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拉丁語美國中小學

拉丁語美國中小學

發布時間:2021-02-22 15:00:34

㈠ 美國中小學都學些什麼

英語(English Languages Arts,即ELA)、科學(Science)、數學(Mathematics)、社會學習( Studies)、藝術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體育(Physical Ecation,即PE)、健康和安全教育(Health and Safety Ecation)、外語(Second Language)、學習工具(Tools for Learning)。
以 上這幾大類課程基本上是各所小學都要開設的課程,區別主要是不同學校對這幾大類作了不同的細分,或者對細分科目的強調程度不同,課時安排不盡相同, 上述的1-7課程通常在K-5的各年級中都有設置。隨著年級的變化課程設置也會調整。教會學校還會開設一些宗教方面的課程。通常美國小學生通常每天在校時間為7小時,一般要保證每天6小時的教學時間。 大家知道在中國老師,家長都特別重視主課的學習比如語文,數學,現在還有英語,對其他科目的重視程度就不夠了,美國的小學要是從課時多少上看可以把英語, 數學,科學和社會學習這四門課程看作是主課了,因為課時最多,也是各校的必修課和考核科目。我認為美國最值得我們借鑒的有兩點:一是課程設置,特別是科學 和社會學習這兩門課程,非常重視。二是教學方法,主要是互動性學習。

㈡ 為什麼很多美國大學的校訓選擇使用拉丁語

兩個原因,首先學習過拉丁語的人會了解拉丁是一門多麼簡潔和優美的語言,拉丁語詞彙凝練地表達了深層次的涵義,故這是一種非常適用於校訓的語言,因為校訓需要的就是簡潔,有力,讓人過目不忘。哈佛大學的校訓「Veritas」人盡皆知,擲地有聲的「真理」又不失優雅和涵養;拉丁語簡潔凝練:舉一個文藝派的例子,達特茅斯大學的校訓,「Vox clamantis in deserto」,意為「The voice of one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四個拉丁文詞語就涵蓋了8個英文意思,同樣從芝加哥大學的校訓「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意為「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即可看出,拉丁語很好地概括了英文意思;而拉丁文文法使很多詞的以「-tas」,「-ta」,「-tia」,「-ra」結尾,運用拉丁文使得校訓讀起來順口好聽。
第二個原因則是對於美國國家背景的無知。大學的拉丁文校訓中很大一部分都涉及到了宗教,比如布朗大學的校訓,「In deo speramus」,「In God we hope」,杜克大學,「Eruditio et Religio」,「Erudition and Religion」,無不和宗教有關。眾所周知,美利堅是一個基督教氛圍相當濃厚的國家,有不少學校建校之初都有宗教背景和很強的神學專業等。拉丁語和宗教的關系不必多言,故使用拉丁語作為校訓也無可厚非。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拉丁文對於西方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烙印在骨血里無法磨滅的。繼承燦爛的古希臘歷史而輝煌莊重的古羅馬文化,是多少學者心馳神往的內容;而拉丁語,作為羅曼語族的母親,她派生出了多少歐洲大陸上欣欣向榮的語言。可以說,歐洲人是古羅馬文化的後裔,而從歐洲遷移到新大陸的移民們(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的移民們)對於這份牽絆記掛地尤其深厚。習得拉丁語在舊時的美國的確象徵著「精英」和「高等人」,但它不單單只是一個標簽——美國人對於拉丁語這份濃厚的情感總是很讓人掛懷。

㈢ 美國的學生學什麼語言

在美國,孩子從上初中開始,除了學習數學、英語、科學、歷史等科目外,都要必修一門初級外語,只不過和我們不同,美國的初中生有著較大的選擇權,他們可以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以及拉丁語中任選一門自己喜歡的語言學習,只有通過考試才能獲得初級外語科口的學分。上了高中之後,外語同樣也是必選的科目之一,那些想要進入名校的孩子,外語更是他們高中的必修課,甚至連修習的年份也有所規定。以美國加州大學為例,如果想要報考這所大學,那麼除了英語之外,學生還需要必修一門外語至少兩年,每一年計1個學分,學生在高中結束時必須修滿總分15個學分,如果外語分數沒有獲得,申請這所大學就基本沒有希望了。因此,想在將來考上一所名校,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人大多將西班牙語當成自己的首選,大約有1/3的美國人可以比較熟練地使用西班
牙語進行對話,尤其是美國南部的幾個州,西班牙語更是普及。美國人青睞西班牙語,與其地理位置及歷史有著較大關系,過去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而在這些地區,諸如墨西哥、瓜地馬拉、委內瑞拉、哥倫比業等國,西班牙語自然隨著殖民者的統治,成了當地的官方語言。19世紀時,美國從墨西哥那裡搶佔了不少地盤,當地人仍然保持著說西班牙語能傳統,因此美國南部的幾個州大多盛行西班牙語。
而且,如今美國與中南美洲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美國人將中南美稱為美國的「後院」。許多美國人在退休居迄擇去中南美洲環境較好的國家養老,比如哥斯大黎加,那裡氣候宜人、生活節奏慢、消費水平底、醫療條件佳,是休閑養老的絕佳去處。而隨著中南美洲的發展,那裡也將成為美國最具有潛力的市場之一,因此美國人看重西班牙語。將其作為必修的外語也就不難理解了。唯一和中國不同的是美國學生學習外語是實行「學分制」,只三考一或及格就能獲得學分,不用擔心一次考拭考砸就會抱憾終身,與自己夢想中的高等學府失之交臂罷了。

㈣ 美國有什麼著名的中學和小學用英文

國教育體系可分為 Primary School 小學教育 (一年級到六年級)、Secondary School 中學教育 (七年級到十二年級)、Postsecondary School 中學後教育 (大專院校)。Secondary School 中學教育有細分為 Middle High School (六年級至八年級)、Junior High School (七年級到九年級)、Senior High School (九年級到十二年級,或十年級至十二年級)。

核心課程:

每所中學所安排的課程不盡相同,但是一般九年級到十二年級的核心課程如下:

英文 四年 (寫/作文、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等)

歷史 三年 (世界歷史、美國歷史、歐洲歷史)

第二外語 三年

數學 三年 (幾何學、代數 I、代數 II)

音樂/藝術 因校而異

科學 三年 (地球/環境科學、生物、化學)

學年:

‧ 依學校而異,學校可能八月中或八月底開學,也有學校九月中才開學。

‧ 五月中或六月底學年結束。

‧ 有些私立中學采學期制 (semester system):秋季九月至十二月、春季一月至六月,十二月、一月期間有三至四周的假期。

‧ 有些中學則采三學期制 (trimester system):秋季八月至九月、冬季十一月至三月、春季四月至六月,每學期間有一個禮拜的假期,但十二月、一月的假期較短,僅一至兩周的假期。

考試、成績、報告:

每所中學所舉辦的考試都不太一樣、且亦會因課程不同而有不同的方試。但一般而言,不同於亞洲和歐洲學校,美國中學老師打成績不會只依據一場考試或測驗,老師通常會依據學生整個學期的報告、作業、課堂表現、隨堂小測驗、期中期末考來打成績。在美國,學生的義務教育是到十六歲,通常學生必須pass 所有的必修課程才能畢業。學生會在每學期結束後得知每堂課的成績,老師給學生成績評量的方法如下:

A = Excellent (優)

B = Above Average (平均以上)

C = Average (普通)

D = Below Average (平均以下)

F = Failure (當掉:必修科目如果當掉,學生必須重修。)

中學畢業後,申請就讀美國大專院校:

雖然每所大專院校的入學條件不同,但一般大學院校都會看學生中學所修的課程、中學 GPA 成績、SAT 成績、寫作、或者安排與學生面談。學生中學 GPA 成績 (High school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代表學生的學年總成績平均表現,一般美國採用之計分法如下:

A = 4 點 90 - 100

B = 3 點 80 - 89

C = 2 點 70 - 79

D = 1 點 60 - 69

F = 0 點 0 - 59

全美統一的考試是大專院校入學考 SAT 考試,主要是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數學推理能力、在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作為學生進入大學後成績的參考資料。公元 1970 年,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中學生畢業後繼續升學念大學。現今,約有四分之三的美國中學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詳細的申請辦法,請參閱教育博覽會「申請准備文件」專題報導。

美國中學教學一瞥

--------------------------------------------------------------------------------

文/ 來源:素質教育大參考

一、教師常用的教學技巧

1.提問。提出問題主要集中在研究過程上而不是講授上。提問的第一個技巧不是問「為什麼」,而問「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易導致學生們消極、抵觸的應付;而「是什麼」的問題則會鼓勵學生在不必進行裁決的情況下細致地觀察,並樂於開放式討論。如「你看見什麼?」「你聽到什麼?」「你常這樣做嗎?」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認知技巧,而且可以幫他們恰當地、健康地分析處理各種行為模式。第二個提問技巧是把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回答的異同點上。如:「還有人(不)是這樣認為的嗎?」之類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分享別人的情感和想法,創造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承認彼此的差異,增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2.對話。在美國人眼裡,交流是一種目標。學生常常就一個建設性的問題在小組中進行積極的討論。對話經常圍繞出現在孩子們生活中一些事情展開,如生日、和朋友們發生的爭執或其它引起他們關心的新聞。討論不需要大人督促,老師只作為輔助者來啟發思路。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去傾聽別人的講話,並且會去思考如何以一種有益的方式來響應別人或問一個能夠加深討論度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去想輪到他們應該怎麼發言。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提供了一個讓學生變成某個人的機會。這個方法可以讓參與者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處理問題的其它方法,並以此來發現結果。學生們先自己表演自己,然後再觀看其它同學怎樣去扮演自己,從而獲得對自我的了解。

4.社會實踐。實踐包括觀察現象、資料收集、報告結果和得出結論幾部分。例如,把同學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發一組卡片,要求是「用這些卡片搭一個三層的房子,注意內部相互間的關系」。

5.模擬。模擬是一種娛樂方式,使學生們對某一問題產生經驗,從而展開討論。當學生來到學校,老師可能會說:「今天長著棕色眼睛的同學要受到特殊照顧,他們排在隊伍的最前面,首先選擇體育器械。而長著藍眼睛的同學則要最後選擇,並且,只有在學校的加餐足夠多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加餐,在休息期間還要把房間打掃干凈。」然後在整整一天時間內,老師和同學都在進行這種模擬活動。自然,這立刻激發了同學們的強烈感受,他們急於要討論一下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展開了關於公正、偏見和歧視的話題。老師問:「你們在生活中什麼時候有這種經歷?如果你必須天天像這樣生活你會怎麼樣?其它還有什麼地方有這種事情發生?對於偏見和歧視我們能做些什麼?」

6.有意識地幻想。幻想是一個用腦子創造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形象的過程。幻想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性情、能力和潛力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和看法。

7.藝術表達。藝術是另一種交流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折紙、畫畫、雕像、音樂等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布置作業

都說美國學生的作業很少,都說美國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讓我們看看美國老師都布置給學生什麼樣的作業,再看看學生怎樣完成它們。

(一) 史學科作業

1.關於「公民權利」要求:在3到5頁紙之間,列印出來,要雙空行,至少用3種資料來源(如網上,書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對比以下四人關於黑色美國(BLACK-AMERI-CA)的觀點:BOOKER T.WASHIGTON(布克·華盛頓),W.E.B.DUBOIS(杜伯依斯),MARTIN LUTHER KING,Jr(馬丁·路德·金),MALCOLM X(馬爾科姆·X)。在你的論文里,應該控制關於他們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讀傳記。但是需要把每個人介紹一點,在你的文中還必須加入貼切的材料。然後,討論他們關於黑色美國的觀點,要把你的想法寫進去。還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來源列出來,比如某某網頁、某某書。

2.關於南北戰爭

(1)是否同意林肯總統關於美國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役的聲明?解釋。

(2)解釋為什麼北方白人反對奴隸制,南方白人擁護奴隸制,但他們都感覺他們為自由而戰?

(3)自由對於黑人意味著什麼?

(4)林肯總統和格蘭特將軍表示在內戰後,南方不應被粗魯地對待。為什麼這是一個聰明的政策?解釋。

(5)在內戰期間,女人開始擔任很多以前男人做的工作。你能對由於內戰造成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沖突的問題做出怎樣的概括?

(6)構造一個爭論,運用歷史證據來支持或反對下面的觀點:美國內戰是地區差別不可避免的結果

下一頁

當代美國高中教育的得失與啟示

黃長虹

內容提要:當代美國高中教育的特點是不斷適應社展、核心課程與多元課程相結合、注重學生個性和多方面發展、強調診斷性評價;主要問題是學生學業水平仍然不夠理想.美國高中教育的得失對我國的高中教育發展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國高中教育;得失;啟示

高中教育在美國歷來受到高度重視,也往往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二戰以後,美國的高中教育因為社會背景的變化,曾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以不斷適應變化的世界,這也使得美國的高中教育在學校和社會關系問題、課程設置、學生發展以及學業評估等方面都呈現出許多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形成了美國高中教育迥異於其它國家的優勢和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提供了教訓和經驗。

一、美國高中教育的特點

(一)不斷適應社會發展

面向實際,不斷滿足發展著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特色。無論是20世紀50年代《國防教育法》的實施,還是20世紀 80年代美國高質量委員會文件《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發表,表面上是對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檢討,實際上都是美國對教育與社會發展關系的反省,要求教育不斷地適應社會的變化。

1987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歐內斯特博耶提出了現代美國高中教育的四大基本目標:(1)幫助全體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藉助語言進行有效交際。 (2)幫助全體學生認識自我、人類遺產和他們生活於其間的世界的相互依存關系。(3)幫助全體學生准備接受終身教育和勞動就業。(4)幫助全體學生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職責和公民義務。其中對交際能力的強調、對人與社會的相處能力和社會職責的提倡,對終身教育的關注,反映出教育面對社會變化的調整。

1988年,當時的教育部長貝內特在致里根總統的《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報告》中寫道:不管我們的中學畢業生今後從事什麼工作,我們都要他們成為既有知識又有技能、既有共同的道德價值觀又有文明素養的人。其中綜合性人才理念的滲透,仍然可以看出社會對教育的影響。

而在1997年以後,美國把教育對社會變化的適應放在全納教育的理念和終身教育的理念下,放在個人的幸福和社會、時代的一致上。如1997年美國聯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教育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中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學生都達到富有一定挑戰性的學業標准,為他們將來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繼續學習和富有產出性的就業作好准備。」2001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布希發表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報告,要求每一階段的教育都要確保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因此,在2001年10月美國的「高中高年級學生年」里,伍德威爾遜全國聯誼基金會提出了響亮的口號:「放遠我們的目光,絕不讓一個高中生掉隊」,並在發表的題為《高中高年級學生年——國家的使命》中說:「中學後教育在農業文明時代,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黃粱美夢;在工業文明時代,只是少數人的天賦特權,到了太空時代,對很多人都很平常;而在今天,對任何人都成為常識。」報告認為高中教育的目標是:1.培養學生善學、好學的品質,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樂此不疲的情懷,從而在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為中學後教育作好充分的准備。2.要培養各方面潛力都得到充分挖掘而全面發展的人。3.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他們把今天的學習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聯系起來,為今後的獨立生活做准備。4.讓所有的學生都擁有歷史的知識(包括美國的和全世界的)以及豐富的文學、藝術鑒賞能力,成為一個生活有品位的現代的文明人。該報告指出,當前美國高中學校面臨三大任務,即完善學校聯盟、提高學業成就和提供多樣選擇。

(二)核心課程與多元課程相結合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最能充分體現教育目的和辦學宗旨。美國高中課程門類繁多是一個顯著特點,一個學校可以開設幾十甚至上百門課程。這種多元化的特點是由綜合中學的性質及其辦學宗旨所決定的。美國的綜合中學集升學准備、職業訓練、公民教育於一體,這樣自然開設了很多職業或技術方面的選修課,由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和能力模式,這樣自然創設了精英學術流、職業技術流以及普通學歷流的教育環境導向。在綜合中學內部一般分為3個方向:學術科,目標是為大學培養合格的新生;普通科,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文明素養,做社會良好的公民;博雅科,目標是滿足既不升學也不就業的學生。

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的民主思想在美國當今的高中教育中也得到了明確的體現。既然中學是「民主的熔爐」、「人民的學院」,那麼,中學課程的開設應該是多功能和多元的,它應該面向所有青少年,滿足他們的所有需要。既然要面向所有學生的所有需要,美國高中的課程設置就不能不繁多,除了一般基礎文化課程,如英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外,美國中學還為有志升學的學生開設學術性課程,為不打算升學的學生開設各類職業訓練課程。此外,還為既不打算升學也不打算接受職業訓練的學生開設滿足他們興趣和需要的課程。美國高中實行學分制,學生在完成了所要求的學分後就可取得畢業文憑。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學生在完成了所要求的必修課課程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和需要選修學術科、職業科和其它課程。所以美國高中學生在選課方面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從理論上講,每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因此每個學生的課程計劃都可能與他人不同。

美國中學的課程設置立足於滿足所有學生,體現了「滿足所有學生所有需要」的辦學宗旨。學分制、選修課以及分層次教學有利於個性化教育,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發展;但是,其課程設置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課程名目繁多,土次不分,過分強調實用,使大量非學術性課程沖淡了基礎文化課程,被批評為「大雜燴」和「自助餐」課程。由於實行學分制且畢業要求降低,有些學生避難就易,盡量挑選服務性或娛樂性的課程,因此,降低了中學畢業生的標准。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確保學生的競爭力和美國國家的優勢,防止教育質量和培養人才水平的下降,核心課程就被提上議事日程並加以實施,全國核心課程標准也得以形成。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里根總統提倡、老布希總統傳承、柯林頓總統堅持的新聯邦主義在美國興起,在其它方面都主張簡政放權,實行「小政府,大社會」,但在教育方面,這幾屆政府卻都在努力實現美國教育的國家化,加強國家對全國教育的影響作用,突出表現在對全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的認定及嚴格推行上。

1983年,以著名學者加德納為首的全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提出:每個中學生都要學習4年英語、3年數學、3年自然科學、3年社會科學和半年計算機科學。1987年,美國聯邦教育部確立了聯邦普通教育的標准,並指出「課程標准雖然只有一個,但教學方法卻應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的」,還補充了2年外語、2年體育和半年藝術為必修課。這樣,中學必修的核心課程增加到8門。1990年,擬定了2000年美國教育的六大目標,發表了《2000年美國——教育改革戰略》,提出了「新的世界標准」,1994年柯林頓政府的《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報告獲得通過。

(三)注重學生個性和多方面發展

美國現當代的高中教育明顯受到進步主義教育思潮的影響。進步主義對傳統教育的教師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脫離社會生活實際和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弊端進行了深刻批判。提出「全兒童」的概念,反對唯智主義。可以說,強調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和自我表現,注重造就學生健康的人格以及多方面的發展是美國高中教育的又一特點。這一特點體現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學校生活的組織、教學的方式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許多方面。美國學校較少教師權威,課堂教學多採用討論式,學生可以自由發言,課堂氣氛很寬松,除了課堂設置上考慮了學生的多方面需要外,美國中小學在教學的組織和方式上也很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搞一刀切,提倡個性化教育,比如按程度編班,實行個別化教學和分層次教學,力圖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中小學生相比,美國學生的課業負擔輕得多,不僅上課日程短,而且每天在校時間短,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美國中小學生能夠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發展自己的個性和才能,和進步主義的教育觀、人才觀密切相關。在美國,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都並不過分看重分數,更不以分數作為評定學生的唯一標准,更普遍看中學生的實際才乾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同樣,用人單位聘用人員並不主要看重應聘者的學歷或在校成績,而更看重實際工作經驗。所有這些,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方面發展提供了良性發展的土壤。

(四)強調診斷評價和多元評價

在美國,雖然特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形成了美國基礎教育包括高中教育地方分權管理的特殊模式,但美國歷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對教育的管理,以便對教育進行監控、診斷和調整。在美國,有全國統一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試,美國每年的大學入學考試既是對學生素質的考核,也是對學校辦學質量的一次檢查;同時,在美國現有許多官方和非官方的團體與組織定期和不定期地對全國各地的中學教育進行綜合調查和評估。合格者可以繼續得到不同渠道的資金支持,幾次綜合評估不合格者將被定為「失敗學校」,不能再享有資助,甚至還會被關閉或重組。另外,各州和地區還每隔3年舉行一次檢查性的考試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必修的核心課程所要求的基本內容,以及時把握高中各年級學生對共同的核心課程的掌握情況。

從這些評估中,可以看出美國教育評價的特點:診斷和多元。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診斷評價可以把握各學校學生的學業成就水平,可以把握一所學校學習環境建設的質量,也可以把握該學校辦學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從而採取繼續扶持或限期改正甚至關閉重組的措施。

(五)學生學業水平不夠理想

學生學業水平不夠理想一直是長期以來困擾美國高中教育的一個問題,也使得美國高中教育屢屢受到批評和指責。無論是以冷戰為背景的50年代,還是以激烈國際競爭為背景的80年代,兩次大的辯論都是由於學生學業水平問題引發的。尤其是80年代的著名報告《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把美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失利歸結為基礎教育,認為美國中小學生的學業表現遠遠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這些批評主要表現在:在各種國際學業比賽中,美國學生幾乎總是最後幾名,功能性文盲大量增加,不少高中畢業生缺乏起碼的讀寫算能力,大學入學考試成績一年不如一年等等。

美國高中學生學業水平的低下與美國平時高中教育中的「四無」現象,即無統一課程標准、無教師權威、無作業、無考試密切相關。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美國採取了很多改革措施:一是普遍提高了高中學生的學業標准,有了明確的硬性的學分要求。在《高中高年級學生年——國家的使命》報告中要求每一位高中畢業生必須修滿32學分,而不是過去的24學分,同時還要求學生完成過一項高質量的項目,在定點的工作單位見習過,在社區服務和大學課程准備方面完成過一項研究計劃;二是確定了核心課程,除了傳統的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計算機技術外,還增加了外國語、藝術作為核心課程;三是建立了全國性的課程標准和學業評估制度,並在《2000年的目標:美國教育法》中加以法律化,可見美國對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的關注和重視程度。

二、美國高中教育的啟示

如前所述,美國高中教育的得失為我國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鑒的地方:1.中國的高中教育在知識的傳輸方面具有美國高中教育所不及的優勢,同時也有過分注重現成的知識,太多地面向過去的缺陷,這使得中國的高中教育往往不能夠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生活。如何使中國的高中教育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現代人才,是中國高中教育不能迴避的重大課題。2.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日益要求把核心技能的培養作為重建高中階段教育體系的基礎,用綜合技能代替單一職業技能。這是國際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也在美國的高中教育中有了明顯的反映。所謂核心技能包括硬技能和軟技能,硬技能指閱讀能力、計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軟技能指普遍的公民道德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重視核心技能的培養應成為中國高中教育與國際高中接軌的重中之重。3.滲透職業教育是加強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銜接與溝通的主要途徑,主要形式是課程銜接,即在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教育課程。在這方面美國綜合中學兼顧升學和就業的課程設置可以為我們提供有效的借鑒,但同樣值得借鑒的是普通高中教育滲透職業教育的目的在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核心技能的培養。4.強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強化診斷評價和多元評價的理念,真正貫徹以學論教的理念。在這方面,美國高等學校選拔學生的多元標准,美國高中學生關於學生作業的理念,美國高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舉措,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21世紀的競爭將首先是教育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又將首先是基礎教育的競爭。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環,它的成敗不僅對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而且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吸收和借鑒別國高中教育的長處,就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第8期

主題: 美國教育何以失敗?

Lvyuan 張貼於2000-09-20 18:46

美國教育何以失敗?(香港明報 2000-09-20)

究竟哪一種制度比較好?康奈爾大學的約翰·比索教授對美國學生的成績做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美國中學生的畢業率比很多國家低(只有3/4左右)。其次,在一些國際性認可的考試中,美國中學生的成績明顯比很多國家差,但美國經濟卻表現強勁,所以教育的"成敗"可能不足為懼。但比索教授指出,我們要明白,美國,尤其在大學及研究院,吸引大量外國學生,亦吸收大量移民,因此,可彌補一部分經濟損失,美國的成功,主要依靠一些科研天才,不斷革新,保持在生產力上的國際領導地位。比索教授預測,到2010年,美國每年因教育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將超過2000億美元。

美國的教育何以失敗?原因之一是美國學生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比很多先進國家多一倍以上,而美國父母對子女的滿意程度又偏偏較其它國家高。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很多學生在校內成績都不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除了一般性科目可以依賴SAT之外,很多都依賴學生的校內成績。於是,校長們便給老師壓力,要減低不及格率,增"甲等"比例。美國校內人人成績"優異",但在國際性大賽中,卻有很多人不及格。

比索教授還發現,由於學生將來入大學,頗受校內成績影響,刻苦讀書的人,將會被同學排擠。這種現象,是因為失去了公開考試,改用校內成績而產生的。

總括而言,美國因為取消"壓力巨大"的公開考試,而在教育和經濟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這個經驗,或者很值得我們借鑒。 另類書生

楊振寧博士在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的特邀報告現場記錄整理(摘自廣州網易)

不同的社會,不同的國家,將有自己不同的道路.美國教育出的學生在國際競賽中常居後列,但美國的經濟在最近,特別是新經濟發展很成功。以前覺得日本能在經濟上趕上美國,但經濟危機後,到現在日本還沒有恢復元氣。現在有個看法:美國經濟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培養的學生考試不及格。這個看法有道理嗎??有,但不全是,有一定的道理。

今後三十年,面臨的新事物、新形勢,亞洲的教育哲學要從美國的教育哲學中吸取自己所缺少的長處,是中國人更具有進取心、更活躍、更自信,面對21世紀的挑戰。

小草

美國是一個以保障個人自由,尊重個人意志為立國宗旨憲法精神的國家。這種思想體現在教育體系之中就形成了一種基本上放任自流的傳統。美國的教育在物質環境,設施設備方面堪稱一流。然而在小學、中學階段對學生不施加半點壓力、不鞭策,不樹立榜樣,不提倡效仿先進的寬松式精神,其結果只能是貽誤大多數孩子的前程。

但是,美國的教育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美國的中等教育比較重視學生的發展,能通過各種途徑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注意努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競爭性、適應性和積極參與的意識,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相比之下,我國教育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比較重視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容器,而忽視了盡量多的激勵學生的思考。

lvyuan

不錯,中美兩國的教育各有長處,我們應當學習人家先進科學的方面,但同時要防止照抄,要吸取當年學老大哥的教訓。

全世界最艱辛的職業--目擊美國中小學.加利福尼亞某地法庭受理一項官司,學生家長控告學校校長老師。該名學生寫了一篇文章,裡面辱罵老師校長,並且恐嚇要採取某種極端行動,破壞學校。此文章被老師發現,告到校長辦公室。校長很生氣,處罰該名學生停課一日。學生自己無所謂,家長可不答應了,告上地方法庭。而且另外還有別的家長加入此名家長的控告,厲責老師校長反應過度,不該如此處罰學生。法庭辯論之後,法官把老師校長學生各打五十板了事。結果辱罵老師校長聲言
還有這是一封紐約時報對新聞周刊的美國中學排名抨擊文章
Odd Math for 'Best High Schools' List

By MICHAEL WINERIP
Published: May 17, 2006

YOU would think they'd be celebrating in Rye Brook, N.Y. The

㈤ 美國中學生學習的拉丁語就是指的西班牙語 還是中古羅馬的拉丁語

拉丁語和西班牙語還是不一樣的, 拉丁語是歐洲的古老語言, 很多現在的語言都是從拉丁語演化出來的, 他們學得應該還是古代的拉丁語

㈥ 美國中學生學習的拉丁語就是西班牙語么

拉丁語是歐洲的古文,相當於現在的人沒幾個能看懂漢朝以前的東西。

㈦ 美國高中拉丁文是必修課嗎

不是的、
我在美國讀高中、
語言都是選修。

㈧ 「中小學」用英語怎麼說例如,美國中小學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㈨ 以前歐洲中小學為什麼學拉丁語

暈啊, 以前??? 拜託, 我現在是德國高中13 年級的學生, 從9年級開始我就開始學拉回丁語了。其它的學校答從5年級就開始了。拉丁語是歐洲語系的發源體。很多歐洲語言都是誕生於拉丁語。學了拉丁文學其他的歐洲語言就很容易了, 因為很多詞都是相近的, 就是有時發音不一樣。
再者歐洲的很多書籍文著都是用拉丁語寫的。拉丁語現在沒人說了,它只是以書寫的形式存在。就像在中國學文言文一樣, 正常的人都不會在街上說什麼 之乎者也。。,但是為了了解歷史和文化內涵, 學校還是提倡學文言文

更正一下上面的那位老兄〉 聖經是最先用希伯來語寫的 hebraeisch

閱讀全文

與拉丁語美國中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