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驗小學有幾年的歷史
改革開放到現在
B. 實驗小學的歷史
你也提出了一個沒頭沒腦的問題。
C. 昭通市歷史發展概況
昭通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幅員2.3萬平方公里。2001年8月撤地設市,轄1區10縣172個鄉鎮(辦事處)。2004年末總人口524萬人,有彝、苗、回等23個少數民族52萬人。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昭通古稱「朱提」、「烏蒙」,自秦開「五尺道」、漢築「南夷道」後,便成為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雲南文化的三大發祥地之一,為我國「南絲綢之路」的要沖。近現代以來,這里曾誕生和哺育了一大批傑出人才。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區位特殊,地處要沖。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處於昆明、成都、貴陽、重慶等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輻射的交匯點,位於國家規劃的「攀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是雲南的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的交匯重地。隨著內昆鐵路的建成通車,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已具雛形。
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昭通居於雲嶺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結合部,屬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縣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縣滾坎壩)。氣候屬亞熱帶、暖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年平均日照19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鍾靈毓秀,物產豐饒。這里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資源「金三角」的美譽,開發潛力大。礦產資源種類多、品位高,已知礦產資源33種,現已探明儲量22種。煤、硫儲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煤炭儲量165.82億噸,探明儲量102.27億噸,昭通盆地褐煤儲量達81.98億噸,為我國南方第二大褐煤田。鉛鋅礦已探明儲量166.92萬噸。硫鐵礦為全國五大礦區之一。有色金屬為雲南三大基地之一。水能資源富甲雲南,水能蘊藏量為2080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612萬千瓦,國家在金沙江下游昭通境內規劃有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三座巨型電站。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昭通蘋果、天麻、杜仲、魔芋、花椒、苦丁茶等特色產品馳名省內外。
D. 實驗小學歷史
灼眼的夏娜 | 四級 最快回答
廈門實驗小學前身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國立僑民第一師范附屬小學,1944年誕生於福建長汀,抗戰勝利後1946年遷回廈門, 1949年11月12日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接管, 命名為廈門實驗小學,1952年,市人民政府梁靈光市長親自選址於廈門市同安里建新校舍。「文革」前17年,廈門實驗小學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進行各項教育教學改革,建設了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尊師學好,愛生教好」的優良校風,成為福建省著名的重點小學。1960年被評為福建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紅旗單位。1967年,該校更名為衛東小學,1973年育紅小學並入, 1978年恢復實驗小學校名.
1979年,廈門實小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小學之一。從此,該校走上了振興發展的道路。特別是1981年廈門建立經濟特區以來,該校努力探索科學育人新路,著力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五愛」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以「策略教育」科研實驗,指導和推動各科教學改革,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支教風嚴謹,銳意創新的教師隊伍也在教改實踐中成長起來。1997年,該校完成了校舍改建擴建工程,使校園達到綠化、美化、場室標准化、設備現代化的要求。今日實小,有27個教學班,學生1359名,教職工83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3名,小學高級教師35名。五十多年來,該校已為國家培養出一萬多名素質較高的畢業生。
E. 實驗小學的學校簡介
漣水縣實驗小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與優良傳統的百年老校,她始建於1905年,是江蘇省首批確定的省級實驗小學,是國家、省、市重點課題實驗基地,是全縣基礎教育的窗口學校,龍頭學校。目前,學校地處漣城鎮中心地區,面臨五島公園,背依繁華市區,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優美,佔地2萬余平方米,在校生3000餘人,教職工160餘名。
百年來,學校以「創溫馨校園,辦模範學校,出一流質量,育全面人才」為目標,始終秉持「育人為根本,科研為先導,教學為中心,質量為生命」的辦學宗旨,著力實施依法管理、科學管理、規范管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打造「輕負擔、高質量、有特色」的品牌學校,取得了累累碩果。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小學語文自輔實驗研究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小學數學嘗試理論研究先進單位,全國教科研先進單位,全國體育達標先進單位,江蘇省依法治校示範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淮安市教學質量先進學校,淮安市平安創建先進基層單位,淮安市軟環境建設十佳單位,淮安市優秀家長學校等數百項殊榮,並連續八年榮獲縣教育系統年度目標綜合考評總分第一。
今天,漣水實小將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老校優勢,全力打造更高品位、更高氣勢、更優效益、更優質量的新型現代化學校。
F. 八二三實驗小學的歷史
惠安縣八二三實驗抄小學(惠安縣第二實驗小學)創建於1997年9月。
學校征地總面積2333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480平方米。
教學摟里的33間教室寬敞明亮,均按省級示範性小學的標准建設,每間教室里都已設置了閉路廣播,大屏幕電視機;設計高雅獨特的四層圓形綜合樓里設有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體操館,愛國港胞邵逸夫先生損資興建的「逸夫樓』更是有較多的功能,裡面已設置了音樂室、美術室、自然實驗室、展覽館、梯形教室,行政辦公室等。
G. 昭通市實驗中學的發展歷史
昭通市實驗中學老校區位於昭通市區中心地帶,文淵街185號。原昭通一中舊校址。這里是最能牽動昭通人人文情感的地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厚重的文化積淀。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即公元 1730 年、清政府在當時的烏蒙地區實施改土歸流政策,由於統治者的暴政,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雲貴總督鄂爾泰派兵血洗烏蒙土城,使原來繁榮一時的烏蒙土城變為一片廢墟,之後便遷新城於今天的昭通城。取「昭宣通明」之意,故為昭通。在建城的同時便於昭通城東南約 10 公里 的八仙海畔建立「昭陽書院」。不久,昭陽書院搬遷到城內(即現在的昭通市實驗中學所在地)。並更名為「鳳池書院」。這便是昭通最早辦學的地方,又稱「孔廟」或「黌學」。至今學校尚保留有孔廟遺跡文廟大門、狀元橋,校內古柏森森,綠樹掩映,漢碑晉墓相映成趣,古樸粗獷的石獅、洗硯池、泮池等,無不映證出這里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淀。書院匯集了當時一大批文人學者,孕育了諸如肖瑞麟、辛聯瑋等眾多才華橫溢的文化名人。他們招徒講學,傳播文化,為那時昭通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民國時期,昭通書香世家出身的張本釗、張本鈞兄弟奉命創辦「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張氏兄弟先後擔任校b長。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成為當時全省著名的七所師范學校之一。不久又更名為昭通中學。在這里又培養出了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姜亮夫先生,還有西南師范大學著名 歷史學教授鄧子琴先生。恢復昭通地區三中以後又從這里走出了 2003 年中國最年青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先生。原地區三中辦學共15年,畢業76個初中班,畢業生約為4700人,41個高中班,畢業生約為2200人,其中升入大專的學生有301人,升入中專的學生有228人。
自1987 年更名實驗中學以來,該校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斷擴大辦學規模,採取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諸多辦學措施,使辦學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特別近年以來,隨著新的辦學理念、新的管理措施的實行,競爭機制、激勵機制、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相互滲透,互為補充使該校成為昭通頗具特色的一所二級一等完全中學,並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好評。
實驗中學新校區佔地245.52畝,建築面積71289平方米,總投資1.24億元,校園內樹木蔥蘢,花卉爭妍,綠草成茵,校園綠化率達45%以上。新建的昭通市實驗中學內外環境優美,是一所園林式、花園式學校。總體布局合理,校園內除按省一級一等學校標准建有教學樓群、信息實驗中心、圖書館、體育館、運動場、辦公樓、學生公寓、餐廳外,還配置有功能齊全的校園安防系統,建有藝術活動中心、心理咨詢室、校園書店、校園醫院、校園購物超市等。學校所有教室都安裝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三機一幕),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高效率的教學。雲南省2009年啟動的高中新課程對現代化教學設備提出了很高要求,到目前為止,我校是全市最能滿足新課改要求的學校。
2012年以來,昭通市實驗中學高考成績優異,高考成績連續3年在全省120多所一級完中排名19名:
1、2012年高中參考985人(無往屆生),高考上線率100%。本科上線818人,上線率83%,其中,一本上線214人,二本上線471人。一本二本合計上線率為69.5%。在雲南省一級高完中教育教學質量評比中獲三等獎,全省19名。
2、2013年高中參考1245人(無往屆生),高考上線率100%,本科上線1107人,本科上線率88.92%,其中,一本上線243人,二本上線578人,三本上線286人,600分以上4人,最高分634分。在雲南省一級高完中教育教學質量評比中獲三等獎。
3、2014年全校1078人參加高考(無往屆生),600分以上22人;一本上線260人,一本上線率24.1%;一、二本上線790人,一、二本上線率73.28%;本科合計上線972人,本科上線率90.16%。在雲南省一級高完中教育教學質量評比中獲二等獎,全省19名。
4、2015年全校1340人參加高考(無往屆生),一本上線358人,一本上線率26.7%;一、二本上線996人,一、二本上線率74.3%;本科合計上線1251人,本科上線率93.3%。在雲南省一級高完中教育教學質量評比中獲二等獎,全省19名。
2014年10月,在實驗中學擔任12年校長的李成貴被免職。2014年11月,昭通市人民政府任命岳玉科為校長。2015年11月,岳玉科被任命為昭通一中校長,原昭通一中副校長張和林被任命為昭通市實驗中學校長。
H. 昭通市昭陽區第三小學真的有100年歷史嗎是那年建校的
1910年2月份建校的,到今年已經101年。所謂的百年校慶實際應該為101年校慶,因為全國禁止辦校慶,所以一直拖到今年才以其他名義辦的。
I. 昭通歷史
昭通市位於雲南省東北部,地處滇、川、黔三省結合部,幅員2.3萬平方公里。2001年8月撤地設市,轄1區10縣172個鄉鎮(辦事處)。2004年末總人口524萬人,有彝、苗、回等23個少數民族52萬人。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昭通古稱「朱提」、「烏蒙」,自秦開「五尺道」、漢築「南夷道」後,便成為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雲南文化的三大發祥地之一,為我國「南絲綢之路」的要沖。近現代以來,這里曾誕生和哺育了一大批傑出人才。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昭通,中共中央在威信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區位特殊,地處要沖。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處於昆明、成都、貴陽、重慶等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輻射的交匯點,位於國家規劃的「攀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是雲南的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的交匯重地。隨著內昆鐵路的建成通車,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已具雛形。
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昭通居於雲嶺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結合部,屬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縣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縣滾坎壩)。氣候屬亞熱帶、暖溫帶共存的高原季風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年平均日照19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
鍾靈毓秀,物產豐饒。這里青山育翠,黑土藏金,有資源「金三角」的美譽,開發潛力大。礦產資源種類多、品位高,已知礦產資源33種,現已探明儲量22種。煤、硫儲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煤炭儲量165.82億噸,探明儲量102.27億噸,昭通盆地褐煤儲量達81.98億噸,為我國南方第二大褐煤田。鉛鋅礦已探明儲量166.92萬噸。硫鐵礦為全國五大礦區之一。有色金屬為雲南三大基地之一。水能資源富甲雲南,水能蘊藏量為2080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612萬千瓦,國家在金沙江下游昭通境內規劃有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三座巨型電站。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昭通蘋果、天麻、杜仲、魔芋、花椒、苦丁茶等特色產品馳名省內外。
J. 昭通六小什麼時候建立的
昭通市實驗小學建校歷史悠久(真的假的?)。她的前身系清雍正12年內 (公元1734年) 由知府容徐德裕捐資創建的「府屬啟文義學」。民國26年(公元1937年),商人陳潔貞捐鎳洋三萬元,將該校擴建為全縣小學之冠。民國37年 (1948年) 改為「古提鎮中心國民學校」 1950年,昭通縣人民政府接管該校,改為「城區縣立聯合小學第一分校」,校長馬冰清(應該從這里算起才對)。1959年改為「昭通地區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1969年定為「城關鎮六小」。1978年被定為昭通地區重點小學,1982年恢復為昭師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