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文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範文一: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家長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小學階段,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
1、邊寫作業,邊吃東西,邊看電視,一心多用。
2、寫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
3、沒有記錄作業題目習慣。
4、缺乏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丟書落本的事常有發生。
5、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總希望家長告訴怎麼做。
6、家庭沒有嚴格制定出作息時間表,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只要老師、家長平時嚴格要求,耐心引導,我想學生會克服這些不良習慣的。
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授課的情況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商,二是習慣。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稟賦是關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完全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對於一個學校的幾個平行班來說,學生在天賦方面總體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麼,決定這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就只有學習習慣了。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班集體,學生普遍具有主動預習、認真聽講、勤於思考、敢於質疑、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好習慣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前預習
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的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逐詞逐句閱讀相關學習內容,聯系以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深刻理解本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畫出哪些地方不會,並及時做好記錄,為下一節上課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礎。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堅持預習。同時,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相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當作任務來完成,而要將它看作是學習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做記號「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的時候,課前要准備好所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等,課上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發言,要積極和老師配合,隨時跟上老師的思路和節奏,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分組討論的問題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同時,要養成一個善於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要記錄學習的要點、學習新得、以及老師對教材的補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三、課後復習
課後一定要進行及時鞏固復習,就像牛吃草後要「反芻」一樣,對課上所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哪個地方會了,哪個地方還不會。課後復習一般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總復習,不同的復習階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時復習: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
階段復習:主要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系統化。對單元、章節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的歸類,把握重點,弄清新舊知識的聯系,做到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要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能力上一個台階。
總復習:主要就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缺補漏,解決疑難問題,特別復習一下前面學習中的錯題記錄,達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四、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五、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做作業時,我從來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人靜下心來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我的具體做法是:
數學,要求孩子看一看計算是否准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看了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啟迪和感想。
六、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如果每天能養成記下老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位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老師交待的事情和老師布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的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七、 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
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後,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
八、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要求孩子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慣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九、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
Ⅱ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看論文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古人雲:「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 激發興趣就是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重視與保護孩子的自尊。多贊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平時多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劉永勝教授總結的:「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的行字歌訣,就能幫助學生增強自學的自信心。特別對於學困生,學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發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關愛的營養不良,有學校教育的知識斷層。作為教師,有必要對學生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知識為依託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並找出能切實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辦法來。這樣的個案研究,既是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據有關資料統計:89.6%的同學認為自己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業時沒看清題目要求就開始解答了。還有3.2%的同學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些不良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不僅是教育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論文
小學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的意識,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兒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習慣決定人生的命運,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好的習慣對人的成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謂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度和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將受用終生,而良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從娃娃抓起」。不良習慣一旦形成再糾正,那將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二、兒童學習習慣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目標尚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缺乏求知慾、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走神、發呆,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精神不振,愛打瞌睡。
2、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強。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在隨堂觀察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
3、依賴心理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獨立、自主思考的習慣還沒有養成。部分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習慣於依賴老師和獨立能力強的同學,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較差,學習方法欠佳。一旦處於自主學習的狀態,他們往往不知所措,學習效率低下。
4、作業習慣比較差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學生很少,表現出的不良姿勢主要為頭趴得過低、作業本歪斜、握筆過緊、筆尖與紙面過於垂直等。字跡不夠端正,塗改隨意,大量使用塗改液(紙),不整潔,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在作業本背面亂塗亂畫。用筆過於隨意,同一本作業本會用到鋼筆、圓珠筆、鉛筆等。做作業粗心,漏題、看錯題意,在部分學生中還存在趕、抄作業的現象。家長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
5、學習被動或缺乏計劃性。往往是跟在老師後面走,缺少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不能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即使學校的課程表放在那裡,也經常忘記第二天應該如何准備學習。學習上漫無目的,沒有計劃,學習時間不固定,不制定學習生活作息時間表。
三、影響兒童學習習慣的因素
1、兒童本身的影響。兒童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和不會預習是主要的因素,對學習的興趣不高,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自覺性。
2、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制約著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家長對良好習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
3、學校和教師對兒童學習習慣養成的影響。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採取有效的方法及時矯正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習慣;部分教師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如何培養兒童的良好學習習慣
1、教師方面:(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良好的教育教學習慣;同時,加強教學反思,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2)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預習的方法、寫讀書筆記的方法、觀察的方法、修改習作的方法等,利用課堂教學持之以恆地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3)改進評價方法,對已經有良好習慣或正在積極養成良好習慣的學生多加鼓勵與表揚。這種鼓勵與表揚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4)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娛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加強與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教師與家長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教師與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各種影響,所以要注意自身的一舉一動,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2、家長方面:(1)首先要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2)針對部分孩子意志力不強的特點,家長應制定嚴格的規范,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如規定共同學習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意識和學習的專注性;(3)家長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做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模仿的大行家,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規范好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學生方面:(1)立互助小組,建立學生互評制度。讓學生相互評價,讓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學習他人的優點,找出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2)學會自我評價與反省,反思自己受到批評的原因,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學生的養成教育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它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家長、學校還有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入手,從小事抓起,共同打造孩子們美好的明天!
Ⅳ 論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教師的職責是教。教什麼?教知識、教學習方法,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學習的習慣。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因此,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如果培養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於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1、「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了,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上課,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困難在哪裡,帶著問題上課,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所以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做好及時復習、單元復習、學期復習等,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2、「聽講」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集中注意力,這是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認真聽教師講課並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其次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學生只有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才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小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上是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小學生。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力求教學語言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同時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小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於小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練習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以練促講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嚴格要求,密切配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自製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只有熟練之後才能形成習慣,所以在講清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標准後,要對他們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例如要求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就必須要求他們天天做,並且小組內的同學要互相交流自己預習的情況,天天如此,反復訓練,預習習慣就會逐漸形成。同時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耐心指導,樹立榜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應著重正面引導、因勢利導、多方面指導;堅持表揚、鼓勵,巧妙批評、監督;注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要他們現身說法,號召大家照著做。要善於發揮學生的群體作用,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同時教師示範帶頭,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樹立楷模,使學生有榜樣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5.重視家校合作 :孩子的學習習慣是一點一滴培養成的,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家長的言行舉止,孩子是全看在眼裡的,因此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最後,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學習能力和獨立性。要讓他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不要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去問家長或別人,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做家長的不要馬上告訴他答案,要讓他自己想想辦法;實在想不出來,再慢慢引導他讓他自己找到答案。這樣他才能學會不依賴別人獨立思考,才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才能不斷的提高學習能力。 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之後,可以使人的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務的整體目標以及各系統之間的聯繫上,習慣在一個人一生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這么說,一個人擁有了良好的習慣,他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的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是有必然的聯系的。如「聽」「說」「思」「寫」的習慣,它們是相互相承,互不可缺的,因此,只有各種學習習慣有機的配合,才能養成真正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