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時期的教師享受怎樣的待遇
首先必須承認,民國時期教師待遇肯定是高於現在的教師。
怎麼算高呢?有人會那魯迅住大房子、家裡雇了幾個僕人、一人掙錢養全家人來說事,我認為並不合適。民國時期各階層貧富差距巨大,腦力勞動者處於社會的上層,享受了更多的福利。我覺得如果要比較教師待遇的高,應該把教師與國家公職人員進行比較。
先看大學教師,1927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員的月薪,教授為600元-400元,副教授400元-260元,講師260元-160元,助教160元-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
再看中小學教師,資料顯示,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2塊銀洋,縣長一個月20塊銀洋,而國小老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民國時期小學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要遠遠超過縣長。
相比之下,現在的教師的收入在社會上沒有任何優勢,不能說低,但在經濟上很難有那個時候的底氣。這是事實。
但這么比是非常沒有道理、非常不合理的,
民國四億億中國人,大學教師才幾個人,各地中小學教師在地方上那也都是鳳毛麟角,物以稀為貴,給他們高待遇並不奇怪。如果非要比較,應該拿現在的院士和當年的大學教師比。目前,院士對各高校而言基本就是無價之寶,除了工資外,各種津貼都數不過來,別的什麼都不算也有百萬。而且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在很多場合是有特殊待遇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民國時期大學教師並不比院士待遇好。至於中小學教師,民國和現在體量差的太遠,如果還按這個標准來發,國庫非虧空不可。
當前現實情況下,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只要繼續保持在GDP的4%,中國教育就能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
B. 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工資為什麼那麼高
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授工資高,
是因為那個時候也是比較重視教育。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C. 民國初年的教師和現在的教師對比,有什麼大的區別
那個時候為了培養人才吧,現在眼裡只有錢
D. 民國時期的收入水平怎樣
1.銀元在中國
中國自1436年起採用銀銅貨幣體制,主要貨幣為白銀。中國使用的白銀多鑄成錠狀。至明、清與西方貿易,從外國流入之白銀多為鑄造成硬幣之銀圓。早期的銀圓多為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之西班牙圓,在中國被稱為「本洋」。後來輸入的銀圓則有墨西哥獨立後鑄造,有鷹為標記的「鷹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樣。銀圓在中國逐漸受所歡迎,間接影響清政府控制經濟的能力。於是清政府在光緒年間起亦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清政府的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
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一元)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即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一元為角,十分一角為分。國幣的壹圓被鑄成九成銀、一成銅的硬幣,上有袁世凱頭像,即俗稱的「袁大頭」;並推出以銀鑄造的輔幣。袁大頭出現後,逐漸取代「龍洋」、「鷹洋」等舊有銀圓,在全中國流通。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亦曾頒布國幣條例,繼續使用銀本位發行貨幣。但國府壹圓含純銀只為23.493448克。鑄造成的銀圓比「袁大頭」略小,含銀量亦較低。因為上有孫文頭像,被稱為「孫小頭」。
實際上,民國初年中國貨幣是兩、元並用。因為各銀圓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資本賬結算,仍然會使用銀兩為單位。而由不同的銀圓轉至銀兩,有一定的折讓。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才規定所有交易及結賬以元為單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1934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貨幣改革,放棄銀本位,改為發行法定貨幣,即法幣,同時將銀圓收回。銀圓於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直至1948年金圓券風暴後,銀圓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國民黨政府並短暫發行等同於銀圓的紙幣,稱銀圓券。隨著國民黨撤出中國大陸,銀圓及銀圓券均在數個月後在中國大陸進入歷史。但是在台灣,理論上法例所規定的中華民國貨幣仍然為銀圓;新台幣屬台灣流通的貨幣,只具等同國幣的性質。這情況一直維持至1990年代末,銀圓方才正式完全退出舞台。但因為中華民國法規所定貨幣單位尚未全面改成新台幣,所以中華民國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台幣條例第二條規定,現行法規所定金額之貨幣單位為圓、銀元或元者,以新台幣元之三倍折算之,也就是一銀元等於新台幣三元。
2.銀元的購買力
銀元包括剛開始流通的法幣,購買力非常高,一元的購買力以一般小康人家為例,月薪15 元,一桌酒席四葷四素當時要2元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打工一月工資12元,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35元左右,當然如何理解上文中的小康是很重要的,我個人認為,購買力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比如當時沒有電視,就不存在電費和閉路電視費或者加密電視費,當時沒有多少私車,所以油費在家庭裡面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當時沒有電話、電腦和手機,我們的通訊費、上網費及增值業務費也是不存在的,我感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有點類似於現在中國有些邊遠地區的小城市的生活狀態,大家的收入主要還是用於吃上面,所以現在就算是在北京上海,光是每天買菜做飯是不用花多少錢的,1000元足夠了,所以這個35元:1元的比例我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
3.本人家族的經驗
我記得老爸說,其實就算是在解放前夕,爺爺每個月6個銀元,也可以養活一大家人,我的理解是能保證溫飽,考慮到當時的生活質素比較低,粗糧和必要的副食品就可以讓一家人保證基本的營養,所以,我堅信35元:1元的比例是合理的。
4.感悟
我是高校教師,只覺得當時朱自清一個人的工資可以住大院養幾十口人,當然我不能和老前輩比,但是就算是現在的國學大師,他們的工資能達到朱自清的標准么?大家可以看看《圍城》,當時方鴻漸的工資是多少?他還只是一個副教授哦。所以,這個教育中的問題真的是很大。我們學校一年一個學生平均就算5000的學費,按照1萬人的規模,一年都是五千萬啊,扣除10%學生無法交清,那麼還有4500萬,我們就算拿一般一半補助一線教師,都是2250萬,我們總共的一線教師是600名,但是哪怕加上那些行政樓吃閑飯的,就算1000個總數,一年都有2萬多的收入,還不算工資,因為是財政撥付的,可以現在呢,老師的額外的收入都是自己掙的,不知道這些錢都到哪裡去了。
E. 胡適收入有多高 一個半月的工資就足夠辦一個婚禮
僅供參考:
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州私立德堡大學歷史系教授江勇振的《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日正當中」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揭示,胡適的收入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文人之冠。
胡適進北大的月薪是280元。根據美國社會學家甘博和步濟時於1918年、1919年在北京的社會調查,換算出胡適一個月280元的薪資,足夠養活當時北京五口一家的窮人三年。根據美國聯邦教育局的調查,1919學年度美國副教授的平均年薪是美金2486元,正教授的平均年薪是美金2628元。胡適在北大的教授職稱實際上等於是美國的副教授。他的月薪是280元,換算成年薪就是3360元。換算成美金,胡適的年薪相當於美金3300元,比美國正教授的平均待遇還遙遙超過將近700美金。
1917年9月10日,胡適到北大報到。由於第一個月的薪水還沒領到,暫時住在學校的宿舍里。他在9月30日的家信里向母親報告,飯錢每月才九元。在寫這封家信的時候,已經和高一涵看好了地方:「彼處房錢不過六元,每人僅出三元耳。合他種開銷算起來,也不過每月四五十元之譜。」換句話說,扣掉所有的生活費,胡適每個月可以存下230元,足夠養活北京窮苦人家兩年四個月。他在11月26日的家信里向母親報告他所備辦的款項,一個半月的薪資就足夠辦一個婚禮。
F. 民國時期的教授工資真的比現在大學教授高嗎
中華民國(復1912——1949),位於亞洲東制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1] 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2]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3] 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4] 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5-6] 統一之後,民國進入黃金十年建設時期,此間社會穩定,教育穩步發展、趨於定型。[7]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遷台。
G. 民國時期北大教授李大釗的工資是多少
兩三百大洋,當時的城市市民平均工資不到十塊
H. 民國教育工作者高工資是真的嗎
I. 民國教授高收入為什麼很少買房置地
1、民國教授的所謂高收入,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畫餅充飢」罷了。也就是說,聘用時候約定的月薪400~600銀元,確實是天價,但是工資根本沒辦法按時發放,教授要經常被拖欠數月工資,甚至要上街遊行逼迫,才能拿到工資。
2、魯迅曾經花1000元買過一個院子,他書信日記中,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生活拮據,經常記錄各種幾塊錢支出,如果真是收入,怎麼會在意這些?
3、胡適先生美國留學回國當教授,月薪280銀元,相當於人民幣2萬,高興得寫信跟媽媽曬工資單。他還是太幼稚了,根本不知道這是政府「打腫臉充胖子」,用高工資表明尊重知識,實際根本發不出來
4、因為當年民國經濟破敗、戰亂連連、內閣倒台是家常便飯,國家財政基本靠向歐美抵押政府「關稅」、「鹽稅」等等財稅權,才能貸款維持政府基本的運轉。教授高工資,拿沒幾次,就被忽悠了,顯是部分工資從銀元變成鈔票,亂世的鈔票根本不值錢。後來就跟加困難了。
5、民國北洋當局15年時間,更換內閣58屆。根本不能做任何工作。以馮友蘭的話說,「當時北京的教育界是非常困難的,為數不多的教育經費,也被軍閥們挪用了。學校發工資往往只發幾成,甚至有發百分之幾的。有一個教授,同時在四個大學里教課,到了年節,四個大學都發不出工資,當時稱為『四大皆空』。 」教授講師們起先還忍一忍,後來實在忍不下去了,便在學校、教育部門口以及街頭靜坐遊行。五四運動發生前,北京就曾發生多起教授講師們的討薪運動。學生運動之所以聲勢浩大,除了巴黎和會的原因之外,欠薪導致教職員工心生不滿,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J. 請問,在民國時期一個大學教授月薪為多少大洋(銀元)
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