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1)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❷ 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了什麼樣的了解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三個階級之分(初級、中級、高級),具體如下: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體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於何種環境以及適用於傳遞哪一類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體硬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2.軟體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等)熟練編排所任教學科的試卷;
②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如Excel等)進行較高級的數據分析、篩選及其它數學運算;
③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製作課件,能將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各類素材進行整合運用。
③能初步運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加工處理(如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進行加工、編輯和處理);
④熟練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BBS)、網路尋呼工具(QQ、MSN等)、個人博客(Blog)進行表達和交流;
⑤會安裝與卸載常用的應用程序。
⑥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一般特徵也預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編制適於所任教學科信息化教案及課堂實施方案;將各類教育資源與日常教學進行整合並合理應用,善於利用教育資源突破教育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化學習資源(如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或相關輔導材料,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學習)。
4.等級要求范圍:我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級班子成員及45周歲(含)以下教師均應達到信息技術中級應用標准。
三、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標准(高級)
除具備初、中級能力外,還應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架設所需的各類硬體知識;
②能對機房及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簡單故障排除;
③能對學校常用電教設備進行維護和簡易故障排查;
2.軟體使用技能:
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有較深的了解(會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②熟練使用常用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如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對信息進行編輯,利用統計軟體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等);
③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技巧;
④熟練掌握1-2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能夠製作網路課件;
⑤為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各類資源系統軟體的架設和WEB發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學素養:認識網路教學信息的傳遞手段,以及教學媒體的類別和功能;能夠根據不同信息化教學媒體的特點,設計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模式(如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實現探究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與案例學習等學習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環境開展教學交流和活動。
❸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度
(一) 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應用意識
1.具有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關注新技術發展並嘗試將新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意識。
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專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
知識與技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編輯
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
3.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的基本內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應用與創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教學設計與實施
1.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2.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
3.能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
教學支持與管理
1.能夠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
2.能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學中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
科研與發展
1.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
2.能針對學科教學中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身的業務能力。
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就學生情況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
5.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在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
6.能利用技術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交流與合作。
社會責任/《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公平利用
努力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機會。
有效應用
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健康使用
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規范行為
能向學生示範並傳授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
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度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推動在管理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2.具有推動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
3.具有支持教師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
4.具有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價值並不斷挖掘其教育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促進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2.具有促進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促進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識與態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管理能力與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的意識與態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師創造終身學習環境的意識與態度。
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4.掌握績效技術、知識管理和課程開發的基本知識。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掌握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4.掌握課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的方法。
應用與創新
(一)決策與規劃
1.制定並實施教育技術應用計劃以及應用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例與法規。
2.能夠根據地區特點和實際教育狀況,宏觀調配學習資源,規劃和設計教育系統。
3.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和統計數據輔助決策過程。
(二)組織與運用
1.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保證教育技術應用計劃的貫徹和執行。
2.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建。
3.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學活動。
4.能運用技術輔助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
(三) 評估與發展
1.能使用多種方法對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教育技術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2.能運用技術輔助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評價。
3.能採取多種措施推動技術體系的不斷改進,支持技術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5.能充分運用技術改善教育教學條件,並為教師提供教育技術培訓的機會。
(四)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學人員就教學工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就學習支持與服務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及學生就學生發展與成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就管理工作進行合作與交流。
社會責任
(一)公平利用
能夠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二)有效應用
1.能夠促進學習資源的應用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2.能夠促進技術應用達到預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確保技術環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術應用的安全性。
(四)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信息道德的宣傳與教育。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與言論。
3.具有技術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並能夠以實際行動維護這種知識產權。
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意識與態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
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應用意識
1.具有研究與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識。
2.具有利用技術不斷優化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意識。
3.具有積極輔助與支持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
4.具有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並探索其應用潛力的意識。
(三)評價與反思
1.具有對技術及應用方案進行選擇和評價的意識。
2.具有對技術開發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3.具有對技術支持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具有對教學資源管理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四)終身學習
1.具有積極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意識。
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的意識。
知識與技能
(一)基本知識
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技術的發展趨勢。
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
3.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與網路通信的原理與應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方法。
3.掌握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
4.掌握教學媒體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
6.掌握對教學媒體、學習資源的評價方法。
應用與創新
(一)設計與開發
1.參與本單位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的整體規劃與設計。
2.能夠設計與開發本單位的信息化學習環境。
3.能夠收集、整理已有學習資源並設計與開發符合教學需要的學習資源。
(二)應用與管理
1.能夠為教學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2.能夠為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3.能夠對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
(三)評估與發展
1.能夠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與應用效果進行評估,並提出發展建議。
2.能夠對自身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評估,並反省自身的技術服務和業務水平。
3.能夠參與本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評估工作,並提出發展建議。
4.能夠參與制定本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案並實施。
合作與交流
1.能利用技術與教師就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交流。
2.能利用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交流。
3.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
4.能利用技術與同行及技術專家進行交流。
社會責任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
公平利用
能夠通過有效的統籌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
有效應用
1.能不斷加強信息資源的管理。
2.能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術應用環境的信息安全。
2.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服務。
規范行為
1.努力加強技術環境下信息資源的規范管理。
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方式。
❹ 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必備哪些知識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 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❺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教學中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愛數學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他們具有好奇、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這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如何在一上課就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都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利用信息技術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學生十分感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為小學生增設疑問和懸念,激發小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比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比較時,我教師設計了這樣的課件:一條線段慢慢圍成一個長方形,此時長方形的四條邊閃動,表示是周長,然後出示一個長方形,閃動的是整個長方形,表示是面積。學生從直觀了解了周長和面積的意義,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需藉助多媒體,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學生十分感興趣,自然學得好,記得牢。
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理解學數學 數學的學科特點是比較抽象、概括,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規律,他們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他們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能加強直觀,又有利於抽象概括,增加學科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的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對於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實踐操作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實踐操作可以促進知識的內化。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要使學生真正能掌握所學知識,發展智力技能,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參與到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去,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電化教學能使學生動眼看,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在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轉化時,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動手操作,通過操作有些學生對轉化的過程還是理解的不夠透徹,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在教學時通過電教媒體動畫演示剪、拼、移的過程,然後再通過電教媒體進行轉化前後的比較,使學生清楚的認識轉化過程,這樣利用多媒體媒體教學使學生強化了感知。
四、利用信息技術,巧妙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學「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通過電教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目睹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條棱通過移動和相對的棱可以完全重合,從而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這一結論。這既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將抽象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學習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五、利用信息技術,貼近生活教數學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同樣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究其原因?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❻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為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為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回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體功能推動著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為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為廣泛和較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路的功能
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路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路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路,將一些有用的網路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路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路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路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❼ 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