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龍海市浮宮中心小學

龍海市浮宮中心小學

發布時間:2021-02-02 17:45:33

㈠ 愛心包裹郵政網點

全國是有3.6萬個點。
全國城鄉,只要是能寄包裹、寄掛號信的郵政網點都版可以辦理。每個縣至少十權個以上這樣的網點吧。

龍海市海澄郵政支局 龍海市海澄鎮 363102
龍海市港尾郵政支局 龍海市港尾鎮 363105
龍海市白水郵政支局 龍海市白水 363103
龍海市角美郵政支局 龍海市角美鎮 363107
龍海市浮宮郵政支局 龍海市浮宮 363104
龍海市港尾開發區郵政支局 龍海市港尾開發區 363105
龍海市角美開發區郵政支局 龍海市角美開發區 363107
龍海市林下郵政支局 龍海市林下 363111
龍海市九湖郵政支局 龍海市九湖 363118
龍海市古縣郵政支局 龍海市顏厝 363118
龍海市廈大漳州分校郵政支局 龍海市廈大漳州分校內 363105
龍海市人民路郵政支局 龍海市人民路39號 363100
龍海市人民西郵政支局 龍海市人民西路 363100

㈡ 龍海的交通狀況

龍海擁有陸、海、空兼備的立體交通網路,交通比較便捷。 海路有九龍江西、北、南三溪貫穿全域,海輪可直達廈門、上海、汕頭、香港、澳門等地;距離龍海市區僅有19公里、年貨物吞吐量達8117.2萬噸的廈門港可直達北美、南美、歐洲、地中海、大洋洲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集裝箱班輪航線,擁有輻射全球的航運網路。
龍海江、海岸線全長290公里,其中海岸線長達113.1公里,水域深而廣闊,又具有較好的御風隱蔽條件,為福建省天然深水優良港灣。全市擁有石碼、後石、招銀3個港區和角美、滸茂洲2個作業區,從2005年12月31日開始正式納入廈門港一體化管理。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近3000萬噸。現已建成中小泊位碼頭52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座。其中,招銀港區是首批對台直航口岸、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和對金馬直航貨運口岸,2008年貨物吞吐量近2000萬噸,建有萬噸以上碼頭8座(15萬噸級2座、10萬噸級1座、5萬噸級2座)。 新中國成立後,縣(市)人民政府重視經濟建設和科技人才的培養。1953~1965年,以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的科研活動取得一定成就,工農業生產雙獲發展。「文化大革命」期間,科技機構癱瘓,科技人員排除「左」的干擾,亦取得一些科研成果。有1973年「調節早稻,改革晚季,擴大冬季」改制,為糧食穩產高產打下基礎。1979年科研機構恢復,縣、鄉(鎮)科技人員專業技術不斷提高。
1987年。海澄、角美鎮被評為福建省第一批科技示範鄉(鎮)。1988年縣(市)人民政府配備科技副縣長,14個鄉(鎮)配備科技副鄉(鎮)長,進一步健全四級科技網路,加強科技隊伍建設,依靠科技轉化生產力,搞好經濟建設。1990年6月,龍海縣被國家科委確定為重點聯系縣。1991年全縣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8266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107人,中級技術職稱1229人。1978~1991年共評定縣級科技成果獎254項,1981~1991年50個科研項目中獲國務院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科技進步獎3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6項,市(地)級科技進步獎30項。
2010年,龍海市專利申請527件,年度專利授權422件,被評為省知識產權強縣。燦坤實業研發中心獲得國家技術中心認定,新增金冠等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國家星火、火炬和創新基金扶持項目5個。 1949年9月,龍溪、海澄縣接管公、私立普通中學9所,學生2784人;小學249所,學生32902人;幼稚園4所,幼兒673人。建國初,學習蘇聯辦學經驗,調整學校布局,整頓教學秩序,開展掃盲運動,工農子弟入學人數大量增加。1957年貫徹毛澤東提出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大躍進運動中,學校盲目發展,忽視教師主導作用,師生參加生產勞動過多,以致教學質量下降。1961~1963年,全縣中小學進行調整,重視課堂教學,教育事業穩步前進。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課鬧革命」,教育事業受到嚴重破壞。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同時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業余教育。1985年龍海成為全國普及基礎教育先進市。1986年達到基本掃除文盲市標准。1987年龍海一中蘇朝暉參加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獲得金牌獎。
1950~1991年,培養小學畢業生332886人,初中畢業生127136人,高中畢業生44478人。升入中專6119人,大專院校5768人。1991年,全市擁有普通中學26所,學生25939人;小學288所,學生83642人;幼兒園356所,幼兒24252人;職業中學6所,員生1005人。
2010年末,龍海市擁有中、小學學校241所,其中普通中學36所,小學205所;中、小學專任教師6429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277人,小學專任教師3152人;中、小學在校學生9.91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32萬人,小學在校學生5.59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其中女童入學率99.9%,初中升學率98.4%,高中升學率89.0%。 龍海市院校名單高級中學 龍海一中 龍海二中 龍海四中 龍海五中 龍海七中 港尾中學 程溪中學 角美中學 東園中學 浮宮中學 滸茂中學 白水中學 華僑中學 榜山中學 / / 高等學校 廈門大學(漳州校區,985,211本科)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本科,獨立學院) 1953年8月,市籍運動員吳傳玉參加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在100米仰泳比賽中,為新中國在國際體壇榮獲第一枚金牌。1961~1966年,先後有市籍運動員林亞鳴被選派出國參加男排比賽5次,鄭青金出國參加羽毛球比賽兩次。「文化大革命」期間,體育傳統項目受禁錮,其他項目發展不平衡。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體育隊伍迅速壯大,至1991年,全市建立各類運動隊1786隊,運動員21831人,並成立9個基層體協組織。有14個單位先後被評為省基層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僑區角美鎮先後三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有7人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工作者。運動員競技水平獲得可喜成果,在歷年參加各級競賽中,獲省團體前3名有45次,個人第1名64人次,獲全國團體前5名3次,個人單項名次獎47人次;參加國際競賽10人28次,獲個人單項名次獎6人12次。體育人才培養結碩果,本縣為各級體工隊和大專體院輸送優秀運動員273名:被國家體委授予「國家運動健將」7名,評為國家一級運動員12名;被授為「新中國體育開拓者」5名,定為國家高級教練4人,一級裁判14名。1984年10月國家體委特授予吳傳玉為「傑出優秀運動員」稱譽。1987年羽毛球高級教練員鄭青金被國際羽聯授予「貢獻獎」。1990年9月在全國第三批體育先進縣命名表彰大會上,龍海市被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縣」的光榮稱號。
2010年,龍海市成功承辦第六屆漳州農運會並榮獲金牌獎牌雙第一,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全省體育「三十佳」,殘疾運動員魏燕鵬在廣州亞殘運會上取得一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

㈢ 瀘西縣白水鎮人民政府簡介

鄉鎮簡介 白水鎮俗稱「白水營」,為「省級綠色鄉鎮」、「省級生態鄉鎮」。 地處龍海市南部、九龍江南溪南岸,東與浮宮鎮毗鄰,西與東泗鄉接壤,南界至漳浦縣,北隔南溪與東園鎮相望,距龍海市區22公里,距漳州港29.5公里。總面積80.4平方公里。全鎮有15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約4.69萬人。
地理環境 境內大部分為山地,西南為中低山地,東北為平原呈半月形。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40米,最高點玳瑁山海拔794米。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磚紅壤性土壤、淡水砂、花崗岩、墨石。地質儲量2.8億立方米,可采儲量為1億立方米。鎮域內郊邊水庫、赤蘭溪水庫等中小型水庫。水庫和山圍塘的蓄水量為400多萬立方。
行政區劃 全鎮轄方田、崎岎、西鳳、郊邊、樓埭、金鰲、井園、白水、山美、庄林、磁美、下田、山邊、大霞、下遼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
社會事業 科技方面,2011年末有各類科技人才118人,,擁有6項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教育方面, 2011年末有幼兒園11所,小學11 所,中學2所。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7%以上。 文化方面,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 16 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9個,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余創作隊伍達270人。醫療衛生方面,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39個;專業衛生人員70名,其中執業醫師50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注冊護士1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3萬人次。16個村(居)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7%。體育方面,2011年末有鎮文體活動中心1個,學校體育場13個,90%的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3.8%。
經濟發展 農業方面,2011年農業總產值2.9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4657噸,人均99.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2.02萬噸。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1.7萬頭,年末存欄6.8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0.4萬羽。漁業以南美白對蝦養殖為主,2011年養殖面積4330畝,產量0.26萬噸。工業方面,以食品加工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4.07億元。擁有工業企業62家,職工3520人;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71億元,擁有福建省著名商標1個。商業外貿方面,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226個,職工678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6%。財政金融方面, 2011年財政收入1276萬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余額3.2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7620萬元。
鄉鎮建設 近年來,白水鎮以廈漳同城化為發展契機,以南溪灣經濟開發區建設為發展平台,大力實施「基礎先行、項目帶動、工業立鎮、科學發展」戰略,為白水跨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一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正在抓緊建設40米南溪大道、白水大橋和繞城高速白水連接線,建成後將開拓白水交通大格局,大大提升白水發展速度;龍海市白水供水有限公司為龍海市第二大自來水廠,可日供水2.6萬立方米,年供水949萬立方米;白水鎮220KV變電站、供電站年供電6600萬千瓦。二是工業建設成效顯著。食品加工業蓬勃發展,慶豐食品、白水供水有限公司、漳龍食品等規模工業企業在「走出去、樹品牌」過程中不斷壯大。同時,正豐食品、遠東食品等在建項目進展順利。三是社會建設統籌兼顧。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如火如荼。截止2012年上半年已配備垃圾運輸車18輛,垃圾收集池 45個;垃圾箱461個、果皮箱922個、垃圾桶11525個;手拉式垃圾收集車83輛手以及保潔員服裝81套。同時,長效保潔機制、鎮村互評機制和監督曝光機制不斷完善。科教文衛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校安工程進展順利,白水中心衛生院輔助設施建設項目已竣工,文化站和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社會管理創新優化。通過創新社會管理,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整治等措施,大力開展平安和諧白水建設,為白水跨越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㈣ 漳州龍海港尾鐵路,浮宮的征地補償方案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是怎樣的內容

轉帖。真有此事???請漳州電視台采訪采訪!!!

一畝地征地款23000,你們相信嗎?不相信?到浮宮鎮霞興村看看吧
現在村裡面是村長林勇淼的父親林賣魚和林賣蝦在到處動員村民賣地,因為村長林勇淼以前在廈門當過黑社會,村裡面現在都是老人孩子在留守,沒人敢反抗。

龍海市政府和漳州市政府如果不打算出面,我就直接到省國土資源廳和上海督察局那邊發函上訪了。

反正你們不給老百姓活路,老百姓也豁出去了。

龍海南溪灣項目,目前還沒有出台征地拆遷的補償條款,但是霞興村的村長書記們,已經在動員村民們征地了。

真是太牛逼了,漳州市政府、龍海市政府,簡直就是沒存在啊,也許,在這些村官們眼裡,政府就是狗屎吧?

霞興村一向都很牛逼,目前在霞興村村口,那一塊圈起來的地,半年前還是良田,已經一年多荒廢了。

我在想,也許村長書記們有很強的後台吧,這事情竟然可以讓他們兩個安然無事?

二月份的時候不是有省國土系統的人下去審查嗎?怎麼沒有人發現這些問題,難道政府部門的人都是吃屎。

我想問問:龍海浮宮鎮鎮長書記、霞興村村長書記,你們到底想干什麼?

不說別的,這塊土地被圈起來已經一年多至今未動工,浮宮鎮鎮長書記是否有不察之責?
你們說說這個土地是幹嘛用的,需要把良田毀了,圍起來荒廢?
如果說不出來,你們乾脆下台好了。

霞興村村長據說是在廈門混黑道的。。。。欠了幾千萬

霞興村書記原來家裡沒啥錢,三四年間,開了小車,在霞興村下洲路口圈了一塊地。

三年村官,比三年知府還好賺。

順便說一下,霞興村有很多村民,家裡有管制刀具,甚至還有土槍……

霞興村的道路,從疏港公路下洲路口進去看,這是全漳州最爛的路

霞興村什麼都沒有,就只有田地,這個村莊窮到什麼地步?小學一個班級只有三十個人左右,其他的全部跟父母到外面了。

村裡都是一些留守老人,守著幾畝田地在過日子

可恨這些貪官污吏,竟然如此吞噬民脂民膏

陳冬書記,吳洪芹市長,你們來霞興村看一下好嗎?看看這里的土地,看看這里的人民,過的是什麼日子?

㈤ 龍海城內城門歷史

龍海市文物遺產收錄

萬寶山貝丘遺址:萬寶山遺址 [龍海市榜山鎮新石器時代、西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發現。遺址面積約250平方米,斷面上有貝殼堆積及少量的石器,陶器殘件。採集有石錛、石斧、石鑿、石戈和夾砂灰陶片、夾砂紅陶片等。陶片紋飾有方格紋、繩紋、曲折紋、葉脈紋等,可辨器形有豆、罐。西漢遺物有乳丁紋板瓦等。

枕頭山古遺址: 枕頭山遺址 [龍海市九湖鎮青銅時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發現。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清理出墓1座。出土和採集有石戈、錛石、石鑿、石斧、石鏟、石矛、石鏃,網墜和夾砂灰陶片、灰硬陶片、釉陶片等。陶片紋飾有豎籃紋、斜方格紋、繩紋、乳釘紋、弦紋等,可辨器形有大口尊、圈足尊、豆、平底罐、高領罐、淺盤、盆等。

月港遺址: 月港遺址 [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 明代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處原為龍溪縣八都、九都地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在此設置海澄縣。因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其形如偃月,故名月港。景泰四年(1453)月港貿易興起,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對外交通貿易中心。現尚存碼頭七處。

白雲岩: 位於龍海顏厝洪坂村東南的白雲山北面,系唐虔誠禪師卓錫處。這里依山遞高存有三座古建築:前為百草亭,乃南宋末年為紀念朱熹而建,平面方形,四石柱,柱刻「百草亭中留勝景」、「白雲岩上隔塵緣」、「解經明道蹤猶在」、「過化尊神澤未湮」等字,亭內立一石碣,上鐫「紫陽夫子解經處」。亭曾圮,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但仍保留四石柱。朱熹,號晦庵,別稱紫陽,知漳州時曾在此講誠意章。今尚存朱熹題書的「與造物游」匾及門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亭之後有朱熹祠,供朱熹,正匾書「古道照人」四楷字,祠內有清道光三年(1823年)「白雲山紫陽書院建置祭田記」、「重修白雲山紫陽書院」石碑。祠後有大雄寶殿,殿門額上有黃道周手書「白雲深處」隸書木匾。白雲岩上有八景:卓錫飛泉、何有石、百草亭、朱熹洗硯池、松關鳥語、棠蔭漏月、晚浦歸帆、意果園。白雲山澗生存著奇異的紅殼蝦、無尾螺、白頸蛙。

滸茂東門城堡: 滸茂東門城堡遺址 [龍海市紫泥鎮城內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建。城周長1272米,開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牆塊石壘砌,現存東門城牆一段,長49米,殘高5米,厚1.7-2.2米,城門寬2.2米,殘高2.65米。

鎮海衛古城遺址: 鎮海衛城遺址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鎮海村 明代 省文物保護單位]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始建,明清各代均重修。城依山面海,周長2881米,城牆用河卵石和條石混合壘砌,有女牆,開垛口720個。開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門拱形,用條石疊砌,南門、北門寬2.45米-2.6米,東門、西門寬1.7-1.8米。南門有有「瓮城」。東門下有寬1米,深0.8米的排水道。現地面保存四個城門及其城牆各一段。城牆殘高6.8-7.2米,厚4.2-4.5米。城內保存有明天啟二年(1622)始建的石構「福德祠」,城南的「父子承恩」石坊,城北的正統十三年(1448)建城隍廟和嘉靖初年建東岳廟,東門水門右側的古地洞等古建築;以及義學碑、昭毅將軍碑、梳妝樓、七星井、椰樹井、象乳泉等古跡。

鄭成功槍城遺址: 位於龍海港尾石坑村西側臨海的山崗上,與鼓浪嶼、圭嶼鼎足而立。

槍城為鄭成功鎮守廈門時的重要外圍據點。清順治九年(1652年)建,城牆依山用三合土築成,總面積2540平方米、東西寬42米、南北長68米、在高1·2米處放置槍眼。

現殘存四周圍牆,殘高1·95米、厚1·2米。

萃賢坊: 萃賢坊 [龍海市海澄鎮中山路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建。系龍溪知縣林松,縣丞劉宗用為明弘治年間(1488-1505)吳元,正德年間(1506-1521)林浩、張浩、陳英,本朝高寬竺等五位本縣進士而立。四柱三間仿木構石坊,寬4米,高約7米,四坡頂,正脊微弧,魚尾吻。正樓柱頭用「丁」拱出兩跳挑檐承托坊頂。坊上的石雕構件已佚。

海澄文廟: 海澄文廟 [龍海市海澄鎮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隆慶元年(1567)郡守唐九德建。明崇禎(1628-1644)、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1662-1795)及1990年重修。廟佔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依次為泮池、戟門、天井、月台、東西廡、大成殿、名宦祠,崇聖祠、鄉賢祠。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抬梁式木樑架,重檐歇山頂,鼓形柱礎,斗拱之間有弓梁相連。台基用條石壘砌。月台正面飾青石浮雕盤龍陛石,四周環圍白石雕刻,有雙龍戲珠、如意牡丹纏枝、古瓶梅菊等圖案,雕刻工藝極為精細。

南炮台: 在龍海港尾石坑村東側的嶼仔尾鏡台山上,與廈門胡里山炮台南北對峙,扼守海口,有「天南鎖鑰」之稱。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閩浙總督鄧廷禎為配合林則徐禁煙,加強戰備而建。光緒十七年(1891年)擴建。1840年8月24日,英艦追逐中國商船,南炮台炮火打退了英艦。1937年9月3日,日艦向我挑釁,南炮台打響了閩南抗日第一炮,日艦「若竹號」中炮沉沒。炮台平面呈橢圓形,周長約240米,圍牆高6米(濱海處高20米)、厚1·5米,以夯土及條石混合建築,設女牆、垛口、槍眼,內置兵舍、濠溝、彈葯庫、練兵場。炮台配德制克虜伯主炮1門、副炮3門。今已在炮台牆內東北側發現石構炮座2處、副炮1門,牆外發現「播盪煙塵」石匾1塊。炮座直徑各為12米,座距8米。炮長3米,炮口內徑0·20米,外徑0·38米,後徑0·60米。

浯嶼天妃宮: 原名和安宮,俗稱媽祖廟,位於龍海港尾浯嶼島西部。始建年代不詳,明萬曆辛丑(1601年)夏重建,清康熙丁丑(1697年)重修,道光五年、十年(1825、1830年)和1943年多次修葺,1981年、1985年又有維修。宮坐東朝西,面積376·28平方米,面闊三間,有四殿。一殿有歷代重修碑4方,其中有清康熙丁丑守島抗倭將領沈有容《重建天妃宮記》和道光五年陳化成《重修浯嶼宮碑記》。二殿奉天妃,掛有清聖祖御賜匾額,其上記有施琅平討台灣、澎湖時媽祖天妃「湧泉濟師」、「助戰濕袍」的故事,殿前天井兩側壁上飾青龍、白虎。三殿祀手執玉笏天妃,稱「鎮殿媽」。四殿供三寶佛。宮外兩側各距10米處,有鄭成功1661年駐島時建的水井兩口,稱「龍虎井」。

晏海樓: 位於龍海海澄鎮人民路中段東側。明萬曆十年(1582年)邑令瞿寅創建,是屹立於古月港的軍事瞭望台,原為二層磚木結構,用八柱架梁築成八角形,故又稱八卦樓。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擴建,壘石增高至三層。1921年改為水泥檐沿。現存樓閣高22·44米、周長85·8米,地下有石室地洞,地面三層:一層條板石砌成,正門匾額鐫「晏海樓」等字;二層夯土樓牆,門額刻「攬秀毓奇」,三層木結構,八角攢尖頂。1995年再次維修。清乾隆《海澄縣志》雲:晏海樓「東望汪洋,西揖山乍 ,南瞰演武,北俯飛航,實為城偶奇觀」。

岱仙岩康長史祠: 俗稱仙祖廟,位於龍海九湖圓山琵琶坂。祀道士、醫家康長史。始建於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漳州刺史黃碣擴其祠並請封為西嶽阜王廟。宋代有兩次修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復修。1993年再修。祠坐南朝北,兩殿,中有天井。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祠內有清代黃檠重刻的明趙懷玉撰《岱仙岩歷史沿革》及清龍溪舉人蘇廷耀撰、督蜀使者同安蘇廷玉書的聯:「大唐三百年今何在堪笑長安市中依然此熙來攘往;正月廿八日吾以降相逢琵琶坂上豈有些後果前因」。

高美亭石古井: 高美亭井 [龍海市榜山鎮普邊村泗州佛祖廟前院南宋 市文物保護單位]

紹定四年(1231),當保黃翁奉舍而建。井石構,方形,深3.5米。井壁、井沿皆用石板砌成。井沿1米見方,上題刻「奉舍井一口,當保黃翁,紹定四年立」。

柯坑石古井: 柯坑井 [龍海市榜山鎮柯坑村南宋 市文物保護單位]

宋淳熙九年(1182)雲峰院僧舍資建。井石構,方形,深2.9米,井口0.90×0.86米。井沿由四塊各寬1.2米、高0.66米、厚0.15米的花崗石砌成,上刻「雲峰院僧四換袖衣資舍一口,為恩安龍神考妣自身,同僧福惠藏岩。壬寅歲淳熙數九臘月日」。

壺嶼石橋: 在龍海角美橋頭村,建於元。《龍溪縣志》記:「壺嶼橋跨惠民港為龍溪同安交界」,「俱元僧德霖募建」。橋為梁式石橋,長33米、橋面寬4·2米,二墩三跨,墩為艦首形,跨間距10米,每跨以5塊長11米、寬厚均為0·8米的石樑板鋪成橋面。橋上原有石獅4隻,現僅存西側2隻。現存還有元、清代石碑記。

鳳山嶽廟: 鳳山嶽廟 [龍海市岳嶺山上榜山鎮與海澄鎮交界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年代不詳。奉祀五顯帝。廟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並列三座各二進,第二進依山遞高興建,三座面闊共50.95米。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單檐歇山頂。廟里存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六年(1826),宣統三年(1911)等碑22通,記載歷代重修、重建、擴建和捐資者芳名。

南園雨露奕世恩光石碑坊: 在龍海角美東美村南園。石仿木結構,三門四柱,坊柱頂端置青石圓雕石獅4隻。正匾兩面分鐫「南園雨露」、「奕世恩光」。其下是誥布,上刻「林文亡命以子廷蘭奉政大夫湖廣黃州府同知初任秩滿敕贈文林郎廣東肇慶府推官二任秩滿誥贈奉直大夫廣東瓊州府萬州知州」等字。正樓橫梁還刻有「大明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仲秋吉旦立」等字。

清寶殿: 位於龍海角美流傳村東,供奉神農。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有明、清時期的題刻、斗拱、木雕、石雕和柱礎等構件。殿為三開間三進,中有二天井。正殿單檐歇山頂。

西昆慈濟宮: 俗稱西門庵,在龍海角美石美村西門,祀保生大帝。始建年代不詳,宮內有清咸豐九年(1859年)重修碑記。宮坐東北朝西南,面積297·75平方米,三開間二進。宮內還存有明海防館遺存的「那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設海防館鎮記」、「邑侯徐公修城設館功德碑」等石碑斷決。

紫雲岩寺及摩崖石刻: 位於龍海石碼高坑村卿山上。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明呂濱溪曾隱居岩內讀書,後中解元,於是出資重修塑三寶佛金身並題額「紫雲岩」。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今尚存清康熙、光緒及1948年的碑記和歷代摩崖題刻多處。

古林岩寺: 位於龍海石碼高坑村林坑社半山腰上。寺坐南向北,總建築面積441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硬山頂。寺內存有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開山建寺碑記和1986年再次維修時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朴初、副會長正果法師題寫的「大雄寶殿」、「古林寺」二匾。

古縣土樓: 位於龍海顏厝庵前村。該樓始建年代不詳,系石基方形土樓。樓向坐北朝南,樓門用花崗岩條石徹底成拱形門頂,樓內雙道牆雙重門,整座樓面闊65米,進深70米。現存土樓的樓牆樓基除一側倒塌約10米長外,其餘保存基本完整。

志潔行芳旌節坊: 在龍海角美橋頭村遼東社石橋頭。1922年旅新加坡華僑郭禎祥為其祖母許氏撫孤守節五十一年而立。坊為石仿木結構,三門五樓四柱,正樓四坡頂,邊樓二層,未置樓間而置三面出檐的樓頂蓋。正匾刻段祺瑞的「安福國會」選出的「大總統」徐世以及陳望曾、郭曾火斤題寫的對聯。

海澄城隍廟: 在龍海海澄內樓村。清乾隆《海澄縣志》載:「海澄縣城隍廟在縣治東南,隆慶五年(1571年)建。崇禎六年(1633年)知縣梁兆陽重修,後為風雨所壞。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王作霖再修」。廟坐東北朝西南。三進,前殿面寬16米、深9米,正殿寬12·5米、深12·2米,懸山頂,後殿寬12·5米、深7米,殿間隔天井。廟內現存歷代重修碑6塊。1995年又有維修。

紅滾廟: 紅滾廟 [龍海市海澄鎮山後村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因廟內置橢圓形長條木滾,以紅白二面待卜者滾之以決休咎,得名紅滾廟。也稱「山後慈濟宮」。奉祀白礁宮民醫吳本。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廟面闊10.65米,進深 20米,坐西向東,依山臨海,二進三開間。中有天井,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頂。廟有清道光( )、光緒( )修建碑。

龍鷲堂: 龍鷲堂 [龍海市角美鎮錦宅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年代不詳。清順治、道光、同治年間均有修葺。堂佔地面積64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前殿、天井、大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單檐歇山頂。保存有元代柱礎2個,凸雕雲鶴、蝙蝠紋飾石柱2根,清代青岩雕蟠龍石柱2根、石獅1對、麒麟1對,重修碑記3通。

龍應殿: 龍應殿 [龍海市榜山鎮上苑文苑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始建,清乾隆癸卯年(1783)改建,咸豐年間(1856)重建。佔地面積22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0平方米,坐北向南,依次為前殿、天井、左右廊間、大殿。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殿內保存著明代花崗岩石柱4根。石雕神座,刻飾萬壽紋、蓮花紋飾。清代石鼓1對,乾隆丁丑年(1757)、癸卯年(1783)石柱10根,石柱均刻對聯。

三元廟(角美鎮流傳): 流傳村三元廟 [龍海市角美鎮流傳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末建。祀「三真君」(參見上條)。廟佔地面積132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坐東向西,依次有前殿、天井、廊間、大殿、後殿。磚木結構,懸山頂,抬梁式木構架。現存的石雕及部分木雕均為始建的原物。後殿有「惟心惟法」 石匾,系清順治辛丑年(1661)會元陳常夏所書。

三元廟(角美鎮玉江): 玉江村三元廟 [龍海市角美鎮玉江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末始建,歷代重修。祀明正德年間(1506-1521)河南固始縣遷來的郭姓所帶的唐道化、周定志、葛護正「三真君」,亦稱「三元真君廟」。廟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平方米,坐東向西,磚木結構,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保存初建時的石龍柱1對、蓮花紋祭道和石香爐各1個,清代石雕壁畫1對、石香爐2個及石柱、石柱礎等。還有記載重修廟宇路橋、清淤河溝、置田養僧、接濟老弱孤寡等碑記4通。

許氏家廟、祠堂: 鴻漸許氏家廟 [龍海市角美鎮鴻漸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許氏家廟崇本堂」,原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夫人系鴻漸許氏之後裔,1988年回訪時曾手持三柱香,在祖先神牌前虔誠頂禮。始建於宋咸淳一年(1265),現存清代建築。廟佔地面積288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分前後廳。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中有天井。廟存有乾隆辛酉年(1801)「進士」木匾一塊,還有「崇本堂」、「存思維永」、「文魁」、「武魁」和「許氏家廟」、「朝議大夫」等木匾。相傳許氏第十世許永柯榮獲清乾隆皇帝敕封「朝議大夫」(官階四品),並賜「許氏家廟」匾額。

許氏家廟、祠堂: 許氏宗祠倫恩堂 [龍海市九湖鎮新塘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許厝祠堂」,原為清都督,漳州、金門、湄州總兵許鳳的故居。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建。祠堂坐西北向東南,一廳二房二廂房,中有小天井,磚木結構,懸山頂。房前埕地廣闊,為當時聞名閩南的「南五虎」許鳳、藍理、柯彩、吳田、陳龍聚居練武之所。另有許厝潭、飲馬槽。

許氏家廟、祠堂: 許氏家廟 [龍海市程溪鎮人家村 明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田源馬坪許氏家廟」,是唐代開漳名將許天正後裔的祖祠,其裔孫遍及台、港、澳及東南亞地區。宋開禧年間(1205-1207)始建,現存有明代遺跡。廟佔地面積940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依次為門廊、埕院、開光前廳、天井、中廳、後天井、後廳,兩旁為廂房。懸山頂,磚木結構。

一九二九年游擊隊長王占春率紅三團進駐人家村時作為隊部。一九四四年此廟改作小學,並成為中共地下黨聯絡站。

翼晉宮、楊氏牌坊: 翼晉官 [龍海市榜山鎮平寧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始建,清乾隆年間(1736-1795)重修,一九七八年重修。宮佔地面積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磚石木結構,依次為:前殿、天井、大殿、天井、後殿。前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保存明代蟠龍石柱1對,清代石獅1對,以及龍紋石窗等構件。

龍應寺: 龍應寺 [龍海市東園鎮過田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原名龍眼院、龍錦寺、靈景院。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1769)、道光(1826)、咸豐(1857)、宣統(1911)均有修葺。寺佔地面積325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分前後殿。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後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懸山頂,中有天井。寺廟現存清石碑5通,石匾「桃源深處」一方。

萬安樓: 萬安樓 [龍海市程溪鎮人家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嘉慶七年(1802)建。樓平面呈圓形,直徑25米,高16米,佔地面積550平方米。四層,底層用花崗岩塊石砌成,二層以上生土夯築。每層8間,門廳與樓梯同一開間,最上層設有閣樓。樓層內側有可環繞的通廊。二、三層外向疊長方形小窗。樓開一大門置二重門框,外框用長方形石砌成,內框拱券形門。樓坐東北向西南,雙向坡頂。樓中央圈出天井,天井有一六角形石砌井,井壁塊石砌成,井四周用鵝卵石鋪成。門上匾「萬安樓」三字。

圓明庵: 圓明庵 [龍海市榜山鎮崇福村 清代 市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始建,清乾隆庚辰年(1760)改建。庵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依次為前殿,天井、左右廊間,大殿。前殿,大殿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木樑架,懸山頂,兩側配建一字形廂房,長形天井。庵前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旌坊1座。

龍池岩摩崖石刻碑記: 龍池岩位於龍海角美白礁村的文圃山南麓。相傳唐武宗會昌四年(884年)太子李忱隨高僧斷濟禪師雲游至此,見文圃山池塘石凌泉冽,解衣暢浴,暑氣全消,賦詩雲:「惟愛禪林秋月空,誰能歸去宿龍宮。夜深聞法餐甘露,喜進蓮花世界中。」因「真龍」入池,故名龍池岩。

龍池岩唐時進士謝攸與弟謝修,曾在此讀書;五代時主簿洪文用、宋代名賢石貴等隱居於此。宋進士楊志為紀念賢,在此建「三賢堂」以祀之。宋理學家朱熹於紹興十八年登進士第授同安主簿時,慕「三賢堂」之名,登臨游覽,在龍池岩建「玉屏講堂」,在此講學。歷代名人墨客,在此留下題刻20多處。其中有玉屏講堂旁朱熹手跡「拍門」二字陰刻石上,意為求教須先拍門。另有朱熹等人題刻「寒竹風松」、「丹灶石」、「伏虎岩」、「松煙風清」、「清可濯纓」、「月魄涵江」、「放生池」、彩虹橋的「彩虹」、凌漢橋的「凌漢」等題刻。此外,岩上還有紫陽祠、棲賢樓、印月池、蘊玉居、曠怡寺、笏拜軒、觀海寮、山泉三迭、石塔、涉趣石、華圃書院等勝跡。華圃書院尚存譚尚忠手書「講堂」石匾一個。

圖片你可以去這個論壇 找找:http://www.0596lh.com/

㈥ 想知道: 漳州市 從浮宮鎮到邱厝村怎麼坐公交

新浦路,新華南路公來交車自站的教育(相反)。坐901龍海鑽石大酒店 - 漳州客運西站6號線(現在已經關閉空調在夏季,空調,再加上一定的費用,第5季),這車是從城市,但也怪象水仙大道(水仙大街長的初級學院站,現在改為河濱小學),近40分鍾,隴海長途汽車站(在當地被稱為「站」),下車後,乘坐長途巴士站,巴士註定龍海市浮宮($ 4 )。

㈦ 浮宮中心小學的作文大全

龍海市浮宮中心小學位於鳧溪之畔,始創於清宣統年間,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現為福建省農村合格校、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漳州市文明學校、漳州市德育工作先進校,漳州市綠色學校。

閱讀全文

與龍海市浮宮中心小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