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寫小學心理學教案
第一節 品德的概述
l 識記:
1、品德:是個人依據社會道德採取行動時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2、道德是社會現象,品德是心理現象,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
3、品德的形成既受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也受人的心理發展規律的制約。
4、品德的心理結構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心理成
分構成。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產生的基礎,道德情感又影響道德認識的形成及其傾向性。兒童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產生道德動機,並可引發出一定的道德行為。道德意志調節和控制一個人的道德行為。
第二節 小學兒童品德的發展
l 領會與應用:
1、小學兒童道德判斷的特點:
小學兒童在道德判斷上,總的發展趨勢是只注意行為的效果, 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規律。
(1)從他律到自律。小學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從以依靠他人的評價為標准逐步發展到以自己獨立見解為標準的。這種轉折一般以9歲為界限。
(2)從效果到動機。小學兒童道德判斷的依據是由行為後果逐步發展到行為動機,然後才到後果與動機統一的水平。
(3)由片面到全面。小學兒童的道德判斷往往從帶有較大的片面性逐步發展到比較全面、客觀,從只看現象逐步發展到深入事物的本質。
2、小學兒童道德行為發展的一般趨勢:
(1)道德行為的發展與認識水平的提高相適應。
(2)由外部調節向內部控制過渡。
(3)道德行為習慣在逐步養成。
3、分析小學兒童撒慌的原因及採取的對策。
撒慌是一種虛構或捏造事實的行為。有時候兒童表現為用不適當的方式隱瞞部分或全部事實。
(1)造成撒慌的原因
A、家庭中父母與孩子間缺乏民主、信任與溝通,是造成兒童撒慌最為多見的原因;B、兒童撒慌也與他期望獲得重視有關,他們經常通過誇大事實,用吹牛的方式來吸引他人對自己的注意,希望藉此來發展和鞏固自己在同學和家庭社會關系中的地位;C、大部分兒童由於愛幻想,經常把想像中的或期望的事情當作真實的內容加以表述,這通常不是撒慌,而是由於認知和發展的限制,難以把理想與現實區分清楚。
(2)如何對待兒童撒慌
首先 ,教師、父母要增強對兒童的理解,尋求與兒童取得溝通的共同語言,打消孩子對教師、父母的戒備乃至恐懼的心理。
其次,對於撒慌的兒童,應該認真嚴肅地指出說慌的危害性,要讓兒童知道,用撒慌來掩飾錯誤是錯上加錯。
再次,要注意幫助兒童克服因過去說慌而產生的罪惡感。
4、分析小學兒童逃學與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採取的對策
逃學與離家出走是一種因為兒童拒絕學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會行為問題。
(1)原因
歸納起來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教師或父母對兒童的過失給予過分嚴厲的懲罰,造成兒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折而出走。B、同學或一些社會組織團伙中用極具有誘惑力和易使人成癮的活動吸引兒童,兒童會因為逐漸沉溺於這些活動而實際上造成出走的局面。C、出走還和兒童不良的個性心理有關。D、某些在學校 中始終受到老師重視的學生,缺少經歷生活挫折的心理准備,以會因為偶然的失落而產生出走行為。
(2)如何防止和對待兒童逃學與離家出走
A、父母不要過分嬌寵是預防出走的重要前提。當然,同時也要注意不可走向另一極端,採用體罰、辱罵的方式對待孩子。B、成人要學會尊重和愛護兒童,又有理有節,不姑息兒童的錯誤。C、教師對於好學生不可一味抬舉,對於差生也不能總是貶斥,而是要論事不論人,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使好學生不至於承受不了挫折,差生也不至於消極逃避。
(3)對於已經逃學或出走的兒童,可從以下幾方面給予系統幫助:
A、對出走行為表示理解,使兒童感受到將不會對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懲罰,設法讓兒童不再出走和願意接受幫助,防止造成進一步對立;B、與兒童誠懇交談,設法尋找出走的原因;C、對造成兒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釋,但對於確實由於兒童過失造成的出走,也不可無原則地忍讓遷就,因為那樣做,事實上就縱容了兒童的過失;D、對於因任性而出走的兒童,家長或教師應努力淡化這種行為,使兒童感到這種方式的社會影響效果是微弱的;E、對於因其它社會誘因造成的兒童出走,還應注意消除一些社會影響對兒童造成的危害。
第三節 小學兒童品德教育中的幾種心理學方法
l 識記:
1、說理法:是針對兒童的發展水平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惡善的准則,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
2、仿效法:是根據兒童善於模仿的特點,給兒童提供道德榜樣,讓其仿效,從而把社會的道德要求在兒童身上具體化的方法。
3、應堅決反對體罰和變相體罰。
4、在一定條件下,適當的懲罰對改變行為有一定作用。
l 領會:
1、為什麼懲罰應少用、慎用?
(1)懲罰是帶有一定風險的手段。
(2)懲罰會削弱甚破壞兒童的自我教育。
(3)懲罰易造成意義障礙。
2、運用懲罰時應注意的幾點:
(1)懲罰應以顧及兒童的自尊心、尊重人格為前提,以便使兒童理解教育者的善意,從而消除或減少懲罰可能帶來的消極作用。
(2)懲罰要公正,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
(3)結合說理的延緩懲罰效果好。
⑵ 人教版小學心理教案 珍惜生命
設計理念:
長期以來,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們對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樁樁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引導未成年人走出誤區,教育他們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已成為現代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和生命的價值,學會悅納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麼的美麗,從而學會珍惜生命。
2、通過簽訂生命盟約,達成珍惜生命的承諾,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入課題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又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的爸爸在草原上迷路了,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五枚硬幣,把一枚埋在草地里,把其餘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五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上,你要一點點的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1、這個故事,說了什麼?
(學生會有各種回答,預計會涉及:生命,生命的過程,生命的意義等)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的詞語,逐詞出示課題:生命,美麗的旅程
2、引入:世上的每個人,甚至每個生命體,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只有經歷所有的歷程,我們的生命才算完整。今天我們來討論這個話題,一起走進這個旅程,一起暢想,一起去經歷美麗的生命旅程。
設計意圖:用故事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初步認識生命的意義,喚起學生探索本次主題的需要和願望。
二、展示美麗畫面,欣賞生命
1、首先讓我們走進豐富美好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欣賞大千世界的視頻
分享:欣賞了這樣的片段,你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用優美的畫面音樂,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喚起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從而感受生命的美好可愛。
三、生命體驗游戲,激發對生命的珍愛
1、音樂冥想
從你出生開始,你的生命旅程就開始了,現在請保持最舒服最放鬆的姿勢坐好,然後閉上眼睛。請隨著音樂,跟隨老師的提示,對自己不同生命階段的自己的生命狀態進行想像。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形象的體驗自己生命的美麗旅程,使課堂中的每個學生都發現和感受自我存在的過程,以開放的心態悅納人生,並為下面的抉擇游戲做好鋪墊。
2、心理體驗游戲——《生命的抉擇》
①從你現在的年齡開始算,你的人生之路還有漫長的60年、70年甚至80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你想做些什麼事情?(請學生回答)
生命數軸: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00(歲)
②請選擇其中的6件事寫下來——這6件事應該是你經過思考後,發自內心的認為是你人生中最應該去做、最有必要做、最值得做的事情。想好後,請用簡短的語言快速地寫下來。寫的文字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不需要告訴別人。(播放音樂,請學生動筆完成。)
③進行抉擇游戲。
教師渲染:
*受日益惡劣的環境威脅,你只能再擁有30年的生命了。生命縮短,你能做的事情也只剩4件了,請用筆把另外2件劃掉。劃掉的事情將永遠不再有機會完成,即使是你十分不願割捨的,也再不能實現了。
*因為疾病的侵擾,你被迫還要在舍棄將近20年的生命,從餘下的4件事情中再減掉2件吧。請開始行動,劃掉的事情今生將與你無緣了。
*因為戰亂的原因,你的生命只有1年的時間了,短短的一年中,你只能做好1件事情,請你把你無力去做的事情劃掉。劃掉意味著永遠的舍棄。
*因為災難的不期而至,你的生命只有1天了,你已經無力再做任何事情了,請舍棄最後一件事情吧。這件事情的消失意味著,你什麼事情都無法實現了。
3、分享:生命旅程中你曾有許多美好的願望,可是現在它們都無法實現了,你願意嗎?你有什麼感想呢?能跟大家分享嗎?
設計意圖:失去後才知道他的寶貴。這個游戲讓學生在艱難的選擇中,切身體驗生命既美好又短暫、既有目標又不可預見,喚起學生好好把握和珍愛生命
四、悅納生命,呵護生命
1、啟發思考
生命是如此珍貴、豐富而又不可重復,不禁讓我們肅然起敬。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的生命呢?
①出示不珍愛生命的有關圖片。看到這些揪心的圖片你有什麼感受?
②欣賞舞蹈《千手觀音》
這些舞者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更精彩?
2、分享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升華對生命的認識,使其認識到痛苦和磨難是生命的重要一部分,有生命就有樂趣,從而懂得悅納生命,呵護生命,讓生命更精彩。
五、生命盟約
⑶ 求小學心理輔導教案
小學心理健康教案不當「小皇帝」【活動目的】⒈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愛撒嬌、蠻橫、不聽別人勸告、不想到別人,都是任性的脾氣。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任性是一種壞脾氣,有任性脾氣的孩子不討人喜歡,從而決心克服任性,不當「小皇帝」,做個讓人喜歡的孩子。【活動形式】小品表演、討論評議、角色扮演。【重點難點】⒈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任性是一種壞脾氣。⒉難點:小品表演的技巧和教師的引導藝術。【活動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得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的喜歡?想不想在自己的身邊有許多朋友?今天的活動就要小朋友一起來討論,怎樣不當「小皇帝」,做個讓人喜歡的孩子。二、活動與訓練⒈小品表演一:提示:小品里的孩子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你喜歡她嗎?小品簡介:時間:清晨七點地點:家裡人物:小小、媽媽內容:清晨七點,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小小才從床上爬起來。可她一定要媽媽幫她穿衣、刷牙、洗臉,否則就賴在床上不起來。吃早飯時,她看見碗里只放著豆沙包,就一定要媽媽去買肉包,否則就不吃早飯。媽媽陪著來到學校,上課遲到了,她又哭又鬧,責怪媽媽動作慢,致使媽媽很生氣。⒉評論交流:⑴小品里的那個孩子叫做什麼(小小),你們喜歡小小嗎(不喜歡)?⑵不喜歡,這是為什麼?回憶一下小品里的小小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⑶最後媽媽怎麼樣?(最後惹得媽媽很生氣)⑷教師小結:小小穿衣、刷牙、洗臉都要媽媽幫她,否則就撒嬌不起床;不喜歡吃豆沙包,就一定要媽媽去買肉包,否則她就不吃早飯;上學遲到了,又哭又鬧,還怪媽媽不好,最後惹得媽媽很生氣。小小是個愛撒嬌的孩子,在家裡像個「小皇帝」,我們都不喜歡她。⒊小品表演二:提示:仔細看,小品里孩子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小品簡介:時間:上課時人物:丁丁和他的同學、老師內容:在體育課上,老師宣布進行拍皮球比賽,大學輪流拍,看誰拍得多。丁丁連續拍了兩次都輸了,可他仍緊緊地抱著球,不給其他同學玩。同學們與他評理,他還將他們推走。同學們沒有辦法,只能向老師請求再要一個球。過了一會兒,丁丁一個人玩得沒意思了,想要和同學們一起玩,可同學們此時都不願理他。丁丁又哭又鬧叫來了老師,老師請丁丁想想為什麼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玩。⒋討論交流:⑴為什麼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丁丁一起玩?⑵小結:活動時,丁丁像個「小皇帝」,十分蠻橫,不想到別人,想玩得痛快就一個人抱著球,惹得同學們很生氣,最後都不願意理他。像這樣蠻橫,不想別人的孩子,我們也不喜歡他。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了兩則小品,其中小小是個愛撒嬌的孩子,丁丁是個蠻橫、不講理的孩子,他們惹得別人很生氣。他們就像是兩個「小皇帝」。老師告訴你們,像他們這樣愛撒嬌、蠻橫、不想到別人的表現,都是任性的表現,任性是一種壞脾氣,有任性脾氣的孩子都不討人喜歡。⒍評議:⑴前些天,老師看到這樣一件事:在玩具櫃前,一個孩子要他爸爸為他買400元錢的一個玩具,他爸爸說:「太貴了,別買了!」那孩子一聽又哭又鬧,最後他爸爸沒有辦法,只好為他買了那個玩具,可他爸爸很生氣地說:「你這孩子怎麼這個樣!」同學們,你們看,這孩子的脾氣怎麼樣?⑵你們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分組討論)⑶你們喜歡這樣的孩子嗎?那麼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孩子?⒎表演與訓練:小小和丁丁改掉了任性的壞脾氣,成了人人喜歡的孩子。請每個小朋友扮演一下脾氣變好了的小小和丁丁,並表演給大家。(其餘同學對演得好的同學鼓掌給予表揚)三、總結通過這堂心理輔導活動課,我們知道了撒嬌、蠻橫、不想到別人都是任性的表現,任性的孩子是不被人喜歡的。老師希望你們每個同學都能得到爸爸、媽媽、老師的喜歡,更希望在你們的身邊有許多朋友,不當「小皇帝」,做個被人喜歡、受人歡迎的孩子,如果你們有任性的脾氣,一定要注意改正。-
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 我是誰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責任意識,感受認真履行職責並完成任務後的愉悅,願意承擔和認真完成集體的任務。
能力:體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提高觀察對比的能力。
知識: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雖然只有八九歲,但是自我的意識已經漸漸覺醒,他們的生活經驗也容易讓他們較快地理解人在不同場合的角色變化。由於該學習內容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喚起他們愉快的生活回憶,如買東西、逛集市,能讓他們聯想到溫馨的家庭生活,因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是濃厚的。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在農村,生活的空間范圍相對小一些,他們所擔任的角色的變化也會相應少一些。而且,對角色的認知也只會停留在角色的不同上。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盡管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由於家庭的需要,他們可能更早地參與到家庭、生產勞動當中,獨立完成了很多方面的任務,有著相對較強的自理能力等優勢,但他們對自身的角色意識,特別是對不同角色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的認識,還處於一個懵懂無知的階段。
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因此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教學難點是讓學生願意在現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不同角色,培養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教師就要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入手,創設情境,針對「面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和「在活動的變化中」我是誰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受到啟發,使他們意識到一個人的角色是會變化的,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通過研討、探究讓學生有所感悟。通過情景表演,多角度引導學生思考,激活思維,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應承擔的不同責任。最後通過調查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到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對人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農村學生生活的情景片段,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定自己的不同角色。通過觀察對比等形式,盡量多地以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再現,讓學生觀察評判,有所發現和感悟。
⑸ 小學心理健康公開課教學設計 急啊
大神回答: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三、實施步驟
1、提高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特別是一、二年級),培養他們開朗、合群、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級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咨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綠色熱線),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 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切忌「老師說,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贊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把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
⑹ 求老師發個現成的心理學教案,最好詳細專業點的,謝謝了。
心理學教案
學習方法:誰的發現多 [適用年級]
三年級
[理念闡述]
觀察力是構成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察是人們獲得一切知識的首要步驟,也是開拓智慧的大門,發展創造才能的基礎。達爾文曾經這樣評價自己,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正是這種觀察力,為他提出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條件。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對於開發學生的潛力及其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心理輔導活動的重要內容。
觀察力的形成和發展要經歷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常常會表現出不全面、不具體、不仔細的特點,他們往往見大不見小,見近不見遠,見顯不見隱、見粗不見細,並在整體和局部的綜合觀察上表現出不足。小學的觀察能力是隨年齡增長而逐步發展的,因此激發觀察興趣,指導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小學生心理輔導經常而持久的任務。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觀察能力。
2、通過觀察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活動准備]
1、准備若干盒印泥
2、准備活動用圖片。
3、准備一首小詩歌。
[活動設計]
環節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引題
《西遊記》里的美猴王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什麼都瞞不過它的雙眼。當然,那是神話。但是一個人的眼力卻是可以鍛煉出來的,眼力好,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觀察能力強,也就是看得清晰,看得准確,看得細致,看得完整。今天,我們就通過游戲來練練自己的觀察力。
以孩子喜歡的人物——孫悟空,談話引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一)游戲
游戲方式:
准備一隻印泥盒,學生每組也准備一隻印泥盒,然後要求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的一舉一動並盡量進行模仿,看誰模仿得最正確。
教師用食指蘸上印泥給學生看一下,然後快速把中指按在臉上,要求學生也照著教師的樣子去做。當學生們把手指按在臉上後,教師又低下頭快速重復了三次上述的動作。學生模仿。(這時很多學生的臉上出現了紅印泥)
小結:
老師在按臉的時候,以將有印泥的食指換成了干凈的中指。臉上按上紅印的同學正是由於觀察不細致,只注意到老師按臉的大動作,而沒有看到換指的小動作。有些同學途中發現,為時以晚,臉上已經按上紅印了,而臉上沒有按紅印的同學觀察就比較細致。他們不僅認真看,而且注意到了老師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這才是正確的觀察方法。
此活動的目的是測測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游戲,
臉上一點印泥也沒有的學生說明觀察最細致,臉上按了紅指印的學生說明觀察就不夠細致了。
三、活動(二)看圖,
出示奇怪的公雞圖
1、先不同別人商量,想想圖上畫的是什麼?把答案寫在括弧里( )
2、再仔細看看,這幅圖有那幾種動物組成。答案( )
3、跟同伴交流,你的答案對不對,對了幾個?
4、與同伴交流得高分的原因:
A、 因為看的時候能按一定的順序。
B、 因為看的時候能集中注意力。
C、 因為看的時候比較仔細。
D、 因為看的時候能展開合理的想像。
通過看圖,再測學生的觀察力。同時讓學生明白:提高觀察能力,觀察時要集中注意力,並能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
四、活動(三)觀察力訓練
1、 觀察細致性訓練
(1)說出下面圖畫畫的是什麼?各處於什麼狀態?
指名說
(2)說出下面各圖中少了什麼東西,並把缺少的部分畫出來。
填表:在兩分鍾內,我畫出了幅圖中缺少的部分。
其中畫對了幅,畫錯了幅。
獎勵:教師給全對的同學戴上「紅」帽子,稱他們為「火眼金睛」。
小結:戴上小「紅」帽的同學觀察最細致。
2、觀察概括性訓練
(1)把下面兩幅畫的內容用一個成語寫下來。
你寫對了嗎?(學生把寫好的成語舉起,讓教師檢查)。
獎勵:教師給寫對的學生戴上「小獎牌」。
(2)把下面三幅畫的內容用一個成語說出來。
你說對了嗎?說對了請你也戴上「小獎牌」。
小結:戴上「小獎牌」的同學能把觀察到的東西概括出來,真能幹!
3、順序性觀察訓練
(1)今天是安安的生日。她請了英英、美麗、小鳳和貝貝來她家吃蛋糕。她們都來了,4個人的腳印清清楚楚的印在地上。請您當一回偵探,通過觀察地上的腳印,弄清4個人到達安安家的先後順序。
填表:先來到安安家的是、接著、然後是、最後是。
你填對了嗎?
獎勵:教師給填對的同學獎勵一面「小紅旗」。
(2)下面四幅畫的順序標號不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重新排列它們的順序。
正確的排序是、、、。
你排對了嗎?排對了請你也拿出一面「小紅旗」。
提高要求:
重排後,根據圖中內容說一個小故事。
小結:拿到小紅旗的同學,你們觀察時都能按一定的順序。真不錯!
人的觀察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培養和鍛煉得到發展和提高的,本活動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觀察地指導和訓練,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通過觀察,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對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五、學詩,總結。
學會觀察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又應該怎樣進行觀察,讓我們來學一首詩《我們愛觀察》
我們從小愛觀察,
學習觀察好處多:
增長知識靠觀察,
學習寫作靠觀察,
科技發明靠觀察。
我們從小愛觀察,
認認真真又細致,
全全面面又概括,
細心觀察有順序,
我們從小愛觀察,
勤動手來勤動腦,
長大成為科學家。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訓練,我們可以看到,原來臉上印上黑指印的同學,現在也帶上了「小紅帽」,「小獎牌」或拿到了「小紅旗」。說明大家的觀察力都提高了。今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使我們成為真正的火眼金睛。
通過學習小詩來理解觀察的好處和方法,並對全文做了很好的總結。
自控能力的培養:做情緒的主人
一、教學目的:情緒對人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很大,教育學生要做情緒的主人,才能適應社會生活;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二、教學准備准備活動中所要用的各種情景問題。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三年級小學生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對交往過程中的糾紛、誤會不善於處理,表現為遇事容易沖動,感情用事,從而影響同學關系,自己也很苦惱。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控制情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做一個令人喜歡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才不會感情用事,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