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您認為怎樣能夠更好地實現中小學的減負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實現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
其實要想改變小學生的減負問題,最關鍵的是我們的考試制度,一考定乾坤的制度,讓小學生減負的問題真的很難實現。
⑵ 糾結的中國教育現狀:中小學到底要不要減負
疑問
中小學減負,怎麼了?
今年兩會,再次將中小學減負問題推向輿論的高潮。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時稱,從1951年到2017年國家圍繞中小學學生的減負出台過幾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詩雲:「一山放過一山攔」。幾十年喊減負,有些地方孩子們的書包越喊越沉,課外負擔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時間越喊越少。
國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大力呼籲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並出台了許多政策文件扎實推進減負。
但近期一篇名為《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火爆朋友圈,並贏得了眾多家長和網友的支持。
為什麼在學業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依舊有家長選擇為孩子「加負」?中小學減負,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減負,還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減負這件事兒,其實已經喊了有三十多年了,而且據統計,自1985年以來,中央政府下達49次「減負令」。如此重錘之下,卻出現了一個尷尬局面: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去,補習班的迅猛發展增加了中小學生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事實上,細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盡管年年都喊「史上最嚴減負令」,但是不少減負政策只針對表面問題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並沒有戳到問題的實處。
比如,2013年,北京市推出「史上最嚴減負八條」,明確要求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能超過6個小時,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每天下午3點半,學校準時放學。這就導致了「三點半放學,孩子無人接」問題。孩子下午三點半放學,父母依舊在上班,因而,在學校擠下來的時間,減下來的負,又統統在課外輔導班上還了回來。
也比如,針對作業的減量指令。例如今年,開學前夕,杭州市拱墅區、上城區教育局放出減負大招——兩區小學生、初中生做作業超過晚上10點,就可以選擇不做。然而,這樣一刀切下來,能力強的孩子減了負,能力弱的孩子卻「吃不飽」。除此之外,在家長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作用之下,校外「加餐」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選擇。
還比如,2月間,教育部發布了《關於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要求進一步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但是,在擇校熱的背景下,仍有少數學校無視禁令。因此,一邊是教育部門的三令五申,一邊依舊是競賽火爆,有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密考」,有的競賽組織者,則把學校認可競賽成績作為競賽宣傳。
「學生減負到底應該減什麼?」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西南醫科大學校長何延政認為,「減負」減掉的應該是過於繁重的課外負擔,而不是減少對學習的投入、對能力的培養,更不是簡單粗暴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降低學業水平要求。
不是不想減,而是不敢減
都知道孩子間的競爭壓力大,負擔重。減負原本是好事,但是,為什麼還有不少人提出「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呢?
事實上,不是家長不想減負,而是不敢減。因為競爭太激烈了。
近年來,我國在抓學生減負時,主要緊盯學校教育,要求學校減少作業,嚴禁學校補課。來自學校的負擔確實減輕了,但校外的負擔卻迅速增加,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訓班。
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不少家庭,悄悄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主戰場轉向課外時間,課輔機構超綱教學、以競賽轉換招生資源的做法,嚴重擾亂了教育教學秩序,而最終接盤受害的正是中小學生,作業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睡不好,沒時間玩耍,救救孩子的聲音淹沒在功利追逐大潮中。
這樣悲劇性的惡性循環,其根源就在教育的剛需——中高考依舊不變。除此之外,「教育資源均等化」並沒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控制在少部分學校手裡。因而,多數家庭非常清楚的意識到,僅憑校內的所學孩子難以在眾多的學子中脫穎而出,規規矩矩實施「減負」的學生,根本進不了好的初高中學習。所以,學生和家長都卯足了勁,要進入到一個優質學校,從而博一個看似光明的前程。
減負,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么?
更讓家長們擔憂的是,減負,也許並非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減負教訓,非常值得借鑒。當時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社會,要求給學生減負的呼聲同樣強烈,教育部門當然從善如流。
怎麼減負?和我們一樣,少學東西,少上學,少考試。
「寬松教育」方針下的30年間,日本中央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大體包括:降低教學大綱的標准(縮減課本)、減少規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例如將小學至高中的總課時從5821課時減少至5785課時,《中學指導要領》的冊頁從261頁減少至123頁,公立中小學每周上課5天(原本6天),學生報考公立中學不能填學校志願,只能按片區隨機入學等。問題是,這些直接減負的政策手段根本沒有達到減負的效果,還產生了系列副作用。
首先,由於寬松教育政策只能約束公立教育部門,民眾的升學需求和競爭態勢並沒有變化,因而,私立學校大量崛起。
原本占據優勢教育資源的公立中學只能提供寬松的托底教育,無法為想要上好學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幾乎所有志願上一流大學的中學生都投入私立中學,隨之,沒了要讀書的學生,公立中學的優質師資也不斷流失。這樣一來,極大地擾亂教育資源的有序分配,進一步加劇了教育的不公。
其次,便是課外補習班迅速蔓延,課外補習費的支出初年攀升,不少家庭因此入不敷出。
要考上好大學,僅僅上私立學校還不夠,課外補習學校(日本稱「學習塾」「進學塾」)專門為應試做好准備,這幾乎成為日本家庭的一般常識。甚至,許多家長發現,如果在家中不做充分的預習准備,連較好的補習學校都進不去。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寬松教育」政策整體上降低了必修的教育標准,看似學生有了更大的自由選擇學習的空間,其實這個年齡的學生既不充分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會需求,甚至不夠了解競爭游戲規則。
自主選擇適合的教育資源既超出了學生的能力,也超出了多數家長的見識水平。除非精通教育和社會規則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多數家長在為孩子做學業選擇時手足無措,心態焦慮。私營培訓機構的營銷誘惑、家長間的模仿與攀比、恨鐵不成鋼和病急亂投醫等心態都會造成超量教育、過度補習,結果又加重了一重學業負擔——不僅無效,更可能適得其反。
減負減起來,靠的不只是一家之力,一時之言
「減負」並不等於公辦教育的「後退」、不等於降低中小學生的課程難度、不等於不要學生刻苦學習、不等於減少學生學習時間、不等於不要考試。
但一味地減負一刀切,很可能會重蹈日本減負的歷史。
如何能讓負減下去,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懸在所有人心頭的疑問。
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今天,我們要再次強調大力「減負」,是因為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教育的功能從過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開始逐漸轉向「人人成才」「各盡其才」。
減負是勢在必行,但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無處不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減負減起來,靠的不只是一家之力,一時之言。
正如教育專家熊丙奇所言,要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把學生和家長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以及擇校焦慮中解放出來,不能簡單依靠推遲上學時間、取消特長生招生、叫停競賽、規范教育培訓機構經營等舉措,而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也正如,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冬青所說,「減負」之難,難於上青天,某種意義上,是各類主體的合力所致。
跨越「減負陷阱」,必須釐清各類主體的責任,只有政府、市場、家庭、學校、教師承擔了各自的責任,並建立問責機制,才能真正將學業負擔減下來。在這個意義上,政府不但要履行自己的責任,還需要履行對各類辦學機構和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規則設計,規范治理,規律引導」的公共責任,才能最終打贏這場事關祖國未來的「減負大決戰」。
⑶ 怎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
各省市教委要要求所管轄的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的活動,時間是一年。減負效果好的進行推廣。同時教師的素質和學生自主學習等素質亟待提高。
⑷ 如何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由於一些歷史的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目前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還存在版負擔較重的問題,主要表現是:權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等事項名目多、頻率高;各類調研、統計、信息採集等活動交叉重復,有的布置隨意;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落實安全穩定、掃黑除惡、創優評先等工作時,經常向學校和教師攤派任務。這極大地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給教師增加了額外負擔。對此,必須牢固樹立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的理念,切實減少對中小學校和教師不必要的干擾,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⑸ 小學生的減負問題
幾年之來前政府提出給中小自學生"減負",這個口號喊了那麼久,似乎現在早已平息下來了,那麼真的給他們減負了嗎?
幾年前看著小學弟學妹們背著重重的背包上學,我感覺他們快要被重包壓的長不動身高了,以為"減負"以後,他們可以順其自然的生長,可是幾年後的今天事實依然,情況仍然!看著對面的小學生們拿著重重的包,當然與此同時,家長成了他們的"陪讀"專門負責拎包,喊了那麼久的"減負"卻成了華而不實的口語,沒有落實實際,畢竟社會壓力太大,學生競爭壓力太大!
減負不只是喊口號,如果教育體制不改變,只是強迫學校不補課,或者少留作業,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學校里負擔小了,放學早了,學生卻都去校外補課了,負擔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大。慢慢的,學校里的減負行動也就無法繼續,只是暫時性的做做面子工程而已吧。關鍵還是在於現在社會競爭太激烈了,讀了書都沒飯吃,何況不讀書呢,為了孩子有個好前程,家長只能狠心加壓,學校只能狠心加壓。減負只是空談而已。
⑹ 關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有哪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30條)力促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措施對中小學生的考試次數、作業總量等給出嚴格限制,並對學校和家長的監督教育責任、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等作出詳細規定。
老師輔導一年級學生寫作業 圖文無關 中新社發 黃曉海 攝
考試、作業、培訓,這些時間要嚴控
為落實中小學生課業減負,在新出台的「減負30條」中,對中小學生每學期的考試次數、每天的作業總量、培訓時間等內容,均給出了時間限制:
——一二年級無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不超1小時
「減負30條」對學生的書面作業總量給出限制,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鍾,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鍾,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在作業難度上,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復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一二年級每學期1次統考,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考
作為最讓學生掛心的考試,此次「減負30條」也明文規定學校須控制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鉤的統一考試。
至於考試內容和成績,要嚴格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減負30條」規定,要嚴控中小學生的培訓時間,且培訓時間不得與當地中小學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
除了嚴控培訓時間,各類社會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學校也不可組織學生參與其中。
——小學生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
孩子在放鬆休息時,家長有義務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不用手機刷屏。也不可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必須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不少於8個小時。
學生們正在上課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江飛波 攝
這些規定,學校要落實
除了對中小學生的考試次數和書面作業總量等內容做出規定,「減負30條」也對學校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機制提出了新要求。
嚴控教學難度與進度——在教學課程設置上,根據規定,學校須嚴格依照課標教學,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開足開齊規定課程,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
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在課後,學校需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合理確定學生離校時間。並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容,安排學生參與各種興趣小組或音體美勞活動,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重點班、快慢班堅決取締——按照「減負30條」規定,以各種名義設立的所謂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等也被明令禁止,學校必須按規定實施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制度,並合理均衡配備師資。任何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也在此次規定中被拒於校門之外。
手機不能入課堂——在學生行為上,「減負30條」要求教師教育學生坐立行讀寫的正確姿勢,學生須認真做好廣播操和眼保健操,並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學生們在圖書館里閱讀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劉新 攝
這些規定,培訓機構得照辦
除了學校照章辦事,各類培訓機構也同樣在落實減負的范圍之中。根據「減負30條」規定,以下條款培訓機構都需執行:
依規登記誠信經營——培訓機構取得辦學許可證及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後方可開展培訓。
嚴禁超標培訓——培訓內容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准,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市、區)中小學同期進度。杜絕機械訓練、強化應試等不良培訓行為。不得留作業。
嚴格教師聘用——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禁聘用在職中小學教師到培訓機構任教。
嚴禁與升學掛鉤——嚴禁將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嚴禁作出與升學、考試相關的保證性承諾,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排名。
老師為孩子輔導做 資料圖 圖文無關 鍾欣 攝
這些建議,家長別忘記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校的共同培養。對此,「減負30條」也對父母的履行教育監護責任提出明確要求:
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減負30條」規定,家長要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嚴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支持學校和教師正確行使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權利。
加強家庭交流互動——家長要注重言傳身教,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其勤奮學習,開朗自信,樂觀向上,並提醒孩子有事要及時告訴家長,主動尋求幫助。
增強孩子身心健康——安排孩子每天進行戶外鍛煉,培育1—2項體育運動愛好,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鍛煉習慣。有意識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