IT即InformationTechnology)是指有關信息的收集、識別、提取、變換、存貯、傳遞、處理、檢索、檢測、分析和利用等的技術。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
6、現代教育技術
李克東先生在《新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一書中給出了他的定義:「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通過教師開展網路研修的行動研究,教師在博客平台里實現主動性、交互性、協作性和開放性的學習,獲取其他發布者的相關教育信息,向其他人提出疑問,參與相關討論或者自己發起對某個問題的探究討論,進行合作學習,從而達到專業引領、經驗分享、反思提高、共同進步的目標。
在教師在原有的專業水平基礎上,通過網路,在知識系統、教育能力、研究能力、師德素養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注重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形成教師網路研修的一般理論、方法和途徑。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1、准備階段(2007年6月-2007年7月),調查教師的網路研修需要,制定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07年8月-2008年2月)
全面規劃和實施課題。
3、總結階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撰寫《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結題報告。
(九)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要圍繞教師網路研修問題做好文獻綜述,收集了解國內外已有的教師網路研究成果,為本課題提供借鑒和參考。
2、調查研究。通過座談會、教師問卷和教師檔案了解教師現有信息網路技術能力和網路研修需要。
4、行動研究。立足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找准教師進行網路研修面臨的困難,尋找有效對策,提供網路研修物質基礎。
5、案例研究。選取教師網路研修的典型案例,跟蹤考察他的網路研修歷程,研究他的成功經驗的不足之處,從中發現教師網路研修某些規律。
(十)課題研究的原則
1、理論研究與行動研究相結合原則。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原則。
3、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4、系統性與整體性原則。
5、群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相結合原則。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以博客為平台開展教師網路研修行動研究》結題報告。
(十二)課題研究人員情況
課題負責人郭連兵系中學高級教師,通過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項目中級培訓,具備一定的信息網路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有教育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承擔臨江市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中小學教師現代技術教育培訓工作,同時系統管理吉林省教師博客網站,這是本課題能夠順利實施的最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陸』 國家教師專業發展公共服務網
國家教師專業發展抄公共服務網是由國家開放大學主辦,依託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的國家級教師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秉承「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國際化」的辦學理念,面向全國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面支持服務,構建教師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支持服務體系。
『柒』 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平台,輸入相應的賬號密碼便可以進入了。
培訓機構在培訓結束後,會進行成績校對,然後對成績合格、單位已繳費的學員進行學時錄入,學時錄入後,需要等待主管部門的審核,只有最終審核通過,學員才能獲得相應培訓的學時。因此請老師們耐心等候!
(7)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擴展閱讀:
作為教師忘記網站登錄密碼,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找回:
1、老師請先自行排查登錄的網址是否正確,登錄的賬號及密碼是否存在空格。
2、如果排除以上原因還是顯示輸入的賬號或密碼不正確,請聯系學校管理員,學校管理員用學校管理員的賬號及密碼登錄網址,進行重置密碼。
3、如果聯系不到學校管理員,請提供申請重置密碼的證明,證明包含老師的身份證號,姓名、單位名稱、申請事項及原因,並蓋有學校公章咨詢客服。
『捌』 你認為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
1、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
2、行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
3、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4、同伴互助——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
5、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6、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
『玖』 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平台教師如何獲得學分
看完視頻,交好作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