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饒縣李鵲鎮小張小學怎麼樣
簡介:廣饒縣李鵲鎮小張小學,始建於1951年,幾經變遷:小張完小、小張鄉中心小學,2001年撤鄉設鎮後更為現名。
注冊資本:344萬人民幣
2. 西店村在哪
關鍵是看哪一個西店村了?在全國范圍內有很多西店村,但作為和曾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辦公駐地的西店村有兩個:一個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西店村(自然村,原名西店集村,1961年底,大名縣西店人民公社西店集生產大隊分為店東、店南、店西和店北四個生產大隊即行政村),另一個是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店鎮西店村(自然村兼行政村,原名西墊村,1962年改為現名)。
關於河北省大名縣王村鄉的西店村,在《修訂版話說河北省大名縣王村鄉西店村》等一系列文章里有具體介紹:
提起西店村,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西店村,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鎮西店村,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西店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西店村,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宋家莊鎮西店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西店鎮西店村,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長山鎮西店村,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李鵲鎮西店村,山東省棗庄市滕州市木石鎮西店村,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柴溝鎮西店村,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磊口鄉西店村,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舊縣鎮西店村,如此等等,同一個地名卻是不同的地方。
這里要說的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西店村。本村郵政編碼是056901。
大名縣的西店村原名西店集村,總面積約5.98平方千米其中居住區現約0.96平方千米,臨近大名縣、魏縣、廣平縣三縣交界地,位於東經115度2分12秒與115度4分5秒之間,北緯36度22分50秒與36度23分56秒之間,村居民區中心位於東經115度3分17秒北緯36度23分24秒交點;該村坐落在大名縣西北部,公路馬王(馬頭村至王村)線的中部,漳河古河道的西岸和西北岸但歷史上有時漳河改道又使本村地處漳河東岸和東南岸,西臨東趙庄村東臨武庄村,距離大名縣城約35華里,與廣平縣城直線距離約13.5公里,與魏縣縣城直線距離約11.6公里,與邯鄲市直線距離約55.7公里,與石家莊市直線距離約188.6公里,與天津市直線距離約356.5公里,與首都北京市直線距離約407公里。
該村居民均為漢族人,在姓氏比例中,申、王、李、趙是大姓,男性平均身高是1.70米,女性平均身高是1.60米,大部分是山西移民後裔,祖先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而來。居民中除一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外,一大部分是非信教的普通群眾外,另一小部分是信教群眾,在信教群眾中,大部分信奉道教,一小部分信奉基督教。因地處中原,該村地方言和山東省的聊城、菏澤等地區以及河南省的濮陽、新鄉、鄭州、開封、周口等地方言極為相似,在語言歸類上屬兼有冀魯官話特點的中原官話,在1987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里該村所屬的大名方言屬於漢藏語系之漢語之中原官話鄭曹片,在2005年的中原官話研究中調整為中原官話鄭開片;在對大名方言的研究中,以衛河為界可把大名方言即大名官話分為河東小片和河西小片,該村方言屬於大名官話河西小片。由於地域及豫劇簡單、直白、易懂等原因,在戲劇喜好上,該村人最喜歡豫劇。當地也曾流傳過屬於戲劇類別的西店小調或曰西店戲,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因無人傳承而失傳;這些小調曾經繁榮了當地群眾的精神生活,也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1968年,在西店中學老師和本村戲劇演員的幫助下,西店人民公社店北生產大隊(1961年年底西店生產大隊劃分為店東生產大隊、店南生產大隊、店西生產大隊、店北生產大隊四個生產大隊即行政村)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大名縣革命文藝樣板戲匯演中取得全縣第一名的成績。
該村每逢農歷每月日期尾數的一、四、六、九為集,農歷四月初四、農歷七月初四和農歷十月初一是該村的廟會(又叫「廟市」或「節場」),在當地頗有名氣但規模不太大。當地口授相傳有這么一個典故,說是當年有一皇帝微服私訪途經該村停留歇息,見到此地很熱鬧做買賣的比較多,便詢問侍從和下屬原因,下屬問詢後答曰是本村集,見到本村集市規模不大便順口說道西店集是小集、西店小集等等。所以當地流傳該村集市受過皇封,但也因皇帝稱之為西店小集而規模始終不大。
當地氣候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67.8毫米,年均氣溫13.3℃。該村地域屬於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水質甘醇,適合花生、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作物和各類干鮮果品的種植。該村以農業種植為主,果木種植、小手工業加工和小商品銷售為輔。該村售賣的包子和下水味道鮮美肥而不膩都值得一嘗,和大名縣其他村莊一樣,該村售賣的燒雞和本縣特產--被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珍績成二毛燒雞相比略遜一籌,但在製作工藝、美觀、味道、口感、受歡迎程度等方面完全可以和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安徽符離集燒雞、天津小李燒雞等名優特產相互媲美。
西店現在是這個自然村的名稱,該自然村現分為店東村、店南村、店西村和店北村四個行政村。其具體地名隨著所屬上級行政區和本級行政區的名稱、隸屬關系或區域調整的變化而變更。在明朝的《元城縣志》等史料中就有了關於西店集的詳盡記載,明朝建立後經歷了明朝洪武元年十月以前的中書省大名府元城縣西店集、洪武元年十月後的河南行省大名府元城縣西店集、洪武二年三月以後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1421年明成祖朱棣北京登基後改稱京師,為北直隸)大名府元城縣西店集的變化,清朝建立後至1908年為直隸省大名府元城縣西店集。1908年為直隸省大名府(1913年將大名兵備道改為冀南道取代大名府,1914年冀南道改為大名道)元城縣西店集鄉。1914年元城縣並入大名縣後為直隸省大名道大名縣東區西店集鄉,1928年國民黨形式上統一全國次年後為河北省大名縣第七區西店集(第一區公所在大名城道前街關帝廟,第二區區公所在邊馬集,第三區區公所在牙里集,第四區區公所在沙口集,第五區區公所在方里集,第六區區公所在今魏城鎮,第七區區公所在西店集,第八區區公所在大名城內,第九區區公所在今大名縣金灘鎮,第十區區公所在今大名縣束館鎮),1936年3月後為河北省大名行政監督區大名縣第四自治區西店集鄉(根據1935年的河北省大名縣詳圖即地圖顯示,當時全縣劃分為五個自治區,區公所駐地:第一區在本縣城,第二區在雙廟,第三區在魏城鎮,第四區在萬家堤,第五區在孫甘店),1937年3月後為河北省第十六行政監督區大名縣第四區西店集鄉(大名縣已於1937年11月12日被日本侵佔,實際同時存在日偽和中共解放區兩種行政編制,1945年5月4日解放,1947年1月被國民黨軍隊攻佔,期間實行國民黨方面的行政編制,同年2月再次解放),1937年11月12日至1945年5月4日日偽統治大名縣期間為河北省冀南道(此時冀南道道署在邯鄲縣)大名縣西店集村,1940年6月以後為晉冀魯豫邊區冀南行政區(冀南行政專員公署在河北省故城縣)第一專區(1945年11月改屬第三專區)大名縣第一區西店集村(此屬解放區方面稱謂),1946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改為華北大行政區冀南區第三專區大名縣第一區西店集村。1949年8月1日後為華北(1949年10月31日華北大行政區撤銷,所轄省級行政區歸中央直轄,1951年底附設)河北省邯鄲專區(虛級即准行政區)大名縣第一區西店集村,1953年4月30日以後為華北大行政區(1954年撤銷)河北省邯鄲專區(虛級)大名縣第一區西店鄉西店集村,1955年9月20日以後為河北省邯鄲專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鄉西店集村,人民公社化以後為河北省邯鄲專區(虛級)大名縣楊橋人民公社西店管理區西店集生產大隊,1961年4月以後為河北省邯鄲專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人民公社西店集生產大隊。1961年年底西店集村分為店東、店南、店西、店北四個行政村以後,這四個行政村具體名稱為河北省邯鄲專(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人民公社店東生產大隊、河北省邯鄲專(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人民公社店南生產大隊、河北省邯鄲專(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人民公社店西生產大隊、河北省邯鄲專(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人民公社店北生產大隊(特注,專區於1970年改稱地區),1985年人民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以後為河北省邯鄲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鄉店東村、河北省邯鄲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鄉店南村、河北省邯鄲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鄉店西村、河北省邯鄲地區(虛級)大名縣楊橋區(虛級)西店鄉店北村,1993年7月1日地市合並及縣轄區裁撤以後為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鄉店東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鄉店南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鄉店西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西店鄉店北村,1996年2月並鄉後為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店東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店南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店西村、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王村鄉店北村。
對於西店村的形成,村裡一致的傳說是,今天穿村而過的馬王線在古代是一條邯鄲通往齊魯大地的必經之路,既是官道也是商道,比較繁華,為便於商賈落腳歇息,在今天該村西頭即店西村村委會附近的漳河東岸開設一家客棧,因該客棧西臨漳河(據有關史志記載,歷史上漳河在距該村不遠的西南部多次分叉改道,曾流經該村現居民區之東南部或西北部或同時流經該村東南部和西北部,所以也可以說該客棧坐落於在漳河西岸),所以店名是西河小店。後來該客棧周圍逐漸有人定居而形成自然村落,該村便以該店名為村名,後簡化為西河店,再簡化為西店(對於漳河曾流經西店集,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第十六卷等史料有明確記載),在1961年之前該村的名字是西店集,應該說該村因邯鄲而產生。邯鄲,據有關史料表明,邯鄲城邑,肇起於商殷。邯鄲之域在西周時屬於衛國,春秋時為晉地,當時邯鄲已是聞名遐邇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晉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從此,邯鄲便成了趙氏的世襲領地。邯鄲在春秋時代先屬衛,後歸晉。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於邯鄲,為趙國都城長達158年之久。 秦滅趙,置邯鄲郡。西漢置趙國。邯鄲至西漢末仍為全國五大都城之一,東漢末葉,豪強並起,割據混戰,邯鄲罹難兵燹災禍,開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鄴城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鄲此時淪為一般的縣城,隸屬於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鄲屬廣平郡,東晉後又改屬魏郡。 隋唐時,邯鄲先後歸屬或復轄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爾小縣。 宋金時屬洺州,北宋末年,因長期的戰亂,逐漸衰落。 元代隸屬於廣平路,明清時期隸屬於廣平府(治所邯鄲永年縣廣府鎮)。 1945年設市,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為鎮,但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據此可知,西店集村應該形成於邯鄲繁榮時期,最晚也可能形成於邯鄲開始衰落時期即東漢末年,估計有兩千餘年歷史,是個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
該村落自形成後西店作為行政村(封建社會時期稱「官村」或「官莊」,民國時期稱「編村」,解放以後稱「行政村」)名稱經歷了封建社會至1908年清廷頒行《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前的「西店裡」、「西店村社」、「西店集里」,清末至1937年11月日軍侵佔大名縣以前的「西店集鄉」(當時的「鄉」是農村中人口聚集不滿5萬的村、庄、屯、集的行政稱謂,人口聚集5萬以上的村、庄、屯、集稱為「鎮」;省、府、廳、州、縣治所在的城廂地區,稱為「城」;),抗日戰爭以後至1958年的「西店集村」,1958年以後的「西店集生產大隊」等等的變化。
自成村始至1940年分為大名縣、魏縣、元城縣三個縣之前,該村地域在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設立元城縣以後至公元360年以前屬於元城縣管轄;十六國前燕建熙元年即公元360年在元城縣西部設立貴鄉縣後,不久廢,東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分元城縣西部並館陶縣西南部一小部分復置貴鄉縣以後至五代十國以前歸貴鄉縣管轄;在貴鄉縣並入元城縣期間歸元城縣管轄,約唐末至宋初貴鄉縣(公元923年農歷三月改為廣晉縣,948年改為大名縣)和元城縣(公元923--936年更名為興唐縣)逐漸調整疆域,在調整後,原來兩縣地域的西北部、北部、東北部和東部為元城縣,原來兩縣地域的東南部、南部、西南部和西部為貴鄉縣,此後該村地域從貴鄉縣劃歸元城縣;在元城縣並入大名縣(公元1265年,1914年--1940年,1949年--今)期間屬於大名縣管轄,1940年6月三縣分開後歸大名縣管轄至今。西漢魏郡初設時元城縣為魏郡首縣;三國時魏國設置陽平郡至東魏天平初年陽平郡移治館陶縣期間,元城縣為陽平郡首縣。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設立魏州後,貴鄉縣為魏州首縣。後漢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正式改廣晉府為大名府後,元城縣為大名府首縣;1913年撤銷大名府並將設立於明正德七年即1512年的大名兵備道(道署在大名城,當時大名府、大名兵備道、大名總兵、元城縣、大名縣同城辦公,初設時為大名兵備道,1522年升格轄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三府,明崇禎年間改為順廣兵備道,清雍正年間曾改為大順廣兵備道。)改為冀南道取代大名府後,元城縣為冀南道首縣。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冀南道改為大名道至1928年5月國民黨統一直隸省撤銷大名道,大名縣為大名道首縣;1928年11月國民黨政權在河北全省設立保定、正定、津河、北平、大名、盧龍等七個剿匪區(域),大名縣為大名剿匪區首縣;1936年3月河北省大名行政督察區(特助,中國共產黨方面將行政督察區改稱專區)設立後,大名縣為大名行政督察區首縣;1937年3月河北全省調整為十七個行政督察區在大名設立第十六行政督察區後,大名縣為河北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首縣。
據大名縣志記載,民國3年(1914年)改冀南觀察使為大名道,元城並入大名,大名分東、中、西三區,縣屬大名道,該村隸屬於東區。根據抗日戰爭形勢的需要,1940年6月,經上級批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大名縣抗日民主政府決定以衛河和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後的元城縣西部、西北部邊界線以及乾隆二十二年時(1757年)大名縣魏縣邊界線為分界線將原大名縣分為元城、大名、魏縣三個縣,分縣後的大名縣,下設一、二、三、四、五個區(縣城除外)。1942年10月間又作了第二次區劃,由原五個區,劃為六個區。1945年5月14日,大名縣境全部宣告解放。7月7日成立了大名市,直屬冀南區第三專區領導。縣、市分開後,大名縣遂重新區劃,由原六個區劃為五個區。後來全縣確定為7個區。該村始終隸屬於第一區。1955年2月6日,大名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改稱縣、鄉兩級人民委員會,9月20日,縣人民委員會遵照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精神,確定大名縣各區公所名稱按區公所駐地命名:第一區為「大名縣楊橋區公所」、第二區為「大名縣萬堤區公所,、第三區為「大名縣東老堤區公所」、第四區為「大名縣龍王廟區公所」,第五區為「大名縣北峰區公所」、第六區為「大名縣金灘鎮區公所」、第七區為「大名縣馬陵區公所」。此後該村隸屬於楊橋區。1956年3月2日,全縣7個區全部撤銷,將全縣1953年設立的93個鄉合並為33個鄉。後又設5個區,分別是楊橋區、萬堤區、金灘鎮區、龍王廟區、束館區,1993年7月全部撤銷。
該村所屬的大名縣第一區(也就是後來的楊家橋區,區公所駐地在楊家橋村,轄1996年1月以前的楊橋鎮、北馬頭鄉、沙疙瘩鄉、儒家寨鄉、王村鄉、西店鄉、鋪上鄉一鎮六鄉即1996年1月以後的楊橋鎮、王村鄉、沙疙瘩鄉、除原兆固鄉以外的鋪上鄉一鎮三鄉共111個行政村)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大名縣委員會、大名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自大名縣的三個將軍,1955年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的裴志耕(西馬頭村人),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的李大磊(南賈庄村人)和被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的趙北源(沙疙瘩村人),家鄉均在該區。1966年4月3日下午,周恩來總理視察該區楊橋人民公社前桑圈生產大隊,留下了「大名府一定要翻身」的囑托。
郭汝瑰、黃玉章合著的《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第三章第六節冀南作戰部分記載:「1937年11月9日,日軍分3路向大名縣棘針寨、吳興寨、劉家拐、德政集陣地猛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77軍第37師第111旅被日軍包圍,經苦戰後撤至大名縣西店集、王村集一線。10日晨,300餘名日軍襲擊守軍東、西孟同陣地,被擊退。日軍繼以猛烈炮火向守軍陣地轟擊,守軍傷亡慘重」。據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該村及周邊區域就存在黨的地下活動。1946年,該村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西店集村支部委員會、西店集村公所和西店集村農民協會,首任支部書記是趙如安。1953年4月30日,大名縣人民政府公布了《關於劃鄉工作計劃(草案)》。決定劃清鄉界,組成臨時鄉人民政府,隨後,以該村為中心設立西店鄉,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西店鄉委員會和西店鄉人民政府,下轄本村與周邊今天的陳庄、段庄、柏村、未庄等幾個行政村。根據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5年2月6日,西店鄉人民政府更名為西店鄉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2日小鄉並入大鄉以後,西店鄉增轄至1996年1月以後的王村鄉全境以及1961年5月劃歸魏縣沙口集鄉的劉屯村、東張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開始後,8月,大名縣撤24個鄉,1個城關鎮,5天時間里將498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建成了6個區級農村人民公社,即楊橋、萬堤、城關、龍王廟、束館、金灘鎮,西店全鄉並入楊橋人民公社(大公社),設立楊橋人民公社西店管理區管轄原西店全鄉和在魏縣並入大名縣期間(1958年11月至1961年5月)臨近西店鄉的北張庄、前羅庄、後羅庄、北代固、邵村、棘針寨、北寺庄、南寺庄、鄧二庄、相公庄、前閻庄、後閻庄、任里村等原魏縣部分農村(即約為1996年以後的魏縣東代固鄉和棘針寨鄉兩個鄉以及沙口集鄉部分村莊)。同時西店集村變更為西店集生產大隊,中國共產黨西店集村支部委員會變更為中國共產黨西店集生產大隊支部委員會,西店集村公所和西店集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管理委員會變更為西店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與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相同,也下轄若干生產隊。 1961年4月大公社分為公社(即鄉級公社),成立西店人民公社,設立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委員會,同月成立王村人民公社,並將1956年以後西店鄉增轄的今天的楊庄(殷庄)、東王村、西王村、東趙庄、西趙庄、李岳村、關岳村、馬岳村、楊固、田固、東安村、西安村、小李凝、大李凝、小河東等行政村劃歸王村人民公社,此時西店人民公社下轄本村及今天的前申橋、後申橋、東王二庄、西王二庄、陳庄、段庄、柏村、鐵爐庄、孟村、前辛寨、未庄、西韓庄等行政村。對於人民公社,《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這樣規定:「農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又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在農村中的基層單位。…… 人民公社的規模是一鄉一社。……公社管理委員會,在行政上,就是鄉人民委員會(即鄉人民政府),受縣人民委員會(即縣人民政府)和縣人民委員會派出機關的領導。在管理生產建設、財政、糧食、貿易、民政、文教衛生、治安、民兵和調解民事糾紛等項工作方面,行使鄉人民委員會的職權。公社的社長,就是鄉長。」1961年年底,經批准,西店集村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生產大隊即行政村,因西店可簡稱為「店」,所以,這四個行政村便是店東村、店南村、店西村和店北村,分別成立了自己的黨支部、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生產隊。現在的電子地圖上一般標注為「西店東村、西店南村、西店西村、西店北村」(但不同時顯示,有時僅顯示一兩個),而紙質地圖則標注為「西店」或「西店集」,也有外地人稱作東西店村、南西店村、西西店村、北西店村,如此等等。此後,西店村僅作為一個自然村的村名而存在。1968年,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更名為西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5年和1978年通過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兩次修改,均規定了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1969年1月前後,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委員會亦被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取代,1971年12月前後恢復。同時,西店人民公社各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也相應變更為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1979年憲法修改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後,西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重新更名為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同時,西店人民公社各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也相應變更為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2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鄉和民族鄉後,於1985年設立西店鄉人民政府,取代了西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的政權職能,中國共產黨西店人民公社委員會變更為中國共產黨西店鄉委員會,同時西店各生產大隊也相應改為行政村,大隊黨支部變更為村黨支部,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過渡為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生產隊過渡為村民小組。1996年2月小鄉並入大鄉,西店鄉撤銷,所轄各村並入王村鄉。西店鄉政府駐地(鄉部)位於店西村西南部,在鄉政府大院東部曾建有西店信用合作社,鄉政府大院南面是西店鄉稅務所,西店集西北部今店北村西部王家西胡同南部王西順宅基地一帶曾有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元城縣衙門即政府設立的學校,史稱「義學」,清代李衛等監修的《畿輔通志》第二十九卷有記載(史載:元城縣義學,一在楊家橋,一在西店集,一在司從樓,一在董家荘,以上俱康熙五十四年建),該校在抗日戰爭期間毀於日軍戰火之中,西店集解放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西店完全小學(西店小學),1971年撤銷,店西村南部建有大名縣糧食局西店糧站,糧站東部曾建有西店食品站,糧站西部曾建有西店冰糕廠(該地前身是西店人民公社食用油加工廠),糧站對面曾建有西店敬老院,敬老院西側曾建有西店棉花收購站,敬老院東側曾建有西店榆皮廠,店西村西部曾建有西店影院(現為店西村村委會所在地),店西村西部原店西小學處設立了西店幼兒園,西店村南部田地曾設有西店鄉中學,西店村中部馬王線南側曾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北部曾建有西店鄉衛生院,店北村中西部曾設立過西店小學,店北村東部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棉花收購站(此地在抗日戰爭以前是甘霖寺,該寺院被毀於日軍炮火),棉花收購站南邊曾建有西店供銷合作社生產資料門市部,店北村東北部建有縣直屬的大名縣西店中學,另外還設立了西店磚廠。河北省南部一些農村紛紛自發建設毛主席紀念室的潮流中,1998年在西店村東北部即店北村東部原棉花收購站處,自發建立了農村版的毛主席紀念堂。對於該紀念堂,2003年12月22日新華網的報道《探尋冀南「毛主席熱」背後的因果故事(組圖)》中寫道「是記者所走訪的紀念室中規格最高的。」每年12月26日村小學放假一天,學校組織在紀念室外面舉行升國旗儀式,少先隊員面對主席像宣誓。每逢毛澤東主席的誕辰日(12月26日)和祭祀日(9月9日),都有懷念毛澤東主席和信仰毛澤東思想的人們遠道而來拜訪。
西店人民勤勞勇敢,淳樸敦厚,熱情真誠,愛國愛家,在歷次反抗外敵侵略的戰爭和斗爭中都有優秀的西店兒女浴血奮戰效命疆場。模範飼養員葉洪海(西店鄉柏村人,1965年參軍)、共和國衛士王玉文就是他們的代表。他們有著農民共同的優點,有著農民共同的缺點,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與尚武精神相比,西店人民崇文的程度遠遠不足,目光比較短淺,輕視教育和文化,西店的經濟也欠發展。進入21世紀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行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入,西店人民的缺點和不足正在改變,西店村欠發展的狀況正在改善。有理由相信,在黨和國家大力關照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在西店人民的齊心努力下,西店村和西店人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3. 廣饒縣李鵲鎮中心幼兒園怎麼樣
簡介抄:廣饒縣李鵲鎮中心幼兒園始襲建於1981年7月,是一所由鎮政府主辦的鄉鎮中心幼兒園,位於李鵲鎮政府駐地。1992年通過了東營市首批鄉鎮中心幼兒園驗收認定。2002年7月,將原李鵲鎮中心幼兒園、李西幼兒園及溝頭幼兒園三園合並遷入——原李鵲鎮中心小學。2010年9月將大張幼兒園合並到李鵲鎮中心幼兒園。2012年9月在原址新建二層樓房,總投資460餘萬元,佔地面積6967平方米,建築總面積2964平方米,戶外活動面積3002平方米,綠化面積1560平方米。設計規模為9個教學班,三室配套,各功能室齊全,能夠滿足300餘名嬰幼兒游戲、學習、生活需要。
注冊資本:460萬人民幣
4. 廣饒李鵲簡介
李鵲鎮位於廣饒縣南部,距縣城8公里,南臨淄博市臨淄區,東與大王鎮相接,西接淄博市、濱洲市,省一級公路-辛河路縱貫南北,即將興建的地方鐵路---興廣鐵路東西穿越全境。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916畝。設57個村民委員會,共10806戶、36768人。
2005年上半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 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20.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2047萬元、13210萬元、11804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2%、22.3%、19.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9萬元,比去年同比增收45萬元,增長61%,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5元,增長6.8%。新建畜禽標准化生產基地3處,大牧畜存欄達到3014頭,肉羊存欄4857頭,生豬存欄5235頭,出欄肉雞38萬只,奶牛存欄達360頭,全鎮實現肉蛋奶總產量3368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700畝,總產2.9萬噸。造林面積3200畝,森林覆蓋率達23%;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10578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325萬千瓦時;有中學2處、小學8處,在校學生共447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醫院1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86部;小康水平指數達到100%, 57個村全部達到小康水平。
5. 廣饒縣有幾所中學
廣饒縣實驗中學
廣饒縣第一中學初中部
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初中
廣饒縣專大王鎮實驗屬中學
山東大王國華學校
廣饒縣稻庄鎮實驗中學
廣饒縣丁庄鎮中心學校
廣饒縣石村鎮中心初中
廣饒縣陳官鄉中心初級中學
廣饒縣花官鄉第一初級中學
廣饒縣李鵲鎮第一初級中學
廣饒縣李鵲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饒央上實驗學校
廣饒縣西劉橋鄉中心學校
廣饒縣西劉橋鄉政府駐地
廣饒縣廣饒鎮顏徐學校
廣饒縣廣饒鎮徐樓村
廣饒縣廣饒鎮花園學校
共18個
6. 親子教案啤酒套筒的活動目的
活動目標:
1、探索啤酒桶的製作方法。
2、在做做玩玩中感受物體的滾動現象。
重點:通探索啤酒桶的製作方法。
難點:在做做玩玩中感受物體的滾動現象。
活動准備:
1、教師自製的啤酒桶範例,膠帶紙、剪刀、彩紙、顏料、小石子若干。
2、各種大小的一次性塑料(紙)杯飲料瓶,牛奶瓶,方便麵碗等等。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件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啤酒桶範例,讓幼兒猜猜老師做的像什麼(啤酒桶)
二、做個多彩的啤酒桶
1、小朋友,我們聽過「啤酒桶的故事」故事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教師與幼一起回憶《啤酒桶的故事》。
2、出示啤酒桶製作的材料,(一次性塑料(紙)杯,飲料瓶,牛奶瓶,方便麵碗等)請幼兒考慮用這些材料怎樣做成會滾動的啤酒桶。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設想的製作步驟。
4、請小朋友做設計師,怎樣讓「啤酒桶」外面設計的漂亮。引導幼兒大膽設計裝飾辦法吧,如;塗色、粘貼彩條、畫上有趣的動物裡面放上小石子等。
5、幼兒製作各種漂亮的「啤酒桶」——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二) 快樂的啤酒桶。
1、「啤酒桶」評美大賽,比一比誰的「啤酒桶」設計得最漂亮。
2、玩「啤酒桶」,每4人一組,在地上設一起點,舉行啤酒桶滾動大賽,比比誰的「啤酒桶」滾得最遠。
活動延伸——讓幼兒到戶外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做啤酒痛,體驗滾動的快樂。(廣饒縣李鵲鎮中心幼兒園 孫美建)
7. l李鵲鎮小張小學距離廣饒縣城多遠
序號 學校名稱 詳細地址 郵編 聯系電話 1 廣饒縣實驗中學 廣饒縣城迎賓路 121 號 257300 6442186 2 廣饒回縣第答一中學初中部 廣饒縣花苑路 487 號 257300 6459107 3 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初中 廣饒縣 大王鎮泰山路 3 號 257335 6881483 4 廣饒縣大王鎮...(火星人)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