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主要寫了什麼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綱要》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綱要》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應當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指導應貫穿於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
《綱要》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調研,了解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搭建多樣化的交流平台,強化培訓和教研,推動教師的持續發展。要支持體系建設與保障,包括網路資源開發,硬體配套與利用,經費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還要建立健全指導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對課程實施情況的督查,開展優秀成果交流評選。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2.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3.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可以有哪些
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版強調學生要增強探究創新意識,權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實踐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專業分工,形成初步的技術能力。
從性質上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於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必須開設的「必修課程」;本質上屬於活動課程的范疇,強調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從行動中學習,有時也被稱作「經驗課程」。
(3)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擴展閱讀: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建立在單一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上,而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緊密性,而不是課程內容的指向性,因此它與邏輯性、系統性、科學性的子學科課程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
這也決定了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估和學分的確認,其過程性、內容性、方法性和主觀性與其它傳統學科有很大的不同。
4.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一)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1.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既可以由學生自行確定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項目,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或項目建議;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要重視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從自然、社會、自我等方面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中小學可以把學生的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製作納入研究性學習的范圍;要注重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聯系,讓學生了解一些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啟迪思維,激發探究的熱情;要加強與學科學習的聯系,在學科知識的拓展和應用中生成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效地應用各科知識。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普通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可參見《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南》,進行整體規劃與實施。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社會考察為主的社會體驗性活動、以社會參與為主的實踐性活動、以社區服務為主的公益性活動等方面。活動主題的確定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充分利用社區資源,並注重與其他學習活動的貫通。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通過技術實踐與技術探究活動,學會簡易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初步具有技術學習、技術探究及技術實踐能力;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實踐、技能練習、工藝製作、簡易設計、技術試驗、職業體驗等。這些內容及活動形式,既有一定區別,也相互聯系,在課程實施中不能機械理解、相互割裂。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要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以及專業化傾向,應與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等內容有效整合。在重視操作技能習得的同時,應重視對技術原理與方法的理解、應用;要重視對技術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感悟,重視對技術的設計、試驗與創造方法的實踐與探究,強調技術規范的學習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統一。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實施中,必須遵守安全規程和做好勞動保護,並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資源建設。
高中階段的勞動與技術教育通過開設獨立形態的技術領域予以實施,具體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進行。
4.信息技術教育是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活動。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在實踐活動中,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學會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獲取、處理和表達信息,並用以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體驗和感受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思考、討論和分析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社會現象,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具有健康負責的信息倫理。
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在實踐學習中了解信息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合理利用網路,有效獲取信息,支持學科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解決實際問題;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處理並發布信息;以機器人為載體,初步了解自動化原理,體驗並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應重視結合學生經驗,突出實踐性;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培養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識;要兼顧趣味性和挑戰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進高水平思維;創設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機會,鼓勵個性發展和技術創新;要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注重為學生創設反思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某些內容,可根據需要在某一學期或學年獨立開設。小學3-6年級信息技術教育的總學時為60學時,7-9年級信息技術教育的總學時為72學時,普通高中階段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依據。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應突出上述基本內容,同時,有效地整合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內容,構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
選擇與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鼓勵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明確問題或主題的意義。學校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學校要有意識地選擇社會環境,引導學生了解與體驗社會,從社會生活中提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主題。
5. 綜合實踐課包括哪些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容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傳授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中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課程,是一門引導學生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現問題,開展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注重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
這一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國家課程,不是其他學科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綜合且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的、獨立的課程,它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
6.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領域有哪些謝謝
中學初一是講的是現在的新聞方面
7.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
包括信息技術教抄育,研究性學習,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課程,不同於一般的學生課外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有明確的課程目標,還要求對活動內容進行選擇和組織,對活動方式進行認真設計,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評價等,具備作為一門課程的基本要素。
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跨學段性質,為便於操作,在提出總目標的基礎上,具體分為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四個方面,突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價值體認與踐行,並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分別提出學段目標。
(7)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擴展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綜合實踐活動
8.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回體的答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