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鄭培民的人物經歷
鄭培民原籍河北省武安市,1943年7月23日出生於吉林省海龍縣海龍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1950年至1962年就讀於海龍縣城關小學和第四、第五中學。
1962年9月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大學物理系學習,擔任系學生會主席。
1968年7月至1970年3月,到遼寧省3275部隊鍛煉。
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電機集團公司工作,先後擔任廠革委會組織組幹事、廠子弟中學(湘機中學)黨支部書記、廠團委副書記、廠黨委辦主任、廠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其間,1981年2月至1982年8月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工程系經濟管理研究班學習。他以黨的事業為重,心系企業,為企業黨的建設和企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廣大幹部職工的尊敬和愛戴。
1983年6月至1992年10月,鄭培民先後擔任湘潭市委副書記、書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在市、州工作的近10年裡,他兢兢業業,夙興夜寐,訪貧問苦,體察民情,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大力推進改革,發展經濟,促進了湘潭市和自治州的兩個文明建設。
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鄭培民擔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他在分管教育工作時,注重調查研究,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為全省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時,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戰略目標,在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防汛救災、水利建設、扶貧、減輕農民負擔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1995年10月,鄭培民擔任省委副書記後,勇於改革創新,為湖南廣播電視、出版、體育事業的發展和促進全省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1月,鄭培民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他堅持以經濟立法為重點,加強地方法規建設,注重發揮監督職能作用,為推進依法治省做出了新的成績。
2002年3月11日,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B. 遵義市中小學足球場地情況
這個真不清楚(除了市教育局等部門可能沒人知道那麼全。),你是踢足球吧,不知道你年齡多大,如果有人可以去匯川的小型足球場玩玩,AA制。而且去小學踢球還要看門衛允許進入不。
C. 遵義市海龍鎮農村戶口可以就讀市裡的學校嗎
可以,只要你在市裡買房子就可以。如果市裡沒有買房需要你開一個市裡的租房版證明以及市裡單位的用權工證明,證明你在市裡工作生活就可以了,主要就是這兩樣,其他的如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這些就簡單了,你可以去當地的學校咨詢一下還需要什麼證明。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純手機碼字,如果贊同請採納我的答案。
D. 求一篇作文!
一、基本情況:
朝陽小學位於市中心,共有2114名學生(不含學前班),本學期共有教學班33個,輔導員33名,四、五、六年級大隊委成員24名,少先隊員1893名。我校1999年9月被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少工委聯合授予「貴州省百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試點學校」、市教育局及關工委授予「全國1000所面向未來閱讀工程實驗學校」、全省科技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貴州電視台《太陽雨》小記者站,遵義電視台《成長快樂》小記者站。紅花崗區首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試點學校」。
二、「手拉手」活動是我校進行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
「手拉手」活動在我校開展13 年來,把城市和農村、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緊密地聯系起來。互幫互學,共受教益,塑造了我校少年兒童優良的行為品格,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校少先隊員身上生動具體的體現出來,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通過「手拉手」活動的開展,證明了這種活動的開展,引導了我校少先隊員走出校園,走出自我,培養自立能力,學會生存、學會服務、關心他人,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溶入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並且,「手拉手」活動以他特有的感召力,帶動了我校每一位教師、校外輔導員、家長和社會的「手」,使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社會新風吹遍我校的每一個角落,「手拉手」活動己經成為我校少先隊在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對學生進行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並且對我校德育工作的發展、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強化「手拉手」活動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內涵
我校通過「手拉手」活動,使城鄉小夥伴之間的情感得到了交流、思想得到了溝通,使我校少先隊員真切的體會到了不論居住的條件如何、生活條件如何,他們與農村的孩子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大家都是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從小培養他們對祖國、對民族、對人民的濃厚情感。通過他們之間的信件交流、親身體驗,讓我校少先隊員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和團結友愛,同時和「手拉平」小夥伴共同感
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從而激發了他們對集體的熱愛、對他人的友善,從小培養他們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通過他們之間的互相幫助,使他們共同進步,使對方小夥伴真切的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從小培養他們做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信念。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我校優秀中隊、先進班級、模範班級、先進個人層出不窮。
四、把握「手拉手」活動的基本內容,不斷深化體驗教育
我校在開展此項活動 13年的時間里,緊緊抓住其基本內容,堅持以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手拉手、東西部少年手拉手的主要形式,堅持以自主、自願、簡便、實效的原則;堅持以城市幫扶、互學互助、共問收益的原則,讓我校少先隊員做到「交一個好朋友、寫一封交友信、為小夥伴獻一份愛心。假日看一次小夥伴」。在這些活動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小夥伴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為小夥伴傳遞信息,鼓勵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從中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從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將來踏入社會,學會與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立足實踐,推動手拉手活動的進一步深化
「手拉手,」活動是我校的傳統活動。91 年我校開始為海龍鎮上壩小學校捐衣、捐物、捐款,98年三江流域抗洪救災時,我校又捐出一萬多元支援災區。但以上活動基本停留在捐款、捐物這種傳統的模式上。從2000年3月開始,我校在此基礎上,豐富「手拉手」活動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勤儉自強的教育。
2000年3月區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在全區開展「城鄉手拉手助學活動」的通知,安排我校資助新蒲鎮朝陽小學和前進小學。接到通知後,我校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和大隊輔導員立刻來到這兩所學校了解情況。通過兩所學校領導的介紹,了解到這里的貧困學生大多父母離異或者跟隨祖父母生活,還有孤兒,於是決定資助兩校的16名貧困學生一直到小學畢業。回到學校後,學校立即召開相關的會議,制定活動方案,安排好各項工作。同時大隊部、各中隊成立了「愛心儲蓄所、.廢品回收站」,將同學們所捐的衣物、書包、書籍等學習、生活用品統一回收。廢品回收站的成立,增強了司學們的環保意識,更讓同學們認識到,通過勞動換來的錢是很不容易的,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同學們艱苦樸素的思想觀念。在成立的愛心儲蓄所里,同學們將平時丟棄的廢本子、看過的舊報紙、易拉罐、紙盒等可回收利用的廢品集中起來,拿到回收站換成錢捐到愛心儲蓄所;有些同學將平時節省下來的零用錢也捐到儲蓄所,並且在假期里利用體驗活動開展「我是快樂小報童」活動,將賣報紙的錢捐到愛心儲蓄所里;我們還針對同學們壓歲錢鋪張浪費的現象組織了「壓歲錢的新用途」活動,有很多同學捐出了壓歲錢,也為愛心儲蓄所積累了資金。有了物質基礎,加上對同學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勤儉自強的思想教育,2000年5月我校組織各中隊代表300名隊員、35名中隊輔導員、黨員、共青團員來到「手拉手」學校新蒲鎮朝陽小學、前進小學,採用二幫一的方式,兩個中隊幫助一名學生,分別與對方小夥伴結成了「手拉手」對子,大中隊輔導員及青年團員與對方學校老師結成了手拉手對子。
2000年5月,我校首次資助朝陽、前進小學的16名貧困學生。在這兩間學校,隊員們分別和自己的小夥伴合影留念、小記者采訪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參觀他們的校舍,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留通訊地址,為書信傳遞友誼打下良好地基礎;我們的老師、青年團員們也和對方老師互通思想,交流教學經驗、教書育人的方法,此次活動的開展,為下一步繼續「手拉手」活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2000年5月30日,我校舉行慶六.一活動,為把我校與新蒲兩校的「手拉手」活動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我們號召我校同學行動起來,開展了「接小夥伴回家過六.一」活動,考慮到各個家庭的不同情況,我們特地向接小夥伴回家的同學家長,發出倡議書,並將意見書發到各家,徵求家長,讓家長參與其中,用他們的言行教育、感染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在意見書中簽下了這樣的話語:「我們全家熱誠歡迎手拉手小夥伴同學來我家歡度兒童節、孩子有愛心,我們家長表示支持,並對貧困學生來我家表示熱烈歡迎,我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家長們真摯的話語感動了我校的學生、老師,順利的將我校資助的16名貧困學生接回家中,給他們洗澡、買新衣服,第二天帶著孩子們逛公園、瞻仰紅軍烈士陵園、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共同學習,讓這些學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社會的溫暖,培養了我校同學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同時,我校的慶祝活動也邀請了這些同學參加,讓他們和我們同唱、共舞,共同慶祝美好的未來。
為將「手拉手」活動繼續開展下去,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環保意識,用農村孩子具有的良好的勞動品質感染、教育我們的學生,2001年3月,我校又組織學生來到新蒲鎮兩所「手拉手」學校,開展了「手拉手,獻愛心共栽友誼樹暨捐贈「活動,不僅繼續資助16 名貧困學生的學費、文具,還在「三.八」水庫前栽上了象徵友誼的常青樹,我校小記者還做了大量的采訪,增進了友誼,培養了我校學生的勞動觀念,讓他們走出學校、走出城市,到貧困地區體驗生活,培養他們愛集體,樂於奉獻的良好道德風尚,使他們互幫互助,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2002年我校又組織一至六年級200多名學生、隊幹部來到兩校開展了體驗生活野炊活動,我校學生負責帶上糧食、蔬菜等,新蒲兩校學生負責挖坑、撿柴、生火的工作,在老師指導下,三校學生製作了一頓豐富的午餐,但天公不作美,有的組還沒有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就被一場傾盆大雨淋了個落湯雞,雖然如此,學生們卻興致高昂,表示這樣的活動今後還想參加。
在2002年至2004年3年的時間里,我校不僅繼續資助這16名貧困生,更多的是加強了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我校先後派出多名年輕教師到兩校支教,進行教學交流,派教學能手為他們進行課改培訓、邀請他們參加我校的教育教學培訓、參加我校課改開放日,老師、學校之間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友誼,更加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的交流。
目前,我校己為這兩間學校的 16名貧困學生捐款 7510.00元、其中受資助的胡明娟、王光陽、姚修才、陳義星、王光靜、陳志富、田茂林七位同學己小學畢業。2001年10月13日,我校開展的「新世紀,我能行,集體舞大賽也邀請他們參加,並捐贈了文具等物品。
我校學生、老師的愛心行動不僅在新蒲鎮兩校體現,同時,我校各年級也組織了很多「手拉手」活動。杜玉鈴、李治榮老師與海龍鎮上壩小學四(1)班的李旭同學建立了幫扶關系,張光瓊老師與上壩小學三(1)班程箭同學建立了幫扶關系,同去的家長看見了,也向貧困生捐了一百元錢,並且當時二年級全體學生也向海龍鎮上壩小學捐款549.73元、文具盒80個、鉛筆80支、擦皮 80塊、卷筆刀 80個、l700個本子;2002年學校組織學生向南白金鼓小學捐衣物370件、文具515件、熱水器3個、書112本;我校陳作芳老師連續9年帶領他的班級捐助高橋鎮福利院的孤兒蔡振偉(從小學至高中畢業)的學習、生活費用和學習、生活用具等累計4200.00元;每年帶領學生看望這名學生,關心他的學習、生活,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並且還看望那裡的老人,為他們送去溫暖和愛心;現在的四(4)中隊輔導員賈吉碧老師帶領學生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資助兒童福利院四年級學生鄭禮同學,為他送去200元學費和一套新衣服和文具等,並且將把他送至小學畢業,同時同學們捐贈了408件衣物給福利院的孩子們;另外,其他班級也利用雛鷹假日小隊活動,開展獻愛心活動,向紅花崗區社會福利院捐款548.20元; 2000年12月組織學生、團員教師參加了由團省委主辦的「購一套明信片,獻一份愛心,為2000年貴州省不再有失學兒童」的活動,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共購置明信片78套,1170元,成為這次活動,購置明信片最多的學校,受到團區委、區教委的表揚;在開展「五個一」資助殘疾人活動、為禮儀中學患白血病的萬會蘭捐款3928.40元;為桐梓縣羊蹬小學建書屋捐書2242本;2003年參加團區委「買一枚實寄封,助殘活動」購買669枚,捐款1003.50元;2004年為我校三(4)班患腦瘤的學生任炳 同學捐款8512.00元;同時,我們的老師也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學生,老師們每次都帶頭參加學生的各種捐款活動,在參加團區委組織的幫扶活動中,學校四十多位老師獻出愛心,資助我校12名貧困學生,校長王義、黨支部書記楊盛、師德標兵彭凱義用一幫一的方式分別資助了三名貧困生。此外,我們在老年節、新年組織學生對孤寡老人進行慰問,讓他們愉快的度過晚年。
在實踐中,我們感到「手拉手」活動不能只停留在捐助上,應不斷豐富其內涵,使雙方能通過聯誼得到更大的收獲。為此,我校隊員不僅自己寫體驗日記,還與對方隊員寫手拉手信件進行學習、生活的了解、交流,增加城鄉小朋友的友情。同時,與對方輔導員進行輔導員工作交流,邀請他們的老師到我校聽課,我校老師到他們那裡學習;選派隊幹部、小記者到對方學校實踐、采訪。使我校「手拉手」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在加強東西部少年手拉手活動中,經團市委、團區委。區教委的幫助,我校已初步與河北省石家莊市草場街小學的師生建立了手拉手關系,並收到各年級同學的來信,我校的學生也通過回信認識和了解對方,通過互聯網使兩校學生的交流更密切,我校副大隊長王倩茹和對方的小夥伴還通過互聯網傳遞信息、為對方的工作出謀劃策,她們的事跡被刊登在了《中國少年報》上,這一切活動的開展為下一步和草場街小學搞好「手拉手」活動奠定了基礎。
通過「手拉手」活動的開展,使我校學生走出了校園,走出城市,到貧困地區去體驗生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集體中受到教育,在集體中發揮他們各方面的才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豐富和發展,培養他們熱愛集體、樂於奉獻的良好道德風尚,為推進我校德育工作開創了良好局面。
E. 求遵義市區內小學列表
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民主小學
長征鎮民主村後壩組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728868-
周禮兵
2
紅花崗區
遵義市東風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中華北路657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823083-
喻榮堂
3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中心學校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深溪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5
0852-8455308-
王明強
4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橋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橋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5
0852-8455763-
王明利
5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清江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清江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5
0852-8455499-
羅小平
6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高坊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高坊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55045-
李平
7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永安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永安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5
0852-8200157-
朱勁
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坪橋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坪橋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5
0852-8454032-
張顯富
9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紅花小學
遵義市中華路健福巷
民辦
563000
0852-8873359-
王道瓊
10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航宇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關鎮護城村
民辦
563000
0852-8432869-
章朝暉
1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華羽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關鎮馬蘭壩
民辦
563000
0852-8430945-
羅光亮
12
紅花崗區
遵義市流動兒童少年白楊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外環路朱家灣
民辦
563000
0852-8865285-
陳勝修
13
紅花崗區
遵義市南關鎮中心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關鎮護城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4
0852-8420804-
羅子文
14
紅花崗區
遵義市鎮隆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關鎮鎮隆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4
0852-8474382-
袁福輝
15
紅花崗區
遵義市金華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關鎮金華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4
0852-8470671-
周光峰
16
紅花崗區
遵義市南門小學
紅花崗區南關鎮南門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11504-
李梅
17
紅花崗區
遵義市忠庄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忠庄鎮馬坎村菜灣組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21395-
田英
1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光希望小學
紅花崗區忠庄鎮幸福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21246-
黃永發
19
紅花崗區
遵義市長江希望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馬坎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6266-
李健
20
紅花崗區
遵義市忠庄鎮勤樂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忠庄鎮勤樂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6464-
汪宜江
2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忠庄鎮明德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忠庄鎮勤樂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6100700-
李儒彬
22
紅花崗區
遵義市豐樂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萬里路104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3202-
顏堯珍
23
紅花崗區
遵義市迎紅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南舟路83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22458-
付文進
24
紅花崗區
遵義市萬里小學
遵義市萬里路藺家坡小區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3855-
胡芳容
25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樂善行小學
新蒲新區新蒲鎮新華社區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7336-
梁先忠
26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新中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新中小學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728889-
李彬
27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大山小學
遵義市新蒲新蒲新蒲鎮大山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6989-
龔佐良
2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中橋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729289-
毛永東
29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紅旗小學
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鎮文武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6989-
鄢華明
30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長干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729289-
易錦波
3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埡南小學
新蒲新區新蒲鎮三合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6989-
劉項
32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愛國小學
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鎮湘江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6989-
曾祥龍
33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朝陽小學
新蒲新區新蒲鎮三壩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5491-
陳彬
34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三合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蒲鎮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56989-
周留軍
35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沙坪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沙坪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53126-
周在全
36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巷口鎮靜華森林小學
遵義市巷口鎮巷口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5425-
周再芬
37
紅花崗區
遵義市巷口鎮建坪小學
遵義市巷口鎮中山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707425-
尹仕倫
38
紅花崗區
遵義市巷口鎮鈞岳希望小學
遵義市巷口鎮巷口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7690259-
蔣佳順
39
紅花崗區
遵義市海龍鎮中心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貢米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1114-
胡浩
40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新莊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龍泉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1406-
徐紅
41
紅花崗區
遵義市海龍鎮新場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溫泉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55713-
陳安莉
42
紅花崗區
遵義市海龍鎮李光小學
紅花崗區海龍鎮桂花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1112-
熊有康
43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中心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禮儀壩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62526-
徐擁民
44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平庄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平庄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918622-
喻本友
45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茂欣希望小學
紅花崗區長征鎮板山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61317-
王中澤
46
紅花崗區
遵義市長征鎮民政小學
遵義市長征鎮沙壩村閆家灣組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837761-
黃天國
47
紅花崗區
遵義市長征鎮涼水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涼水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3
0852-8918622-
李靜
4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文昌小學
遵義市松桃路口
民辦
563000
0852-8860420-
錢永亮
49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博州小學
紅花崗區官井路冰都水廠旁
民辦
563000
0852-15085513978-
廖萬順
50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德才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坪豐
民辦
563000
0852-8634726-
程振軍
5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元波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長征鎮民政村
民辦
563000
0852-8870171-
唐元波
52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雲升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舟水橋
民辦
563000
0852-8514707-
金江良
53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流動兒童少年桃源小學
遵義市內環路走馬壩
民辦
563000
0852-8870171-
翁宗躍
54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前進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沙壩村花台坡組
民辦
563000
0852-8851129
何銘強
55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光明小學
紅花崗區長征鎮坪豐村
民辦
563000
0852-3125169
吳傑
56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下庄小學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下庄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55225-
陳龍
57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筱泉小學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黃鍾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55569-
冉永龍
5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野里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野里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13655-
鄭興國
59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新華小學
金鼎山鎮黃鍾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7541507-
左康才
60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中心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牛蹄新街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55429-
趙吉
6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板橋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板橋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13501-
殷仁忠
62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後庄小學
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後庄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56559-
王世坤
63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岩塘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岩塘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13723-
王維紅
64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金庄小學
金鼎山鎮金庄村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7
0852-8956559-
楊應全
65
紅花崗區
遵義市洛江小學
遵義市桃溪路47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19072-
蔣傳芳
66
紅花崗區
遵義市建文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延安路街道辦事處聚泉閣社區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822606-
李中永
67
紅花崗區
遵義市新文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中華北路339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822755-
黃玉林
68
紅花崗區
遵義市中華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中華北路610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853505-
張衛強
69
紅花崗區
遵義市育新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汪家巷14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2507-
冷彬
70
紅花崗區
遵義市朝陽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2804-
楊 盛
71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旗小學
遵義市老城民主路宮巷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3177-
張衛強
72
紅花崗區
遵義市老城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玉屏路11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35908-
張解欣
73
紅花崗區
遵義市文化小學
遵義市老城楊柳街39號
地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23800-
謝婭林
74
紅花崗區
遵義市海風井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黨校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23170-
趙立軍
75
紅花崗區
遵義市南宮山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南宮山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4
0852-3169619-
周渝萍
76
紅花崗區
遵義市舟水小學
遵義市舟水橋馬鞍山路8號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4
0852-8470967-
李信奇
77
紅花崗區
遵義市長征小學
遵義市紅崗區外環路沙河小區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674637-
何進江
78
紅花崗區
遵義市紅花崗區光明小學
遵義市紅花崗區桃溪寺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463357-
李明梅
79
紅花崗區
遵義市龍門小學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蘭家堡小區
縣級教育部門
563000
0852-8264668-
付曉晴
F. 海龍古鎮八大風景都是什麼
海龍股份的八大風景就是山水能動物以及天上的鷹等等。
G. 海龍鎮的概況
海龍來鎮位於梅河口市自東北部。轄九龍、龍興、西關3個社區和城南、鮮紅、雙峰、雙頂、向前、先進、先鋒、興隆、裕民、利民、東吉、正義、新勝、春光、春明、八家崗、大榆樹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龍,距市區19.5千米。沈吉鐵路、202國道過境。
H. 垂死掙扎,救救我吧!!!!
一、基本情況:
朝陽小學位於市中心,共有2114名學生(不含學前班),本學期共有教學班33個,輔導員33名,四、五、六年級大隊委成員24名,少先隊員1893名。我校1999年9月被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少工委聯合授予「貴州省百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試點學校」、市教育局及關工委授予「全國1000所面向未來閱讀工程實驗學校」、全省科技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貴州電視台《太陽雨》小記者站,遵義電視台《成長快樂》小記者站。紅花崗區首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試點學校」。
二、「手拉手」活動是我校進行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
「手拉手」活動在我校開展13 年來,把城市和農村、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緊密地聯系起來。互幫互學,共受教益,塑造了我校少年兒童優良的行為品格,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校少先隊員身上生動具體的體現出來,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通過「手拉手」活動的開展,證明了這種活動的開展,引導了我校少先隊員走出校園,走出自我,培養自立能力,學會生存、學會服務、關心他人,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溶入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並且,「手拉手」活動以他特有的感召力,帶動了我校每一位教師、校外輔導員、家長和社會的「手」,使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社會新風吹遍我校的每一個角落,「手拉手」活動己經成為我校少先隊在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對學生進行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並且對我校德育工作的發展、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強化「手拉手」活動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內涵
我校通過「手拉手」活動,使城鄉小夥伴之間的情感得到了交流、思想得到了溝通,使我校少先隊員真切的體會到了不論居住的條件如何、生活條件如何,他們與農村的孩子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大家都是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從小培養他們對祖國、對民族、對人民的濃厚情感。通過他們之間的信件交流、親身體驗,讓我校少先隊員深深的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和團結友愛,同時和「手拉平」小夥伴共同感
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從而激發了他們對集體的熱愛、對他人的友善,從小培養他們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通過他們之間的互相幫助,使他們共同進步,使對方小夥伴真切的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從小培養他們做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信念。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我校優秀中隊、先進班級、模範班級、先進個人層出不窮。
四、把握「手拉手」活動的基本內容,不斷深化體驗教育
我校在開展此項活動 13年的時間里,緊緊抓住其基本內容,堅持以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手拉手、東西部少年手拉手的主要形式,堅持以自主、自願、簡便、實效的原則;堅持以城市幫扶、互學互助、共問收益的原則,讓我校少先隊員做到「交一個好朋友、寫一封交友信、為小夥伴獻一份愛心。假日看一次小夥伴」。在這些活動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小夥伴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為小夥伴傳遞信息,鼓勵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從中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從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將來踏入社會,學會與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立足實踐,推動手拉手活動的進一步深化
「手拉手,」活動是我校的傳統活動。91 年我校開始為海龍鎮上壩小學校捐衣、捐物、捐款,98年三江流域抗洪救災時,我校又捐出一萬多元支援災區。但以上活動基本停留在捐款、捐物這種傳統的模式上。從2000年3月開始,我校在此基礎上,豐富「手拉手」活動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勤儉自強的教育。
2000年3月區教育局下發了關於在全區開展「城鄉手拉手助學活動」的通知,安排我校資助新蒲鎮朝陽小學和前進小學。接到通知後,我校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和大隊輔導員立刻來到這兩所學校了解情況。通過兩所學校領導的介紹,了解到這里的貧困學生大多父母離異或者跟隨祖父母生活,還有孤兒,於是決定資助兩校的16名貧困學生一直到小學畢業。回到學校後,學校立即召開相關的會議,制定活動方案,安排好各項工作。同時大隊部、各中隊成立了「愛心儲蓄所、.廢品回收站」,將同學們所捐的衣物、書包、書籍等學習、生活用品統一回收。廢品回收站的成立,增強了司學們的環保意識,更讓同學們認識到,通過勞動換來的錢是很不容易的,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同學們艱苦樸素的思想觀念。在成立的愛心儲蓄所里,同學們將平時丟棄的廢本子、看過的舊報紙、易拉罐、紙盒等可回收利用的廢品集中起來,拿到回收站換成錢捐到愛心儲蓄所;有些同學將平時節省下來的零用錢也捐到儲蓄所,並且在假期里利用體驗活動開展「我是快樂小報童」活動,將賣報紙的錢捐到愛心儲蓄所里;我們還針對同學們壓歲錢鋪張浪費的現象組織了「壓歲錢的新用途」活動,有很多同學捐出了壓歲錢,也為愛心儲蓄所積累了資金。有了物質基礎,加上對同學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勤儉自強的思想教育,2000年5月我校組織各中隊代表300名隊員、35名中隊輔導員、黨員、共青團員來到「手拉手」學校新蒲鎮朝陽小學、前進小學,採用二幫一的方式,兩個中隊幫助一名學生,分別與對方小夥伴結成了「手拉手」對子,大中隊輔導員及青年團員與對方學校老師結成了手拉手對子。
2000年5月,我校首次資助朝陽、前進小學的16名貧困學生。在這兩間學校,隊員們分別和自己的小夥伴合影留念、小記者采訪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參觀他們的校舍,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互留通訊地址,為書信傳遞友誼打下良好地基礎;我們的老師、青年團員們也和對方老師互通思想,交流教學經驗、教書育人的方法,此次活動的開展,為下一步繼續「手拉手」活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2000年5月30日,我校舉行慶六.一活動,為把我校與新蒲兩校的「手拉手」活動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我們號召我校同學行動起來,開展了「接小夥伴回家過六.一」活動,考慮到各個家庭的不同情況,我們特地向接小夥伴回家的同學家長,發出倡議書,並將意見書發到各家,徵求家長,讓家長參與其中,用他們的言行教育、感染自己的孩子,家長們在意見書中簽下了這樣的話語:「我們全家熱誠歡迎手拉手小夥伴同學來我家歡度兒童節、孩子有愛心,我們家長表示支持,並對貧困學生來我家表示熱烈歡迎,我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家長們真摯的話語感動了我校的學生、老師,順利的將我校資助的16名貧困學生接回家中,給他們洗澡、買新衣服,第二天帶著孩子們逛公園、瞻仰紅軍烈士陵園、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共同學習,讓這些學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社會的溫暖,培養了我校同學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同時,我校的慶祝活動也邀請了這些同學參加,讓他們和我們同唱、共舞,共同慶祝美好的未來。
為將「手拉手」活動繼續開展下去,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樹立環保意識,用農村孩子具有的良好的勞動品質感染、教育我們的學生,2001年3月,我校又組織學生來到新蒲鎮兩所「手拉手」學校,開展了「手拉手,獻愛心共栽友誼樹暨捐贈「活動,不僅繼續資助16 名貧困學生的學費、文具,還在「三.八」水庫前栽上了象徵友誼的常青樹,我校小記者還做了大量的采訪,增進了友誼,培養了我校學生的勞動觀念,讓他們走出學校、走出城市,到貧困地區體驗生活,培養他們愛集體,樂於奉獻的良好道德風尚,使他們互幫互助,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2002年我校又組織一至六年級200多名學生、隊幹部來到兩校開展了體驗生活野炊活動,我校學生負責帶上糧食、蔬菜等,新蒲兩校學生負責挖坑、撿柴、生火的工作,在老師指導下,三校學生製作了一頓豐富的午餐,但天公不作美,有的組還沒有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就被一場傾盆大雨淋了個落湯雞,雖然如此,學生們卻興致高昂,表示這樣的活動今後還想參加。
在2002年至2004年3年的時間里,我校不僅繼續資助這16名貧困生,更多的是加強了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我校先後派出多名年輕教師到兩校支教,進行教學交流,派教學能手為他們進行課改培訓、邀請他們參加我校的教育教學培訓、參加我校課改開放日,老師、學校之間的交流,不僅增進了友誼,更加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的交流。
目前,我校己為這兩間學校的 16名貧困學生捐款 7510.00元、其中受資助的胡明娟、王光陽、姚修才、陳義星、王光靜、陳志富、田茂林七位同學己小學畢業。2001年10月13日,我校開展的「新世紀,我能行,集體舞大賽也邀請他們參加,並捐贈了文具等物品。
我校學生、老師的愛心行動不僅在新蒲鎮兩校體現,同時,我校各年級也組織了很多「手拉手」活動。杜玉鈴、李治榮老師與海龍鎮上壩小學四(1)班的李旭同學建立了幫扶關系,張光瓊老師與上壩小學三(1)班程箭同學建立了幫扶關系,同去的家長看見了,也向貧困生捐了一百元錢,並且當時二年級全體學生也向海龍鎮上壩小學捐款549.73元、文具盒80個、鉛筆80支、擦皮 80塊、卷筆刀 80個、l700個本子;2002年學校組織學生向南白金鼓小學捐衣物370件、文具515件、熱水器3個、書112本;我校陳作芳老師連續9年帶領他的班級捐助高橋鎮福利院的孤兒蔡振偉(從小學至高中畢業)的學習、生活費用和學習、生活用具等累計4200.00元;每年帶領學生看望這名學生,關心他的學習、生活,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並且還看望那裡的老人,為他們送去溫暖和愛心;現在的四(4)中隊輔導員賈吉碧老師帶領學生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資助兒童福利院四年級學生鄭禮同學,為他送去200元學費和一套新衣服和文具等,並且將把他送至小學畢業,同時同學們捐贈了408件衣物給福利院的孩子們;另外,其他班級也利用雛鷹假日小隊活動,開展獻愛心活動,向紅花崗區社會福利院捐款548.20元; 2000年12月組織學生、團員教師參加了由團省委主辦的「購一套明信片,獻一份愛心,為2000年貴州省不再有失學兒童」的活動,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共購置明信片78套,1170元,成為這次活動,購置明信片最多的學校,受到團區委、區教委的表揚;在開展「五個一」資助殘疾人活動、為禮儀中學患白血病的萬會蘭捐款3928.40元;為桐梓縣羊蹬小學建書屋捐書2242本;2003年參加團區委「買一枚實寄封,助殘活動」購買669枚,捐款1003.50元;2004年為我校三(4)班患腦瘤的學生任炳 同學捐款8512.00元;同時,我們的老師也用實際行動影響著學生,老師們每次都帶頭參加學生的各種捐款活動,在參加團區委組織的幫扶活動中,學校四十多位老師獻出愛心,資助我校12名貧困學生,校長王義、黨支部書記楊盛、師德標兵彭凱義用一幫一的方式分別資助了三名貧困生。此外,我們在老年節、新年組織學生對孤寡老人進行慰問,讓他們愉快的度過晚年。
在實踐中,我們感到「手拉手」活動不能只停留在捐助上,應不斷豐富其內涵,使雙方能通過聯誼得到更大的收獲。為此,我校隊員不僅自己寫體驗日記,還與對方隊員寫手拉手信件進行學習、生活的了解、交流,增加城鄉小朋友的友情。同時,與對方輔導員進行輔導員工作交流,邀請他們的老師到我校聽課,我校老師到他們那裡學習;選派隊幹部、小記者到對方學校實踐、采訪。使我校「手拉手」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在加強東西部少年手拉手活動中,經團市委、團區委。區教委的幫助,我校已初步與河北省石家莊市草場街小學的師生建立了手拉手關系,並收到各年級同學的來信,我校的學生也通過回信認識和了解對方,通過互聯網使兩校學生的交流更密切,我校副大隊長王倩茹和對方的小夥伴還通過互聯網傳遞信息、為對方的工作出謀劃策,她們的事跡被刊登在了《中國少年報》上,這一切活動的開展為下一步和草場街小學搞好「手拉手」活動奠定了基礎。
通過「手拉手」活動的開展,使我校學生走出了校園,走出城市,到貧困地區去體驗生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集體中受到教育,在集體中發揮他們各方面的才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豐富和發展,培養他們熱愛集體、樂於奉獻的良好道德風尚,為推進我校德育工作開創了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