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西城區有哪些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
1、北京市育民小學(重點小學)
創建於1959年,前身是中央財政部子弟學校。1961年改屬市教育局領導,辦成幹部子女寄宿學校。
1974奉命接受外國專家子弟,先後有日本、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等九個國家的學生在校就讀。1978年由市教育局確定為北京市重點小學。
2、北京小學(重點小學)
北京小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學,誕生於1949年6月19日,是建國初期由北京市委親自組建的規模最大的公立寄宿制學校。
學校佔地28567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其中包含佔地9567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北京小學廣外分校留學生部)。由於多媒體技術直接應用於課堂的教與學,從而促進了學校的現代化發展。
3、北京市第四中學(重點中學)
簡稱北京四中(BHSF),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也是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四中學創建於1907年,初名順天中學堂;1912年,更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1928年,改名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學校;1949年改名北京市第四中學;2002年增設國際部;2005年與北海中學合並。
4、北京市第八中學(重點中學)
簡稱北京八中,最初由1921年建立的私立四存中學和1947年建立的北平市立八中發展而來。1949年,兩校合並為北京市第八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是北京市的一所公立完全中學,也是首批北京市示範高中之一。1985年設立了超常兒童教育實驗班(簡稱少年班)。
5、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重點中學)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創建於1917年,前身為師大女附中。學校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中國教育部和北京師范大學進行中學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12年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獲一等獎兩項,校游泳隊建隊至今近十餘年間,先後6次代表中國中學生出征國際大賽,獲得多個國際一等獎、二等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市育民小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小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市第四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市第八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② 中國古建築「四保存」的內容有哪些
1.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
古建築的形制包括原來的平面布局、原來的造型、原來的藝術風格等等。每一個朝代的建築布局都有它的特點,它不僅反映了建築的制度,也反映了社會的情況、民族和地區的特點、思想信仰等內容。宮殿、壇廟、寺觀等建築,每一個時代的布局都有所不同,因為它們都是隨著歷史的進程發展著的。建築形式、藝術風格也都是如此,各個時代、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正因為如此,它們才能作為歷史的物證、多民族文化的物證,如果改變了原狀,或張冠李戴亂了套,這個古建築的價值就損失了。
2.保持原來的建築結構
古建築的結構主要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各種建築物的要求不斷提高,各個時期和各種建築物的結構方式都有所不同,它們是建築科學發展進程的標志。建築結構也是決定各種建築類型的內在因素,如同人的骨骼,什麼樣的骨骼出現什麼樣的體型。如果在修繕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結構,這一建築的科學價值就會遭到破壞。還要十分注意的是,一些特殊形式的結構,比如佛光寺大殿頂部的人字義手(唐代)是國內僅存的孤例,萬一損壞需要加固時,絕不能在當中加頂一根蜀柱。佛光寺文殊殿的復梁(金代)、朔縣崇福寺觀音殿的大義手梁架(金代)、趙城廣勝寺的大人字梁(元代)、廣西容縣真武閣的杠桿懸柱結構(明代)等等都是有特殊價值的結構,在維修工程中是一點也不能改變的。磚石結構、銅鐵結構、竹篾結構也都有其時代、地區、民族等的特點,在修繕工程中特別要注意,不要隨意改變。
3.保存原來的建築材料
古建築中的建築材料種類很多,有木材、竹子、磚、石、泥土、琉璃、金、銀、銅、鐵等等。它們都是根據不同建築結構的需要而選擇使用的,什麼樣的建築物用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樣的材料產生什麼樣的結構與藝術形式,都是要合乎力學原理的。木材的性能產生了抬梁式和穿斗式的結構,磚石材料產生了疊澀或栱券式的結構,銅鐵金屬必然要用鑄鍛的方法才能建造。因此,建築材料、建築結構與建築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建築材料隨著建築的發展而不斷產生、更替、組合,它反映了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藝術發展的進程,反映了各種建築形式的特點。如果我們隨意用現代化的材料來代替古建築原來的材料,將使古建築的價值蒙受巨大的損失。縱使你能用新的材料把古建築的形式、構件、外觀、結構等都模仿得非常相像,甚至可以亂真,但是這座古建築只剩下了軀殼,它的靈魂已經飛上九霄去了。它那幾百年幾千年的經歷也就一掃而光了。所以在修繕古建築的時候,一定要保存原有的構件和材料,想盡一切辦法護存它的「本質精華」。原構件只是為了安全的需要確實必須更換時也要用原來材料來更換,原來是木材就用木材,原來是磚石,就用磚石。最好是原來是松木就用松木,原來是柏木就用柏木,是什麼硬雜木就用什麼硬雜木。
現在有些人對水泥十分欣賞,極力推行用水泥來代替古建築原來的磚石和木材。其理由,一是水泥堅固,二是木材缺乏,三是水泥現代化,可能還有別的說法。乍聽起來似有道理,但實際考查一下並不如此。我們曾經調查過多處近代紀念建築,凡用石料修築的,至今完好無損,而用水泥修造的,則多已產生裂縫或崩塌,有的甚至土崩瓦解了。水泥作灰漿勾縫、鋪頂更不可用,很難做到其不漏雨滲水。木材缺乏是事實,但是就全國范圍來說,用於古建築修繕的木料數量實在不多,恐怕只佔全國用材的千分之幾、萬分之幾。為了保存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產,計劃部門是肯予支持的。至於說水泥比木材堅固也未必。佛光寺大殿的柱子梁架已經有一千多年,仍然十分堅固,如果保護得好,再過一千多年也還是堅固的,水泥恐怕就難說了。再說水泥的性能與木材完全不同,很難捏合在一起。一位國際上著名的文物保護專家、英國人費爾登教授在清華大學講學時曾說:「水泥是古建築維修工作中的大敵。」我們很贊賞他的觀點,千萬不要讓水泥的運用在古建築維修工作中泛濫成災。
4.保存原先的工藝技術
要真正達到保存古建築的原狀,除了保存其形制、結構與材料之外,還需要保存原來的傳統工藝技術,方可成功。我們認為新創作、新設計不必復古,應該推陳出新,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但是修繕古建築則正與之相反,就是要「復古」,「復」得越徹底越好。陳毅同志在四十多年前全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候曾經說過:「對文物古建築千萬不要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為經過改造的古建築就不是文物了。對古建築維修的工藝技術,我認為應該提出「繼承傳統工藝技術」的口號,而不要改革和創新。例如油飾彩畫中的地仗,原來是三麻五灰、七麻九灰的,絕不能把它改成一層厚厚的油灰或是其他的做法。瓦時的灰背按原來傳統做法是要拍打出漿,晾乾後再瓦,絕不能不加拍打,尚在出水的情況下就把瓦上去。因為這種工藝程序不僅是保存原來傳統的需要,而且關繫到建築物的安全與堅固問題。許多古建築維修工程的例子說明,不按工藝程序操作施工的,很快就出了問題。
③ 四存一啥意思
我真抄想不明白一個問題,我跟襲他我圖什麼?我啥都沒有,不能見、不能聯系、毫無意義的溝通,還不受待見,我和他在一起我真的為了什麼?為了愛?他真的愛我嗎??心裡有我嗎??他的一言一行換位思考,他覺得會是什麼?到最後我還會被別人罵,憑什麼?
④ 從小學四年級存600元到初中,怎樣利息最多
存三年定期正好上初一,利息最高,或者存5年定期到初三。
⑤ 老師,中小學實施智育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1、組織文化課堂教學活動
經過教師的認真備課和精心設計,在課堂上通過講、學、練的有機結合,運用啟發誘導的方式,把科學文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智育水準。
2、組織藝體課堂教學活動
讓學生在音樂、美術、體育、信息、勞技等課堂上,經過藝術性熏陶和技術性開發,發展多方面興趣愛好,養成探索精神與創造性思維習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
3、組織具體的宣傳活動
例如法治宣講活動、交通自願者活動、公益慈善獻愛心活動、紀念緬懷革命英烈活動等,使學生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具體活動中,體會感悟踏實的工作作風與科學的學習態度,從而有助於提高智育修養。
4、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組織讓中小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是進行智育的主要途徑。例如,可以舉辦小學安全教育月活動、也可以在玩耍中對他們進行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接受失敗,可以通過游戲教給他們集體的力量,給他們分組游戲,讓他們學會合作。
5、主動培養自主性和創造性
自主性與智力活動的聯系可以通過智力活動對批判性思維的需要而得到說明。任何智能活動都需要聯想等將已知條件和未知的結論連接起來。如果這一連接不是幻想,就必須有一種自主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正常或健康的智育也能夠包括自主性的培養。
創造性是人具有較高智力尤其是良好思維能力的重要表現和標志。由於現代社會對創造性的迫切需要,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⑥ 目前中小學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中小學教來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自
一、注重「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二、忽視學生的能力發展;(一)創新能力缺失;(二)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主動學」;(三)扼殺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思維;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一)追求「分數」,忽視心理健康輔導;(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存實亡;
三、忽視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
四、農村地區教育比較薄弱。
五、教師的社會屬性問題。
教師並沒有獲得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待遇和尊重,導致對教育工作產生極嚴重
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都對教師職業有困惑。大多數認為,教師是一個職業,這似乎已是當下的共識,可是,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培養、使用、評價中,教師的職
業屬性卻一再被漠視。
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⑦ 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教職工工作量的規定
教師工作量制度是指高等學校安排並要求教師每年完成規定的工作量的一種教師管理制度。1955 年,中國高等教育部公布《高等學校教師工作日和教學工作量試行辦法》,規定各級職務教師的全年工作量定額。
1981 年,教育部發出《關於試行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制度的通知》,頒布《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和《高等學校教師教學工作量超額酬金暫行規定》。規定教師工作量包括;教學工作量(含教學法研究工作量)、科學研究工作量、實驗室建設工作量等。教師全年工作量按每天 8 小時,每周 5 天及每年校歷周數計算。
1985 年教育部《關於當前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問題的意見》提出:改革上述試行辦法,由各高等學校參照該辦法自行決定教師工作量的計算辦法及其定額,教育部不作統一規定。其他國家多無統一標准。有的由學校自訂標准;有的由學校在聘約中與教師個別約定;有的無成文規定,學校按一般慣例安排。
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科學衡量中小學教師工作業績,促進學校管理和績效考核的規范化,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關於山西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及實施意見的通知》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方案的相關規定,結合我省中小學實際,現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教學工作量參考標准試行如下:
1、小學:語文、數學每周14-16節,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體育每周16-18節,其他學科每周18-20節。
2、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每周10-12節,思想與品德、歷史、地理每周12-14節,其他學科每周14-16節。
3、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初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按照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執行,即:「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准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
網路-教師工作量制度
網路-山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作量參考標准(試行)
⑧ 《四存編》的作者顏元的生平如何
顏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河北博野人。出身於農民家庭,是清初唯物主義哲專學家。顏屬元19歲中秀才,一生沒有做過官,以教書、行醫為職業。24歲時潛心研究王陽明學說,仰慕古聖賢,把他住的屋子命名為「思古齋」。26歲時成為程朱理學的忠實信徒。到34歲時,才感到程朱理學不合情理,而且發現朱熹對古禮刪改很多,思想發生了根本轉變,認為「覺思不如學,而學必以習」,於是改「思古齋」為「習齋」,並以「習齋」為自己的號。晚年主持漳南書院,設文事、武備、經史、藝能等科。他先後有學生100多人,李塨是他的得力門生。
⑨ 北京四存培訓學校什麼時候能開課
這是什麼學校?
⑩ 中小學危險化學葯品存放有什麼要
中小學危險化學葯品存放有什麼要求?
答:危險化學葯品室要遠離教學區,建在地下或半地下,間隔成至少四個獨立小間,每個小間之間互不流通,每個小間要有排風裝置,定期排風。實行雙人雙鎖專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