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小學校 > 中小學歷史教學原地

中小學歷史教學原地

發布時間:2021-02-01 01:16:35

㈠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地圖

由於歷史地圖既是歷史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又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回一,所以我們要對其重答視。通過運用歷史地圖,寓「動」於「靜」,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運用歷史地圖形象地再造歷史情境,則能使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強烈的印象,形成鮮明的歷史感。在講授新知識時運用歷史地圖,能把內容和歷史地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理解和鞏固。歷史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設法讓學生更快捷有效地記憶重大歷史事件和知識點。我們要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歷史地圖良好的形象記憶,使學生能藉助歷史地圖與所學的歷史知識,形成知識點的記憶框架。

㈡ 誰有《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匯編歷史卷》哈

高中歷史教學大綱

一、教學目的
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與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密切相關,具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歷史教學在普通高中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的歷史教學,要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及其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確的時空概念,掌握正確換算歷史公元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技能,具備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與學習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闡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培養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意識;使學生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二、課程、課時安排高中歷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1.必修課:中國近現代史,每周3課時,共99課時。
2.選修課
選修I:世界近現代史,每周2課時,共65課時。
選修Ⅱ:中國古代史,每周2.5課時,共60課時。
三、教學內容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內容概述
近代部分
中國近代史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止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始終是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堅持反帝反封建斗爭,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
(一)鴉片戰爭前夕,中國處於清朝封建統治之下,國勢衰微,危機四伏。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加緊對外擴張。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並最終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50年代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更多主權,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擴大了對華商品輸出,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這種經濟上的侵略進一步擴大。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19世紀中期,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這場運動失敗了。
鴉片戰爭時期,在一些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官僚中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二)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發生變化,慈禧太後通過政變奪取了實際的最高統治權。此後,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起來。
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先於民族資產階級誕生。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民族工業開始出現,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
19世紀70年代以後,列強加緊侵華,經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它們在加強資本輸出的同時,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由於反動勢力的強大和維新派缺乏群眾基礎,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了,但是,它引發了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蓬勃興起。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推動了民主革命的迅猛發展。
清政府在形勢的逼迫下,推行的「新政」和「預備立憲」,沒有能夠挽救其統治危機。1911年爆發的武昌起義,迅速得到全國響應,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滅亡。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革命果實被封建軍閥袁世凱篡奪。
(四)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公然恢復君主專制制度,出賣國家利益。對此,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
袁世凱死後,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給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較大發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也壯大起來。
(五)20世紀初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日趨高漲。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沖擊了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等地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隨後,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發動國民革命,舉行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六)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對外依附帝國主義,對內實行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經濟上採取統一財政、整頓金融等措施,中央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工農業也有一定發展。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創建工農紅軍。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經濟建設,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中華蘇維埃政權,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四次反革命「圍剿」。
由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長征。1935年的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正確領導。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三省,扶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愛國軍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抗日救亡運動迅速興起。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一二·九」運動爆發,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新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七)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大舉侵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幾次大規模抵抗日本侵略的會戰。侵華日軍在攻陷南京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創建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敵後抗戰,發展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本帝國主義改變侵華戰略方針,對國民政府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政策,扶植汪精衛漢奸政權;以主要兵力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在淪陷區,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實行法西斯殖民統治。
在相持階段,抗日根據地在共產黨領導下進行了艱苦鬥爭,淪陷區人民採取各種形式堅持抗日。國民政府逐漸轉向消極抗戰,積極反共。
抗日戰爭後期,各個抗日根據地得到了鞏固、發展,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准備了條件。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制訂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的正確綱領、策略,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八)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支持下,積極准備發動內戰。為爭取國內的和平、民主,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在重慶談判。1946年夏,國民黨撕毀談判協議,派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奮起抵抗。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內戰爆發後,國民黨強化獨裁統治,政治更加腐敗,加緊搜刮人民,經濟日趨崩潰。國統區人民民主運動空前高漲。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運動。
1947年,人民解放軍開始戰略反攻,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解放軍取得了戰略上的決定性勝利。1949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接著,人民解放軍進行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政府垮台。

㈢ 如何把歷史故事巧妙地穿插於初中歷史教學中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要有明確而又科學的教學目標,內容完整形式豐富的教學過程,更要有有效的目標達成.要完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更需要師生的雙邊互動.教師的引導就是要求老師對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自主學習與探究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思考與動手能力,這樣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中學歷史教學的任務是知識的教學、職能的發展與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知識教學是基本,智能培養是核心,思想教育是靈魂.我們從知識入手,培養和發展學生智能,使其受到思想教育.故而提高學生智能、加強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我們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與責任.而職能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的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方法的引導、探究式的啟發與歸納.問題的設計極其重要,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力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興趣.筆者從事教育21年,而從事歷史教學11年了,下面我僅就自己10多年的歷史教學中如何巧妙設計課堂問題與大家交流與探討,如有不妥,敬請指正.一.導語設計問題 從導語開始設計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導語是有著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要自然、流暢,而不是牽強附會.怎樣由上一節(前面)學習內容很自然過渡到新學內容,並且能留下懸念,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例一:七年級(上) 第九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學完以後,緊接著學習:第十課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 我的導語是這樣的:前面我們學習了秦末農民大起義,了解由於秦的暴政引起陳勝吳廣起義並推翻了秦的統治,那麼秦的滅亡將會有哪個政權建立?面對農民戰爭後的經濟蕭條,新的統治者將會採取怎樣措施恢復社會經濟發展?結果會如何?要想解決這三大問題,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學習第十課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三個問題相互關聯,懸念迭起,學生會有極大興趣的.例二:九年級(下) 第十一課 西方世界社會秩序的調整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下一課羅斯福新政與德意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我的導語是: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西方世界社會的秩序調整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了解通 過巴黎和會 與華盛頓會議暫時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北非以及亞太地區的矛盾,形成了戰後的世界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24---1929年是世界相對穩定時期,也是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在戰後發展「繁榮時期」,但繁榮的背後隱藏這危機,很快爆發了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損失最大的是美國和德國,面對這場經濟大危機,美國和德國會採取怎樣的措施擺脫經濟呢?今天我 們就一起學習第十二課羅斯福新政與德意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二.課題是設計問題 從學習的課題入手提出問題,直入要害,緊扣重點,突出重點,每一課的題目就是本課的核心、重點,開門見山突破重點,可以事半功倍,會有更好效果.例一:七年級(上)第八課 秦的統一 今天我們學習秦的統一,請同學們探討以下問題:1.秦統一的條件 2. 秦統一了哪些方面?又有哪些具體措施?你最欣賞哪項措施?並說明理由.3.秦統一的各項措施有怎樣的作用,又有哪些措施現在還在起作用? 例二:九年級(上)第二課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從題目可以提出一下問題: 1,大河流域有幾大河流?共有幾大文明古國?並從東向西依次說出其名稱.2.上古文明為哪個社會的文明,這些文明的共性是什麼?三.鏈條式設計問題: 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使問題緊湊,拓展學生思維,也更能集中學生的學習精力. 例一: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 1.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是什麼關系?西漢初年實施休養生息的背景什麼? 2.休養生息重點解決了發展農業方面的什麼問題?休養生息的作用是什麼?對西漢又怎樣的影響?漢高祖、文帝、景帝治理國家的措施對於我們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借鑒? 例二: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1.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經歷幾代皇帝?這幾代皇帝的共同作為是什麼?2.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最繁榮時期,請你分析其繁榮的原因有哪些?一個國家強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四.圖片式設計問題 借用圖片設計問題,比較直觀,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把知識與圖片結合起來,其實也是知識的運用與聯想. 例一: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圖一 田納西河水利工程 圖二 藍鷹遊行在紐約舉行 1.圖一是羅斯福新政中解決什麼問題?他還採取什麼措施解決該問題? 2.圖二有事羅斯福新政中解決什麼問題的?其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麼,你是如何評價其新政的?2007年以來的經濟危機還未過去,各國借鑒了羅斯福的哪項措施來擺脫危機? 例二: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1.由兩幅圖,看出日本軍隊前後有何變化?這種變化給日本、中國各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這兩幅圖與日本歷史上哪一事件有關?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例三: 圖一 攻打冬宮 圖二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圖三 秋收起義 圖四 井岡山會師 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1.列寧說「在帝國主義最薄弱的環節爆發革命」與圖一圖二有關,是什麼事件?其性質是什麼? 2.圖三圖四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所走的路,兩國革命道路有何不同?給你有何啟示?五.綜合歸納式設計問題: 就是把相同或相近幾個事件放在一起,找出共同點,進行歸納,拓展提升,得出一種感想或認識、啟示. 例如:1.從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的事件中,他們幾位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請問這種精神是什麼? 2.由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你的感想是什麼? 3.由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思想運動給你的認識什麼? 4.由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你的到怎樣的感悟? 總之,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啟發性、靈活性、歸納性和提升拓展性,方可起到將智能培養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語言精練、簡潔,通俗易懂,也需要教師對教材非常熟悉,要有深挖教材、駕馭教材的能力,自成一體,駕輕就熟,靈活運用,縮短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用歷史知識解釋現實的問題,使學生對歷史有一種親切感,歷史的人和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在輕松中學習歷史,在歷史中尋找知識與快樂.

㈣ 如何突破歷史教學中的難點

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是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重難點知識的處理常常流於形式,尤其對難點的處理,往往不盡人意,在教學設計時有難點,在課堂上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學生更無從下手,只好冷眼相看了。如何解決?筆者認為,針對難點我們應該搜集相關資料,細致地挖掘,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制定行之有效的突破措施,採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力爭難點當堂突破。
    一、材料分析法。這是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通過補充相關材料,讓學生閱讀、體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破解難點,順利過關。例如《上古亞非文明》一課,如何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對於剛接觸世界歷史的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指導學生查閱該法典的相關內容:奴隸可以買賣,可用來抵債;如果奴隸膽敢對主人說:「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發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奴隸主頭上的奴隸標志剃掉,理發師的手就要被砍掉……在閱讀、感悟材料中,就不難理解「它是一部奴隸主性質的法律文獻」,其實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難點,不僅給人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二、表格比較法。比較法是人們通常運用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徵,正如俄國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例如,近代兩次中日戰爭的基本形勢都是敵強我弱,但結局卻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列強乘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抗日戰爭中國取勝,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出現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將兩次戰爭的領導階級、民眾動員、戰略戰術、國際環境等方面內容列成表格加以對比的話,那麼上述不同結局的出現也就很自然了。這種對同一特徵或性質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從現象到本質,從而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
    三、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例如,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世界史中的國體與政體、國家政權的性質等問題本身就超過了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教師可以將這一大問題分解成以下幾個台階:(1)3月18日革命是哪兩個階級面對面的生死搏鬥?(2)巴黎公社組織機構的組成成分怎樣?(3)公社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為哪個階級服務?(4)為什麼說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學生沿著這些台階步步深入,最後水到渠成。
    四、結構重組法。無論學生使用的是哪一種版本的教材,由於各個地方的學生智力和認識水平參差不齊,對教材某些章節或某一子目的編排,有時感到費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內容的安排,要勇於打破教材的結構,大膽地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經過思索後的想法,重組教材上的知識結構。例如《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一課,教材是按「北宋、遼、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間的關系」和「南宋與金對峙」兩大條目安排的,把各民族政權和民族關系混雜在一起,學生感到繁瑣,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本人則按「兩宋時期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兩大板塊設計,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知識體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課堂效果非常理想。

㈤ 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地解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簡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的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怎樣在有限的45分鍾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一是要轉變教學觀念,這是前提;二是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這是主體。下面就是我對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所做的初步探索。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
1、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可以是學生分組競賽,也可以評選課堂最佳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課堂每次是一樣的,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變化。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動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樣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聯系生活實際,拓寬知識,發展學習興趣。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現學過的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的慾望便會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適當拓寬知識來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5、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要以設疑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產生興趣,又帶著疑問探究知識,樂在其中,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後續課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6、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歷史教學的情境環境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舉例來說,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落後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國人民是如何抗爭並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榮的。整段歷史的學習是要通過社會發展進程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激勵學生為國奮斗的精神。所以,在上《鴉片戰爭》這一課時通過課件的展示、電影《林則徐》《鴉片戰爭》的經典片段、再加上簡短的語言渲染。很快就將學生帶到了一個清政府腐敗落後,列強恃強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過對史實的認識分析後學生自己就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1、與實踐結合。歷史學習由於學科和時代的特點往往讓我們現在的學生產生一種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從而影響了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還要講究歷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一學習內容時,事先布置學生因地制宜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礎上再上課。課下,學生們有的上網查詢文革的史實和各方對文革的認識,有的從親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間的傳單,徽章、紅衛兵證等,有的在圖書館查詢資料,有的還觀看了有關的電影電視,有的向自己的爺爺奶奶詢問他們在文革期間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課堂上學生代表展示著自己的所獲非常興奮,同學們聽的也非常專注,最後教師將這些史實結合書上的內容進行了條理化,整個文革的面貌、原因、評價等就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並且引起了他們的思考。這堂課就做到了歷史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拉近了歷史與同學們的距離,提高了興趣,更加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2、教學手段多樣。在一堂課的教學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出發,多角度多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拿鴉片戰爭這節課來說,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特點採取資料介紹、觀看影片片段,課本劇、辯論賽等多種手段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但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段運用要適當不可過多過濫,本末倒置。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策略。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5、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師生間、學生間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時也進行合作交流,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合作教學起著一個反作用。
6、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7、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1)學會讀書,這是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魏書生老師在教學中即把對學生的讀書訓練納入教學過程。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後理解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註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
(4)指導學生學會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通過探究活動,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要深入實踐,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要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動手實踐和分析思考。探究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錘煉了戰勝困難的意志。探究活動的開展,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到了新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擴大了視野和知識面。
(5)指導學生學會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創新。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即在思維上為學生留有「空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特別在進行一項探索性的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去創新;其次應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它包括發現規律的系統思維,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維,由點到面的概念思維,全面考慮的辯證思維,直覺思考和頓悟思維和求異尋同的斂散思維等。
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內容,提供輔助信息,充分發揮聽、視覺感知活動的作用,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三、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教師的素質是一個關鍵。因此,也應該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自己不光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型的教師進行創新型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益。
(1)教學目標的反思。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標過高不能實現或目標過低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中出現的情況及時的進行反思和修正。
(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兩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的一些內容,有些知識可以涉及或拓寬,使學生能人人都吃飽,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是對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根據課改的要求,學生除了課本內容外,還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學習內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師選用教學內容的餘地進一步擴大。對於課本中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教材的教育內涵,或對教材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教師只有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並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
(4)教師反思的方式:
① 寫教後記。在每一節課結束後,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中存在的誤解或難點,並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對自己比較成功的做法也記錄下來,及時反饋,不斷完善。
② 觀摩與分析。可採用微格教學,把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反復揣摩。積極參加校內或區、市舉行的公開課、示範課,評價別人,反省自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並交換意見,以求共同進步。
③ 行動研究。利用行動研究進行反思性教學,其具體步驟為調查研究、明確問題、建立假說、驗證假說、解決問題、再反思。行動研究與教學同步進行,不僅能改善教學,而且能在教師中間形成調查研究的氛圍,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自我反思在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教師都應積極展開自我反思,進行反思性教學,使教學質量上一個台階。
4、開展「教師合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通過合作備課,協同施教,加強集體備課,並常聽課評課,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知風格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實現思維智慧上的交流與碰撞。而「資源共享」使全體歷史教師不斷進步,共同提高,特別是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㈥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的網站介紹

網站注冊量、訪問抄量、文章襲總數用戶排行等指標均排在全國歷史教師個人網站的前2位。教育部主辦的《信息技術教育》、全國教育核心期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等期刊對網站做過專題介紹。網站在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教育特色主題網站網站展評活動中被評為一等獎。

㈦ 美國中小學是如何進行歷史教育的

習慣了中國的歷史教育後再來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從教到學會發現很多區別,但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本身理解的不同。
中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獲得有助於現實需要的那個過去。這種對歷史的定義重結論和實用性,有意無意地鼓勵了歷史教育中的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所以,在學生的下意識中,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實際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而對老師來說,「教」就是怎樣通過灌輸這些知識把「學」引導到那個既定的結論上去。
這樣的歷史教育很難容納沒有統一結論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多重側面)和無實際效用的歷史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可能增進對人性之復雜的認識),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強烈的自信和確定感。
而美國的歷史教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
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歷史教育拒絕「歷史必然性」這樣的觀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真相和歷史闡釋的困惑,但正是這種困惑激發起他們對歷史更多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如果一個老師蓄意「引導」學生去達到某個結論,學生會在教學評估中提出尖銳的意見,甚至認為自己的知識人格(智力)受到了侮辱~

㈧ 淺談歷史教學中如何實現高效記憶

新課標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觀念與教學任務有了新的改變,通過對新課標的理解我認為歷史課教學的新任務有:在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與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但是在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時間分配上看,歷史課教學存在著時間短、任務重的問題。怎樣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在課堂教學上下工夫。新課改的順利進行使很多老師拋棄常用教學方法,去追求超越和創新,而在歷史課教學中仍沿用一些常用方法保證歷史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
歷史老師都知道歷史課的教學現狀,學生平時不大努力,多數學生往往不像對其他學科那樣重視,認為到用時背一背就行了。為此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課堂要質量,要效果。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動力,任何成功的學習,都伴有強烈的動機。」為此,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一開始不必急於切入正題。而以充沛豐富的思想感情,提出一些有趣而富於想像的問題,舉一些生動的事例,用精湛而富於魅力的談話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該科的興趣。如教師在講課時,可適當引用一些詩詞、民謠、諺語等來補充說明史實,有利於學生在形象理解中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在對秦王朝覆滅的理解,可引用民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短短幾個字,朗朗上口,就點明了秦始皇大修宮殿、陵墓、濫用民力,降民為奴,無休止地加重農民賦稅,從而激發階級矛盾,導致秦始王朝覆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自始至終,學生大腦處於極為興奮狀態,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歷史學科像其他學科一樣,教學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規律。第一,歷史教學「讀」是學習之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把讀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每一課的教學中我們都要先提出問題,然後把大量時間用於讀,且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讀為主。讀課文、讀提示、讀說明、讀地圖、讀表格,必要時還要讀報刊上的文獻資料。學生在讀中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代替,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期達到「不教」的目的。第二,就是「議」,要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廣泛討論,各抒己見。哪些最難懂、哪些最難記、哪些最重要、哪些最感興趣。難懂的大家討論理解,難記的找最佳記憶方法。在學生議的基礎上教師「議」。學生不懂的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膚淺的教師挖掘。或利用「描繪法」使歷史再現,或利用「評點式」使認識升華。這樣學生質疑答疑,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指導助學,克服了呆板的填鴨式教學,又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事半而功倍。第三,就是要「串」,讓知識形成系統聯系,具體來講有:1.時間串,就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把有關的歷史事件串起來。可以把歷史事件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按先後順序串起來這樣便於記憶。2.因果串,就是把具有因果關系的事件串起來。3.生活串,就是把歷史課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識同平時學生所看過的影視節目,聽過的故事,讀過的書報雜志聯系起來,同時注意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把歷史課要掌握的知識同學生的其他學科已經理解的知識串起來。這樣,有利於活躍學生思路,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第四,就是「習」,所謂習就是復習鞏固,根據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不失時機地抓住關鍵時刻進行復習,對強化記憶、鞏固所學知識十分重要。因此每一節課,我都要用四分之一的時間輔導學生復習,幫助學生給每節課的內容列提綱,理線索,找重點,選擇最佳記憶方法。或上掛下連,同前後知識串連,或採取復述、演講、分析、歸納、列表、背默等多種方式復習鞏固,增強記憶效果。第五,就是「用」,要學以致用。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在努力提高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用相當的篇幅講述政治方面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闡明愛國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樹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
學習新知識,實際上就是設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疑問,把它擺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先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後激勵他們去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後,就會產生一種快感。這種快感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一環扣一環的設疑解難,把學生引向學習佳境,這樣既激發了興趣,又掌握了知識。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歷史教學原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