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發布時間:2021-02-14 11:40:24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主要寫了什麼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綱要》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由地方統籌管理和指導,具體內容以學校開發為主,自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全面實施。小學1-2年級,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綱要》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應當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指導應貫穿於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

《綱要》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調研,了解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搭建多樣化的交流平台,強化培訓和教研,推動教師的持續發展。要支持體系建設與保障,包括網路資源開發,硬體配套與利用,經費保障,安全保障等方面。還要建立健全指導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加強對課程實施情況的督查,開展優秀成果交流評選。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㈡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1.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拓展資料: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㈢ 小學綜合實踐包括哪些課程

編輯本段教育課程
☆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

㈣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介紹

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克服了以往封閉、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模式,改變了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注重把學生在校內生活極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起來加以實施,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我校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的規定,今年秋季從三年級起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緊緊抓住機遇,統一思想,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理解內涵,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開學,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使每位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提升了教育理念。 1、目標定位。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定位在: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內容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它強調與社會發展、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體驗和探究對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社區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及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年齡特徵,把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融為一體,本學期以「爭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開設了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實施時,要求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內容加以融合。 3、實施形式。我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小組合作活動、個人獨立活動、全年級或全班集體活動。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活動評價。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中突出了評價機制的改革,做到:強調過程、倡導多元、注重反思。我們認為,活動只是一個載體,更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而不一味地追求解決問題的結果。 二、有效組織,規范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導、骨幹教師組成。實驗組的教師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三、嘗試體驗,升華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是師生相互啟迪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巨大的,可挖掘的資源是無窮的。 在十月份,吳曉宏老師率先上了一節《公民道德現狀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先行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也讓廣大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結構。 1、體現了主體性,激發了學習動機。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了更多個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活動,他們反映自己更注意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對大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多。 2、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交往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自我的潛能,樹立了信心。尤其一些後進生,在活動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彼此交流的機會多了,他們已能坦誠地面對各自的優缺點,同學間更團結友愛了。多數同學反映:能與別人合作是件愉快的事,自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見,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3、實驗推動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教師能對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有了重大轉變。教師已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指導能力應不斷提高。所以,教師間探討協作、繼續學習的氛圍逐漸形成。 我們的探索只是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解決。

㈤ 中小學要加強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並實施到位是真的嗎

當今一些中小學生「五穀不分」的現象是何以造成的?其中固然有近年來各地大力開展學校布局調整、學校向城鎮集聚等客觀因素,但從根本上說是一些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更多地著眼於應試,沒有把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必修課程按要求開足開好。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從初唐駱賓王的《詠鵝詩》到當代少年「雲從天上掉下來摔破了就變成了霧」「夕陽是水中的金鳥」的吟誦,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鄉村田園生活、大自然的熏陶對孩子靈性的滋養有多麼重要。將課堂設在農場,把學生帶到大自然懷抱中,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識五穀」,更是讓學生能夠對待糧食、對待勞動、對待「三農」以及對待大自然建構一種健康、正確的觀念,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尤其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大意義。

㈥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