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逐漸被從教科書上刪除呢
魯迅文章揭露的問題現在仍舊存在,所以要和諧。
㈡ 中小學語文課本書中是否要去掉魯迅的文章,請大家給予寶貴意見,衷心的謝謝!
最近中學語文教科書里刪了幾篇魯迅的文章,發現就有人感覺天塌下來一樣,好像教科書里少了魯迅之後,中華民族的下一代就沒了脊樑骨。老實說,魯迅在教科書中的出鏡率確實高了一點,有些文章確實不適合給中學生看,選進教科書的里那幾篇恐怕就更不適合了。
在語文教科書中的魯迅,大致可以分成這么幾類。一是魯迅的童年回憶,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等,選這些文章大概是想貼近學生的生活,只可惜學生大都不了解那個年代的鄉村背景,再加上魯迅的文字比較別扭,反倒是讓學生看得一頭霧水,最後弄明白之後也就是那麼回事。其實,國外像《小王子》之類的既美妙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很多,用不著讓魯迅這位嚴肅的大叔裝可愛逗小孩玩。
第二類是一些時事文化方面的評論,比如《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等等,這樣的文章藝術價值是非常有限的,主要就是為了撕破謊言,現在連謊言也進化了一個層次,還不如直接去看韓寒的文章呢!此外,還記得有一篇《文學與出汗》,基本上屬於蠻不講理的敗筆,選進教科書也只是因為迎合了壓抑人性的文化傳統,應該乾脆的刪掉才是!
第三類是魯迅的小說,比如《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這些小說寫得還不錯,只是過高了估計中學生乃至語文老師的理解能力,反倒是遭到了庸俗的理解。很多人得到一個精神勝利法之後如獲至寶,以此來鼓吹中國人實踐勝利法,好像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是失敗者就一概都是阿Q,要是他不幸讀過一點書,那就更是孔乙己了。恐怕這一點是魯迅當年所始料未及的,要是他看到自己投向土著們的匕首反倒被狡猾土著當成武器,也不知是會作何感想啊!
我曾經通讀過魯迅的雜文與小說,發現有很多文字比教科書中所選的篇目更具有普適的價值。記得有一篇講少讀中國書的,就是某個報紙請他推薦一些書,然後他就說中國書大都是「僵屍的樂觀」,還是要多讀外國的著作。能提出僵屍這個比喻,說明魯迅已經吃透了中國的傳統,可一些迂腐文人卻非要說他是偏激。如果由我來編中學語文教科書的話,一定會它放到高中語文課本的第一課!
其實,魯迅的一些雜文語錄是非常精彩的,但與其一大堆艱深晦澀的文字讓學生們拿著放大鏡提煉精華,不如由教科書編委搞一個精華語句摘錄,比如有一段談革命革革命的繞口令,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們回味無窮。此外,魯迅的《故事新編》很具有周星馳電影里的黑色幽默,也應該是中學生能夠看懂的,選上一篇進教科書也完全是無可厚非。
總之,我們不必驚慌魯迅退出語文教科書,主要還是得看魯迅之後候選的是怎麼樣的文字。如果所選的只是一些無聊的老夫子,那還是不如讓魯迅大叔來壓陣呢;若是能選一些國外的優秀作品,特別是像卡夫卡那樣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那麼魯迅的退出可以說是順了他「少讀中國書」的心意。
㈢ 針對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魯迅文章的刪減這一現象,從課程內容的選擇這一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魯迅的文章一來不是很適合青少年閱讀,他們與魯迅的年代距離已經比較遠了,對於一些魯迅的雜文,有些可能是要到中年了才能真正體會到魯迅所抒寫的那種情懷,中學生們往往難以靜下心來看書,有怎麼要求他們理解甚至是喜歡呢?
另外,事實上,自高中課改以來,每年都會引起關於語文課文刪改的爭論。去年就曾經因為魯迅的文章大幅減少,而引起輿論的廣泛爭議。今年,亦有專家提出應刪除《背影》,理由竟是文章里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橫穿軌道。
此次引起爭議的是「人教版」的語文教材。而早在2004年,當時廣東省在選擇高中課改的教材時,就首次打破了多年來高中教材由「人教版」一統天下的局面;廣州市高一年級語文、物理兩門課程選用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這也是解放以來,廣東省第一套通過國家教育部審定的教材。
當時,粵教版新版語文課本新課文佔了54%,做了大力度的改革。以第五冊為例,在國內首次推出「走進經濟」單元,充分展現廣東特色,收入經濟學教授王則柯的《錢》和沈傑《向小康生活邁進的期待》等文章,被視為一大創舉。
昨天,廣東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編寫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廣東今年語文教材也有改動,比如增加了現代文《論握手》、古詩文《蘭亭序》等。
在有爭議的魯迅作品方面,廣東方面則做了保留,但是將《葯》換成了《祝福》。「我們認為祥林嫂更符合典型的小說人物形象。」而網友熱議的《記念劉和珍君》,廣東版語文課本本來就沒有收錄。至於「朱自清的散文,我們沒有選《背影》,一直選的是《荷塘月色》」。
㈣ 我們都知道魯迅是大文豪,為什麼他的作品接連被從教科書中刪掉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大文豪,也是一個文學巨匠,所以我們的中小學課本上面有很多他的文章,魯迅先生的文章不僅寫得特別好,而且還有深度,很多人都認為魯迅應該代表中國去拿諾貝爾獎,當然這個就是別的話了,諾貝爾獎魯迅先生可能還是有一些距離的,畢竟諾貝爾獎的首要條件是有長篇大部頭的作品,魯迅先生大多都是雜文,所以不符合,而且諾貝爾獎還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等等,要求都比較的高。
第四點就是魯迅先生實在是太現實了,現在人太世俗了,不是魯迅作品的悲哀,而是現實的悲哀,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把魯迅先生從中學課本裡面剔除掉,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行為,因為少年的時候不懂沒關系,學了大了就懂了,和現實社會一結合還是很有用的。
㈤ 魯迅的幾個名篇在中小學課本中被剔除了,為什麼
(1)魯迅的文章是批判的,是讓大眾覺醒的,魯迅多批判國家。而現在國家要傳達一個訊息:這個國家非常好,你們現在最幸福。(真的幸福嗎?)
(2)制定這些決策的專家們大概是認為魯迅的思想已經太過落伍,現在時代在不斷發展,為課本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是毋庸質疑的。(過時?謬論)
(3)現在國家打著保護傳統文化的旗幟復興儒學,魯迅批儒學是最猛的,不把魯迅踢出去,他們怎麼對國民做思想教育。
毛 主 席說:我們共 產 黨 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拿來給予老百姓,落入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 產 黨 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 孔 子 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語出《毛 澤 東 文 選》73版26卷301頁《毛 主 席 與 毛 新 遠 通 知 談 批 孔》,及81年版《建 黨 以 來 有 關 歷 史 問 題》
毛 主 席是有大智慧的偉人,而且是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偉人。他好像洞察後人會出不肖子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拿來給予老百姓」。於是他講話警告了!可是歷史真如他警告那樣重演了!
個人認為,把魯迅的文章從課本中撤走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由此我不得不說一件事,此前有專家公開詆毀經典作品,那些名著、名篇在他們眼裡是那麼的一無是處。讓人詫異的是,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是因為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在他眼裡《水滸傳》寫黑幫,《紅樓夢》玩早戀,《三國演義》搞暴力,《西遊記》純空想。
㈥ 魯迅的文章在中小學課本中被取消了嗎
刪減了,並沒有全部取消
㈦ 為什麼魯迅文章將從中小學教科書中撤消
嗯,我個人認為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同時,一些經典的文章里深刻的內涵還是需要得到保留與發揚。
㈧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會從教材中刪除
魯迅當年棄抄醫從文,勵志從襲思想上拯救當時的百姓。你說魯迅先生到底愛不愛國?說他愛國,可是他的文章里都是對中國的深深痛罵和鞭打;你說他不愛國,可是他又通過文章來塑造人物反襯當下社會狀況。也許這就是理智愛國了吧,愛之深責之切,因為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所以他用盡全力來把自己的國家說的一無是處。
魯迅的文章大都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不堪。冷漠的伸長了脖子酷似呆頭鵝的看客,放大了世間的人情淡薄世態炎涼;祥林嫂的逆來順受,華老栓的悲慘人生,自命清高的孔乙己...這些鮮活的人物都是個告訴我們當時的社會是有多麼的不堪,假愛國,被馴化的奴性,逆來順受,人血饅頭的愚昧。
當時的社會需要反抗和鞭撻,要通過這種文章來激起人們好勝的心態,但是現在的社會和諧穩定,中國也不再是被人欺負的國家,他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我們不再需要投槍和匕首,需要的是歌頌華人傳揚。
所以魯迅的文章過於辛辣刺骨犀利,不適應當代社會,逐漸退出了教材的舞台。
㈨ 為什麼現在的中學教材中刪除了魯迅的小說呢
最近網上熱議中學教材減少魯迅作品一事。有的人小題大做,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的形勢下,適當調減魯迅作品在中學教材中的篇目,上綱上線,把它上升到民族精神、國家靈魂的高度,指雞罵狗,借題發揮。著名左派鬥士、在鳳凰衛視開創電視罵人第一人的郭松民(就是大名鼎鼎的郭跳跳)發表文章稱:刪除魯迅文章是數典忘祖。其實教育部門對某個作家的作品在教材中的比例有所調整,歷年來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何況現在已經不是獨家出版中學語文教材,全國有多種版本,它們在選收名家著作入教材時,也是各有輕重的,你把這種版本與那種版本加以比較,都可以得出誰多一篇,誰少一篇的結論,只要你存心想大做文章,每天都有題材,教育園地也就變得十分熱鬧了。這令我想起1976年某月某日,某領袖逝世的消息公布了,某小學生問老師:老師,明天還上課嗎?老師答:×××都死了,還上什麼課?現在大有人認為,魯迅作品都減少了,還學什麼語文,還成什麼語文教材?
曾幾何時,我國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除了馬、列、毛,剩下就是魯迅,除此之外,就只有簡單粗暴的大批判文章。文化教育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經過了撥亂反正,此後,領袖著作和魯迅作品,理所當然地減少。哪能讓某一個作家「獨霸」中學語文教材呢?現在某些省份,把極//左路線統治時期產生和流行的宣揚個/人/崇/拜的所謂紅色歌曲又重新搬上舞台,充斥電視熒屏,這本來是一件很不正常的現象,但是某些人樂此不疲,也許是他們看來,現在教材的一些變化,都是離經叛道,必欲加以聲討而後快。
過去,中國現代作家,只有魯迅一個人,他的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重自然占壟斷地位。沒有巴金,沒有老舍,沒有沈從文,沒有徐志摩,沒有梁實秋,沒有林語堂,沒有張愛玲……當代作家更沒有一席之地,中學生不知道王蒙,余華,王小波,蔣子龍、畢淑敏……即使我們對魯迅再崇拜,也不能只看他一個人的作品呀。據說現在已經刪掉《葯》《阿Q正傳》等小說,高中教材只剩下《祝福》《記念劉和珍君》《拿來主義》這三篇魯迅作品,我個人認為這個數目還是比較恰當的。一個現代作家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能佔三篇作品(據說魯迅作品數量在初中課本基本保持不變),除了魯迅之外,還有誰有這么大的「福氣」?總體上說這個數字並不少,學生每年可以學一篇魯迅作品,而且這三篇作品,小說、散文、雜文各有一篇,在體裁上也是比較恰當的安排。至於部分學生還有更多研究魯迅作品的興趣,可以通過選修課程或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進一步學習鑽研。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減少魯迅作品,怎麼才能讓中學語文教材百花齊放,讓中學生從語文教材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何況課改後必修教材中課文篇目總數也減少了。)
㈩ 你對魯迅作品,從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所刪減怎麼看
眾觀中國現代文學史,魯迅都有當之無愧的大家稱號。其所創作的《狂人日記》首開中國現代白話文小說之流,也就是說在他之前的中國小說多是文言文,而白話文小說也為文學真正走進大眾生活開辟了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除此之外,魯迅筆下的舊式知識分子孔乙己、被封建迷信觀念所“謀害”的祥林嫂、被社會等級文明所毒害的閏土等等,每一個形象都及其典型,也為中國現代文學後來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創作經驗。
魯迅的作品涉及到小說、散文、雜文等,如何從中選取適合中學生的文章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孔乙己》,在十多年前也出現在學生的教材中過,但是因為其深刻性和復雜性,這兩年便從學生教材中刪除。這篇小說背後所折射的社會環境的冷漠和圍觀、舊式知識分子的末路凄涼,現在來看對涉世未深的中學生來說並不能很好的理解甚至還可能導致負面影響的誤讀。但是魯迅也仍有一些比如《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還是寫的極富溫情,比如《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帶有兒時真摯的情感。這樣純真地看待世界的視野才是更適合中學生。魯迅作品從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所刪減,這正是適應時代發展,把更合適的文章留了下來,朋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