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小學教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應該包括:
1、教學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
2、實踐學科的實驗動手能力;
3、課程教材教法的專業知識;
4、相關學科的廣度;
5、教育學、心理學的個案解析
B.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2)中小學教師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於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
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網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C. 中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教師的基本素養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一、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上來體現的。具體包括: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二、教師的知識素養包括:政治理論修養、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其中精湛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是「本體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教什麼的問題;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是「條件性知識」,主要解決教師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即怎麼教的問題。
三、教師的能力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高的教育機智)。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觀察學生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四、職業心理健康是指一個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外環境及人際關系有著良好適應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師德、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師的人格素養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它主要表現為: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堅忍不拔的毅力;廣泛的興趣和積極的創新品質。
D.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包含哪些內容
中小學來教師資格考試包含源:教師資格統考筆試考試內容,幼兒教師資格筆試考《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資格筆試考《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學教師資格筆試考和《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和《學科知識與能力》。
E.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包含哪些內容
一、幼 兒 園
綜合素質抄(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
二、小學
綜合素質(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
三、中學
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學科;高級中學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通用技術等14個學科。
申請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資格的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
申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兩科考試。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考試,主要結合面試進行考查,必要時進行筆試。
F.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
《標准》的基本內容包含「維度」、「領域」和「基本要求」三個層次,即「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六十一項基本要求」。「三個維度」是「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在各個維度下,確立了四至六個不等的領域;在每個領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項不等的基本要求。
專業理念與師德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小學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小學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6.關愛學生,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護學生生命安全。
7.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8.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9.信任學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10.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11.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12.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營造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氛圍。
1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個人修養與行為
14.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5.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16.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17.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18.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業知識
(五)教育知識
19.掌握小學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體建設與班級管理的策略與方法。
21.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
22.了解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小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與特點。
24.了解小學生群體文化特點與行為方式。
(六)學科知識
25.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26.掌握所教學科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
27.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
28.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
(七)學科教學知識
29.掌握所教學科課程標准。
30.掌握所教學科課程資源開發的主要方法與策略。
31.了解中學生在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認知特點。
32.掌握針對具體學科內容進行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八)通識性知識
33.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4.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5.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6.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專業能力
(九)教學設計
37.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38.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和方法設計教學過程。
39.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十)教學實施
40.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激發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1.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有效實施教學。
42.有效調控教學過程。
43.引發中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44.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應用到教學中。
(十一)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
4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46.注重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
47.根據小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德育活動。
48.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活動。
49.指導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發展。
50.有效管理和開展班級活動。
51.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十二)教育教學評價
52.利用評價工具,掌握多元評價方法,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
5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54.自我評價教育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十三)溝通與合作
55.了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56.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7.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發展。
58.協助學生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十四)反思與發展
59.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60.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61.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G. 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哪六個方面的內容
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7)中小學教師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新的《規范》從「愛國守法」、「愛崗敬業」 、「關愛學生」 三個方面,對教師的「愛」作了科學而全面的解讀。其核心指向和落腳點,與第四條「教書育人」的實踐活動緊緊相連,明確要求我們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其實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深深的愛的情感。教師在工作中,要把這種愛的情感轉化成職業自律,轉化成專業能力,更要轉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教育態度,轉化成不斷汲取、不斷學習的動力。
H. 中小學「師德師風」包含哪些內容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專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屬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I.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9)中小學教師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