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政部·教育部(財教【2006】73號)文件內容和現行之相關政策
國發〔2005〕43號 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
教財〔2007〕10號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
財教〔2007〕337號 關於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有關政策的通知
教財廳〔2006〕1號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工作的通知
教督〔2006〕7號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督導工作的意見
教基〔2006〕1號 教育部關於做好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若干工作的緊急通知
教基〔2006〕19號 教育部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
財教[2009]2號 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財教〔2006〕3號 關於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通知
財庫〔2006〕23號《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央專項資金支付管理暫行辦法》
財庫〔2006〕27號《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央專項資金會計核算暫行辦法》
財教〔2006〕5號 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管理暫行辦法
國發〔2008〕25號 國務院關於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
財教〔2006〕4號關於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的實施管理辦法
教材[2005]6號 免費教科書政府采購工作暫行辦法
教基〔2007〕23號 關於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科書免費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書循環使用工作的意見
教財〔2004〕7號 關於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一費制」收費辦法的意見
教財〔2006〕6號 關於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堅決制止學校亂收費的通知
教監〔2008〕7號 關於2008年規范教育收費進一步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
2. 市直屬學校預算管理級次是什麼
您好,目前有關於市直屬學校預算管理雞翅,他的意思是劃分學校預算管理的層次,一般劃分三個幾次
3. 足額配備義務教育教師省定編制標準是多少
為鞏固我縣教育成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青海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辦法》,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實行教育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教育工作職責
(一)有關工作部門
縣辦公室:按照「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舉措得力、效果明顯」的要求,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縣正式印發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完善「以縣為主」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形成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督問責機制。負責召集專題會議,聽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匯報。定期組織對縣直相關部門和鄉鎮履職情況進行考核。
縣教育局:發揮綜合協調作用,研究制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具體規劃、計劃。做好布局調整,合理配置資源。在縣的領導下,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完善政策、統籌資源、落實措施。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組織實施、科學指導和日常監管。
縣發展和改革局: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納入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結合新城區建設、老城區改造、中心村建設等,科學規劃,合理布點。
縣財政局: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全額納入財政保障范疇,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省規定要求。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費附加和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的教育資金全額納入門預算管理,按規定用於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認真實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扎實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建設傾斜,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按相關規定全額撥付。
縣監察局:抓好學校建築工程建設、中小學教師選招等工作的行政監督。積極參與查處中小學亂收費,制止部門對教育的亂攤派、亂收費行為。開展行風、政務、效能建設、校務公開等工作的民主評議。負責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涉及的部門、單位履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認識不到位、工作不落實的單位和責任人進行問責。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完善和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的人事(勞動)、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和技術職稱(職務)評聘政策。教師職務評聘和教師待遇等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績效工資制度。嚴格執行《勞動法》,禁止各行各業使用童工,確保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縣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義務教育校舍進行質量鑒定,定期開展安全排查,加強對校舍安全的督查、指導。對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和使用等情況進行監管與落實,保證新建、改建校舍和維修項目符合國家規定標准。優先審批、辦理義務教育建設項目,簡化相關手續。
縣審計局: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基建項目實施審計。指導教育內部審計,對學校經費定期進行審計監督。督促財政部門依法增加教育投入,查處和糾正教育經費挪作他用行為。依法依規對教育領域經濟活動進行審計。
縣國土局:把中小學建設用地納入全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整體規劃,優先保障教育項目建設用地,做好義務教育建設用地的審核和報批工作。
縣地稅局:足額徵收地方教育費附加和城市教育費附加。
縣編辦:按省核定編制足額配備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生師比達到省定編制標准。認真執行定崗定責制度,積極做好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管理工作。新招教師優先補充到農村和偏遠地區學校,保證教育教學需要。
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對義務教育的法律、法規、政策進行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氛圍。積極爭取政策,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
縣衛生與人口計生局:負責監督指導中小學衛生保健、衛生監督和疾病防控工作,核發學校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健康證。指導學校做好學生體檢和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
縣物價局: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教育收費政策,規范教育收費行為,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審核教育收費標准,加強學校收費工作的監督和檢查。
縣公安局:指導、協助門完善學校治安網路,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加強交通安全,防火防盜等宣傳教育,依法及時調查處理侮辱、毆打師生等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事件,維護學校和師生的正當權益,保障師生安全。加強戶籍管理,確保義務教育的實施。
縣婦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採取有效措施,廣泛參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科學指導家庭教育。
縣殘聯:積極促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制定計劃,完善措施,確保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規定比例。
(二)各鄉鎮
關心支持教育,動員適齡少年兒童按時入學。督促輟學兒童少年及時返校,依法完成義務教育。按照縣規劃,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用地。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責任追究
(一)責任追究的原則和對象
1、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確定被追究單位和相關責任人。
2、各有關單位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本單位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其他班子成員是配合責任人。
(二)責任追究的依據和形式
1、將教育工作、尤其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納入全縣部門績效考核和科學發展目標綜合考核,嚴格按照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和考核評價,並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實施獎懲和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2、對教育工作責任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實不力、造成不良影響或一定後果的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嚴格實行責任追究。責任追究的主要形式為通報批評、責令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向縣寫出書面檢查、誡勉談話、一票否決、政紀處分等。
三、工作要求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從民生民本、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促進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成立領導,層層分解、落實工作責任,規范建立工作台帳,切實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確保將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落到實處,不斷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
4. 國家義務教育拔款主要用什麼
義務教育經費的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來源於稅收.有小部分社會捐款和贊助.
5. 教育事業費的管理規定
為了實現教育事業費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學化,更好地依法理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特製定本規定。
一、年度經費預算的編報
每年11月份各學校(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結合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編報下一年度切實可行的經費預算。由教育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審核預算的可行性,並提出意見。審核後的經費預算經綜合平衡匯總後,向同級財政部門申報。
二、年度內專項經費的追加
各學校(單位)年度內需要臨時追加專項經費的報告,除了特殊急需的項目由教育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單獨直接報政府或財政部門特批外,其他一般性報告所列項目一律不追加教育專項經費。
三、各類學校綜合定額標準的制定
每年年初,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參照上一年度經費執行情況和當年開支標准變動情況,分中學、小學、中專、特殊教育類,制定下一年度每生每年日常公用經費(主要用於公務、一般的教學設備維修、校舍小修、教學、實驗用的低值易耗品、文藝、衛生、體育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團隊活動、軍訓等支出)標准。
四、財政部門年初對教育事業費的確定
一般教育事業單位經費核定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規定標准執行。中學、小學、中專、特殊教育類工資按該校的年平均工資水平與編制人數確定(空編扣除房補),日常公用經費按市教育局下達的當年計劃在校學生數計算確定,其他人員經費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規定標准執行。專項經費原則上切塊給教育主管部門,由教育主管部門提出安排意見,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確定。
預算年度內中學、小學、中專、特殊教育類空編調入人員經費(除房補和政策性增資)均在財政核定的教育事業費中包干解決。
空編工資原則上用於年度內調入人員工資、教師超課時補貼(送教育主管部門的人事部門備案)、教育主管部門的人事部門批準的編制內借聘人員工資方面的支出。
財政部門安排給高等院校的教育事業費及全年撥款情況,抄送給市教育局備查。
五、專項經費的核撥、使用與檢查驗收
財政部門根據學校(單位)用款需要,按進度及時把專項經費撥給教育主管部門。凡經核定的項目,學校(單位)不得改變資金用途,確需更改資金用途的,必須專題報教育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同意方可更改。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專項資金追蹤反饋制度。非政府采購項目用款學校(單位)必須按預算下達的項目填寫《專項資金使用責任表》(一式三份)。3萬元以上的項目需附合同或工程預算,經教育主管部門的財務部門綜合審定核准撥付經費。政府采購項目按有關規定集中采購,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財政、教育主管部門在事前、事中、事後進行必要的指導、監督、檢查。專項經費項目完成後,用款學校(單位)須將財務執行情況以書面形式報教育主管部門並接受檢查驗收,驗收結果作為核銷經費的依據。
六、加強對教育事業費的管理
各學校(單位)要認真執行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確保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對能堅持專款專用、勤儉節約、較好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的學校(單位)給予表揚,並作為考評先進財務工作單位的主要條件之一。對計劃不落實,花錢大手大腳、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和財產管理措施不落實的學校(單位),要嚴肅批評,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還要給予必要的經濟處罰;造成經濟損失的,要追究單位領導和經辦人的責任,並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6. 誰有《關於安排2012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的通知》(桂財教【2011】267號)文件,幫忙提供
容政辦發〔2011〕9號
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財政局、教育局、監察局、審計局:
自2005年我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經費管理制度框架不斷完善,有力地促進了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通過近年來教育、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專項檢查,發現一些學校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預算安排、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金(以下簡稱保障機制資金,包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資金、免費教科書資金、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資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等)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根據自治區財政廳、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桂財教〔2009〕215號)精神,現就加強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強化農村中小學預算財務管理
預算財務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配置教育資源的手段,農村中小學必須組織力量認真抓好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控制等管理工作。
(一)完善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體制
按照自治區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要求,從2011年4月1日起,全縣中小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獨立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鄉鎮中心小學和中學應依法設置財務機構並配置財會人員,開設核算賬戶(基本賬戶),實行獨立核算。中心小學以下的學校應配備專(兼)職報賬員,其財務納入所屬中心小學統一核算,實行報賬制。
(二)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制度
各學校要按照規范的部門預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制度。中小學預算以獨立核算的學校為基本編制單位,實行一個學校一本預算。教學點的預算由其所隸屬的學校統一編制。中小學校要堅持勤儉辦學的方針,按照量入為出、統籌兼顧、保證重點、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編制年度預算,不得編制赤字預算,不得隨意變更和調整預算,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收入預算要積極穩妥,按照有關規定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支出預算要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基本支出預算要按國家統一的「目」級科目進行細化編制,項目支出預算要充分論證,按輕重緩急原則合理排序。
(三)加強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
進一步加強學校財務支出的管理。農村中小學預算一經批復,學校必須嚴格按照預算批復的支出項目、經費額度和規定的支出標准、使用范圍執行,把好支出審核關,各項支出要據實列支,嚴禁虛列虛支、虛報冒領和擠占挪用,不得以「白條」以及其他不規范票據充抵支出。加強學校貨幣資金的管理,嚴禁私設「小金庫」、公款私存,嚴禁設立賬外賬、坐收坐支。學校購置教學儀器設備、課桌椅、辦公用品及圖書資料等,屬於政府采購范圍的,要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實行政府采購。
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依法設置會計賬簿,明確核算流程,規范會計行為,做好會計決算。強化內部控制和審計,加強監督檢查和財務公開,推進民主理財,確保資金安全、規范和高效。
二、嚴格規范資金支付管理
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資金支付管理,建立包括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自治區財政專項資金和地方應承擔資金在內的保障機制資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進一步加大對鄉鎮農村中小學經費的國庫集中支付的力度,對校舍維修改造資金、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費資金和符合直接支付條件的其他資金,將逐步推行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管理,由財政部門直接支付到收款單位或供應商;無法直接支付的公用經費和其他專項資金,按現行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有關規定,由鄉鎮財政將資金支付到學校賬戶,或縣級財政和教育部門確定的直接核算學校經費的有關賬戶。
三、落實鄉鎮和部門責任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切實把完善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體制列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之一抓好落實,加強各方面的溝通和協調,確保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縣財政局:為了確保完善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體制工作順利推進和保障機制資金規范支付,縣財政局要商縣教育局,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工作:
1.抓緊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
2.指導各中小學做好預算的編制工作;
3.加強對各中小學保障機制資金使用的監督,認真審核中小學資金使用計劃和使用申請,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制度;
4.負責在2011年3月下旬做好對中小學財務會計核算軟體的電腦操作培訓工作;
5.指導鄉鎮財政所在2011年4月15日前做好會計檔案的移交工作。
縣教育局:要做好完善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體制的各項前期准備工作,配合縣財政局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的相關工作。
1.2011年3月5日前配備會計人員。所配備的會計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
2.2011年3月15日前配備好相應的電腦等辦公設備;
3.2011年3月20日前對各中心小學和中學財會人員進行崗前業務培訓,同時印好各村小學報賬的各種表格;
4.指導鄉鎮各中心小學和中學在2011年3月25日前做好銀行賬戶的開設工作;
5.指導各中小學校制定學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資金和財務收支情況的監管;
縣監察局、審計局:配合縣財政局、教育局做好學校資金的監管工作;
各中小學校:要盡快建立健全學校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和辦法,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學校財務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向縣財政局、教育局匯報學校財務收支情況,並將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公示。
四、強化資金使用監管
縣財政、教育、審計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能和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強對各中小學校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定期深入各學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形成書面材料向縣政府領導匯報。
五、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中小學校財務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對學校的財務管理負總責。各中小學校要嚴格執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管理制度。對違規使用教育經費的行為,堅決依法追究有關單位負責人和責任人員的責任。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主題詞:教育機制改革管理資金
抄送:縣委辦,縣人大辦,縣政協辦。
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11年2月15日印發
7. 我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實施的是什麼政策
新機制以其清晰的思路,在短短一年內取得了廣泛的共識。這一思路是: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逐步增加財政投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經費長效保障新機制。具體說,新機制突出了如下三個要點:
1.把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其經費主要由公共財政負擔,這是保障公平就學機會的基本手段。針對教育經費總量不足的現實,我國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在公共財政中的優先地位,切實發揮了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的覆蓋范圍和保障系統,通過合理地劃分財權與事權,從體制設計上保證財政資金的投入,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對全面提高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在窮國辦大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公共財政資金效率和良好社會效益的重要戰略舉措。在這次改革中,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的具體項目包括:(1)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3)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4)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據測算,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後,「十一五」期間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將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約2182億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億元,地方新增928億元。這些資金的注入,將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得到長期有效的保障,推動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健康協調穩步發展。
2.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機制
在數年前我國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的情況下,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在投入方面不對稱的財權和事權,導致了教育經費分擔與投入保障機制的不合理,長期以來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短缺、整體發展遲緩的體制性根源。尤其在稅費改革之後,財政收入重心上移,中央財政佔全國財政收入大約50%左右,比重顯著提高。再加上省級財政的收入,所佔比重已經超過了60 %,而縣、鄉財政收入比重一般只在15 %左右,但卻承擔了大部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中央財政和省財政在義務教育投入中嚴重缺位,實際上是一種嚴重的「不作為」表現。據統計,2004 年全國財政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撥款為1326 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的教育補助專款約為150 億元左右,僅佔全國財政預算內義務教育經費總支出的11. 31 %。這種政府間財力與義務教育事業責任的不對稱,使脆弱的縣級財政負擔沉重,許多縣的財政因此成為「吃飯財政」、「赤字財政」,義務教育投入欠賬十分嚴重,最終導致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十分遲緩。如果不改革現行的行政、財政體制,盡快建立起相對均衡化的一般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那麼經濟落後地區義務教育經費短缺問題將不斷持續下去,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的滯後與縣鄉財政的困難最終將斷送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為此,這次改革從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入手,建立了中央與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經費保障機制。在資金的總體安排上,體現了「中央拿大頭」的原則。對免除學雜費和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資金,在中央與地方的分擔比例中,西部地區為8:2,中部地區為6:4,東部地區除直轄市外按照財力狀況分省確定。對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的分擔比例,中西部地區為5:5,東部地區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給予適當獎勵。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的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全額承擔,東部地區由地方自行承擔。對寄宿生補助生活費資金,由地方承擔。這一機制初步達到了財權與事權的相對契合,同時也使公共財政恢復了它為義務教育等公共事業服務的本來功能。
3.實行了省級政府統籌落實、管理以縣為主的制度。
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體制改革中,我國財政管理體制走出了一個重心逐步上移的發展軌跡,公共財政轉移支付的功能逐漸得到加強。傳統上,鄉鎮政府和農民承擔了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農村稅費改革後,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教育管理主體由鄉鎮政府上移到縣級政府,經費來源從以農民為主轉向以財政為主,主要由地方財政在中央核定的財力范圍內自主安排經費。2005 年全面廢除農業稅後,縣級財政收支及義務教育收支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義務教育支出占縣級財政支出的大頭,擠佔了對科技、文化、衛生、社會保障、工業經濟、支農等方面的投資,嚴重影響了縣域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特別是「農業五稅」被取消之後,農村義務教育籌資渠道狹窄單一,主要依賴於縣級財政預算內資金投入,「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日益暴露其弊端。2006年國務院確定實施新機制以後,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經費省級統籌、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由省級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省以下各級政府應承擔的經費,制定地方各級政府的具體分擔辦法,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以保證中央和地方各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落實到位。同時,推行農村中小學「校財局管」,建立農村中小學預算編制、資金支付管理等制度,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的財務管理,強化監督檢查,切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3新氣象: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重要轉折
編輯
新機制實施以來,不僅有效減輕了千百萬農民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經濟負擔,而且引發了教育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深刻變革,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經歷了一個關鍵的歷史轉折期。表現在:
1 .新機制高揚教育公平旗幟,保障了農村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長期以來,我國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總體偏低,許多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主要來自於向學生收取的學雜費,農民負擔十分沉重,上不起學成為輟學率長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新機制從免除學雜費入手,把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范圍,通過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縮小城鄉差距,體現了社會公正、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這既是教育發展的新境界,也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的教育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據統計,2006年西部地區春季學期落實免雜費資金近40億元,惠及4880多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另據測算,在西部地區,僅免學雜費這一項,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如果是享受免費教科書的學生,小學生平均減負210元,初中生減負320元;而既享受免費教科書,又享受生活費補助的貧困寄宿生,小學生平均減負510元,初中生減負620元。新機制有效緩解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的矛盾,因貧輟學的問題從制度上得到了有效緩解。據統計,實施新機制頭一年,西部地區就約有20萬名輟學的孩子重新返回校園,多年來一直困擾農村義務教育的「控輟」難題終於有了破解的答案。
2 .新機制強化了政府職責,完善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當前,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最大的公共事業。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履行好政府發展義務教育的公共職能,讓公共財政更多地覆蓋廣大農村,是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方向,也符合新版義務教育法關於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的范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由各級政府共同分擔的要求。這一改革舉措有利於增強地方各級政府依法行政的責任意識,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財政撥付的公用經費的及時到位,保障了農村中小學校的正常運轉,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學校管理的規范化,使得治理農村學校亂收費有了制度保障。實行新機制之後,絕大部分農村學校除了代收課本費和住宿生住宿費外,其他方面都是「零收費」,農村中小學校長終於可以走出紛擾多年的經費困境,騰出更多的精力來抓學校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 .新機制增強了中央和省級政府的統籌能力,促進了農村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經濟在發展中區域不平衡現象十分嚴重,不僅城鄉發展的差異正在逐步擴大,而且人均收入的省際差異也在呈上升趨勢。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一直是困擾我國高水平、大面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大問題。在這次改革中,國家在資金安排上體現了「中央拿大頭」的原則,多數省在安排本省承擔的份額時也突出了「省里拿大頭」的政策,提高了中央及省級政府的統籌能力。另外,國家在免除學雜費的同時,分地區、分步驟提高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按照要求,2008年將達到各省制訂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這首先使同一省域內的農村中小學經費投入水平達到基本均衡;2010年達到中央制定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最終達到全國范圍的基本均衡。這既彌補了傳統上各地因雜費標准不一帶來的經費省際差異,基本上做到了公用經費在區域間的均衡,又大大提高了農村學校的經費保障水平,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責任不明確、總體保障水平偏低、農民教育負擔較重等突出問題,為鞏固和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的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三、新舉措: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入快車道這次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任務緊迫,只有統籌規劃、扎實推進,才能確保這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真正落實到位。
1.加強組織領導,協調和推進改革進程。為使這項改革扎實推進,中央及地方都加強了組織和領導工作。2006年3月,成立了高規格的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國務委員陳至立擔任組長,教育部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財政部部長助理出任副組長,中宣部、中農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監察部、人事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財政部、教育部,各有一名副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隨即,實施新機制的西部各省(市、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部試點地區也相繼成立了省、市、縣三級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和相應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本地區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全國各省都完善了組織領導機構,一些省級政府由「一把手」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則由教育、財政部門的主要領導兼任,這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健全的組織保障。
2.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強化資金管理制度。在新機制格局中,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本省及以下各級人民政府應承擔的經費,確保中央和地方各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落實到位。省以下地方政府按照中央及省級政府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按照省級政府確定的經費項目和分擔比例落實分擔責任,並加大對財力比較薄弱的縣區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省、市和縣財政部門都要開設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資金專戶,用於中央、省級、市和縣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的支付管理,防止資金被截留、滯留、擠占和挪用,確保免收學雜費補助資金和公用經費補助資金按時直接撥入財政專戶。
3.加強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預算制度。這項改革措施的核心在於把學校維持基本運轉的日常經費和保證事業發展的建設經費全部納入預算,細化支出內容。同時,加強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嚴格按照預算辦理各項支出,防止擠占、截留、挪用教育經費。同時,推行農村中小學財務公開制度,以確保資金分配使用的及時、規范、安全和有效。全面清理現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政策,全部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只收取課本、作業本代收費和寄宿生的住宿費,嚴禁再向學生收取其他任何費用,從而杜絕「一面免費、一面收費」的現象發生。
4.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新機制下,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快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停止義務教育學校等級評估,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義務教育評價體系。積極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防止教育資源過度向少數學校集中。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加強農村中小學編制管理,清退不合格和超編教職工,努力提高農村中小學師資水平。
5.強化監督檢查制度,擴大新機制的社會影響。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政策,財政、教育、物價、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的監督與檢查。各級人民政府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責任的落實情況,並向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切實做到公開透明。要向全社會進行深入宣傳,使黨的這一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尋求更多的共識和理解,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8. 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影視教育經費管理實施細則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2005)43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省政府決定,從2006年起在我省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要意義
農村義務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實施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國家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我省各級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要求,進一步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全面拓展保障范圍,成績顯著。但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方面看,仍然存在各級政府投入責任不明確、經費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和農民教育負擔有待進一步減輕等問題,必須從理順機制入手,通過深化改革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黨中央、國務院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出發,決定實施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這項改革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完善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實行「各級政府責任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扎扎實實把各項改革政策貫徹落實到位。
二、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審定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年度目標、任務和實施計劃;統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各項資金,建立管理機制;研究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重大事項和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省財政、教育部門抽調力量組成,負責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省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各市、縣(市、區)政府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確保各項改革政策貫徹落實到位。
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目標要求
從2006年起,我省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計劃用5年時間,按照「明確責任、各級共擔、加大投入、全面保障、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全面落實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責任,建立各級政府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需求,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步伐,減輕農民負擔,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具體內容和資金保障措施
(一)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從2006年春季入學起,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照「一費制」標准全部免除學雜費。享受免除學雜費政策的對象包括:在農村地區(含鎮)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在農墾、林場等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在縣城所在地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貧困家庭學生;在城市市區以及城市郊區所轄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的學生。免除學雜費標准按照省教育廳《關於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一費制」收費辦法的實施意見》(遼教發(2004)127號)中規定的農村中小學年生均雜費標准執行,即城鎮小學170元、農村小學140元、城鎮初中240元、農村初中200元。全省(不含大連市)免除學雜費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擔,省承擔全省免除學雜費資金總量的60%,各市承擔比例由省按各市所轄區域內免除學雜費資金需求和財力狀況分市確定。市、縣(市、區)分擔比例由市確定,市本級財力相對較好的市,要承擔主要部分。省承擔補助資金一經確定,將作為基數補助各市,由各市按照每年所轄區內農村中小學實際在校生人數核定補助數額。
繼續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其中,免費教科書資金按照省政府《關於對全省困難家庭學生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通知》(遼政發(2003)34號)有關要求和省政府制訂的「一費制」標准等政策執行,省承擔資金按2005年核定的對各市補助基數確定,其餘部分由所在市承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資金按每生每學年不低於300元的標准由各市自行承擔,各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高補助標准,市、縣(市、區)分擔比例由各市自行確定。
農墾、林場等所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按農墾、林場體制和農村稅費改革的要求,與所在地區農村同步實施,所需經費按現行體制予以保障。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當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同步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政策,經費由所在城市予以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的,與所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同等政策。
(二)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原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包括按「一費制」標准學生繳納的雜費和財政撥款安排的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2006年,在免除學雜費的同時,先落實省制訂的「一費制」農村中小學預算內年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最低標准,即城鎮小學150元、農村小學130元、城鎮初中220元、農村初中170元。在此基礎上,為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和2008年兩年,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2009年,中央將出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我省將按照2008年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准低於中央基準定額的差額部分,當年安排50%。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全部落實到位。上述不同階段,保障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投入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按照免除學雜費資金的分擔比例共同承擔。財力較好的市可適當提高標准,所需經費自行承擔。省財政承擔部分通過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中鄉村兩級辦學補助部分和一般轉移支付予以安排。
(三)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從2006年起,按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校生人數、校捨生均面積、校舍使用年限、單位造價等因素測算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建立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的長效機制。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由市、縣(市、區)共同承擔。省綜合考慮各市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預算資金安排情況、財力狀況、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成效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給予獎勵性補助。該項資金主要用於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的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行政辦公用房、生活服務用房等校舍的維修改造(重點用於D級危房),不得用於償還債務或挪作他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2006年,省、市、縣(市、區)統籌安排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結合布局調整和農村中小學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建設,重點解決域內現存D級危房,以後年度形成的危房納入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解決。
(四)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省繼續按照現行體制,對各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經費給予支持,並加大對財力相對薄弱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鞏固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一個統一、全額統籌」的縣統籌機制,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照國家標准按時足額發放。
(五)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省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規劃,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培訓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和落實本轄區內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教師培訓機構要按照政府編制的教師培訓計劃和工作要求,認真做好培訓的組織和教學工作,確保培訓質量。省財政設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專項資金,用於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財力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市、縣(市、區)財政應當設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開展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學校按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費,用於教師按照學校年度培訓計劃參加培訓所承擔的費用支出。
(六)確保各級政府應承擔的資金落實到位。各級政府要分項目、按比例及時足額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省政府承擔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所需資金的主要部分,對財力相對困難的地區予以適當傾斜,並負責統籌落實省以下各級政府應承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市以下各級政府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努力籌集資金,安排新增財力,確保應承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落到實處。各市政府在落實改革資金時,要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分擔數額在預算中予以足額安排,不能將責任層層下放,防止出現省加大了投入,市以下相應減少投入的「擠出效應」。
五、建立完善預算編制和資金支付制度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後,按照農村義務教育「管理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要求,對農村中小學經費實行「校財局管」。要按照部門綜合預算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農村中小學校預算編制制度,農村中小學各項收支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匯總編制報同級財政部門,村小(教學點)由所在鄉鎮的中心學校統一編列。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農村中小學實際情況合理編制資金計劃,科學調度資金,根據預算執行進度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撥付到農村中小學校,其中,校舍維修改造經費全部納入縣級財政統一管理,不得下撥至鄉鎮和學校。
六、嚴格規范收費行為
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雜費後,全面清理現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政策,全部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規范各類服務性收費。學校只能按「一費制」規定收取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代收費項目和寄宿生生活費。嚴格控制地方教材的科目和價格,教輔材料應由學生自願購買,學校不得強制統一購買。學校代學生購買課本、作業本,應據實結算,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和手續費。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嚴格把關,堅決杜絕亂收費。
七、加快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准入制度。加強農村中小學編制管理,堅決清退不合格教職工。制訂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師資水平和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縣城教師和大學生到農村支教制度,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做好選派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農村中小學課程改革。推行教科書政府采購,逐步建立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義務教育評價體系。促進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資源過度向少數學校集中。
八、構建有力的監督約束和激勵機制
省政府建立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目標責任制度和考核評估制度,並定期檢查各市、縣級政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落實情況。對資金落實到位和改革成效突出的地區給予表彰獎勵;對資金未落實到位或擠占、挪用、截留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要相應扣減該市縣稅收返還或一般轉移支付資金,專項用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並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各級政府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安排和使用過程中,要切實做到公開透明,把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責任與投入情況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各級財政、教育、物價、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安排使用、貧困學生界定、中小學收費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各級政府要改進教育督導工作,把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教育綜合改革作為今後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通過齊抓共管,真正使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工作成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陽光工程。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六年六月一日
9. 我們是怎樣管理中小學預算外資金的(一)
我們是怎樣管理 中小學預算外資金的(一) 芮廣儀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小學預算外資金逐年增多,因此管好用好這些資金是完全必要的。幾年來,我們以引導預算外資金流向為龍頭,建立了收,支,管,用的審批程序和管理許可權,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收打了較好的效果。一,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意識中小學預算外資金,是根據國家財政制度的規定,由學校自行組織和管理的,不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他是學校辦學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教育事業不可缺少的資金來源。預算外資金來源不穩定,獨立性較強,涉及面廣。過去我們對預算外資金管理上存在有一個怕字,怕管的過死傷害學校創收的積極性。因此在一個時期內放鬆了管理,致使各學校的預算外資金管理五章可循,管理不嚴,相繼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亂發獎金和實物,有的擅自提高補助標准,擴大開支范圍,更有甚者貪污盜竊,造成了犯罪。深刻的教訓是我們認識到,只有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才能有效地整頓學校的經濟秩序,凈化經濟環境,促進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由於我們提高了管理的自覺性,通過細致的工作,把財務部門的意圖變成了各級領導決策的決心。目前,預算外資金已成為各學校領導積極關心的問題,納入了領導工作的議事日程,經常過問,並大力支持財務部門的工作,充實了會計人員,把預算外資金泉不了給財務部門統一管理,派一名領導主管財務工作。縣教育局為指導這一工作的開展,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關於中小學預算外資金管理的試行辦法》和《關於加強人民教育基金管理的意見》,是各級各校的預算外資金有章可循,形成了分管領導經常抓,財務部門具體抓的局面,分工負責,層層把關,增強了管理意識,把預算外資金納入正常管理的軌道,發揮了個校生財,聚財,用材的積極性。二,科學管理,實現宏觀控制 對預算外資金的核算和管理,我們堅持宏觀控制與微觀搞活相結合的原則,增強教育主管部門宏觀調控能力,搞活學校經濟。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在資金分配方面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規定了預算外收入按比例進行核算管理:(1)社會支教辦學資金100%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專款專用。(2)校辦廠收入60%用於補充教育經費,40%用於集體福利和獎勵基金。(3)各種辦班收入15%上交教育主管部門,25%用於未完成本職業務所需的支出,30%用於補充日常經費支出,30%用於集體福利和獎勵基金。在會計核算尚在總賬「預算外收入」科目下設置校辦工廠收入,學雜費收入,辦學收入,學前班收入,校舍租賃收入,社會支教收入,其他收入等二級科目,每隔二級么目下,按分配標準的資金流向設置上繳收入,雨霧收入,補充經費收入,福利基金收入等三級科目,發生收入逾五十集入本科目的收方,同時將收入發生額按資金流向分別記入收入分析欄的三級科目內。(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