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倉陸渡中心小學什麼時候放寒假
全省統一規定:2月6日放假,7號算假期,3月1日開學
2. 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效率課題方案
<!--begin-->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有效活動的研究」
課 題 研 究 方 案
陸渡中心小學品生課題組 周秉欣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背景
1.社會現狀背景
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實驗稿) 》(以下簡稱《課程標准》)中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而心理學研究表明:游戲與活動是人類本能和動機之一,兒童的學習應該是從游戲和活動開始。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好奇心強。其次,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方式,兒童只有在現實的活動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體驗,再由直接經驗和體驗改變自身認知狀態。因此,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低年級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改變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活動成為必要的手段
《品德與生活》相比於傳統《思品》教材最大的變化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雖然品德與生活課程實施多年,但是農村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仍存在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很多家長還認為,在小學,孩子只要學好語、數、外就行了,其它課程可有可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本課程的實施。
2.學校教育資源背景
我們的教師,大都是師范專業培養出來的,對專業以外的知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們的教師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中摸爬滾打,對於學科教學十分在行,而對於品德與生活功能性認識不足,缺乏對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構成因素的理解與重組技能,缺乏開發課程的意識。
(二)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
2.《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主題的確定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也可以是多種方式的,但是必須是來自兒童實際生活的,必須是有實際意義的。但在《品德與生活》教材中的部分主題活動,太倉由於地域原因,與兒童的生活實際有所差異,這時應如何將教材與兒童實際相結合。本課題的研究是有一定推廣價值的,它可以適用於江南地區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育。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國外研究現狀: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中國新課程改革而增加的一門重要的綜合性課程。它的是中國特有的一門學科。
(二)國內研究現狀:國內研究的本學科課題大都為德育或家校聯系方面,反復查詢後,發現黑龍江加柯達奇正在研究類似課題,但並非結題。寧波東海實驗學校也研究過類似課題,只是,他們的面較廣。而我們准備通過本次課題,加強課堂中的活動的有效性,只將著眼點放在有效的課堂上的四十分鍾內,立足於探索個性化的活動內容,形成一種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方式。
三、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在活動中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是互愛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使學生能體驗到一種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認同的情感,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不僅要幫助學生儲備知識,更重要的指導學生掌握探求知識的方法,體驗發現、發明直至創造的感受。當我們把教學活動關注的重點從教師傳授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活動以後,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標准,應是學習者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只有教師在每一節課中實施有效教學,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發展、提高。
理論價值:此課題能充分體現品德與生活課程改革的精神,努力探索增強品德教育實效性的方法能促進教師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生活,熱愛生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四、概念界定及理論假設
(一)概念界定
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在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必要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課內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實踐體驗,使他們在活動中感悟道理,體驗情感,規范行為。
有效的活動:有效的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參與與引導對於達成高質量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味強調學生的自主活動而放任自流,那麼學生的活動最終只會流於形式,探究水平、思維水平、表達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教師的指導除了活動前要精心准備好活動的情境、活動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體現在活動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為與反應,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對話與交流,要有意識地對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質疑,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有效活動的研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著一個主題開展的一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各種知識,經受種種磨練,實現多方面的發展。活動本身和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都是綜合性的。
(二)理論假設
活動是思維的載體,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教學中開展的每一次活動都為學生獲取知識搭橋鋪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動手、動腦,並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進行交流等方式來獲取了知識。實施本課題,假設可以形成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實現有效活動教學的模式,不但可促進教師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同時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們在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同時又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學會生活,熱愛生活,促進學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整體發展,而且能激發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給教師和學生一個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吸收建構主義、教學最優化、多元智能和有效教學等經典教學理論,指導課題組開展課堂中開展有效活動的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1.多元智能理論。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於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智力是一種能力或一組能力,這種能力或這組能力可以使個體順利地解決有關問題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創造時尚產品。多元智力包括這樣七種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空間智力、人際智力和個人內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納認為可能還存在其他的智力,如靈感、直覺、幽默感、創造力、烹調能力、嗅覺,以及綜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倡導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美國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提出了最優的教與學的方式。以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的全新的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最優的教與學的方式為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2.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有效活動的研究,就是在這一先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具體的內容和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六、課題的研究目標
1.本體目標:通過研究,初步形成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有效活動研究的方式。主要從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入手,進行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探索。
2.發展目標:
(1)通過研究,從根本上轉變我校教師對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發意識,不斷提高我校教師的科研水平。(2)讓學生在課堂的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有較強的「動手」意識;學生的優良品質和生活習慣,教育學生自己設計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搜索資料,解決問題能力及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七、課題的研究內容
1.探索在「品生課堂教學中有效活動」的內容與方法。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1.研究對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
(1)本課題主要採用如下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
(2)具體措施: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以教材作載體,營造健康、和諧、安全、溫馨、活潑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學習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為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發展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具體地說就是: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形式;教學組織過程要科學。
八、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准備階段( 2008年1月~2008年4月):調查實施該課題研究的客觀條件,制訂較為完善、切實可行的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定期學習教科研理論、課題相關專著、新課程解讀等。利用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原則和策略。在教學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實驗、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組織若干次專題研討,改進方法,優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課件、教具、圖片、案例、學生《品德與生活》成長檔案袋等的資料積累工作,提煉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整理研究資料,反思研究過程,提煉出有效的快樂教育的方法、模式,撰寫結題報告並進行應用與經驗推廣。
九、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學習制度保障:定期學習教育理論專著,定期聘請專家作輔導講座。
2.組織機制保障:由本校在教學第一線的教研組長、學校分管教科研的領導組成課題研究領導與管理小組,加強過程管理,確保研究活動的正常化、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3.研究隊伍保證:由學校青年骨幹教師組成課題研究隊伍,定期參加理論學習、課題研討、學術活動,定期邀請專家指導,提高研究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素質。
十、預期研究效果
1.促使學生對品德與生活學習產生積極情感,自主的參與學習活動,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效率,並可以為中、高年級階段的品德與社會、科學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打下基礎。
2.促使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在課題研究結束時,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報告,將參加課題研究的專題總結、活動內容匯編成冊,匯編相關的論文。
十一、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理論摘編成冊 (文本形式完成時間:2009年8月)
2.課題研究隨筆、論文集(文本形式完成時間:2009年8月)
3.學生成長檔案袋歸類整理(照片及文本式 完成時間:2009年9月)
4.課題結題報告(文字形式完成時間:2009年9月)
<!--end-->
3. 蘇州相城區黃埭鎮黃埭小學到太倉市陸渡鎮中心小學坐車路線怎麼走
首先從黃埭小學公交站步行900米到黃埭公交站,乘坐82路,到蘇州汽車北站下,買到太倉的汽車票,到達太倉後,坐公交107到陸渡小學下。OK了!
4. 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於幾幾幾幾年建校
陸渡中心小學 陸渡中心小學位於陸渡鎮江申涇西岸,中市路50號。其前身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的陸渡橋初等小學堂。開辦時在城隍廟內利用廟宇兩側廂房和地藏殿作教室,後搬至狐仙堂,民國時期改為公立。陸渡中心小學曾先後定名為陸渡鄉第一初等小學、第一國民學校和陸渡橋初級小學。民國18年(1929年)下半年,增設高級班;民國34年更名為陸渡鄉中心國民學校;民國38年有3個班,學生117人,教職工6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改稱為陸渡區中心小學。1954年8月,遂名為陸渡小學校。1969年上半年下放到大隊管理,改名為陸西小學,校舍一部分拆遷到陸西大隊橋里生產隊。1974年春,在江申涇西岸,重選校址,重建校舍,改名為陸渡公社小學,由公社和大隊雙重領導。次年8月正式遷校,1978年底復名為今名。 1979~2004年全鎮小學教育事業情況統計 年份 學校數 班級數 學生數 在編教工數 備 注 1979 12 38 1324 59 1980 12 38 1307 63 1981 12 38 1310 63 1982 12 38 1272 64 1983 11 35 1183 60 縮並長橋小學 1984 11 35 1120 61 1985 11 34 1075 62 1986 11 34 1080 61 1987 11 35 1008 64 1988 10 39 1102 70 縮並陸東小學 1989 9 37 1086 76 縮並洙涇小學 1990 9 37 1074 77 1991 7 35 802 80 縮並楓涇、夏家橋小學 1992 7 32 802 69 1993 7 31 879 71 1994 7 31 881 71 縮並向東、紅廟兩年初小 1995 5 25 827 71 1996 5 26 908 52 以下不含幼兒園 1997 5 26 926 55 1998 5 26 677 51 1999 5 25 771 52 縮並洙橋、三港小學 2000 3 25 688 54 2001 3 22 914 54 2002 2 22 894 54 縮並橫瀝(秋季)小學 2003 1 24 1130 53 縮並苗圃(春季)小學 2004 1 24 1174 56 2005 1 24 1164 55 陸渡幼兒園 8班 319名幼兒 18名教師
5. 蘇州市滄浪區橫塘鎮中心小學怎麼去太倉市陸渡鎮
到濱河路山水來之戀花園坐向北自開的42路,到汽車南站(1-2元)
南站到太倉半小時1班24元,7:10-18:00
太倉到陸渡10公里不到45分鍾1班5元
其實也可以蘇州到太倉瀏河的車,中間經過陸渡,商量下中間下,28元,10:10
15:25
2班
6. 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怎麼樣
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太倉市陸渡中心小學更多信息和資訊。
7. 中國農業銀行在太倉有哪些支行
客戶可以登錄農行官網,點擊頁面頂部「網點查詢」查詢網點的營業信息或致電農行客服中心95599核實。
具體步驟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