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在整合教學資源的時候會合並學校,那麼給農村孩子造成了哪些影響
對於現在農村很多私立學校已經不給建設了,開始上公辦學校,包括一些教學環境比較不是很好的學校開始整合一體化了。其實這個趨勢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因為首先你要知道這樣可以把孩子集中在一起,教學資源集中在一起,可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是要支持的,而且學校整合了,它就不用那麼散。很多孩子因為跟著家長的工作原因,導致經常會換學校對孩子來說也是不利的,學校整合的話可以方便統一教學。
Ⅱ 如何農村小學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益
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大幅度大面積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鞏固「普九」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更是鎮中心學校的核心任務。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大幅度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回顧過去,我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個中心:
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不放鬆,堅持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好課程」。盡管教師學科不配套,教學設施不健全,但始終本著「因地制宜、盡力而為」的原則以兼職代替專職,以演示實驗代替分組實驗,以校內活動代替社會實踐,確保低層次的課程標准不落空。堅持強化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加強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檢查與督導,加強起始年級和畢業年級的全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真正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2、促進兩個轉變:
一是促進教學思想的轉變。絕大多數教師通過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過去的圍繞考試打轉轉轉變到今天的圍繞素質搞教學,由過去的一門心思講知識轉變到今天的千方百計促發展。
二是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課改,教師有了學生意識和服務意識,由過去的只重視少數轉變到今天的面向全體,由過去的拚命灌輸轉變到今天的啟發誘導,由過去的冷麵訓斥轉變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設三支隊伍:
首先是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選拔和培養,年輕的校長和主任正在不斷成長,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校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多年以來,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通過加強校本培訓、組織繼續教育、鼓勵在職進修和選派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業務素養,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隊伍的建設。以選拔和培養教研組長為切入點,以打造骨幹教師群體為著重點,以課題研究為落腳點,全力編織鎮、校兩級教研網,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組織保障。
4、推進四項改革: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變粗放為集約,重在一個「實」字。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的規范化要求與教學實情、實效的統一;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一個「恆」字。課堂教學改革最忌時冷時熱、虎頭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夠穿石,靠的不是別的,靠的是目標專一,靠的是目標專一後的持之以恆。有了這個「恆」,所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都將變為教師在自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強大動力;變僵化為優化,追求一個「新」字。盡管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提出一套嚴格、統一的具體要求,但在管理和執行的具體過程當中還是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有別。變高耗為高效,落實一個「質」字。實實在在地向每一節課要質量。
○推進課程資源改革。積極主動地開發各種本土課程資源,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地方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例如利用自然條件,開發小種植、小養殖等校本課程。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科實踐結合起來。把校本課程作為學科教學的一個拓展與延伸,緊密結合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生的特長發展結合起來。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手工等興趣類課程的開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推進師生評價改革。細化教師評價條款,變復雜為簡單,客觀、公正、簡單明了地對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期的所有工作進行定量描述,減少人為因素,提高評價的公正性、科學性、准確性和權威性。積極推行學生評價的等級制度,淡化分數壁壘,強化等級進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推進教師配備改革。從2005年開始,鎮中心學校每年從鎮初中本部和分部選派了3名青年教師到邊遠的村小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同時將新分配的教師一律安排到邊遠小學工作,這樣不僅有力地加強了邊遠小學的教學力量,更重要的是給邊遠小學帶去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無窮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動了邊遠小學課堂教學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當前,我校教學工作的主要症結
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並不顯著的成績,但絲毫掩蓋不了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確實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宏觀上的「牌子不亮,質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艷」。微觀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靈,點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課改經費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師資隊伍老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後、三級課程滯後、大眾傳媒渲染和不良風氣影響等。
盡管影響教學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結還是在於我們的教師隊伍以及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1、職業倦怠,漠視問題的存在。在農村絕大多數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遠的學校,幾乎從來沒有走出去觀摩過、學習過,外面的精彩世界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早已不復存在。長期偏安一隅,使得他們的思維逐漸遲鈍,激情逐漸冷卻,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變得熟視無睹。
2、功利之心,泯滅創新的激情。要檢查,就突擊備課、改作業。要統考,就加班加點、滿堂灌。要職評,就拼湊材料,忙突擊。甚至有人戲言:「堂堂課我都到,提到考績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曉,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閉,扼殺碰撞的智慧。許多農村教師早已習慣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學問題與同行展開交流。總覺得與比自己小的討論「沒面子」,與比自己老的討論「沒興趣」,與自己差不多大的討論「沒底氣」。
4、體制滯後,制約質量的提升。由於農村小學七八個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處抹不開情面,誰也不願去和別人爭那30%的浮工資,校長也因為學校拿不出富裕的經費補充進去,而將浮動放在一邊,久而久之教師的進取心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調動,質量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三、著眼未來,我校教學工作的初步設想
沒有教學就沒有教育,沒有教學就沒有學校。切實做好教學工作是各級各類學校永恆的主題。在未來永無止境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心,始終如一地突出一個核心,千方百計地降低一個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持續穩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地有效途徑。
1、堅持「一個中心」——教學
不管教育怎樣發展,如何改革,教學始終都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今後,我們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推行「321開放性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3個允許:允許學生插嘴、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標新立異;2個鼓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1個寬容:寬容學生的過錯。抓緊、抓細、抓實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做到「計劃制訂嚴實,領導示範落實,骨幹培養扎實,執行方案求實,督查指導務實」。徹底杜絕在督查指導過程中「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虛假現象。堅信成功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嚴格督導、真誠指導、熱情引導、耐心輔導」。使絕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能做到「六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方法為中介,以能力為目標。實現「六突六不」——突出重難點,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講精練,不以講代練;突出思維訓練,不滿堂灌、滿堂問;突出學法指導,不加重課業負擔;突出教學效益,不搞全面補課;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課堂教學少一點「預設」的剛性,多一點「生成」的彈性。
2、突出「一個核心」——質量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滿意與否的「晴雨表」,事關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們將嘗試建立「生死存亡的風險機制」——加大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崗定人,競爭上崗,以崗定責,以績定薪。適當拉大分配距離,以激勵教師竟崗敬業,自覺提高教學質量,以不負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託,不負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逼師成材的投資機制」——明確規定學校每年5%的預算經費必須足額用於安排教師繼續教育。45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到2010年必須全部達到本、專科學歷,拿到畢業證後學校給予每人一定的的獎勵。所有在職教師每年必須自費訂閱1份教學刊物,每學期必須撰寫不少於1萬字的讀書筆記,向鎮中心校遞交1篇不少於3000字的教學行動研究報告。「客觀公正的激勵機制」——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設立「金牛鎮中心學校教育教學獎勵基金」,分設「課程改革成果獎、教學評比新星獎、教學質量進步獎、關愛學困園丁獎、自學成才鼓勵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獎」,以表揚先進,激勵後進,激發教師的專業激情,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降低「一個重心」——教研
教學研究重在教學反思,重在教師群體,重在問題解決。過去我們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過於追求標新立異、只圖花哨好看,很少考慮問題的解決。往往勞命傷財,最終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償失。今後我們將切實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為抓手,本著「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求真務實精神,在教研課題的選項上就著手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課題選項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把問題當課題。把校本教研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賦予教學研究強大的生命力。二是階段性研究與成果及時轉化相結合,以細節決定成敗。踏踏實實地做好教學研究成果與教學工作嫁接、教學研究成果向教學實際移植的問題,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課題選項與學校資源相結合,逐漸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努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的完整體系。在課例研究方面,本著「以課例展示理念,讓理念回歸課堂」的思想,推行「兩段六環」的教研活動方式,即第一階段:備課——說課——議課,第二階段:上課——聽課——評課。使校本教研既植根於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又服務於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從而引領教師專業水平得的提高。
Ⅲ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交流網
Ⅳ 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網站
一、物質資源開發要體現因地制宜。
有效的物質資源可以為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設置和運行創造背景和條件,農村小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學校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物質資源。如學校擁有的生物園地、勞動基地就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天然場所,此外學校的建築、櫥窗、板報及教室的牆面、園地、角落的布置與管理,同樣可以使學生獲得勞動與技術教育的體驗。學校日常生活中環境的整治,工具和設施的使用和保養,課桌椅的修理,重大節日活動的布置等都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有益資源。總之,學校應處處成為學生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場所和展示的舞台。
2、農村家庭是學生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踐天地。如家庭生活中的購物、整理、洗滌、簡易烹飪等都是富有 勞動與技術教育意義的活動,學校應與家庭協調教育,讓孩子有意識地認真參與,培養孩子獨立從事簡單家務勞動的能力。另外,當家裡出現水管泄漏、器具損壞、農作物蟲害、家禽家畜欄破損等現象,這也正是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良好時機。
3、農村當地的其他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也應充分利用。如當地的鄉鎮企業、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當地的田園、農場、花木基地和學農基地等都有著重要價值,學校要在組織參觀、訪談、實踐中讓學生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
二、人力資源開發要做到能者為師。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技術初步、家庭、職業了解等三個大板。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教師,因此必須樹立能者為師的觀念來開發教育的人力資源。
1、學校要重視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師資培養與培訓,同時學校要組織和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科學研究,通過科學練兵的崗位練兵來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2、要把社會上相關專業人員吸收到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大軍中來。如木工、瓦工、鉗工、電工、廚師、裁縫、農技員等具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人士,學校可通過多方面的工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把他們所在工作場所參觀學習,讓他們現場示範和指導。
3、學生本身也是課程實施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教育實施中可以讓先期學到的學生輔導後期的學生,讓技術熟練的學生輔導技術不太熟練的學生,形成學生間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
三、信息資源開發要注重優化組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是以項目活動的方式來組織的,大致包括勞動實踐、技術實踐和信息實踐三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學校在勞動與技術教育內容或主題的選擇與確定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實踐,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勞動過程中。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農村小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不可忽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從而來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1、要指導學生廣泛收集和處理文字信息,要讓學生博覽群書,分類收集不同類別(如分手工類、烹飪類、種養植類等)的文字資料,然後發揮學生集體優勢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濾掉並不實用或已過時的信息,匯編成文字信息庫,並建立目錄索引。
2、要指導學生利用媒體廣泛收集和處理聲像信息。如收音機中的「教你致富」等欄目,中央和地方電視台的農業頻道,「露一手」等欄目,可以組織學生收聽收看,同時也可進行錄音或錄像作為聲像資料保存並使用。
3、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利用網上信息資源,讓學生學會搜索相關網上信息資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時吸收到信息資源庫中來。
對學生開展勞動與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變革的客觀要求,農村理應發揮自身優勢,重視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的開發,在開發這些課程資源的同時積極組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使勞動與技術教育收到應有的教育效益,為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
Ⅳ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網址(中學版)
網址:http://quanshif.2008red.com...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學版05-06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學版05-06上)...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學版05-06上)...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教育資源網(初中版)...
Ⅵ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利用現有資源
教學資源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課程開展的前提。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施范圍和實現水平。傳統數學教學忽略了數學與生活、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造成我們的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題、弱於動手,強於考試、弱於創造的局面。《數學課程標准》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讓學生自主的時空與平台,教師應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更恰當地使用進行教學,使數學課堂變得生機勃勃、異彩紛呈。
一、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
多姿多彩的教學資源只要能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它的作用發揮得有效,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學生身邊和學校周圍的這些資源,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使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1、校內課程資源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的先進或落後,都可以找到和學習數學有關的資源。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總是有的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在學習中,學生本身的眾多特點、班級活動、老師遇到的各式各樣東西。或是學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變為現成的資源。例如:在教學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以讓學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樣的盒子,進行觀察、操作、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這樣的資源到處都有,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
的地開發和利用。還有學生自身的許多特點,可以作為活動對象。例如調查學生的身高和體重,讓學生親自量、親自稱。還有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為什麼不周全的考慮作為教學資源呢?有一位老師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使用八開紙和彩色粉筆作為當課的教學資源。每位學生手中有一張八開紙和一支彩色粉筆。對折第1次,把一半的塗上顏色,觀察陰影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1/2)。對折第2次,觀察並和第一次比較,這時陰影部分又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2/4)。對折第3次,是(4/8)。對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後把幾次折出的陰影部分的大小進行比較,結果得出是這樣的:1/2=2/4=4/8=8/16等。最後讓學生觀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樣的變化,從而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只要恰當地利用資源,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校外課程資源也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使這些資源變成學生活動的情境和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自然、社會緊密聯系。例如:學習《統計》之前,可以讓學生在公路口旁進行觀察,在十分鍾內,有多少輛摩托車通過,有多少輛小車通過,有多少輛機動車通過,等等。先讓學生進行收集資料,再進行整理,然後進行統計。又如,有一位老師教學幾十加幾時,事先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撿小石子,一袋裝幾十顆,另一袋裝幾顆,並在袋的外面標好具體的顆數。一個一個輪流上台演示給同學看,讓大家邊看邊說。一節生動形象的課盡享在愉快之中,其實自然資源能恰當的利用,學生的收獲也是不小的。社會資源也不例外。3、各種智力資源也該適當使用
數學的學習活動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內容,特別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其中有許多不可缺少的精彩的亮點的活力,有時需要家長或社會上的其他人士的幫忙,才可以解決相關的問題。例如:展開這樣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進行調查本屯的人口情況,並進行統計。如果學生頭腦比較精靈,直接拿筆記本找社長幫助,回來按年齡段進行分類並作好統計。若你挨家挨戶去調查,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學生有些活動實踐需要智力資源的幫助,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二、調動家庭資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的縮影。每家每戶都有一本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帳目。家庭大事小事的發生多數與數學有關。現在很多家庭的大人總溺愛孩子,促使他們對家庭的事情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怎樣用數學幫爸爸、媽媽分析和解決家庭的瑣事,為父母減輕負擔。作為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應該有責任和義務組織學生利用數學手段來調動家庭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家庭和關注家庭。如:上學期我頂阮老師的四年級的數學課,在學習了小學四則運算之後,讓學生算算我家的開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他們懂得父母的血汗錢是來之不易的,懂的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心中自然而然產生感恩情感。又如,我剛剛上過的二年級下冊《減法》中,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回家去查看自家的水表、電表,計算用多少方水、多少度電。這樣可以讓學生增長不少見識和起到教育的作用:(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2)提高學生計算能力;(3)一滴水,一度電使學生明白了聚少成多的數學道理,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浪費資源可恥,節約資源光榮的節能和環保意識。
三、共享網路資源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電腦、網路已大量流入農村。《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於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數學與網路密不可分,一方面,數學是網路存在、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網路上也承載著大量的數學資源,用好這一部分資源,對學生素養的提高必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如:組織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網路中尋找相公資料,然後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整個活動過程,學生一次又一次被這些偉大的數學家以及他們創造的數學文明深深打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產生了強烈的學好數學的驅力。
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和利用資源進行教學和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享受到學習數學的無限樂趣,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絢麗多資的科學光輝與無所不能的現實力量。
Ⅶ 如何農村小學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益在現有的資源
教學資源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課程開展的前提。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內性程度決定著課容程目標的實施范圍和實現水平。傳統數學教學忽略了數學與生活、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造成我們的學生強於基儲弱於應用,強於答題、弱於動手
Ⅷ 如何發揮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
一、明確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
現代遠程教育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其目的是應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改革教與學的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在中小學開展遠程輔助教學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改革教與學的過程,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既是遠程教育的出發點,也是遠程教育的歸宿。遠程教育的第一要義是充分而又恰當地應用計算機技術,增強教與學的有效性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實踐證明利用計算機的交互性、快速響應、能存儲和檢索信息、能將不同數據(文字、圖表、圖形等)進行快速轉換以及人工智慧等功能,結合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教學,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的改革,推動教學方法的更新,並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習的多元比、主體化和社會化。同時.將加速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將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推進素質教育。不能把開展遠程教育僅僅看成是一個教學手段現代化的問題,要結合教學改革下大力氣研究和實踐如何在教與學中充分而又恰當地應用,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這里所說的「充分」是指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盡可能多地使用遠程教育資源;這里所說的「恰當」是指在教學中不要濫用遠程教育內容,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對象恰如其分地、有效地使用。例如,幾句話就能講清楚的內容,硬要開發成軟體,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這就是—種濫用的表現。因此,只有緊緊抓住「改革教與學的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個目標,一切工作都為這一目標服務,現代遠程輔助教學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才能體現其真正價值。
二、端正思想,轉變觀念
開展遠程輔助教學首先必須解決思想觀念問題,必須有強烈的改革意識,立志改革,才能真正投身其中,在工作中披荊斬棘,不畏艱難,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是因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既是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還是教學改革的推動力量,是一項新的、開拓性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才能適應。另外,新技術應用於教學必然要伴之以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陳舊的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如灌輸式、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都不能適應新技術的需要,只有改變陳舊的思想和以應試教育服務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結合新技術的特點創造新的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才能使現代遠程教育充分而有效地應用於教學之中。
三、統籌規劃,抓好全局
站在教學改革的全局高度,從教學改革的全局出發來籌劃和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使計算機輔助教學達到其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遠程輔助教學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涉及到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因此,開展遠程輔助教學必須對教學的各個方面有一個全盤的規劃,在全局的統率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推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當前,不少學校和教師所採取的零敲碎打的、無統一計劃、無明確目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某校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只對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幾課書實施了遠程輔助教學,效果相當好,有的課教學計劃規定要三個課時講完,遠程輔助教學只用了一個課時就完成了。在匯報會上,領導問:餘下的兩個課時怎樣使用?答曰:因為教學計劃規定是三個課時,不能隨便變更,所以節余的課時只好用來上復習課。又問:對一年級二學期、二年級、三年級乃至六年級的語文課有何打算?開展語文學科遠程輔助教學要達到什麼目標?答曰:還沒有想到那麼遠。顯然,這種不考慮全局、缺乏計劃、無明確目標的遠程輔助教學其成效是極其有限的。開展遠程輔助教學必須有規劃,其規劃應該置於整個教學改革的規劃之中,與教學的整體改革保持一致。遠程輔助教學的規劃可大可小,其大小視具體情況而定,可以是一個學科的,還可以是幾個學科的,也可以是所有學科的。
四、抓好教學系統的各個環節,重視發揮系統的整體效應
教學論告訴我們,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是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因素。它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系。這些基本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根據系統論原理,只有在重視發揮組成教學系統的各個因素的作用的同時,特別重視發揮系統的整體效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Ⅸ 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網
。在「國培計劃」的學習中使我深深懂得,同事的支持與幫助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於是,開學後,我主動與本組教師探討、交流,正所謂理不辯不清,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帶動著本組教師在課改中前進著,動力十足。知道了作為一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是:語言基本功熟練,能恰當地使用組織教學;頭腦中裝有新課程理念;摸索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具備教學設計能力;具備解題能力。參加國培以前總認為自己有待提高,但是總摸不清方向。國培幫我指明了方向,使我知道我的哪些素質還有待提高。在國培計劃每天都有許多美好的事情發生著,每天都有種種熱流感動著我。國培計劃的平台,讓我成長,也讓我擁有了自己的一顆熱心,一股激情去對待每一件事情,盡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
Ⅹ 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及設備匱乏怎麼辦
這個問題可能解決起來有點難,或許說這就是所謂的城鄉差別亦或是所謂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式。目前中央搞所謂的城鎮化戰略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為了解決這一類似的問題。由於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要把一個教學資源以及師資配置一流的學校建在農村,從服務對像來講與城鎮相比懸殊太大。這種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只能是把農村人口集中起來。解決教育的問題是如此,解決醫療衛生的問題同樣如此。那麼,是不是說因為存在這樣的差距之後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的人員就應該放任而不管了呢?個人以為也並不是這樣。關鍵的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如何去發揮農村固有的優勢罷了。從當前中國體制下的教育來看,彷彿農村與城鎮之間只有劣勢而不存在優勢,如果這樣看,個人以為就有點片面了。其實,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曾幾何時,毛澤東主席總是這樣說:要學會一分為二的去看問題。農村與城鎮之間不僅僅存在劣勢,農村同樣存在城鎮不具備的東西。要學會發現我們的優勢,所謂揚長避短嘛。許多年以來農村的孩子讀了十來書,對於農村或者說農業生產技術依然什麼都不懂。農村的教學資源和設備匱乏嗎?非也。只是我們眼光只看到城市裡面的電腦、教研室,而沒有看到我們的土地及其土地之上可能存在和包含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