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升初擇校有哪些方式
小升初雖然現在教育部明令禁止擇校,都採取劃片區搖號得方式招生,但是實際上好學校還是有招生現象的,不過都是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會提取他各個年級的成績,查看獲獎證書等來決定是否提前錄取,個別學校還在組織擇校考試,也可以關注下。
『貳』 中小學擇校和教育公平真的那麼難解決嗎
近幾年各地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普遍,掀起一股「擇校熱 」。擇校現象的產生有其特殊的社會原因,但這一現象已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導致了各種教育問題的出現,不利於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工作的全面進行。現階段只有通過科學的策略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推進教育前進。 關鍵詞:擇校原因;負面影響;解決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育公平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促進公平的方法和措施也被廣泛議論。然而,近幾年出現的擇校問題卻大大阻礙了教育公平的發展。我們要認真思考其出現的原因,仔細分析其產生的影響,採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管理,促進教育公平。
一、擇校現象產生的原因 1.由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矛盾造成的教育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它服務於經濟和社會。擇校這一教育現象的產生也與社會密切相關。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矛盾,諸多矛盾交織在一起便引起了擇校現象的產生。
(1)社會的發展不能完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的需求,希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方面,人們渴望後代能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以此提升社會所需要的能力,不斷完善人格。而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未能達到發達國家的層次,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是擇校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
(2)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由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從城鄉角度來講,農村義務教育缺少必要的教學資源,教育水平低下,相對而言,城市的經濟水平高,受扶持和關注程度也高,集聚了較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所以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選擇到城裡讀書;從學校角度來說,因為我國的學校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所以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辦學好的重點學校成為家長擇校的首選。這也說明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是產生「擇校熱 」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存在具有客觀必然性。
2、教育政策不完善,在實踐中顯露出諸多弊端 一方面,在「應試教育 」背景下制定的重點學校制度,是破壞教育公平、破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針對擇校問題制定的就近入學制度,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擇校現象的產生,但這一制度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不強,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施就近入學後,無論學生成績好壞,都沒有權力去選擇初中,由此看來,就近入學不比按成績入學更公正、更有助於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它不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整個義務教育質量;再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夠。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教育政策的執行主體, 執行過程極具隱蔽性,出現了職能的缺失。它不能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制訂的方針政策,致使一些人鑽了空子,通過手中的權力和金錢為子女進行擇校。
3、生存壓力與就業壓力增大,致使家長不得不為孩子擇校,現階段由於一系列的社會原因,導致出現大量剩餘勞動力, 成為影響國家和個人發展的一大難題。為了能讓孩子發展得更順利,贏在起跑線上,家長紛紛在義務教育階段就為孩子擇校。希望子女能通過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4、學校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也促使了擇校的產生。由於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一些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採取了收取擇校費的方法來補充辦學經費,這也是擇校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二、擇校帶來的負面影響
1、導致新的社會不公平現象出現,不利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教育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是指給公民和兒童以同等受教育的機會。要求用客觀、公正的標准和科學的方法來選拔、招錄學生、取消一切不平等的規章制度。
2、加劇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間的差距對於重點學校來說,一方面學校的生源會因為教學質量高而不斷增多;另一方面收取高昂的擇校費會使重點學校的教育資金更充足,辦學條件更好。與之相反,非重點學校因為缺乏充足的生源與教育經費而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辦學積極性也受到挫傷。辦學主體的教學資源相差太大,會致使更多教育不公平的現象出現,不利於社會的正常發展。
3、給部分學生帶來了身心發展方面的不利影響繳納了擇校費就可以受到質量更高的教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錢是萬能的,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從而扭曲了孩子們的世界觀。
4、導致教育行政部門的腐敗在擇校費制度的背後,往往潛藏著一條條很大、很強勢的利益鏈,隱藏著一起起腐敗案件。因為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所以這些腐敗案件也和政府部門相連,越來越多的擇校現象的出現,也加劇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腐敗。
三、解決 「擇校問題 」的策略 1.發揮政府對教育的規范和引導作用
(1)政府要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 政府要運用法律的手段來制止擇校現象的進一步擴大。立法上,要保證法律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執法上,要保證過程的透明性和結果的公平性。中央政府從宏觀上引導法律的制訂、實施和監督,地方政府要保障和促進法律的運行。
(2)政府要擴大教育投入,合理分配優質教育資源在經費投入上,國家要對薄弱學校扶持,通過設立薄弱學校建設專項資金,做到薄弱學校建設資金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努力縮小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距。
(3)實行校長、教師流動制度,努力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校長流動制可以使學校間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式相互交流、相互借鑒,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教師流動制度即實行學區內、城區內的教師流動,骨幹教師資源由學區共享。區域性的校長、教師流動,既便於管理又促進了教育公平,具有可行性。
2、研究和借鑒國外科學的擇校制度歐美等國的擇校制度實施得比較好,有許多可取之處,我們可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借鑒,使我國的擇校制度更加完善。
3、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當代中國義務教育治理中,正在誕生著一個具有較強供給能力和對優質教育資源有著強烈渴求心理的家長群體。我們要在保證適齡兒童都能就近入學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民辦教育,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民辦教育的功能在於通過多樣的體制的競爭,來實現教育模式和培養目標的多樣化,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4、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意願進行理性擇校作為學生家長不可盲目擇校,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進行選擇。在平時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和興趣,並加以培養。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長處進行擇校,適合孩子發展的學校才是好學校,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名校,否則會適得其反,阻礙孩子的健康發展。
5、建立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1)學生、家長對學校的監督 學生和家長與學校關系緊密,對學校的工作狀況較為清楚,因此能在學校對擇校制度、政策的執行方面進行全面監督。家長監督機制能使學校工作流程規范化,減少不合理擇校問題的產生。
(2)社會輿論對學校的監督由於電視、網路等媒體的時效性、廣泛性等特點,使社會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利用社會輿論來監督學校對擇校問題的處理過程和方法,對其做的不好的地方進行揭露和曝光,從而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3)學校間的相互監督 實行辦學主體間的相互監督,可以提高各自的工作積極性和規范性,促進學校間的良性 競爭。通過相互監督,可以保證各級學校沿著正確的教育方向發展,減少不合理的教育行為 的產生,有利於擇校問題的解決。
『叄』 如何看待中小學生擇校問題
摘要: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會為孩子能夠進入好學校而不遺餘力地奔波,甚至花上大筆「擇校費」為孩子進入重點學校鋪路。其實,擇校問題在不少國家都存在。 產生擇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人口流動產生擇校。由於現代社會人口流動的「移民化」傾向加劇,導致了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日益增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就開始擇校。 2.對子女期望值產生擇校。重點中小學和新生的特色學校畢竟還沒有普及,於是出現了優質的學校資源數量達不到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的現象,有能力的家庭會為孩子選擇好的學校,沒有能力的家庭也會為了孩子的發展千方百計地爭取擇校的機會。 3.還有一部分人把子女擇校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要能擇校,不惜重金,尤其是城市居民家庭獨生子女比重上升,幾乎所有家庭為了孩子都會捨得花錢擇校。 4.學生的擇校必然會給一些學校增加生源,有了生源,學校的經費必會充足,帶動了教師待遇的提高,這也就促進了教師的擇校。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人們出自不同的利益,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必然得出不同的認識。 1.擇校有利於教師隊伍建設。當然這里所說的擇校指的是教師的擇校。在擇校過程中,教師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優化教師隊伍,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擇校現象的產生促進了一些學校自身的反思,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了擇校現象以後,一些差的學校一定會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社會上就擇校現象談論和評價學校,就會促進學校提高管理水平。 3.擇校現象有利於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資源總量,推動學校上台階。有的學校為了保證本校優質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辦學條件。 擇校也有弊端。 1.有的家長和學生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盲目擇校,為了進一所好的學校不惜一切代價,其實這未必是好事。 1.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為了防止和減緩義務教育的兩極分化,政府可用政策引導的辦法從擇校費中提取一部分,用於改造薄弱校,用減少對重點校投入的部分用於改造薄弱校,以推動學校建設的均衡性。 2.從大局出發認識擇校現象。如果不是為了子女的高水平教育,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是不會慷慨解囊的。擇校費的投入,增加了教育資源的存量,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禁止擇校生對全社會教育不利。用「三個有利於」的標准衡量,對擇校生應採取允許的態度。 3.可以探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全面落實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辦好每一所學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解決「擇校」問題的根本手段。當務之急是要在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上,特別注重對薄弱學校的扶持,通過設立薄弱學校建設專項資金,做到薄弱學校建設資金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努力縮小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距。 4.擴張教育資源總量。應破除政府包辦教育的陳舊辦學模式。允許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向教育。應打破「辦教育不得以盈利為目的」的限制,積極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區域內每一所中小學,逐步消除校際間的差距是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解決擇校問題的治本之策。 5.通過宣傳,幫助家長改變傳統觀念。家長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學校好是很重要,但關鍵是孩子要學。他不學再好的學校也不起作用。他若想學差一點的學校照樣成才。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正確分析對待擇校問題,這對我們的工作也有所幫助,我們還應該幫助身邊的人正確分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肆』 國家規定小學生就進入學,那為什麼還有好多家長要擇校呢
首先,希望你婆婆要實際一些凡事不能強求,培養孩子的自強自立能力最重版要。
其次,學校權和學校確實不一樣,老師配備差異自不必說,一個學校的學生風氣是最重要的。舉個極端的例子,一群在平民窟長大的孩子和一群在貴族學校長大的孩子能一樣嗎?不要拿個別從底層咸魚翻身成功的例子來反駁,要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凡人,大部分孩子都不是施瓦辛格。
『伍』 小學生初中擇校申請書怎麼寫
小學升初中擇校申請書XX中學校領導: 我叫XXX,女(男),今年12周歲,是xX區XX小學XX班的畢業生,學習版成績優良。權仰慕貴校的教育方法,深知貴校的知名度,為此申請去貴校求學。我是教師子女。(父或母系XX學校教師。叫XXX),望審核,滿足一個學生的請求。 此致敬禮 xX區XX小學XX班的畢業生XXX 2010年6月20日
『陸』 小學生擇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是家長心裡原因。其實小學在哪兒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試問一下,名校里的孩子學習都很突出嗎?不見得吧。
不擇校,家長先過心理關。
師資要均衡,好生源也要均衡。
『柒』 小學生擇校也要製作簡歷嗎
第一步,整理孩子小學階段的所有獲獎證書,復印;市區級的復印件附上,校級的不用了,但是在簡歷里可以提及,顯示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
如果孩子沒有獲得過區級以上獲獎證書,學校里的獲獎證書也是孩子成長的足跡。
第二步,列出目錄,按科目或獲獎時間排列;
第三步,撰寫個人簡歷,重點在自我介紹;(也有例外的,有的孩子簡歷上將父母的單位也印上去的,非常有效果)
第四部,成長手冊復印五年級上學期的語數外成績,包括老師家長孩子有評語的一頁;
第五步,選取孩子有代表性的照片1-2張,製作封面,包括姓名,畢業學校;
第六步,裝訂成冊,存檔,投遞。最好是快遞,因為需要簽收可查詢。如果自己送最好能認識關鍵人物。一般學校都由教導處負責招生工作,寄校長辦公室也行
簡歷樣本網上有很多,以表格形式最為簡潔,當然,還有一些小竅門家長自己用心准備就是。
補充一點,如果孩子沒有什麼獲獎證書,就註明參加過什麼培訓班,什麼時間在哪裡,特別是奧數學習,有的小學自己辦的培訓就很有特色。
補充第二點,在孩子的簡歷中最好有一段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這有助於讓老師了解到課堂外學生的表現,也是家校互動的體現,同時反映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配合程度,非常重要。
補充第三點:如果孩子有特長,考級證書很重要,同時在簡歷中附上孩子的作品或照片,更具有說服力
「小升初簡歷指導」製作簡歷注意事項
針對目前的「求學簡歷熱」,小升初個人簡歷一定要介紹清楚孩子所獲獎情況,這是整份簡歷中的「重頭戲」,但切忌不要太過冗長,簡明扼要即可。重點突出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獲的證書獎狀等,另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孩子的優點,特長,能力,愛好和品質。
在孩子簡歷的製作上具體要注意三點:
注意簡歷的外觀
製作厚厚的一摞總給人水份太多的感覺,很可能淹沒孩子最打動人最有份量的東西,畢竟哪個重點中學報名都不是幾百人的事,太多內容的簡歷,恐怕也沒有老師能耐心地一字不漏的看完。最好的方法就是簡潔的用一個表格介紹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父母基本情況,聯系地址等。
注意簡歷內容的順序
把老師們最關注的內容放在最前面。大體結構應該是:基本情況放在上面,之後依次是孩子的優點,特長,能力,愛好,品質和獲獎情況。各種獎項按大小排列依次是全國、本市、區級;按學科依次是奧數、英語和語文;其他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證書靠後放。最後放學生手冊主課成績復印件和評語復印件等學生成績內容。這樣能方便老師們查閱。
簡歷要有個性化
翻閱千篇一律的簡歷一定讓招生老師提不起興致,如果這時候孩子的簡歷能讓他們眼前一亮,那它的作用不異於一道勝利的曙光。當然,這里所說的個性不是說簡歷要弄的色彩艷麗,引人注目。而是說在內容上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例如一份不落俗套的證書,一個獨特、品格學習習慣的介紹等。這些東西能讓老師們迅速抓住孩子的優點、特點,會不自覺的加深對孩子的印象,那麼孩子成功的幾率就會提高很多。
『捌』 北京小學生入學如何擇校
按照戶口所在地、按照居住地、自由擇校都是可以的,8過自由擇校要交贊助費的(很貴)
『玖』 如何看待中小學生擇校問題
摘要: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會為孩子能夠進入好學校而不遺餘力地奔波,甚至花上大筆「擇校費」為孩子進入重點學校鋪路。其實,擇校問題在不少國家都存在。
產生擇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人口流動產生擇校。由於現代社會人口流動的「移民化」傾向加劇,導致了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日益增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就開始擇校。
2.對子女期望值產生擇校。重點中小學和新生的特色學校畢竟還沒有普及,於是出現了優質的學校資源數量達不到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的現象,有能力的家庭會為孩子選擇好的學校,沒有能力的家庭也會為了孩子的發展千方百計地爭取擇校的機會。
3.還有一部分人把子女擇校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要能擇校,不惜重金,尤其是城市居民家庭獨生子女比重上升,幾乎所有家庭為了孩子都會捨得花錢擇校。
4.學生的擇校必然會給一些學校增加生源,有了生源,學校的經費必會充足,帶動了教師待遇的提高,這也就促進了教師的擇校。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人們出自不同的利益,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必然得出不同的認識。
1.擇校有利於教師隊伍建設。當然這里所說的擇校指的是教師的擇校。在擇校過程中,教師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優化教師隊伍,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擇校現象的產生促進了一些學校自身的反思,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了擇校現象以後,一些差的學校一定會轉變觀念,提高管理水平。社會上就擇校現象談論和評價學校,就會促進學校提高管理水平。
3.擇校現象有利於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資源總量,推動學校上台階。有的學校為了保證本校優質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辦學條件。
擇校也有弊端。
1.有的家長和學生不考慮自身的條件盲目擇校,為了進一所好的學校不惜一切代價,其實這未必是好事。
1.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為了防止和減緩義務教育的兩極分化,政府可用政策引導的辦法從擇校費中提取一部分,用於改造薄弱校,用減少對重點校投入的部分用於改造薄弱校,以推動學校建設的均衡性。
2.從大局出發認識擇校現象。如果不是為了子女的高水平教育,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是不會慷慨解囊的。擇校費的投入,增加了教育資源的存量,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禁止擇校生對全社會教育不利。用「三個有利於」的標准衡量,對擇校生應採取允許的態度。
3.可以探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全面落實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辦好每一所學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解決「擇校」問題的根本手段。當務之急是要在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上,特別注重對薄弱學校的扶持,通過設立薄弱學校建設專項資金,做到薄弱學校建設資金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努力縮小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距。
4.擴張教育資源總量。應破除政府包辦教育的陳舊辦學模式。允許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向教育。應打破「辦教育不得以盈利為目的」的限制,積極促進社會力量辦學。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區域內每一所中小學,逐步消除校際間的差距是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解決擇校問題的治本之策。
5.通過宣傳,幫助家長改變傳統觀念。家長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學校好是很重要,但關鍵是孩子要學。他不學再好的學校也不起作用。他若想學差一點的學校照樣成才。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正確分析對待擇校問題,這對我們的工作也有所幫助,我們還應該幫助身邊的人正確分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拾』 如何看待小學生擇校
擇,挑選。擇校,挑選學校。近年來,關於擇校的話題已經日見發熱。為什麼會出現擇校現象呢?擇校有那些利與弊呢?怎樣看待和解決擇校問題呢?我們不妨進行探討。
一、為什麼會出現擇校現象呢?
初步分析,產生擇校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流動產生擇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們工作、學習的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商品流通,原單位解體或分化,勞動力流動頻繁,勞動者子女隨遷,適齡兒童少年的監護條件發生變化,要求在新住所附近就學。農村勞動力進城,不可能總是單身一人,有家庭就會有孩子,有孩子就要受教育,受教育就要找學校,找教育質量高的學校。在借讀費低於教育成本的情況下,永久性居民也可能「自願」當流動人口,用交借讀費的辦法達到擇校的目的。
2.家庭變異產生擇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婚姻家庭的關系比較穩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結構發生變化,老年人與年輕人分家另住,不能幫助子女照看孩子。年輕的夫妻忙於工作,只好把孩子託付別人照料。受國外生活方式影響,離婚率上升,離異家庭的雙親(特別是有監護權的母親)寄希望於子女受良好的教育,產生擇校傾向。住房私有化以後,人們在教育質量高的學校附近購買高價房,也是變相擇校。
3.生活富裕產生擇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們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享受平均的教育福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允許和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拉開了差距。先富裕的人們不會滿足現狀,在生活的消費中必然處處表現得與眾不同,包括在子女受教育方面,富裕的人在解決溫飽之後要上新層次,當然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產生擇校願望也是情理之中的。有人把子女擇校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要能擇校,不惜重金。城市居民家庭獨生子女比重上升,幾乎所有家庭為了孩子都捨得花錢擇校。
4.對子女期望值產生擇校。在過去,人口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每家生4個以上孩子不嫌多。人口多了,對子女期望值不敢有高要求。過去,全國文化比較落後,一個鄉見不到一個高中畢業生。與周圍環境適應,孩子初中畢業就不錯了,對子女期望值不敢有高要求。過去,找工作對文憑的要求不算高,如今,就業對學歷的要求悄然上升。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過去反對過擇校的人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子女擇校。負責治理擇校的教育行政部門的人員,也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子女擇校。
二、擇校有哪些利與弊呢?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人們出自不同的利益,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必然得出不同的認識。我認為,擇校的利與弊如下:
1.擇校有利於促進學校提高管理水平。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干與不幹一個樣,干好與干壞一個樣,學校也反映了壟斷特徵。沒有競爭必然導致倒退乃至消亡。有了擇校現象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學校管理水平高的,學生大批轉入,校長和老師都格外受尊重;學校管理水平低的,學生大批轉出,特別是尖子學生轉出,校長和老師都臉上無光。社會上就擇校現象談論和評價學校,就會促進學校提高管理水平。
2.擇校有利於改善辦學條件。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僅僅依賴於政府和辦學單位,社會投資較少,學校經費不充裕。有了擇校現象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有一部分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不惜高代價,用高於教育成本的投入贏得入名牌院校的機遇。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資源總量,推動學校上台階。有的學校為了保證本校優質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辦學條件。
3.擇校有利於教師隊伍建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教師的分配靠調令,教師本身沒有就業自主權,學校也沒有用人權,人員難於流動,收入上平均主義,不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生能擇校,教師也應能擇校。在擇校過程中,真正的人才價值得到體現,水平高的教師受到應有的尊重。在擇校過程中,教師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優化教師隊伍,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擇校也有弊端。主要是在短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向收入高的一部分人傾斜,不利於受教育者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使收入偏低的社會成員感到不公,由此可能產生社會不穩定。有人會問,共產黨代表絕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怎麼保護少數富人的利益呢?
三、怎樣看待和解決擇校問題呢?
我以為,擇校不是當今社會才有的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典故:孟母為給孩子尋找一方成長的凈土,不惜三遷其家,最後定居在學校附近。
我以為,擇校說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去,商品供不應求時,大家排隊還擔心買不到,很少考慮到選擇。教育也是如此。大家擇校,說明教育事業已經有了大的發展,人們擺脫了「飢不擇食」的貧困,開始走向小康了。
我以為,擇校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不是我們的過錯。大家選擇學校,今後還會選擇專業,選擇教師,選擇宿舍,選擇其他條件。正是擇校,才促進政府和全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推動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地發展。
我以為,擇校是永恆的話題。社會上的人們收入水平不能一樣多,社會地位不可能一樣高。社會上的人們消費能力不可能一樣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可能一樣高。各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知名度也不可能一樣高。學生們的情況也千差萬別。教育供給永遠跟不上教育需求,因此,擇校是永恆的話題。
要解決擇校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從大局出發,積極推進改革,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擴張教育資源總量,提高全體人民受教育的檔次。