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組織開展中小學節能知識教育和節能實踐體驗活動
1.引起心抄里的共鳴:讓他們看到襲觸目驚心的環境破壞、污染,環境亂象 2.激起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知道保護環境勢在必行,利在千秋,責任在肩,不得不擔當 3.教育影響他們的思想觀點:保護環境利於人類,利於國家,利於自己
⑵ 為什麼要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
您好,開展教師培訓是有原因的。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一、教師培訓的理論依據
1、終身教育理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小學教師終身教育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保證。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種各樣的新知識、新事物、新能源、新行業大量涌現,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經濟對知識的依賴程度日趨顯著,競爭社會對人類的素質要求愈來愈高。1994年和1997年召開兩次終身學習的國際會議,強調「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類的生存概念」,把「終身學習」 提高到「生存概念」、「生活方式」的高度。
2、「教師教育」概念的提出
到底是「教師培訓」還是「教師教育」,目前仍在爭論。相比較而言,世界各國傾向於「教師教育」的說法稍普遍些。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訓練和不斷的探究,才能獲得和維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公共事業」。教師作為專業人員,要經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專業發展過程。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教師,雖然經過了職前教育訓練並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但不意味著他已經成為成熟的專業人員。在職教師還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發展其專業水平。
美國於七、八十年代發起了一場「教學專業化運動」,以培養專業人員的教師教育代替原有的師范教育。日本於1972年開始使用「教師教育」概念。教師教育倡導教師的職前培養與教師的職後培訓相互銜接;強調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標。教師教育打破條塊分割,實現培訓體制一體化。一體化的師資培訓體制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職前培養、在職提高和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具有持續性和銜接性;二是指師資培養過程中高等師范院校、中小學校和教師繼續教育機構的共同參與。一體化的師資培養模式是教師成長、成熟和現代教育觀念形成的需要,是優化師資培養資源的合理選擇,是發達國家師資培養模式的普遍選擇,也為我國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校本培訓的研究提供寶貴經驗。
在中國有著100多年教師教育(師范教育)的歷史,但提出並使用「教師教育」這一概念是在21世紀初,即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完善以現有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這是在中國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師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關於「十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第一次對「教師教育」給予了相對完整的詮釋:「教師教育是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統稱。」其中,也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這是20世紀60年代全球性教師專業化運動的興起、90年代中國具有嚴格意義教師專業化運動展開以來的必然趨勢。
二。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低下,不受重視。其原因盡管有多方面,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低,教師沒能像醫生、律師、工程師那樣,被看成專業人員(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教小學甚至教初中,換言之,只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就可以當老師;對於教師這一職業完全沒有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則是教師社會地位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可見,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因為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橋梁科學;它要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步驟進行科學而具體的規劃;要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這就表明,教育技術能力是任何學科(包括文科、理科、醫科、農科„„)的老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的能力」(它相當於醫生「如何進行治病的能力」、律師「如何幫人打官司的能力」)。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正是從「如何教」的角度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規范的要求,而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一計劃項目的核心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則是要保證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實處——使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具有這方面的專業技能。達不到這一要求,不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術能力,即使你有大學畢業文憑,也沒有資格當老師。由此可見,「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的實施,尤其是這一輪國家級、強制性並涉及上千萬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的實施,將對我國教師專業能力建設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⑶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中小學開展辦學行為規范年活動的通知的組織實施
(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在2010年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行動,採取「集中整治與日常督查」相結合的辦法,由各設區市負責本區域內所有學校辦學行為的監管和整治,省里在統籌管理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地區間的互檢工作,並根據群眾舉報有針對性地加強隨機督查,適時進行情況通報,形成上下聯動、全方位管理的新格局。
1.開展自查自糾。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均應制定開展「辦學行為規范年」的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設立規范辦學行為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接受社會和家長的監督。各設區市必須按照《通知》中「五規范」要求,在今年4-5月間,組織所轄區域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開展規范辦學自查自糾活動,在5月底前逐級匯總後,由設區市形成書面自查報告上報省教育廳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
2.開展設區市間交叉督查。在各地完成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從6月份開始至暑假結束前,由省教育廳組織開展設區市之間的相互督查,由每個設區市各推薦5名規范辦學「監督員」(報送推薦表見附件),經省里交叉編組安排到其他設區市進行專項督查,重點督查規范辦學行為制度建設情況、採取的具體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形成書面督查報告。省教育廳根據各設區市相互督查的具體情況,從秋季學期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對存在問題較多、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設區市或縣(市、區)組織專項督查,受到專項督查的地區須在接受督查後的2個月內,經全面整治,寫出整改報告上報省教育廳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
3.強化日常隨機督查。省教育廳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根據群眾舉報線索,以周末和節假日違規組織補課為重點,開展經常性地省級隨機督查活動。隨機督查以明查或暗訪形式進行,實行督查人員到校「亮證」檢查制度,採集相關違規辦學證據。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對區域內學校開展經常性的隨機督查活動,健全完善學校自律自查制度,形成規范辦學的長效機制。
(二)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1.嚴肅問責制度。各市、縣(市、區)對於經查實的違規辦學學校,由主管教育局採取相應處罰措施,並對學校主要領導及相關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對在省級隨機抽查中發現的存在嚴重違規辦學行為的地區和學校,由教育廳根據有關情節,分別採取責令整改、誡勉談話、效能告誡、全省通報等處理措施。對違規辦學的達標高中,還將視情況採取黃牌警告、達標晉級資格「一票否決」、達標降級、撤消達標校等處理措施。通過加大問責力度,形成「誰違規、誰擔責」的高壓態勢。
2.落實督導評估制度。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規范辦學行為工作列入「雙高普九」、「對縣督導」等綜合督導內容,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常規督導和隨機督導的重點,強化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規范辦學行為工作的責任。
3.加強宣傳引導。省教育廳將就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通過媒體發布「致全省中小學生家長一封信」,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培養子女,通過家校配合共同做好「減負」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以「專項整治行動」為載體,發現一批先進典型,總結一批典型經驗,通過教育部門網站等渠道開展交流,並主動聯系相關媒體,曝光違規辦學典型案例,對「減負增效」的成功做法進行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⑷ 如何開展中小學 體育,藝術2+1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縣教委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倡導「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運動理念和「我欣賞、我創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藝術思想,讓學生參與自己喜歡的體育和藝術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和藝術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育和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1、加強學生體育、藝術素養的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2、規范學校體、藝課程的實施,加強體、藝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提高體藝課程課堂教學的實效。
3、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力爭學生參與率100%,體藝技能達標率達到90%以上。同時發現一批有體藝特長的學生,提高他們的體藝素質和技能。
三、實施辦法
1、提高認識,實施「2+1項目」。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其等次一般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次。
2、規范辦學,嚴格執行教學計劃。
第一、把實施「2+1項目」融入新課改之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並嚴格執行國家頒發的教學計劃,開齊開足體育、音樂、美術課程,嚴禁擠占音體美課程的時間。
第二、確保課外活動時間與空間。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證學生每天要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要保證學生每天40分鍾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下午必須保證20-30分鍾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時間。成立有助於學生提高體育藝術技能的興趣組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比賽活動和各類實踐活動。
⑸ 在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有何現實意義
各級各類學校應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和途徑,有效拓展課堂內外、網上網下、平台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創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處處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
一、創設濃厚的教育環境,注意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努力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這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催人奮進,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我們對教室、教學樓走廊、校園等教學設施進行統一布置,注意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宣傳,賦予環境不息的教育生命,讓學生感受到愛國主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與熏陶。
二、建立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發揮陣地教育的積極作用。愛國主義教育重在建設,我們開設了愛國主義展覽室,把國旗、國徽、國歌、祖國地圖、偉大成就、古今名人等製成版圖,選派學生做講解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使隊員從中受到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可以是集中的、固定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流動的。
三、寓愛國主義教育於少先隊活動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少先隊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也是少先隊活動應始終貫穿的教育思想。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少先隊這一組織優勢開展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如: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人人爭當升旗手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講座,組織「學國史、知國情、做愛國好少年」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少先隊「雛鷹行動」的開展,為少先隊愛國主義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愛國主義是「雛鷹行動」的靈魂與主線,「雛鷹行動」的各項主題教育活動都可以溶進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四、多方結合,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有意義地開展。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和意志,以及在這種意識支配下引發的自覺、不自覺的愛國主義行為。愛國主義是屬於情感和意識、行為方面的教育內容,只有多方結合,共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才能取得扎實效果。愛國主義教育可以溶入各學科教學過程,可以與榜樣教育相結合,與學科學教育相結合,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等,從而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網路。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維護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積極發展的需要。所以各地的中小學教育,都要努力探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多種途徑,擴大教育成果,為國家繁榮與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⑹ 福建省教育廳關於在全省中小學開展辦學行為規范年活動的通知的加強組織領導
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按照《通知》要求,省教育廳已成立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閩教綜〔2010〕14號),各設區市教育局要盡快成立 「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領導小組應明確職責分工,建立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辦學行為監管機制。各地要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規范辦學行為日常工作,並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物質保障,確保「辦學行為規范年」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設區市制訂的工作方案、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及推薦的規范辦學監督員名單請於4月30日前報我廳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有何經驗和建議也請及時報告。
省教育廳規范辦學行為監督舉報電話:略。
附件:中小學規范辦學監督員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